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联合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联合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一、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及副反应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克功[1](2021)在《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改良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最低有效浓度(MLAC)和90%有效浓度(EC90)。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单胎初产妇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35岁,体重55~85kg。所有产妇均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选择L2-3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给予罗哌卡因与15μg/ml氢吗啡酮混合液10ml,采用改良序贯法增减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07%,浓度梯度为0.01%,下一患者依据上一患者镇痛效果决定增加或降低一个梯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判断镇痛是否有效:给药30min后,VAS≤3分,镇痛有效,下一患者降低一个浓度梯度;VAS>3分,给予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6ml补救后VAS≤3分,镇痛无效,则下一患者升高一个浓度梯度;VAS>3分且给予补救药物后VAS>3分,镇痛失败,则本例剔除,下一患者重复本浓度。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MLAC和EC90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5min(T2)、30min(T3)VAS疼痛评分、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麻醉平面、胎心率、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长、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增加例数;评定并记录胎心减速病例数及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 Apgar评分;记录镇痛过程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寒战、呼吸抑制、低血压、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MLAC为0.035%(95%CI 0.026%~0.042%),EC90为0.049%(95%CI 0.042%~0.082%)。1例产妇出现下肢麻木感,3例产妇改为剖腹产,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MLAC为0.035%(95%CI 0.026%~0.042%),EC90为0.049%(95%CI 0.042%~0.082%)。氢吗啡酮可安全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何喜燕[2](2021)在《两种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比两种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分别复合布比卡因药液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择期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50ug(BF)、舒芬太尼5ug(BS1)、舒芬太尼10ug(BS2)三组,每组30例,其中BF组:芬太尼50ug+0.75%布比卡因2ml;BS1组:舒芬太尼5ug+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0.9ml;BS2组:舒芬太尼10ug+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0.8ml;记录每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文化程度、ASA分级、患肢信息、液体入量、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5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60min(T6)及术毕(T7)时的无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有效镇痛时长,术中最高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三天的VAS镇痛评分、补救镇痛药物累积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5)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信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时间点NBP、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2、T3、T5时间点,BS2组RR低于BS1、B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6、T7时间点,BS2组RR低于B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有效镇痛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时间比较,BS2组达T10的时间短于BS1、BF组(P<0.017)(4)不良反应;三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F组瘙痒发生率较BS1、BS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舒芬太尼10ug、5ug均可以安全的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而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且瘙痒发生率更低;与舒芬太尼5ug比较,.舒芬太尼10ug麻醉起效更快。

程丽群[3](2020)在《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在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新生儿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B组),以0.25%左旋布比卡因共计1ml/kg超声引导下行骶管阻滞;试验组(DB组),以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25%左旋布比卡因共计容积1ml/kg在超声引导下行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每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T1术后1h、T2术后4h、T3术后8h、T4术后12h、T5术后24h)的生命体征数据(HR、MAP、SPO2)、镇痛评分及镇静评分,依据CRIES(Crying,Requires O2 saturation,Increased vital signs,Expression,Sleeplessness)评分标准和Ramsay评分准则综合评估术后镇痛、镇静评分。记录患儿术后开始出现疼痛时间的无痛时间(T-pain free)、疼痛即刻(T-pain)CRIES评分。结果:与B组相比较,DB组术后各个时间点HR、MAP、及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B组患儿术后各个时间点CRIES评分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B组患儿[(0.9±0.6)分比(1.1±0,5)分、(1.1±0.3)分比(1.7±0.4)分、(1.2±0.4)分比(3.1±0.6)分、(1.9±0.4)分比(4.5±0.8)分、(2.3±0.7)分比(2.9±0.9)](P<0.05);与T1时比较,B组在T3、T4时的CRIES评分显着升高[(3.7±0.6)分比(1.1±0.5)分、(4.5±0.8)分比(1.1±0.5)分](P<0.05);DB组患儿术后T1、T2、T3、T4时间点Ramsay评分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B组患儿[(4.2±0.5)分比(2.2±0.4)分、(3.9±0.7)分比(1.1±0.3)分、(3.6±0.6)分比(1.0±0.2)分、(3.1±0.2)分比(0.8±0.3)分](P<0.05),DB组患儿T5时间点Ramsay评分比较B组患儿无明显升高[(2.1±0.3)分比(1.9±0.5)分](P>0.05);DB组患儿术后开始出现疼痛时间的无痛时间(T-pain free)较B组明显增加:[(12.5±1.3)h比(6.7±0.6)h](P<0.05);DB组疼痛即刻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1.9±0.4)分比(4.1±0.4)分](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在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镇痛中能明显延长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及镇静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即刻疼痛程度,且对患儿术后心血管稳定性及呼吸无明显影响,提高了患儿围术期舒适度。

孙鹏[4](2020)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行股神经阻滞,观察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年龄55-75岁,ASAⅠ-Ⅱ级,麻醉方法选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例。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于全麻诱导前使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联合引导进行股神经阻滞,对照组使用0.375%的罗哌卡因20ml,实验组使用0.375%的罗哌卡因20ml+氢吗啡酮0.3mg,待患者皮肤感觉迟钝、关节运动迟缓行全身麻醉。全麻诱导药物:咪达唑仑3mg,依托咪酯0.2m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舒芬太尼0.2-0.4ug/kg,诱导成功后置入喉罩,维持药物为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术中使PetCO2维持在35-50mmHg,BIS值维持在40-60之间,术后均不使用镇痛泵,术后镇痛补救药物为氟比洛芬酯。记录患者手术持续时间(T0)、感觉阻滞起效时间(T1)和持续时间(T2)。记录入室静卧10分钟时(T3)、插入喉罩时(T4)、上止血带时(T5)、切皮时(T6)和松开止血带时(T7)平均动脉压、心率和BIS的变化数值。记录术后2h、6h、12h和24h不同时间点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下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术后24内首次使用补救药物氟比洛芬酯时间(T8)、补药剂量和补药次数。结果:1.两组患者在感觉阻滞时间(T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持续时间(T2)实验组比对照组维持时间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BIS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2h、6h、12h时间点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下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时间点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下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术后首次补药时间滞后于对照组,实验组补药剂量和次数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有3例患者发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30);对照组出现2例患者发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2.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可以降低患者术后静息和功能状态下VAS评分,延长镇痛时间,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镇痛效果满意。3.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并不增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刘伟[5](2020)在《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胸科手术创伤大,涉及皮肤、肌肉、肋骨、胸膜、肺脏等多个器官脏器组织及躯体和内脏感受器,开胸术后疼痛被认为是最严重的手术疼痛之一,目前胸科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达80-96%,其中约有40-50%患者可以发展成慢性疼痛,麻醉疼痛潜在的影响免疫功能,不利于残留肿瘤细胞清除,如何更加有效控制术后急性疼痛,减少副作用发生,并关注免疫功能的保护,是当前胸外科麻醉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临床研究立足一种改进型“程控胸椎旁间歇脉冲注药镇痛”,通过与“连续胸椎旁输注镇痛”和常规“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方法相比较,系统论证其对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免疫应答的影响,评估改进型“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模式,应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实施肺叶切除后临床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进行不同术后镇痛方式的系统比较研究。1.研究分组:将90例行VAT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组”,(简称程控组,P组,n=30);“连续胸椎旁输注镇痛组”,(简称连续组,S组,n=30)和“静脉持续自控镇痛组”,(简称静脉组,V组,n=30),术后分别应用相应镇痛方式。2.临床观察指标和时间点:观察术前(T0)、切皮后40min(T1)、切皮2h(T2)、术毕(T3)、术后 1h(T4)、术后 4h(T5)、术后 24h(T6)和术后 48h(T7)不同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疼痛强度数字模拟评分(NRS)、Ramsay镇静评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B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镇痛泵的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镇痛局麻药物罗哌卡因的消耗量、麻醉药品(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的消耗量、术后不良反应、QoR-15恢复质量评分。3.免疫应答指标选择和监测方法:(1)流式细胞术延续分析淋巴细胞及亚群中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T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NK 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比例在术前、切皮 2h 和术后24h(T0、T2、T6)动态变化;(2)基于吸附细胞因子特异抗体免疫微球的流式细胞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分析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浓度在术前、切皮2h和术后24h(T0、T2、T6)动态变化。[结果]1.NR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三组镇痛方式下,静息和咳嗽时NRS疼痛评分方面,“程控组”(P组)[0.0(0.0)~3.0(1.0)]与“连续组”(S组)[0.0(0.8)~3.0(1.8)]和“静脉组”(V组)[1.0(2.0)~4.0(1.0)]分别比较,在术后4h、24h和48h(T5-T7)显着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方面,P组[2.0(1.0),2.0(0.0)]和 S 组[3.0(1.0),2.0(0.8)]与 V 组[3.0(1.0),3.0(0.0)]分别比较,在术后1h、4h(T4和T5)分别有显着降低(P<0.05);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三组比较各时间点(T0-T7)无明显差异(P>0.05)。2.镇痛药品和麻醉药品消耗量比较:三种镇痛方式下,自控镇痛追加药物次数方面,P组[0.0(0.0)~2.0(3.0)]与S组[0.0(0.8)~3.0(4.0)]和V组[0.0(1.0)~5.0(5.0)]分别比较,在术后1h至48h(T4-T7)显着减少(P<0.05);在局麻镇痛药罗哌卡因消耗量方面,P 组[30.0(0.0)~525.0(37.5)]与 S 组[40.0(7.5)~540.0(40.0)]比较,在术后1h至48h(T4-T7)出现显着减少(P<0.05)。在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消耗量方面,P组和S组与V组分别比较,均出现显着降低(P<0.05)。3.术后不良反应比较:主要包括心动过速和头晕症状,三组镇痛方式下,P组和S组与V组分别比较,发生率显着降低(P<0.05)。4.QoR-15 恢复质量评分变化:P 组(107.0±5.1,114.4±4.2)与 S 组(104.4±5.3,110.5±3.8)和 V 组(103.1±3.5,108.3±4.2)分别比较,在术后 24h 和48h(T6、T7)时分别显着增加(P<0.05)。5.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影响(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细胞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切皮2h、术后24h(T0、T2、T6)三组之间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①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组内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总淋巴细胞(P 组:22.1±6.0~6.3±2.0;S 组:25.4±7.5~6.4±1.4;V 组:25.0±5.5~6.2±1.4)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总 T 细胞(P 组:72.9±7.4~64.5±9.9;S 组:73.3±8.0~68.4±9.0;V 组:74.0±7.5~68.2±12.9)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辅助性 T 细胞(P 组:41.9±4.6~35.6±4.2;S 组:42.3±7.4~35.8±5.4;V组:41.6±7.6~35.1±10.6)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②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组内分别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B淋巴细胞(P组:10.8±3.5~12.8±3.9;S组:9.9±2.8~11.1±4.0;V组:9.6±4.4~11.7±6.5)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加。NK 细胞(P 组:16.9±5.8~21.1±8.2;S 组:16.8±8.4~20.3±7.7;V 组:13.9±5.6~17.5±7.8)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加。(2)细胞因子变化:IL-2、IL-4、IL-6、IL-10、TNF-α、IFN-γ 在术前、切皮2h、术后24h(T0、T2、T6)三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IL-6和IL-10分别组内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①IL-6(P:4.6±2.2~82.4±61.3;S:4.9±1.9~72.9±39.5;V:4.6±1.7~125.4±77.4)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高;②IL-10(P:3.8±1.4~5.4±2.0;S:3.3±0.8~5.2±2.4;V:3.4±0.8~6.0±4.3)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高。[结论]1.程控椎旁间歇注药镇痛通过脉冲式给药模式对于VATS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术后镇痛局麻药物的用量少,术后恢复质量好,适用于VATS术后镇痛。2.应用椎旁超前镇痛可以降低术中阿片类药物应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3.胸科手术及麻醉镇痛可以导致免疫抑制,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对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影响,并不比静脉镇痛具有优势,但是胸科术后免疫抑制现象值得关注和必要干预。

曾举[6](2020)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我国剖宫产率约37%,剖宫产术后疼痛可达中至重度疼痛,目前的镇痛方式不能完全解决剖宫产术后疼痛问题。多模式镇痛是目前剖宫产手术后镇痛领域的研究热门,该模式采用多种途径、多种药物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镇痛互补,降低部分镇痛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多模式镇痛方式,对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年龄均在2035岁之间,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纳布啡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2h、24h、48h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情况;观察术后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血儿茶酚胺水平、血清致痛因子IL-17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术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情况。结果1.两组产妇术后的血压及心率水平趋于稳定,处于正常范围内;与术前血压及心率情况相比,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有略微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血压相比,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产妇术后48h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高于术后12h、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略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产妇术后24h、48h时间点与术后12h对比,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48h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低于术后12h、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产妇术后48h时间点与术后12h比较,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12h时间点BCS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时间点与术前对比,血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5);两组产妇术后12h血儿茶酚胺水平对比,观察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照组产妇术后12h、24h血清致痛因子IL-17水平升高,与术前对比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12h、24h血清致痛因子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对照组产妇术后48h血清致痛因子IL-17水平与术后12h、24h对比,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5)。7.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稍高于观察组的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产妇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能够维持血压和心率处于正常水平,并镇静适宜,在改善术后疼痛程度上效果显着,为产妇提供更舒适的术后康复体验,有助于维持血儿茶酚胺水平及血清IL-17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汤园[7](2020)在《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手术中对新生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记录新生儿的基本生命体征及代谢情况,探讨剖宫产手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D组静脉给予Dex0.6ug/kg,N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刻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碱剩余(BE);记录新生儿是否需要刺激唤醒哭泣;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min(t1)、5min(t2)、10min(t3)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Apgar评分及出生后3天时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记录产妇麻醉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术中(T1)及术后24h(T2)的恶心呕吐、寒战发生例数。结果:(1)两组产妇年龄、体重、身高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新生儿娩出断脐后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刺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N组比较,D组新生儿t1、t2、t3时HR、SpO2、Apgar评分以及出生后3天时的NBNA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5)D组产妇麻醉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例数、T1及T2时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显着低于N组(P<0.05)。结论:Dex用于剖宫产手术时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同时可降低产妇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了剖宫产术麻醉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张晓慧[8](2020)在《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嘧啶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中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镇痛效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不同佐剂进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中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中阿片药物的使用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140例,年龄55-75岁,ASA1-3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5例。A组为0.25%罗哌卡因40ml复合右美托咪定0.2ug/kg;B组为0.25%罗哌卡因40ml复合地塞米松10mg;C组为0.25%罗哌卡因40ml;R组为对照组,双侧各给予生理盐水20ml。分别记录TAP阻滞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T2)及拔除气管导管10min后(T3)各时点的MAP;记录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3h、6h、12h、24h及48h时VAS及Ramsay评分、术前及术后1h、6h、12h、24h血糖变化;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ABC三组明显低于R组,但ABC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在术后12h内各时点血糖明显高于ACR三组,ACR三组、术后24h时及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3h、6h、12h时VAS静息及运动时评分ABC三组明显低于R组,且AB组明显低于C组,24h及48h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3h、6h时Ramsay评分明显高于BCR三组;术后24h内R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多于ABC三组,ABC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通气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四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超声引导下TAP可明显减少中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改善术后镇痛效果,局麻药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嘧啶、地塞米松可进一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右旋美托嘧啶可使患者Ramsay评分升高,提高患者舒适度。地塞米松可提高患者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慎用。

马艳文[9](2019)在《氢吗啡酮静脉术后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病治疗方式之一,具有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等优点。虽然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外科手术本身作为一种创伤操作,仍难以避免引起患者相当程度的疼痛,引起患者不良反应,有碍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还会增加血糖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并发症发生机率。因此,术后镇痛对行人工髋关节治疗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旨在为氢吗啡酮静脉术后镇痛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93例,依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13例患者,实际纳入8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试验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例)与观察组(n=44例)。两组患者均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及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照组患者手术缝皮时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并连接含有舒芬太尼2μg/kg+生理盐水至100 m L药液的自控镇痛泵,观察组患者手术缝皮时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并连接含有氢吗啡酮0.1 mg/kg+生理盐水至100 m L药液自控镇痛泵,流速2 ml/h,自控量为0.5 ml,再充时间为15分钟。测量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1 h、12 h、24 h、36 h、48 h)静脉血中Noradrenaline(去甲肾上腺素)、Corticotropi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的含量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简称VAS)的变化。比较两组患术后72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48h镇痛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术后1 h、12 h、24 h时间内,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术后36 h、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现降低趋势;术后相应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静脉血中Noradrenaline(去甲肾上腺素)、Corticotropi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isol(皮质醇)、Serotonin(五羟色胺)等激素的含量在术后1 h、12 h、24 h、36 h、48 h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术后相应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静脉血中Noradrenaline(去甲肾上腺素)、Corticotropi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isol(皮质醇)、Serotonin(五羟色胺)等激素的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4.观察组内出现1例皮肤瘙痒症状,2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对照组出现1例皮肤瘙痒症状,6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此外,也有2例出现呼吸抑制的症状。通过计算,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8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显着高于观察组(P<0.05)。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3.36±0.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08±0.5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氢吗啡酮术后镇痛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五羟色胺水平,降低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作为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药物。

于红燕[10](2019)在《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中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条件60例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三组,对患者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别给予A组:0.75%罗哌卡因1ml+10%葡萄糖注射液2ml;B组:0.75%罗哌卡因1ml+内含0.2mg地佐辛的10%葡萄糖注射液2ml;C组:0.75%罗哌卡因1.5ml+10%葡萄糖注射液1.5ml。入室静卧10min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SBP(Systolic blood pressure,收缩压)、DBP(Diastolic blood pressure,舒张压)、HR(Heart rate,心率)、SpO2(Oxygen saturation,脉搏血氧饱和度)、CVP(Central venous pressure,中心静脉压),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血流动力学基础值,其时间标记为T1(麻醉前),分别记录T2(麻醉后5min)、T3(麻醉后10min)、T4(麻醉后20min)、T5(麻醉后30min)各时点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各项指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记录感觉神经阻滞出现时间t1、感觉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t2、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t3,运动神经阻滞出现时间t4、运动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t5、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t6。结果(1)麻醉后组B收缩压相对组C更稳定。(2)麻醉后10分钟以上组B舒张压相对组C更稳定。(3)麻醉后10分钟以上组C心率波动最明显。(4)麻醉30分钟以上组B中心静脉压更趋于稳定。(5)感觉神经阻滞出现时间、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A最长,组B最短。(6)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B组最长,A组最短。(7)运动神经阻滞出现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A最大,组B最小。(8)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C组最长,A组最短。综上,组B收缩压相对组C更稳定。组B舒张压相对组C更稳定,尤其是麻醉后10分钟以上更明显。同时,组A、组B心率波动较小,组C心率波动最明显。麻醉30分钟以上组B中心静脉压更趋于稳定。A组与C组的感觉神经阻滞出现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出现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均长于B组,A组相比C组时间更长;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B组最长,A组最短。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C组最长,B组次之,A组最短。结论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血流动力学波动小,血液循环稳定;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延长,术后止痛时间延长;但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并未延长,患者能尽早活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二、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及副反应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及副反应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麻醉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氢吗啡酮用于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两种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试验设计类型
    2.研究对象的选择
    3.研究涉及的药品及器材
    4.麻醉前准备
    5.麻醉过程及管理
    6.数据记录及分析
第2章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2.各组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3.各组呼吸频率的比较
    4.麻醉效果的比较
    5.术中最高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6.不良反应的比较
第3章 讨论
    1.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比较
    2.麻醉效果
    3.镇静效果
    4.不良反应
    5.超前镇痛
    6.不足及展望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进展
    1.全身麻醉
    2.神经阻滞麻醉
    3.椎管内麻醉
    4.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课题资料及结果图
    二、课题相关照片
读研期间的成果
致谢

(3)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简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入选标准
        2.1.2 病例排除标准
    2.2 试验仪器和主要临床用药
    2.3 实验方法
        2.3.1 病例分组
        2.3.2 麻醉和操作过程
        2.3.3 观察时间点和观察指标
        2.3.4 患儿术后疼痛评分及镇静评分标准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及手术、麻醉时间比较
    3.2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数据比较
    3.3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及镇静评分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新生儿疼痛的相关组织胚胎学及解剖生理特点
    4.2 国内外小儿术后镇痛的现状
    4.3 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的麻醉方式及术后镇痛策略
    4.4 右美托咪定用于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
    4.5 研究的局限性
        4.5.1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总体设计
    2 研究对象和分组
        2.1 分组情况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排除临床干扰因素
    3 试验药品和设备
        3.1 试验主要药品试剂
        3.2 试验主要设备
    4 研究方案
        4.1 麻醉方法
        4.1.1 术前访视
        4.1.2 术前准备及麻醉实施
        4.2 观察对应指标、记录相关数据
        4.2.1 视觉模拟评分法
        4.2.2 术后根据设计的观察指标,分别记录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 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的比较
    3 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比较
    4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5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补救药物(氟比洛芬酯)时间及药物总量比较
    6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目的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纳入排除标准
        2.4 主要药品和设备
        2.5 胸椎旁神经阻滞穿刺置管方法
        2.6 麻醉及术后镇痛方法
        2.7 观察指标
        2.8 免疫评估技术方法
        2.9 免疫检测原理、步骤
        2.10 疼痛、镇静、爆发痛和恢复质量评价标准
        2.11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患者纳入流程
        3.2 病人一般资料和分组情况
        3.3 三组镇痛方法在静息/咳嗽时NRS疼痛评分变化
        3.4 三组镇痛方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3.5 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情况
        3.6 三组镇痛方法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比较
        3.7 两椎旁镇痛组不同时点罗哌卡因用量差异
        3.8 术毕麻醉药用量变化
        3.9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10 三组镇痛方法QoR-15恢复质量评分情况
        3.11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
        3.12 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变化
        3.13 辅助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变化
        3.14 血浆细胞因子浓度分析结果
        3.15 血浆IL-2、IL-4、IL-6、IL-10 浓度变化
        3.16 血浆TNF-α、IFN-γ浓度变化
    4.讨论
        4.1 程控间歇椎旁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4.2 镇痛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手术和麻醉对免疫反应及肿瘤进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介

(6)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手术中对新生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所需仪器及试剂
        1.2.1 所需设备
        1.2.2 主要试剂
        1.3 研究方法
        1.3.1 麻醉前准备
        1.3.2 麻醉方法
        1.3.3 术后镇痛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1.4.2 新生儿刺激情况比较
        1.4.3 新生儿生命体征指标变化
        1.4.4 两组产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1.5 技术线路图
    2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2 新生儿生理刺激情况比较
    3 新生儿生命体征指标变化
    4 两组产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8)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嘧啶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中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镇痛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腹横肌平面阻滞及其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9)氢吗啡酮静脉术后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氢吗啡酮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四、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及副反应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有效浓度研究[D]. 王克功.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2]两种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D]. 何喜燕.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3]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D]. 程丽群. 南昌大学, 2020(08)
  • [4]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评价[D]. 孙鹏. 青岛大学, 2020(01)
  • [5]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D]. 刘伟.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20(01)
  • [6]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D]. 曾举.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手术中对新生儿的影响[D]. 汤园.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8]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嘧啶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中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镇痛效果的影响[D]. 张晓慧.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9]氢吗啡酮静脉术后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D]. 马艳文. 新乡医学院, 2019(06)
  • [10]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临床研究[D]. 于红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联合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