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期刊内含广告对馆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光娜[1](2021)在《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的文化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品牌化发展有益于公共图书馆提高文化传播能力。论文以“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了“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的意义与必要性。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文化的发扬与传播,而文化机构若想更好的提供文化服务、发扬文化,则需要打造品牌,依靠品牌来助推文化传播。从另一角度看,公共图书馆的品牌传播不仅能帮助读者有效的选择高质量的读物,帮助公共图书馆增强实力、实现稳步提升,更能够刺激社会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打造知识型社会。为了建设好山东省图书馆的品牌,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工具——“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通过对“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目前的运营现状进行考察与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拥有丰富的书籍资源、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时代下的技术与政策环境等优势与机会的同时,也存在着传统观念固化、专业人才不足、媒介内容单一以及网络时代下的竞争与冲击等劣势与挑战。综合以上的调查与分析,并以SWOT分析法的四个方面为参考,本文提出了“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品牌传播的发展战略,分别是增长型战略(SO):契合品牌主体,突出文化标签;务实推文内容,匹配传播诉求。多元型战略(ST):用品牌延伸实现品牌增值;用专业和经典凸显品牌特色。扭转型战略(WO):打造品牌符号,开发文化品牌IP;建设品牌社区,重视核心读者;实施品牌战略,明确品牌定位。防御型战略(WT):提高品牌保护意识,建立和完善审查机制。论文以传播学理论和品牌理论等相关知识为指导,以“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目前的品牌发展现状、品牌的SWOT分析为主线,对公共图书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的内容与方法做了重点阐述。本研究既能优化“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的路径,又能为其他公共图书馆的品牌化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程子轩[2](2021)在《面向用户知识需求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资源聚合及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人们交流、休闲、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以传播知识为主的微信公众号涌现,微信公众平台也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些综合性或专业领域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科普知识和前沿资讯,一些学术类微信公众号专业发布学术领域内相关的学术知识,部分高校学报和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还专门开设“学术播报”、“学术快讯”等专栏,用于发布学术讲座及学术前沿知识。各类机构或个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大量科普型知识、专业发展前沿资讯、专业学术知识以及学术专题等,能够满足不同专业和认知层面的用户知识内容的需求。然而,微信公众平台知识内容以用户生成为主,其庞大纷杂的微信公众平台账号主体导致了平台信息和知识质量的参差不齐、出现信息过载和迷航现象,对海量知识资源缺乏科学高效的组织和管理。当前,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简单提供知识资源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知识服务需求。智能时代,用户对知识质量和知识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微信公众平台知识组织和服务转型。如何在海量纷杂的信息中筛选出真正需要和感兴趣的知识资源内容不仅是广大微信用户面临的困扰,更是微信公众平台需要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知识聚合理论与方法引入到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资源组织及服务研究中,提出了面向用户知识需求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及服务体系框架。首先,构建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画像并对用户知识需求进行了分析,从知识单元和句子层面分别提出了基于标签聚类和基于摘要生成的微信知识资源聚合方法,并基于不同知识资源聚合方法设计了微信公众平台知识推荐服务和知识集成服务两种知识服务模式。最后提出了提升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及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面向用户知识需求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及服务体系框架构建。通过辨析知识聚合服务与用户知识需求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微信公众平台面向用户需求开展知识聚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概念、目标与原则以及聚合服务要素,认为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是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知识需求,通过计量分析、数理统计、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法分析挖掘知识单元的内在联系,将微信公众平台复杂多样化、数量庞大、无序碎片的领域知识资源重新组织和序化,形成结构完善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服务提供资源保障。通过分析面向用户需求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服务组成要素、动因及过程,提出了面向用户需求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服务体系架构,将其划分为数据资源层、用户需求挖掘层、知识资源聚合层、服务提供层4个主要模块。(2)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画像构建与需求分析。基于VALS2模型从宏观层面对微信公众平台使用者构建群体用户画像,将用户划分为初期引入参与型、成长型和成熟型用户3类,并绘制各类用户特征的标签词云。分析不同类型的用户知识需求形成的过程,并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知识需求层次模型。综合用户画像和用户知识需求层次构建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知识服务需求模型,凸显微信公众平台知识服务现状与用户知识需求的巨大差距。(3)基于标签聚类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方法。提出融合Word2vec模型和TextRank算法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资源标签抽取方法,将关键词作为标签表达文本知识资源内容的主题思想及关键内容。提出基于改进BIRCH聚类算法的微信公众平台文本标签聚类方法,在原算法执行过程中融合K-means算法初选聚类中心,并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因素。最后以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认知计算”领域文章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的基于改进Birch算法的聚类结果主题分布较为合理,各个类之间的区分度较为明显,类簇大小的差距较小,其效果要优于基于K-means算法、基于Spectral Clustering算法和基于Birch算法的聚合效果。(4)基于摘要生成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方法。提出基于改进TextRank算法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摘要生成方法,分别设计了单文本摘要生成和单领域多文本的知识摘要生成方法。在单文本摘要生成方面,通过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句子位置、标题相似度等因素提高摘要生成效果。在单领域多文本摘要生成方面,采用Doc2vec模型进行文本向量化,对文档集中的句子进行主题细分,并运用MMR算法进行句子冗余处理,提高生成结果的准确性。以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认知计算”领域文章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运用本文方法生成的文本摘要能够较好的匹配用户需求,能够实现面向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抽取和生成,准确率明显优于其他算法。且本文算法生成的摘要,具有较好的语意连贯性,便于读者的理解和进一步掌握文章主旨大意。(5)基于知识聚合的微信公众平台创新知识服务模式。以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及服务体系框架为基础,针对不同层面的知识聚合,构建了基于知识标签聚类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推荐服务和基于摘要生成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集成服务两种服务模式。分别阐述了两种知识服务的概念、知识服务要素和知识服务过程。(6)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及服务能力提升对策。分别从用户知识需求外化表达及挖掘、新技术应用和融合改进和微信公众平台创新服务理念及加强运营管理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及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本文从理论层面将知识聚合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微信公众平台,解决其知识组织和服务问题,扩展了知识聚合相关研究的领域和视角。同时,本文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知识内容进行知识主题聚类和自动化摘要生成,并建立了相应的知识聚合服务体系,丰富了社交媒体平台创新知识服务理论体系,为新媒体知识服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在实践层面,本文面向微信公众平台中不同微信公众号发布资源内容的知识聚合,分别进行了知识主题发现和自动生成摘要知识聚合技术实证,为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资源组织管理提供了技术方法和手段。同时,提出的对策建议和服务模式也为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创新型知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王硕[3](2014)在《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文中提出在技术研发成为社会进步源动力的今天,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生产结构的变革导致对技术职业能级和层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决定了应用型人才以及应用型教育层次的不断提升。应用型教育联盟就是在单一教育机构无法满足教育需求的情况下,由教育机构与企业、政府、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等进行的合作,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多元合作的联合体。知识的共享与传递是联盟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联盟的构成主体的性质各不相同,联盟成员在地域上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这给知识的共享与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泛在图书馆可将分布在各地的教育联盟成员的知识系统的组织起来,实现最大范围的知识共享,并促进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最大范围、最大自由度的实现智慧教育。本文首先论述了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点、内涵、模式,分析了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建设的现实基础。通过对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应用型教育联盟发展现状对比,提出了促进应用型教育联盟教育目标实现的方法与手段,为应用型教育联盟在知识共享、知识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即利用泛在网络建立泛在图书馆,实现泛在知识服务,使知识在联盟内部传递与创新的过程中更便捷,更有效。而泛在图书馆及其知识服务在建设与实践过程中,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诸多困难,应用型教育联盟因其自身特点,可以作为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践基地,二者的结合可以说是相辅相承,共赢互利的结合。然后分析了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运行机理,提出了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一个综合系统,由知识服务对象、知识服务提供者、知识服务平台、知识库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内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整个系统的运作体系。在应用型教育联盟下的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可在不同层次间进行,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实现知识服务的自进化。在分析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需求、要素、特性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包括:一站式泛在知识服务模式,云计算知识服务模式,上下文适配知识服务模式。每一种模式并非完全割裂彼此独立的关系,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更倾向于某一种方向思考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中会有交叉之处,但这种交叉不是简单的重叠,更不可能等同。在知识服务模式构建的基础上,从服务的角度及从知识组织与设计的角度提出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的建设原则,以期对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相关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最后针对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问题进行了实例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构建的分析过程,结合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并阐述了其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总体构建框架、实现的功能及预期效果,为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实践参考。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将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应用型教育联盟结合起来,寻找二者的交集以及可以相辅相承,取长补短之处。为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与实践寻找最适合的基地,为应用型教育联盟培养应用型人才寻求最便捷的出路,实现各方面的共赢互利。2.从服务形式、资源结构、标引等角度,提出了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特征,即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对比传统数字知识服务的创新之处。构建了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模式,为泛在图书馆及应用型教育联盟下的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意见。3.从服务的角度及从知识组织与设计的角度提出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的建设原则,以期对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相关建设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梁淑芳[4](2014)在《我国专业图书馆科普功能实现研究 ——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例》文中指出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空前广泛和深入,科普对于个人生存、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作用正被逐渐认识。世界各国无不将科普事业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无不将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手段。专业图书馆作为我国的重要科普场所,理应承担培养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但由于种种原因,专业图书馆的科普功能未能发挥到位,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专业图书馆科普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参考国内外科普的成功经验,为充分发挥我国专业图书馆的科普功能提出相应的对策。论文首先对科普相关理论及知识进行了概述,包括科普的内涵、模式、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整体把握科普的发展方向,为专业图书馆的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接着对我国专业图书馆的科普的优势和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例,我国专业图书馆有进行专业科普的资源和优势条件,包括专业馆藏和专业人力资源等方面。之后,本文还对我国专业图书馆现有的科普形式和科普活动方式进行了总结,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我国专业图书馆的科普事业正日益提高但其科普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文章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了我国专业图书馆科普现存的一些问题,包括宣传不到位、科普形式不够新颖、科普资金短缺、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对现代科普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我国专业图书馆科普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面对全民科普对象以及信息网络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多方面的挑战。本文最后针对这些挑战提出我国专业图书馆充分发挥科普功能的具体对策,对策旨在营造专业图书馆科普的良好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更新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形式等多项,还有寻求政府和政策上的支持、拓宽资金来源、向公众宣传专业图书馆科普事业和与社会各界加强合作扩大服务等多种措施。本文比较完善的在分析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在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笔者认为,对具有科普优势的专业图书馆的科普功能的实现进行探究对促进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李丽[5](2013)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日新月异,且呈海量增长的趋势,并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网络信息资源以其传播速度快、获取便利、时效性强等优势,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相比,更能满足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信息的迫切需求。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充分开发、组织和利用具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展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近年来,为优化社会教育资源配置,国内一批中专院校逐渐合并升格成为高职院校。这些升格后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其他相对成熟的高职院校相比普遍存在馆藏资源匮乏、不符合新的办学层次,经费不足等问题。面对这样的状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尤其是免费的网络信息资源,将是利用有限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信息需求的最佳途径。然而,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虽然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但是却又存在分散无序、结构混乱、良莠不齐等劣势。同时,升格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政策支持、经费、人力、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也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结合方方面面的现状及优劣势,本文结合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分析升格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梳理,提出开展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并介绍了相关的成功经验。同时以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提出其开展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与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为升格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徐军华[6](2012)在《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以数字信息技术和数字信息资源为依托的数字信息环境的形成,信息的生产、存储和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使得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技术手段、工作方式以及用户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正从过去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的传统图书馆向广泛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的数字图书馆转变。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目前正面临着信息媒介发展、用户信息需求变化、用户信息获取行为变化、自身发展未能与外部环境和技术发展同步等困境。面对此种情况,国内外的高校图书馆积极行动,通过变革突破发展瓶颈。国内外的各种国际组织和学术会议已对高校图书馆的改革或重组等问题开展了研究。同时,高校图书馆的改革或重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推动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本文选择高校图书馆BPR的模式来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广泛调研了国内外关于图书馆BPR的相关文献,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来自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馆员、高校师生三方面的信息,借助案例分析法验证所提理论的合理性和成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三种模式有利于完善已有的图书馆管理理论,有助于拓展已有的知识管理理论,有利于缓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危机,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适应新的学术环境。第1章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相关理论阐释。首先论述了BPR的概念和特点,就本研究对BPR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渐进性的BPR即主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优化是本研究对BPR概念的界定。其次分析高校图书馆引入BPR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且以系统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作为高校图书馆BPR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BPR应在以下三大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围绕教学科研重组业务流程的原则、置用户于整个业务流程中心的重组原则、选择关键流程优先重组的原则。第2章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75所部属高校图书馆作为调查样本,调查了它们的传统纸质文献业务处理流程、数字文献业务处理流程、将用户纳入业务流程及馆内业务流程所依托的机构设置及重组的情况,同时还调查了高校图书馆与外部机构的重组情况。通过对这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的业务流程存在三大弊端:传统的业务流程重物轻人、传统的业务流程协调不灵、传统的部室设置较为僵硬。正是由于这些弊端的存在,要求通过实施BPR,取得突破。第3章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动因。除了部属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存在弊端要求高校图书馆进行BPR之外,本文认为其BPR的动因还有以下几大方面:数字信息环境与技术发展变化,主要包括数字环境改变高校图书馆业务处理方式、新技术改变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学术交流机制转变,主要包括传统学术交流机制变化、高校图书馆直接参与学术生产业务;高校图书馆业务处理内容变化,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业务处理的对象拓宽、高校图书馆工作重心转移、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及用户合作开展业务;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求现有业务流程变革;高校师生对现有业务流程接受度较低;用户信息需求变化,主要变化有数字化信息需求、移动信息需求、一站式信息需求。随着这些环境因素及服务对象需求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BPR势在必行。第4章基于高校图书馆职能拓展的业务流程重组模式。该模式重点探讨高校图书馆内部职能拓展后的BPR模式,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着眼于高校图书馆内部、侧重于新旧职能之间的业务流程重组、限于职能拓展的业务流程重组。其次,就该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图书馆拓展的职能主要有数字化业务、移动化业务、学科服务职能三种。接下来,重点研究了该模式的BPR内容,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以知识内容为基准构建业务流程、增加用户参与的业务流程、围绕高校的教学科研重组业务流程,特别就图书馆业务嵌入高校教学和科研流程进行了重点阐述。同时,本章还探究了该模式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在BPR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支撑新业务流程的业务部门设置优化模式。最后选取武汉大学图书馆作为典型案例就本章所提出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就其BPR的成效进行了研究。第5章基于馆际项目合作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模式。本章探讨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相关信息机构之间基于某一项目的BPR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为阶段性、项目合作带来的BPR、强调项目小组间的独立与协同等共三点。接下来就该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多体现于信息资源联合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等业务中。然后重点研究该模式的BPR内容,主要有建立新的学术交流业务流程、建立某项目统一的检索界面、可租用合作机构的软件系统开展业务流程。另外,本章还从建立统一的管理委员会、一馆内建立跨部门专项工作小组两方面探究了该模式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最后,选取HathiTrust项目作为该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其开展BPR的成效,认为各成员馆通过HathiTrust,以项目的形式将资源与服务聚集在一起,并进行BPR,用户及各个成员馆的评价均较高。第6章基于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并的业务流程重组模式。本章着重探讨合并后的高校图书馆BPR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主要有:因外部的合并带来内部的BPR、限于机构间合并带来的BPR。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相关机构合并开展业务的形式主要有:合并开展保存业务、合并进行学术生产业务、合并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接下来从四个方面重点研究了该模式的BPR内容,即:建立统一管理合并机构资源的业务流程、建立合并机构的资源一站式发现的业务流程、建立便捷的技术支撑业务流程、以机构改革为支撑的BPR。最后,本章选取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作为该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认为案例馆通过重组从采访到检索的所有流程,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第7章为总结与展望,对重要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分析研究的不足,对进一步研究做出展望。全文共183785字,图30幅,表5个。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字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研究”(07JJD870221)成果之一。
张璐璐[7](2011)在《数字出版对我国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读者获取信息的形式更加丰富,网络以及手机等便携设备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纸质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并迅速抢占阅读市场。纸质文献正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数字期刊这样的新兴媒介具有不可阻挡的发展前景。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的出版方式,给传统出版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高校期刊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求高校图书馆要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使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技术融合,提供给读者更好的服务,使图书馆期刊得到更好的利用。本文探讨了以下内容:(1)总结了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发展迅猛,势头强劲。我国数字出版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如在互联网期刊上形成了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咨询、龙源期刊4大家;在电子图书上形成了方正阿帕比、书生、超星、中文在线4大家;在多媒体互动期刊方面形成了zcom、xplus、poco、vika4大家;在数字报纸方面形成了方正阿帕比、xplus两大家;手机出版方面形成了方正阿帕比、深圳掌媒等几大家。近年来国内外数字出版飞速发展,新的出版物形式层出不穷且发展日新月异,例如电子书、数字期刊、期刊数据库、博客、手机出版物等。从所利用的媒介形式、呈现方式和功能来看,它们都已不是文本和图片的简单数字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深入的研究数字出版物。数字期刊和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影响巨大,简要介绍了数字期刊和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概念和发展现状。(2)揭示了数字出版对期刊营销的影响并分析比对了电子期刊与传统纸质期刊介绍了电子期刊的出版类型大致分为附属于纸质期刊的电子版本,网络电子期刊和光盘电子期刊。介绍了数字营销和数据库营销的概念以及电子期刊及数据库的计费方式。全面分析了与传统纸质期刊的关系,通过列举电子期刊的优势和纸质期刊的不足和电子期刊的不足和纸质期刊的优势,对比后发现其实在网络环境下,纸质期刊仍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电子期刊以高科技含量的不同载体形式,与纸质期刊相辅相承、优势互补。(3)介绍了数字出版对我国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只研究了对我国图书馆期刊工作中的采购,资源组织和服务的影响,期刊工作应把握机遇,不断创新,积极扩展期刊服务领域,加大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建成和完善,提高期刊服务人员的素质,不断扩大读者群体,适应数字出版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和挑战。
潘和平[8](2005)在《医学科技期刊广告的信息属性与审查要领》文中认为医学科技期刊广告是一种信息源,是常规文献的有益补充,应赋予其信息属性。在医学科技期刊广告审查中应遵循其专业性原则,严格审核原则,优质服务原则。广告审核应遵从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季晓林[9](2004)在《泰达图书馆企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咨询是一种具有参谋作用的信息服务。它以高层次的智力、知识、技术出谋划策为特征,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图书馆是指导用户在利用文献,寻求知识情报服务,检索解答用户需求,向用户提供事实、数据、和文献线索的重要咨询部门。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发展,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己发生了较深刻的变革。泰达图书馆,作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形象工程,于2003年12月3日开馆。该馆共投资4. 5亿元人民币,占地6. 6万平方米。采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创新管理模式--即泰达图书馆内含档案馆部分。作为现代化的综合性的新型的文献情报机构,它所服务的区域具有独特的经济特征和社区特征,即以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特区和高知识、高智力密集型的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这些必然决定了泰达图书馆经济情报信息中心的定位。泰达图书馆如何充分发挥其定位作用,如何及时、准确、有效地提供企业用户信息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的经济实力,并在实践中探索出新的办馆模式,正是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本文围绕信息服务领域,研究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利用文献法、调研法、统计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及综合分析法,最终达到解决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之目的。本文第一章引言部分即文献综述部分。首先阐述了现代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发展与现状,介绍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技术--数字参考服务的最新发展和现行模式。这些新模式和新方法的介绍,是为了提高泰达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核心能力,深化泰达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模式这一核心问题而产生的。为构建泰达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此外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总体思路和创新之处。本文第二章着重介绍了泰达图书馆现状与优势。以一流的馆舍条件,创新的办馆模式,高效的信息服务中心,新型的信息资源体系,先进的信息系统以及电子化的信息服务,阐述了泰达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不同层面和优势条件。第三章是泰达图书馆信息需求的用户调研。详细介绍了天津开发区企业概况。对企业用户进行了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调研。并对企业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了需求分析。特别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需求进行了较深入详细的分析。从而对构建泰达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提供了事实依据。 本文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即:泰达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体系。这部分内容是根据企业用户的需求分析,建立起泰达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咨询方式以及协同信息服务的新模式。其中,信息资源建设包括网络资源信息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和数据库参考资源建设内容。信息咨询方式涵盖了专利服务、查新服务、定题检索跟踪服务、竞争情报服务、用户培训、馆际互借、情报报道及新型电子咨询服务内容。第五章则重点论述了协同信息服务模式。即内部协同泰达呼叫中心、泰达翻译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工DC)、泰达电视台媒体和广播电视系统、泰达高等教育园区以及泰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咨询中介等咨询机构进行有效的协同作业。外部则通过网络、公共数据传输网、社会化信息服务网络进行协同服务。如科教信息机构网络、科教管理机构网络、专利信息系统、标准信息系统、国家信息中心系统、国家经济信息圈、企业信息网、产品信息网及其他网络进行协同服务。 本文的最后部分是人员保障体系。这部分内容是对泰达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在信息素养、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张毅[10](2004)在《农业科技期刊广告的信息属性与经营管理》文中研究指明期刊广告是一种信息源,是常规文献的重要补充,应该赋予其信息属性。在广告经营管理中,应树立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在保证期刊质量和特色的基础上,搞好广告的设计编排、印刷装订。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以规范和提倡、鼓励。
二、科技期刊内含广告对馆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期刊内含广告对馆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相关概念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一章 品牌传播视野下“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审视 |
第一节 文化传播与文化品牌建设 |
一、文化传播: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 |
二、品牌建设:文化传播与发扬的助动力 |
三、礼仪之邦:地域文化特色与文化渊源 |
第二节 公共图书馆品牌传播的三方价值 |
一、社会层面 |
二、读者层面 |
三、图书馆层面 |
第三节 微信公众号——品牌建设的工具与形象彰显的窗口 |
一、微信公众号:潜力巨大的时代新宠 |
二、微信公众号成为重要的品牌接触窗口 |
第二章 “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品牌传播调查 |
第一节 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基本指标分析 |
一、粉丝增长 |
二、影响指数分析 |
第二节 “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要素分析 |
一、品牌定位分析 |
二、品牌受众分析 |
三、品牌内容构成分析 |
四、品牌传播媒介分析 |
第三节 “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分析 |
一、研究假设 |
二、问卷设计 |
三、统计分析 |
第三章 “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的swot分析 |
第一节 “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的优势 |
一、“书院+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
二、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
三、相对稳定的传播场域 |
四、新颖独特的传播渠道 |
第二节 “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的劣势 |
一、传统观念固化,品牌定位模糊 |
二、媒体人才不足,缺乏品牌经验 |
三、阅读浏览量低,推文形式单一 |
第三节 “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的机遇 |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技术机遇 |
二、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机遇 |
三、文化强国战略下的政策机遇 |
第四节 “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的挑战 |
一、网络时代的冲击 |
二、激烈的行业竞争 |
第四章 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策略 |
第一节 增长型战略(SO) |
一、契合品牌主体,突出文化标签 |
二、务实推文内容,匹配传播诉求 |
第二节 多元型战略(ST) |
一、用品牌延伸实现品牌增值 |
二、以专业和经典凸显品牌特色 |
第三节 扭转型战略(WO) |
一、打造品牌符号,开发文化品牌IP |
二、建设品牌社区,重视核心读者 |
三、实施品牌战略,明确品牌定位 |
第四节 防御型战略(WT) |
一、提高品牌保护意识 |
二、建立和完善审查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用户使用与评价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面向用户知识需求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资源聚合及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微信公众平台成为用户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
1.1.2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资源海量庞杂且质量参差不齐 |
1.1.3 用户日趋追求精准和智能化的知识服务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网络知识资源聚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1 网络知识资源聚合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1.2 网络知识资源聚合的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组织与服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1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组织与服务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2.2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组织与服务的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及思路 |
1.5 研究主要内容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微信公众平台 |
2.1.1 微信公众平台概念 |
2.1.2 微信公众号的类型 |
2.1.3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资源 |
2.2 知识聚合理论与方法 |
2.2.1 知识聚合概念 |
2.2.2 常用的知识聚合方法 |
2.3 文本挖掘与分析 |
2.3.1 文本挖掘概述 |
2.3.2 文本挖掘流程 |
2.4 知识服务 |
2.4.1 知识服务概述 |
2.4.2 常见的知识服务模式 |
2.4.2.1 知识检索服务 |
2.4.2.2 知识导航服务 |
2.4.2.3 知识推荐服务 |
2.4.2.4 知识集成服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用户知识需求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服务体系框架 |
3.1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服务面向用户知识需求的必要性 |
3.2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及服务概述 |
3.2.1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概念 |
3.2.2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服务要素分析 |
3.2.3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服务目标与原则 |
3.2.3.1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服务目标 |
3.2.3.2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服务原则 |
3.3 基于知识聚合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服务动因分析 |
3.4 面向用户知识需求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服务体系框架 |
3.4.1 面向用户知识需求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服务过程 |
3.4.2 面向用户知识需求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服务体系框架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画像构建及需求分析 |
4.1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画像概述 |
4.1.1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画像内涵 |
4.1.2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画像构建原则 |
4.2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画像构建 |
4.2.1 VALS2模型概述 |
4.2.2 基于VALS2的用户标签体系设计 |
4.2.3 用户画像标签权重设计 |
4.2.4 实证研究—以“学术类微信公众号用户”为例 |
4.2.4.1 样本特征统计分析 |
4.2.4.2 因子分析及分类标签抽取 |
4.2.4.3 用户画像聚类分析及可视化 |
4.3 基于用户画像的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分类与知识需求分析 |
4.3.1 初期引入参与型用户 |
4.3.2 成长型用户 |
4.3.3 成熟型用户 |
4.4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知识需求层次分析 |
4.4.1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知识需求形成 |
4.4.2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知识需求层次划分 |
4.5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知识需求模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标签聚类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及推荐服务 |
5.1 微信公众平台文本标签聚类的内涵及作用 |
5.1.1 微信公众平台文本标签聚类内涵 |
5.1.2 微信公众平台文本标签聚类作用 |
5.2 基于标签聚类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方法 |
5.2.1 微信公众平台文本标签抽取方法 |
5.2.1.1 基于TextRank算法的文本标签抽取方法 |
5.2.1.2 Word2vec词向量模型 |
5.2.1.3 融合Word2vec和TextRank的文本标签抽取方法 |
5.2.2 BIRCH聚类算法及优化 |
5.2.3 基于改进BIRCH算法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资源聚合过程 |
5.3 实证研究—以“认知计算”领域为例 |
5.3.1 文本知识资源标签抽取 |
5.3.2 基于标签聚类的微信公众号知识资源聚合 |
5.4 基于标签聚类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推荐服务模式 |
5.4.1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推荐服务概述 |
5.4.2 基于标签聚类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推荐服务要素分析 |
5.4.3 基于标签聚类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推荐服务模式构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摘要生成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及集成服务 |
6.1 微信公众平台文本知识摘要生成的内涵及作用 |
6.1.1 微信公众平台文本知识摘要内涵 |
6.1.2 微信公众平台文本知识摘要作用 |
6.2 基于TextRank算法的文本摘要生成过程及改进思路 |
6.2.1 基于TextRank算法的文本摘要生成方法及过程 |
6.2.2 基于TextRank算法的文本摘要生成方法改进思路 |
6.3 基于改进TextRank算法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摘要生成方法 |
6.3.1 基于TextTank算法的文本摘要生成方法改进 |
6.3.1.1 句子语义相似度计算 |
6.3.1.2 句子位置特征及标题相似度特征计算 |
6.3.1.3 基于MMR算法的句子冗余处理 |
6.3.2 融合用户需求与图模型的单文本知识摘要生成方法 |
6.3.3 融合主题与图模型的单领域多文本知识摘要生成方法 |
6.3.3.1 Doc2vec段落向量模型 |
6.3.3.2 微信公众平台单领域多文本知识摘要生成流程 |
6.4 实证研究—以“认知计算”领域为例 |
6.4.1 基于单文本知识摘要生成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 |
6.4.2 基于单领域多文本摘要生成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聚合 |
6.5 基于摘要生成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集成服务模式 |
6.5.1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集成服务概述 |
6.5.2 基于摘要生成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集成服务要素分析 |
6.5.3 基于摘要生成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集成服务模式构建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资源聚合及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
7.1 用户知识需求外化表达及挖掘 |
7.1.1 提升用户知识需求外化表达能力 |
7.1.2 深入挖掘用户多层次知识需求 |
7.1.3 培养用户知识服务评价和反馈意识 |
7.2 加大新技术应用和融合改进 |
7.2.1 引入新技术,优化和改进知识聚合方法 |
7.2.2 知识聚合服务系统搭建和开发设计 |
7.2.3 应用可视化技术加强用户服务体验 |
7.3 微信公众平台创新服务理念及加强运营管理 |
7.3.1 加强主动知识服务意识,创新知识服务理念 |
7.3.2 构建和开展多元化平台知识服务模式 |
7.3.3 加强专业知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知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2 单领域多文本知识摘要生成示例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联盟 |
1.1.2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育联盟 |
1.1.3 应用型教育联盟对泛在知识服务的呼唤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泛在图书馆研究现状 |
1.3.2 教育联盟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应用型教育联盟与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文献综述 |
2.1 教育联盟与应用型教育联盟 |
2.1.1 教育联盟理念的提出 |
2.1.2 应用型教育联盟 |
2.1.3 应用型教育联盟的知识构造 |
2.1.4 应用型教育联盟对泛在知识服务的需求 |
2.2 泛在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 |
2.2.1 泛在图书馆的概念辨析 |
2.2.2 国内外泛在图书馆实践探索 |
2.2.3 泛在图书馆的特征分析 |
2.3 知识服务研究综述 |
2.3.1 国外的研究综述 |
2.3.2 国内的研究综述 |
2.4 本章小节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
3.1 理论基础 |
3.1.1 交易成本与资源依赖理论 |
3.1.2 强弱联结与资源共享理论 |
3.1.3 交流互动与知识创新理论 |
3.1.4 知识构建理论 |
3.2 关键技术 |
3.2.1 云计算 |
3.2.2 物联网 |
3.2.3 网络适配与上下文感知技术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应用型教育联盟与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融合 |
4.1 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 |
4.1.1 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特点 |
4.1.2 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特性 |
4.1.3 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
4.1.4 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与智慧学习 |
4.1.5 开展泛在图书馆及其知识服务建设的现实基础 |
4.2 影响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因素分析 |
4.2.1 影响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社会因素 |
4.2.2 影响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经济因素 |
4.2.3 影响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技术因素 |
4.2.4 影响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现实因素 |
4.3 应用型教育联盟在发展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优势 |
4.3.1 从社会因素角度 |
4.3.2 从经济因素角度 |
4.3.3 从技术因素角度 |
4.3.4 从现实基础角度 |
4.4 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对发展教育联盟的作用 |
4.5 应用教育联盟下的泛在图书馆与图书馆联盟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运行机理 |
5.1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目标 |
5.2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系统构成 |
5.2.1 知识服务对象 |
5.2.2 知识服务提供者 |
5.2.3 知识服务平台 |
5.2.4 知识库 |
5.3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在层次 |
5.3.1 联盟成员机构对用户层次 |
5.3.2 用户与用户层次 |
5.3.3 成员机构与成员机构层次 |
5.4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的动态循环 |
5.5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的进化 |
5.5.1 知识资源的进化 |
5.5.2 知识载体的进化 |
5.5.3 知识服务的进化 |
5.5.4 泛在信息人的进化 |
5.6 本章小节 |
第6章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
6.1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的泛在图书馆知识需求分析 |
6.1.1 教育机构知识需求分析 |
6.1.2 企业知识需求分析 |
6.1.3 行政组织需求分析 |
6.1.4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需求分析 |
6.2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要素 |
6.3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特性 |
6.4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的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 |
6.4.1 一站式泛在知识服务模式 |
6.4.2 云计算知识服务模式 |
6.4.3 上下文适配知识服务模式 |
6.5 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设计原则 |
6.5.1 泛在知识服务原则 |
6.5.2 泛在知识组织与设计原则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应用 |
7.1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概述 |
7.1.1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建立的意义 |
7.1.2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的基本特征 |
7.1.3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的运行与管理 |
7.2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需求分析 |
7.2.1 职技高师的泛在知识需求 |
7.2.2 企业的泛在知识需求 |
7.2.3 职业学校的泛在知识需求 |
7.3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泛在图书馆建立的实现基础 |
7.3.1 服务对象现实基础 |
7.3.2 图书馆现实基础 |
7.3.3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技术基础 |
7.4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 |
7.4.1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选择与架构 |
7.4.2 借阅服务设计 |
7.4.3 数字知识服务平台设计 |
7.4.4 参考咨询服务设计 |
7.4.5 知识服务权限设计 |
7.4.6 个性化服务设计 |
7.4.7 统计分析服务设计 |
7.5 吉林省教师教育联盟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践 |
7.5.1 实践原则 |
7.5.2 实践步骤 |
7.5.3 初步成效 |
7.5.4 存在困难 |
7.5.5 努力方向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4)我国专业图书馆科普功能实现研究 ——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科普功能的研究 |
1.2.2 科普模式的研究 |
1.2.3 科普场馆的科普运行研究 |
1.2.4 科普发展趋势的研究 |
1.2.5 国外科普研究 |
1.2.6 小结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
2.1 科普的内涵 |
2.2 科普的发展历程 |
2.3 科普模式 |
2.4 研究理论体系 |
2.4.1 公共产品理论 |
2.4.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4.3 政府职能理论 |
2.4.4 科普资源共享理论 |
第3章 我国专业图书馆科普功能的阐述 |
3.1 专业图书馆的属性分析 |
3.1.1 专业图书馆的社会性 |
3.1.2 专业图书馆的公益性 |
3.1.3 专业图书馆的服务性 |
3.1.4 专业图书馆的效益性 |
3.1.5 专业图书馆的教育性 |
3.1.6 专业图书馆的专业性 |
3.2 专业图书馆的功能分析 |
3.2.1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
3.2.2 提供创新的源泉 |
3.2.3 传递科学情报 |
3.2.4 开展社会教育 |
3.2.5 开发智力资源 |
3.2.6 提供文化娱乐 |
3.3 专业图书馆的科普资源和优势 |
3.3.1 专业图书馆的科普资源 |
3.3.2 专业图书馆科普的优势 |
3.4 专业图书馆科普的特点 |
3.4.1 专业图书馆开展科普的主要形式 |
3.4.2 专业图书馆开展的科普活动 |
第4章 专业图书馆的科普现状及问题分析-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例 |
4.1 现代科普发展的趋势 |
4.1.1 科普主体的职业化、多元化 |
4.1.2 科普受众的全民性、主体性 |
4.1.3 科普内容的扩展性、社会性 |
4.1.4 科普形式的创新性、即时性 |
4.1.5 科普传播过程的互动性 |
4.2 中国地质图书馆科普情况 |
4.2.1 中国地质图书馆的科普组织与科普制度 |
4.2.2 构架从虚拟到实体的科普宣传体系 |
4.2.3 广泛开展科普展览宣传 |
4.2.4 举办科普讲座 |
4.2.5 开展科普巡展工作 |
4.3 中国地质图书馆科普功能实现存在的问题 |
4.3.1 科普受众单一 |
4.3.2 科普形式缺乏创新性 |
4.3.3 科普后备人才不足 |
4.3.4 科普资金缺少保障 |
4.3.5 科普网络建设落后 |
4.3.6 科普工作激励不足 |
4.3.7 科普交流平台不完善 |
第5章 增进我国专业图书馆科普功能实现的对策 |
5.1 国家政府层面的对策 |
5.1.1 规定专业图书馆为科普场馆 |
5.1.2 强化专业图书馆科普任务 |
5.1.3 加大科普资金投入 |
5.2 专业图书馆层面的对策 |
5.2.1 对专业图书馆科普进行广泛宣传 |
5.2.2 加快更新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形式 |
5.2.3 扩充科普人才队伍 |
5.2.4 拓宽资金来源 |
5.2.5 开发利用数字模拟资源 |
5.2.6 建立科普评价和激励机制 |
5.2.7 为科普提供交流平台 |
5.2.8 扩大服务,加强合作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
2.1.1 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 |
2.1.2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
2.1.3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
2.2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组织 |
2.3 网络信息资源的导航与应用 |
2.4 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
2.4.1 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
2.4.2 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 |
2.5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要面对的问题 |
第3章 升格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 |
3.1 读者网络信息资源需求的变化 |
3.1.1 多样性 |
3.1.2 时效性 |
3.1.3 多元性和电子化 |
3.1.4 价值性 |
3.1.5 主动性 |
3.1.6 便捷性 |
3.2 升格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1 网络信息资源匮乏、经费紧张 |
3.2.2 领导对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视不够 |
3.2.3 缺乏特色资源 |
3.2.4 网站建设不完善 |
3.2.5 缺乏网络信息专业人才 |
3.2.6 网络信息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
3.3 升格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
3.3.1 丰富馆藏 |
3.3.2 拓展信息服务方式 |
3.3.3 满足读者信息需求 |
3.3.4 促进其他业务的开展 |
3.3.5 符合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
3.4 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经验的借鉴 |
3.4.1 以天津职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
3.4.2 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
3.4.3 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 |
3.4.4 经验总结 |
第4章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
4.1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1 图书馆基本现状 |
4.1.2 存在的问题 |
4.1.3 原因分析 |
4.2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策略 |
4.2.1 设立专职机构 |
4.2.2 完善硬件设施 |
4.2.3 确立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总体原则 |
第5章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与方法 |
5.1 合理购置电子资源 |
5.1.1 购置原则 |
5.1.2 购置标准 |
5.1.3 采购模式 |
5.1.4 使用评估 |
5.2 充分开发免费网络信息资源 |
5.2.1 收集开放存取网络信息资源 |
5.2.2 整合试用数据库资源 |
5.2.3 其他免费网络资源 |
5.3 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 |
5.3.1 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原则 |
5.3.2 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的流程 |
5.4 建立学科导航体系 |
5.4.1 学科导航体系建设的原则 |
5.4.2 学科导航体系建设的流程 |
5.5 建立教学资源库 |
5.6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
5.7 加强用户教育 |
5.8 完善图书馆网站内容建设 |
5.9 提升馆员素养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选题背景 |
0.1.1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面临危机 |
0.1.2 高校图书馆的改革被寄予厚望 |
0.1.3 国内外已为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改革采取多项措施 |
0.1.4 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高校图书馆的改革 |
0.1.5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做出回应 |
0.2 研究意义 |
0.2.1 有利于完善已有的图书馆管理理论 |
0.2.2 有助于拓展已有的知识管理理论 |
0.2.3 有利于缓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危机 |
0.2.4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适应新的学术环境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1 国外研究现状 |
0.3.2 国内研究现状 |
0.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0.4 研究内容 |
0.5 研究方法 |
0.5.1 文献调研法 |
0.5.2 问卷调查法 |
0.5.3 案例分析法 |
0.5.4 比较分析法 |
0.6 本研究创新之处 |
0.6.1 提炼了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式 |
0.6.2 剖析了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动因 |
0.6.3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应围绕用户需求设计的观点 |
1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相关理论阐释 |
1.1 业务流程重组的概念及特点 |
1.2 本研究对业务流程重组的界定 |
1.3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引入 |
1.3.1 我国学者对业务流程重组的研究 |
1.3.2 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特征 |
1.4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理论基础 |
1.4.1 系统论 |
1.4.2 知识管理理论 |
1.5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原则 |
1.5.1 围绕教学科研重组业务流程的原则 |
1.5.2 置用户于整个业务流程中心的重组原则 |
1.5.3 选择关键流程优先重组的原则 |
2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2.1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的调查取样 |
2.2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的调查数据及分析 |
2.2.1 业务流程的调查分析 |
2.2.2 馆内业务流程所依托机构设置及重组的调查分析 |
2.2.3 与外部机构重组的调查分析 |
2.3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的弊端 |
2.3.1 传统的业务流程重物轻人 |
2.3.2 传统的业务流程协调不灵 |
2.3.3 传统的部室设置较为僵硬 |
3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动因 |
3.1 数字信息环境与技术发展变化 |
3.1.1 数字环境的影响 |
3.1.2 新技术带来的改变 |
3.2 学术交流机制转变 |
3.2.1 传统学术交流机制变革 |
3.2.2 高校图书馆直接参与学术生产业务 |
3.3 高校图书馆业务处理内容变化 |
3.3.1 业务处理的对象拓宽 |
3.3.2 工作的重心转移 |
3.3.3 合作开展业务的推行 |
3.4 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求现有业务流程革新 |
3.4.1 调查取样 |
3.4.2 调查数据及分析 |
3.5 高校师生对现有业务流程接受度较低 |
3.5.1 调查取样 |
3.5.2 调查数据及分析 |
3.6 用户信息需求变化 |
3.6.1 用户数字化信息需求 |
3.6.2 用户移动信息需求 |
3.6.3 用户一站式信息需求 |
4 基于高校图书馆职能拓展的业务流程重组模式 |
4.1 特点 |
4.1.1 着眼于高校图书馆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 |
4.1.2 侧重于新旧职能之间的业务流程重组 |
4.1.3 限于职能拓展的业务流程重组 |
4.2 适用性分析 |
4.2.1 数字化业务 |
4.2.2 移动化业务 |
4.2.3 学科服务职能 |
4.3 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4.3.1 构建以知识内容为基准的业务流程 |
4.3.2 增加用户参与的业务流程 |
4.3.3 围绕教学科研重组业务流程 |
4.4 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 |
4.4.1 用户服务部 |
4.4.2 参考咨询部 |
4.4.3 文献资源建设部 |
4.4.4 数字化技术部 |
4.4.5 任务小组 |
4.5 典型案例分析 |
4.5.1 案例馆选取缘由 |
4.5.2 案例馆拓展的职能及业务流程重组 |
4.5.3 案例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成效分析 |
5 基于馆际项目合作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模式 |
5.1 特点 |
5.1.1 阶段性 |
5.1.2 项目合作带来的业务流程重组 |
5.1.3 强调项目小组间的独立与协同 |
5.2 适用性分析 |
5.2.1 信息资源联合建设 |
5.2.2 数字图书馆项目 |
5.3 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5.3.1 建立新的学术交流业务流程 |
5.3.2 建立某项目统一的检索界面 |
5.3.3 租用合作机构的软件系统 |
5.4 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 |
5.4.1 建立统一的管理委员会 |
5.4.2 建立跨部门专项工作小组 |
5.5 典型案例分析 |
5.5.1 案例选取缘由 |
5.5.2 案例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5.5.3 案例业务流程重组对机构的要求 |
5.5.4 案例业务流程重组的成效分析 |
6 基于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并的业务流程重组模式 |
6.1 特点 |
6.1.1 因外部的合并带来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 |
6.1.2 限于机构间合并带来的业务流程重组 |
6.2 适用性分析 |
6.2.1 合并开展保存业务 |
6.2.2 合并进行学术生产业务 |
6.2.3 合并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务 |
6.3 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6.3.1 建立统一管理合并机构资源的业务流程 |
6.3.2 建立合并机构的资源一站式发现的业务流程 |
6.3.3 建立便捷的技术支撑业务流程 |
6.4 对高校图书馆机构和馆员的要求 |
6.5 典型案例分析 |
6.5.1 案例选取缘由 |
6.5.2 案例馆的业务流程重组内容 |
6.5.3 案例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成效分析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1.1 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围绕用户开展工作 |
7.1.2 重组后的业务流程以知识内容为基准统筹各项工作 |
7.1.3 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强调交互性 |
7.1.4 重组后的部室设置较为灵活 |
7.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7.2.1 调研样本选择的局限 |
7.2.2 研究方法的局限 |
7.2.3 研究内容的局限 |
7.2.4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附录1 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及支撑机构设置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对现有业务流程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关于我国高校师生对现有图书馆业务流程感知度的调查问卷 |
后记 |
(7)数字出版对我国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1 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 |
1.1.1 数字出版的概念 |
1.1.2 发展现状 |
1.2 我国数字出版的研究现状 |
1.2.1 数字出版的研究现状 |
1.2.2 数字期刊 |
1.2.3 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
2. 数字出版对期刊营销的影响及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的关系 |
2.1 电子期刊的出版类型 |
2.1.1 附属于纸质期刊的电子版本 |
2.1.2 光盘型电子期刊 |
2.1.3 网络型电子期刊 |
2.2 数字出版对期刊营销的影响 |
2.2.1 数字营销 |
2.2.2 数据库营销 |
2.2.3 电子期刊及数据库订购与计费方式 |
2.3 盈利模式 |
2.4 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优劣对比分析 |
2.4.1.电子期刊的优势和纸质期刊的劣势 |
2.4.2 电子期刊的劣势和纸质期刊的优势 |
2.4.3 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的关系 |
3. 数字出版对期刊工作的具体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
3.1 对采购的影响 |
3.1.1 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
3.1.2 对策 |
3.2 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组织的影响 |
3.2.1 对馆藏资源组织的影响 |
3.2.2 对策 |
3.3 对服务的影响 |
3.3.1 对信息服务的影响 |
3.3.2 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泰达图书馆企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中文) |
摘要(英文) |
第1章 引言 |
1 、1 写作背景 |
1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3 研究方法 |
1 、4 总体思路和基本内容 |
1 、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泰达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现状与优势 |
2 、1 一流的办馆条件 |
2 、2 创新的一体化的办馆模式 |
2 、3 高效的信息服务中心 |
2 、4 新型的信息资源体系 |
2 、5 先进的数字图书馆 |
2 、6 电子化的信息服务 |
第3章 泰达图书馆企业信息需求用户调研 |
3 、1 开发区企业情况概述 |
3 、2 企业类型统计分析 |
3 、3 企业类型及行业分布图 |
3 、4 企业信息需求分析 |
第4章 泰达图书馆企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
4 、1 信息资源建设 |
4 、1、1 泰达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知识导航服务 |
4 、1、2 泰达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
4 、1、3 泰达图书馆数据库参考资源建设 |
4 、2 信息服务方式 |
4 、2、1 情报报道服务 |
4 、2、2 电子咨询服务 |
4 、2、3 馆际互借服务 |
4 、2、4 专利信息服务 |
4 、2、5 查新服务 |
4 、2、6 定题服务(SDI) |
4 、2、7 企业竞争情报服务 |
4 、2、8 企业用户培训服务 |
第5章 协同信息服务 |
5 、1 协同的内涵 |
5 、2 协同学在信息服务中的作用 |
5 、3 信息系统的内部协同 |
5 、4 信息系统的外部协同 |
第6章 人员保障体系 |
6 、1 泰达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应具备的素养 |
6 、2 泰达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的教育与培养 |
6 、3 泰达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的协作化、专家化和社会化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科技期刊内含广告对馆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品牌传播探析[D]. 张光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面向用户知识需求的微信公众平台知识资源聚合及服务研究[D]. 程子轩. 吉林大学, 2021(01)
- [3]应用型教育联盟下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 王硕. 吉林大学, 2014(03)
- [4]我国专业图书馆科普功能实现研究 ——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例[D]. 梁淑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9)
- [5]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研究[D]. 李丽. 天津师范大学, 2013(08)
- [6]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式研究[D]. 徐军华. 武汉大学, 2012(01)
- [7]数字出版对我国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影响[D]. 张璐璐.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8]医学科技期刊广告的信息属性与审查要领[J]. 潘和平. 疾病控制杂志, 2005(03)
- [9]泰达图书馆企业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D]. 季晓林. 天津师范大学, 2004(01)
- [10]农业科技期刊广告的信息属性与经营管理[J]. 张毅.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