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儿童突然增多的儿童医院

感冒儿童突然增多的儿童医院

一、儿童医院感冒患儿骤增(论文文献综述)

赵润芝[1](2020)在《中药桑贝止咳方治疗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研究中药桑贝止咳方治疗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本院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桑贝止咳方。运用中医舌面诊一体仪客观记录并描述患儿的舌象及舌象参数,记录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评分、胸部X射线情况、实验室指标(CRP及LDH)水平、啰音及咳嗽消失时间,再住院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患儿舌象及舌象参数特征:舌色以淡紫暗多见,其次为淡舌;舌苔多见薄白、薄腻、厚腻苔;色调H值基本接近0,饱和度S值相对偏大,接近1,明度V值数值偏小,接近0。2.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第1-4、7、14天,治疗组症状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4、7天,治疗组症状主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4、7、14天,治疗组症状次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天,治疗组主症咳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7天,治疗组主症痰稠难咳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听诊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4、7天,治疗组主症便秘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次症发热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次症气喘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1-4、7天,治疗组次症纳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7天,治疗组次症出汗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胸部X射线情况:影像结果显示间质型表现者较多(77.63%),显着高于其他三种(P<0.05),混合型表现者最少。病变部位单侧所占比率最大(77.63%),其中右肺下叶所占比率最高(71.05%),显着高于其他位置(P<0.05),其他位置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部X射线亮度值变化情况:在胸部异常表现区域,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亮度最大值(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小值(Min)、均值(Mean)、标准差(Std)无统计学差异(P>0.05)。4.疗效指标:治疗组CRP、LDH实验室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啰音及咳嗽消失时间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再住院者,对照组有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贝止咳方可有效改善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在改善胸部X射线上有一定疗效,并且缩短了啰音及咳嗽消失时间,降低了实验室炎症指标(LDH、CRP)水平。桑贝止咳方治疗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与机制研究。

亓磊[2](2020)在《新医改十年甘肃省卫生服务变迁与公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卫生服务需方和供方的角度,对甘肃省新医改十年来居民健康、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卫生资源配置的变迁情况和公平性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全面总结新医改成效的同时,发现相关问题,精准构建“健康甘肃”应对策略。方法对甘肃省2008和2018年卫生服务需要、利用及资源配置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检验,样本均数或样本率的比较选用t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趋势性卡方检验;根据卫生服务三维复合评价模型,利用秩和比法(RSR)对2008年和2018年甘肃省城乡卫生服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集中指数(CI)、集中曲线、水平不公平指数(HI)对居民健康和卫生服务利用进行公平性评价,并且基于logistics回归分析对CI进行分解;采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泰尔指数对卫生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评价;运用SPSS 21.0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检验,使用SAS 9.4进行卫生服务综合性评价,选择Stata SE计算公平性评价指标并进行相关分解。结果(1)2018年甘肃省15岁及以上居民的身体功能自我评价(VAS)得分为73.01±17.69分,效应值U为0.969±0.08,其中,在“身体疼痛或不适”维度存在问题的比例最高,为26.39%;较2008年,VAS均分降低5.38分(P<0.001),效应量Cohen’d为0.30,效应值U降低0.014(P<0.001),效应量Cohen’d为0.21,各维度有问题比例均明显上升(P<0.001)。2018年甘肃省居民两周患病率40.40%,城乡无差异,较2008年,两周患病率增长近30个百分点(P<0.001),城市与农村均增长显着;15岁及以上人口慢性病患病率51.53%,城市为56.70%,高于农村的50.95%(P<0.01),较2008年,全省慢性病患病率增加近30个百分点,农村和城市均显着上升;2018年全省慢性病患病率居前三的疾病分别是高血压病(174.85‰)、椎间盘疾病(44.51‰)、糖尿病(39.10‰)。(2)2018年甘肃省居民两周就诊率为28.66%,城市为21.00%,明显低于农村的29.54%(P<0.001),较2008年,全省两周就诊率提高18个百分点(P<0.001),城市和农村均明显提高;住院率为13.25%,城市(17.48%)高于农村(12.46%)(P<0.001),较2008年,全省、城市、农村住院率均明显提高(P<0.001);2018年应住院未住院比例为31.45%,城市居民为23.76%,农村居民为32.53%。(3)19992008年,甘肃省各类卫生资源指标增长滞缓,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之后,每万人口卫生机构床位数、每万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万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万人口注册护士数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1.66%、25.01%、8.74%、14.69%;医护比由1999年的1:0.55增长至2008年1:0.69再激增至2018年的1:1.08,其它指标同样增长明显。(4)2018年甘肃省卫生服务类型属于J型,卫生资源相对充足,卫生服务适宜度低,效率低;城市地区属于B型,卫生资源充足,卫生服务适宜度高,但效率低;农村地区属于L型,资源不足,适宜度低,效率低;相较于2008年,全省和城市卫生服务类型不变,农村地区由E型转为L型,全省、城市、农村的卫生服务适宜度、效率以及资源分配合理度三个复合指标更加趋向于1。(5)居民自评健康CI=-0.2196,主要贡献因素包括收入(62.19%)、60岁及以上年龄组(6.84%)、未签约家庭医生(3.84%)等;慢性病患病CI=-0.1144,主要贡献因素包括收入(52.32%)、居住于农村(16.46%)、60岁及以上年龄组(10.11%)、就业状况为失业/无业(5.17%)等;两周就诊CI=-0.0532,HI=-0.0012,主要贡献因素包括居住于农村(70.06%)、自评健康不良(11.47%)、患慢性病(10.79%)等;应住院未住院CI=-0.1850,HI=-0.0426,主要贡献因素包括收入(44.94%)、自评健康不良(28.11%)、患慢性病(12.70%)等。(6)2018年甘肃省各类卫生资源指标按人口分布计算的基尼系数均在0.3以内,公共卫生机构数的基尼系数最高,为0.2989,其次是注册护士数、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按面积分布计算的各指标基尼系数维持在0.6左右,泰尔指数的分解结果显示,公共卫生机构数的不公平主要由域内差异引起(73.94%),注册护士数、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的不公平主要由区域间差异引起。结论(1)甘肃新医改十年卫生服务变迁:居民自我感知健康并未改善,卫生服务需要量骤增;居民疾病谱持续改变,慢性病对健康威胁加重;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大幅提高,但卫生服务需要释放不够充分;医疗卫生资源得到长足发展,医师和护士数依然不足;甘肃省卫生服务需要、利用和资源配置更趋平衡,但城乡发展不协调,浪费与不足共存;(2)2018年甘肃健康公平性现状:居民健康不公平程度较高,收入愈低,健康状况愈差;门诊服务利用的水平公平性较好,住院服务利用的水平公平性较差;卫生资源按面积分布公平性差,区域间差异是不公平的主要来源。(3)下一阶段,应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增强健康体质,切实加强慢病防控,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高重点人群住院服务利用水平,合理统筹配置卫生资源发展,加强医护人才队伍建设,迈向健康甘肃2030。

张凌山[3](2020)在《失衡与整合:河西走廊东台村“马角”及其仪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角是人与神、鬼、祖先沟通的信仰媒介。本文以民间信仰职能人物马角及其仪式活动为研究对象,考察河西走廊东部村庄中的宗教文化景观。笔者利用人类学的研究视角,采借功能主义与仪式分析理论,围绕失衡与整合两大主题,通过具体的参与观察与文化体验,理解马角仪式活动的特征、意义、象征与作用。本文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马角作为底层性、隐秘性的仪式操作人,了解其由普通人经过奇特经历拥有法力,逆转地位,获得人神两义的双重身份,揭示其所在社会的民俗观念世界;二是对马角诸多的仪式活动进行具体表述和深入分析,力图全面客观地呈现出马角仪式活动的全貌,进行分析以理解背后的深刻含义,深描当地具有融合性、弥散性且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文化现象。在分析仪式时,笔者根据仪式性质与目的归类,按照身体的失衡、生命机会的失衡与空间的失衡进行划分。失衡是对正常、均衡状态的偏离与错位,而和谐、平衡则是日常生活中的理想类型。其中,治疗身体失衡的仪式有叫魄仪式、驱邪仪式、疗愈仪式,扭转生命机会失衡的仪式有转运仪式、问婚姻仪式、栓娃娃仪式,调整空间失衡的仪式有谢土仪式、收煞仪式及村庄禳解仪式。马角进行仪式便是要扭转、纠正和调整失衡,重建秩序,实现平衡。同时,借助仪式活动,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神秘世界之间以及宏观世界秩序三个层面加以整合,使多个主体顺应规范约束的世界,各自守持自身位置与界限,以期实现从失序到秩序的象征转化。另外,笔者尝试探索在河西走廊多元宗教并存融合的环境中,马角如何整合不同宗教文化资源,解决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体现民间社会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也意图总结延伸特纳的仪式分析理论,以“失衡”这一集约性和文化性的概念指代仪式活动发生的诸多原因,作为仪式分析的有力工具。

谭欣雨[4](2019)在《阳和平喘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Eotaxin、IL-33、OPG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阳和平喘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血清Eotaxin、IL-33、OPG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符合本试验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阳和平喘颗粒,两组均可根据需求应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和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和血清Eotaxin、IL-33、OPG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有效率、控显率的比较: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显率上,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60%,对比差异显着(P<0.01)。2.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功能的比较: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PEF均较前上升,差异性显着(P<0.01),且治疗组上升幅度更大,组间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P<0.01)。4.ACT评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ACT评分比治疗前上升,差异性显着(P<0.01),治疗后两组ACT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5.血清Eotaxin、IL-33、OPG水平的比较:(1)治疗后,Eotaxin和IL-33水平显着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Eotaxin、IL-33比较,差异性较显着(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2)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OPG水平较前显着上升(P<0.01),对照组血清OPG水平较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OPG水平对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将阳和平喘颗粒用于已使用西医基础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并可有效降低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亦可抑制机体破骨细胞活化。

邹月新[5](2018)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小儿感冒灵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小儿感冒灵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科收治的7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常规组给予小儿感冒灵治疗,试验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小儿感冒灵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平均退热时间、感冒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平均退热时间、感冒症状改善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小儿感冒灵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退热时间及感冒症状改善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价值显着。

王晰[6](2018)在《医疗共享决策中的知识可视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健康是人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与核心基础。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标志着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发展,也是全社会各阶层公民的统一愿望。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是推进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是这一战略中的核心内容。如何提升医疗共享决策的效率及质量是医疗服务体系改革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焦点,同时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所在。医疗决策的效率及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医患交流,医患交流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交流达到知识分享与制定高质量医疗决策。已有研究者发现,协同创造活动对有效的可视化手段选择对知识交流行为都有稳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基于协同创造的医疗情境中知识可视化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目标是提升医患共享决策效率与质量,改善医疗体验。在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和前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三个核心研究问题:基于协同创造的知识可视化形成机制;协同创造对知识交流和知识可视化构建特有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知识可视化对医疗共享决策的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研究问题本文提出的基于医疗共享决策的知识可视化模型假设是:协同创造对创造新知识和选择准确的可视化手段有正向作用,知识与视觉表征手段组成的可视化知识对共享决策有正向作用。为了全面的检验上述研究问题和模型假设,本文选择儿童白血病知识教育视频设计项目;寄养儿童健康信息可视化决策辅助工具设计项目;镰刀形血细胞疾病可视化设计项目;镰刀形血细胞疾病基因携带者教育网站设计项目这四个医疗服务设计项目为样本进行全方位的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知识可视化是基于情境的、连续性的主动探究过程。它利用协同创造、溯因推理的方法和各种可视化手段辅助个体间交互记忆系统,共享心智模型,将不确定情境有控制的转化为确定的情境,最终得出“有根据的判断”,即知识,目的是引导人与人之间的知识交流并辅助决策行为。知识可视化工具包括能够为决策者寻找新观点的启发式草图;能够将决策内容结构化的概念图;起到连接知识域作用的视觉隐喻;以及动态的、交互的知识动画。知识可视化框架包括确定需求、寻找知识缺口、通过交互记忆系统和共享心智模型完成的协同创造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创造新知识和准确的视觉表征手段,最终引导(决策)行为。随后,作者详细定义了在医疗情景中基于共享决策的知识可视化的生成机制与过程。

张瑞[7](2014)在《疾病、治疗与疾痛叙事 ——晚清日记中的医疗文化史》文中提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日记中保存了大量关于文人士大夫群体疾病体验与医疗经历的内容,疾病医疗社会史与新文化史的兴起和发展为解读和利用这部分史料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疾病认知与医疗活动与社会和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尽管史学界通常将清末民初视为变革的时代,社会中延续传统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日记显示许多文人士大夫对于疾病和医疗的认知仍然长期根植于中国医学知识体系。本土的医学知识在清代呈现流派众多的局面,医者群体日渐壮大,但是无论在知识还是制度上都缺乏规范和标准。入华的西医带来了解剖和生理知识,但在治疗方法上却没有展现出明显的优势。并且就全国而言,中医与西医的医疗资源都集中于发达地区,在地理和阶层上都分布不均。19世纪末的中国家庭面对着众多疾病的威胁,既有轻微的伤风感冒也有致命的天花、霍乱,其中既有中国旧有的流行病,也有国际交流带来的新疾病。病患与其家庭对这些疾病的理解即来源于医学知识,也受到民间文化的影响。他们会积极地寻求不同治疗手段:用养生策略防范疾病,调理起居饮食,购买服用中西成药或来自书籍和口头交流的经验良方,采取针灸推拿、禁咒祝由等方法,有时也寄希望于鬼神之力。一些接触西方文化的病家也会尝试外科手术等西医疗法。当病家决定求助于治疗者时,他们可能会聘请职业的中西医者,也可能邀请精通医术的亲友同僚等非专职医者,此外僧人、巫觋、剃头匠等身份的治疗者也不时在日记中被提及。在医疗过程中,病家往往希望看到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如果疗效不够明显,就会怀疑医者的技术,或者找其他医者同诊,或者另请高明。明清以来医学知识的普及化,使病家和医者的知识可能来自相同的书籍,而病家则可以依据自己的医学知识讯问或质疑医者的判断,而医学诊断治疗对病患感受的重视也成为病家控制或主导医疗过程的权力来源。不同身份、年龄和性别的病患,对医疗过程能施加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日记中对疾痛的叙述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意义,将疾病被视为惩罚的观念显示出道德教诲的意义,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既被视为疾病的起因,悲哀和愤懑的情感也通过对身体病痛的叙述得以抒发。同样通过疾痛叙事表述的还有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以及对衰老、残疾的忧虑,求医问药与照顾病患是践行孝道与表达亲情的途径。在特定的情形下,疾痛的苦难能通过儒家思想转化为积极超越的精神力量。

杨景秀,戈升荣,周媛媛[8](2013)在《奥司他韦在流感样儿童中的应用调查》文中认为目的:调查2012-2013年流感季奥司他韦在某院门诊和住院患儿中的应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设计统一的问卷表,随机对2012年12月25日-2013年2月25日期间使用奥司他韦5 d的流感样儿童进行电话回访,记录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129名被回访儿童中,91名患儿在出现流感症状48 h内开始服用奥司他韦,22名患儿4872 h内开始服用,16名患儿72 h后开始服用;服用4剂内症状明显缓解者分别占73.63%、54.55%和50.00%。48名患儿出现了不同表现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1%。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呕吐,共33名,占25.58%;12名(9.30%)与神经系统相关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易惊、尖叫、情绪低落、烦躁哭闹等现象;20名(15.5%)患儿中断治疗,其中10名因不良反应停药,10名因症状改善或消失而自行停药。结论:出现流感症状的48 h内服用奥司他韦疗效最好,48 h后服用奥司他韦仍然有效,但48 h内开始服用比48 h后开始服用疗效更佳,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是奥司他韦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王相诗,蔡洁皓,姚玮蕾,葛艳玲,朱启镕,曾玫[9](2013)在《上海地区儿童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暴发流行后在上海地区儿童中的流行病学特征,监测血凝素抗原区抗原位点变异及奥司他韦耐药株。方法在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连续3年间,前瞻性监测因流感样疾病就诊于复且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门诊患儿,收集呼吸道标本和临床资料。检测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季节性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分析部分新型甲型H1N1流行株血凝索(hemagglutinin,HA)基因抗原位点变异及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耐药位点突变情况。结果共入选3475例患儿,新型甲型H1N1阳性222例(6.4%)。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第1次流行波和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第2次流行波确诊病例年龄中他数分别为53.5个月和32.0个月(Z=-4.601,P=0.000)。119例(53.6%)患儿有明确暴露史,其中68例(57.1%)暴露对象为家庭成员,47例(39.5%)暴露对象为幼儿园或学校同学。新型甲型H1 N1病毒HA序列分析显示上海地区流行株与疫苗株高度同源。未检测到NA基因片段具有H275Y和N295S特征突变的奥司他韦耐药株。结论上海地区儿童在2009至2011年经历了2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流行。家庭内和学校传播是大流行株在社区儿童传播的主要模式。疫苗可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未检测到奥司他韦耐药株。

蔡洁皓[10](2013)在《上海地区儿童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提出流感病毒是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主要病因,人类普遍易感。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变异,每年都可在全球发生季节性的流行。流感每年可引起全球大约5%-20%人群感染,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和25-50万死亡病例。20世纪人类历史曾记载过三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最为严重,导致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的感染,死亡人数达5000万。世界卫生组织(WHO)从1957年起就开始对流感病毒的流行进行全球化监测,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流感暴发和大流行。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不同可以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的致病力最强,也更容易引起较为严重的疾病,乙型流感病毒只能感染人类,致病性相对较低,丙型流感病毒很少造成流行,往往只是在儿童中引起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国外的研究显示儿童是流感病毒的易感人群,也是社区传播流感病毒的主要人群。而且,儿童流感可更易发生并发症,导致更高的住院率和疾病负担。但是国内及上海地区鲜有儿童流感的流行病学监测报道。流感病毒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流行趋势、流行株的抗原进化和变异以及耐药性。基于儿童流感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儿童流感研究的差距,以及2009年6月起全球进入新型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背景,我们于2009年6月-2012年5月对上海地区儿童流感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研究,对本地区儿科人群中流感病毒流行株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M2基质蛋白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片段的相关位点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研究本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抗原进化规律,监测本地区儿童流感病毒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现况。为本地区儿童流感的合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2009年6月-2012年5月上海地区儿童流感的流行趋势目的:了解2009年6月-2012年5月上海地区儿童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为儿童流感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我们前瞻性地搜集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因流感样疾病就诊患儿的鼻咽拭子或者咽喉拭子标本,采用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季节性甲型H3N2和H1N1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以及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果:连续三年共有3475例患儿入选,其中978(28.1%)例被确诊感染流感病毒。978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共577(59.0%)份,包含344份季节性甲型H3N2、222份新型甲型H1N1和4份季节性甲型H1N1(其中3份为新型甲型H1N1与季节性甲型H3N2混合感染),此外还包含7份甲型流感病毒未分出亚型的标本,乙型流感病毒阳性共有421(43.0%)份;其中20(2.0%)份为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检测阳性的标本。结论: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期间,上海地区每年都会发生流感病毒在儿童中暴发流行,流行季节可以发生在秋季、冬季和春季,季节性甲型H3N2、新型甲型H1N1及乙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为了更好的防治儿童流感,我们建议流感疫苗在秋季入学前接种。第二部分上海地区儿童甲型H3N2流感病毒的抗原进化规律和耐药研究目的:监测甲型H3N2病毒株的血凝素((hemaagglutinin, HA)抗原位点进化规律以及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根据时间分布随机选取71株甲型H3N2病毒的,对其HA1片段、M2基质蛋白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部分片段进行基因测序。与疫苗株比较分析HA抗原位点的基因进化特征,检测M2和NA介导抗病毒药物耐药的氨基酸位点突变标志。结果:与当季疫苗株相比,每年甲型H3N2流行株至少发生3个HAl抗原决定区域相关氨基酸位点的突变,系统进化树显示不同季节流行株分属于不同谱系(Clade),新的谱系往往在当季流行的高峰临近结束时出现。71株甲型H3N2病毒均携带介导对金刚烷胺耐药的S31N突变标志,未发现甲型H3N2病毒株携带对奥司他韦耐药的分子标志。结论:甲型H3N2流感病毒的HA抗原区域存在持续的氨基酸位点突变,可能引起流行株抗原性发生变化,导致人群中暴发流行,影响季节性疫苗的保护效果。甲型H3N2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的耐药率已达100%,尚未发现奥司他韦耐药株,不宜再使用含有金刚烷胺的药物来防治流感。第三部分上海地区儿童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原进化规律和耐药研究目的:监测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抗原区抗原位点变异及其基因进化,以及携带H275Y突变特征的奥司他韦耐药株。方法:根据时间分布随机选取37株新型甲型H1N1病毒株,对其HA1片段和NA部分片段进行基因测序。与疫苗株比较分析HA抗原位点的基因进化特征,检测介导奥司他韦耐药的氨基酸位点突变标志。结果:新型甲型H1N1病毒HA序列分析显示上海地区流行株与疫苗株高度同源,仅发现E区抗原位点S83P突变。未检测到NA基因片段具有H275Y和N295S特征突变的奥司他韦耐药株。结论:上海地区儿童在2009-2011年经历了2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流行波以后,2012年未出现流行。上海地区流行的新型甲型H1N1与疫苗株抗原位点高度同源,尚未发现奥司他韦耐药株。第四部分上海地区儿童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进化规律和耐药研究目的:了解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上海地区儿童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谱系,监测其HA抗原位点的分子突变以及与奥司他韦耐药有关的变异株流行情况。方法:随机选取55株乙型流感病毒代表株进行HA和NA基因测序,从GENEBANK上下载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乙型流感流行株的HA基因序列,构建分子进化树。用MEGA4.0软件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55株乙型流感病毒中有36株属于Victoria系,19株为Yamagata系。Victoria系分为两个Clade A和Clade B两个谱系,Clade A以B/Malaysia/2506/04为代表,主要包括2009年-2010年的流行株,Clade B以疫苗株B/Brisbane60/08为代表,主要包括2010-2012流行株。而Yamagata系所有的病毒株抗原性与B/Florida/4/06相似。在55株乙型流感病毒株中,未检测到携带奥司他韦耐药的分子标志。结论:乙型流感病毒存在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共同流行,尚未发现乙型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耐药。

二、儿童医院感冒患儿骤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医院感冒患儿骤增(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桑贝止咳方治疗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绪论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中医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中医内治疗法
        1.5 中医外治疗法
    2.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2.1 病原学
        2.2 发病机制
        2.3 耐药机制与耐药现状
        2.4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伦理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中止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脱落病例及不良事件的处理
    3.临床治疗方案
        3.1 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3.5 舌象参数采集方法
        3.6 胸部X射线图像采集及处理方法
    4.安全性评价
    5.统计学分析
    6.研究结果
        6.1 基线比较
        6.2 舌象参数特征
        6.3 治疗后不同时点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6.4 治疗后具体症状评分比较
        6.5 胸部X射线变化情况
        6.6 疗效指标
        6.7 安全性评定
    7.研究结果分析
        7.1 舌象参数特征比较
        7.2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7.3 胸部X射线亮度值变化情况比较
        7.4 疗效指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研究意义
    2.桑贝止咳方立方分析
    3.桑贝止咳方机理探讨
    4.舌象参数意义
    5.胸部X射线亮度值意义
    6.创新性
    7.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中医证候量表采集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2)新医改十年甘肃省卫生服务变迁与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卫生服务水平变迁研究
        1.2.2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研究
        1.2.3 健康公平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目的意义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调查方法
        2.2.1 抽样设计
        2.2.2 问卷调查
    2.3 相关指标
        2.3.1 居民健康指标
        2.3.2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2.3.3 卫生资源配置指标
        2.3.4 公平性分析指标
    2.4 统计分析
        2.4.1 统计描述和统计检验
        2.4.2 卫生服务综合性评价
        2.4.3 集中曲线与集中指数
        2.4.4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2.4.5 泰尔指数及其分解
    2.5 质量控制
    2.6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卫生服务变迁
    3.1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情况
        3.1.1 调查家庭与人口基本特征
        3.1.2 居民健康状况变化
        3.1.3 卫生服务需要变化
        3.1.4 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变化
    3.2 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3.2.1 新医改前后甘肃省卫生资源发展情况
        3.2.2 甘肃省2018年医疗机构及床位分布情况
        3.2.3 甘肃省2018年卫生人员数分布情况
    3.3 卫生服务综合性评价
第四章 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
    4.1 居民健康状况公平性分析
        4.1.1 居民健康状况的集中指数
        4.1.2 自评健康不良率集中指数分解
        4.1.3 慢性病患病率集中指数分解
    4.2 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
        4.2.1 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
        4.2.2 门诊服务利用集中指数分解
        4.2.3 住院服务利用集中指数分解
    4.3 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4.3.1 基于基尼系数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4.3.2 基于泰尔指数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5.1 甘肃省新医改十年卫生服务变迁
        5.1.1 居民自评健康未明显改善,城乡差距大,卫生服务需要量剧增
        5.1.2 疾病谱持续改变,以高血压、糖尿病为核心的慢性病负担加重
        5.1.3 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显着提高,但卫生服务需要还未充分释放
        5.1.4 各项卫生资源得到长足发展,但医师和护士数依然不足
        5.1.5 需要、利用、资源更趋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浪费与不足共存
    5.2 甘肃省健康公平性现状
        5.2.1 居民健康不公平程度较高,收入越低,健康状况越差
        5.2.2 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差异大,门诊较优,住院较差
        5.2.3 人口配置卫生资源优于面积配置,区域间差异是不公平主要来源
    5.3 政策建议
        5.3.1 切实加强慢病防控,精准推进“健康甘肃”建设
        5.3.2 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高重点人群住院服务利用水平
        5.3.3 合理统筹配置卫生资源发展,增强医生护士人才队伍建设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失衡与整合:河西走廊东台村“马角”及其仪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人类学宗教研究
        (二)河西走廊民间信仰研究
        (三)马角相关研究
    三、理论视角
        (一)理论采借
        (二)概念辨析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参与观察法
        (三)访谈法
第一章 马角及其仪式传承的生态人文空间
    第一节 河西走廊:马角及其仪式传承的地理空间
    第二节 共生交融:河西走廊的历史与特点
        一、政治沿革
        二、生计方式与族群变换
        三、语言与文字
        四、宗教信仰
    第三节 作为田野的东台村
        一、东台一瞥:沙漠边缘的新兴小村
        二、进入田野的本土陌生人
第二章 人神两义:马角及其民俗观念世界
    第一节 马角其人
    第二节 成为马角
        一、获得马角身份
        二、人称转换中看“人神两义”
        三、马角身份的退出
    第三节 马角所在的观念世界
        一、神鬼世界观
        二、身体观
    小结
第三章 燎病仪式:身体失衡与恢复
    第一节 叫魄仪式
        一、叫魄仪式
        二、叫魄仪式之分析
    第二节 驱邪仪式
        一、驱邪仪式
        一、驱邪仪式之分析
    第三节 疗愈仪式
        一、疗愈仪式
        二、疗愈仪式之分析
    小结
第四章 解困济厄仪式:生命机会失衡与扭转
    第一节 转运仪式
        一、“宝”与愿:对神灵的奉献与祈求
        二、文昌与考学转运仪式
        三、路神与出行求平安仪式
        四、财神与求财赐福仪式
    第二节 问婚姻仪式
        一、问婚姻仪式
        二、问婚姻仪式之分析
    第三节 栓娃娃仪式
        一、“闯姓”:民俗性质的拴娃娃
        二、向神求子的栓娃娃
        三、寄子于神的栓娃娃
    小结
第五章 匡正扶危仪式:空间失衡与调整
    第一节 谢土仪式
        一、谢土仪式
        二、谢土仪式之分析
    第二节 收煞仪式
        一、收煞仪式
        二、收煞仪式之分析
        三、谢土与收煞仪式中失衡#整合之对比
    第三节 村庄禳解仪式
        一、村庄禳解仪式之背景
        二、村庄禳解仪式
        三、村庄禳解仪式之分析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阳和平喘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Eotaxin、IL-33、OPG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立题依据
    1 西医对哮喘病因病机的相关认识
    2 中医对哮喘病因病机的相关认识
    3 Eotaxin、IL-33及OPG与哮喘相关性
    4 西医相关治疗对Eotaxin、IL-33及OPG的影响
    5 中医相关治疗对Eotaxin、IL-33及OPG的影响
    6 阳和平喘颗粒既往研究概述及其与本试验的相关性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伦理要求
    4 统计方法
    5 试验结果
讨论
    1 哮喘的中医认识
    2 阳和平喘颗粒组方及其相关药理简述
    3 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疗效影响
    4 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小儿感冒灵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2 2组平均退热时间、感冒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6)医疗共享决策中的知识可视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经济、技术(SET)因素
        1.1.2 设计因素
    1.2 研究动机、问题和相关概念界定
        1.2.1 研究动机
        1.2.2 研究问题
        1.2.3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范围和方法
        1.4.1 研究范围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现状和趋势
        1.5.1 文献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5.2 研究现状分析
        1.5.3 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1.5.4 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总结
    1.6 研究思路、结构和流程
        1.6.1 研究思路
        1.6.2 全文结构安排
        1.6.3 全文研究流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医疗共享决策的知识可视化研究理论基础
    本章导言
    2.1 设计学基础及相关研究
        2.1.1 设计探究理论
        2.1.2 体验、实践和知识之间的关系理论
        2.1.3 溯因推理理论
        2.1.4 协同创造理论
        2.1.5 循证设计理论
        2.1.6 格式塔理论
    2.2 知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2.2.1 知识的定义
        2.2.2 知识的分类
        2.2.3 知识交流理论
        2.2.4 数据、信息和知识关系理论
    2.3 知识可视化理论及相关研究
        2.3.1 知识可视化定义
        2.3.2 双重编码理论
        2.3.3 知识可视化与信息可视化
        2.3.4 知识可视化与医疗共享决策关系研究
    2.4 医疗共享决策理论及相关研究
        2.4.1 医疗共享决策定义
        2.4.2 医疗共享决策流程框架
        2.4.3 知识与医疗共享决策的关系
    2.5 医患交流理论及相关研究
        2.5.1 医患交流模式理论
        2.5.2 医患交流模式
    2.6 研究理论基础成就与未来发展空间
        2.6.1 研究理论基础成就
        2.6.2 研究理论研究未来发展空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医疗共享决策的知识可视化模型假设
    本章导言
    3.1 前期文献梳理与田野调研基础
    3.2 知识可视化研究问题
        3.2.1 协同创造对知识可视化形成的影响
        3.2.2 协同创造对知识可视化交流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3.2.3 知识可视化对医疗共享决策的调节作用
    3.3 基于医疗共享决策的知识可视化模型假设
        3.3.1 知识可视化模型——总假设
        3.3.2 知识可视化模型——子假设
        3.3.3 知识可视化模型假设——汇总
    3.4 模型假设检验规划
        3.4.1 检验步骤
        3.4.2 实证案例选择依据
        3.4.3 数据收集方法
        3.4.4 数据分析方法
        3.4.5 数据样本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识可视化模型验证与分析
    本章导言
    4.1 案例背景
    4.2 案例介绍
        4.2.1 儿童白血病知识教育视频设计项目
        4.2.2 大龄寄养儿童健康信息管理决策辅助工具设计项目
        4.2.3 镰刀形血细胞疾病可视化设计项目
        4.2.4 镰刀形血细胞疾病基因携带者教育网站设计项目
    4.3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4.3.1 研究假设一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4.3.2 研究假设二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4.3.3 研究假设三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4.4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汇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知识可视化再定义、工具与框架模型
    本章导言
    5.1 知识可视化再定义
        5.1.1 知识可视化再定义
        5.1.2 知识可视化再定义与之前定义的对比分析
        5.1.3 知识可视化再定义关键词解读
    5.2 基于共享决策的知识可视化工具
        5.2.1 启发式草图——为决策参与者寻找新观点
        5.2.2 概念图——决策内容结构化与关系呈现
        5.2.3 视觉隐喻——连接知识域提升认知程度
        5.2.4 知识动画——动态、交互的可视化
    5.3 医疗服务设计中的知识可视化框架与流程模型
        5.3.1 医疗服务设计中的知识可视化框架模型
        5.3.2 基于医疗共享决策的知识可视化流程结构
    5.4 研究对医疗服务设计实践的指导建议
        5.4.1 医疗服务设计团队构建从设计主导团队转为整合专业团队
        5.4.2 培养医疗服务设计团队的知识交流氛围
    5.5 知识可视化框架与流程模型的应用与检验
        5.5.1 应用与检验规划
        5.5.2 应用与检验成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本章导言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6.2.1 研究对象选择范围的局限
        6.2.2 研究议题的局限
        6.2.3 研究样本的局限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案例调查问卷及协同创造文件
    附录2: 本文图表目录
    附录3: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4: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研究课题
    附录5: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研究项目
    附录6: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着作

(7)疾病、治疗与疾痛叙事 ——晚清日记中的医疗文化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章:从病患角度书写医疗史
    一、选题缘起
    二、问题意识
    三、学术史回顾
    四、主要史料
    五、思路与篇章结构
第一章 晚清的社会与医学
    第一节 晚清日记与晚清社会
    第二节 晚清的疾病与中国医学
    第三节 西方医学及其在华影响
第二章 晚清日记中的病痛
    第一节 日记作为疾病医疗史资料的价值
    第二节 日记中常见的病痛
第三章 毒草灵苗大小符——形形色色的治疗方法
    第一节 治未病的尝试:养生
    第二节 治疗方法的多样性
第四章 膏肓二竖谁能送——九流百家的治疗者
    第一节 家庭内部的治疗者
    第二节 专职医者
    第三节 士人医者
    第四节 其他身份的治疗者
第五章 竟愁一药送余年——医疗活动中的病患
    第一节 驱病如驱贼:病家对治效的期待
    第二节 选医似选将:病家眼中的医者
    第三节 病患与病家对医疗过程的控制
    第四节 医疗活动中的权力差异
第六章 静坐凄惶叹此身——疾痛叙事的意义
    第一节 疾痛的起因
    第二节 疾痛的表达及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奥司他韦在流感样儿童中的应用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给药方法
    1.2 资料采集方法
2 回访患儿的基本信息
    2.1 患儿性别和年龄分布
    2.2 患儿的感冒症状
    2.3 患儿的实验室检查
        2.3.1 血常规检测。
        2.3.2 病原学检测。
    2.4 疗效判定标准
3 结果与讨论
    3.1 患儿年龄分布
    3.2 患儿开始服用奥司他韦的时间与疗效关系
    3.3 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与服用奥司他韦疗效的关系
    3.4 患儿服用奥司他韦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3.5 未完成整个疗程的患儿
    3.6 回访中发现的用药不规范现象
4 结语

(10)上海地区儿童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上海地区儿童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 前言 研究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上海地区儿童甲型H3N2流感病毒的抗原进化规律及耐药特征 前言 研究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上海地区儿童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原进化规律及耐药株监测 前言 研究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上海地区儿童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进化规律及耐药分析 前言 研究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儿童医院感冒患儿骤增(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桑贝止咳方治疗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D]. 赵润芝.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2]新医改十年甘肃省卫生服务变迁与公平性研究[D]. 亓磊. 兰州大学, 2020(01)
  • [3]失衡与整合:河西走廊东台村“马角”及其仪式研究[D]. 张凌山. 兰州大学, 2020(01)
  • [4]阳和平喘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Eotaxin、IL-33、OPG水平的影响[D]. 谭欣雨.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小儿感冒灵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价值分析[J]. 邹月新. 基层医学论坛, 2018(32)
  • [6]医疗共享决策中的知识可视化设计研究[D]. 王晰. 江南大学, 2018(01)
  • [7]疾病、治疗与疾痛叙事 ——晚清日记中的医疗文化史[D]. 张瑞. 南开大学, 2014(04)
  • [8]奥司他韦在流感样儿童中的应用调查[J]. 杨景秀,戈升荣,周媛媛. 中国药房, 2013(38)
  • [9]上海地区儿童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J]. 王相诗,蔡洁皓,姚玮蕾,葛艳玲,朱启镕,曾玫. 中华儿科杂志, 2013(05)
  • [10]上海地区儿童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蔡洁皓. 复旦大学, 2013(03)

标签:;  ;  ;  ;  

感冒儿童突然增多的儿童医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