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闽东地区小儿颅内感染5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柯海艳[1](2018)在《浙江省杭州地区儿童脑性瘫痪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开展浙江省杭州地区儿童脑性瘫痪流行病学研究,搜集和整理脑性瘫痪患儿流行病学病因学相关数据,分析和总结其病因学及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杭州地区儿童脑性瘫痪的发生和优生优育,为临床进一步早期干预脑性瘫痪的发生和防治提供临床数据支撑,为政府进一步帮扶和救治儿童脑性瘫痪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浙江省杭州地区0-6岁(出生日期为2011年01月0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确诊的脑性瘫痪儿童300例,采用到医疗机构调查和现场评估随访调查的方式,对确诊脑性瘫痪的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每位患儿选取1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相匹配的健康儿童配对作为对照(要求:性别相同、年龄差别小于3个月、家庭住址在患病儿童住址附近)。调查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形式进行,所有调查对象均填写完整的儿童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后的调查表再由质控员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确认,保证每份调查表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然后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由双人双机重复录入调查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使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儿童性别、民族及年龄与脑性瘫痪的发病均无统计学意义。2.家庭因素:母亲年龄(≥30岁)与脑性瘫痪的发生有关。父亲文化程度是脑性瘫痪的风险因素,初中及以下患脑性瘫痪的的风险值为2.341(95%可信区间1.306-4.195),是父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风险的2.341倍。3.分娩前因素:孕期疾病、孕期服药、父亲饮酒、吸烟及母孕期被动吸烟、流产次数、父亲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入住新装修居室、孕早期阴道流血均与脑性瘫痪发生密切相关。4.分娩期因素:双胎的风险值最高(0R值5.206,95%可信区间1.959-13.836)。孕周越小,脑性瘫痪的风险越高。孕28周以下的早产儿患脑性瘫痪的风险值是足月儿的52.64倍,孕28-36周早产儿患脑性瘫痪的风险值是足月儿的24.44倍。分娩方式产钳助产脑性瘫痪的风险值更高(OR值10.216,95%可信区间1.279-81.594)。产程中有难产 P<0 05,0R 值 2.766,95%可信区间 1.392-5.496)、窒息(P<0.05、OR值4.042,95%可信区间2.031-8.042)均是发生脑性瘫痪的相关因素。出生体重在脑性瘫痪的发生中非常重要(P<0.05),低出生体重(体重<2500g)患儿的脑性瘫痪发病率更高(OR值1.447,95%可信区间0.460-4.550)。分娩医院级别是儿童脑性瘫痪患病的保护性因素。5.分娩后因素:颅内出血、低血糖、惊厥、颅内感染、宫内感染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疾病、早产、孕期入住新居室、流产、难产、产程窒息、颅内出血均是CP的危险因素。7.脑性瘫痪类型以痉挛型四肢瘫发病率最高,依次为痉挛型四肢瘫(55.3%)、痉挛型双瘫(25%)、痉挛型偏瘫(10%)、不随意运动型(2.3%)、共济失调型(2.3%)、混合型(5.0%)。8.脑性瘫痪共患病包括:智力障碍,癫痫,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脑室旁白质软化症,脑发育不良,营养不良,小头畸形,脑软化,胼胝体发育不良等。其中有53%的脑性瘫痪合并一种共患病,34.7%的脑性瘫痪患儿合并2种共患病,12.3%的脑性瘫痪患儿合并3种及以上共患病。结论1.浙江省杭州地区的脑性瘫痪临床类型以痉挛型四肢瘫为主,其次为痉挛型双瘫,后面依次为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2.浙江省杭州地区的脑性瘫痪主要病因学危险因素包括母孕期疾病、低出生体重、孕期入住新居室、流产、早产、难产、产程窒息、颅内出血。3.浙江省杭州地区儿童脑性瘫痪共患病病种较多,包括:智力障碍,癫痫,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脑室旁白质软化症,脑发育不良,营养不良,小头畸形,脑软化,胼胝体发育不良等,共患病率高达100%。
黄哲真[2](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针刺治疗脑瘫腧穴经络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挖掘现代针刺治疗脑瘫的经络腧穴运用规律、处方配伍规律以及证型和针刺方法分布情况,以期为临床选穴组方及治疗原则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检索2017年6月前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正式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脑瘫的临床医学研究文献,再按照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进行文献剖析筛选,以此研究脑瘫针灸处方规律。采用Excel建立“脑瘫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将每一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的相关内容摘录并逐一录入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以脑瘫常见三种症状即肢体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语言功能障碍、精神发育障碍分列三张数据表,每张表下分别涵盖该症状下的针灸处方(即腧穴)、归经、证候、针刺方法等信息。将数据库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进行腧穴,经络,证候,方法的频数统计及处方聚类分析,此后继续导入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进行腧穴关联规则。将结果以表格、条形图和饼图形式列出,直观并清晰反应各数据特点。从中发现针刺治疗脑瘫的腧穴处方运用规律。结果:(1)肢体运动障碍方面,选穴频次从多到少排列为足三里、曲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等穴。归经情况以阳经为主,涉及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等。常见证型是脾肾两虚、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脾胃虚弱等。常用体针、头体针结合、头针、以及其它在针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水针、电针、穴位埋线,针刺方法颇为丰富。常用的腧穴配伍是足三里配曲池、曲池配合谷、足三里配三阴交、足三里配合谷曲池、曲池配外关、足三里配环跳、足三里配解溪等。并得出五类新聚腧穴组合,分别为第一类百会、大椎、风池、四神聪、内关;第二类髀关、风市、伏兔、合谷、环跳、肩髃、解溪、曲池、三阴交、手三里、外关、悬钟、阳陵泉、足三里、后溪;第三类承山、昆仑、太冲、太溪、委中、血海;第四类肝俞、命门、脾俞、肾俞;第五类颞三针、智三针、平衡区、足运感区、运动区。(2)语言功能障碍方面,选穴频次最多依次为百会、廉泉、地仓、颊车、哑门,及头部区域语言二区和语言三区。涉及到一般十四经络即督脉、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外还常用经外奇穴。常见证候为脑窍不充、肝肾不足、脾肾两虚、心脾两虚等。常用针刺方法以体针、头体针及舌体针为主。穴位配伍情况廉泉配百会、地仓配廉泉、颊车配地仓、廉泉配颊车、玉液配金津,以及头部区域语言一二三区相互配伍,并聚合成五类新处方第一类百会、承浆、地仓、颊车、上廉泉、上星、下关;第二类风池、风府、金津、人中、哑门、玉液;第三类合谷、内关、三阴交、廉泉、足三里;第四类脑三针、颞三针、舌三针、智三针、四神聪、四神针、语言二区、语言三区、语言一区;第五类神庭、脾俞、通里、肾俞。(3)精神发育障碍方面,腧穴频次最常用百会、四神聪、肾腧、神庭,尤其常用特色针法靳三针中的颞三针、智三针及脑三针。涉及的经络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等。常见证型是脑窍失充和肝肾不足。常用针刺方法为头针和体针。常见的腧穴配伍规律为百会配四神聪、百会配神庭、本神配神庭,以及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和四神针之间的相互配伍。并聚出四个处方,分别为第一类百会、顶颞前斜线、四神聪、脑三针、颞三针、四神针、智三针;第二类本神、风池、风府、神庭、完骨、印堂、涌泉;第三类大椎、合谷、命门、内关、人中、太冲、太溪、腰阳光;第四类肝俞、脾俞、三阴交、申脉、神门、肾俞、血海、足三里。结论:脑瘫三大症状循经选穴各有特点,三大症状皆以局部选穴为主,配合其他选穴方法如远近配伍,上下配伍,本经或表里配伍等。肢体运动障碍以手足肢体局部取穴为主,阳经居多,并且重视多气多血之经的腧穴配伍,新方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根据局部肢体运动障碍情况而定。语言或构音障碍选穴局部以头面舌颈骸部为主,头部则重视头皮针中语言相关区域的使用,并在阳经的基础上重视阴经的选用,其中多次选取任脉及足太阴经,而新聚处方分部取穴为主,远近结合。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则重视靳三针中关于治神腧穴的选用和配伍,循经以阳经为主,脑为元神之府,督脉与膀胱经皆可入脑,尤其重视。处方配伍以中医辨证为基础,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屈晓,李志毅,田广燕,张洪伟,李娟[3](2014)在《小儿惊厥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儿惊厥发生的临床因素并分析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578例小儿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惊厥的病因及防治措施。结果:小儿惊厥的发生率为3.92%,且小儿惊厥男性患儿是女性患儿的1.46倍,不同年龄组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0,P=0.899)。代谢紊乱(23.01%)、癫痫(21.45%)、颅内感染(19.72%)以及高热惊厥(22.49%)都是引起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组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205,P=0.001)。结论: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有很多,通过分析讨论小儿临床惊厥的原因,能够帮助分析患儿的病因,同时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诊治,防止患儿出现并发症。
黄欢欢[4](2014)在《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近期不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早期识别不良预后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与其临床预后间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10例患儿临床诊断为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占同期住院患儿5.16%(310/6005),301例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其中,近期预后良好278例(92.36%),23例(7.64%)为近期预后不良。出现近期不良结局的23例患儿中,痫性发作7例,痫性发作合并运动障碍2例,痫性发作合并智力倒退1例,运动障碍4例,语言障碍1例,语言障碍合并运动障碍2例,智力倒退1例,颅神经麻痹1例,精神行为异常1例,死亡3例。单因素计量资料分析显示,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入院前病程长、发热持续时间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少、血钙值低(P均<0.05),而两组之间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脑脊液蛋白含量、脑脊液乳酸含量等因素比较,差别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计数资料分析显示,早期意识障碍、多次惊厥发作、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脑膜刺激征阳性、肌力异常、脑电图重度异常、颅脑CT/MRI异常在预后良好者和预后不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性别、居住地、营养状态、合并症等因素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上述筛选出来的11项关联因素为自变量,以患儿近期预后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筛选出4个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即:早期意识障碍(OR=4.885,95%CI1.523~15.670,P=0.008)、多次惊厥发作(OR=6.352,95%CI1.905~21.178,P=0.003)、脑电图重度异常(OR=4.269,95%CI1.708~10.666,P=0.002)、颅脑CT/MRI异常(OR=9.740,95%CI2.360~40.192,P=0.002)。【结论】早期意识障碍、多次惊厥发作、脑电图重度异常、颅脑CT/MRI异常是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近期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早期识别可能发生预后不良的患儿,加强与患儿家属沟通,及时采取更为积极的救治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预后,避免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彭建霞,王淑玲,武国霞,郝立成[5](2011)在《小儿惊厥临床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儿惊厥发生的临床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78例小儿惊厥的病因及防治措施。结果小儿惊厥的发生率为3.92%,小儿惊厥男女比为1.46:1,不同年龄组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0,P=0.899)。小儿惊厥的主要病因是代谢紊乱(23.01%)、高热惊厥(22.49%)、癫痫(21.45%)和颅内感染(19.72%),不同年龄组的病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205,P=0.001)。结论小儿惊厥病因繁杂,通过对小儿惊厥临床因素分析,有助于判断病因,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芮芳[6](2010)在《小儿脑瘫临床类型与病因、辅助检查、合并症和粗大运动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言: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由William John Little于1862年首次报告,故又称为Little病,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继脊髓灰质炎基本被控制后致我国儿童肢体残疾主要疾病之一。目前,随着医疗保健制度的不断完善,产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在内的围生期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围生期病死率下降,但存活者常出现脑瘫,造成脑瘫患病率稳步增高。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脑瘫患病率为1‰~5‰,我国六省(区)流行病学调查为1.12‰~2.17‰。脑瘫病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目前公认的脑瘫病因主要有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及迁延性黄疸、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宫内感染、脑梗塞等。最新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先天性宫内感染、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损伤是脑瘫发病的潜在因素;窒息、缺氧、早产和黄疸等均为触发因素。脑瘫最常见类型为痉挛型(spastic),其次是混合型(mixed)和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还有强直型(tonic)、共济失调型(ataxic)、肌张力低下型(hypotonic)等。其中痉挛型(按瘫痪部位)又分为单瘫、双瘫、三肢瘫、偏瘫和四肢瘫。大多数脑瘫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头颅CT、MRI的影像学变化,但头颅影像学不是诊断脑瘫的依据。目前,治愈脑瘫相当棘手,尚没有治疗脑瘫的特效药物,所以脑瘫患儿一旦确诊,多采用以物理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国际上以Bobath疗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引导式教育以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自主运动的潜力,以娱乐性、节律性意向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及主动参与意识,注重对脑瘫儿童进行全面康复,使其以“全人”姿态得到全面的发展,将发挥集体康复训练、个体训练和家庭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优势,现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小儿脑瘫最有效方法之一。脑瘫给患儿和家长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伴随着计划生育制度的推行和社会人口的高龄化,人们认识到脑瘫是一个值得再重视和再认识的疾病。因此,深入研究脑瘫的病因、辅助检查、合并症、疗效与不同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有助于预防和降低患病率,以及早期诊断、选择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减少伤残率,改善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采集和分析完整脑瘫患儿病历资料,探讨病因、辅助检查、合并症、疗效与不同临床类型相关性,为防治脑瘫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2006~2008年收治的脑瘫患儿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病因、并发症、主要辅助检查(头颅CT/MRI、脑电图)与临床类型关系,选择首次就诊394例脑瘫患儿病例做为研究样本。分析粗大运动功能疗效与临床类型关系,将首次就诊中的372例随访时间≥半年脑瘫患儿进行疗效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将使用引导式教育+Bobath疗法综合治疗的脑瘫患儿作为研究组,单用Bobath疗法作为对照组,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GMFM88项评分及评分差值分别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394例病例中年龄小于3岁的为316例,占80.3%;痉挛型为294例,占74.6%。证明脑瘫的年龄与临床类型有显性相关。2.临床类型中痉挛型为294例,占74.6%;肌张力低下型为55例,占14.0%;混合型为32例,占8.1%;不随意运动型为12例,占3.1%;共济失调型为1例,占0.3%。以痉挛型最高,共济失调型最低。3.临床类型与病因3.1单因素分析:胎盘功能不全、孕期不适当用药、孕期接触有毒物质、先兆流产、孕期出血、孕期胆汁淤积、羊水量、早产儿、出生体重、剖宫产、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头部外伤、黄疸等13个因素与脑瘫临床类型相关(P<0.05)。3.2多因素分析:早产儿与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均有相关性(P<0.05);孕期出血、窒息、剖宫产及孕期不适当用药与肌张力低下型有相关性(P<0.05);孕期接触有毒物质、羊水量、黄疸与混合型有相关性(P<0.05)。4.辅助检查头颅CT/MRI、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在脑瘫临床类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5.合并症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听力障碍、佝偻病、卵圆孔未闭在不同临床类型脑瘫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视力低下、小头畸形、情绪和行为障碍、缺铁性贫血在脑瘫类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6.临床类型与疗效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显着疗效,其中前者对小于3岁的痉挛型脑瘫疗效明显优于后者(P<0.05)。7.研究组与对照组粗大运动的疗效比较,前者优于后者。结论:1.脑瘫临床分型中以痉挛性最高,其余依次为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不随意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年龄多集中在3岁以前。2.胎盘功能不全、孕期不适当用药、孕期接触有毒物质、先兆流产、孕期出血、孕期胆汁淤积、羊水量、早产儿、出生体重、剖宫产、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头部外伤、黄疸等与脑瘫临床类型相关。3.早产儿与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相关;孕期出血、窒息、剖宫产及孕期不适当用药与肌张力低下型相关;孕期接触有毒物质、羊水量、黄疸与混合型相关。4.听力障碍、佝偻病、卵圆孔未闭与不同临床类型脑瘫有相关性。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脑瘫后都有显着疗效,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王守磊[7](2005)在《中度高原地区小儿惊厥临床相关因素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中度高原地区小儿惊厥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生后1天~14岁惊厥患儿按年龄、病因归类,总结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小儿惊厥病因复杂,本组资料涉及17类疾病,前4位病因为高热惊厥、颅内感染、癫痫和低钙血症共占62.14%,多数脑电图及头颅CT异常。结论:通过对中度高原小儿惊厥病因、年龄等因素分析,有助于判断病因,尽快控制惊厥。
陈玮,黄(氵无)[8](2003)在《闽东地区小儿颅内感染52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小儿各型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CT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2例1996年3月-2003年5月闵东医院住院的颅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检查及CT影像学表现。结果 脑脊液白细胞数在各型颅内感染中无显着性差异,各组间P>0.05;蛋白含量细菌性感染组(包括化脓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显着高于无菌性感染组(包括病毒性脑炎及流行性乙型脑炎),P<0.001;糖含量则前组显着低于后组,P<0.01;组内无显着性差异,P>0.05。氯化物含量结脑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1。结论 脑脊液生化常规对各型颅内感染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白细胞计数不能作为鉴别的金标准。CT检查对结脑患儿诊断意义较大。
平雯[9](1999)在《高海拔地区55例小儿呼吸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海拔(2 200m ~2 300m )地区小儿呼吸、心搏骤停(CPA)特点及影响复苏的因素;方法:对55例入院后发生CPA经心肺脑复苏后出现自主循环(即时存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心搏骤停前基本病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预后差(长期存活可能性小);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尽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降低CPA的发生率。
林海榕,陈丰霖[10](2021)在《恙虫病并发钩端螺旋体病1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报道了我院收治的1例恙虫病合并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详细描述了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治过程,并做出相应的讨论分析。
二、闽东地区小儿颅内感染5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闽东地区小儿颅内感染5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省杭州地区儿童脑性瘫痪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 材料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1. 病例纳入标准 |
2. 病例纳入方法 |
3. 对照纳入方法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分析方法 |
1. 变量赋值 |
2. 样本量 |
3. 单因素分析 |
4. 多因素分析 |
5. 统计学分析 |
二 结果 |
(一) 基本情况 |
(二) 单因素分析 |
1. 家庭因素 |
2. 分娩前因素 |
3. 分娩期因素 |
4. 分娩后因素 |
(三) 多因素分析 |
1. 家庭因素及分娩前因素 |
2. 分娩期及分娩后因素 |
三 分析与讨论 |
(一) 脑性瘫痪患病情况 |
(二) 脑性瘫痪疾病类型 |
(三) 病因学因素 |
1. 家庭因素 |
2. 分娩前因素 |
3. 分娩期因素 |
4. 分娩后因素 |
(四) 脑性瘫痪的影像学表现 |
(五) 脑性瘫痪共患病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基于数据挖掘针刺治疗脑瘫腧穴经络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脑瘫的认识 |
一、脑瘫定义 |
二、脑瘫发病率 |
三、脑瘫病因 |
四、脑瘫分类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脑瘫的认识 |
一、脑瘫的病名渊源 |
二、脑瘫的病因病机 |
三、脑瘫的证型分类 |
第三节 脑瘫的针刺应用 |
一、国外概况 |
二、国内概况 |
第二章 数据挖掘 |
第一节 数据准备 |
一、数据来源 |
二、文献检索 |
三、纳入标准 |
四、剔除标准 |
第二节 数据处理 |
一、数据库建立 |
二、统计工具选择 |
三、数据挖掘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一、运动功能障碍 |
二、语言功能障碍 |
三、精神发育障碍 |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
一、腧穴穴性 |
二、配伍规律 |
三、归经特点 |
四、辨证论治 |
五、组方原则 |
六、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件 |
(3)小儿惊厥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方法 |
1.3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小儿惊厥的发生率 |
2.2 小儿惊厥性别与年龄的关系 |
2.3 小儿惊厥病因与年龄的关系 |
3 讨论 |
3.1 临床因素分析 |
3.2 预防措施 |
(4)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近期不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小儿惊厥临床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小儿惊厥的发生率 |
2.2 小儿惊厥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
2.3 小儿惊厥病因与年龄的关系 |
3 讨论 |
3.1 临床因素分析 |
3.2 预防措施 |
4 结论 |
(6)小儿脑瘫临床类型与病因、辅助检查、合并症和粗大运动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录 |
简历 |
工作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综述 |
(7)中度高原地区小儿惊厥临床相关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调查方法 |
结 果 |
1 发病情况 |
2 小儿惊厥与首发年龄 |
3 小儿惊厥的病因 |
4 各年龄组的病因分析 |
5 惊厥死亡病例 |
讨 论 |
(10)恙虫病并发钩端螺旋体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
1.1 病史和查体 |
1.2 诊断与治疗 |
2 讨论 |
四、闽东地区小儿颅内感染5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省杭州地区儿童脑性瘫痪流行病学研究[D]. 柯海艳.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8(11)
- [2]基于数据挖掘针刺治疗脑瘫腧穴经络规律研究[D]. 黄哲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3]小儿惊厥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J]. 屈晓,李志毅,田广燕,张洪伟,李娟. 中国妇幼保健, 2014(36)
- [4]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近期不良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黄欢欢. 福建医科大学, 2014(02)
- [5]小儿惊厥临床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 彭建霞,王淑玲,武国霞,郝立成. 西部医学, 2011(12)
- [6]小儿脑瘫临床类型与病因、辅助检查、合并症和粗大运动的疗效分析[D]. 芮芳. 安徽医科大学, 2010(12)
- [7]中度高原地区小儿惊厥临床相关因素探讨[J]. 王守磊. 高原医学杂志, 2005(02)
- [8]闽东地区小儿颅内感染52例临床分析[J]. 陈玮,黄(氵无).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S2)
- [9]高海拔地区55例小儿呼吸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的临床分析[J]. 平雯. 青海医药杂志, 1999(10)
- [10]恙虫病并发钩端螺旋体病1例[J]. 林海榕,陈丰霖. 传染病信息,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