不同插管长度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不同插管长度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一、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不同插管长度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萍,崔文,刘金星,张加英,刘银银,周可栋,顾云铃,李晓萌[1](2021)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相关临床研究进行分析,为临床规范操作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CMJD)数据库中有关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文献(优选时间节点为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对灌肠体位、灌肠液温度、肛管插入深度、灌肠药液的量、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器具的改良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探讨子午流注理论在灌肠操作中的应用。结果:肛管插入深度25~30 cm、灌肠器具为改良一次性输液型灌肠器的研究较为多见;灌肠液温度40℃、灌肠液保留6 h以上、灌肠量为100 mL应作为具体操作规范;左侧卧位、臀部抬高仍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子午流注理论在灌肠操作中的应用研究极少。结论:传统的中药灌肠操作基本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今后应进行子午流注理论融入灌肠操作的研究,以增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

覃倩[2](2020)在《瑶医水莲风亏方对大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炎性干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瑶医水莲风亏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及子宫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影响,探究其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大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60只SPF级雌性SD大鼠作为受试对象,将其适应性喂养7日后,用随机数字法将50只造模后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妇科千金片组和瑶医水莲风亏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剩余未予造模的10只大鼠设为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均选用“机械损伤+混合菌感染”法复制SPID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灌胃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空白组正常喂养,其他治疗组以相应药物治疗。灌胃21天后,取各组大鼠子宫组织进行观察;HE染色后观察子宫组织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8的含量;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VEGF、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形态学观察:肉眼观察可见模型组SPID大鼠子宫及双侧输卵管组织出现明显充血、局部肿胀,宫与盆腔周围组织粘连或有盆腔积液形成;空白组子宫及输卵管组织未见充血、肿胀及盆腔组织粘连的情况;其余治疗组子宫及输卵管组织仅见少量以上病理形态。HE染色镜下观察,空白组子宫内膜腔壁结构清晰,无充血水肿与坏死脱落,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子宫内膜腔壁结构改变,内膜充血水肿,且有大量上皮细胞增生、变性、坏死,有大量或层状性炎性细胞浸润,腺体细胞萎缩变形。水莲风亏方高剂量组,子宫内壁结构层次基本清晰,上皮细胞排列较整齐,少量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腺体基本完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明显粘连,浆膜层结构基本完整;其余治疗组子宫内膜炎症表现均轻于模型组,重于水莲风亏方高剂量组。(2)对血清IL-6、IL-8含量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6、IL-8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妇科千金片组,瑶医水莲风亏方高、中、低剂量组IL-6、IL-8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妇科千金片组比较,瑶医水莲风亏方高、中剂量组IL-6、IL-8的含量下降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瑶医水莲风亏方高剂量组IL-6、IL-8的含量较瑶医水莲风亏方中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瑶医水莲风亏方低剂量组IL-6、IL-8的含量较妇科千金片组明显升高(P<0.05)。(3)对子宫组织中VEFG、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和MMP-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妇科千金片组,瑶医水莲风亏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和MMP-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1.肉眼观察和病理学观察均显示,瑶医水莲风亏方对SPID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组织充血、水肿及盆腔组织粘连等炎症状态,减少上皮细胞的坏死、脱落和炎性细胞浸润。2.瑶医水莲风亏方治疗SPI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各组大鼠血清中促炎症因子IL-6、IL-8的水平和降低子宫组织蛋白中VEGF、MMP-2的表达有关。瑶医水莲风亏方可抑制机体促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抑制粘连及瘢痕组织的形成,具有缓解盆腔内的充血、水肿,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谢金梅[3](2020)在《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以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疗法进行治疗并与中药灌肠疗法相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客观评价,为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疗法治疗该病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将临床上所收集的符合本课题研究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中药灌肠治疗,每天1次,每疗程10次,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疗法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采用中医症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超声检查结果作为观察指标。对治疗前、治疗后的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进行记录,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以观察远期疗效及其复发率。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的症状表现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所制定的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同时详细记录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出现的时间、具体的症状以及处理的结果等。研究中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程度、中医症候、体征及综合积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组内及对照组组内的各项积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疗法均可改善患者相关积分。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比较,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疗法对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佳。两组患者治疗后局部体征积分及综合积分经t检验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临床体征及综合症状积分的改善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运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94.11%)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局部体征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94.1%)大于对照组(79.40%),即治疗组疗法比对照组在改善临床体征方面有更好的效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疗法的综合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疗效(91.17%)高于对照组(76.47%)。3.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WHOQOL-BREF):两组患者评分采用t检验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心理领域、及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评分最低,对生理领域、社会领域评分较低,对环境领域评分一般;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法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各领域状态;两组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在对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自身健康状况评价的比较分析中,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法效果比对照组更好,而两组患者在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疗法对其均有改善。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疼痛评分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减轻患者疼痛不适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指标均有显着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法对血液流标学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疗法。6.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超声检查结果经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65.20%),说明治疗组改善或消除盆腔积液及炎性包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7.复发率: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随访3个月,记录复发患者例数,经Kaplan meier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小于对照组,且远期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疗法可明显改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及局部体征,有效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生活质量,疗效显着。且热敏灸疗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经济实惠,适合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王婷婷[4](2020)在《滴速控制在中药直肠滴注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滴速变化对中药直肠滴注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利用黄褐斑的中医证候评分和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进行疗效评价,利用自评量表进行舒适度评价,探索使药物保留时间较久的滴药速度,探索出一个疗效高、舒适度佳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选择符合黄褐斑诊断标准并符合肝郁气滞型的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称为高速灌肠组、中速灌肠组、低速灌肠组。在保证药液温度、灌肠管插入深度、灌肠压力等一致的情况下,改变滴药速度,使高速灌肠组灌肠速度控制在80-90滴/分,中速灌肠组控制滴速为60-70滴/分,低速灌肠组控制滴速为40-50滴/分,治疗均予以逍遥散灌肠,并辅以玉容散敷面。治疗以15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治疗2疗程、治疗3疗程记录患者黄褐斑MAS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在每次治疗后记录药物直肠保留时间及进行舒适度自评。统计数据后,利用SPSS20.0进行疗效及舒适度的评价。结果:(1)治疗疗效比较本研究治疗结束后,高速组治疗的20例,基本治愈0人,显效3人,好转10人,无效7人,有效率为65%;中速组治疗的20例,基本治愈1人,显效8人,好转10人,无效1人,有效率为95%;低速组治疗的20例,基本治愈0人,显效4人,好转9人,无效7人,有效率为6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组间比较,中速组与高速组、低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高速组与低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舒适度及药物直肠保留时间比较三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三组舒适度不全一样,进一步两两比较,中速组与高速组、低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高速组与低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药物直肠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三组保留时间不全一样,进一步两两比较,中速组与高速组、低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高速组与低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逍遥散直肠滴注可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同时,滴速的变化会影响药物在直肠的保留时间,影响药物吸收效果,也影响到患者灌肠时的舒适感,以60-70滴/分的滴药速度为佳。

王晨亦[5](2020)在《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干预PID反复发作患者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反复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PID反复发作患者(气虚血瘀夹湿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该综合疗法对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 otein,hs-CRP)、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 PAR)、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 actoralpha,TNF-α)的调节作用,从而为益气清湿化瘀法治疗PID反复发作临床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100例PID反复发作患者(气虚血瘀夹湿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例行安全性观察及评价。(1)治疗方案:受试者每日内服中药汤剂盆炎康复汤+每个月经周期非经期用妇科灌肠液灌肠14天+非经期每间隔1日清艾条艾灸双足三里、神阙、中脘、关元穴,总共治疗3个月。以中医证候积分、盆腔体征积分及盆腔疼痛积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每2周记录一次中医证候评分和盆腔疼痛评分,每4周进行一次盆腔体征评分。12周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观察受试者自身前后症状、体征及盆腔疼痛等评分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停药12周后进行随访,观察并评估复发情况。(2)指标检测:分别采集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各7天内两个时间段非经期空腹血液检测:hs-CRP(免疫比浊法)、su PAR(酶联免疫法)、TNF-α(化学发光法)。结果1.临床观察结果:1.1止痛疗效:总有效率97.00%,痊愈率19.00%,显效率53.00%,愈显率72%,有效率25%。疗前患者盆腔疼痛评分为4.94±1.25,疗后患者盆腔疼痛评分为1.78±0.94,患者盆腔疼痛明显减轻,较治疗前下降3.16±1.5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体征疗效:总有效率97.00%,痊愈率3.00%,显效率63.00%,愈显率66%,有效率31%。疗前患者盆腔体征评分为9.22±2.46,疗后患者盆腔体征评分为2.89±1.58,与治疗前相比减少6.33±2.74,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1.3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7.00%,痊愈率0.00%,显效率79.00%,愈显率79%,有效率18%。疗前中医证候评分15.76±3.01,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为5.46±2.32,与治疗前比较减少10.30±4.12,自身前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1.4单项症状疗效:治疗后单项症状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单项体征疗效:治疗后单项盆腔体征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复发率:停药12周后对盆腔疼痛痊愈和显效的72例患者进行随访,复发7例,复发率为9.72%。1.7安全性评价:本临床观察共有3例轻度不良事件,尿路感染1例,胃脘痛1例,腹泻1例,无严重不良事件。2.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2.1细胞因子指标:治疗后hs-CRP、su PAR、TNF-α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清湿化瘀中医综合疗法对气虚血瘀夹湿型PID反复发作患者,可减轻患者盆腔疼痛症状和改善盆腔体征等,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治疗较安全,停药12周后复发率低。2.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PID反复发作可能通过下调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hs-CRP、su PAR、TNF-α的表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王凡[6](2019)在《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为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本病提供更确切的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截止到2019年1月的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以及未被数据库收录的杂志的增刊,会议文献等。检索出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的相关研究,按照文献筛选流程和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制定表格提取纳入研究的数据,参照Cochrane手册的评价标准运用Review Manager5.3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最后运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研究,仅1篇研究为低风险偏倚研究,其余21篇均为中度风险偏倚研究。Meta分析的结果:①总有效率: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效果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合并后的RR值为1.17,95%CI为[1.13,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gg’s检验:P>0.05,提示无发表偏倚。抗生素亚组分型:红藤汤灌肠加用β类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红藤汤灌肠加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红藤汤灌肠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红藤汤灌肠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的单用抗生素治疗,合并后的RR值均大于1,且95%CI均未跨越无效线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藤汤灌肠加用林可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显示95%CI跨越无效线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亚组分型:疗程≤14天时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合并RR值为1.15,95%CI为[1.08,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14天时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合并RR值为1.16,95%CI为[1.1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痊愈率: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合并后的RR值为1.53,95%CI为[1.4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ger’s检验:P>0.05,提示无发表偏倚。③盆腔炎性包块直径: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小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合并MD值为-1.41,95%CI为[-1.70,-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盆腔积液: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盆腔积液少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盆腔积液,合并SMD值为-2.11,95%CI为[-2.97,-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VAS疼痛评分: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疼痛评分低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疼痛评分,合并MD值为-1.55,95%CI为[-1.8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复发率: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复发率低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复发率,合并RR值为0.20,95%CI为[0.1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不良反应率:红藤汤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不良反应率,合并RR值为0.45,95%CI为[0.28,0.7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RR值及95%CI值变化不大,逐个剔除研究进行总有效率的敏感性分析,RR值及95%CI值变化不大,异质性改变不大,说明其结果较为稳健。结论:对于CPID患者,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痊愈率,缩小盆腔炎性包块,减少盆腔积液,降低疼痛评分,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黄雅麟[7](2019)在《针药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采用温针灸八髎穴结合内服中药的方式对寒凝血瘀型的月经后期患者进行治疗,探索新的临床治疗方案,同时能够为针药结合治疗妇科疾病提供更多循证学资料,指导临床治疗,所以通过中医药结合针灸对此进行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八髎穴温针结合当归芍药散内服对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观察本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方法90例病例按随机序列软件产生的随机序列数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A组30例及对照B组30例,具体方法如下:用随机序列软件模板,产生一组1-90的随机序列数(就是1-90的自然数,但顺序被随机打乱)。然后给每个病人顺序分配一个随机序列数,其值除3,余1进治疗组,余2进对照A组,余0进对照B组。如某患者被分配到的数是32,除3余2,这个病人就分到对照A组。按照随机序列数填好随机卡将其装入对应编号的信封,由专人保管。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入研究后,依次打开信封编号,接受随机卡上的治疗。治疗方法治疗组干预措施:(1)中药内服当归芍药散:(当归10g,白芍30g,川夸2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20g,)操作:以水1000毫升,先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3次温服。(2)选穴:八髎穴,配穴:三阴交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骶部位。选用苏州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取(根据患者肥瘦不同选取0.30mm*50mm,)常规75%酒精穴位皮肤消毒,采用单手快速进针法进针,行提插捻转法得气后,八髎穴均用1.5cm长艾条点燃后留置在针柄处,艾条燃尽后出针。(3)疗程:药物内服和针灸治疗均每日一次,连续治疗5次(然后休息两天),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A组干预措施(1)中药内服当归芍药散:(当归10g,白芍30g,川芎2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20g,)操作:以水1000毫升,先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3次温服。(2)选穴: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及《针灸治疗学》中关于月经后期的普通针刺选穴拟定:关元、血海、三阴交、太冲、期门。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下腹部和四肢部位。选用苏州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取(根据患者肥瘦不同选取0.30mm*50mm,)常规75%酒精穴位皮肤消毒,采用单手快速进针法进针,行提插捻转法得气后,将1,5cm长艾条点燃后留置在针柄处,艾条燃尽后出针。(3)疗程:每日一次,连续治疗5次(然后休息两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B组干预措施(1)中药内服当归芍药散:(当归10g,白芍30g,川芎2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20g,)操作:以水1000毫升,先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3次温服。(2)疗程:每日一次,连续服用5天(然后休息两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观察患者月经周期、月经经期、血清性激素(FSH、LH、E2、P、T、PRL)、伴随症状评分指标的变化,客观分析并评价八髎穴温针结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月经后期的疗效。月经周期天数: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月经不调以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月经周期天数分级。(分级量表见附表一)伴随症状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拟定(见附表二)因为评分量表涉及多个主观指标评价,所以在评价时安排具有中医学相关专业知识的专人负责采集患者相关症状情况,且此负责评价人员并不知晓随机序列数以及所对应的患者分组情况,尽量确保采集信息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均一性。疗效判定标准综合疗效评定参照2017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注: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痊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积分减少≥95%;显效:月经周期恢复28±7天,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70%≥积分减少<95%;有效:月经周期较治疗前有改善,其他症状较治疗前减轻,30%≤积分减少<70%;无效: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x±s描述,计量资料治疗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独立样本同时满足方差齐性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果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则进一步采用组间两两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采用Dunnett检验;若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则采用M(P25,P75)描述,多个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比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多组等级资料的比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在收入组时,负责安排入组的研究者充分的对患者既往月经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并结合工作学习环境、精神情况、压力状态及生活状况整体分析。从源头对患者的入组进行严控,确保入组后有良好的依从性,所以在研究结束时,经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收入组的90患者均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并未发生脱落和中止情况,90例有效数据均纳入统计分析。治疗前3组患者年龄、病程、月经经期、月经周期、血清性激素FSH、LH、E2、P、T、PRL及伴随症状的比较,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A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B组总有效率为66.7%。且治疗组的愈显率为76.7%,对照A组愈显率为10%,对照B组愈显率为0,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入组前不少患者的月经经期处于正常水平,治疗组有16例(53.3%),对照A组有16例(53.3%),对照B组有13例(43.3%)月经经期是正常的,除去这一基数的影响,治疗组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相比较,对于月经经期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月经周期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第2次月经期时,检测血清性激素,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FSH、LH、E2、P、T、PRL的变化情况。在第2次月经期检测血清性激素时,治疗组的FSH和LH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3次月经期时,检测血清性激素,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FSH、LH、E2、P、T、PRL的变化情况。在第3次月经期检测血清性激素时,治疗组的FSH、LH、T、PRL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E2则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A组的FSH和LH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A组的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结束后,3组之间相比,治疗组伴随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照A组和对照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T检验分析各组内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积分变化情况,3组经治疗后伴随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以寒凝血瘀型的月经后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八髎穴配伍三阴交特定穴位组合,应用局部温针联合内服中药的治疗方式,与普通针灸和单一内服中药相比较,观察前者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表明此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调节月经周期,能够全面的调节血清性激素各指标,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伴随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此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未有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治疗方案的参考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纵向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的有效性分析,后期可纳入其他证型患者,开展横向的多证型之间的对比分析,多角度评价本研究所应用治疗方法的疗效特点。通过本研究发现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在此基础上开展作用机制的探索,为临床疗效的体现提供更加科学的循证医学资料。

李影[8](2019)在《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施行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证候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输卵管通畅度有无变化,统计妊娠率,评估该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灸和耳穴贴压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每个月经周期中,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日,总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指标统计和安全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的妊娠率、治疗前后输卵管通畅度和证候、体征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病程、不孕类型、流产史、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或沙眼衣原体(Chlam Ydia Trachom Atis,CT)感染史)及治疗前病情(输卵管通畅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妊娠率为46.67%,对照组妊娠率为20.00%,两组均无异位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说明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妊娠率。3.治疗组对输卵管通畅度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4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说明治疗组对输卵管通畅度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4.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66.67%的总有效率(P=0.048<0.05);治疗组局部体征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56.67%的总有效率(P=0.047<0.05)。说明治疗组对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流产史与UU/CT感染情况有一定关系(P=0.013<0.05),有流产史患者,UU/CT感染率高于无流产史患者;UU/CT感染情况与输卵管通畅度有一定关系(P=0.011<0.05),有UU/CT感染史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低于无UU/CT感染史患者。结论:1.针药联合耳穴贴压相比较单纯口服中药,能明显提高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的宫内妊娠率。2.针药联合耳穴贴压能够有效降低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阻塞程度,增加输卵管再通率,并且在改善中医证候和体征方面,疗效均比单纯中药治疗明显。3.有流产史患者,UU/CT感染率高于无流产史患者;有UU/CT感染史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低于无UU/CT感染史患者。4.采用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其疗效显着,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刘洋[9](2018)在《盆炎舒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盆炎舒方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该方的疗效、作用机理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取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为观察目标,样本均来源于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共6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盆炎舒方组)30例、对照组(妇科千金片组)30例。治疗组给予盆炎舒方免煎颗粒剂,开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2周为一疗程,服药3疗程,经期停药;对照组予妇科千金片(6片/次,3次/日),2周为一个疗程,服药3疗程,经期停药。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的变化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显示两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这些资料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组间比较两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局部体征疗效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盆炎舒方组在改善中医证候、局部体征方面疗效优于妇科千金片组。(3)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超声结果盆腔积液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两组患者阴道超声结果盆腔包块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提示盆炎舒方组在改善盆腔包块方面效果优于妇科千金片组。(4)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提示盆炎舒方用药安全。结论:盆炎舒方能明显缓解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症状,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体征积分、包块消散方面,均优于妇科千金组;盆炎舒方组总疗效优于妇科千金片组。

黄媚娇[10](2018)在《雀啄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方法学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观察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旨在观察雀啄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期望进一步规范临床疗效期望为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提供一些新思路,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方法:按照《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分院中医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60例慢性盆腔炎腹痛患者。釆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合格受试者以1:1的比例分配至治疗组(艾灸+中药)、对照组(中药),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雀啄灸配合中药疗法,雀啄灸取穴为脾俞、膀胱俞、气海、关元、归来、三阴交。操作方法:采用雀啄灸,施灸顺序:先灸背俞之脾俞、膀胱俞,后灸气海、关元、归来、三阴交。每穴灸15分钟,每周治疗3次,12次(共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1疗程。对照组:服用中药汤剂中药辨证处方:。中药以少腹逐瘀汤为主方进行加减血瘀型为主以少腹逐瘀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少腹逐瘀汤的药物组成为: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g延胡索3g没药(研)6g当归9g川芎6g官桂3g赤芍6g蒲黄9g五灵脂(炒)6g。每天1剂,分两次口服。每周服5天,4周为1疗程。观察指标包括:中医症状量化评分量表、局部体征评分量表、妇科检查:阴道清洁度;B超检查:可探及输卵管增粗、积液,或盆腔炎性包块、McGill疼痛量表、SF-36生活质量问卷。相关统计数据输入电脑后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 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图形的制作采用软件Graph Pad Prism 4.03完成。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疼痛积分、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阴道清洁度、SF-36、治疗前后局部体征积分等方面比较中,差异不显着,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综合积分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积分经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治疗,患者的综合积分显着降低。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积分差值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的差值变化显着大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综合疗效的比较两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经c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86.7%)显着优于对照组(60.0%)。4.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经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证候积分显着降低。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差值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的差值变化显着大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疗效的比较两组临床证候疗效总有效率经c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90.0%)优于对照组(63.3%)。6.两组患者局部体征积分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体征积分经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局部体征积分显着降低。两组治疗前后局部体征积分差值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两组患者局部体征疗效的比较两组局部体征疗效总有效率经c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93.3%)显着优于对照组(70.0%)。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问卷积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问卷积分经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局部体征积分显着降低。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问卷积分差值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腹疼痛积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腹疼痛积分经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下腹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两组治疗前后下腹疼痛积分差值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差值变化显着大于对照组。1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骶胀痛积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骶胀痛积分经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腰骶胀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骶胀痛积分差值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带下异常积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带下异常积分经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带下异常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带下异常积分差值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疗效经c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95%)显着优于对照组(66.7%)。13.两组治疗后患者阴道清洁度改善情况比较两组阴道清洁度改善情况经Wilcoxon秩和捡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痊愈率(53.3%)显着优于对照组(20.0%)。1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计分比较评分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经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治疗,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下腹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差值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疗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相当。结论:雀啄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是治疗效果肯定、易于广泛推广应用的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具有常规治疗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能为制定慢性盆腔炎规范化中医治疗方案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二、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不同插管长度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不同插管长度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检索方法
        1.4.1 检索主题词设置
        1.4.2 检索过程
    1.5 筛选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肠液温度
    2.2 肛管插入深度
    2.3 灌肠体位
    2.4 臀部抬高
    2.5 灌肠液保留时间
    2.6 灌肠器具改良
    2.7 灌肠液保留量
3 讨论
    3.1 灌肠液温度
    3.2 肛管插入深度
    3.3 灌肠体位
    3.4 臀部抬高
    3.5 灌肠液保留时间
    3.6 灌肠器具的改良
    3.7 灌肠液保留量
    3.8 子午流注与灌肠操作
4 总结

(2)瑶医水莲风亏方对大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炎性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SPID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概况
        1.1 中医学对SPID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SPID的临床治疗概况
    2 西医学对SPID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概况
        2.1 西医学对SPID的认识
        2.2 西医对SPID的临床治疗概况
    3 瑶医学对SPID的认识及临床治疗概况
        3.1 瑶医学对SPID的认识
        3.2 瑶医药治疗SPID的临床治疗概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环境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及器械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分组及造模方法
        2.2 干预方法及取材
        2.3 检测指标及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4.2 各组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
        4.3 对各组大鼠血清IL-6、IL-8水平的影响
        4.4 对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总VEGF、MMP-2 蛋白表达的影响
讨论
    1 制备SPID模型的常用方法
        1.1 生物性方法
        1.2 物理方法
        1.3 物理性方法+生物性方法
        1.4 化学性方法
    2 阳性对照药的确定
    3 瑶医水莲风亏方治疗SPID的优势
        3.1 瑶医对水莲风亏方的研究
        3.2 水莲风亏方的组方、功效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4 瑶医水莲风亏方对SPID作用机理的探讨
        4.1 对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4.2 对大鼠血清中IL-6、IL-8含量表达的影响
        4.3 对大鼠子宫组织中VEGF、MMP-2 蛋白表达的影响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概述
        1.1 病名研究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2 中医治疗CPID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内治法
        2.2 中医外治法
    3 慢性盆腔炎的西医概述
        3.1 基本认识
        3.2 病因病机
    4 现代医学治疗CPID的研究进展
    5 小结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试验设计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比较
    4 讨论
        4.1 选题依据
        4.2 热敏灸对CPID的治疗作用机理探讨
        4.3 热敏灸治疗CPID的优势探讨
        4.4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CPID的探讨
        4.5 研究结果分析
        4.6 CPID的预防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4)滴速控制在中药直肠滴注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对黄褐斑的研究
        1 流行病学研究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内分泌因素
        2.2 紫外线照射
        2.3 精神因素
        2.4 遗传易感性
        2.5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3 黄褐斑西医治疗
        3.1 系统药物治疗
        3.2 外用药物
        3.3 物理激光治疗
    第二节 中医对黄褐斑的研究
        1 病因病机
        1.1 从脏腑论治
        1.1.1 从肝论治
        1.1.2 从脾论治
        1.1.3 从肾论治
        1.2 从瘀血论治
        2 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及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案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价
        3.5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研究病例情况介绍
        4.2 一般资料分析
        4.3 三组治疗前MASI、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4.4 三组患者治疗后MASI评分
        4.5 三组疗效比较
        4.6 三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
        4.7 中医证候疗效
        4.8 舒适度评分
        4.9 药物保留时间
    5 结果
讨论
    1 中药直肠滴注治疗有效性的分析
    2 探索中药滴注速度的重要性
    3 选择证型为肝郁气滞型的原因
    4 逍遥散的治疗依据
    5 玉容散的原理探索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缩略词表
综述 中药直肠滴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5)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干预PID反复发作患者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临床研究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PID反复发作的诊断标准
        1.3.2 中医辨证标准
        1.3.3 中医症候分级量化标准
        1.3.4 盆腔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及脱落病例标准
        1.6.1 剔除标准
        1.6.2 脱落标准
    1.7 中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方法
    2.2 中医益气清湿化瘀综合治疗方案
        2.2.1 中药“盆炎康复汤”内服
        2.2.2 “妇科灌肠液”保留灌肠
        2.2.3 穴位艾灸
    2.3 随访
    2.4 技术路线
    2.5 检测指标和方法
        2.5.1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血清suPAR
        2.5.2 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NF-α
    2.6 临床观察指标
        2.6.1 一般资料和生命体征
        2.6.2 实验室指标
        2.6.3 安全性评价指标
        2.6.4 临床疗效的评价
        2.6.5 观测时点
        2.6.6 标本采集
    2.7 不良事件处理预案、观察及分析
    2.8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和依从性评价标准
        2.8.1 盆腔疼痛疗效评定标准
        2.8.2 盆腔体征疗效分级评定标准
        2.8.3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2.8.4 依从性评价标准
    2.9 统计学分析
        2.9.1 统计方法和内容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3.1.1 年龄分布情况
        3.1.2 纳入病例身高、体重分布情况
        3.1.3 纳入病例婚姻情况
        3.1.4 纳入病例孕次、产次、流产次分布情况
        3.1.5 纳入病例病程分布情况
        3.1.6 纳入病例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情况
        3.1.7 纳入病例生命体征
    3.2 有效性评价
        3.2.1 止痛疗效
        3.2.2 体征疗效
        3.2.3 中医证候疗效
        3.2.4 单项症状、体征疗效
        3.2.5 疗效结果小结
    3.3 复发评价
    3.4 安全性分析
        3.4.1 生命体征
        3.4.2 实验室检查
        3.4.3 安全性评价总结
    3.5 实验室指标
        3.5.1 治疗前后外周血hs-CRP表达水平
        3.5.2 治疗前后外周血suPAR表达水平
        3.5.3 治疗前后外周血TNF-α表达水平
4.讨论
    4.1 西医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4.2 中医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的认识
    4.3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方案的立法依据
    4.4 盆炎康复汤的方义及药物分析
    4.5 妇科灌肠液方义分析及作用机理
    4.6 艾灸治疗PID反复发作的特色与优势
    4.7 益气清湿化瘀法对suPAR、hs-CRP、TNF-α表达的影响
5.结论
6.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
    6.1 主要工作
    6.2 创新
7.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着作
附录三 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6)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筛选
    1.4 数据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1.7 敏感性分析
2、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结果及研究流程
    2.2 纳入研究的特征
    2.3 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Meta分析结果
        2.4.1 有效率
        2.4.2 痊愈率
        2.4.3 盆腔炎性包块直径
        2.4.4 盆腔积液
        2.4.5 VAS疼痛评分
        2.4.6 复发率
        2.4.7 不良反应率
    2.5 敏感性分析
3、分析与讨论
    3.1 中药灌肠治疗CPID的作用机制
    3.2 纳入研究的分析
    3.3 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3.4 本研究的创新性
    3.5 本研究的局限性
    3.6 展望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针药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传统中医学对月经后期的认识进展
        一、月经后期中医病名的认识
        二、月经后期与脏腑的关系
        三、月经后期的中医病因病机
        四、现代医家对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五、月经后期中医药治疗进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月经后期的认识进展
        一、月经的生理及定义
        二、月经后期的机理和治疗进展
    第三节 当归芍药散的研究概况
        一、组方与配伍特点
        二、当归芍药散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三、当归芍药散的药理研究
    小结
第二章 临床试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脱落标准
        六、中止治疗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组别设置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四、疗效判定标准
        五、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二、治疗过程中各阶段的疗效分析
        三、治疗前后各组月经经期和月经周期变化情况
        四、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五、治疗前后整体疗效结果
讨论
    一、本研究设计思路的分析
    二、中药处方及穴位选择的分析
    三、疗效评价相关指标的选择
    四、试验研究结果的分析
结论
创新性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详细摘要

(8)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理论研究
    2.1 中医药在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中发挥的作用机理研究
    2.2 中医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治疗进展
3 临床研究
    3.1 病例筛选
    3.2 研究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
    3.5 数据处理和分析
    3.6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中医对寒湿不孕的认识
    4.2 少腹逐瘀汤选方依据
    4.3 针灸取穴依据
    4.4 耳穴贴压取穴依据
    4.5 针灸和耳穴的相互作用
    4.6 结果分析
    4.7 创新与不足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病因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9)盆炎舒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临床疗效分析
    3 安全性分析
三、讨论
    1 西医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2 中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认识
    3 盆炎舒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理论依据
    4 单味药物及药理作用分析
    5 阳性对照药物分析
    6 结果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雀啄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一、病证名
        二、病因病机
        三、治则
        四、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三)联合治疗
    第二节 慢性盆腔炎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及病理机制
        (一)病原体种类
        (二)致病因素
        三、西医诊断标准
        (一)血液流变学特征
        (二)CT表现
        (三)血清定量C反应蛋白的检测
        (四)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与血管内皮素(ET)
        (五)妇科B超
        (六)腹腔镜检查
        (七)妇科检查
        四、西医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二)物理治疗
        (三)中西药结合治疗
        (四)手术治疗
        五、小结
第二部分 雀啄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资料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标准
        (二)中医辨证标准
        四、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一)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标准
        (二)局部体征评分标准(见附录2)
        (三)病情分度标准
        五、纳入标准
        六、排除标准
        七、中止和退出标准
        八、临床研究记录
        九、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十、临床研究中受试者的权益保障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临床研究设计
        (一)釆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二)随机化方法
        (三)治疗方法
        1.治疗组:雀啄灸
        2.对照组:服用中药汤剂
        (四)治疗疗程
        (五)意外情况处理
        1.艾灸意外情况处理
        2.中药意外情况处理
        二、观察项目及观察方法
        三、疗效判定标准
        (一)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二)局部体征疗效评定标准
        (三)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四)Mcgill疼痛问卷、SF-36问卷(见附录)
        (五)阴道清洁度检查
        (六)B超显示积液或炎性肿块的疗效
        四、数据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两组患者基线特征的比较
        (一)年龄比较
        (二)病程比较
        (三)病情比较
        (四)McGill疼痛问卷积分比较
        (五)两组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情况比较
        (六)两组阴道清洁度情况比较
        三、患者主要研究指标疗效比较
        (一)两组患者综合疗效的比较
        1.两组患者综合积分的比较
        2.两组患者综合疗效的比较
        (二)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疗效的比较
        1.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的比较
        2.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疗效的比较
        (三)两组患者局部体征疗效的比较
        1.两组患者局部体征积分的比较
        2.两组患者局部体征疗效的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问卷积分比较
        (五)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腹疼痛积分比较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骶胀痛积分比较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带下异常积分比较
        (六)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盆腔积液和炎性肿块疗效比较
        (七)两组患者阴道清洁度改善情况比较
        (八)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四、安全性检测及不反应安全性检测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分析
        二、研究结果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不同插管长度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文献分析[J]. 李亚萍,崔文,刘金星,张加英,刘银银,周可栋,顾云铃,李晓萌.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3)
  • [2]瑶医水莲风亏方对大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炎性干预机制研究[D]. 覃倩.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的临床观察[D]. 谢金梅.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4]滴速控制在中药直肠滴注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D]. 王婷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干预PID反复发作患者的疗效研究[D]. 王晨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Meta分析[D]. 王凡. 扬州大学, 2019(02)
  • [7]针药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临床疗效观察[D]. 黄雅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影.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盆炎舒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型)的临床观察[D]. 刘洋.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雀啄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 黄媚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不同插管长度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