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孕中期引产后再次足月分娩的产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蒙蒙[1](2021)在《COOK球囊和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实践证明实施有效的引产措施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剖宫产的发生,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我国剖宫产率。本研究旨在探讨库克球囊(Cook cervical ripening balloons,CCRB)和地诺前列酮栓即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产科住院200例孕妇进行回顾性研究,这些研究对象:孕周≥37周,有引产指征,宫颈条件差。将其分为CCRB组(105例)和PGE2组(95例)。两组在以下方面比较:完成促宫颈成熟后Bishop评分以及取出CCRB或PGE2栓剂后计算出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从放置CCRB或PGE2栓剂至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Apgar评分,患者因引产失败放弃顺产最终选择剖宫产的概率、使用CCRB或PGE2栓剂后出现母婴并发症(如胎儿宫内窘迫、子宫强直收缩、软产道裂伤、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等)的概率,从而探讨两种方法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结果:1.CCRB组促宫颈成熟后Bishop评分与PGE2组相比无差异(t=0.546,P=0.586),两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相比也无差异(χ2=0.910,P=0.340);2.CCRB组临产时间长于PGE2组(t=6.915,P=0.000),其总产程时间也长于PGE2组(t=2.393,P=0.019);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无差异(t=1.335,P=0.185);3.CCRB组剖宫产率低于PGE2组(χ2=4.012,P=0.045);4.CCRB组在胎儿宫内窘迫、子宫强直收缩、羊水粪染方面的发生率及母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GE2组(P<0.05),两组在软产道裂伤、新生儿窒息方面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1.CCRB和PGE2栓剂都能有效地促宫颈成熟,两者均可以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2.与PGE2栓剂相比,使用CCRB虽然延长了临产时间及总产程时间,但没有导致母儿不良结局。3.与PGE2栓剂相比,CCRB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其用于引产是相对更安全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王紫微[2](2021)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早产产妇的产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产的阴式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VBAC)的产程特点,有利于指导VBAC早产患者的产程处理。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收治的VBAC患者,其中129例早产VBAC产妇、163例足月VBAC产妇及71例阴式分娩的早产经产妇,分别将163例为足月VBAC产妇设为对照组A组,71例阴式分娩的早产经产妇设为对照组B组,将129例早产VBAC产妇设为观察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自然状态,临床资料,孕周,胎儿体重,产程中是否催产,是否人工破膜等处理;潜伏期、活跃期、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潜伏期均值为257.47±156.87min,活跃期为43.67±35.38min,第一产程为272.54±152.45min,第二产程为14.67±14.58min,第三产程为6.13±6.36min,总产程为293.34±152.27min。与对照组A相比,早产VBAC组的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潜伏期和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B相比,早产VBAC组潜伏期、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虽均略长于对照组B,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仅第二产程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B的第二产程明显短于观察组。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对照组A和B,但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均值均超过8分,差异无意义。观察组的人工破膜率和催产素使用率与对照组A均无差异,与对照组B比均有差异。结论:早产VBAC产妇的产程时间较足月VBAC产妇比明显缩短,活跃期短,且较早产经产妇相比除第二产程外均无统计学差异,建议按照经产妇处理,必要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及时行接产准备。鼓励早产TOLAC的临床选择。
王贺红[3](2019)在《COOK宫颈扩张双球囊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中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COOK宫颈扩张双球囊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产科使用COOK宫颈扩张双球囊拟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50例,设为双球囊组,另选取同时期使用缩宫素的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50例,设为缩宫素组,分析两组产妇宫颈成熟的效果、产妇分娩情况和分娩结局情况。结果双球囊组的产妇宫颈成熟有效率高于缩宫素组[92. 0%(46/50)比74. 0%(37/50)](P <0. 05);双球囊组使用至临产时间和剖宫产率低于缩宫素组[(11. 3±1. 1) h比(16. 5±0. 9) h,12. 0%(6/50)比30. 0%(15/50)](P <0. 05);双球囊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缩宫素组[(155±49) m L比(216±59) m L],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缩宫素组[(9. 1±0. 8)分比(7. 2±0. 8)分],住院时间短于缩宫素组[(5. 4±2. 5) d比(10. 0±3. 4) d](P <0. 01)。结论双球囊用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足月妊娠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且引产效果显着。
孙瑞清[4](2019)在《双球囊导管在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子宫颈双球囊导管在疤痕子宫足月妊娠中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效果和引产后母婴结局,并与非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对比,探讨双球囊导管在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引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产科收治的所有产妇的资料,将既往有一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史的、有阴道分娩条件和意愿的57例宫颈未成熟足月妊娠产妇作为研究组,年龄27-41岁(平均年龄33.8±4.0岁),孕周37.3-40.4周(平均孕周39.4±0.7周),同时需符合以下条件:单胎头位、胎膜完整、宫颈Bishop评分≤6分、无头盆不称、胎儿体重小于4000g、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而且既往剖宫产无切口感染,无明显引产禁忌。另外将同期符合上述要求的全部入选的非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妇女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共57例。均使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对比两组的引产效果、母婴结局,并用Logstic回归分析对引产后剖宫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提高情况、引产时间及总产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疤痕子宫组产妇的年龄比非疤痕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母婴结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疤痕子宫不是引产后剖宫产的危险因素。结论:双球囊导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疤痕子宫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与非疤痕子宫相同,同时不增加疤痕子宫妊娠的母婴并发症和剖宫产率。
张欢欢[5](2019)在《河北省三级甲等医院异位妊娠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河北省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的患病特点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明确现阶段异位妊娠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病例系列分析及病例对照研究。首先,随机抽取河北省四所三级甲等医院,收集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在四家医院住院治疗的176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妊娠部位、年龄、婚姻状况、孕产史状况及相关病史状况等临床病历资料,了解异位妊娠患者的患病特点及发病的相关因素。然后,自行编制《异位妊娠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将四家医院2018年1月至5月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51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1:1比例随机选取同期同一家医院收治的正常宫内妊娠的妇女25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孕产史、避孕史、既往病史现病史及精神心理健康状况等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异位妊娠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病例系列分析结果:(1)总体患病趋势:异位妊娠的总体患病率为4.68%。(2)患病年龄特点:三年间异位妊娠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逐年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高峰年龄段为25岁39岁,占全部病例的78.7%。(3)孕产次特点:三年间异位妊娠患者的既往平均妊娠次数逐年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阴道分娩次数≥2次的人数占比、既往剖宫产次数≥2的人数占比及既往流产次数≥2的人数占比均呈上升趋势。(4)异位妊娠的发生与年龄、既往孕产次数、盆腹腔手术史、剖宫产史及盆腔炎症性疾病等有关。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腔炎症性疾病(OR=3.976,P=0.000)、重复异位妊娠(OR=2.425,P=0.017)、剖宫产史(OR=2.059,P=0.003)、既往妊娠史、初孕年龄<22岁(OR=2.002,P=0.003)及情绪易波动(OR=1.274,P=0.032)是异位妊娠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河北省三级甲等医院异位妊娠总体患病率为4.68%;发病年龄逐年增加,高峰年龄段有延后趋势;既往妊娠次数逐年增加,孕产次数多者占比呈上升趋势。因此,年龄在25-39岁间、既往孕产次数多的女性一旦妊娠,应多加关注,警惕异位妊娠的发生。2异位妊娠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加强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婚育观念,减少意外妊娠次数、降低初次妊娠年龄小产生的危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围产期管理和孕期宣教,降低剖宫产率,减少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给予育龄期妇女适当的心理护理,帮助其学会自我调控情绪等,从而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
张瑞红[6](2018)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试产病例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的可行性、安全性。资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TOLAC的患者124例,其中试产成功111例(足月分娩31例,早产分娩35例,引产45例),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分娩13例(试产失败者均为足月)。将足月分娩者分为2组,TOLAC成功组(31例),TOLAC失败组(13例);将TOLAC早产分娩者分为2组,产科并发症早产组25例,单纯性早产组10例;将TOLAC引产者分为2组,母体因素引产者24例,胎儿因素引产者21例。从TOLAC的影响因素(足月分娩者TOLAC成功与失败对比)、在不同人群(足月产、早产、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面,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TOLAC总体成功率为89.5%,其中足月分娩人群中TOLAC成功率为70.5%。足月TOLAC失败原因:因疼痛要求剖宫产4例(30.8%),医生干预3例(23.0%),胎儿窘迫2例(15.4%),羊水污染2例(15.4%),持续性枕后位1例(7.7%),不完全性子宫破裂1例(7.7%)。2.足月分娩人群中,TOLAC成功组与失败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在BMI、阴道分娩史、自然临产、产后住院天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孕周、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子宫破裂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TOLAC早产分娩人群中,产科并发症早产和单纯性早产组临床资料比较:产科并发症早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4±2.4)分,单纯性早产组为(9.7±0.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孕周、会阴切开、产时出血量、产后住院天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TOLAC引产人群中,母体因素引产与胎儿因素引产组临床资料比较:母体因素引产组孕周及BMI,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阴道分娩史、产时出血量、产后住院天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阴道分娩史、自然临产是足月分娩人群TOLAC成功的有利因素;高BMI、非医学因素(患者主观意愿不强烈、医生干预)是不利因素。2.足月分娩人群TOLAC失败与成功者的的母婴结局除前者产后住院天数增加外,其他无明显差异,母婴结局均良好。选择好适应症、给予该人群TOLAC的机会很有必要。3.TOLAC早产分娩时,产科并产症早产者与单纯性早产者产妇结局相近,新生儿Apgar评分产科并发症早产者明显低。4.TOLAC引产时,母体因素引产者与胎儿因素引产者产妇结局相近。
刘学琴,刘永鑫[7](2017)在《单球囊导管对足月妊娠产妇产程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单球囊导管对足月妊娠产妇产程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引产的足月妊娠孕妇104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 对照组孕妇接受小剂量缩宫素进行引产, 观察组孕妇接受宫颈单球囊扩张引产, 对比分析两组孕妇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前后宫颈Bishop评分、产妇产程和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引产后促宫颈成熟有效率(98.1%)显着高于对照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后, 两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均明显提升, 且观察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后, 观察组顺产率(88.5%)明显高于对照组(59.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后, 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以及活跃期均显着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脐动脉pH值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结论针对足月妊娠孕妇采用单球囊引产促宫颈成熟效果显着, 能有效缩短足月妊娠孕妇产程, 改善妊娠结局。
屈在卿[8](2017)在《中国单中心的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伴随着全球剖宫产率(cesarean section rate,CSR)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的剖宫产率从上世纪90年代后急剧上升,从1990年的18%上升至2002年的39%,在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我国剖宫产率以46%高居榜上,一些地区甚至达到70%以上。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放开“二胎”生育,既往的高剖宫产率必然导致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急剧增多。在过去一百多年,关于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一直争论不休。至20世纪初,剖宫产技术已相对安全。但由于子宫纵切口,尤其是古典式子宫切口的应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则面临子宫破裂的风险,这导致“一次剖宫产,永远剖宫产”的临床指导理念的形成。直到1921年科尔应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才明显减少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到1980年,美国提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此后开展了大量的关于TOLAC与择期重复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ERCS)安全性对比的研究。ERCS面临输血、手术创伤、产褥感染及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等并发症增加的风险,随着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CS)次数的增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子宫切除、输血、感染等风险增加。而TOLAC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母儿的安全性,子宫破裂是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可导致母婴不良结局,甚至是灾难性结局。统计学上TOLAC近期并发症比ERCS增加,但主要发生在试产失败(failed trial of labor,F-TOL)者,而阴道分娩成功者(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从母婴安全性、卫生经济学分析,TOLAC获益大于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选择合适的TOLAC孕妇,TOLAC“安全、可取”。国内医院在目前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背景下,因担心开展TOLAC发生子宫破裂导致医疗纠纷,因此主动较大规模地开展TOLAC的单位十分有限,积累的数据资料较少。本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解了云南省内有代表性的60家医疗单位,其中年TOLAC人数>100例、TOLAC率>20%的主动开展TOLAC的单位仅有4家,占6.67%,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面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普遍采取的措施仍为ERCS。但因ERCS本身固有的手术医疗风险,以及大量增加的瘢痕子宫患者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巨大,很多单位已经无力承担大量的ERCS手术,因此开展TOLAC迫在眉睫。在本课题组调查的研究单位中,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人民医院在开展TOLAC方面相对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积累了一些数据资料。本研究通过从不同方面进行数据资料分析,探讨TOLAC在国内医院单中心开展的安全性及相关影响因素。从研究中可以看出,不同胎龄的剖宫产后(尤其1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史)再次妊娠患者开展TOLAC是安全可行的,同时患者也有阴道分娩的意愿。即使在县级医院,具备开展TOLAC的基本条件下,通过孕期的宣教、体重控制、产前有效评估及产时、产后的有效监测可逐步尝试开展TOLAC,这对当前国内产科面临的严峻瘢痕子宫“二胎”形势意义重大。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不同胎龄(gestational age,GA)的TOLAC安全性的分析第一节: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TOLAC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实施TOLAC 838例,回顾性分析其中既往有1次剖宫产术史、单活胎、孕周≥28周的810例TOLAC孕妇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分娩方式分为TOLAC成功者(VBAC组)675例,TOLAC中转CS者(F-TOL组)135例;另选取同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周≥28周、单活胎、1次剖宫产术史)直接行选择性再次剖宫产术者(ERCS组)1 540例作为对照。比较3组不同分娩方式孕妇的妊娠结局。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3组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期间本院分娩的孕周≥28周孕妇共19 814例,共实施TOLAC 838 例,其中 VBAC 701 例;总 TOLAC 率为 29.95%(838/2 798),VBAC 率为83.65%(701/838),VBAC 降低了同期总剖宫产率 3.54%(701/19 814)。(2)妊娠结局的比较:VBAC组孕妇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发热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birth weight,BW),大于孕周儿(large gestational age,LGA)率均低于 F-TOL 组和ERCS组(P<0.05)。VBAC组的子宫破裂率、膀胱损伤率、产后出血≥1500 ml者、输血率,分别与F-TOL组和ERC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新生儿结局的比较:VBAC组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7分者、脐动脉血pH<7.0者、转NICU率、围产儿死亡率,与F-TOL组和ERCS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OR=14.70,95%CI为10.84~19.93)、母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69,95%CI为1.76~4.12)、羊水污染(OR=2.49,95%CI 为1.75~3.52)和 SGA(smal gestational age,SGA)(OR=2.19,95%CI 为1.38~3.47)是新生儿入住NICU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VBAC与新生儿入住NICU 治疗无关(P=0.258)。[结论]规范开展TOLAC不仅能降低总剖宫产率,而且能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是有1次剖宫产术史后再次妊娠孕妇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第二节: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孕中期引产方法的探讨[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孕中期引产的适宜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孕中期(孕15~28周)因医疗指征引产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孕妇83例为观察组,同期引产的非瘢痕子宫孕妇122例为对照组。引产的方法为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若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48小时后未发动宫缩,定为引产失败,再于阴道后穹隆追加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引产情况、产后出血及产时、产后并发症等。[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孕次、孕周比较,观察组的年龄、孕次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孕妇引产的成功率、宫缩发动时间以及出血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大于300ml者)的比例及胎盘粘连率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均未发生子宫破裂以及严重产时、产后并发症,两组的发热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是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的一种安全、有效地方法,若引产失败加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也未增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第三节: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早产经阴道分娩的临床对比分析[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早产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经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一次剖宫产史)早产(28+1w~36+6w)患者11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阴道分娩的非瘢痕子宫妊娠早产患者100例为对照组1,同时期的瘢痕子宫妊娠早产行剖宫产患者68例为对照组2,对3组产妇分娩及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1在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入住NICI率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2在产后出血量、输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入住NICU率、子宫破裂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产褥感染率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早产患者经阴道分娩子宫破裂率低、并发症少安全可行,母儿获得较好妊娠结局。第二部分:既往分娩史对TOLAC成功率的影响分析及影响患者选择TOLAC的相关因素分析第一节:既往分娩史对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结局的影响[目的]探讨既往分娩史对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患者的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尝试TOLAC的瘢痕子宫孕妇的资料(妊娠≥28周),一共810例,其中阴道分娩成功675例(VBAC组),中转剖宫产135例(F-TOL组)。比较两组前次剖宫产时间、剖宫产指征、阴道分娩史、新生儿存活情况等。[结果]F-TOL组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新生儿出生体重(BW)大于VBAC组(P<0.05),两组平均妊娠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妊娠间隔<1年、1-2年、2-3年、>3年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前次剖宫产指征分别比较,包括前次剖宫产指征为头盆不称的患者比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有阴道分娩史患者比例明显高于F-TOL组(P<0.05),其他因素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有阴道分娩史是TOLAC成功的有利因素,而既往分娩史的其它因素对TOLAC的成功率影响较小。第二节:剖宫产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患者尝试阴道分娩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进行首诊建档(通常在孕早期)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患者,在门诊护士的专业指导下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了解患者的阴道分娩意愿以及患者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前次剖宫产相关信息和本次妊娠的准备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TOLAC和ERCS的各自利弊的了解情况。使用卡方检验(x2)对愿意尝试TOLAC和不愿意尝试TOLAC的两组患者的各研究指标逐一进行统计学分析,将P值<0.2的研究指标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瘢痕子宫患者阴道分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收集的纳入研究的调查问卷共有1 589份,其中愿意尝试TOLAC患者有1 043例(65.64%,1043/1589)。影响TOLAC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月收入>10000元(OR=0.63,95%CI为0.48-0.83)和前次剖宫产指征为母亲要求(OR=0.59,95%CI为0.43-0.80)降低瘢痕子宫患者对TOLAC的接受度,而瘢痕子宫患者了解TOLAC的利与弊(OR=3.93,95%CI为3.05-5.06)可提升患者对TOLAC的接受度。[结论]家庭收入高、前次剖宫产为母亲要求降低瘢痕子宫患者的阴道分娩意愿,而对TOLAC的了解认知可提升瘢痕子宫患者阴道分娩的意愿。第三部分: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开展TOLAC的可行性与卫生经济学分析[目的]研究在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开展TOLAC的可行性与卫生经济学。[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自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既往剖宫产史再次妊娠>28周分娩的病例共3 355例,探讨实施TOLAC实现的医疗效益,并通过分析TOLAC妊娠结局以及影响TOLAC成功率的独立因素,探讨TOLAC在资源有限地区的可行性。[结果]研究期间既往剖宫产史再次妊娠孕周>28周TOLAC共2 204例,成功1 854例,成功的VBAC降低了同期总剖宫产率6.80%(1 854/27 282),共节约了 394万元人民币的医疗费用。既往1次剖宫产史单胎足月妊娠的TOLAC率为69.57%(2 103/3 023),成功(VBAC)1 762 例,成功率为 83.79%(1 762/2 103)。TOLAC妊娠结局:子宫破裂率仅为0.14%(3/2103),子宫切除1例,无母儿死亡病例。VBAC组、F-TOL组、ERCS组三组比较:VBAC组的年龄<30岁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BW)和巨大儿比例要低于F-TOL组和ERCS组(P<0.05),其它母儿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影响TOLAC成功率的因素的研究中,有阴道分娩史(OR=2.84,95%CI为 1.89-4.25)、入院时宫口开大>3cm(OR=4.13,95%CI 为 2.59-6.60)、自发宫缩(OR=3.41,95%CI 为 2.59-4.49)和胎膜早破(OR=1.44,95%CI为1.11-1.88)是增加TOLAC成功率的独立因素,而羊水污染(OR=0.16,95%CI为0.11-0.23)和新生儿体重≥4000g(OR=0.48,95%CI为0.27-0.83)降低了 TOLAC的成功率。[结论]在中国资源有限地区实施VBAC在降低总剖宫产率、显着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能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彭玲玲[9](2017)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几个世纪以来,随着手术操作、手术方式、麻醉技术的逐步完善及对抗菌药物的有效合理使用,剖宫产术也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并且不可替代的挽救了越来越多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现已成为产科界的重要手术之一。剖宫产术由于其操作时间短,易于操作,且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一度受到产科医生及孕产妇的追捧,导致了剖宫产率的持续攀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道,为了挽救儿童或母亲生命,医学上必须的剖宫产只占出生总量的10%至15%,因此WHO规定,剖宫产率须控制在15%以下。高危围生儿和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伴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出现明显的下降,产妇的手术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了。2010年WHO报道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通过剖宫产方式出生的新生儿占到中国出生率的46%,自此全国妇产科工作者都在努力降低剖宫产率,使剖宫产率上升趋势得到了一定控制。目前我国计划生育国策逐步放宽,一对夫妇允许生育两个孩子,但过去十余年我国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由此遗留下的大量瘢痕子宫妇女面临再次生育问题。如何为这群人选择安全适宜的分娩方式,保障母婴围生期安全,降低总剖宫产率成为我国妇产科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重复剖宫产是最常见的独立剖宫产指征,因此针对合适的人群给予剖宫产术后经阴试产(TOLAC)与随后的经阴分娩(VBAC)成为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机制。实现VBAC的最大障碍是缺少经阴试产的人群,大部分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的孕妇由于各种原因在分娩时会再次选择剖宫产。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的妊娠及分娩情况,总结出可以给予阴道试产的人群以及促进阴道分娩的有利因素,以提高试产成功率,降低二次剖宫产率,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更好的保障母婴的围生期安全。方法:对2015年7月到2016年10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产三科收入院的17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初次剖宫产在我院进行)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中70例为经阴试产(TOLAC组),试产成功50例(VBAC组),TOLAC失败20例(TOLAC失败组),100例为再次剖宫产(ERCS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1:2的比例,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足月初产妇病例100例(VBNC组)作为对照,进行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等的比较分析。结果:(1)剖宫产手术仍然是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首选的分娩方式,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总数的71%。(2)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也可选择经阴试产,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孕妇中经阴试产成功组的比例为29%,但经阴道分娩的占到试产总数的71.4%,可以取得让人满意的试产结果。(3)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阴道分娩(VBAC组)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二次剖宫产(ERCS组)相比较,两者在产后出血率、产褥期感染率、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均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1分钟Aparg评分≥8分及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再次剖宫产的孕妇较经阴道分娩孕妇住院时间长,产后出血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高。(4)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组(VBAC组)与足月妊娠初产妇经阴分娩组(VBNC组)在会阴侧切、产钳使用、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住院天数、新生儿1分钟Aparg评分≧8分及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比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VBAC组总产程时间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瘢痕子宫经阴试产成功组(VBAC)与失败组(TOLAC失败组)在孕妇年龄、体重指数(BMI)、宫颈评分(bishop评分)、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时仍然首选剖宫产手术。在所有的剖宫产孕妇中,因剖宫产史作为单一手术指征的孕妇仍占有很大的比例。瘢痕子宫(US)不是必须通过再次剖宫产终止妊娠,可尝试经阴道分娩,并且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试产结果。试产前要详细了解孕妇的年龄、孕周、BMI、宫颈评分、既往有无阴道分娩史或VBAC史、前次剖宫产手术指征、子宫切口类型、刀口愈合情况、两次妊娠间隔时间以及彩超提示子宫下段瘢痕厚度、预估胎儿体重大小等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人群进行试产,与孕妇及家属充分沟通试产的利与弊,然后签署试产协议。试产过程要对孕妇的生命体征及胎心进行严密监测,如有异常,对阴道分娩的可能性再次予以评估,必要时行急症剖宫产手术。VBAC与ERCS相比,优势明显,因为VBAC可以减少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术后盆腹腔粘连、慢性盆腔痛、不孕等各种并发症,还可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改善母婴结局,可降低总剖宫产率,改善产科分娩质量,故在拥有相配的工作人员及配套的分娩设备,持续的监测系统以及可实行紧急剖宫产和先进的新生儿复苏的医院应大力推广。
刘惠兰[10](2016)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中期妊娠者、930例足月妊娠者;根据孕妇的分娩方式对930例足月妊娠者进行分组,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经阴道试产的孕妇进行分组,分为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对比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孕妇的围生期出血量、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新生儿阿氏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对比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的先兆子宫破裂、产后出血、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90例剖宫产后中期妊娠者均经阴道分娩。930例剖宫产后足月妊娠者,阴道分娩组359例、剖宫产组571例;359例阴道分娩者中251例为试产成功者、108例试产失败者;阴道分娩组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新生儿并发症均显着低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围产期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产成功组的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着低于试产失败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具有临床可行性,但需了解剖宫产史的临床情况,严格评估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适应证再进行经阴道试产,可显着减少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提高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率及分娩质量。
二、初孕中期引产后再次足月分娩的产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孕中期引产后再次足月分娩的产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COOK球囊和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不同促宫颈成熟引产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早产产妇的产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2.1.2 研究对象资料收集 |
2.2 统计与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对照组A,对照组B与观察组之间一般资料比较 |
3.2 对照组A,对照组B与观察组产程时间比较 |
3.3 早产VBAC 组与足月VBAC 组之间分娩间隔及瘢痕厚度的比较 |
3.4 早产VBAC 组、足月VBAC 组及经产妇早产组产程中处理情况的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早产妇经阴道分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COOK宫颈扩张双球囊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引产方法 |
1.3 疗效判断及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情况比较 |
2.2 两组产程及剖宫产率比较 |
2.3 两组产后出血、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比较 |
3 讨论 |
(4)双球囊导管在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 |
2.2 一般资料 |
2.2.1 样本及分组 |
2.2.2 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对比 |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3.1 研究方法 |
2.3.2 观察指标 |
2.3.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结果 |
3.1 引产前后两组宫颈Bishop评分比较 |
3.2 两组孕产妇引产结果对比 |
3.3 两组孕产妇引产结局(分娩情况)的比较 |
3.4 两组引产后母儿结局比较 |
3.5 引产后剖宫产分娩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
3.6 疤痕子宫产前宣教 |
3.7 疤痕子宫产程管理 |
3.8 疤痕子宫剖宫产 |
第四章 讨论 |
4、讨论 |
4.1 疤痕子宫妊娠现状 |
4.2 疤痕子宫妊娠的风险 |
4.3 疤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 |
4.4 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引产 |
4.5 如何使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 |
4.6 疤痕子宫阴道分娩 |
4.6.1 影响疤痕子宫孕妇阴道分娩的心理因素 |
4.6.2 阴道试产中的导乐分娩 |
4.7 分娩镇痛 |
4.8 产后出血 |
4.9 总结 |
第五章 结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5)河北省三级甲等医院异位妊娠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第一部分 前言 |
1、研究背景及意义 |
2、EP相关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现状 |
3、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1760例异位妊娠患者病例系列分析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异位妊娠患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四部分 结论与研究局限性 |
1、结论 |
2、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一般人口学资料 |
附录3 异位妊娠患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试产病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8)中国单中心的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不同胎龄的TOLAC安全性的分析 |
第一节: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TOLAC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孕中期引产方法的探讨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早产经阴道分娩的临床对比分析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既往分娩史对TOLAC成功率的影响分析及影响患者选择TOLAC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一节:既往分娩史对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结局的影响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剖宫产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中国西部贫困地区TOLAC可行性与卫生经济学分析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安全性与规范开展的探讨 |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
(9)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妊娠方式的选择 |
1.2.2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适应证 |
1.2.3 分组情况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90例中期妊娠者分娩情况 |
2.2 930例足月妊娠者分娩情况 |
3 讨论 |
四、初孕中期引产后再次足月分娩的产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COOK球囊和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临床效果分析[D]. 张蒙蒙.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2]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早产产妇的产程分析[D]. 王紫微.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COOK宫颈扩张双球囊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中的效果分析[J]. 王贺红. 医学综述, 2019(10)
- [4]双球囊导管在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D]. 孙瑞清. 厦门大学, 2019(01)
- [5]河北省三级甲等医院异位妊娠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张欢欢. 承德医学院, 2019(02)
- [6]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试产病例的临床分析[D]. 张瑞红. 山东大学, 2018(01)
- [7]单球囊导管对足月妊娠产妇产程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J]. 刘学琴,刘永鑫.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24)
- [8]中国单中心的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D]. 屈在卿. 昆明医科大学, 2017(12)
- [9]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D]. 彭玲玲. 泰山医学院, 2017(06)
- [10]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J]. 刘惠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