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探索西宁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孙永清[1](2022)在《探索“党建+”模式,着力打造“两带两创”党建品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西宁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在西宁市民政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西宁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党支部(以下简称党支部)以"福彩要发展、党建要先行"为主线,以国家信用背书、为社会公益事业做贡献为目的,结合工作实际,紧扣发展的"堵点"、经营的"难点"、业主的"弱点",积极探索"党建+"模式,着力打造"党支部带党员创新、党员带群众创效"的"两带两创"党建品牌,真正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促进。
于晓陆[2](2021)在《城市多民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与前瞻——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的主线与"纲",所有工作均需聚焦于此。社区是城市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化、具体化、形象化、落地化的重要场域和广阔平台。西宁城市多民族社区相互嵌入式社区环境下多民族聚居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做法经验,对省内外其他城市多民族社区民族工作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范式。
张红宇,胡振通,胡凌啸[3](2020)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基于4省份24个村(社区)的调查》文中认为基于对全国4省份24个村(社区)的实地调查,从四个维度分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各地在落实改革工作部署和抓好改革重点任务两方面做足了文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升级、强化党的基层领导有突出作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赋予农民财产权利上具有开创性,在萌生农村新的组织形态上具有突破性,在巩固党的基层领导地位上具有关键性。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严格落实中央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妥善处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矛盾关系,关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
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4](2019)在《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文中研究指明编者按历史是一面镜子。纪念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做好现在、开辟未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了《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纪略》突出体现党的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各民族团结奋斗三大历史主要脉络,重?
袁霞[5](2019)在《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广受关注,西宁市地处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地区,具有海拔高、辐射大、气压低等独特的气候环境,增高了老年人患老年疾病的几率,因此,解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成为了如今最大的民生问题。目前,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伴随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本研究将西宁市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以积极老龄化理论、福利多元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分析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调研访谈,分析得出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存在如下问题:机构运营成本大,社会力量参与少;机构医养资源紧缺,医疗服务不健全;护理等级评价标准不合理,服务收费较高;医护费用难报销,“医养结合”定位不清;人才结构不合理,护理人员专业程度有待提升,并根据西宁市自身情况分析其原因,具体原因如下: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养老服务成本高,无可复制的成功经验;评估标准不完善,市场利益诱导;政府多头管理,行业建设标准不规范;人们对护理行业的观念,缺乏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同时,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资料查找,以及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从中整理出可借鉴和汲取的经验,提出了政府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整合各类医护资源,推动养老行业供给侧改革;建立严格的老年人评估机制,树立“医养结合”的理念;完善医养结合医保体系,健全养老行业标准建设;开发医护服务相关人才,健全护工薪酬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为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为政府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高乐[6](2019)在《居民委员会“两难困境”研究 ——基于权力的分析视角》文中指出针对居委会的行政化,实务界(在理论界的建议下)推行了以民主选举、政社关系厘清及社区组织体系优化等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然而,这些改革并没有能让居委会充分履行其自治职能,反而是让居委会陷入了“要么继续行政化,要么被边缘化”的“两难困境”。这对于基层群众自治的实现以及社区治理乃至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制约因素。因此,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居委会摆脱去行政化改革中所遭遇的“两难困境”?为能对这个问题予以有效的剖析,本文选择了“权力”作为分析视角。第一章首先基于对权力动态运作过程的考察赋予了“权力”一个操作性定义,并由此析出权力的三个核心要素:权力资源、权力意图与权力指向,进而用它们构建出本文的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分析工具,本文第二章对居委会当前的权力运作格局进行了剖析。本章指出,现有去行政化改革试图通过事务分割及组织分设的方式来恢复居委会的自主管理权力,并让之在独立的领域得到充分的运作。然而,由于居委会的权力运作在资源基础、运作指向与主体意图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自主管理权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运作,进而陷入“两难困境”。第三章试图跳出现有改革所带来的自主管理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二元对立格局,从居委会的参与权力以及协调监督权力的运作维度寻求突破“两难困境”的新思路。这一章主要围绕着居委会这两种权力与行政权力所形成的非二元对立式的双向制衡关系,以及在这种新权力格局之下居委会的这两种权力为何能得到有效运作展开论证。第四章则通过对其资源基础、主体意图以及运作指向在现实中的可行性之考察,对居委会的参与权力以及协调监督权力在当下我国的可实现性予以了证实。第五章具体分析了两个典型案例:北京朝阳区麦子店的“问政”实践以及深圳南山区所推行的居委会“枢纽化”相关实践,由此设计出了一套推动和保障居委会权力有效运作的制度体系。结语和展望部分对本文的基本结论从两个维度进行了概括,并就本文所研究问题在宏观层面所涉及的两个问题作了简单的引申。
冯志峰[7](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郑州市物业管理协会[8](2016)在《加快推进地方物业管理协会战略转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言地方物业管理协会作为地方经济领域的社会组织,是健全市场体系及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业服务企业与地方政府、社会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地方物业管理协会是由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其它经济组织自愿组成,实行行业公共服务和行业自律的社团法人,具有中介性、互益性、非营利性等特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政府职能改革深入,行业协会面临脱钩改革、体制优化、面目归真、治理完善、效能提高等历史进程的战略转型。在新的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协会战略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两办《意见》为协会战略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住建部《规划纲要》为协会战略转型指明了发展方向,会员企业的期盼为协会战略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马妮[9](2016)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如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主要着眼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党组织建设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深入基层党组织内部开展调查访谈,综观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经典党建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对我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而进一步探讨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途径。本文共分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和创新点三个方面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正文部分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概述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理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相关概念和科学内涵。第二章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与经验。简要概述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历程,列举一系列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典型案例并总结其成功经验。第三章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分析。在深入分析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的基础上,指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第四章是当前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从群众路线、服务理念角度出发,探讨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现路径,并提出了工作成效保障机制,以及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衡量标准和评价反馈。最后是结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简单综述,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索的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践行群众路线、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基础单位,因此,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责任,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保障,是有待党的建设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刘敏[10](2012)在《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人力资源整合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建设是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私营企业的发展也对党的领导方式、执政能力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此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更是被提到了议事日程。私营企业作为“两新”组织的一员,其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党委、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私营企业党建工作还处在初始阶段,问题多、任务重。私营企业党建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覆盖面、填补空白点、增强有效性,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党章提出的党建工作目标。本文即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探索。十七大确立党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但是这些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在文中主要从组织建设这一层面对私营企业党建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在私营企业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私营企业在上级党委的组织部门作为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主体,在领导私营企业党建工作时可以利用社会学中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迪尔凯姆社会整合理论等,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论以及党和政府关于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和政策,深入分析私营企业党建的各部分人力资源的功能,有效的整合私营企业相关的人力资源,顺利开展私营企业党组织工作。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理论知识进行的梳理,明确研究意义,阐明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及其党建工作的发展过程,以及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的现实依据和法理依据;第三部分是阐释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中人力资源整合的理论指导,包括整合的原则、私营企业党建的人力资源及其功能分析;第四部分是分析各部分人力资源在私营企业党建工作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析各部分人力资源在整合中的功能定位和个性表现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探索第四部分中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六部分简单提出加强在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中人力资源整合的对策。其中第四和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细处研究私营企业党建工作,即从组织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的整合角度来研究私营企业党建;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私营企业党建工作,认为可以借鉴人力资本理论分析党建人力资源,并运用社会整合理论采取措施逐渐使得各部分人力资源达到有机整合,开展好私营企业党建工作
二、积极探索西宁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积极探索西宁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探索“党建+”模式,着力打造“两带两创”党建品牌(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支部带党员创新 |
(一)创新“四种模式”。 |
(二)推行“四项建设”。 |
(三)办好“惠民实事”。 |
二、党员带群众创效 |
2”。'>(一)聚力“1+1>2”。 |
(二)锚定“三个关键”。 |
(三)树立“四种理念”。 |
(2)城市多民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与前瞻——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宁市多民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成效 |
(一)党建引领西宁市“一社区一特色”品牌建设 |
(二)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引导 |
(三)积极搭建完善多民族社区便民服务阵地 |
(四)构建多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包容互嵌格局 |
(五)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多民族社区共同体 |
二、城市多民族社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瞻性思考 |
(一)夯实政治基础:加强和完善党对城市多民族社区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
(二)夯实思想基础:推进城市多民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 |
(三)夯实文化基础:构筑城市多民族社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四)夯实社会基础:促进城市多民族社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
(五)夯实物质基础:持续增进城市多民族社区的民生福祉 |
(六)夯实法治基础:善用法律和制度为城市多民族社区和谐团结保驾护航 |
结语 |
(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基于4省份24个村(社区)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研区域概况和区域特色 |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 |
(一)落实改革工作部署 |
(二)抓好改革重点任务 |
1. 搞清集体经济家底 |
2. 明确集体资产主人 |
3. 有序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 |
4.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
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
(一)促进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
(二)增加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三)促进了乡村的治理体系升级 |
(四)夯实了党的基层领导基石 |
四、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认识 |
(一)改革在赋予农民财产权利上具有开创性 |
(二)改革在萌生农村新的组织形态上具有突破性 |
(三)改革在巩固党的基层领导地位上具有关键性 |
五、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
(一)严格落实中央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 |
(二)妥善处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矛盾关系 |
(三)关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 |
(4)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论文提纲范文)
编者按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1959年 |
1960年 |
1961年 |
1962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65年 |
1966年 |
1967年 |
1968年 |
1969年 |
1970年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5年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5)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阐释 |
第3章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现状调查 |
3.1 西宁市老龄化现状及“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
3.2 西宁市养老机构现状 |
3.3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概况 |
3.4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典型案例 |
第4章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2 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章 国内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
5.1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施经验 |
5.2 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施经验 |
5.3 国内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
第6章 促进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 |
6.2 整合各类医护资源,推动养老行业供给侧改革 |
6.3 建立严格评估机制,树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理念 |
6.4 完善医养结合医疗保险体系,健全养老行业标准建设 |
6.5 培养医护服务专业人才,完善护工薪酬保障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青海民族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申报表 |
(6)居民委员会“两难困境”研究 ——基于权力的分析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设计 |
第一章 权力的界定与分析框架 |
第一节 权力的操作性定义 |
第二节 权力的三个关键要素 |
一、权力资源 |
二、权力意图 |
三、权力指向 |
第三节 权力运作状况的分析框架 |
一、对权力资源的考察 |
二、对权力意图的考察 |
三、对权力指向的考察 |
四、三个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
本章结语 |
第二章 当前居委会面临的“两难困境”与权力困局 |
第一节 “两难困境”的出现与表现 |
一、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实践 |
二、“两难困境”的表现及其辩证关系 |
第二节 居委会权力资源方面问题及其负面影响 |
一、当前居委会在权力资源方面所遭遇的主要问题 |
二、居委会权力资源方面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三节 当前居委会两种权力指向状况之殊异 |
一、居委会自主管理权力之客体的模糊与错位 |
二、缺失的城市社区自主公共空间 |
三、依旧倾向于行政管理逻辑的权力运作方式 |
第四节 居委会两种权力运作意图之错位 |
一、居委会两种权力运作意图错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
二、居委会权力意图错位问题的持续存在及强化 |
本章结语 |
第三章 突破“两难困境”的新思路 |
第一节 居委会的三种法定权力 |
一、居委会三种法定权力共同的资源基础与权力意图 |
二、居委会三种法定权力各自的法定权力指向 |
第二节 对居委会权力指向的扩展与优化 |
一、居委会自主管理权力运作指向划定中的逻辑缺陷 |
二、居委会参与权力及协调监督权力的运作指向之有效性 |
第三节 以居民共同意志为基础的集体理性之达成 |
一、居民的共同意志的充分聚集 |
二、多方权力的合作共赢 |
第四节 更全面且更健康的居委会权力资源基础 |
一、重获正当性资源的关键要素:居民参与的效能感 |
二、参与权力及协调监督权力之于居民参与效能感的积极意义 |
本章结语 |
第四章 居委会参与权力及协调监督权力的可行性 |
第一节 权力资源基础维度的可行性 |
一、来自政府与历史的丰富资源 |
二、社会内部公益力量的存在与被挖掘的可能性 |
第二节 权力主体意图维度的可行性 |
一、“政府代理人”与“居民带头人”之间的关系 |
二、政府促成居委会“居民的带头人”得以恢复的意图和努力 |
第三节 权力运作指向维度的可行性 |
一、当前城市基层的居民非制度化参与及其成因 |
二、扩展与升级居委会制度化参与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三、“制度化参与”的另一种解读:可行的“利益的组织化”方式 |
本章结语 |
第五章 居委会权力的实现路径 |
第一节 与居委会参与权力相关的已有实践及典型案例 |
一、城市社区中基层社会协商与基层政府协商之发展概况 |
二、典型个案:麦子店街道的“问政”实践之概况 |
三、麦子店“问政”实践之于居委会参与权力运作的效果评析 |
第二节 与居委会协调监督权力相关的已有实践及典型案例 |
一、已有的社区协调议事机构机制及其效果评析 |
二、典型案例:深圳市南山区的居委会“枢纽化”改革实践之概况 |
三、南山区的改革实践之于居委会协调监督权力运作的效果评析 |
第三节 居委会权力的整体实现路径设计 |
一、居委会权力运作的资源获取与保障机制 |
二、居委会权力运作的意图实现与保障机制 |
三、居委会权力运作的指向构建与保障机制 |
本章结语 |
结语与展望 |
附录一 已有社区治理相关地方改革资料目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7)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导论 |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
(一)现实问题聚焦 |
(二)问题研究意义 |
(三)问题研究价值 |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
后记 |
(8)加快推进地方物业管理协会战略转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地方物业管理协会战略转型面临的机遇 |
1.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协会战略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
1.2两办《意见》为协会战略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 |
1.3住建部《规划纲要》为协会战略转型指明了发展方向 |
1.4会员企业的期盼为协会战略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
第二章地方物业管理协会所做的工作 |
2.1参与制定和修订行业政策法规 |
2.2反应企业诉求,维护行业权益 |
2.3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增强行业社会公信力 |
2.4开展行业调查研究,夯实协会工作基础 |
2.5探索物业纠纷调解机制,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
2.6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提升行业队伍素质 |
2.7加大宣传力度,凝聚行业正能量 |
2.8开拓创新激励机制,促进行业比学赶帮 |
2.9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扶贫和公益活动自觉性 |
第三章地方物业管理协会战略转型存在的问题 |
3.1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协会作用发挥 |
3.2职能转移承接缓慢,削弱协会凝聚力 |
3.3基础能力不强,制约协会的发展 |
3.4新鲜血液补充不足,队伍建设青黄不接 |
第四章对加快推进地方物业管理协会战略转型的探讨 |
4.1加快地方立规,明确协会职能定位 |
4.2健全治理制度,规范协会运行机制 |
4.2.1完善法人结构,促进治理现代化 |
4.2.2健全信用体系,切实搞好诚信自律 |
4.2.3注重人力资源,不断吸纳优秀人才 |
4.3扩大资金来源,开拓生存发展空间 |
4.3.1善于抓住机遇,积极承接职能转移 |
4.3.2发展协会经济,强化自我造血功能 |
4.4丰富服务内涵,构建良性循环体系 |
4.4.1当好良师益友,构建优质服务体系 |
4.4.2树立物业形象,构建宣传舆论体系 |
4.4.3做好品牌建设,构建价值竞争体系 |
4.4.4搞好专业细分,构建精细运作体系 |
4.5工作模式创新,强化行业引领作用 |
4.5.1党建工作创新,推进党组织有效覆盖 |
4.5.2智慧物业创新,破解行业发展难题 |
4.5.3发展研究创新,担负发展探索责任 |
4.5.4活动载体创新,激发内在竞争活力 |
结语 |
(9)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论文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归纳演绎法 |
四、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
(一)论文结构 |
(二)论文创新点 |
第一章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概述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思想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思想 |
(二)列宁的党建思想 |
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 |
(一)毛泽东的党建思想 |
(二)邓小平的党建思想 |
(三)江泽民的党建思想 |
(四)胡锦涛的党建思想 |
(五)习近平的党建思想 |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理论 |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科学内涵 |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作用与功能 |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内涵 |
(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二章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与经验 |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提出与推进 |
(一)初步探索阶段 |
(二)总结提高阶段 |
(三)实践推广阶段 |
二、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典型案例 |
(一)遵义红花岗区:“三进”强基础,“三民”惠民生 |
(二)广东佛山:“五带五对接”党员志愿服务活化党群关系 |
(三)青海省海西州:全面落实村干部坐班夯实藏区执政基础 |
(四)青海西宁城中:“365”党代表工作室搭起群情民意"连心桥" |
(五)郑州二七区:“三强一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一)提高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 |
(二)加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建设 |
(三)健全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
(四)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
第三章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分析 |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
(一)社会转型快 |
(二)群体多样性 |
(三)利益差异化 |
(四)问题凸显期 |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一)服务平台不够完善 |
(二)服务制度机制不够健全 |
(三)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和实效性有待提高 |
(四)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发挥作用 |
(五)服务载体和阵地存在薄弱环节 |
(六)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尚未健全 |
第四章 当前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顶层设计 |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要求与基本原则 |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题 |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 |
(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任务 |
(五)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路径 |
二、完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 |
(一)构建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 |
(二)健全服务制度,突出服务重点 |
(三)完善服务机制,形成服务保障 |
(四)提升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
(五)丰富工作载体,提高服务实效性 |
三、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衡量标准和评价反馈机制 |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衡量标准 |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10)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人力资源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理由及选题意义 |
二、相关理论及其应用现状 |
三、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新时期私营企业及其党建工作的由来和发展 |
一、新时期以来我国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的发展 |
二、新时期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现实需求和法理依据 |
三、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 |
四、当前我国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状况 |
第二章 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人力资源整合的理论指导 |
一、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中人力资源整合的原则 |
二、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人力资源及其功能分析 |
第三章 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中人力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
一、部分上级党务工作者思想不重视,工作力度不够 |
二、部分私营企业主政治意识薄弱,党建顾虑多 |
三、部分私营企业党员员工党员意识淡薄,分散广、难管理 |
四、部分私营企业非党员员工政治边缘化,党建态度冷淡 |
第四章 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中人力资源整合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党组织的“边缘化”地位影响上级党务工作者的心态 |
二、私营企业主思想觉悟不高,政治理论水平不足 |
三、私营企业党员流动性大,教育监管不到位 |
四、部分企业员工生存状态差,政治思想淡漠 |
第五章 加强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人力资源整合的对策 |
一、重点突破,加强上级党务工作者的思想和组织队伍建设工作 |
二、循序渐进,加强私营企业主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
三、创新机制,加强私营企业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
四、立足现实,加强非党员员工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
五、灵活把握,加强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 |
六、与时俱进,加强企业党组织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
七、积极探索,创新人力资源整合方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积极探索西宁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索“党建+”模式,着力打造“两带两创”党建品牌[J]. 孙永清. 青海党的生活, 2022(01)
- [2]城市多民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与前瞻——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J]. 于晓陆. 青海社会科学, 2021(06)
- [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基于4省份24个村(社区)的调查[J]. 张红宇,胡振通,胡凌啸. 改革, 2020(08)
- [4]青海解放70年大事纪略[N]. 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青海日报, 2019
- [5]西宁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研究[D]. 袁霞. 青海民族大学, 2019(01)
- [6]居民委员会“两难困境”研究 ——基于权力的分析视角[D]. 高乐. 中国政法大学, 2019(01)
- [7]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8]加快推进地方物业管理协会战略转型的研究[A]. 郑州市物业管理协会. 2016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16
- [9]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D]. 马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10]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人力资源整合研究[D]. 刘敏. 扬州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