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中小企业存储(论文文献综述)
滕磊[1](2021)在《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产品生产、国家税收创造、就业岗位供给、市场活力赋能等方面贡献巨大。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始终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现象,集中表现为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既有中小企业经营历史短、抵押资产少、信用资本不足等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金融市场发育不足、金融结构不够合理、融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外部环境的原因,另外,传统金融活动本身的运行逻辑,即其“嫌贫爱富”的风险-收益匹配机制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重要成因。从上述种种原因和特定的时代经济背景出发,国内外众多学者均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从优序融资理论、企业成长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普惠金融理论等角度为之提供解决之道,但总体而言,中小企业相对恶劣的融资环境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甚至在特定时期还出现较为强烈的反弹。例如,2018年之后我国中小企业就再次面临了较为严重的融资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底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专门强调“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继续寻求中小企业融资便利的现实路径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迫在眉睫的问题。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各类数字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数字金融正凭借对于数据金融信息价值的挖掘和利用,持续展现其在实现金融普惠服务中的价值,这为原本缺乏信用数据信息而被传统金融体系所排斥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解决融资问题的新思路。那么,数字金融实现金融普惠的金融经济学逻辑是什么?是否能够真正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悖论?如果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其具体途径又是什么?另外,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全社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来源,众多处于企业发展种子期和萌芽期的创业企业同样是中小企业的一部分,也面临着创业融资约束,那么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同样对其具有融资约束缓解效应?这种效应又受到何种因素影响?最后,基于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能否将包括传统和新型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金融监管机构等纳入数字金融创新系统,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较好的解决路径?以上均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首先,本文对中小企业和数字金融发展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回顾,并结合中国现实,深入讨论了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的解决之道,并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国际经验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的概念缘起、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并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环境、创新动力和创新的核心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存在着强劲的需求和供给动力,其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则充分发挥了数字金融以金融普惠服务为核心的创新价值,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可行选择。其次,运用理论分析演绎的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理论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一是从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环境、参与者的禀赋特征等出发,建立了数字普惠金融的金融经济学分析框架,为理解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机制打下了理论基础。二是在分析传统信贷市场中小企业融资悖论的基础上,通过将数字普惠金融因素引入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如何通过发挥其普惠价值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普”、“惠”、“险”不可能三角悖论,通过分析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抵押资本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悖论,从而提升其进行各类项目投资的成功概率。第三,在对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事实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研究假说,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中小企业创业融资的实际效果。研究使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发展指数建立了基于现金-现金流融资约束指标的实证模型,固定效应和差分GMM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缓解效应,且相对国有中小企业,民营中小企业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两条路径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在具体的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服务方式中,投资和信贷服务的缓解效应最为明显。另外,基于创业资金是制约创业活动的核心约束条件,本文建立创业活跃程度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框架,固定效应和系统GMM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创业活动具有较为显着的促进作用,其中使用深度对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覆盖广度,最后是数字化程度;在地区异质性检验中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中部地区创业活动的促进效果最好,其次是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也有一定的促进效果,而城镇化水平越低、社会资本越弱,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越明显。最后,在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融资约束实际效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了构建面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链,并将其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公共基础设施;积极推动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构建监管沙盒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有效市场的配置资源效应和有为政府的监管作用,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等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认为,数字技术对传统金融服务进行的技术性改造,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金融运行的方式,而其核心价值就在于提供金融普惠服务,这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实证研究也证实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解决这一问题中的实际价值。关注如何更好地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创新结合,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为中小企业服务,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吴梦蝶[2](2021)在《区块链在应收账款融资中的应用研究 ——以易见区块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买方在交易中的主导地位愈来愈明显,导致供应商企业不得不接受以赊销方式扩大销售。中小企业位于供应链的上端,持有大量的应收账款,挤占了企业正常的现金流,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应收账款融资可以帮助企业提前实现销售回款,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缓解资金压力,解决了传统模式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金融实体服务经济,鼓励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创新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基于整合四流的基因特质,一直被视作有望可持续性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顽疾的天然良方。但传统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方式,面临贸易背景造假、核心企业信用无法跨级传递、审批授权流程繁琐等问题,使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没有达到显着效果。金融科技的发展为供应链金融解决业务痛点提供了新方案,其中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具有天然互补性,区块链技术利用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加密技术等技术原理,可实现资产上链、去中心化份额登记、业务规则智能化管理等,真正打通核心企业、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壁垒,解决了传统模式下应收账款确权困难、可融资主体范围窄、融资工具流转难等痛点,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本文运用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区块链技术在应收账款融资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具体应用。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区块链定义、技术特点及核心技术原理进行介绍,针对传统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区块链技术解决传统应收账款融资痛点的优势,并整理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账款融资具体操作流程。然后,引入案例“易见区块”融资平台,通过研究易见区块应收账款融资的解决方案,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应收账款融资的实际场景进行剖析。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账款融资能够实现多方互利共赢,将核心企业信用资源转换为高效的资金资源,满足核心企业降杠杆、减轻负债的需求;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传统应收账款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打破企业间信息孤岛,减轻了金融机构风控压力;核心企业信用可在链上进行传递,实现供应链中多级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覆盖;同时也发现目前易见区块融资服务平台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最后,针对目前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区块链技术更好地赋能金融服务。
毕筱雪[3](2021)在《云制造环境下资源建模及优化配置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全球制造业朝着智能化、服务化、定制化方向转型升级。近年来,推进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先进制造模式研究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研究的热点。云制造作为一种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模式应运而生。云制造是云计算理念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体现了“分散资源集中使用”和“集中资源分散服务”的思想,通过对分布式的制造资源进行集中的管理与运营,实现制造资源的高效共享与合理利用,为用户提供可随时获取、按需配置且优质廉价的制造服务。云制造的核心思想是“制造即服务”,通过虚拟化、服务化方法将制造资源及制造能力封装为云服务,并通过服务匹配、服务优化选择等关键技术,实现企业间制造资源的高效共享与协同制造。论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云制造模式下,制造资源的异构性与分布性特征、服务需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及云制造平台的动态性与稳定性特征,对云制造平台中制造资源的服务化封装、匹配与选择、动态调整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体系结构,分析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典型特征及运行模式,提出云制造服务平台中云服务注册、获取、管理的流程与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多Agent的云制造平台功能架构,并对功能架构中所涉及的各Agent类型及相互之间的交互方式进行分析,在分析各功能模块实现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云制造关键技术体系。(2)针对云制造环境下制造资源多样性、异构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云制造资源建模与服务化封装方法。首先,根据制造资源的共性与服务化封装的需求,构建云制造资源形式化描述模型,将制造资源抽象描述为制造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本体建模技术构建基于语义的云服务结构模型,通过对制造资源相关的概念、属性、公理、规则进行规范化描述,解决制造资源描述过程中的语义异构问题。最后,通过制造资源实例化方法将云服务结构模型转化为云服务描述模型,实现制造资源的服务化封装,并以某VMC-2100B立式加工中心为例,描述制造资源的服务化封装与注册方法。(3)针对云制造环境下服务需求与制造云服务的功能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制造云服务匹配与组合方法。针对单一云服务的匹配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的制造云服务搜索与匹配方法,基于云服务结构模型计算服务需求与云服务的语义相似度;针对组合云服务的匹配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任务相关度的任务需求分解与组合服务匹配方法。首先,运用分层任务网络(Hierarchical Task Network,HTN),将任务需求分解为一组具有约束关系的原子任务。然后,根据任务单元设计原则,提出一种基于任务相关度的原子任务重组方法,将原子任务重组为一组任务单元,在重组过程中采用基于语义的制造云服务搜索与匹配方法为各任务单元匹配满足功能需求的候选云服务,有效解决了任务需求分解与组合云服务匹配过程脱节的问题。最后,以某轴类零件加工的任务需求为例,验证所提云服务匹配与组合方法的有效性。(4)针对云制造环境下云服务组合优化选择(Service Composition and Optimal Selection,SCOS)过程中,多个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 S)评价指标的权衡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III,NSGA-III)的偏好多目标优化算法,并首次使用偏好多目标优化算法求解SCOS问题。提出一种K层偏好参考点生成方法,改进原始算法中参考点的生成策略,并相应的提出一种适应度值计算方法和环境选择策略,将用户偏好通过参考点融入到寻优过程中,引导算法搜索用户感兴趣的部分帕累托前沿,以增加种群个体的选择压力,提升算法的效率与收敛性。采用模因演算法改进算法的后代生成策略,解决原始算法局部搜索能力不足的问题。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与高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偏好权重搜索到一组具有良好收敛性和多样性的云服务组合优化配置方案。(5)针对云制造环境下异常云服务节点的动态调整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Agent的云制造服务异常处理框架,并为任务Agent设计一种云服务异常自适应调整模型。基于上述模型,提出一种云服务异常自适应调整算法。首先,根据云制造环境的特点,建立基于稳定性和Qo S指标的目标函数。然后,采用蜜源编码策略,蜜源邻域搜索策略和蜜源适应度值计算策略改进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ABC),并将改进算法应用于上述目标函数的求解中。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高效的实现异常云服务的动态调整,维护云制造平台的稳定性。
金融[4](2021)在《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应用研究 ——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例》文中提出长期以来,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在税收缴纳、劳动就业、技术创新乃至社会稳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却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健康的持续发展。这其中既有中小企业实体经济信用不足、财务管理不标准、信息收集难度大的原因,也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贸易真实性存疑、重复融资难防范不考虑给中小企业贷款,同时监管部门缺乏相应的监管工具使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难以控制。为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文件。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没有根本性转变,反而由于近年来中美贸易争端持续、新冠疫情的突然冲击愈加艰难。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已然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大理论课题。作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独立和创新应用,例如点对点传输,分布式数据存储,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它的主要特征是可靠的安全性,便利性和高效性,并且在许多情景下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区块链技术与中国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银行风险控制,部门监管工具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依托区块链技术服务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促使原始产业链各个阶段的互动和信息内容的传递,并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新方法。目前,有学者研究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并提出了相关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底层运作方案。也有学者使用博弈论信贷模型或实证数据论证了融资平台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但对于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实施路径、缓解机制和应用模型等,缺少案例分析进行深入探讨。有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以及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三个方面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总结发现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形成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困境的核心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文本分析了区块链技术优势与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耦合机理,提出使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难题。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选取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作为研究对象。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作为国家外汇管理局牵头成立的平台,充分利用区块链平台和政府部门的优势,提供公司出口,税收和物流数据,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跨境融资服务。随着其他金融机构的加入及资源共享的有效性,该平台也逐步成为行业中比较成熟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其研究分析的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项目背景、参与主体、实施情况及应用场景的介绍(2)区块链技术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总体实施路径(3)运用比较分析法结合相关理论探讨区块链技术的缓解机制(4)归纳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应用的模型。研究表明:跨境区块链服务平台借助平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共享了外汇管理局、税务部门及物流办等其他政府部门的相关数据,包括企业贷款信息、资金流动信息、信用信息及物流信息等,有效缓解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如此,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来防范、控制和处理风险。在内外部风险控制和监督下,获得准确的风险分布从而操纵风险。依靠以上多种机制,跨境区块链服务平台已经满足了一般在长尾端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从而产生了规模效益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因此,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问题,需要以系统信用为基石构建新型信用体系,着重于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构建企业信用生态,为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开发新渠道。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重塑中小企业信用生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增信体系、推动跨境金融业务规范发展的建议。最后,希望基于本文的研究讨论为相关科学的研究提供广泛的研究思路,同时也希望借助本文的研究可以理清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应用的模型,为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其他融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章建赛[5](2021)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块链被《经济学人》杂志定义为“信任的机器”,是由信息互联网转向价值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是数字经济时代能够改变生产关系的技术革命。在区块链技术条件下,合作秩序将由中心化到去中心化转变。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核心生产关系之一,区块链技术将重塑人类社会的信用治理。本文在理论层面,系统梳理了信任、信用及区块链的学术谱系,拓展演化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及从区块链机器信任投射到人类社会信用治理的原理,应用博弈理论研究了去中心化的理性个体的信用特征,以及有限理性条件下产生信用合作的稳定性。并从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两个层面,分析了三类区块链所形成的社会网络的信用演化和变异规律。其中,在个体行为层面,构建微观经济学偏好分析模型,推导了公有链中Token(代币)经济的信用偏好承袭演化、信用合作的场域和市场均衡状态;在群体行为层面,引入病毒感染模型,推演了 DeFi(去中心化金融)在私有链随机网络、联盟链无标度网络环境下的信用变异特征。在应用层面,本文构建了个人信用评价、中小企业信用评价2个改进模型,并应用实践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在个人征信上引入区块链的“币天销毁”技术,构建“币天销毁”信用评价模型,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在中小企业授信方面,将不可篡改的企业主特征信息变量加入传统的信用评价模型,构建区块链增强信息的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算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验证了基于区块链技术改进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在区分能力、识别能力等方面均优于传统信用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面向未来数字世界,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体系将深化(而不是替代)传统的由中央银行创造、商业银行扩张的中心化的信用创造和治理体系,并从人类社会的信用治理延伸到物理世界的信用治理,深入到“云-管-端-边”的设备系统治理中,通过“+区块链”和“区块链+”实现从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到万物账本的“设备民主”和设备自治。区块链技术对信用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的重构,对信用生成、发展、应用、拓展和监管等治理的变革,尚处于初期阶段,未来必将进一步深化。
王剑锐[6](2021)在《区块链技术在煤炭港口应收账款融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港口在“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煤炭运输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煤炭港口凭借自身优势开展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为煤炭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港口面临融资风险,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尤其是在应收账款融资过程中,融资难的现象更为突出。因此,需要新方法解决煤炭港口应收账款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同时为港口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消除后顾之忧。本文以港口主导的煤炭供应链为背景,首先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港口供应链金融以及区块链技术研究现状,并对港口供应链金融、区块链、以太坊进行阐述,为后文研究奠定基础;其次,分析港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现状,并对该融资模式与区块链的结合进行可行性分析;再次,针对传统应收账款融资现存问题,在传统融资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块链融资模式,从收益角度出发,对区块链融资模式和传统融资模式对比分析,并分析区块链技术对交易数据存储、交易数据加密共享、交易数据追溯、交易清算四个方面优化。最后,通过以太坊建立私有链,搭建应收账款融资系统,从数理角度对该系统的预期应用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希望能为改善港口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提供解决方案,实现多方共赢。
李京[7](2021)在《基于水文模型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日趋严重,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与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相比,线上供应链金融在信息对称、融资效率等方面表现出了显着的优势,其借助网络平台力量,整合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商流,实现了金融机构与线上参与者的信息协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审批效率及中小企业的融资速度。目前,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日益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尽管线上供应链金融广受认可,但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仍不可忽视。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将水文学中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引入线上供应链金融领域,设计构建了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交待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对国内外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状况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介绍了线上供应链金融概念、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相关理论及模型中使用的相关方法,为后文建立基于水文模型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奠定了基础;其次,详细阐述了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业务模式及流程,找到融资风险来源并选取预警指标建立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再次,构建基于水文模型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利用随机森林与朴素贝叶斯算法对线上供应链融资风险进行监控、测算、预警。最后,收集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本文风险预警模型的有效性并为未来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谢朝兰[8](2020)在《置富科技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决策研究》文中指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都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置富科技为典型案例,研究其2014-2019年间融资决策问题,分析研究置富科技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决策原因,分析内外部环境对融资决策的影响,以及企业财务数据情况对融资决策的影响,重点采用EBIT-EPS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法对置富科技的融资决策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融资理论,提出适合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决策。研究认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决策:第一,企业发展初期,成本费用较低,自有资金充足,此时应以债务融资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提高股东权益比;第二,在公司发展中期,企业资金量较大,企业价值也有了明确的提升,债务融资成本较高,应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同时灵活调配银行借贷和供应链融资之间的比例,尽可能在考虑资金成本的同时,让负债率控制在一个相对适当的水平,避免企业因负债率过高产生的风险;第三,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过程中,则需要利用公司的发展前景及价值,获得适合的价值评估,在企业的营收和利润还未达到适当的规模时,倾向于股权融次,从而降低创始人风险和压力,当企业的营收和利润趋于健康稳定时,则更多关注股权结构是否有利于企业主的控制权,更多倾向于债权融资优先,具体选择何种方式,可采用多元化财务战略,采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做出测算,为企业做出最有利的融资决策。
房建奇[9](2020)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发展正推动着企业经营管理向生态环境全息化、经营社会化、线上线下融合化、管理决策数据化、组织结构虚拟化、成员权力平等化方向转变,对企业现有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产生新的影响和作用,引发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深刻变革。同时,大数据的发展也创造了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模式和新途径。由此,知识的跨界搜寻与共享、企业间的开放合作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企业发展的显着特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功范例,也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力军,经过40多年的发展,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现实中仍面临着人力和信息资源不足、创新资源严重匮乏、创新手段单一等方面发展困境。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摆脱自身实力限制实现创新发展、提升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企业家作为企业网络的创造者和关键学习代理人,直接决定着企业生存与发展,其社会资本作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关键通道,是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有效手段。基于此,本文从大数据时代背景出发,以企业家社会资本为基础,以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以大数据能力和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企业家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重点聚焦四个具体问题: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否通过企业家社会资本实现技术创新?第二,企业家社会资本是如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三,企业家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中间路径?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过程中,企业家社会资本是否存在权变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期望能够揭示大数据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丰富企业家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动态能力、大数据能力、环境不确定性和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视角,从而为新时代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本研究基于资源观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以北京、上海、辽宁、河北、吉林、云南6个省(市)为研究区域,以上述6省(市)高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和软件园区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研问卷81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70份。经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企业家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结构维度社会资本、关系维度社会资本、认知维度社会资本均能显着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第二,组织学习及其两个维度(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动态能力及其两个维度(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重构能力)分别在企业家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第三,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机制过程中,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产生了链式中介作用。此外,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第四,大数据能力能够有效加强组织学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但其三个维度的调节作用效果不同,大数据人力资源、大数据无形资源均正向调节于组织学习或动态能力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大数据有形资源对上述关系没有显着的调节作用。第五,组织学习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受环境不确定性的正向调节,且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组织学习、动态能力的中介路径;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着。更进一步地,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的中介路径调节不显着。本研究丰富了企业家社会资本、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及其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探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影响,既弥补了现有企业家社会资本实证研究的不足,又丰富和完善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理论内涵,为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未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二,本研究聚焦企业家这一特殊群体,以企业家社会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着重分析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丰富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实践路径;第三,本研究将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大数据能力和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受企业家社会资本影响机制的整合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打通了二者作用机制中的盲点,填补了二者之间内在作用机制解释不足方面的缺陷。
郭晶晶[10](2020)在《中小企业云会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与会计行业碰撞产生了云会计。云会计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利用云技术构建的虚拟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可拓展、按需服务等特点,极大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化转型的成本,这对于技术、人力和资金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虽然云会计服务的优势十分突出,但云会计服务的采纳和推广面临着各种问题,市场需求还未完全释放。在此背景下,本文以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为轴,针对云会计服务的特点,分析提炼中小企业用户对云会计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假设构建模型,探索中小企业对云会计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共获得有效数据281条。利用SPSS18.0、Smart PLS3.0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在技术层面,成本节约和数据安全对相对优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成本节约、数据安全和相对优势对云会计采纳意愿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复杂性对云会计采纳意愿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兼容性与云会计采纳意愿的影响并不显着。(2)在组织层面,高层洞察力和员工知识素养对云会计采纳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组织惰性对云会计采纳意愿有显着的负向影响。(3)在环境层面,标准化缺失对云会计采纳意愿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竞争压力对云计算采纳意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潮流压力与云会计采纳意愿的影响并不显着。最后,本研究在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分别从云会计服务商、中小企业用户和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研究局限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二、定义中小企业存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定义中小企业存储(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3.1 研究的创新点 |
1.3.2 研究不足 |
2 文献综述 |
2.1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 |
2.1.1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来源 |
2.1.2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研究 |
2.1.3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解决途径 |
2.2 数字普惠金融有关问题的研究 |
2.2.1 数字普惠金融的起源与理论基础研究 |
2.2.2 数字普惠金融的功能研究 |
2.2.3 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
2.3 文献评述 |
2.3.1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文献评述 |
2.3.2 数字普惠金融的文献评述 |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3.1 核心概念 |
3.1.1 中小企业 |
3.1.2 融资约束 |
3.1.3 数字普惠金融 |
3.2 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理论 |
3.2.1 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理论 |
3.2.2 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理论 |
3.2.3 企业成长周期与融资需求规律 |
3.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理论 |
3.3.1 数字经济理论 |
3.3.2 金融排斥与普惠金融理论 |
4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4.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国际比较 |
4.1.1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与主要融资指标的比较 |
4.1.2 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国际比较 |
4.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
4.2.1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类别 |
4.2.2 主要融资渠道的建设情况 |
4.3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境况 |
4.3.1 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与其经济贡献度不匹配 |
4.3.2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 |
4.3.3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脆弱 |
4.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取得的积极成效 |
4.4.1 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和组织体系逐渐健全 |
4.4.2 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逐渐多元 |
4.4.3 数字技术应用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
4.4.4 融资成本有所下降,风险相对可控 |
5 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环境、创新动力与核心价值 |
5.1 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环境 |
5.1.1 数字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 |
5.1.2 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基础与政策环境 |
5.2 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动力与运行机制 |
5.2.1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供给动力 |
5.2.2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需求动力 |
5.2.3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 |
5.3 数字普惠金融的框架原则与核心价值 |
5.3.1 数字普惠金融的框架原则 |
5.3.2 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价值 |
6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理论分析 |
6.1 数字普惠金融的金融经济学解释 |
6.1.1 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环境 |
6.1.2 数字普惠金融参与者的经济特征 |
6.1.3 数字普惠金融市场及其均衡 |
6.2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传统融资悖论的破解 |
6.2.1 传统信贷市场上中小企业的融资悖论 |
6.2.2 数字普惠金融对融资悖论的破解 |
7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一:基于现金流视角 |
7.1 研究假说 |
7.2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事实 |
7.2.1 数字普惠金融的指标体系 |
7.2.2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
7.3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
7.3.1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
7.3.2 数据来源和统计性描述 |
7.4 实证结果分析 |
7.4.1 基准回归分析 |
7.4.2 异质性分析 |
7.4.3 稳健性检验 |
7.5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的维度分析 |
8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二:基于创业融资视角 |
8.1 研究假说 |
8.2 计量模型与描述性统计 |
8.2.1 模型构建 |
8.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
8.3 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融资的整体效果分析 |
8.3.1 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融资的基准回归分析 |
8.3.2 不同维度的回归结果分析 |
8.4 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创业融资的影响因素 |
8.4.1 地区异质性分析 |
8.4.2 影响因素检验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的课题项目与论文成果 |
致谢 |
(2)区块链在应收账款融资中的应用研究 ——以易见区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应收账款融资研究 |
1.3.2 区块链技术研究 |
1.3.3 区块链应用于应收账款融资的相关研究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应收账款融资理论 |
2.1.1 应收账款融资概述 |
2.1.2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
2.2 区块链技术理论 |
2.2.1 区块链定义及类型 |
2.2.2 区块链技术特点 |
2.2.3 区块链核心技术原理 |
2.3 企业融资相关理论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自偿性贸易融资理论 |
2.3.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三章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应收账款融资的优越性分析 |
3.1 传统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
3.1.1 核心企业确权动力不足 |
3.1.2 各参与方信息不透明,共享程度低 |
3.1.3 核心企业信用难以跨级传递 |
3.1.4 业务流程线上线下交互节点多,操作效率较低 |
3.2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应收账款融资的优越性 |
3.2.1 区块链加密技术解决确权难题 |
3.2.2 分布式记账技术打破企业间信息孤岛问题 |
3.2.3 共享账本解决核心企业信用跨级传递难题 |
3.2.4 区块链智能化,提高融资效率 |
3.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账款融资具体操作 |
第四章 易见区块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研究 |
4.1 易见区块概况 |
4.2 易见区块供应链金融平台 |
4.3 易见区块应收账款融资解决方案 |
4.3.1 可信数据池 |
4.3.2 贸易资产管理平台 |
4.3.3 应收账款融资平台 |
4.4 易见区块应收账款融资效果分析 |
4.5 易见区块应收账款融资尚存不足 |
4.5.1 初始数据的真实性需加强 |
4.5.2 上链数据的隐私性及储存能力 |
4.5.3 业务规模相对局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云制造环境下资源建模及优化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云计算与云制造 |
1.2.2 云制造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
1.2.3 云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1.2.4 云制造应用现状 |
1.3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2章 云制造应用模式与体系结构研究 |
2.1 云制造应用模式 |
2.1.1 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典型特征 |
2.1.2 云制造运行模式 |
2.2 基于MAS的云制造平台功能架构 |
2.3 面向中小企业的云制造平台关键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本体的云制造资源建模及服务化封装方法研究 |
3.1 语义Web与本体建模技术 |
3.2 基于语义的制造资源建模框架 |
3.3 云制造资源形式化描述模型 |
3.4 基于语义的云服务结构模型 |
3.4.1 云服务共享词汇表 |
3.4.2 云服务的本体概念与属性 |
3.4.3 云服务本体概念的公理表示 |
3.4.4 云服务本体推理规则 |
3.5 制造资源服务化封装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语义的制造云服务匹配与组合方法研究 |
4.1 基于语义的制造云服务搜索与匹配方法 |
4.1.1 同义词扩展方法 |
4.1.2 基于云服务结构模型的语义相似性计算方法 |
4.2 基于任务相关度的制造云服务组合方法 |
4.2.1 云制造任务初步分解方法 |
4.2.2 任务重组方法 |
4.3 实验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偏好的云服务组合优化选择方法研究 |
5.1 云制造服务组合优化选择问题描述 |
5.2 云制造服务组合优化选择问题数学模型 |
5.3 基于偏好的云服务组合优化选择算法设计 |
5.3.1 NSGA-Ⅲ算法 |
5.3.2 改进NSGA-Ⅲ算法流程 |
5.3.3 偏好参考点的设置 |
5.3.4 种群初始化 |
5.3.5 后代生成策略 |
5.3.6 种群自适应标准化与关联操作 |
5.3.7 适应度函数 |
5.3.8 个体保留操作 |
5.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4.1 实验环境设置 |
5.4.2 云服务优化选择算法对比实验 |
5.4.3 偏好多目标进化算法对比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云制造环境下云服务异常处理方法研究 |
6.1 云制造服务异常处理框架 |
6.2 云服务异常自适应调整模型 |
6.3 云服务异常自适应调整算法 |
6.3.1 云服务异常自适应调整数学模型 |
6.3.2 人工蜂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6.3.3 基于IABC的云服务异常自适应调整算法 |
6.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应用研究 ——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 |
1.2.2 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 |
1.2.3 关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融资应用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2 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区块链技术 |
2.1.2 跨境融资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2.2.4 金融排斥理论 |
2.2.5 长尾理论 |
3 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运用的现状分析 |
3.1 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现状及问题 |
3.1.1 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现状 |
3.1.2 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问题 |
3.2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优势 |
3.2.1 构建可信的数字化交易环境 |
3.2.2 保障交易信息全程追溯不可篡改 |
3.2.3 自动执行交易合约 |
3.2.4 形成系统信用 |
3.3 区块链技术优势与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耦合机理 |
3.3.1 重塑中小企业信用生态 |
3.3.2 提升金融机构风控水平 |
3.3.3 发挥网络效应和协同效应 |
4 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简介 |
4.1 项目背景 |
4.1.1 融资需求难以满足 |
4.1.2 国家大力推动支持 |
4.1.3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
4.2 参与主体 |
4.3 实施情况 |
4.3.1 发展历程 |
4.3.2 试点情况 |
4.4 应用场景 |
5 区块链技术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运用 |
5.1 区块链技术在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实施路径 |
5.1.1 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 |
5.1.2 企业、税务、外管、银行四方合作 |
5.1.3 物流、产业、贸易、金融融合发展 |
5.2 区块链技术缓解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困境的机制 |
5.2.1 缓解信息不对称 |
5.2.2 降低交易成本 |
5.2.3 有效控制风险 |
5.3 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应用的模型 |
5.3.1 形成系统信用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前提 |
5.3.2 解决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问题的关键 |
5.3.3 构建企业信用生态是跨境区块链服务平台的核心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1.1 区块链技术能解决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信息不对称 |
6.1.2 中小企业通过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获得融资 |
6.1.3 监管部门通过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实时监管 |
6.2 启示 |
6.2.1 中小企业应当重塑中小企业信用生态 |
6.2.2 银行应当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增信体系 |
6.2.3 监管部门应当推动跨境金融业务规范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2.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2.2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基本理论 |
2.1 信用基本理论研究 |
2.1.1 关于信用基础之信任的相关研究 |
2.1.2 关于信用的特征及与其它相关概念的辨析 |
2.2 信用治理的相关研究 |
2.2.1 信用治理的理论分析 |
2.2.2 信用治理的应用分析 |
2.3 区块链技术的研究 |
2.3.1 比特币与区块链的研究 |
2.3.2 区块链核心技术的研究 |
2.3.3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研究 |
2.4 区块链技术与信用治理结合的研究 |
2.4.1 区块链与信任体系 |
2.4.2 区块链与信用治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区块链技术条件下的信用治理原理 |
3.1 区块链技术架构与共识机制 |
3.1.1 区块链技术架构 |
3.1.2 区块链的类型及特点 |
3.1.3 区块链共识机制 |
3.2 从机器信任到社会信用 |
3.3 完全理性博弈下的区块链信用治理 |
3.3.1 个体理性、重复博弈与区块链信用合作的产生 |
3.3.2 集体理性、合作博弈与区块链信用合作的有效性 |
3.4 有限理性博弈下的区块链信用合作及稳定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个体信用治理分析 |
4.1 DAO、公有链与代币(Token) |
4.2 Token(代币)经济与金融监管 |
4.3 个体行为视角的公有链社会网络信用治理分析 |
4.3.1 预期效用建模 |
4.3.2 信用偏好的承袭分析 |
4.3.3 信用偏好的均衡调整 |
4.3.4 信用合作的场域 |
4.3.5 极端状况下的均衡 |
4.4 政策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群体信用治理分析 |
5.1 DeFi与普惠金融 |
5.2 DeFi的信用特征 |
5.3 DeFi普惠金融的群体信用建模 |
5.4 基于私有链的群体信用治理分析 |
5.4.1 私有链与随机网络 |
5.4.2 随机网络的群体信用治理 |
5.5 基于联盟链的群体信用治理分析 |
5.5.1 联盟链与无标度网络 |
5.5.2 无标度网络的群体信用治理 |
5.6 政策建议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优化个人信用评价的实证研究 |
6.1 “币天销毁”与“币天销毁”信用评价模型 |
6.2 “币天销毁”信用评价模型的构建与指标选择 |
6.2.1 “币天销毁”信用评价模型的指标选取 |
6.2.2 “币天销毁”信用评价模型指标的时序拆解与重组 |
6.2.3 “币天销毁”信用评价模型指标数据的引入与生成 |
6.3 “币天销毁”信用评价模型的初始权重设计 |
6.3.1 对于筛选指标的逻辑回归模型设计 |
6.3.2 模型的初始权重设计 |
6.4 “币天销毁”信用评价模型的测试评价 |
6.5 “币天销毁”信用评价模型的训练 |
6.5.1 模型训练方法的选择 |
6.5.2 模型训练方法的机理 |
6.5.3 模型训练的流程 |
6.5.4 模型训练相关程序 |
6.6 “币天销毁”信用评价模型的训练结果 |
6.6.1 模型的最终参数结果 |
6.6.2 模型最终的权重结果 |
6.7 “币天销毁”信用评价模型与传统信用评价模型的结果比较 |
6.7.1 传统信用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 |
6.7.2 两种模型的结果比较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改善中小企业授信的实证研究 |
7.1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融资授信的相关研究 |
7.2 区块链技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授信的路径 |
7.2.1 区块链技术赋能中小企业融资授信 |
7.2.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融资授信的平台架构和数据原型 |
7.3 区块链技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授信:实证模型的构建 |
7.4 基于区块链增强信息的企业信用模型的测试与分析 |
7.4.1 数据标准与准备 |
7.4.2 特征变量选取 |
7.4.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7.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模型与传统模型的结果比较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区块链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信用治理应用研究 |
8.1 区块链技术对国家信用治理带来的影响分析 |
8.1.1 区块链技术对国家信用创造和监管带来冲击 |
8.1.2 区块链技术对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带来变革与颠覆 |
8.2 数字法币的技术路径选择,及对信用创造的影响 |
8.2.1 数字法币的技术路径选择与分叉 |
8.2.2 数字法币对信用创造的影响分析 |
8.2.3 数字法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一个概要测算 |
8.3 利用区块链技术深化我国的社会征信管理 |
8.3.1 面向全社会各行业的征信系统面临的技术挑战 |
8.3.2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征信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8.3.3 区块链技术在征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理世界信用治理应用研究 |
9.1 从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到万物账本,信用治理拓展原理 |
9.1.1 万物互联: 生产工具的升级 |
9.1.2 万物智能: 生产资料的升级 |
9.1.3 万物账本: 生产关系的升级 |
9.2 从“+区块链”到“区块链+,区块链信用治理拓展的路径 |
9.2.1 “+区块链”: 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 |
9.2.2 “区块链+”: 商业逻辑、组织范式的颠覆性解构与重组 |
9.3 云-管-端-边“设备民主”,区块链信用治理应用拓展的实现 |
9.3.1 信息技术架构与信息服务架构 |
9.3.2 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云-管-端-边的“设备民主” |
9.4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10.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10.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6)区块链技术在煤炭港口应收账款融资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港口供应链金融 |
2.1.1 港口供应链金融概念 |
2.1.2 港口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
2.2 区块链 |
2.2.1 区块链的定义及特点 |
2.2.2 区块链的类型 |
2.3 以太坊 |
2.3.1 以太坊的体系架构 |
2.3.2 智能合约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煤炭港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现状分析 |
3.1 煤炭港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现状 |
3.2 煤炭港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现存问题 |
3.2.1 信息方面 |
3.2.2 融资方面 |
3.2.3 信用方面 |
3.3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煤炭港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
3.3.1 政策支持 |
3.3.2 技术优势 |
3.3.3 实践基础 |
3.3.4 港口环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煤炭港口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
4.1 基于区块链的港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流程的建立 |
4.1.1 传统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
4.1.2 基于区块链的融资模式 |
4.2 区块链融资模式和传统模式对比分析 |
4.2.1 Stackelberg模型构建 |
4.2.2 Stackelberg模型分析 |
4.3 基于区块链的融资模式技术应用过程分析 |
4.3.1 区块链应收账款融资交易数据存储 |
4.3.2 区块链应收账款融资数据加密共享 |
4.3.3 区块链应收账款融资数据追溯 |
4.3.4 区块链应收账款智能交易清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煤炭港口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实现 |
5.1 区块链应收账款融资系统需求分析 |
5.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5.1.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5.2 区块链应收账款融资系统设计 |
5.2.1 系统设计目标 |
5.2.2 应收账款融资系统的架构设计 |
5.2.3 应收账款融资系统的关键模块设计 |
5.3 区块链应收账款融资系统实现 |
5.3.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5.3.2 区块链应收账款融资系统功能实现 |
5.4 区块链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用预期效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7)基于水文模型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线上供应链金融 |
2.1.1 线上供应链金融概念 |
2.1.2 线上供应链金融协同运作模式 |
2.2 水文模型概述 |
2.2.1 降雨径流概化过程 |
2.2.2 分布式水文模型 |
2.3 相关方法介绍 |
2.3.1 随机森林算法 |
2.3.2 贝叶斯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与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 |
3.1.1 线上供应链金融主要融资模式及流程 |
3.1.2 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来源及分类 |
3.2 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1 风险预警指标选取原则 |
3.2.2 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 |
3.2.3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
4.1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中的应用设计 |
4.2 水文数据库 |
4.3 “地表水”模型 |
4.3.1 预警指标重要性度量 |
4.3.2 预警指标最优个数选取 |
4.4 “土壤水”模型 |
4.4.1 朴素贝叶斯的具体步骤 |
4.4.2 “土壤水”模型的应用 |
4.5 “地下水”模型 |
4.5.1 融资风险警情的划分 |
4.5.2 潜在风险损失计算 |
4.6 本章小节 |
第5章 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实证研究 |
5.1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
5.1.1 数据的来源 |
5.1.2 数据的处理 |
5.2 风险预警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 |
5.3 风险防控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8)置富科技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图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融资及融资方式分类 |
2.1.2 融资决策 |
2.1.3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
2.2 融资策略理论基础 |
2.2.1 权衡融资理论 |
2.2.2 优序融资理论 |
第3章 置富科技不同时期的内外部环境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
3.1 外部环境分析 |
3.1.1 宏观环境分析 |
3.1.2 行业环境分析 |
3.2 内部环境分析 |
3.2.1 企业发展初期内部环境概况 |
3.2.2 企业发展中期内部环境概况 |
3.3 内外部环境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
3.3.1 企业发展初期内外部环境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
3.3.2 企业发展中期内外部环境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
3.3.3 企业快速成长期内外部环境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
第4章 置富科技不同阶段的财务状况 |
4.1 初期情况简介及财务数据 |
4.2 发展中期情况简介及财务数据 |
4.3 财务状况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
第5章 置富科技三阶段的融资决策分析 |
5.1 融资决策分析方法 |
5.2 发展初期融资决策原因分析 |
5.3 发展中期融资决策原因分析 |
5.4 未来5年融资决策方案评估 |
5.4.1 融资方式可能性评估 |
5.4.2 融资决策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不同阶段融资决策的研究建议 |
6.2.1 对同一阶段内不同资金需求的融资决策的进一步研究建议 |
6.2.2 对同一阶段内不同资金需求的融资方式的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图索引目录 |
附录 B 表索引目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内涵 |
2.1.3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
2.1.4 研究评述 |
2.2 企业家社会资本 |
2.2.1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内涵 |
2.2.2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维度 |
2.2.3 企业家社会资本研究现状 |
2.2.4 研究评述 |
2.3 组织学习 |
2.3.1 组织学习的内涵 |
2.3.2 组织学习的类型和维度 |
2.3.3 组织学习相关研究 |
2.3.4 研究评述 |
2.4 动态能力 |
2.4.1 动态能力的内涵 |
2.4.2 动态能力的维度 |
2.4.3 动态能力相关研究 |
2.4.4 研究评述 |
2.5 大数据能力 |
2.5.1 大数据能力的内涵 |
2.5.2 大数据能力的维度 |
2.5.3 大数据能力研究现状 |
2.5.4 研究评述 |
2.6 环境不确定性 |
2.6.1 环境不确定性的内涵 |
2.6.2 环境不确定性的维度 |
2.6.3 环境不确定性研究现状 |
2.6.4 研究评述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1 理论基础 |
3.1.1 资源观理论 |
3.1.2 组织学习理论 |
3.1.3 动态能力理论 |
3.2 概念模型 |
3.3 研究假设 |
3.3.1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
3.3.2 组织学习中介作用 |
3.3.3 动态能力中介作用 |
3.3.4 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链式中介作用 |
3.3.5 大数据能力的调节作用 |
3.3.6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
3.3.7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方法 |
4.1 访谈设计 |
4.1.1 访谈对象 |
4.1.2 访谈的实施 |
4.1.3 访谈结果 |
4.2 问卷设计 |
4.2.1 问卷设计过程 |
4.2.2 问卷结构 |
4.3 变量设计与测量 |
4.3.1 被解释变量 |
4.3.2 解释变量 |
4.3.3 中介变量 |
4.3.4 调节变量 |
4.3.5 控制变量 |
4.4 数据分析方法 |
4.5 预调研及量表检验 |
4.5.1 信度分析 |
4.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5.3 因子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 信度与效度分析 |
5.4.1 信度分析 |
5.4.2 效度分析 |
5.4.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5.4.4 多元回归三大基本问题检验 |
5.5 假设检验 |
5.5.1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检验 |
5.5.2 组织学习中介效应检验 |
5.5.3 动态能力中介效应检验 |
5.5.4 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
5.5.5 大数据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 |
5.5.6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检验 |
5.5.7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
5.5.8 稳健性检验 |
5.6 研究结果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2.1 理论贡献 |
6.2.2 实践启示 |
6.3 研究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
附录2 调研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中小企业云会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云会计的发展现状 |
1.2.2 云会计的采纳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云计算 |
2.1.1 云计算的含义 |
2.1.2 云服务模式 |
2.2 云会计 |
2.2.1 云会计概念 |
2.2.2 云会计优势 |
2.2.3 云会计面临的问题 |
2.3 用户采纳行为相关理论 |
2.3.1 基于个体层面的采纳行为相关理论 |
2.3.2 基于组织层面的采纳行为相关理论 |
2.4 云会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2.4.1 技术因素分析 |
2.4.2 组织因素分析 |
2.4.3 环境因素分析 |
第三章 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提出 |
3.1 理论模型构建 |
3.2 假设提出 |
3.2.1 技术层面 |
3.2.2 组织层面 |
3.2.3 环境层面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变量的测量问项设计 |
4.1.1 技术层面的测量问项 |
4.1.2 组织层面的测量问项 |
4.1.3 环境层面的测量问项 |
4.1.4 云会计采纳意愿的测量问项 |
4.2 设计问卷和收集数据 |
4.2.1 预调查及正式问卷设计 |
4.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 |
5.1.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2 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
5.2 测量模型分析 |
5.2.1 信度分析 |
5.2.2 数据效度分析 |
5.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6.1 研究启示 |
6.1.1 云会计服务商维度 |
6.1.2 企业用户维度 |
6.1.3 政府部门维度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局限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小企业云会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四、定义中小企业存储(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D]. 滕磊. 四川大学, 2021(02)
- [2]区块链在应收账款融资中的应用研究 ——以易见区块为例[D]. 吴梦蝶. 河北大学, 2021(02)
- [3]云制造环境下资源建模及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 毕筱雪.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09)
- [4]区块链技术在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应用研究 ——以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例[D]. 金融.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治理研究[D]. 章建赛.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区块链技术在煤炭港口应收账款融资中的应用研究[D]. 王剑锐. 燕山大学, 2021(01)
- [7]基于水文模型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研究[D]. 李京. 燕山大学, 2021(01)
- [8]置富科技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决策研究[D]. 谢朝兰. 新疆大学, 2020(07)
- [9]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研究[D]. 房建奇. 吉林大学, 2020(08)
- [10]中小企业云会计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郭晶晶.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