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攀钢高炉强化冶炼操作技术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曹勇,刘仁检[1](2021)在《强化冶炼与长寿在攀钢钒2号高炉的实践》文中指出攀钢钒2号高炉第四代炉役已连续生产12年,单位炉容产铁量达10940t/m3,在强化冶炼的生产模式下,冷却壁出现大量破损。认为:①高炉强化冶炼与长寿应统一来考虑,不应过分强调其中一面;②随着冶炼强度的提高,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③双钟炉顶高炉由于上部调剂手段受限,必须调整进风系统风量分布偏析,确保煤气流分布合理;④炉皮开孔安装铜冷却器的方式要慎重,必须控制其数量,并充分考虑炉皮应力。
宋剑,唐炜,熊强,吴秋廷,韦东,兰二明[2](2020)在《攀钢钒有钟高炉大修分析》文中认为文章对攀钢钒有钟高炉大修及装备特点进行分析,从改造炉体系统、优化攀钢特色长寿型复合炉衬结构,到升级出铁场除尘系统、矿槽除尘系统、增设炉顶放散消音及除尘设施、改造热风炉本体及双预热系统等,总结了改进型钒钛高炉蓄铁式主沟等一系列实用先进技术,以达到"环保、节能、稳定、高效、经济"的目标。
刘希,刘仁检[3](2019)在《攀钢3#高炉低风温强化冶炼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攀钢炼铁厂3#高炉在风温不足的情况下,将富氧率由1.68%逐步提高到3.16%,结合高炉上、下部调剂,使炉况稳定顺行,实现了较高的冶炼强度。2018年连续四次突破高炉生产历史最高水平,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799t/(m3·d),焦比426kg/t,煤比131.16kg/t。
刘仁检[4](2019)在《经济炉料结构条件下提高煤比对攀钢4#高炉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攀钢4号高炉在经济炉料结构条件下提高喷煤比的工业生产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在经济冶炼背景下提高煤比对攀钢高炉操作的影响,并计算出当前煤焦价格下攀钢高炉最经济的喷煤比为149.9kg/t。
王凌冰[5](2018)在《钒钛磁铁矿冶炼高炉炉顶设备研究与改进》文中认为高炉炉顶设备是高炉系统的核心设备。高炉冶炼属于高温、高压状态下的连续生产过程,一旦炉顶设备出现故障或长时间的检修,将会造成生产中断,同时给高炉的运行带来严重影响。因而高炉炉顶设备能否长期可靠运行,保持低故障率且较长的定修周期对高炉稳定、高效、低成本运行至关重要。攀钢高炉冶炼原料为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受其冶炼特点影响,高炉休送风操作对其影响更大:长时间休风检修或事故抢修,会造成高炉恢复时间长,恢复难度大,经济损失巨大。因此选择适宜的高炉炉顶设备,保障高炉设备运行稳定且降低设备检修频次对于钒钛磁铁矿冶炼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攀钢集团西昌钢钒炼铁厂三座1750m3高炉,从设备选型、主要故障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有效降低了炉顶设备故障,同时定修周期也大幅延长,保证了系统稳定运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分析钒钛磁铁矿高炉的冶炼特点,对比国内高炉炉顶设备的不同优劣,选择适宜钒钛磁铁矿冶炼的高炉炉顶设备。(2)通过前期的设计改进,减轻布料偏析影响,改善并罐式无料钟炉顶设备各部的磨损状况,提高其使用寿命。(3)对上下密阀板结构型式进行改进,降低故障。(4)炉顶电气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方面的改进设计。(5)对中心喉管衬板以及布料溜槽衬板的材质、结构进行研究改进。(6)分析上下密胶圈受损的原因并进行改进。(7)对炉顶设备的环境温度控制方面进行改进。(8)对气密箱的长寿化和可靠性进行技术改进。(9)对其它影响炉顶设备检修周期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改进。
李攀[6](2018)在《攀钢钒新三号高炉钒钛磁铁矿冶炼新型操作模式》文中认为攀钢钒新三号高炉通过采用大批重、重负荷、间隙加焦的新型操作模式,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改善,高炉利用系数历史性地突破2.4t/m3·d,焦比降到445kg/t,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唐炜,雷电,周章金,宋剑,吴秋廷,杨东,冯伟,周厚超[7](2017)在《攀钢钒1#高炉节能环保改造设计特点》文中指出攀钢钒按照"稳定、高效、经济、节能、环保"的总体原则开展1#高炉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新增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热风炉双预热系统,在原除尘系统上进行利旧节能环保改造。采用全冷却薄壁结构,优化攀钢特色长寿型复合炉衬结构,采用水冷炉底,对炉体冷却水系统、冷却设备、炉体耐火材料等方面进行系统考虑、深度优化,为一代炉龄15年长寿高效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何绍刚[8](2017)在《攀钢高炉煤气利用率现状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比了攀钢高炉煤气利用率与国内先进高炉的差距,分析了攀钢高炉煤气利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炉料带入脉石含量高,存在较多不利于煤气化学能利用的条件;结合攀钢高炉的相关参数,利用碳、氧平衡方程及区域热平衡方程,核算了攀钢高炉目前条件下的焦碳消耗量,分析了提高煤气利用率潜力,表明攀钢高炉提高1个百分点煤气利用率可降低焦比4.5kg/t;结合国内先进高炉采用的技术,提出了攀钢高炉提高煤气利用率的方向。
李云华,李家富[9](2016)在《攀西1750m3高炉炉体设计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攀西3×1 750 m3高炉本体设计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高炉本体采用了适合钒钛磁铁矿冶炼的薄壁内型,隔热保温型的复合炉底炉缸内衬技术,冷却强度适中的双层蛇形管球墨铸铁冷却壁,分段供水的冷却水系统,配置大量的监测仪表,使得高炉的设计达到了国际最先进的钒钛磁铁矿冶炼高炉水平。
王艳军[10](2015)在《含铬型钒钛磁铁矿高炉炉料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含铬型钒钛磁铁矿是一种铁、钒、钛、铬等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由于攀西地区的红格矿大部分处于封存状态,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含铬型的钒钛磁铁矿主要集中在承德地区。“高炉—转炉”流程是目前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方式,而高炉炼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选择合理的高炉炉料结构,能达到增产降耗的目的,有利于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拥有丰富的含铬型钒钛磁铁矿以及具有巨大利用价值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开发含铬型钒钛磁铁矿新型炉料结构的试验方案。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多种与试验相关的铁矿粉及其辅料的基础性能,制备了适宜的含铬型酸性钒钛烧结矿,并在此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单一含铬型烧结矿不同碱度对软熔滴落性能的影响,以及某现场球团矿的熔滴试验研究,此外从生产实际条件出发,在保证二元碱度R=1.10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烧结矿及球团矿的比例来调节综合炉料成分,并从软化性能、熔化性能、料柱透气性、滴落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化学成分的角度看,4种含铬型钒钛铁矿粉均属于高铁低硅铁矿粉,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从微观形貌角度看含铬型钒钛铁矿经过选矿后颗粒破坏度较大,边缘光滑无空隙,制粒性较差;从吸水性角度看,赤铁粉吸水性优于钒钛磁铁粉,可推断在配料中加入部分赤铁粉可改善制粒性。(2)通过烧结杯制备酸性含铬型钒钛烧结矿的试验研究表明:酸性烧结矿烧结速度较慢,生产率低,粒度分布不均匀,但是强度高,RDI+3.15性能优异;自熔性含铬型钒钛烧结矿强度差,RDI+3.15低。综合考虑碱度R=0.4的酸性含铬型钒钛烧结矿,优于自然碱度含铬型钒钛烧结矿(R=0.28),优于自熔性含铬型钒钛烧结矿。酸性钒钛烧结矿(R=0.4)矿物结构均匀,主要以磁铁矿被硅酸盐粘结为主,有少量花边状赤铁矿。因此生产少量酸性含铬型钒钛烧结矿时,其碱度R=0.40较为合适。(3)单一炉料结构的软熔滴落性能研究表明:烧结矿的软化开始温度随着碱度的提高而升高,球团矿软化开始温度较低;随着碱度的提高烧结矿的熔融区间先降低后上升,滴落温度趋势与其相同,在碱度大于2.4后其滴落温度达1550℃以上,滴落性较差;从软熔带来说,烧结矿对比球团矿软熔带宽,位置靠下。(4)混合炉料结构的软熔滴落性能研究表明:新的炉料结构“(超)高碱度烧结矿+酸性球团矿+酸性烧结矿”与现有炉料“高碱度烧结矿+酸性球团矿”相比,在软熔性、透气性以及透液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可解决(超)高碱度烧结矿在高炉利用中的所遇到的酸性球团矿价格较贵或产能不足的问题,使得产质量均较好的(超)高碱度含铬型钒钛烧结矿在高炉冶炼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二、攀钢高炉强化冶炼操作技术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攀钢高炉强化冶炼操作技术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3)攀钢3#高炉低风温强化冶炼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3#高炉第四代炉龄简介 |
2 钒钛磁铁矿冶炼特性 |
3 3#高炉炉龄后期热风炉及高炉生产状况 |
3.1 热风炉烧炉效果不理想,风温水平偏低 |
3.2 风温降低后的高炉生产水平 |
4 3#高炉在风温降低后的强化冶炼措施 |
4.1 大富氧喷煤 |
4.2 增大鼓风动能 |
4.3 加强中部调剂 |
4.4 合理的上下部调剂相结合 |
4.5 做好入炉料管控 |
4.6 紧抓炉前工作,绿色环保产铁 |
5 增加富氧率后高炉生产效果 |
6 结语 |
(4)经济炉料结构条件下提高煤比对攀钢4#高炉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攀钢高炉喷煤的局限性 |
2 提高煤比对攀钢4#高炉操作的影响 |
2.1 经济炉料结构条件 |
2.2 研究基准期数据的选定 |
2.3 经济炉料结构条件下,提高喷煤比对高炉操作的影响 |
2.3.1 高炉炉喉温度的变化 |
2.3.2 高炉炉顶温度的变化 |
2.3.3 对高炉压差的影响 |
2.3.4 高炉瓦斯灰的变化 |
2.3.5 高炉上下部调剂的变化 |
2.3.6 对造渣制度的影响 |
2.3.7 对冶炼强度的影响 |
2.3.8 对燃料比的影响 |
3 攀钢高炉经济喷煤比的探讨 |
4 结论 |
(5)钒钛磁铁矿冶炼高炉炉顶设备研究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
1.3 高炉炉顶设备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高炉炉顶设备的发展状况 |
1.3.2 国内外高炉炉顶设备研究状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无料钟炉顶设备选型 |
2.1 高炉无料钟炉顶设备分析比较 |
(1)并罐式无料钟炉顶设备 |
(2)串罐式无料钟炉顶设备 |
2.2 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炉顶设备选型 |
2.3 并罐式无料钟炉顶设备组成及工艺原理 |
2.3.1 炉顶设备组成 |
2.3.2 炉顶设备工艺原理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料钟炉顶设备设计改进 |
3.1 炉料偏析造成设备磨损的设计改进 |
3.2 上下密封阀的设计改进 |
3.3 料流阀精度控制选型设计 |
3.4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改进 |
3.5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
3.6 炉顶辅助系统设计改进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投产问题分析及改进 |
4.1 上密封阀泄漏故障分析及改进 |
4.1.1 故障原因分析 |
4.1.2 改进措施 |
4.2 下密封阀泄漏故障分析及改进 |
4.2.1 故障原因分析 |
4.2.2 改进措施 |
4.3 布料溜槽长寿化改进 |
4.3.1 布料溜槽简介 |
4.3.2 西昌钢钒投产初期布料溜槽使用情况 |
4.3.3 布料溜槽磨损失效原因分析 |
4.3.4 布料溜槽的改进方案 |
4.4 炉顶设备其它相关件的改进 |
4.4.1 翻板阀耐磨性改进 |
4.4.2 波纹管衬板、中心喉管衬板的长寿化 |
4.4.3 气密箱的技术改进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炉炉顶设备改进取得的效果及效益 |
5.1 研究取得的效果 |
5.2 效益分析 |
5.2.1 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
5.2.2 间接经济效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攀钢钒新三号高炉钒钛磁铁矿冶炼新型操作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冶炼特点 |
3 攀钢高炉日常操作模式 |
4 新三号高炉开炉后的生产情况 |
5 大批重、重负荷、间隙加焦的新型操作模式 |
5.1 打破传统观念, 大幅度增加矿石批重 |
5.2 重负荷、间隙加焦的新型操作模式 |
5.3 新型模式的操作效果 |
5.4 大批重、重负荷、间隙加焦操作模式的保证条件 |
6 结语 |
(7)攀钢钒1#高炉节能环保改造设计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高炉节能环保改造主要指标 |
3 主要改造内容 |
3.1 炼铁工艺 |
(1) 沟下及上料系统 |
(2) 炉顶装料系统 |
(3) 高炉本体 |
(4) 风口平台及出铁场 |
(5) 粗煤气系统 |
(6) 热风炉系统 |
(1) 4座改进型内燃式热风炉利旧 |
(2) 新增热风炉双预热系统 |
(7) 喷煤系统 |
3.2 通风除尘系统 |
3.3 给排水系统 |
3.4 煤气清洗系统 |
3.5 热力系统 |
3.6 自动化系统 |
3.7 燃气系统 |
3.8 安全、环保 |
3.9 节能措施 |
4 结语 |
(8)攀钢高炉煤气利用率现状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攀钢钒高炉煤气利用率现状 |
3 影响煤气利用率的因素分析 |
3.1 煤气利用率计算及因素分析 |
3.2 理论焦比及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焦比的潜力 |
4 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措施 |
4.1 稳定适宜的炉料结构 |
4.2 提高焦炭质量 |
4.3 控制CaCl2喷撒质量,降低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 |
4.4 优化送风参数,提高顶压,降低炉顶温度 |
4.5 布料制度优化 |
(1)矿石批重的合理使用 |
(2)小粒度烧结矿合理使用 |
(3)中心加焦的合理使用 |
(4)小块焦的矿焦混装 |
5 结语 |
(9)攀西1750m3高炉炉体设计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主要设计指标 |
2 攀西高炉设计及特点分析 |
2.1 炉型 |
2.2 冷却设备 |
2.2.1 炉底冷却设备 |
2.2.2 炉缸冷却设备 |
2.2.3 炉腹以上冷却设备 |
2.2.4 炉喉设备 |
2.3 炉体耐材 |
2.4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
2.5 炉体监控仪表 |
3 投产后效果 |
4 结语 |
(10)含铬型钒钛磁铁矿高炉炉料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钒钛磁铁矿的概况 |
2.1.1 钒钛磁铁矿资源分布特点 |
2.1.2 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概况 |
2.1.3 承德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概况 |
2.2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现状 |
2.2.1 钒钛磁铁矿高炉法综合利用 |
2.2.2 钒钛磁铁矿非高炉法综合利用 |
2.3 高炉冶炼的基本含铁炉料及其性能 |
2.3.1 烧结矿概述 |
2.3.2 球团矿概述 |
2.3.3 含铁原料的冶金性能概括 |
2.4 冶炼钒钛磁铁矿的高炉炉料结构 |
2.4.1 高炉合理炉料结构的重要意义 |
2.4.2 国外冶炼钒钛磁铁矿炉料结构的发展及现状 |
2.4.3 国内冶炼钒钛磁铁矿炉料结构的发展及现状 |
第3章 原料常规特性分析与吸水性的测定 |
3.1 化学成分及物相组成 |
3.2 铁矿粉粒度分布测定 |
3.3 颗粒形貌 |
3.4 吸水性的测定 |
3.4.1 试验原料 |
3.4.2 试验方案 |
3.4.3 试验原理 |
3.4.4 试验步骤 |
3.4.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酸性含铬型钒钛烧结矿的制备 |
4.1 试验原料 |
4.2 试验设备及方案 |
4.3 试验步骤及条件参数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4.1 烧结速度 |
4.4.2 烧损和成品率(+5mm) |
4.4.3 粒度分布 |
4.4.4 利用系数和转鼓强度 |
4.4.5 还原粉化 |
4.4.6 显微结构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炉冶炼含铬型钒钛磁铁矿炉料结构的研究 |
5.1 现场球团矿性能检测 |
5.1.1 化学组成 |
5.1.2 物相组成 |
5.1.3 抗压强度检测 |
5.1.4 微观形貌 |
5.2 炉料软熔滴落试验 |
5.2.1 试验原料、设备、方案、步骤 |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2.3 本节小结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 |
四、攀钢高炉强化冶炼操作技术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强化冶炼与长寿在攀钢钒2号高炉的实践[J]. 曹勇,刘仁检. 炼铁, 2021(01)
- [2]攀钢钒有钟高炉大修分析[J]. 宋剑,唐炜,熊强,吴秋廷,韦东,兰二明. 中国钢铁业, 2020(05)
- [3]攀钢3#高炉低风温强化冶炼实践[J]. 刘希,刘仁检. 四川冶金, 2019(06)
- [4]经济炉料结构条件下提高煤比对攀钢4#高炉的影响研究[J]. 刘仁检. 四川冶金, 2019(05)
- [5]钒钛磁铁矿冶炼高炉炉顶设备研究与改进[D]. 王凌冰.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4)
- [6]攀钢钒新三号高炉钒钛磁铁矿冶炼新型操作模式[J]. 李攀. 四川冶金, 2018(03)
- [7]攀钢钒1#高炉节能环保改造设计特点[J]. 唐炜,雷电,周章金,宋剑,吴秋廷,杨东,冯伟,周厚超. 四川冶金, 2017(06)
- [8]攀钢高炉煤气利用率现状及分析[J]. 何绍刚. 四川冶金, 2017(01)
- [9]攀西1750m3高炉炉体设计特点[J]. 李云华,李家富. 钢铁钒钛, 2016(05)
- [10]含铬型钒钛磁铁矿高炉炉料结构优化研究[D]. 王艳军. 东北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