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大班英语教学的班级社会性(论文文献综述)
程琳[1](2021)在《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大班幼儿英语集体教学的现状调查》文中认为
李敏[2](2021)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建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反转课堂的尝试》文中提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用探究、讨论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头脑中去主动建构所学知识。本文尝试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高职英语反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将知识迁移重新构建新知识的意义,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技能以及素质的培养。
李木子[3](2021)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作式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在小学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式教学,对很多音乐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和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使过去单一的课程目标和“一言堂”式的课堂面貌,有了很明显的改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缺乏合作式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导致课堂的“合作”过于形式化;大班制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也影响了合作式教学的实施效果。论文以小学音乐合作式教学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对合作式教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出小学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式教学的重大意义。合作式教学的教学活动,推动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发展,使学生不单纯只是学会学习,同时也在教学中学会生活,更能进一步学会独立思考;锻炼了社会交往的技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建立更好的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以及与人分享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甄别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在对论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选取了赤峰市第一小学进行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式教学”的问卷调查,并对学校部分音乐教师进行访谈,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访谈记录,从中发现合作式教学实际应用到现实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进行相关的总结和分析,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并对此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从教学活动主体即教师和学生以及外部因素学校三方面出发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且从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以及合作式教学相关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小学音乐课堂合作式教学的策略。
李贺[4](2020)在《基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生命教育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这个网络化信息化时代,青少年接触到更多校外的世界和信息。其中一些负面事件和不良信息对他们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致使他们出现生命意识淡薄和生命意义迷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身心的健康成长,阻碍了生命价值的实现。如何帮助学生重塑对生命的敬畏和找回对人生价值的关注和追求?众所周知,英语的本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学科承载着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方面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尝试探究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不但加强对学生自然生命的保护,而且注重提升其精神生命的境界和培育其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具体解决怎么设计实施英语生命教育课堂和如何改进英语生命教育课堂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两个问题。本文的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在研究相关文献和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英语生命教育课堂的三重理念和三个原则,进而设计出四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其次,从笔者日常教学使用的北师大版高中英语课本中选材,设计出一堂完整的英语生命教育课,并借助课件和多媒体在实验班中实施教学,同时做好课堂观察记录。然后,经过向实践导师咨询和与同行交流,以及进行教学反思后,对英语生命教育课堂教学进行了调整和初步完善。最后,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等手段获取了师生对本课的评价,并结合课堂观察记录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即教学启示,以进一步完善英语生命教育课堂。通过生命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实际实施,以及对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结果的分析,本研究发现:第一,目前英语生命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学主题多样,但存在生命教育具体内容拓展不够充分的问题;第二,教学环节设置丰富,但教学组织不够妥当;第三,英语生命教育课堂中教学方式多样,但生命教育本身的实施方式不够完善。此外,笔者还总结了对应的改进建议来进一步完善英语生命教育课堂和相关实施:(1)可以通过深挖英语教材、关注时事和系统地阅读专业书籍等途径来拓展生命教育内容。(2)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提前演练英语生命课堂和提高课控能力来改进英语生命教育课堂的组织效果。(3)可以通过编写英语生命教育教材、组织英语主题活动、开展专题讲座以及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丰富的艺术教具等途径来完善生命教育方法,丰富生命教育形式,使学生爱上英语生命课堂。
马佳琪[5](2020)在《影子教育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影子教育”也被称为“私人辅导”或“课外补习”,指的是对学术学科进行辅导,由一些辅导者为了经济收益提供,是主流学校教育的补充。本研究通过从培训机构教师的角度探讨影子教育,对影子教育教师的身份认同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与分析,了解影子教育的多重身份认同,为规范机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建议。本研究分为五部分。首先第一章描述了研究的背景,明确了研究的问题与意义。第二章基于文献研究,界定了影子教育、影子教育教师和教师身份认同的概念,并对国内外关于影子教育教师和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进行梳理,最后针对已有研究从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第三章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设计,展现了受访教师的招募过程和教师的基本信息,并对研究的伦理和可信度作了介绍。第四章对八位受访教师的身份认同和多种身份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逐一个案的分析。第五章综合分析影子教育教师身份认同的多重身份,并根据教师的身份认同协调和失调的不同状态,对身份认同的重叠和冲突进行讨论,并进一步找到产生不同认同关系的影响因素。第六章结论部分整理了研究的主要发现,针对研究发现和结论对当前影子教育的相关政策提出建议,并反思了研究的不足。
毛继楠[6](2020)在《VIPKID少儿英语辽南下沉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越发受到人们的追捧。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以及该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问题导致了最近几年在线教育市场空前繁荣。在线教育平台可以高效快速地将优质教育资源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带给全中国乃至全球的互联网用户,从而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一难题。因此,青少儿互联网教育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产业,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国内在线教育拥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自2016年以来在线少儿英语在当时资本的寒冬中脱颖而出,成为在线教育行业中倍数瞩目的细分市场。最近,市场上的流量红利逐渐下降,这一行业随之而来出现了“规模不经济”这一现象。课程单价高、教学模式无法选择、师资管理混乱、持续获客能力底下,存量用户无法坚持学习等的诸多问题开始暴露,许多头部企业依赖于高昂的营销费用。此时的在线少儿英语行业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如何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是行业中的企业值得共同思考的问题。一直专注在线少儿英语领域的VIPKID,在用户规模、行业的影响力、品牌知名度、外教质量、融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成为了在线青少儿英语行业的“独角兽”。VIPKID成立6年以来不但一直未能实现盈利,而且亏损情况愈发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巩固现有口碑及市场份额的先提下的同时下沉三四线城市市场,在设计出有高品质的教学效果且能不断产生续费的课程产品的同时提高用户关系质量,对这于目前的VIPKID来说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VIPKID在辽南地区下沉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首先介绍了VIPKID的基本情况,之后描述了VIPKID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VIPKID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而后文章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使用了PEST分析了VIPKID在国内的政治背景,纵观了最近几年的经济环境,国内与教育相关的社会文化,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社会文化,以及IT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接着使用了SWOT分析法,分析了VIPKID在线少儿英语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并且总结了VIPKID内部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最终选择了WO战略,并依此制定了发展策略的改进方案和保障措施。在激烈的线上教育市场环境下,VIPKID应当在保持中高端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进军下沉市场,根据下沉市场用户的特点,推出满足下沉市场用户经济条件的“一对四”小班授课模式的产品、开发文创类产品以期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升级课程体系,提升“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体验以使用户具备一定的平台转换的人及成本、利用下沉市场“熟人社会”的特点采取“拼团购课”策略,进而降低单位获客成本、建立学习社交圈以激发用户的网络效用。以上策略可以通过提升用户关系质量、加强IT技术,提升员工工作能力来进行保障。本文希望可以通过对VIPKID辽南下沉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来为VIPKID打破“规模不经济”现象来提供一些想法。
马赛文[7](2019)在《“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以哈喇河中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在青少年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是国际文化交往和科技交流的重要沟通工具。英语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英语技能,它也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是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如今,新课改对初中学生的写作技能作出更高的要求。对此,本文主要通过“支架”式写作教学是否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选取哈喇河中学九年级五个教学班中两个班级的125名学生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了为期近17周的教学研究实验。在第一周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学生写作现状,并对3名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方面的现状。在第十七周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支架”式写作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并分别对实验班及对照班进行了英语写作的相关测试。最后,通过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结果分析得出本研究的结论,即:“支架”式写作教学对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谭平[8](2019)在《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对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自错误分析诞生以来,学生的二语学习错误便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纠错和反馈已经成为写作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受到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育理念的启发,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这两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纠错反馈方式。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错误分析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试图探讨三个研究问题:(1)高中生对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的态度如何?(2)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对高中生英语作文修改效果有何影响?(3)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有何影响?研究者从自身实习所在的学校随机抽取两个高一年级自然班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班(每班各30名学生),开展了长达16周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班1实施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写作训练,实验班2则采取教师指导下的自我纠错写作训练。实验结束后,借助SPSS23.0软件,研究者对所采集的写作前后测成绩、问卷调查结果、写作纠错训练文本等三项数据展开统计分析,并针对研究问题加以讨论。研究发现:(1)高中生对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均持比较积极的态度;(2)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均对高中生英语作文修改效果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性细节维度、词汇维度等微观层面;(3)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均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相比较之下,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更大。该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应用于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纠错意识和纠错能力,增强获得感,从而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杨秋月[9](2019)在《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研究》文中提出集体教学必须依靠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而实现。而教师作为集体教学中的关键主体,其教学行为影响着师幼互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师幼和谐关系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质量不高,教师把控话语权,阻碍了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基于这些问题,本文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出发,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交往行为、对话协商、主体间性等思想与当前师幼互动追求的理念不谋而合。本研究基于交往行为理论,探讨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的集体教学中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的类型,揭示基于交往行为理论的集体教学中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的应然特征,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优化建议。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第二部分阐述了核心概念,阐述了交往行为理论中关于行为的类型、交往的经验场所:系统与生活世界、交往理性实现的有效原则等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交往行为理论的教学行为分析框架。第三部分揭示了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交往行为理论关于社会行为的类型划分,幼儿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目的行为模式、规范调节行为模式、戏剧行为模式以及交往行为模式等类型。从教学行为的特征来看,教师教学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对话性缺失、主体间性缺失、生活性缺失以及情感性缺失。根据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的划分,从社会、文化、个性三个角度探讨了影响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第四部分是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建议。主要从转变观念,回归生活世界,构建积极情感,坚持对话与主体间性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首先,教师要变革教学观和儿童观。其次,教师教学要贴合幼儿生活世界,幼儿园要营造和谐的交往环境,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尊重和支持幼儿教师。再次,教师要信任和关爱幼儿,提供以尊重为前提的情感支持和以爱为核心的情感关怀。最后,教师要尊重幼儿主体性,创设理想的话语情境,以言语有效性要求为前提,提升自身素质,促进师幼之间平等对话。
金马妮[10](2018)在《农村小学不同班额学生的社会交往研究》文中提出班额是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学生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大班额的背景下,探讨不同班额下学生的社会交往问题,对于促进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意义重大。论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采用同质性抽样确定D县ZD小学、DL小学和MZ小学三所学校的21位教师和15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课堂观察收集资料,尝试描述不同班额对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论文首先分析了大班额背景下小学生社会交往中存在的交往空间狭小、交往方式单一、交往内容过度理性化的现实困境。从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两个维度探讨班额与社会交往之间的复杂关系。就正式交往而言,班额在学生交往对象、交往频率、交往方式及个性化交往上都会形成差异化的影响;学生非正式交往主要发生在课堂之外,围绕非学业性内容进行,非正式交往的对象、内容和所面临的问题也因班额的不同而存在不同。其次,论文从座位编排、课堂纪律和教学氛围三个方面探讨了班额影响学生社会交往的机制:人数多少直接影响座位编排方式,而座位编排规限了学生的交往范围;课堂纪律是班级集体规范之一,人数越多,班级纪律管理难度也越大,影响交往规范的形成;教学气氛奠定了交往的基础,班级人数越是悬殊,交往气氛的差异越是明显,大班的课堂交往气氛大大超过小班。论文从选择性与重复性,同质性与异质性,合作性与对抗性三个角度总结了不同班额学生社会交往的特点,并对不同规模的班级对学生交往的优势与不足做出了分析。最后,论文结合研究得出基于良性的社会交往的理想班额是30人左右,提出促进学生社会交往的建议:规范办学秩序,积极控制大班额现象;关于班额的研究应该从形式走向内涵,重视班额对交往的影响;重视教师作用,让教师做学生社会交往的引领者;并在现有班额状况下,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在大班条件下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
二、论大班英语教学的班级社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大班英语教学的班级社会性(论文提纲范文)
(2)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建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反转课堂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前 |
二、课中 |
三、课后 |
1. 学习目标和混合式教学模式。 |
2. 学习物理情景。 |
3. 学习的控制和学习的社会性。 |
(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作式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合作式教学概述 |
(一)合作式教学的诠释 |
(二)合作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1.动机理论 |
2.多元智能理论 |
3.建构主义理论 |
(三)小学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
1.合作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
2.合作式教学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
3.合作式教学有助于提高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
4.合作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科综合,提升音乐素养 |
二、合作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1.调查对象 |
2.调查方法 |
3.调查内容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1.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2.访谈结果分析 |
三、合作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合作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合作式教学的运用过于形式化 |
2.教师调控能力欠缺,课堂秩序混乱 |
3.合作小组构建不合理 |
4.学生参与合作小组活动的机会不均等 |
(二)合作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师方面的原因 |
2.学生方面的原因 |
3.学校方面的原因 |
四、小学音乐课堂中合作式教学的教学实践 |
(一)课前准备 |
1.教师要全面的认识合作式教学 |
2.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 |
3.合理划分音乐合作小组 |
(二)教学实践方案 |
1.《雪绒花》合作式教学的背景分析 |
2.《雪绒花》合作式教学的实践方案 |
五、推进小学音乐课堂合作式教学的策略 |
(一)以教师为主导,明确教师的任务和素质要求 |
1.对教学活动进行总体设计和准备 |
2.合理营造合作情境和调控时间,提供指导和帮助 |
3.具备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 |
4.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扩展视野 |
(二)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
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
2.注重学生的归属感和自尊的满足 |
3.推进积极的互动方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 |
(三)完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
1.注重过程取向评价和主体取向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 |
2.制定全面的音乐教学评价内容,坚持评价的原则 |
3.综合利用音乐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音乐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小学音乐课堂合作式教学评价表(学生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4)基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生命教育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生命教育的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2.3 理论基础 |
2.3.1 生命哲学 |
2.3.2 人本主义理论 |
2.3.3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生命理念 |
第3章 英语生命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
3.1 英语生命教育课堂设计的理念 |
3.1.1 保护自然生命 |
3.1.2 提升精神生命 |
3.1.3 培育社会生命 |
3.2 英语生命教育课堂设计的基本原则 |
3.2.1 素材主题多样化原则,使生命教育丰富翔实 |
3.2.2 教学用具多样化原则,使生命教育真实可感 |
3.2.3 教学方式多样化原则,使生命教育有规可循 |
3.3 英语生命教育课堂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
3.3.1 引出主题 |
3.3.2 创设情境 |
3.3.3 合作探究 |
3.3.4 内化实践 |
第4章 英语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与启示 |
4.1 调查对象 |
4.2 研究过程 |
4.3 效果分析 |
4.3.1 教学主题评价 |
4.3.2 教学内容评价 |
4.3.3 教具教法评价 |
4.3.4 生命影响评价 |
4.4 存在的问题 |
4.4.1 生命教育拓展不够 |
4.4.2 教学组织不够妥当 |
4.4.3 教育方式不够完善 |
4.5 对英语课堂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启示 |
4.5.1 拓展生命教育内容,充实英语生命课堂 |
4.5.2 理清生命教育思路,高效组织教学活动 |
4.5.3 完善生命教育方法,丰富生命教育形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附录 B 教学案例展示 |
附录 C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归类 |
附录 D 高中英语生命教育课堂调查问卷 |
附录 E 课堂观察表 |
附录 F 教师访谈记录 |
致谢 |
(5)影子教育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一)影子教育的蓬勃发展 |
(二)教师的重要性 |
(三)教师身份认同的重要价值 |
二、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文献搜集过程 |
二、概念界定 |
(一)影子教育 |
(二)影子教育教师 |
(三)教师身份认同 |
三、影子教育教师的身份研究 |
(一)外部视角下的多重教师身份 |
(二)教师视角下的教师身份困境 |
四、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 |
(一)身份认同理论的发展 |
(二)身份认同的多重性 |
(三)身份认同影响因素 |
五、已有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一)总结 |
(二)反思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理论基础 |
(一)社会文化理论 |
(二)社会文化语言学视角 |
二、研究方法 |
(一)访谈法 |
(二)内容分析法 |
三、资料收集 |
(一)参与者的招募 |
(二)资料的获取 |
四、资料分析 |
(一)一级编码 |
(二)二级编码 |
五、研究的伦理和可信度 |
(一)研究伦理 |
(二)研究的可信度 |
六、研究过程 |
第四章 影子教育教师身份认同的个案分析 |
一、Q老师的身份认同 |
(一)多重的身份认同 |
(二)多重身份的认同协调 |
(三)多重身份认同协调的影响因素 |
二、Y老师的身份认同 |
(一)多重的身份认同 |
(二)多重身份认同失调 |
(三)多重身份认同失调的影响因素 |
三、N老师的身份认同 |
(一)多重的身份认同 |
(二)多重身份认同协调 |
(三)多重身份认同协调的影响因素 |
四、L老师的身份认同 |
(一)多重的身份认同 |
(二)多重身份认同失调 |
(三)多重身份认同失调的影响因素 |
五、G老师的身份认同 |
(一)多重的身份认同 |
(二)多重身份认同失调 |
(三)多重身份认同失调的影响因素 |
六、H老师的身份认同 |
(一)多重的身份认同 |
(二)多重身份认同协调 |
(三)多重身份认同协调的影响因素 |
七、T老师的身份认同 |
(一)多重的身份认同 |
(二)多重身份认同协调 |
(三)多重身份认同协调的影响因素 |
八、Z老师的身份认同 |
(一)多重的身份认同 |
(二)多重身份认同协调 |
(三)多重身份认同协调的影响因素 |
九、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影子教育教师身份认同的综合分析 |
一、影子教育教师的多重身份认同 |
(一)教育者的身份 |
(二)服务者的身份 |
(三)雇员的身份 |
(四)营销者的身份 |
(五)其他的身份 |
二、影子教育教师的多重身份认同关系 |
(一)教育者和营销者的认同重叠 |
(二)教育者和雇员的不同认同关系 |
(三)教育者和服务者的不同认同关系 |
(四)其他身份的认同关系 |
三、影子教育教师多重身份认同状态的影响因素 |
(一)工作动机 |
(二)教育理念 |
(三)工作内容 |
(四)个人经验 |
(五)其他因素 |
(六)综合影响 |
四、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 |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
(一)影子教育教师的多重身份认同 |
(二)影子教育教师的多重身份认同关系 |
(三)影子教育教师多重身份认同状态的影响因素 |
二、研究建议 |
三、反思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论文 |
(一)英文部分 |
(二)中文部分 |
三、学位论文 |
四、其他资源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6)VIPKID少儿英语辽南下沉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2章 VIPKID在线少儿英语发展现状和问题 |
2.1 公司概况 |
2.2 VIPKID的发展现状 |
2.3 VIPKID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3章 VIPKID在线少儿英语发展环境分析 |
3.1 VIPKID的外部环境分析 |
3.2 VIPKID的内部环境分析 |
3.3 VIPKID的 SWOT分析 |
第4章 VIPKID辽南下沉市场的开发策略制定及实施 |
4.1 开发策略的目标 |
4.2 开发策略的选择 |
4.3 开发策略的实施 |
4.4 开发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以哈喇河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英语写作 |
2.1.2 支架 |
2.1.3 支架式教学 |
2.2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3 国外有关支架理论的研究 |
2.4 国内有关支架理论的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调查法 |
3.3.2 调查研究法 |
3.3.3 实证研究法 |
3.4 研究工具 |
3.4.1 问卷调查 |
3.4.2 前测与后测 |
3.4.3 访谈 |
3.5 研究过程 |
3.5.1 实验前问卷调查 |
3.5.2 访谈 |
3.5.3 实验前测 |
3.5.4 支架式写作教学实施策略 |
3.5.5 实验阶段 |
3.5.6 实验后测 |
3.5.7 试验后问卷调查 |
第四章 教学案例 |
4.1 确定写作目标 |
4.2 扩展学生词汇量,提供交互式支架 |
4.3 创设情境,提供写作内容支架 |
4.4 撤销支架,小组协作学习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1 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2 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2 访谈记录结果与分析 |
5.3 前测结果与分析 |
5.3.1 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数据对照分析 |
5.4 后测结果与分析 |
5.4.1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数据对照分析 |
5.4.2 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内容、语法和结构上的对比分析 |
第六章 研究发现与启示 |
6.1 研究的成果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6.3 有待改进的地方 |
参考文献 |
附录 1:实验前的调查问卷 |
附录 2:对“支架”理论指导英语写作教学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 3:哈喇河中学九年级(4)班学习小组分组名单 |
附录 4:毕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
附录 5:前测作文题目 |
附录 6:后测作文题目 |
附录 7:对照班前测作文成绩 |
附录 8:实验班前测作文成绩 |
附录 9:对照班后测作文成绩 |
附录 10:实验班后测作文成绩 |
(8)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对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英语写作纠错反馈研究 |
2.2 同伴纠错研究 |
2.3 自我纠错研究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错误分析理论 |
3.1.1 错误的界定 |
3.1.2 错误的分类 |
3.1.3 错误分析的步骤 |
3.1.4 错误产生的原因 |
3.2 合作学习理论 |
3.3 自主学习理论 |
第4章 实验方法 |
4.1 实验设计 |
4.1.1 研究问题 |
4.1.2 研究对象 |
4.1.3 研究工具 |
4.2 实验过程 |
4.2.1 数据采集 |
4.2.2 数据分析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5.1 高中生对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的态度 |
5.1.1 对同伴纠错的态度 |
5.1.2 对自我纠错的态度 |
5.2 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对高中生英语作文修改的影响 |
5.2.1 同伴纠错的影响 |
5.2.2 自我纠错的影响 |
5.3 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 |
5.3.1 同伴纠错的影响 |
5.3.2 自我纠错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写作测试卷(前测及后测) |
附录2 英语写作分项评分标准 |
附录3 英语写作纠错项目核查表 |
附录4 高中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同伴纠错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5 高中生英语写作过程中自我纠错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6 同伴纠错样卷 |
附录7 自我纠错样卷 |
致谢 |
(9)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基于提升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需要 |
二、基于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
三、基于学前教育研究中理论联系实践的思考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教学行为相关研究 |
二、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相关研究 |
三、教育学领域有关交往行为理论的研究 |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与展望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三、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交往、互动及交往行为 |
二、集体教学活动 |
三、幼儿教师教学行为 |
第二节 理论基础:交往行为理论 |
一、行为的划分 |
二、交往的经验场所:系统与生活世界 |
三、交往理性实现的有效原则 |
第三节 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幼儿教师教学行为分析框架 |
一、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类型 |
二、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特征 |
第三章 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 |
第一节 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类型 |
一、目的行为模式 |
二、规范调节行为模式 |
三、戏剧行为模式 |
四、交往行为模式 |
第二节 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特征缺失的表现 |
一、幼儿教师教学行为对话性特征缺失的表现 |
二、幼儿教师教学行为主体间性特征缺失的表现 |
三、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生活性特征缺失的表现 |
四、幼儿教师教学行为情感性特征缺失的表现 |
第三节 小结 |
一、幼儿教师教学行为追求目的理性,缺乏交往理性 |
二、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
第四章 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社会因素 |
一、幼儿教师教学时间被其他事务侵占 |
二、幼儿教师的生活世界殖民化 |
三、部分家长教育观念仍然落后,教育参与程度不高 |
第二节 文化因素 |
一、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 |
二、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入侵 |
第三节 个性因素 |
一、幼儿教师因素 |
三、幼儿因素 |
第五章 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建议 |
第一节 变革观念——幼儿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前提 |
一、变革教学观,建立“以交往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
二、回归儿童文化,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
第二节 回归生活世界——幼儿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保障 |
一、教师要协调社会、文化与个性的平衡,关注幼儿的生活体验 |
二、幼儿园要营造和谐的交往环境,为师幼交往提供有利条件 |
三、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尊重和支持幼儿教师 |
第三节 构建积极情感——幼儿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基础 |
一、信任幼儿,提供以尊重为前提的情感支持 |
二、关爱幼儿,提供以爱为核心的情感关怀 |
第四节 坚持对话性与主体间性——幼儿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路径 |
一、尊重幼儿主体性,归还幼儿话语权 |
二、创设理想的话语情境,保证幼儿的话语权 |
三、以言语有效性要求为前提,实现师幼平等对话 |
四、提升自身素质,保证师幼平等对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农村小学不同班额学生的社会交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现实拷问:我国大班额问题突出 |
二、理论探析:班额对交往的重要性 |
三、个人兴趣:学习经历的体会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关于班额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社会交往的相关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的总结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班额 |
二、社会交往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样本的代表性 |
五、研究伦理 |
第二章 班额影响社会交往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困境 |
第一节 班额影响学生的社会交往 |
一、自我的生成源于“镜中我” |
二、班额对“关系规模”的限定 |
第二节 大班额背景下社会交往的现实困境 |
一、比较视野下我国小学班额之大 |
二、政策推动下农村班额分布之困 |
三、班额限制下学生社会交往之难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班额学生社会交往的现状与分析 |
第一节 不同班额背景下学生的正式交往 |
一、班额带来交往对象差异 |
二、班额促成交往频率差异 |
三、班额决定交往方式差异 |
四、班额造成个性化交往差异 |
第二节 不同班额中学生的非正式交往 |
一、愿意与谁交往 |
二、非正式交往活动 |
三、班额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
第三节 班额影响学生社会交往的机制 |
一、座位编排规限交往范围 |
二、教学氛围奠定交往基础 |
三、课堂纪律影响交往规范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班额学生社会交往的特点与问题 |
第一节 不同班额学生社会交往的特点 |
一、选择性与重复性 |
二、同质性与异质性 |
三、合作性与对抗性 |
第二节 不同班额学生社会交往的优势与不足 |
一、“学困生关照”和“中等生危机” |
二、“见多能识广”和“接触面局限” |
三、“模仿带动论”和“榜样缺失论” |
四、“散作一盘沙”和“小团体”现象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良性社会交往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基于社会交往的理想班额 |
第二节 促进学生社会交往的建议 |
一、规范办学秩序:控制大班额现象 |
二、班额研究由形式到内涵的转型:社会交往与人的发展 |
三、学生社会交往的引领者:教师的作用 |
四、基于大班教学的社会交往:教学模式的改进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论大班英语教学的班级社会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大班幼儿英语集体教学的现状调查[D]. 程琳. 西南大学, 2021
- [2]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建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反转课堂的尝试[J]. 李敏. 校园英语, 2021(38)
- [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作式教学的应用研究[D]. 李木子. 渤海大学, 2021(02)
- [4]基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生命教育实证研究[D]. 李贺.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影子教育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D]. 马佳琪.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6]VIPKID少儿英语辽南下沉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D]. 毛继楠. 吉林大学, 2020(08)
- [7]“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以哈喇河中学为例[D]. 马赛文.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8]教师指导下的同伴纠错与自我纠错对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研究[D]. 谭平.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 [9]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 杨秋月.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农村小学不同班额学生的社会交往研究[D]. 金马妮.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