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与三一创新体系对比——兼谈提升工程机械企业创新能力

徐工与三一创新体系对比——兼谈提升工程机械企业创新能力

一、徐工与三一创新体系的比较——兼论提升工程机械企业创新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彭京健[1](2021)在《徐工起重机产品品牌价值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

杜娟[2](2021)在《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并购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也逐步由绿地投资向外资并购为主转变。在外资并购中,无论是对于我国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驰名商标均体现出巨大的价值及多元的功能,存在加强乃是特别的保护需求。我国企业引进外资的目的与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目的往往是不同的。我国企业希望通过引进外资带来先进的技术或是经营管理经验;外国投资者则是希望并购能够进一步帮助其拓展中国市场和销售渠道,或利用中国市场的成本优势拓展产能、延展产品生产线。如何在双方的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至关重要。首先,我国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的表现是动态的。在早期的外资并购中,由于国内企业对驰名商标潜在价值认识不足,涉及的驰名商标价值未得到公正评估、驰名商标被外方无偿使用、驰名商标受到外方排挤退出市场,以及驰名商标归属权丧失,成为了外资并购中我国企业驰名商标流失的主要情形。在经历了早期驰名商标流失的阵痛之后,我国企业已经意识到保护自身驰名商标的重要性,但是这种保护更主要集中于企业进行外资并购的准备阶段。在外资并购协议的签订阶段,如何科学设置我方驰名商标保护的有关条款至关重要。此外,在科学有效的并购协议签订之后,一旦外资企业不执行并购协议,合资企业经营运转不佳,最后致使我国驰名商标流失,是近年来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的新生情形。其次,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的背后,存在多方面的原因。第一,从宏观政策层面来说,我国利用外资产业结构政策对指导我国引进与利用外资、规范与管理外资的产业方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外商投资在我国享有“超国民待遇”的情况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第二,无论是我国国内的反垄断法还是有关规制外商投资的立法,均有不足之处。就反垄断法而言,一方面,我国关于外资并购中涉及驰名商标反垄断审查的标准仍待完善;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商务部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的理由之中,亦未提及避免我国驰名商标流失这一因素。就外资立法而言,《外商投资法》第二十二条明确了我国对于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三十三条涉及在外资并购中的经营者集中问题,第三十五条正式引入了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但是均是概括性的规定,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跟进规则,距离保证制度的有效运作和实施仍存在改进空间。第三,就我国目前缔结的双边投资条约而言,存在着知识产权利益衡平关照不足的现象,尤其体现在对于侵害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利益的规制不足。第四,从企业层面来说,在商定并购协议条款的过程中,我国企业缺乏确立专门的驰名商标保护条款或是附件的意识。同时,我国企业存在未能通过尽职调查识别恶意收购,以及忽视对于己方驰名商标价值评估的情况。而跨国公司则往往通过低估中方商标价值,冷藏、淘汰或是淡化中方企业拥有的驰名商标,以及限制开发和独享的方式,削弱我国企业驰名商标的市场竞争力,致使这些驰名商标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被市场规则淘汰”。如果一份并购协议的条款可能致使我国企业驰名商标流失,那么至少从知识产权资源保护的视角来看,企业双方的利益未能达到平衡,即外国投资者与我国企业的利益处于失衡状态。再次,鉴于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表现与成因的复杂性,在解决该问题时需遵循以下导向。外资并购中的驰名商标保护自然有其重要性,在外资并购发展中驰名商标不断流失的情形下,更有着紧迫性。然而,这种保护也需有适度性。外资并购从本质上来说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行为,企业自身的事务应当由企业自身决定。但是,涉及驰名商标的外资并购,不仅关乎我国企业自身利益,还会影响国家产业安全利益,甚至是消费者的利益。外资并购中的驰名商标流失,将会致使相关主体的利益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利益失衡的情形。因此,为了实现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相关主体的利益平衡,我国企业在进行外资并购时,应当充分调查外国投资者的并购动机,找寻相对公平正义内涵。一方面,利益与公平、正义价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外资并购过程中,对于驰名商标如果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将会有助于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保护的“相对公平”。另一方面,在涉及驰名商标的外资并购中,无论是我国的国内法,还是我国与他国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都应努力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最后,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的建议。第一,尽管我国《反垄断法》中的企业合并控制规则已经有所改进,但在外资企业合并控制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巴西经济保护和管理委员会在高露洁棕榄收购巴西科里诺斯一案中的审查决定,以及南非竞争法庭在雀巢收购辉瑞一案中的相关裁决,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第二,明确外资并购中涉及驰名商标反垄断审查的标准。例如,反垄断审查应当明确,外资企业完成外资并购,是否会在获得我国驰名商标的情况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带来负面效应。第三,建立一个从产业政策制定部门和宏观经济部门负责维护、再到多部法律和产业政策法规共同作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发挥法律的整体合力。第四,从外资立法层面而言,我国目前的外资立法仍有细化完善的空间。一方面,外资立法应当引导规范外商投资方向,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外资立法宜引导规范外资并购行为,明确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标准。第五,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合作战略上宜有所区别。完善我国已经签署或是正在谈判的双边投资条约,加强对于侵害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利益行为的规制。第六,我国企业应当科学设置外资并购协议中的驰名商标保护条款,完善外资并购协议中关于驰名商标利用和保护的规定;通过尽职调查避开外国投资者恶意收购,正确分析外国投资者选择我国企业作为并购目标的真实目的,理性评价外国投资者;通过价值评估明确自身驰名商标价值,综合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估方法,以求最终确定的评估价值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被评估的驰名商标的真实投资价值。

沈锴锴[3](2021)在《徐工集团装载机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制造业展现出强大韧性,带动经济率先复苏。“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中近年来首先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反映了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而工程机械行业正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我国工程机械产业集中度较低,结构不合理,技术不先进,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呈现出低端的产能过剩。虽然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市场竞争越来越规范,产业发展越来越合理,但爆发性增长的机会变得渺小,市场更趋于稳定发展。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各工程机械企业的努力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水平整体上实现飞跃,行业趋于成熟、竞争比较激烈,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化,催生了几个龙头企业;二是龙头企业的产品线呈现多元化;三是逐步呈现轻量化、智能化、无人化、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四是布局研发新一轮的核心零部件,加速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本文是对工程机械的一个典型业务装载机领域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总结工程机械行业竞争战略的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为徐工装载机业务竞争战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通过PEST分析和五力模型分析等,分析了徐工装载机业务所面临的的外部环境,对战略群体和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梳理出其面临的机会:一是“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化的趋势,二是近些年来的技术革命良机,三是环保意识加强所带来的新旧能源替换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其主要的威胁和挑战包括: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供需变化导致成本提升,行业周期性的变化,核心技术落后导致的大吨位产品供应链风险等。从徐工内部的生产设备资源、人力人才资源、技术研发能力、财务控制能力等进行分析,对徐工装载机业务的优劣势进行了总结。优势在于可以借助集团的协同优势发展销售渠道、产品较好、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劣势在于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引进难,竞争力不强。综合分析市场发展趋势,运用SWOT分析,为徐工装载机业务竞争确定了差异化竞争战略,并确定了装载机品牌形象差异化、装载机产品差异化、装载机服务差异化、装载机渠道差异化的实施策略。最后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从企业文化、制度、战略领导者、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战略顺利实施的相关策略。

林欢欢[4](2020)在《Z工程机械公司融资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城市优化进程的加速,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市场上对于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开始增加。工程机械行业属于装备制造业,是资金技术双密集型的行业,由于工程机械企业产品的单价很高,存货和固定资产占用较多资金,在面对下游企业销售时往往也会产生较多应收账款。工程机械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巨大,仅仅依靠自身内部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其生产经营及发展的需要,所以融资对于我国的工程机械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充足的资金投入能保障企业的正常周转运营,让企业产生源源不断的效益。本文以Z公司为例使用优序融资理论、期限匹配融资理论等对工程机械企业的融资模式进行研究,以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作为背景,从Z公司的企业概况、融资模式分析其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融资结构与融资成本、以及融资模式所产生的财务效果,发现其融资模式存在着内源融资不足、融资结构不合理、债务期限结构不匹配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融资结构、增强盈利能力、提高运营管理,加强风险预警等具体建议。通过Z公司案例分析的结论给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其他企业以启示。

谢文凯[5](2020)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品牌国际化评价指标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工程机械企业加快全球产业布局,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等为代表的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但与卡特彼勒、小松制作所等全球行业龙头品牌仍有较大差距。本文选取三一重工、徐工机械和中联重科这三家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作为评价对象,在苏勇等人的品牌国际化蛛网模型体系的研究基础上,选取了品牌认可度、国际化经营方式、组织结构、海外销售额占比、品牌国际化实施时间、品牌国际化区域分布、国际人才战略、品牌输出方式等八个指标,建立蛛网模型评价了三家企业的品牌国际化程度。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开始了企业国际化与品牌国际化的进程,并且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成绩,如在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上,大多企业实现了独资建设海外子公司水平,在品牌输出方式上,评价的三家公司均实现了品牌随资本输出。同时,此次评价也发现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品牌国际化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国内市场依赖严重、品牌认可度较低和不够重视国际人才战略等。为了进一步推进工程机械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进程,相关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通过加快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推进金融服务全球化、健全海外代理商布局等方法来提升企业海外业务收入,降低国内市场依赖程度;通过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以及积极组织和参加营销、公益活动等方法来提升品牌的认可度;重视国际人才的培养和吸纳以提升公司国际人才占比与国际人才的质量等。

张瑀琦[6](2020)在《“营改增”与机械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效果研究 ——以三一重工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制造业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亟需“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2016年推行的全面“营改增”打破了制造业与服务业间的税收壁垒,具有促进产业分工优化、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是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重要契机。本文以将“制造+服务”作为转型战略的三一重工为例,研究在机械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营改增”经由产业链对其服务化投入产出的影响,再通过分析三一重工在“营改增”背景下的转型效果,从中发现不足并提出建议。通过动因分析发现:三一重工积极转型的内部动因,是获取“营改增”减税效应带来的节税现金流;而在外部分工效应的影响下,三一重工在不同方面兼具分工深化和制造业服务化的倾向。进一步,在价值链视角下,对三一重工的服务化投入产出效率及转型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在三一重工向价值链上游延伸时,“营改增”会影响其研发投入强度及模式;在价值链中部的制造环节,则影响其用工行为;同时还能加速其对价值链下游服务业务的拓展。此外,发现三一重工在转型中存在:技术创新模式封闭且瓶颈明显、服务分部缺乏建设且用工方式过于传统、对外提供服务深度有限导致附加值不高等有待优化之处。总的来说,三一重工“制造+服务”的转型战略契合“营改增”的政策导向,“营改增”能够通过减税效应和分工效应,引导其优化转型路径,为三一重工的服务化转型提供一定的支持,成为其实现“全价值链发展”的契机。为助力三一重工进一步吸收政策红利,加速服务化进程,本文针对其存在的改进空间,给出了相应建议。

周燕妮[7](2020)在《三一重工资产剥离的动因及其绩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选择,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多元化而盲目扩张,使得主营业务过于分散,丧失了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情形下,公司发展受限,经营效率低下,资源过度浪费。因此,很多上市公司选择资产剥离这种重组方式来完善企业结构,调整业务方向,缓解财务危机。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对资产剥离的研究也并不成熟。三一重工作为工程机械业的龙头企业,在其行业低迷时期进行资产剥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研究该企业资产剥离的动因及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一重工在2016年度向三一集团和三一科技转让相关资产这一事件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资产剥离实施背景、过程及特征进行详细的阐述。随后以融资理论、效率理论和归核化理论为基础,对资产剥离的动因进行深层次剖析。再运用财务指标分析企业在资产剥离前后的业绩变化,通过资产剥离前后5年的财务数据变动以及和同行业企业的对比,全面地解读资产剥离给企业财务绩效带来的影响。在市场绩效方面,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分析,具体包括事件日的确定、事件窗口期和估计期的选择、累计超额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及计算结果,继而对市场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整理出对上市企业的若干启示以及最终结论。最终的结论指出:(1)资产剥离能提升企业的短期绩效,三一重工在资产剥离后各财务指标及企业价值都得到了显着提升,企业现金流增加,成功扭转当年即将亏损的局面。(2)战略性的资产剥离能提升企业的长期绩效,在资产剥离的同时,三一积极响应政策,开拓市场,这一系列战略性的决策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3)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程度不足会对市场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股价代表了投资者对企业的预期,信息披露不足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

杨燕娜[8](2020)在《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动因及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并购成为企业扩大规模的常用手段之一。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地实现资源整合以及多元化发展。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水平。而工程机械企业的盈利状况受行业波动影响较大。伴随着我国房地产与基建项目的兴起,工程机械行业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繁荣之后,随着这些工程项目的缩紧,企业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困境,并购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但工程机械行业进行并购的详细动因有哪些,以及并购后又能为企业的绩效带来怎样的变化,都值得进行研究和探索。中联重科作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其通过并购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的举措对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就行业背景为前提,研究此案例对并购后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从工程机械行业以及农机行业领域出发介绍选题背景,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并购动因及绩效的研究结论。然后,对并购案例进行介绍,包括双方公司简介及并购过程。并基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结合行业背景,发现该公司并购的主要动因包括实现协同效应、实现多元化发展以及获得先进技术。其次,在探究企业动因是否实现时,以短期和中长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出发点进行研究。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总结出该并购行为对企业的影响以及给工程机械行业内其他企业带来的启示。在研究短期绩效变动时,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中联重科在并购前后市场价值的变化情况。发现公司的超额收益率持续升高,企业短期绩效表现良好。在研究企业中长期绩效变动时,利用财务指标分析法以及EVA两种方法分析并购后的企业内在价值增加情况,并将中联重科与工程机械行业均值以及行业龙头企业作对比。分析后发现虽然整个行业财务指标呈现下降趋势,但中联重科在并购后的财务绩效的提升速度高于行业均值,其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均有所提升,并购对企业的中长期财务绩效产生正面影响,公司实现了协同效应。同时,其在农机领域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研发能力也有所提升,企业实现了通过并购转型多元化发展以及获得先进技术的目标。最后,本文还列出了中联重科并购案例得到的启示。企业应当结合宏观经济背景及公司战略布局选择并购对象,并通过专业机构加快并购进程,在并购后积极进行企业整合获得协同效应。并且,工程机械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的背景不断调整公司战略,为企业利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江梦莎[9](2020)在《徐工机械转型升级绩效研究》文中指出工程机械是我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目前正在经历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时代的过渡。在2015年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提案,使得制造业发展上升为一个国家战略,这将有助于从战略层面来促进制造业的转型与发展,并促进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不断增加,即增加了承包国外工程项目的数量,带来海外市场重大的战略发展机遇;除了政策支持以外,存量设备迅速攀升,行业进入设备更新期,再加上环保核查趋严,也将加快更新,提高研发、创新和服务能力这些内部因素有利于拉升制造业行业竞争力,这些都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对工程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梳理了相关的转型升级理论,以徐工机械为案例公司分析其转型升级的背景和转型路径,主要采用智能化、服务化、国际化和绿色化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平稳度过行业寒冬,并且伴随国家政策支持,顺应时代发展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给其他机械制造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对徐工机械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变动进行了分析,并与中联重科和行业均值进行了对比,得出以下结论:企业转型升级尚未完成,与行业发展趋势大体一致,对绩效的影响并不显着,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有了平稳增长,但是由于智能化与国际化转型使得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并且因科研和宣传费用投入较多等原因,盈利能力增长缓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而服务化和绿色化转型对财务绩效影响很小,对非财务指标影响较大,服务化转型提升了客户的对品牌的忠诚度,绿色化转型增长了社会效益。因此,整体来看徐工机械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有限,但是不论徐工机械还是其他机械制造企业都应意识到,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王强[10](2020)在《晋工机械公司轮式装载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程机械行业是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基础建设投资因素影响较大的周期性行业。2016年行业再度开启了上升周期并呈现出延长的态势,但却不再是对过往周期的简单重复。市场环境、竞争格局以及行业内相关的各个主体的行为模式均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轮式装载机是我国工程机械产销量最大的产品种类之一。装载机行业对于整个工程机械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必须适时地对自身的营销策略进行动态评估以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晋工机械公司作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中的一家民营企业,以生产和销售轮式装载机为其主要经营业务,公司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本文以晋工机械公司轮式装载机营销策略的优化研究为主题,对与研究相关的营销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利用调查研究取得的结果,发现和探寻公司现行营销策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运用研究模型工具对企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和行业市场环境及内部营销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对公司自身的客观分析确定企业应选择的发展策略;进而寻找公司的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提出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和服务方面的营销优化策略和使营销优化策略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二、徐工与三一创新体系的比较——兼论提升工程机械企业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徐工与三一创新体系的比较——兼论提升工程机械企业创新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2)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三、研究方法、预期创新与难点
        (一)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二)本文的创新点、难点
    四、论文框架等内容
第一章 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的提出
    一、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价值巨大且功能多元
        (一)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的经济价值
        (二)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的特殊功能
    二、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的表现
        (一)早期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的流失
        (二)近期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的流失
第二章 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影响
    二、国内执法不力及法律规制不足
        (一)反垄断执法不力
        (二)外商投资法律中相关规制不足
    三、投资条约中知识产权利益衡平关照不足
    四、企业层面原因
        (一)并购协议中驰名商标保护条款的设置不足
        (二)外资并购中外国投资者与我国企业利益失衡
        (三)外国投资者实施商标策略削弱驰名商标市场竞争力
        (四)我国企业对驰名商标保护意识不足及保护手段不力
第三章 解决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的导向
    一、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保护的适度性
    二、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相关主体利益平衡的实现
    三、外资并购中商标权保护的基本逻辑
        (一)并购准备阶段
        (二)并购执行阶段
        (三)并购整合阶段
第四章 解决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的路径
    一、域外经验对我国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应对的启示
        (一)美国经验对我国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应对的启示
        (二)欧盟国家经验对我国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应对的启示
        (三)其他国家经验对我国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应对的启示
    二、反垄断法和外资立法层面
        (一)反垄断立法的完善与执法的加强
        (二)外商投资立法的完善
    三、投资条约中知识产权利益的再平衡
    四、企业层面
        (一)外资并购协议驰名商标保护条款的科学设置
        (二)我国企业通过尽职调查避开外国投资者恶意收购
        (三)我国企业通过价值评估明确自身驰名商标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徐工集团装载机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国外竞争战略研究现状
        2.1.1 产业结构学派研究现状
        2.1.2 核心能力学派研究现状
        2.1.3 战略资源学派研究现状
    2.2 国内竞争战略研究现状
        2.2.1 竞争战略理论研究成果
        2.2.2 竞争战略内容研究成果
        2.2.3 工程机械企业竞争战略相关研究
    2.3 文献述评与理论框架
    2.4 企业竞争战略的分析工具
        2.4.1 PEST分析模型
        2.4.2 波特五力模型
        2.4.3 SWOT分析模型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工程机械行业环境分析
        3.2.1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分析
        3.2.2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分析
        3.2.3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影响因素
    3.3 行业竞争力结构分析——五力分析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3.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3.4 来自替代品的威胁
        3.3.5 行业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3.4 战略群体和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4.1 行业战略群体分析
        3.4.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5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
第4章 内部环境分析
    4.1 企业基本情况
        4.1.1 企业发展历程
        4.1.2 企业产业布局和技术力量
    4.2 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4.2.1 企业生产资源分析
        4.2.2 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4.2.3 企业技术资源分析
        4.2.4 企业财务能力分析
    4.3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4.3.1 技术研发能力
        4.3.2 生产制造能力
        4.3.3 营销服务能力
        4.3.4 强大的品牌优势
    4.4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第5章 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及实施策略
    5.1 企业SWOT分析
        5.1.1 企业的优势(S)
        5.1.2 企业的劣势(W)
        5.1.3 企业面临的机会(O)
        5.1.4 企业面临的威胁(T)
        5.1.5 SWOT分析
    5.2 企业的竞争战略制定
        5.2.1 企业愿景和使命
        5.2.2 企业战略目标制定
        5.2.3 企业竞争战略制定
    5.3 竞争战略的实施
        5.3.1 品牌形象差异化
        5.3.2 产品差异化
        5.3.3 服务差异化
        5.3.4 渠道差异化
第6章 企业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企业文化保障
    6.2 战略领导者保障
    6.3 人力资源保障
        6.3.1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6.3.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6.3.3 强化国际化人才储备
    6.4 企业制度保障
        6.4.1 规范流程,提升管理水平
        6.4.2 完善激励机制
        6.4.3 建立品牌管理体系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7.2.1 不足
        7.2.2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Z工程机械公司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融资模式文献综述
        1.2.2 企业生命周期文献综述
        1.2.3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融资文献综述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融资模式
        2.1.2 周期性行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融资理论
        2.2.2 生命周期理论
第三章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现状
    3.1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基本情况
    3.2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融资考虑的主要因素
        3.2.1 融资环境
        3.2.2 融资方式
        3.2.3 融资成本
第四章 Z公司融资模式分析
    4.1 Z公司概况
    4.2 融资模式
        4.2.1 留存利润融资模式
        4.2.2 股权融资模式
        4.2.3 债权融资模式
        4.2.4 融资模式特点分析
    4.3 融资环境分析
        4.3.1 外部环境分析
        4.3.2 内部环境分析
    4.4 总体融资结构及融资成本分析
        4.4.1 总体融资结构
        4.4.2 融资成本
    4.5 Z公司融资模式的财务效果分析
        4.5.1 偿债能力分析
        4.5.2 盈利能力分析
第五章 Z公司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5.1 内源融资不足
    5.2 融资结构不合理,负债融资占比大
    5.3 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债务规模大
    5.4 融资成本较高
第六章 Z公司融资模式改进建议
    6.1 增强盈利能力,提高内源融资占比
    6.2 优化企业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6.3 加快资金链流动,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6.4 加强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品牌国际化评价指标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品牌的内涵
    2.2 关于品牌国际化
    2.3 关于品牌国际化评价体系
    2.4 文献总评
3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概况
    3.1 三一重工
    3.2 徐工机械
    3.3 中联重科
4 品牌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4.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 评价指标选取
    4.3 指标体系评分汇总表
    4.4 蛛网模型品牌国际化程度计算方法
    4.5 品牌国际化评价标准
    4.6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5 评价结果
    5.1 三一重工品牌国际化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5.2 徐工机械品牌国际化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5.3 中联重科品牌国际化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6 品牌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6.1 国内市场依赖过高
    6.2 品牌认可度较低
    6.3 对国际人才战略不够重视
    6.4 品牌国际化发展不均衡,短板效应明显
7 改进建议
    7.1 加强海外品牌形象塑造,提升品牌认可度
    7.2 加速全球产业布局,有效增加企业海外收入
    7.3 培养和吸纳国际化人才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营改增”与机械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效果研究 ——以三一重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新经济增长理论
        2.1.2 价值链理论
        2.1.3 范围经济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及投资行为的影响
        2.2.2 “营改增”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2.2.3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效果的测量
        2.2.4 文献评述
3 案例介绍
    3.1 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及“营改增”概况
    3.2 三一重工简介
    3.3 三一重工“营改增”及服务化转型概述
        3.3.1 财务状况
        3.3.2 “营改增”与三一重工经营范围及税费结构
        3.3.3 “营改增”背景下三一重工服务化转型战略
4 案例分析
    4.1 “营改增”背景下三一重工服务化转型的动因分析
        4.1.1 内部动因
        4.1.2 外部动因
    4.2 “营改增”与三一重工服务化转型的投入产出分析
        4.2.1 推动价值链上游研发投入及服务创新
        4.2.2 服务组织及用工行为变化的投入产出分析
    4.3 “营改增”背景下三一重工服务化转型效果分析
        4.3.1 “营改增”推动非核心业务外包
        4.3.2 紧跟“营改增”拓展下游“制造+”服务业务
    4.4 “营改增”背景下三一重工服务化转型的问题探究
        4.4.1 创新模式封闭且瓶颈明显但抵扣空间大
        4.4.2 服务分部缺乏建设且用工方式过于传统
        4.4.3 对外提供服务深度有限导致附加值不高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机械制造企业利用“营改增”助力服务化转型的建议
        5.2.1 适时分离研发子公司以提升抵税空间
        5.2.2 增服务中心统筹战略布局及纳税筹划
        5.2.3 顺应税改导向发展全价值链周期服务
参考文献
致谢

(7)三一重工资产剥离的动因及其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综评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资产剥离相关理论概述
    2.1 资产剥离概述
        2.1.1 资产剥离的概念
        2.1.2 资产剥离的类型
        2.1.3 资产剥离与并购的辨析
    2.2 上市企业资产剥离的一般动因概述
        2.2.1 缓解资金需求
        2.2.2 调整经营战略
        2.2.3 强化核心产业
    2.3 资产剥离相关理论
        2.3.1 融资理论
        2.3.2 效率理论
        2.3.3 归核化理论
第3章 三一重工资产剥离的案例介绍
    3.1 三一重工的基本情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股权结构
        3.1.3 行业情况
    3.2 三一重工资产剥离实施情况
        3.2.1 三一重工资产剥离的实施背景
        3.2.2 三一重工资产剥离的实施过程
        3.2.3 三一重工资产剥离的特征
第4章 三一重工资产剥离的动因及其绩效评价
    4.1 三一重工资产剥离的动因
        4.1.1 筹集资金,优化资本结构
        4.1.2 适应环境,战略转型
        4.1.3 盘活存量资产,增加现金流
        4.1.4 减轻坏账计提压力,修复报表,提升投资者信心
    4.2 三一重工资产剥离前后财务绩效比较
        4.2.1 盈利能力分析
        4.2.2 偿债能力分析
        4.2.3 营运能力分析
        4.2.4 成长能力分析
        4.2.5 企业价值分析
        4.2.6 财务绩效总结
    4.3 三一重工资产剥离前后市场反映比较
        4.3.1 事件日的确定
        4.3.2 事件窗口期和估计期
        4.3.3 CAR计算方法
        4.3.4 CAR计算结果
        4.3.5 市场绩效总结
第5章 对上市企业资产剥离的启示
    5.1 主动剥离不良资产
    5.2 准确判断资产剥离的时机及标的
    5.3 重视资产剥离后的资源重组及运营管理
    5.4 重视资产剥离前的信息披露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动因及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并购概述与文献综述
    2.1 并购相关概论
    2.2 并购动因综述
    2.3 并购绩效综述
        2.3.1 并购绩效的类型
        2.3.2 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
        2.3.3 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案例公司概况和并购动因
    3.1 公司概况
        3.1.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3.1.2 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3.1.3 弘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3.2 并购过程
    3.3 并购背景及动因分析
        3.3.1 并购背景
        3.3.2 并购动因
第4章 并购绩效分析
    4.1 并购短期绩效分析
        4.1.1 基于事件研究法计算企业并购绩效
        4.1.2 短期并购绩效分析
        4.1.3 短期绩效原因分析
    4.2 并购中长期绩效分析
        4.2.1 财务指标法
        4.2.2 企业调整后的经济增加值
    4.3 并购财务绩效评价
第5章 结论及启示
    5.1 结论
    5.2 启示
        5.2.1 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
        5.2.2 并购时选择专业机构协助
        5.2.3 并购后关注企业整合问题
        5.2.4 并购后随产业特点不断调整
    5.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9)徐工机械转型升级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1.3.2 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关于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2.1.1 创新理论
        2.1.2 服务营销理论
        2.1.3 企业国际化战略理论
        2.1.4 绿色制造理念
    2.2 评价转型升级绩效的方法
        2.2.1 财务指标分析法
        2.2.2 非财务指标分析法
3 徐工机械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3.1 徐工机械简介
    3.2 工程机械行业概况
        3.2.1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概况
        3.2.2 工程机械行业转型概况
    3.3 徐工机械转型升级的路径
        3.3.1 智能化转型
        3.3.2 服务型转型
        3.3.3 国际化转型
        3.3.4 绿色化转型
4 徐工机械转型升级后绩效分析
    4.1 对比企业及对比期间选择
    4.2 财务指标视角下企业转型升级业绩评价
        4.2.1 盈利能力分析
        4.2.2 发展能力分析
        4.2.3 偿债能力分析
        4.2.4 营运能力分析
        4.2.5 EVA视角下企业业绩评价
    4.3 非财务指标视角下企业转型升级业绩评价
        4.3.1 关于顾客层面
        4.3.2 业务内部流程角度
        4.3.3 学习与成长的角度
    4.4 徐工机械转型升级效果评价
5 研究启示与展望
    5.1 研究启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10)晋工机械公司轮式装载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 研究工具与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STP营销理论
    2.2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2.3 工程机械行业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研究
第三章 晋工机械公司轮式装载机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3.1 晋工机械公司基本情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营销部组织结构
        3.1.3 公司经销商情况
    3.2 晋工机械公司轮式装载机产品营销现状
        3.2.1 销售台量情况
        3.2.2 销售区域分布
        3.2.3 销售方式
        3.2.4 客户年龄结构
    3.3 晋工机械公司轮式装载机营销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产品方面
        3.3.2 价格方面
        3.3.3 渠道方面
        3.3.4 促销方面
        3.3.5 服务方面
    3.4 晋工机械公司轮式装载机营销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晋工机械公司轮式装载机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4.1.1 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分析
        4.1.2 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4.1.3 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分析
        4.1.4 技术环境因素分析
    4.2 行业营销环境分析
        4.2.1 行业总体状况
        4.2.2 行业竞争环境
        4.2.3 市场需求环境
    4.3 内部营销环境分析
        4.3.1 品牌与技术资源
        4.3.2 组织与人力资源
        4.3.3 资本与财务资源
    4.4 晋工机械公司SWOT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4.4.3 机会分析
        4.4.4 威胁分析
第五章 晋工机械公司轮式装载机市场定位
    5.1 市场细分
        5.1.1 产品细分
        5.1.2 区域细分
        5.1.3 客户细分
    5.2 目标市场选择
        5.2.1 产品选择
        5.2.2 区域选择
        5.2.3 客户选择
    5.3 市场定位
第六章 晋工机械公司轮式装载机营销优化策略
    6.1 产品优化策略
        6.1.1 进行产品形象升级
        6.1.2 强化产品精益化制造
        6.1.3 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
    6.2 价格优化策略
        6.2.1 重点市场战略定价机制
        6.2.2 普通市场产品服务一体化定价机制
        6.2.3 直属市场特殊定价机制
    6.3 渠道优化策略
        6.3.1 差异化渠道策略
        6.3.2 开发个人渠道
        6.3.3 建立线上渠道
    6.4 促销优化策略
        6.4.1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促销
        6.4.2 区域差异化促销
        6.4.3 客户定制化促销
    6.5 服务优化策略
        6.5.1 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导向的服务策略
        6.5.2 客户自助式服务策略
        6.5.3 客户服务升级到客户体验的服务策略
第七章 晋工机械公司轮式装载机营销优化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7.1 打造公司共生型商业模式
        7.1.1 建立共享共赢的新型供应链关系
        7.1.2 建设供应链信息化平台
        7.1.3 积极探索和推动供应链融资业务
        7.1.4 完善公司内部利益共享机制
    7.2 公司内部组织管理保障
        7.2.1 建立健全部门之间协同联动机制
        7.2.2 调整完善部门内部职能岗位设置
        7.2.3 积极打造组织内部的奉献关系
    7.3 公司人才机制保障
        7.3.1 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7.3.2 规避家族式民营企业人才管理误区
        7.3.3 构建公司与经销商人才协同管理机制
    7.4 公司资金运营保障
        7.4.1 增强内部融资
        7.4.2 完善外源融资
        7.4.3 优化股权结构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徐工与三一创新体系的比较——兼论提升工程机械企业创新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徐工起重机产品品牌价值提升策略研究[D]. 彭京健. 广西大学, 2021
  • [2]外资并购中驰名商标流失问题研究[D]. 杜娟. 吉林大学, 2021(01)
  • [3]徐工集团装载机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沈锴锴. 山东大学, 2021(02)
  • [4]Z工程机械公司融资模式研究[D]. 林欢欢. 广西大学, 2020(07)
  • [5]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品牌国际化评价指标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 谢文凯. 暨南大学, 2020(04)
  • [6]“营改增”与机械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效果研究 ——以三一重工为例[D]. 张瑀琦. 暨南大学, 2020(04)
  • [7]三一重工资产剥离的动因及其绩效分析[D]. 周燕妮. 南昌大学, 2020(01)
  • [8]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动因及绩效研究[D]. 杨燕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9]徐工机械转型升级绩效研究[D]. 江梦莎.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10]晋工机械公司轮式装载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王强. 兰州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徐工与三一创新体系对比——兼谈提升工程机械企业创新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