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营书业正在蜕壳裂变(论文文献综述)
胡平[1](2015)在《走向丰润与雄阔——“21世纪”三十年风云录》文中提出立足本土,立足中国,走向世界,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30年来一直不曾放弃的梦想。一日后证明,历史,当初并非漫不经心地将一个年轻人打发去了刚刚成立几个月的江西少年儿童出版社。年轻人叫张秋林,时年29岁。15岁入伍,在驻厦门某部任炮兵侦察班班长,荣立一次三等功。复员后干了两年工人,上了三年大学,分配至江西省文化厅任党组秘书。不甚安心,深感自身内涵太浅,知识太薄,又去省委党校、中央党校做了三年书虫。回来后在江西人民出版社任机关党委副书记兼团委书记,并被有关部门列入"第三梯队"干
焦健[2](2012)在《我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早期的民营书业普遍的是小规模的“卖书”、“做书”,追求的是经济利益,几乎是一种纯粹的商品交易。没有一种文化认识和责任担当。但是,他们的活动,客观上满足了当时人们对于精神产品的需求,活跃了沉寂已久的出版市场。随着第二批书商的出现,一批有志向的知识分子加入到民营书业中来,逐渐从“旁敲侧击”的“二渠道”发展到占据我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据2011年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共有新闻出版企业13.1万家,其中民营书业企业就占据了76.1%的比重;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167882处,其中集个体零售网点109994处,占总数的65.5%,超过了出版物发行市场一半的份额。此外,民营书业的业务范围也逐渐拓展到了除出版环节以外的所有环节,如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排版印刷以及发行销售等。实际上,直至目前,实力强大的民营书业已经通过恰当的方式介入了出版环节的有关工作。在国家支持民营书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民营书业有了更大的舞台,他们日益高涨的士气和蓬勃发展的规模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市场竞争力。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民营书业历经风雨和坎坷,有过辉煌有过低迷,有过正效应也有过负影响,功过是非都印在历史的画面里。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审视,民营书业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兴起,促进了我国出版体制的改革,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大批优秀出版人才,加快了整个出版业前进的步伐。在繁荣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尤其是文化竞争力。因此,研究民营书业的发展,既适应了民营书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适应了出版业的需要,更适应了整个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需要。全文从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优劣势、对策及价值等多方面,对我国民营书业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凡五章。第一章论述我国民营书业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第二章从民营书业的概念入手,论述民营书业在我国出现的原因及背景,并着重对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书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第三章总结出了我国民营书业发展中的优势,第四章对我国民营书业的价值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第五章对民营书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对策。通过研究我们看到,我国民营书业,依靠其灵活的运行机制、人性化的服务、多样化的营销手段、特色化的经营策略,从路边的小书摊发展壮大为我国出版市场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表现出了他们独特的优势和经营能力。但是,人才匮乏、资金短缺、诚信缺失、管理水平低等因素也严重制约着民营书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政策的不完善也一定程度上了牵制了民营书业的张力。因此,加大政府支持,加强人才培养,开拓融资渠道,构建诚信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规模扩张之路,打造企业品牌,整合优质资源,尽快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是民营书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基本保障。
李刚[3](2012)在《中国当代民营图书公司基础运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营图书公司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非常重要的文化使命,在写作与发行的距离逐渐缩短的现代传媒时代,民营出版还需要不断的适应和改变。目前民营图书公司的基本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当代民营图书公司面临着民营发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图书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行业内部发展不均衡等多种问题。深入的研究民营图书公司运营发展特色,将十分有利于当代的图书工作者了解我国民营图书公司的现实状况。我国民营图书公司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民营图书公司发展的历程非常的短暂。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国的民营图书公司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国家政策从一开始的限制到现在的逐渐放开,各种运营平台不断的加入和发展,社会环境总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营图书公司产生了影响。面对这种现实状况,我们应该客观的关注它、分析它、对待它。我国的民营图书公司与国有出版社之间,从一开始的依附关系发展到现在的合作关系,是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的,他们之间的合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民营图书公司在自己的发展规划上,采取了取长补短的方式,在很多方面,民营图书公司甚至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国有出版社。在市场竞争机制逐渐完善的今天,民营图书公司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极具个性的发展特色在国内图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从目前情况来看,民营图书公司的规模和数量虽然一直在壮大,但是投资者的过度涌入必然会导致图书市场的秩序混乱,无序竞争也必然会使投资者的利润降低,民营图书公司亟须国家为其建立相关的保护制度和监管制度。虽然我国对图书市场的监管依旧不完善,传统图书市场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但是民营图书公司的发展依然可圈可点,他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摸索出了适合我国民营图书公司的发展道路和运营模式,也使得他们的发展和运营具有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尤其是在图书策划与图书营销方面,民营图书公司已经开始进行他们独有的探索,在很多领域民营图书公司已经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钱忠芹[4](2010)在《当代中国民营书业品牌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民营书业是活跃在我国书业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占据了图书分销领域的半壁江山,同时它策划出的众多畅销书,也让它在图书策划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出版业市场逐步放开,民营书业面临着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本文第一、二两章主要分析了民营书业和品牌的一些概况,得出民营书业走品牌化的必然趋势。从第三章到第五章则分别从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即品牌的建设阶段、品牌的扩张阶段、品牌的维护阶段,探讨在各个阶段民营书业可供采取的品牌策略。民营书业具有灵活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机制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民营书业要围绕着市场的需求进行发展经营。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民营书业必须提升品牌的策略。在品牌规划阶段要细分市场,树立品牌理念,进而在市场中给自己定位。在品牌建设阶段,要不断寻找优秀的作品和作者,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重视人才的发展,重视渠道的建设。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重视服务和诚信的建设,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借助品牌影响力,吸收加盟店,引进资本,利用品牌积累,投资再发展,做大做强品牌。通过直接、间接、组合延伸,借力引进版图书,扩张品牌市场在品牌延伸的过程中,要注意坚持原有的品牌理念,注意品牌扩展的相关性,进行适度的品牌延伸。要树立品牌的维护意识,通过注册商标、宣传伪书、假书的危害、社会保护以及品牌创新等方式,维护品牌。同时要成立应对危机的危机管理机制,面对危机毫不畏缩。本文在对民营书业品牌策略的分析过程中,运用理论分析的同时结合民营书业采取品牌策略的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为民营书业的品牌化过程提供借鉴。书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合理的品牌策略能够提高品牌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并不断壮大。民营书业自身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它具备发展壮大的条件。因此针对民营书业自身特点,探索民营书业在品牌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应采取的品牌策略,为民营书业发展壮大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案例,帮助民营书业做专、做特、做强。
刘蒙之[5](2010)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民营图书出版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图书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因为诸多历史因素,国有图书出版业在图书产能、品种结构与发行终端上都一时无法满足图书市场的巨大需求,于是首先从图书出版业下游的零售环节出现了第一批民营小型书店和书摊,作为新华书店系统的“补充”力量用以解决广大读者“买书难”的问题。这些小型书店依靠灵活的机制和追逐利润的热情,有一部分逐渐发展成为规模化的民营图书发行公司,及至在2003年获得了“总发行权”,开始与新华书店“平起平坐”。几乎与此同时,更有诸多民营图书发行公司在谋求资本增值的商业理性和“刊布经典”的人文理想之双重因素作用下向图书出版的核心领域——“图书策划”渗透,逐渐诞生了一批在教育出版与大众出版领域富有竞争力的民营图书文化公司,引领了当代教育理念革新与大众阅读的潮流。至2009年,我国民营图书出版业已蔚为壮观,发行领域有民营零售网点11万家,从事图书出版策划业务的民营图书文化公司有3万家,民营图书出版业已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业名副其实的“新兴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民营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图书出版制度变迁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审视,通过对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历史与动因、产业布局与现状、大众出版领域的出版创新、民营图书出版业与国有图书出版业的商业互动、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历史贡献等诸多问题的聚焦来探讨民营图书出版业现象。研究中力求瞻前顾后,经纬交织,从历史的纵向和现实的横向展开全面剖析。本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下:第一章是绪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现实背景、主要问题、研究意义、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结合时代背景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历程。第三章采用截面研究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民营图书出版业基本的产业布局,然后重点对策划和发行两大环节中的代表性民营图书公司进行了评介。大众出版的发达程度代表一国图书出版业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民营图书出版业在大众出版领域最为活跃,业绩最为突出,创新了我国图书出版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故第四章专门辟出用以分析民营图书出版业在大众出版领域的商业探索。第五章探讨了民营图书出版业和国有图书出版业的商业互动。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图书出版业和国有图书出版业之关系先后经历了补充、冲突和合作为主要特征的三个重要阶段,民营图书出版业是国有图书出版业革新的重要驱动因素。第六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动因,在广泛的历史情境下对促进民营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多元变量进行了分析探讨。第七章也是本研究最后一章评价和分析了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历史作用、经营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发展路径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图书出版业对于提高我国图书出版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图书出版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缓解图书出版业投资不足,进行图书出版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须有所提升。第七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也着重对一些制约民营图书出版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民营图书出版业未来发展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及其作用有目共睹,然而由于长期处于“灰色地带”,其在政治地位、社会形象、行业声望甚至媒体建构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由此影响民营图书出版业下一步的发展与我国图书出版产业整合的进度和质量,损伤我国图书出版业的整体价值。我国图书出版业想要做强做大,就应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规律的原则,释放民间的出版先进生产力,激发民间图书出版原创力,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解决好民营图书出版业的问题。认识是实践的先导,鉴于此,本研究力图把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起来,试图追溯其历史,探究其动因,分析其机制,剖析其本质,明确其作用,讨论其地位,希冀为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和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做强做大,达到“大繁荣”,实现“走出去”有所裨益。
林传伟[6](2009)在《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模式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各个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改革向纵深推进。作为文化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的体制改革自然也不会独立于这一进程之外。我国的出版业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业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出版的产业化、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出版改制逐步展开并向纵深推进,国有出版社除人民社等一些公益性出版社外最终将完全转变为企业化经营,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组建了一批大型出版集团,出版业对内、对外的开放力度加大,允许外资与民资进入发行领域,合法参与竞争,这一系列举措较大地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当我们把目光都聚焦在出版社转制问题上时,在出版业,一种新的现象正在迅速发展。这就是当前蓬勃发展、活跃在出版业内的各类出版文化公司、出版工作室。据不完全统计,这类文化公司或工作室已达8500家之多,其规模与影响已不容忽视,不管我们承认与否,这一现实都无法回避。正视它、研究它,使其规范发展,为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是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对出版工作室现象,一些学者和业内人士已注意到它对我国出版业造成的巨大影响,并展开了研究,但现有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出版工作室现象的评论上,对出版工作室的运行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研究的不多,且研究零散、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立足解决工作室问题的角度,对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的合作模式及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是当前极具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和深入访谈部分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的必要性、必然性,合作的可行模式及应对策略。该课题的研究,希望能澄清业内及社会对出版工作室的一些模糊认识,更希望能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解决出版工作室问题,完善出版政策,甚至促进我国的出版体制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分析了研究的难点,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模式研究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出版工作室概述。界定出版工作室的概念,分析出版工作室的起因、发展历程,划定出版工作室的类型。第四章是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的必要性、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为深入探讨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的必要性,文中对出版业现状、出版社优劣势以及出版工作室的现状优劣势进行了比较分析,以论证双方合作的必要性。该部分依据企业竞争合作理论、企业价值链理论分析了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的必然性、必要性,并探讨了双方合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影响因素。第五章是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模式分析。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文中提出了四种可行的合作模式。第六章是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的策略。提出了四种促进双方合作的策略,对出版工作室的走向,文中也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第七章是结论和展望。
严结娥[7](2007)在《民营书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民营书业开始出现,20多年来,民营书业已从“拾遗补缺”的“二渠道”地位发展到占据我国书业的半壁江山,撑起了我国出版行业的“半边天”。据估计,到2002年,我国民营书店已有7.8万家,是新华书店的5倍多。从业人员40多万。在营业额方面,除去新华书店计划性垄断发行的教材,在一般图书发行领域,2002年民营书业就占有销售数量的50.13%、金额的56.94%,均已超过国有书店,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经过二十年来的发展,中国民营书业中涌现出了一批奉公守法、有品位有特色、经营状况良好、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民营书业有许多特点,如机制灵活、市场反应敏锐,产权明晰、经营目标单一,规模较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总体不高等。民营书业在扩大和繁荣图书出版市场,推动出版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吸纳和造就一批书业人才,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束缚,民营书业要真正做到与国有实力相当,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影响民营书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出版体制改革,即出版社体制改革和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造,以及外资的大举进入。内部因素主要有管理模式不完善、人才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不通畅、品牌建设不重视等。民营书业要想长足发展,还需要在推进横向联合和纵向发展、积极开展资本经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加强品牌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诸多方面继续努力。
龙妮妮[8](2006)在《出版工作室运作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文中指出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业逐渐纳入产业发展的轨道,许多民营出版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工作室便是这类民营出版机构的典型形式。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工作室业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出版力量,正对我国当前的出版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影响。“2003年,全国的图书工作室有2000多家,大约是我国现有出版社数量的4倍,全国图书市场上有40%的畅销书是民营工作室策划的。”“2005年,全国的图书工作室已达到8500家,每年策划、合作出版的图书接近二万种,占全国出版品种的十分之一左右,各类畅销书排行榜上,80%以上都由图书工作室策划。”目前,这类工作室全国究竟有多少,因统计数据不全,故所获结论不一。但其数量之大,发展之快,确是不争的事实。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其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都不可小觑。 虽然一些业内人士和学者早已注意到工作室对我国出版业的巨大影响,并且作了一些研究,但其所述,大多停留在探讨工作室的出现是否会对国有出版社构成威胁上,而对其运作方式、经营策略、盈利水平、潜在问题、发展趋势,特别是对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实现工作室与国有出版社的合作共赢等重点问题,迄今尚无人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笔者希望在全面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研工作室个案的基础上,探讨工作室与国有出版社实现双赢的最佳合作方式,探讨其成功的经验、遭遇的困境及应对挑战的策略。还希望能站在促进出版业发展和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的角度,对工作室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作一些探讨,从而为完善出版政策、改革出版体制提供一些资料。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何谓出版工作室,以及研究出版工作室的目的;第二部分分析工作室的成因、发展及其类型;第三部分研究出版工作室的运作现状,包括工作室的选题策略、全程策划和整合营销,以及与国有出版社的合作问题;第四部分研究工作室的发展趋势,促进其完善的政策性建议;最后,以附录的形式,对张鑫友英语读物工作室作了实证性的个案研究,旨在“以一斑而窥全豹”,从而对出版工作室的发生和发展、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以及它们的今天与未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丁姗[9](2005)在《我国民营书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文中指出民营书业作为我国出版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在中国出版业获得了一席之地。入世后,中国也向世界敞开了出版领域的大门,国内出版业的每一项新举措都吸引着众多的目光。有关民营书业发展的话题,是近年来编辑出版业界和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 本论文从宏观的视角,梳理了民营书业的历史发展阶段,具体分析了民营书业企业的经营模式,从出版下游与出版上游两个方面总结了民营书业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民营书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民营书业如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以及拥有一套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等,都是发展之路上亟需解决的。本论文认为,民营书业的发展之路是广阔的,连锁经营、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将是未来几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迪文[10](2004)在《民营书业正在蜕壳裂变》文中指出先天机制占先,发展后劲不足。这就是目前民营书业的状态。 民营书业的发展前景看好,但是绝不是说民营书业的春天到了,接下来的日子将最难 过,因为那不是明媚的春天,而是春天前最冷酷的严寒。不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民营书业绝对不适合市场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只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有生存空间。
二、民营书业正在蜕壳裂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营书业正在蜕壳裂变(论文提纲范文)
(1)走向丰润与雄阔——“21世纪”三十年风云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2)我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二章 民营书业的发展脉络 |
第一节 “民营书业”的缘起 |
第二节 民营书业产生的背景 |
一、社会思潮的引领 |
二、资本运行的转型 |
三、人文观念的变化 |
四、国有市场的局限 |
五、印制技术的进步 |
第三节 民营书业的发展轨迹 |
一、改革开放前的民办出版活动 |
二、民营书业的再生(1979~1984) |
三、民营书业的初长(1985~1989) |
四、民营书业的整治(1990~1995) |
五、民营书业的繁荣(1996~2002) |
六、民营书业的转折(2003~2005) |
七、民营书业的滞涨(2006~2008) |
八、民营书业的复兴(2009至今) |
第三章 民营书业的发展优势 |
第一节 民营书业的存在模式 |
一、民营图书公司 |
二、民营书店 |
三、民营发行企业 |
第二节 民营书业的发展优势 |
一、敏锐的反应能力 |
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
三、多样化的营销手段 |
四、特色化的经营策略 |
第四章 民营书业的价值分析 |
第一节 演绎文化交响 |
一、丰富图书市场 |
二、引领阅读时尚 |
三、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
第二节 繁荣经济舞台 |
一、增强综合国力 |
二、创造就业市场 |
三、丰富经济理论 |
四、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
第三节 活跃出版市场 |
一、优化出版政策环境 |
二、产生“狼来了”效应 |
三、催生优秀出版人才 |
第五章 民营书业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
第一节 民营书业发展的瓶颈 |
一、政策滞后 |
二、人才匮乏 |
三、资金短缺 |
四、管理效率低 |
五、诚信缺失 |
六、企业规模小 |
第二节 民营书业发展的对策 |
一、加大政府支持 |
二、加强人才培养 |
三、开拓融资渠道 |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五、构建诚信体系 |
六、走规模扩张之路 |
七、打造企业品牌 |
八、向数字出版转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中国当代民营图书公司基础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研究综述 |
(一)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梳理 |
(四)创新之处 |
二、民营图书公司运营特色概述 |
(一)民营图书公司生存环境和发展特点 |
1. 民营图书公司的横向发展 |
2. 民营图书公司的纵向发展 |
(二)民营图书公司与国内出版社的合作 |
1. 民营图书公司与出版社的合作依据 |
2. 民营图书公司与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必然性 |
三、中国当代民营图书公司的策划与实践特色 |
(一)高度重视的选题策划 |
1. 图书选题策划的重要意义 |
2. 民营图书选题策划的原则 |
3. 选题策划的方法 |
4. 民营图书公司的选题决策机制 |
(二)民营图书公司的策划编辑 |
1. 极度缺乏的策划编辑 |
2. 策划编辑人才的定位 |
3. 策划编辑的职业延展性 |
4. 策划对于图书出版的重要意义 |
(三)民营图书公司的专业写手——执行编辑 |
1. 执行编辑的产生 |
2. 执行编辑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
四、民营图书公司的图书营销特色探究 |
(一)民营图书公司的联合经营 |
1. 我国民营图书公司已经具备了联合经营的前提 |
2. 民营图书公司联合经营的模式 |
(二)民营图书公司的图书整合营销方式 |
1. 图书营销的必要性 |
2. 民营图书公司营销的尴尬 |
3. 图书营销的典范——《狼图腾》 |
五、民营图书出版公司的发展趋势 |
(一)民营图书的转变 |
1. 民营图书公司由体制外向体制内的转变 |
2. 民营图书公司已经涉及到图书出版的上下游 |
(二)图书产业未来的展望 |
1. 方便的写作工具,最终将会把写作和发行结合起来 |
2. 数字出版将成为民营出版的转折点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当代中国民营书业品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当代中国民营书业的现状 |
第二节 品牌与品牌策略 |
第二章 民营书业的品牌概况 |
第一节 民营书业品牌化背景 |
第二节 民营书业的品牌现状 |
第三节 民营书业运用品牌策略的必要性 |
第三章 民营书业的品牌建设策略 |
第一节 民营书业的品牌规划阶段 |
第二节 民营书业的品牌建设阶段 |
第三节 民营书业品牌影响力形成阶段 |
第四节 个案研究 |
第四章 民营书业的品牌扩张策略 |
第一节 利用品牌资源,壮大品牌 |
第二节 扩张中的品牌延伸 |
第三节 扩张品牌市场 |
第四节 品牌扩张的注意问题 |
第五章 民营书业的品牌维护策略 |
第一节 树立品牌维护意识 |
第二节 品牌维护的方式 |
第三节 品牌维护中的品牌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5)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民营图书出版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主要问题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文献综述 |
第四节 分析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六节 基本内容、创新与不足之处 |
注释 |
第二章 民营图书出版业发展历程回顾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前的民营图书出版业 |
第二节 民营图书出版业"拾遗补缺"时代的开启 |
第三节 民营图书出版业抵达"不可或缺" |
第四节 民营图书出版业"浮出水面" |
注释 |
第三章 民营图书出版业的现状考察 |
第一节 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基本分析 |
第二节 策划环节的民营图书文化公司 |
第三节 从民营总发权企业到星罗棋布的零售终端 |
第四节 渠道建设的案例:“作者+渠道”模式——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案例分析 |
注释 |
第四章 民营图书出版业与大众畅销书出版 |
第一节 从自发到自觉畅销书时代的转型 |
第二节 制造阅读潮流的民营图书出版业:机构、人与书 |
第三节 民营图书文化公司在大众出版领域的运作特点 |
第四节 图书营销的案例:“像卖牙膏一样卖图书”——读客图书公司营销理念分析 |
注释 |
第五章 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商业互动 |
第一节 从补充、竞争到合作的关系变奏 |
第二节 民营图书出版业与国有图书出版业的合作类型 |
第三节 资本重组的案例:"北方联合"的"出版策划"项目 |
注释 |
第六章 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动因 |
第一节 市场需求是主导性力量 |
第二节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联动效应 |
第三节 图书出版工业的革新与进步 |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介入提供了智力资源 |
第五节 版权贸易与网络资源的双轮驱动 |
第六节 同业组织的规范与治理 |
注释 |
第七章 民营图书出版业的综合分析 |
第一节 民营图书出版业的作用 |
第二节 民营图书出版业的优势与不足 |
第三节 民营图书出版业的制约因素 |
第四节 民营图书出版业的未来展望 |
注释 |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模式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框架 |
1.4 研究的方法 |
1.5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
1.5.1 研究的难点 |
1.5.2 创新点 |
2 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模式与策略研究理论基础 |
2.1 企业竞争合作理论 |
2.2 企业价值链理论 |
2.3 企业战略联盟理论 |
2.3.1 企业战略概述 |
2.3.2 企业战略联盟 |
3 出版工作室概述 |
3.1 出版工作室概念界定 |
3.2 出版工作室的成因和发展 |
3.2.1 出版工作室的成因 |
3.2.2 出版工作室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
3.3 出版工作室的基本类型、特点 |
3.3.1 出版工作室的基本类型 |
3.3.2 出版工作室的特点 |
4 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的必要性、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
4.1.1 出版业运作现状分析 |
4.1.2 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优劣势的比较分析 |
4.1.3 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版社与工作室的合作分析 |
4.2 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的现状分析 |
4.3 出版社与工作室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
5 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的合作模式 |
5.1 基于出版企业生产业务流程的合作模式分析 |
5.1.1 以图书的选题策划与组稿为主要内容的合作模式 |
5.1.2 以图书选题策划、发行为主要内容的合作模式 |
5.1.3 以图书的编校、录排为主要内容的合作模式 |
5.1.4 以图书的装帧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合作模式 |
5.2 资本合作模式 |
5.2.1 资本合作概述 |
5.2.2 国有出版与民营工作室开展资本合作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
5.3 项目合作模式 |
5.4 品牌合作 |
6 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的策略 |
6.1 努力营造一种合作的文化氛围、着力打造合作型团队 |
6.1.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营造合作的文化氛围 |
6.1.2 努力打造合作型团队 |
6.2 出版社应发挥合作中的主体、主导作用 |
6.2.1 国有出版社应加强对合作过程中的管理及相关人才的培养 |
6.2.2 出版社要加强合作中的政策、法律与业务指导 |
6.3 出版工作室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参与合作的能力 |
6.4 为出版工作室与出版社的合作创造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的基本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7)民营书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民营书业概况 |
(一) 民营书业的概念 |
(二) 民营书业的特点 |
(三) 民营书业的作用 |
二、影响民营书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
(一) 出版体制改革的影响 |
1. 出版社体制改革对民营书业的影响 |
2. 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造给民营发行业带来的挑战 |
(二) 外资的冲击 |
1. 外资资本雄厚,发展势头迅猛 |
2. 外资进入的方式和领域 |
3. 外资与国资合作 |
4. 外资的进入给民营书业带来的影响 |
三、影响民营书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
(一) 管理模式不完善 |
(二) 人才结构不合理 |
(三) 融资渠道不畅通 |
(四) 品牌建设不重视 |
四、民营书业向纵深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
(一) 推进横向联合和纵向发展 |
(二) 积极开展合作经营 |
(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四) 建立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 |
(五) 加强品牌建设 |
(六)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出版工作室运作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何谓出版工作室 |
1.2 对出版工作室进行研究的目的 |
第2章 出版工作室的成因、发展及其基本类型 |
2.1 出版工作室的成因 |
2.2 出版工作室的发展 |
2.3 出版工作室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
第3章 出版工作室的运作现状 |
3.1 出版工作室的选题策略 |
3.2 出版工作室的全程策划与整合营销 |
3.3 出版工作室与国有出版社的合作 |
3.3.1 合作出版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 |
3.3.2 合作出版的主要形式和前景展望 |
3.3.3 合作出版中工作室存在的问题 |
3.4 出版工作室面临的挑战 |
3.4.1 机制占先与后劲不足 |
3.4.2 信用危机与管理障碍 |
3.4.3 四大困难与开拓发展 |
第4章 出版工作室的发展趋势 |
4.1 出版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4.1.1 出版业现有状况 |
4.1.2 新世纪我国出版业发展趋势 |
4.2 出版工作室的发展趋势 |
4.2.1 向多样化发展 |
4.2.2 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
4.2.3 在守法中做大 |
4.2.4 欢迎国有出版社“收编” |
4.3 对出版工作室的政策性建议 |
4.3.1 调整政策,加强监督 |
4.3.2 规范引导,加强管理 |
附录 张鑫友英语读物工作室之个案剖析 |
1. 张鑫友工作室建立的背景与部门设置 |
2. 张鑫友工作室的运作现状 |
2.1 工作室的选题策略 |
2.2 工作室的发行渠道 |
2.3 工作室与出版社的合作双赢 |
3. 张鑫友工作室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3.1 工作室面临的两大问题 |
3.2 工作室的应对策略 |
4. 张鑫友工作室的发展战略与前景期盼 |
4.1 工作室的发展战略 |
4.2 工作室对行业发展的期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鸣谢 |
读研期间的成果 |
(9)我国民营书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历史回顾:我国民营书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
一、1979年-1987年 民营书业的复苏期 |
二、1988年-1991年 民营书业的初步发展期 |
三、1992年-2002年 民营书业的快速发展期 |
四、2003年至今 为民营书业正名的全面发展期 |
第二章 民营书业的发展现状 |
一、数量与规模 |
二、民营书业经营模式分析 |
第三章 民营书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
第四章 民营书业的未来之路 |
一、从独立走向连锁,迈向规模效应之路 |
二、从服务大众到细分顾客,实现专业化、品牌化 |
三、多元化发展,开拓新领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民营书业正在蜕壳裂变(论文参考文献)
- [1]走向丰润与雄阔——“21世纪”三十年风云录[J]. 胡平. 出版人, 2015(01)
- [2]我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D]. 焦健.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1)
- [3]中国当代民营图书公司基础运营研究[D]. 李刚. 河南大学, 2012(10)
- [4]当代中国民营书业品牌策略研究[D]. 钱忠芹. 安徽大学, 2010(11)
- [5]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陆民营图书出版业研究[D]. 刘蒙之. 复旦大学, 2010(11)
- [6]出版社与出版工作室合作模式及策略研究[D]. 林传伟. 重庆大学, 2009(02)
- [7]民营书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D]. 严结娥. 河南大学, 2007(06)
- [8]出版工作室运作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 龙妮妮.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4)
- [9]我国民营书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D]. 丁姗. 苏州大学, 2005(05)
- [10]民营书业正在蜕壳裂变[J]. 迪文. 出版经济,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