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赛迪胶囊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美清[1](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田建辉治疗妇科癌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分析法研究田建辉主任医师中医药治疗妇科癌的用药规律和特点,总结导师的学术特征及诊疗思路,以促进临床经验的继承,进一步发扬中医药治疗妇科癌的优势及临床应用的推广。方法收集田建辉主任医师治疗的妇科癌患者,宫颈癌157例、卵巢癌100例、子宫内膜癌50例,共307例,1,133张处方,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处方用药进行信息规范化处理,并构建各个疾病的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将妇科癌患者的西医诊断、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类、治疗经过等条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为主要的数据挖掘工具将中药处方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及熵聚类分析,挖掘出田建辉在治疗妇科癌的主要核心处方、用药归经及四气五味、中药的剂量特点、虫类药物的应用时机以及临床常见并发症的中医药随症加减,从临证药物应用规律方面探讨田建辉治疗妇科癌的临证经验、诊疗思路,促进中医药经验的有效传承。结果1.宫颈癌患者157例,年龄多分布在30~59岁,以Ⅰ~Ⅱ期为最多见,共占82.2%,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73.2%),从确诊时至田建辉门诊平均时间隔为90日~1年,54.8%的患者已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的西医综合治疗,常出现淋巴回流障碍(52例)、骨髓抑制(36例)及放射性肠炎(24例)等并发症;卵巢癌者100例,年龄多集中在40~69岁,Ⅲ~Ⅳ期者占所有卵巢癌的67.0%,病理类型以上皮细胞癌中的浆液性细胞癌为主(77.7%),有85.0%进行了手术+化疗治疗,常出现骨髓抑制(30.0%)及神经毒性(25.0%)的并发症;子宫内膜癌者50例,年龄多在50~69岁,以Ⅰ和Ⅲ期为最常见,分别占54.0%及26.0%,多数表现为子宫内膜样腺癌(70.0%),其中经过手术+化疗和手术+放疗+化疗患者的百分比各占36.0%,而骨髓抑制为最常见的并发症。2.核心处方中的用药规律:治疗妇科癌的1,133张处方中得出的核心药物组合结果为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生黄芪、菟丝子、蜀羊泉、土茯苓、龙葵、莪术、黄、败酱草、鸡内金、稻芽、酸枣仁、大枣、炙甘草,共19味药。导师的中药剂量特点是:熟地黄和白术在30-36 g,泽泻、牡丹皮及知母为30 g,龙胆草在12 g,灶心土、生黄芪及金钱草在60 g,地骨皮30-45g及珍珠母90 g。常用的西成药有康赛迪胶囊(23.1%)、养正消积胶囊(19.9%)、参丹散结胶囊(10.1%)等。善于补者的动物类药物常用鹿角、龟板及鳖甲;善于攻者为天龙、干蟾皮、蜂房、蜈蚣、全蝎及水蛭。3.对症治疗并发症的用药规律:骨髓抑制者常用石韦、黄精、枸杞子、地榆、仙鹤草;放射性肠炎或靶向药物引起腹泻以木香、方儿茶、黄连、灶心土、康复新液及培菲康配伍使用;周围神经毒性引起的关节疼痛用蝎蜈胶囊、徐长卿、姜黄、蕲蛇、透骨草,肢体麻木用桂枝、细辛、海风藤、威灵仙、制草乌;尿潴留者配伍煅牡蛎、桑螵蛸、石菖蒲、桂枝、熟附子及干姜,伴发尿路感染者用金钱草、瞿麦、滑石;消化道反应引起的恶心呕吐者加以姜半夏、姜竹茹、枳壳、厚朴;放射性膀胱炎或疾病本身引起的带下异常者加白芷、白蔹、鸡冠花、蒲公英;淋巴回流障碍者以禹州漏芦、当归、半夏、制天南星、水蛭、桃仁治疗。4.宫颈癌处方中的用药规律: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莪术、蜀羊泉及黄组合,以补益肝肾、清热利湿、解毒抗癌为核心的处方。宫颈癌多表现为肝肾阴虚,其次为脾肾阳虚,湿热下注;药物多归肝、肾、脾经。结论田建辉诊疗妇科癌疾病在刘嘉湘教授“扶正治癌”的理论体系指导下,“从肝肾论治”,认为肝肾二脏亏虚、冲任督带失调是该组疾病发生之本,痰湿、瘀血、癌毒为本病之标。治疗上注重中西融合,辨证为主、辨病为辅,扶正为主,兼顾攻毒;注意防治综合治疗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田建辉善用血肉有情之品原因有二,善于补者以填补奇经八脉为主、善于攻者以毒攻毒加强祛邪的力量。同时主张从窍通、气通、神通方面保持患者在“通”态为防治妇科癌的观点。本研究以统计数据验证田建辉治疗妇科癌的用药规律,丰富了中医“异病同治”及“奇经八脉”用药体系,重视“通以治癌”的观点。
李晶滢[2](2015)在《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PLC起病隐匿,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时大多已为中晚期,晚期患者平均生存期3-6个月,多数患者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PL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是PLC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名老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肝癌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对于中医传承、发展,以及使更多病人最大获益,有一定意义。钱英教授是首都国医名师,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较好临床效果,针对肝癌的病因病机、遣方用药有其独特见解,因此我们针对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研究。本研究包括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学术思想形成的理论研究、其学术独创性内容的整理、提炼,以及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方药回顾性研究、钱英教授创制的槲芪散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的前瞻性研究等。研究目的:追溯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理论渊源;整理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梳理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独特之处;提炼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学术思想;挖掘钱英教授临证肝癌的常用药物及核心处方,验证理论研究结论;进一步观察钱英教授创制的槲芪散对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理论研究及经验总结方面,基于中医师承的特色,采用经典古籍和文献整理、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临床研究方面,以回顾性研究对111例钱英教授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处方数据挖掘、临床特点描述,自身对照的临床疗效分析;进一步通过前瞻性病例研究,对5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槲芪散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基础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分别于基线及治疗期4周、12周检测和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肿瘤瘤体、肝功能、甲胎蛋白等情况,进行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比较,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理论研究方面,钱英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证思路可见其学术渊源,主要来源于经典古籍、继承发扬;经验总结方面,钱英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体用同调,创新性的将体用同调作为治癌主法,依据体用同调学术思想创制槲芪散,其辨证方面强调“五脏兼顾、以肝脾肾为主”,以“扶正解毒消积”作为基本治则。回顾性研究方面,纳入的PLC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组,结果显示,各组间年龄、性别等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有显着性差异(p<0.05);按治疗方式分组,分为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癌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CLC)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还提示,肝癌患者临床常见腹胀、乏力、纳差、胁痛、黄疸等症状,治疗后,上述症状获得缓解。数据挖掘研究结果显示,钱英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常用槲寄生、生黄芪、丹参、郁金、水红花子等药物,此结果与钱英教授创制的槲芪散方药组成有较好的一致性。经过1个月中药治疗,患者总胆红素(TBiL)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治疗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前瞻性研究结果提示:晚期肝癌患者主要症状是乏力、腹胀、纳呆、失眠、食少、恶心、易怒、胁痛等。治疗4周、12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腹胀、脘闷、纳呆、失眠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呈恶化趋势,治疗第12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了TBiL升高的程度,降低的程度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对于ALT、AST、ALB、凝血酶原时间(PT)、AFP等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前瞻性病例资料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中,肿瘤类型、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TBiL是影响晚期肝癌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中,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TBiL是影响晚期肝癌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p<0.05),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但与对照组比较,这种延长的差异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钱英教授学术思想的形成特点是熟读医典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师承名家博众家之所长,临床中不断传承、创新。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体用同调,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其辨证特点是五脏兼顾、以肝脾肾为主。钱英教授临证常用升补脾气、和血调肝、滋补肝肾、消痰散结、疏肝解郁、逐瘀通络、清热解毒等治法,这些方法也集中体现了钱英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体用同调的学术思想;在肝癌的治疗过程中钱英教授的重视郁与瘀,强调疫毒致积,用药攻补兼施、标本兼治与病程初中末有机结合。回顾性病例研究表明钱英教授辨治肝癌最常用的是槲寄生、黄芪、丹参等药物,常用方药为其创制的槲芪散,经钱英教授治疗的肝癌患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改善部分肝功能指标。晚期肝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及失眠、情志异常等,槲芪散在改善患者腹胀、乏力、纳差、胁痛、失眠等症状方面有一定优势,可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晚期肝癌患者总胆红素升高程度。总胆红素的水平影响晚期肝癌的预后的因素之一,槲芪散降低晚期肝癌患者总胆红素水平可能对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有一定意义。
曹阳[3](2014)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36例,根据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FA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化疗期间同时给予复方斑蝥胶囊口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毒副反应及成本-效果比。结果:观察组的进展率为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3%(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P<0.05)。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总胆红素升高、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等毒副反应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的成本-效果比为77.1,对照组用药的成本-效果比为80.8。结论:在原发性肝癌化疗期间辅助应用复方斑蝥胶囊可以提高疗效,且毒副反应少,更安全、经济。
王宁[4](2014)在《益气健脾抗癌法对肠癌脾虚本质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大肠癌目前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大肠癌位于第3位,大肠癌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0%。肠癌患者脾虚证的表现明显,一方面肠癌本身降低脾的运化和升清功能,另一方面手术及放化疗后,脾的运化和升清功能进一步下降,因此脾虚贯穿了肠癌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控制肠癌进展、提高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力应从脾论治。临床研究已经初步证明,在“益气健脾抗癌”原则下形成的方剂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具有抗癌、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放化疗毒性等作用。体外实验研究也证明,益气健脾抗癌中药具有促进大肠癌细胞凋亡及抑制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但目前抗肿瘤机制的分子水平研究还不够深入。本实验研究旨在研究益气健脾抗癌法对肠癌脾虚本质的影响及抗肿瘤的机理,分析肠癌辨证论治规律;进一步证明中医益气健脾抗癌法的治疗作用,深入研究益气健脾和抗癌之间的内在关系,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蛋白质水平层面深入揭示益气健脾抗癌法的作用机理,本实验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1.肠癌HT-29细胞株体外培养:肠癌HT29细胞株常规培养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之中,在37℃,5%二氧化碳100%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传代培养,次日观察细胞成活情况。肠癌细胞株HT29为贴壁生长细胞,细胞24小时即进入对数生长期,取对数生长期以上的贴壁细胞,消化后以新鲜培养液配制成1×104个/毫升,96孔板各孔加100μL,置37℃,5%二氧化碳100%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改为成无血清的培养基加受试血清,受试血清加入各孔内(10μL/孔),同一浓度的设3孔,对照孔中加10μL正常血清,调零孔中加100μL培养液。继续培养72小时后,每孔加100μL的5mg/mL的MTT溶液,置于培养箱内4小时后,每孔加100μL溶解液,培养箱内过夜,用全自动酶标仪测570nm处记OD值。取对数生长期的HT29细胞,调整成细胞浓度为5.0×104个细胞/毫升的悬浮液。2.人肠癌HT-29细胞移植瘤鼠建模:选择对数生长期肿瘤细胞,细胞浓度调至1×107/ml,裸鼠右腋下碘伏消毒,使用1ml注射器在裸鼠右腋下接种肿瘤细胞液0.2ml/只鼠,整个操作过程均要求无菌操作,每天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接种15天后,以在接种部位出现肿瘤结节直径达0.8cm,质地较硬等指标认定为成瘤。3.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40只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编号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每组10只。空白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14天,益气健脾组和益气健脾抗癌组分别给予六君子汤和六君子汤合用抗癌药物,灌胃14天。给药量:根据人和鼠给药剂量换算公式计算各组给药的剂量。①空白组:0.2ml/只·d生理盐水灌胃②模型组:0.2ml/只·d生理盐水灌胃③益气健脾组:六君子汤33.3g/kg体重(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2倍),0.2ml/只·d灌胃④益气健脾抗癌组:六君子汤加抗癌中药33.3g/kg体重(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2倍),0.2ml/只·d灌胃。4.实验取材:实验结束,第14天,禁食18小时后,裸鼠灌胃给予营养性半固体糊0.8mL/只。20分钟后采用脱颈椎方法处死裸鼠,各组裸鼠分别进行取材,脱颈处死裸鼠置于冰盒上,完整剥离出瘤体,称重后置于冰盒上,肉眼观察瘤组织后,切取肿瘤全层组织,同时多点取材避免肿瘤坏死组织,共取材3份:(1)组织标本:取出胃、肠、脾、肝、肾,用滤纸擦干组织,直铺于白纸上,备用。(2)Western Bloting标本:组织块直接置于EP管中,-80℃冰箱中冻存备用;(3)用于TUNEL检测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检测,标本取材后,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4℃冷藏备用。5.检测指标:第一部分实验是益气健脾抗癌法对肠癌裸鼠脾虚本质及消化吸收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测定的指标为:一般状态(食量、饮水量、体重)、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法测定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第二部分实验为益气健脾抗癌法对肠癌裸鼠脾、肝、肾脏器系数及脾、肝、肾脏PKC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观察脾虚证免疫功能指标,测定的指标为:脾、肝、肾脏系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脾、肝、肾脏PKC蛋白表达。第三部分实验为益气健脾抗癌法抑制肠癌裸鼠肿瘤生长及对EGF、VEGF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观察对肠癌裸鼠肿瘤生长、细胞凋亡及瘤体EGF、VEGF表达的影响,测定指标:瘤重、抑瘤率、并用TUNEL法测定瘤体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瘤体EGF、VEGF表达。结果:1.一般状态:给药10天后模型组,益气健脾组和益气健脾抗癌组的荷瘤裸鼠表现为较以前消瘦,精神萎靡不振、活动次数减少、皮肤色泽晦暗无光泽,摄食、摄水减少,但以模型组明显,而益气健脾抗癌组荷瘤裸鼠的状态保持较好。空白组食量及饮水量最多,明显多于其他三组(p<0.05),尤其与模型组对比差别更加明显;在与模型组对比发现,益气健脾组与益气健脾抗癌组均好于模型组(p<0.05),而益气健脾组与益气健脾抗癌组对比则无统计学意义,但后者有好于前者趋势;各组裸鼠体重变化情况:给药前各组裸鼠体重无显着性差异(P=0.782)。给药后一周除了空白组体重持续上升外,其余各组裸鼠体重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模型组下降最多,益气健脾抗癌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及益气健脾组(P﹤0.05),但是益气健脾抗癌组与益气健脾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直至实验第14天,实验结束时各组体重:模型组最轻,空白组最重,空白组(6.33±2.4)明显高于益气健脾组(4.78±2.9)、模型组(2.48±2.1)及益气健脾抗癌组(5.03±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健脾抗癌组与益气健脾组体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优于模型组(P<0.05)。2.胃内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空白组胃内残留率为29.4±13.2%及小肠推进率为68.4±9.4%,在各组中为最好,表现为胃内残留率最小,小肠推进率最大,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但益气健脾抗癌组与之差别最小。模型组胃内残留率为47.5±12.3%及小肠推进率为49.3±10.2%,在各组中为最差,其他三组与之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益气健脾组胃内残留率为35.7±14.1%、小肠推进率为62.5±11.3%,益气健脾抗癌组胃内残留率为40.2±12.5%、小肠推进率为58.7±10.6%,给药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益气健脾抗癌组有好于益气健脾组的趋势。3.脏器系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脾、肝、肾脏系数明显下降(p<0.05);给药后,益气健脾组与益气健脾抗癌组脾、肝、肾脏系数较模型组均上升(p<0.05),其升高程度益气健脾抗癌组与益气健脾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者有好于前者趋势。4.脏器中PKC活性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裸鼠免疫器官脾脏中PKC活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给药后,益气健脾组和益气健脾抗癌组裸鼠脾脏中PKC活性较模型组均上升(p<0.05),其中益气健脾抗癌组较益气健脾组上升更为显着(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裸鼠肝、肾脏中PKC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益气健脾组和益气健脾抗癌组裸鼠肝、肾脏中PKC活性较模型组均下降(p<0.05),其中益气健脾抗癌组PKC活性下降较益气健脾组下降更为显着(p<0.05)。5.瘤重、抑瘤率:瘤重方面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为分别为3.94±0.81g、3.01±0.45g、2.43±0.36g,治疗后的两组肿瘤生长明显小于模型组,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健脾抗癌组的瘤重有小于益气健脾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方面,益气健脾组和益气健脾抗癌组分别为24%、38%,两组对比差别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细胞凋亡数检测: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和模型组差别明显,分别为3.5±1.08、8.70±1.34、0.80±0.70个,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和模型组差别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健脾组与益气健脾抗癌组对比,后者的凋亡细胞明显多于前者,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7.肿瘤EGF、VEGF检测结果: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检测结果分别为:0.574±0.020、0.596±0.014,0.506±0.023、0.533±0.016,0.368±0.021、0.419±0.012,模型组中EGF、VEGF表达最高,益气健脾组表达较之略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益气健脾抗癌组中EGF、VEGF表达明显低于前两者,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高于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抗癌组(P<0.01),益气健脾抗癌组高于益气健脾组(P<0.01)。结论:1.肠恶性肿瘤可导致脾虚证,对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显着;益气健脾方药可以改善荷瘤裸鼠一般状态,减轻肠癌脾虚引起的体重下降;益气健脾方药可以增强胃肠动力,改善脾胃运化功能。2.细胞水平层面分析肠癌瘤鼠致脾虚现象的客观存在性,肠癌能抑制脾、肝、肾脏本身的生长;益气健脾抗癌法可改善实验性肠癌裸鼠脾功能,其机制是通过提高脾脏重量和脾脏系数,增强脾PKC活性表达而实现的;益气健脾抗癌方药对大肠癌脾虚证裸鼠各组织PKC活性表达有明显影响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3.益气健脾与益气健脾抗癌组对HT-29人肠癌裸鼠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后者抗癌效果好于前者;其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及下调肿瘤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实现的。这将为益气健脾抗癌法应用于肠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姜恩顺[5](2013)在《扶正培元方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认识、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整理分析。肺癌的主要治疗模式是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治疗,多年研究证明中药配合综合治疗不但可减轻治疗毒副反应,且改善患者症状,从而提高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化疗是肺癌最普遍的治疗方法,但其毒副反应较严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中药配合肺癌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因其有增效减毒的优势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首次对林洪生主任等专家配合化疗经验方(扶正培元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药合并化疗用药的减毒的常规方法上更加注重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价,采用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L)4.0中文版及肺癌中医证候量表、体重、卡氏评分等指标评价扶正培元方的作用特点;同时观察评价配合化疗中药疗效较敏感的疗效评价标准,为今后进一步形成综合疗效评价体系提供基础;从而探讨扶正培元方联合化疗用药的综合治疗模式在理论及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病房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IIA-IV期非小细胞肺癌带瘤患者61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扶正培元方加化疗组)、对照组(化疗组)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NP或TP方案化疗一周期,其中试验组化疗同时给予口服扶正培元方1天2次(早晚饭后30分钟服用),200ml每次,21天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化疗前一天填病例入选表(-1天),化疗第21天填病例观察结束表(21天)。观察指标:采用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unctional Assesment Cancer Therapy-Lung cancer,FACT-L)4.0中文版、卡氏评分(Karnof sky,KPS计分)、肺癌中医证候量表、WHO治疗结束后急性及亚急性毒副反应观察表等。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FACT-L4.0中文版,但因其不能全面显现症状的改善情况,故以肺癌中医证候量表为辅助测量方法,互补长短,尽量显示中医药参与的治疗疗效的特色和优势。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提示:基线可比性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身高等人口统计学比较,生命体征比较,诊断方式、肿瘤转移、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初治及复治、肿瘤分期、不同化疗方案比较,中医证候比较,体重比较,卡氏评分比较,血常规比较,肝肾功能比较,心电图比较,两组之间均无统机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FACT-LV4.0中文版量表信度及效度分析:在效度方面,各条目得分与其所在领域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较大(γ值多在0.5以上),但与其他领域之间的相关性较低,说明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在信度方面,积算各领域内部一致性信度(克朗巴赫系数α值),均接近于1,说明该量农内部一致性较好。主要研究指标的疗效,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分析:FACT-L评分比较,在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附加的关注情况方面,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改善身体状况、功能状况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改善功能状况方面有显着性优势(P<0.01),就是扶正培元方配合化疗在改善身体状况、功能状况方面优于单纯化疗;中医证候总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此结果初步说明扶正培元方配合化疗在整体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优于单纯化疗;中医证候各条目比较,在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晄白、自汗等症状,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扶正培元方配合化疗在改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晄白、自汗等症状方面优于单纯化疗。两组在其余症状改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两组之间治疗后体重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显着性差异的倾向(P=0.011)。试验组治疗后体重实际值大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试验组体重变化方面比对照组明显优势;治疗后卡氏评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实际值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之间血象及各项心、肝、肾功能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组间疗前比较、组间疗后比较、组内疗前疗后自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试验61例受试者观察,未发现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血象Ⅱ度以上降低发生率比较:试验组白细胞Ⅱ度以上降低5例(16.1296),对照组9例(30%);试验组血红蛋白Ⅱ度以上降低5例(16.12%),对照组9例(30%);试验组血小板Ⅱ度以上降低3例(9.67%),对照组7例(23.33%)。结果提示在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血象降低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比对照组发生频率均低,但无统计学差异。此结果可以初步说明扶正培元方配合化疗对于血象有保护作用的趋势。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首次对扶正培元方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中药减轻化疗毒性的同时,注重采用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L)4.0中文版及肺癌中医证候量表、体重、卡氏评分等综合评价指标观察中药配合化疗的作用特点:证实该方是通过“培元”调节了人体内在功能。虽然扶正培元方对心、肝、肾功能异常反应方面无明显作用,但通过协调体内环境的一致,能够提高患者身体状况和功能状况方面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善中医证候,稳定患者体重、卡氏评分、血象等的状态,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证实了在肺癌化疗期间主要中医证候为气血两虚、脾胃失调、肝肾亏损,中药治法为以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为主;通过本研究发现,在对配合化疗中药疗效评价中,生活质量的身体状况条目和功能状况条目,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晄白、自汗等中医症状,以及卡氏评分和体重较为敏感,可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的评价中药的疗效。本研究在评价中药合并化疗用药的减毒的常规方法上更加注重对于身体状况和功能状况等生活质量的评价,有一定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拟在本研究的结果基础上,初步制定肺癌配合化疗中药疗效评价体系,通过进一步的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验证和完善这一体系,同时向其它恶性肿瘤推广应用。
王怀刚[6](2012)在《灵芪胶囊对直结肠癌Lovo细胞荷瘤裸鼠外周血TNF-α和IL-6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灵芪胶囊对直结肠癌Lovo细胞荷瘤裸鼠外周血中TNF-α和IL-6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对数生长期直结肠癌Lovo细胞,将其制备成5×106个/ml浓度的细胞悬液,接种于5.0只裸鼠右腋窝皮下,建立裸鼠直结肠癌肿瘤模型,将这5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五组,即灵芪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另再取10只做空白对照组,共计六组,然后将各组分别每日灌胃给药21天,每日测量裸鼠的摄食量、饮水量及体重,停药后次日眼球采血、取瘤组织和脾脏称重,分别计算抑瘤率和脾脏指数,并且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裸鼠外周血TNF-α和IL-6含量。结果:1.灵芪胶囊高、中、低剂量对直结肠癌Lovo细胞荷瘤裸鼠肿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4.76%、32.38%、31.00%,有明显抑制肿瘤的作用,且对裸鼠的摄食量、饮水量及体重影响不大,疗效优于阳性药尿嘧啶替加氟片。2.灵芪胶囊高、中、低剂量脾脏指数分别为94.58mg/g、98.88mg/g、95.66mg/g,对荷瘤裸鼠免疫器官脾脏重量无明显影响,有利于荷瘤裸鼠直结肠癌的治疗。3.灵芪胶囊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能明显增加直结肠癌Lovo细胞荷瘤裸鼠外周血TNF-α的含量,降低IL-6的含量。结论:灵芪胶囊对直结肠癌Lovo细胞荷瘤裸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荷瘤裸鼠异常免疫状态,调节荷瘤裸鼠免疫失衡有关。
李园[7](2012)在《李佩文教授治疗肝癌的临床经验整理研究》文中认为原发性肝癌指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田人多数患者合并由乙肝及肝硬化病史,肝癌起病隐匿,高度恶性,进展迅猛,手术后复发率高,放疗化疗等西医治疗措施不敏感,效果差,晚期患者生存期仅3-6个月左右死亡率高,5年生存期仅4-7%,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导师李佩文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工作逾四十年,对肝癌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肝癌的治疗原则应该是综合治疗,患者需要接受包括外科于术、经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射频治疗、局部消融、无水酒精注射,甚至全身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认为中医药在肝癌的全过程中均可发挥积极作用:早期中药干预可以预防慢性肝炎、肝硬化向肝癌转化;肝癌术后用中药可以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栓塞、放化疗后使用中药可以减轻治疗的副反应;晚期肝癌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可以减轻临床症状,缓解肝癌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多年的临床实践,李老师在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辨证施治及遣方用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收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李老师在病因病机上重视肝郁脾虚血瘀,肝脾肾三脏同病。湿、热、气、血、毒结聚成块,形成肝积。在临证中,李老师认为中医诊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缺一不可。李老师尤其重视舌象,从舌质舌苔判断邪盛正衰、判定体质状态、推定预后,并指导用药。治疗上主要以扶正培本、健脾疏肝为基本治则。在治疗中老师将肝癌分为四种类型,辨证施治用药:(1)肝郁脾虚型: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散结。以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枳实消痞丸加减。(2)肝胆湿热型:治法清热利胆,化湿解毒。以茵陈蒿汤、五苓散、龙胆泻肝汤加减。(3)瘀血阻滞型: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癓。以化肝煎、膈下逐瘀汤加减。(4)肝肾阴虚型:治法滋补肝肾,凉血软坚。以知柏地黄丸、一贯煎加减。在辨证治疗中,老师强调:1、证型不是一成不变的:肝癌发展的整个历程中,其邪正盛哀不是单一不变的,随着病程的进展,证型会相应发生变化。如早期患者邪气盛而正气不虚,多为实证,肝郁气滞明显:中期虚实夹杂,血瘀、痰湿、气血亏、脾虚、肝胃不和等均可见到;晚期则正气虚为主,多为虚证,以肝肾阴亏多见。而某个阶段可能有多重证型同见。西医的治疗方式不同也产生不同的中医分型。2、辨证同时要辨病:肝癌为恶性肿瘤,肿瘤的诊治有区别于其它内科疾病的特点,老师非常重视在中医辨证的同时,亦不忘“辨病”。临床论治用药特点包括:1、首重养血:肝为刚脏,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从病理变化看,肝阳易亢,肝风易动。故李老师一再强调要充分认识到肝体应柔,肝病一定要注意养血。2、强调疏肝行气药物的使用:肝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所以肝病多有气机不畅。临证中多加入行气疏肝之品。3、活血化瘀药的使用:肝癌患者临床中比较常见的证型是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的治法在肝癌的辨证施治中非常重要,临床经常用到。但是还要注意肝癌患者同时有凝血机制的异常,非常容易合并出血的发生,还需要慎用活血药,以防造成大出血危及患者性命。4、有毒中药的使用:中医认为癌瘤的发生与毒邪内蕴有关,治疗上强调“以毒攻毒”,许多抗癌方中会用到斑蝥、全蝎、水蛭、蜈蚣、壁虎、马钱子、蟾蜍等毒虫之品。李老师强调:有毒之品可以用,但要因人因时因证治宜,不要盲目、大量、长时间使用有毒之品。5、祛邪勿忘扶正:肿瘤属于慢性疾病,尤其是晚期肝癌,很难得到根治的机会,要做好长期与瘤共存的准备,更强调保护正气。6、病证同治:肝癌治疗老师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亦不忘“辨病”用药,病证同治。药方中多加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直接针对“积”的治疗。7、兼症用药:李老师除了辨证施治外,还重视兼症用药。中医的对症治疗有非常好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8、重视引经药物:肝癌治疗中,李老师非常重视水红花子、八月札、凌霄花、鳖甲等药物的应用,几乎每方均会选择应用,甚至一方中几药全备,老师称它们为肝经药:9、癌痛的预防:肝癌晚期疼痛的发生比例很高,达80-90%,老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疼痛的发生比例明显下降,中药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晚期肝癌患者癌性疼痛的发生并减少中度和重度镇痛药的临床使用。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李老师认为治疗的重点不是追求瘤体的缩小,而是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存期。对晚期肝癌的并发症,如黄疸、腹水、癌性疼痛等的治疗亦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中药外用,收到简便廉验的效果。中医认为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邪气,导致湿浊阻滞,肝胆功能失调,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引起的以日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李老师认为,黄疽的发病与湿邪关系最为密切,病机的关键是湿。黄疽的病因主要是湿热蕴结、肝胆郁热、脾胃虚寒和癓瘕积聚。临证中将黄疽分为阳黄与阴黄分别施治。阳黄以湿热为主,阴黄以寒湿为主。治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阳黄:1.热重于湿:治法清热利湿,佐以泄下。方药:茵陈蒿汤加味。2.湿重于热: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方药: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阴黄:1.寒湿困脾: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方剂:茵陈术附汤加味。2.气血曲虚:治法:益气养血,佐以利湿退黄。方剂:八珍汤加味。3.正虚瘀结:治法大补气血,活血化瘀。方剂:八珍汤合化积丸为主方。老师认为肝癌患者出现阴黄,不完全是寒湿所致,更多归因于血瘀、毒聚,阻于胆络而发黄,色黄而晦暗,真正为寒湿所致者临床上并不多。此时治疗上可以减少清热类药物,适当加入温化之品,如桂枝、附子、干姜等。更需要使用活血化瘀之药,如丹参、赤芍、我术、三七、蜈蚣等。腹水是肝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肝癌进入晚期的重要标志之一。腹水属中医臌胀范围。李老师认为腹水多是在正虚的基础上发生的,特别是肺、脾、肾三脏的虚损是积液发生的根本原因。治疗腹水要针对病因病机,分清虚实,做到消中有补,补中有消,在祛邪的同时,要照顾正气。李老师临床上一般将腹水分为以下四型:1、痰湿内盛:治法:健脾利水、活血散结、抗癌解毒。以四君子汤合五苓散、五皮饮加减。2、血瘀水停:治泫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以当归芍药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3、脾肾阳虚:治法温阳健脾,化气行水。以实脾饮、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加减。4、肝肾阴亏:治法:滋养肝肾,利水散结。方剂:六味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对于腹水这样的晚期合并症,老师还强调中医外治,将中药外敷使用,经皮肤吸收而起效,避免了患者服药、输液之苦,病人乐于接受。老师以健脾利水、温阳化瘀为主要治法,最终筛选出有效药物研制而成了实脾消水浸膏,临床用于治疗恶性胸、腹水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疼痛是晚期肝癌患者常见症状之一,由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扩散或压迫肝脏尤其是肝包膜所致,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李老师把疼痛的病因分为虚实两类:实证由于病邪侵袭与结聚,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即“不通则痛”。虚证由于气血阴阳不足,脏腑经络失于润养或温煦而致疼痛,即“不荣则痛”。提出了行气、活血、通络、清热、散寒、养营等止痛原则。除内服药外,致力于外用药的研究,研制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药物。在癌痛方面,主要研制了痛块灵外用膏、痛块消巴布剂。文中最后在临床研究中分析了李老师以健脾化瘀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56例,通过患者治疗前后瘤体的变化、临床症状的减轻、生活质量的提高、AFP及肝功能的改善等指标,说明了健脾化瘀法治疗肝癌的有效性。
夏环玲[8](2012)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复方斑蝥(康赛迪)胶囊是从传统中药中开发的新型双相广谱抗肿瘤制剂,其既有显着的免疫调节作用又有协同抗肿瘤作用。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复方斑蝥胶囊与放化疗结合,对7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单纯放化疗作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70例患者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7.9岁。病变位于颈段11例,胸上段30例,胸中段24例,胸下段5例。病理类型为鳞癌60例,腺癌
刘洋[9](2012)在《肿瘤患者长期生存3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对长期生存的癌症患者的临床观察和病历资料整理,对期间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用药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为临床正确评价患者预后、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和进一步寻找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肿瘤患者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门诊及病房,2005年至2012年来诊的肿瘤患者。收集多次入院患者病历,进行整理,从中选出数例未行手术的患者,及已行手术病理诊断为中低分化Ⅲ~Ⅳ期的术后患者,生存周期≥5年,并长期坚持服用中药。对患者前后多次入院情况、病情进展、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方案、服用中药进行收集整理、对比及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研究结果:选取了三例患者分别为胰腺癌并肝转移、食管癌、肺中分化鳞癌(T2N2M0),3名患者的长期生存虽与其积极的临床治疗密切相关,但中药因人、因地、因时的个体化治疗为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论:中药辅助放化疗、手术等治疗手段,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单独应用中药治疗肿瘤时,中药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亦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较单纯西医治疗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可提高患者的自身抗病能力以明显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亦明显改善。
江勤[10](2012)在《苦豆子提取物对肠癌细胞株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1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苦豆子提取物对人肠癌细胞株HCT-116的抗增殖及诱导凋亡的效果,及其对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EphA1基因表达的影响,为中医药进一步提高治疗肠癌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6mg/mL,0.9mg/mL,1.2mg/mL,1.5mg/mL,1.8mg/mL,2.1mg/mL的苦豆子提取物,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测定IC50值;分别用1.2mg/mL,1.5mg/mL苦豆子提取物及空白培养基处理48小时后,使用流式细胞法(FCM)检测苦豆子提取物对人肠癌HCT116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检测EphA1基因蛋白的表达,处理组给予苦豆子提取物IC50浓度,即1.2mg/ml,分别于48及72小时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抗体孵育后,于成像系统上检测蛋白条带,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蛋白条带灰度分析。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显示,1.不同浓度苦豆子提取物作用于人肠癌细胞株HCT116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其IC50为1.2mg/ml,并有良好的量效关系;2.流式细胞法显示,细胞凋亡百分率随着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3.Western blot实验显示苦豆子提取物分别作用于HCT116细胞48h,72h EphA1的蛋白表达随着苦豆子提取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出现了先增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不同时相间的表达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结论:中药苦豆子提取物能抑制人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凋亡,对EphA1蛋白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康赛迪胶囊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康赛迪胶囊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田建辉治疗妇科癌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田建辉治疗妇科癌的用药研究 |
1.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处方筛选标准 |
1.4 处方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病历采集 |
2.2 原始资料的文档构建与信息录入 |
2.2.1 原始资料数据库构建 |
2.2.2 基本信息数据库构建 |
2.2.3 规范化后数据库构建 |
2.3 数据挖掘平台病历录入 |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与基本信息内容 |
2.5 数据挖掘方法与用药规律内容 |
2.5.1 频次分析 |
2.5.2 关联规则分析 |
2.5.3 熵聚类分析 |
3.研究结果 |
3.1 妇科癌患者一般情况 |
3.2 妇科癌处方的用药规律 |
4.分析与讨论 |
4.1 基本信息的分析与讨论 |
4.1.1 宫颈癌 |
4.1.2 卵巢癌 |
4.1.3 子宫内膜癌 |
4.2 用药规律的分析 |
第二章 田建辉治疗宫颈癌的用药研究 |
1.研究资料 |
2.研究方法 |
2.1 数据挖掘分析内容 |
2.2 数据挖掘分析法 |
3.研究结果 |
3.1 中药频次统计分析 |
3.2 关联规则分析 |
3.3 熵聚类分析 |
4.分析与讨论 |
5.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三章 田建辉治疗妇科癌典型医案分析 |
医案1:温阳化气法治疗导尿管拔除后遗症一则 |
医案2:凉血透疹法治疗化疗后药毒一则 |
医案3:从妇科癌验案一则探讨“通以治癌”的临床应用 |
医案4:田建辉治疗阴火口苦验案一则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妇科癌临床分期标准 |
附录2:症状与中药名称前后规范化 |
附录3: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4: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2)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综述一:原发性肝癌的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中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及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学术思想 |
1 钱英教授学术思想的形成 |
2 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学术思想整理 |
3 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独特之处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回顾性病例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槲芪散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前瞻性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总结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表 |
附表一: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表 |
附表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
附件 |
(3)复方斑蝥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3 近期疗效评价[3] |
1.4 生活质量评定[4] |
1.5 药物经济学评价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 |
2.4 两组患者用药的经济性评价 |
3 讨论 |
3.1 复方斑蝥胶囊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情况 |
3.2 本组研究情况 |
3.3 药物经济学评价 |
(4)益气健脾抗癌法对肠癌脾虚本质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论文一 益气健脾抗癌法对肠癌裸鼠脾虚本质及消化吸收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论文二 益气健脾抗癌法对肠癌裸鼠脾、肝、肾脏器系数及脾、肝、肾脏 PKC 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论文三 益气健脾抗癌法抑制肠癌裸鼠肿瘤生长及对 EGF、VEGF 表达影响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
综述二 |
综述三 |
综述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扶正培元方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
综述一 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 |
1. 古代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
2. 现代中医对肺癌的病因病机研究 |
3. 现代中医对肺癌治疗研究 |
4. 肺癌中医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
5. 对肺癌中医研究现状论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生活质量与中医肿瘤研究状况 |
1. 生活质量的概念及其在临床研究中应用 |
2. 生活质量疗效评价的形成和发展 |
3. 生活质量的测量方法 |
4. 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
5. 生活质量在中医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
6. 生活质量在中医肺癌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
7. 生活质量评价在中医肿瘤治疗领域应用的评价 |
8. 目前研究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临床试验设计方法 |
3. 治疗方案 |
4. 调查方法 |
5. 疗效评价 |
6. 统计方法 |
7.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药配合化疗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
2. 中医药配合肿瘤综合治疗的必要性 |
3. 中医药配合肿瘤综合治疗的内容 |
4. 探讨肺癌化疗期间中药治疗的临床经验 |
5. 结语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6)灵芪胶囊对直结肠癌Lovo细胞荷瘤裸鼠外周血TNF-α和IL-6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综述 |
1 直结肠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
2 直结肠癌的现代医学研究 |
3 中药及中药辅助治疗直结肠癌的研究 |
4 灵芪胶囊组方中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研究 |
5 炎性细胞因子与直结肠癌 |
6 直结肠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灵芪胶囊对直结肠癌荷瘤裸鼠摄食量、饮水量以及体重的影响 |
2.2 灵芪胶囊对直结肠癌荷瘤裸鼠的体内抑瘤作用以及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
2.3 灵芪胶囊对直结肠癌荷瘤裸鼠外周血TNF-α含量的影响 |
2.4 灵芪胶囊对直结肠癌荷瘤裸鼠外周血IL-6含量的影响 |
3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7)李佩文教授治疗肝癌的临床经验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现状 |
1 概述 |
2 古代文献对肝癌的认识 |
3 当代中医家对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4 当代中医家对肝癌的辨证分型治疗 |
5 常用治则及药物 |
6 专病专方治疗 |
7 中成药的治疗 |
8 中药介入治疗 |
9 外治法 |
10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李佩文教授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 |
1 概述 |
2 扶正培本健脾疏肝思想的学术源流 |
3 病因病机认识 |
4 辨证分型治疗 |
5 临床思辨特点 |
6 常用药方 |
7 常用药物 |
8 辨证调护 |
9 重视健康宣教 |
10 病案举例 |
第三部分 李佩文教授对肝癌合并症的治疗经验 |
第一节 黄疸 |
1 病因病机认识 |
2 辨证论治 |
3 重用茵陈蒿汤 |
4 常用退黄药物 |
5 临证体会 |
6 病案举例 |
第二节 腹水 |
1 概述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论治 |
4 恶性腹水外治法 |
5 病案举例 |
第三节 癌性疼痛 |
1 概述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论治 |
4 临证特点 |
5 病案举例 |
第四部分 临床研究 |
健脾化瘀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56例临床分析 |
1 病例选择 |
2 临床资料 |
3 观察指标 |
4 治疗方法 |
5 统计学处理 |
6 结果 |
7 讨论 |
附表 |
小结 |
创新性及对肝癌治疗的进一步思考 |
致谢 |
李佩文教授简历 |
李园简历 |
科研经历 |
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
出版论着 |
(8)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治疗方法: |
3.观察指标: |
4.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价: |
5.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1.近期疗效: |
2.生活质量: |
3.不良反应: |
三、讨论 |
(9)肿瘤患者长期生存3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 |
1.1 病例一:胰腺癌 |
1.1.1 诊疗经过 |
1.1.2 分析 |
1.1.2.1 胰腺癌简述 |
1.1.2.2 中医辨证论治 |
1.1.2.3 病例特点 |
1.1.2.4 用药分析 |
1.2 病例二:食管癌 |
1.2.1 诊疗经过 |
1.2.2 分析 |
1.2.2.1 食管癌简述 |
1.2.2.2 中医辨证论治 |
1.2.2.3 病例特点 |
1.2.2.4 用药分析 |
1.3 病例三:肺癌 |
1.3.1 诊疗经过 |
1.3.2 分析 |
1.3.2.1 肺癌简述 |
1.3.2.2 中医辨证论治 |
1.3.2.3 病例特点 |
1.3.2.4 用药分析 |
讨论 |
1.1 西医对肿瘤的研究概述 |
1.2 中医对肿瘤的研究概述 |
1.2.1 肿瘤的病因病机 |
1.2.2 肿瘤的诊断 |
1.2.3 肿瘤的辨证论治 |
1.2.4 肿瘤的常用治法 |
1.3 总结 |
1.4 体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苦豆子提取物对肠癌细胞株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 材料 |
1.1 细胞株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及来源 |
1.4 主要试剂配制 |
2 实验内容 |
3 实验方法 |
3.1 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 |
3.2 AnnexinV/PI 双标测细胞的早期凋亡 |
3.3 Western Blot 检测 EphA1 蛋白的表达 |
3.5 统计方法 |
3.6 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康赛迪胶囊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总结田建辉治疗妇科癌的用药规律[D]. 杨美清.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D]. 李晶滢.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11)
- [3]复方斑蝥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评价[J]. 曹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08)
- [4]益气健脾抗癌法对肠癌脾虚本质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D]. 王宁.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06)
- [5]扶正培元方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 姜恩顺.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11)
- [6]灵芪胶囊对直结肠癌Lovo细胞荷瘤裸鼠外周血TNF-α和IL-6的影响[D]. 王怀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7]李佩文教授治疗肝癌的临床经验整理研究[D]. 李园.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8]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J]. 夏环玲.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2(02)
- [9]肿瘤患者长期生存3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分析[D]. 刘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3)
- [10]苦豆子提取物对肠癌细胞株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1的影响[D]. 江勤.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标签:中医论文; 肝癌中药方剂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肺癌转移论文; 肝癌晚期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