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3农村市场热起来(论文文献综述)
杨雪琼[1](2018)在《国家、市场与村落共同体:尾村社会结构变迁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社会结构为中心对尾村进行研究,这里的社会结构是指村落共同体中连接其内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组织原则。对每一个时期尾村社会结构所呈现出的形态进行大致勾勒,纵向上将其与尾村后期所历经社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变迁是如何发生的,发生了怎样的变迁,找到影响其变迁的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中的主要因素,从而能够获得对尾村社会结构变迁过程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知。通过对相关文献与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本文对尾村所经历的三个时期进行了总结和探讨:第一,传统时期尾村社会中治理实践的主体是由土司及下属的管事构成的,他们成为了乡村社会中权力与权威的载体,使得传统乡村社会秩序得以维系。故自秦汉以来的王朝国家在尾村社会中只是作为一种象征存在,尾村村民的内心对于王朝国家的认知与汉村村民一般:“天高皇帝远”。第二,民族国家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皇权不下县”的相处模式。村落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直面国家,国家的权威深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此时的国家对于尾村而言“近在咫尺”。第三,1980年代以来尾村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市场的需求进行着“传统的发明”,其中市场是最主要的引领力量。正如波兰尼在《大转型》中所提出那样经济不再是浸没在整个社会的每个角落当中,而是整个社会需要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李阳,刘颖,张高科,蒋政,童玲,刘一凡,姜美怡,贾然然,郑晓,陈元邦,高远[2](2016)在《农村电商如何让农民“热”起来?》文中研究指明在上一期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中《中国农资》记者记录了各地区"互联网+"带给农村的变化,通过对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北方农村地区的深入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在农村,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了,农民互联网的思维在逐步形成,农民已经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一些农民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然而电商离农民还是有点远,究竟远在哪儿?互联网时代农民的迫切需求是什么?农村电商热如何让农民"热"起来?
董振国,王春雨[3](2007)在《中国农村消费热起来了》文中提出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大举进军农村市场大企业纷纷制订农村市场开拓方案海尔集团公司商流本部专卖店推进公司总经理陆海峰告诉记者,他们判断:当前全国农民的平均消费能力和农村市场消费状况和1995年左右的城市消费市场相似,全国农民购买力每年增长20%至30%。为了开拓农村市场,海尔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农民要求冰箱有较强的冷冻能力,对
方凤玲[4](2005)在《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治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7年底我国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后,人们面对的不再是短缺经济,而是商品供给过剩,库存不断增大,生产能力过剩,价格过度走低,平均利润率奇低。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内生增长的主要障碍,并使政府采取的启动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对有效需求不足这一课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社会经济大系统出发,采用调查与预测、结构功能分析、计量经济学和系统评价方法,对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特点、原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文章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从宏观经济指标和近期的主要经济指标出发,说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近两年虽有好转,但离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还有很大距离;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常态,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具有不同的特点。接着,探讨产生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分析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部门的决策行为的基础上,说明各个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决策行为是我国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微观基础。其次,探讨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政策原因。高积累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定物价—零通胀”政策、消费政策和固定汇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有效需求的不足。第三,分析了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体制、制度原因。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工资制度、法律制度、供求体制、投资体制、金融利率体制、民营企业机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影响着我国的有效需求。第四,分析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其他原因。劳动力供给的长期过剩,国内供求关系的根本性改变,消费者心理预期的消极作用,还有世界经济持续下滑,东亚金融危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影响着我国的有效需求状况。最后,提出我国治理有效需求不足应采取的对策。在货币政策上,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放松利率管制,适当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贷结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在财政政策上,由民营投资和非政府投资的增长为主力拉动社会投资;用税收政策刺激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加大财政政策直接启动消费需求的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规范民营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金融工具创新,培育信用消费市场和新的需求主体;由政府支付改革成本并加快改革。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着重提高引进技术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适当放宽外资进入第三产业的限制;完善出口退税管理机制。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和解决好政府和市场、平等和效率、货币、物价、经济之间、采取的措施与金融风险的关系问题,以及农业、农村、农民等问题。
李万君[5](2004)在《农村超市——未来农村市场营销的主力军》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转型与农村市场的开放,松散的供销合作系统在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供应市场竞争中逐渐衰微,此时,一个新生事物一农村超市应运而生,并迅速成长,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及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注定使它成为未来农村市场营销的主力军。本文着重从经济发展形式、农村超市的独特优势、深远影响及其发展前景几个方面探讨了农村超市即将成为未来农村市场营销主力军的原因。
刘天祥[6](2001)在《启动农村市场应由开拓转向培育》文中认为我国现阶段启动农村商品市场的政策绩效不尽人意。深层次的原因是对于农村商品市场的培育滞后。应当调整思路 ,走由开拓到培育的转变之路 ,并遵循农村商品市场培育的客观规律 ,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加快农村商品市场的培育。
刘天祥[7](2001)在《对农村商品市场培育中几个认识问题的探讨》文中认为努力开拓与培育农村商品市场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目前已经成为全国上下注目的焦点。要实现这一重大的历史史命 ,还需要我们对于农村商品市场培育有一个系统的、深入的认识。农村商品市场培育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现象 ;农村商品市场培育应放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来认识 ;农村商品市场培育从经济增长的战略高度来把握 ;农村商品市场培育应注重系统协调发展 ;农村商品市场培育应遵循农村商品市场发育规律。深入、系统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市场政策。
苏红霞[8](2000)在《关于扩大内需的几个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我国国内需求不足的现状,从理论上对扩大内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首先,分析了造成农民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启动农村市场的途径,提出启动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然后分析了造成居民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启动居民消费的途径,提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扩大内需的“安全阀”;其次分析了目前的三大消费热点,提出培植消费热点是扩大内需的“龙头”;最后指出扩大内需要注意政策时滞。
李元华[9](2000)在《扩大内需必须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文中指出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商品市场呈现出需求低迷状况,摆脱这一现状的根本措施在于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一是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社会流通体系;二要研究和开发对农村适销对路的产品;三要夯实和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四要维护农村居民的消费权益并提高对农村消费群体的服务质量;五要扶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使农民增产增收提高购买力;六要以明确而科学的消费政策和消费观念引导消费合理增长。
熊利民,沈芳华[10](1999)在《江西农村市场潜力、难点及对策》文中提出
二、2003农村市场热起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农村市场热起来(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市场与村落共同体:尾村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回顾 |
(一)社会结构的概念演进 |
(二)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相关研究 |
(三)民族国家及其建设相关研究 |
(四)市场相关研究 |
(五)撒尼人相关研究 |
(六)研究评述 |
四、研究设计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 |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四)田野点介绍 |
第一章 传统时期尾村的社会结构 |
一、乌蛮社会中的鬼主制度 |
二、王朝国家与土司 |
(一)改土归流前:王朝国家-土司—地方社会 |
(二)改土归流后:王朝国家-流官—地方社会 |
(三)土司—管事—村民 |
三、保甲制度与民主自治 |
小结 |
第二章 新中国的尾村 |
一、基层政权的建立 |
二、民族识别——成为五十六个之一 |
(一)民族关系 |
(二)识别工作 |
三、土地改革 |
(一)划分阶级 |
(二)分配土地 |
小结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尾村的社会结构 |
一、“时移势迁”的传统 |
(一)变迁与消失的节日 |
(二)服饰的“革新” |
(三)毕摩的“复兴” |
二、损蚀冲洗下的乡土 |
(一)教育的发展 |
(二)乡土社会与教育 |
(三)离土人口的初步形成 |
小结 |
结论 |
一、国家与传统村落共同体 |
(一)象征性的国家 |
(二)“近在咫尺”的国家 |
二、市场与“传统的发明”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summary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2.1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
1.2.2 IS-LM模型 |
1.2.3 货币供应量不足理论 |
1.2.4 实际需求和投资的外生性下降理论 |
1.2.5 债务紧缩理论 |
1.2.6 “流动性陷阱”理论 |
1.2.7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
1.3 研究内容、方法、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结构 |
第2章 有效需求不足状况的出现 |
2.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 |
2.1.1 9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
2.1.2 90年代中期有效需求不足的出现 |
2.1.3 近期经济回升的性质 |
2.1.4 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
2.2 有效需求不足的特点 |
2.2.1 资本主义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特点 |
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特点 |
2.2.3 我国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特点 |
第3章 我国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原因 |
3.1 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决策基础 |
3.1.1 中央银行的决策行为 |
3.1.2 金融机构的决策行为 |
3.1.3 企业的决策行为 |
3.1.4 个人的决策行为 |
3.2 我国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政策原因 |
3.2.1 高积累政策 |
3.2.2 货币政策 |
3.2.3 “稳定物价—零通胀”政策 |
3.2.4 消费政策 |
3.2.5 固定汇率政策 |
3.3 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体制制度原因 |
3.3.1 产权制度 |
3.3.2 分配制度 |
3.3.3 工资制度 |
3.3.4 法律制度 |
3.3.5 产权制度 |
3.3.6 投资体制 |
3.3.7 金融体制 |
3.3.8 利率体制 |
3.3.9 民营企业机制 |
3.3.10 市场经济体制 |
3.4 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其他原因 |
3.4.1 国内供求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
3.4.2 消费倾向的变化 |
3.4.3 三农问题的压力 |
3.4.4 心理原因 |
3.4.5 政府的需求管理 |
3.4.6 外部原因 |
第4章 治理有效需求不足的对策 |
4.1 货币政策 |
4.1.1 实施货币政策遇到的困境 |
4.1.2 采取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 |
4.2 财政政策 |
4.2.1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必要条件 |
4.2.2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边界 |
4.2.3 财政政策内容的调整 |
4.2.4 注重解决的关键问题 |
4.2.5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 |
4.3 经济体制改革 |
4.3.1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
4.3.2 规范民营企业 |
4.3.3 调整产业结构 |
4.3.4 金融体系合理化 |
4.3.5 消费政策的转变 |
4.3.6 培育新的需求主体 |
4.3.7 政府支付改革成本并加快改革 |
4.4 对外贸易政策 |
4.4.1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分析 |
4.4.2 引进外资,提高引进技术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 |
4.4.3 适当放宽外资进入第三产业的限制 |
4.4.4 完善出口退税管理机制 |
4.5 正确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
4.5.1 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
4.5.2 必须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 |
4.5.3 必须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
4.5.4 解决好就业问题 |
4.5.5 解决好采取的措施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
4.5.6 正确处理货币、物价、经济之间的关系 |
第5章 总结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5.2 论文的成果与创新点 |
5.3 论文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图目录 |
附录(二) 表目录 |
附录(三) 主要字符代表含义总结 |
附录(四)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后记 |
(7)对农村商品市场培育中几个认识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商品市场培育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周期性现象 |
二、农村商品市场培育应放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来认识 |
三、培育农村商品市场应从经济增长的战略高度来把握 |
四、农村商品市场培育应注重系统协调发展 |
一是要实现商品市场运行基础、商品市场运行要素、商品市场运行过程若干子系统培育的协调发展。 |
二是要实现大市场与小市场、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培育的协调发展。 |
五、农村商品市场培育应遵循农村商品市场发育规律 |
(一) 加大农业产业的建设与农村商品基地的发展是农村商品市场培育的前提。 |
(二) 在农村商品交换规模大拓展的基础上组织好农村商品市场的培育。 |
(三) 由政府来主导农村商品市场体系的培育。 |
四、2003农村市场热起来(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市场与村落共同体:尾村社会结构变迁研究[D]. 杨雪琼. 云南大学, 2018(01)
- [2]农村电商如何让农民“热”起来?[J]. 李阳,刘颖,张高科,蒋政,童玲,刘一凡,姜美怡,贾然然,郑晓,陈元邦,高远. 中国农资, 2016(07)
- [3]中国农村消费热起来了[J]. 董振国,王春雨. 华夏星火, 2007(10)
- [4]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治理[D]. 方凤玲. 西北工业大学, 2005(03)
- [5]农村超市——未来农村市场营销的主力军[J]. 李万君. 市场论坛, 2004(12)
- [6]启动农村市场应由开拓转向培育[J]. 刘天祥.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1(03)
- [7]对农村商品市场培育中几个认识问题的探讨[J]. 刘天祥.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01)
- [8]关于扩大内需的几个问题[J]. 苏红霞.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0(03)
- [9]扩大内需必须大力开拓农村市场[J]. 李元华. 经济体制改革, 2000(02)
- [10]江西农村市场潜力、难点及对策[J]. 熊利民,沈芳华. 价格月刊, 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