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尺寸数字正射影像制作及基于ArcSDE的影像库建立中的若干问题

城市大尺寸数字正射影像制作及基于ArcSDE的影像库建立中的若干问题

一、城市大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中的几个问题与基于ArcSDE影像库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裴红松[1](2015)在《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卫星、航空和无人机平台获取的多源遥感影像,作为海洋测绘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修测参考资料和各种专题海图、图集制作的影像数据源,但数据管理还是采取传统的文件管理方式,大部分数据都采取离线式存储,这样就造成了数据检索管理困难、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大大制约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共享及应用的发展。因此建设海洋遥感影像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科学管理海量遥感影像,满足海图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各级作业人员对影像资料的检索、查看、下载等功能需求,以及对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的影像分发和面向遥感测绘生产的影像数据存取需求,形成多源遥感影像存储、管理与分发能力,从而为实现以遥感影像为制图资料的新型海图制图生产体系建设奠定基础成为了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云计算及虚拟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为高分辨率遥感资料快速获取及高效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因此,本论文在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特点及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架构技术,提出了“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设计方案。该方案以提升航海图书制图技术层次、更新航海图书制图手段为要求,从而达到实现航海图书保障能力飞跃的目的。体系的建立以常规测量覆盖不到的区域为目标,充分发挥遥感技术不受地域、时空限制,快速、高效、直观获取地理信息的技术优势,以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建立遥感影像制图生产体系、影像产品综合保障体系和遥感影像数据管理体系。

丁伟翠[2](2012)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及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依托“中国区域地质志”项目,以航天测绘所采集的SRTM 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中国陆地范围的全国数据进行了无缝拼接及数据的投影转换等一系列操作,提出了基于组件式GIS建立全国1:50万栅格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基于C#+ArcGIS Engine10扁程开发,并综合使用ArcGIS、MapGIS、Global Mapper、CoreDraw等专业GIS及制图软件与实际地质图件相结合,实现了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并对部分功能进行了相应拓展。该DEM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地质制图中,实现自定义区域数据提取,还可以快速进行坡度、坡向、剖面线等地学分析,例如湖南省、海南省等相对典型区域进行了该系统中提取的DEM数据在地质制图中的具体应用研究,而且将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拓展应用于月球地质制图实验研究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认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多种GIS软件,进行全国DEM数据空白区域的填补与数据的拼接工作,并有效实现不同来源、不同椭球体、不同高程基准、不同投影的DEM数据的无缝拼接,DEM栅格数据与矢量地理基础数据、地质资料数据等的地图匹配。(2)首次在全国陆地范围内建立了应用于地质制图的1:50万网格DEM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但能分幅检索,还能按行政区划界线和任意多边形检索,具有能任意转换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等功能,能更大范围地服务于地学研究单位和社会生产单位。(3)将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和地貌晕渲法等制图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应用于地质制图中,主要采用DEM HillShade地貌晕渲的方法进行三维可视化的表达的同时实现了静态可视化与交互式动态可视化两种图件表现方式,既可以将整个地形区以二维或者三维图形图像形式显示成一幅图,又可以实现数据库中的地形数据交互式浏览。(4)DEM数据管理系统改变了我国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件空间数据库结构和图面的表现形式,图面上除了传统地质图件中地理底图外,可以选择性匹配DEM影像底图图层,叠加地质体的颜色和花纹,产生三维立体效果,图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明显增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质图件表达的信息量,更加丰富地质图件的表现形式,促进我国地质制图的技术水平向前进了一大步。(5)DEM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在与相应的地质图匹配时,可以检验第四系的界线、断层线的位置精度,当与DEM影像不协调时,可以适当移动界线的空间位置,从而提高地质图件表达的位置精度。(6)将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的实现方法拓展到了月球DEM数据库建立,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既证实思路与设计具有很好的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同时也对其他行星地质编图提供了技术支撑。全国DEM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在在典型区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变了传统的地质图件的表达形式,提高了图件精度,有利于地质成矿、灾害区划、土地利用等规律的总结和探寻,具有很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吴家菁[3](2010)在《农村土地调查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化的调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变化速度不断加快,因此快速建立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是非常必要的。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是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本论文基于全国土地调查的要求,以项目区为研究区域,依据国家、省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对农村土地调查技术方法和应用MAPGIS二次调查建库系统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研究。本研究旨在研究土地调查技术和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方法,期望对土地调查技术方法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进行整体的、长远的、科学的指导,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本论文简要阐述了农村土地调查技术和数据库建设的方法;农村土地调查技术方法中的全野外法适用于影像比较模糊的区域,但外业调查作业量大;而内外业一体化法的室内充分预判可提高调查效率,但对影像模糊的区域预判却不能很清楚准确地确定地类和范围,影响了内业作业速度。本文采用以图幅为单位、全野外和内外业一体化法综合的作业方案,先对影像进行分类,再结合预判的要点合理对影像进行预判,提高了土地调查的效率和质量。土地利用数据库设计与建设中数据设计分层采用了更规范、合理的办法分层。作业过程中,对各个作业环节之间开展自检,互检和专检三位一体化检查,对数据的质量控制采用更严格的方法,并运用新的数据质量专业检查软件进行检查和分析,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在应用MAPGIS和MAPGIS二次土地调查建库系统建设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过程中,采用本文设计的技术路线和数据采集流程以及数据质量检查流程,有利于提高建库的效率和质量;应用本文设计以图幅为单位、内外业一体化和全野外法综合的作业方案,避免了图幅在不同作业员间作业交接中造成的数据丢失,从而减少了工作量,减少了错误的发生;建库过程中运用一些小技巧,可节省不少工作量,同时减少了人为误差;利用现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专业质检软件,以半自动或交互方式和全自动进行数据库质量检查,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成果质量。

李元[4](2010)在《基于MapGIS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和更新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现实中不少地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准确数量、空间分布并不十分清楚,严重制约了国家相关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的科学制定和贯彻落实。因此摸清土地资源家底在今天显得尤为紧迫。针对我国土地家底不清、数据不实、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的现状,党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作出重要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展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作者结合信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的实际工作经验,充分考虑到土地管理部门的要求,以县域为研究区域,把县域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建库项目的资料作为数据源,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研究:1、对于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设计了一套基于MapGIS平台1∶10000比例尺的科学、可行和经济的建设路线方案;2、对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更新机制和方法、管理和安全维护做了较系统的研究;3、对建库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且对MapGIS数据转换成ArcGIS数据附有C#语言简略代码进行解译;4、把设计的建设路线方案在信丰县的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中得到了应用和实现,其成果能够满足作业单位的要求,减少了建库工作中不必要的重复工作。由于建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库过程中的拓扑处理、图幅接边和图像拼接等问题给许多作业部门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文中对这几个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总的来说,本文研究的建立基于时空变化的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1、能快速准确提供土地利用各类面积及其分布动态变化状况;2、能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3、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4、可用于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解决目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效率不高、管理不便等问题,从而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评价与规划等任务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

梁松[5](2010)在《城市规划动态监管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来,Quickbird、Geoeye-I等亚米级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卫星的陆续升空及其商业运营,为城市规划遥感监测提供了有效而适用的数据源和应用研究机会。本文以Quickbird、IKONOS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针对我国迅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监管任务,开展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变化检测、遥感信息模型和Web GIS监管服务的研究。通过对城市规划遥感监测业务分析,确定了研究的遥感数据源和处理流程。针对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影像的特点,介绍了常用的一些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改进的小波融合算法。根据城市规划遥感监测的特点,提出了采用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信息提取和分类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的遥感信息模型建立方法,研究了监测目标的光谱和空间特征,并建立了相应的遥感应用模型。在监测系统设计方面,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GIS监测分析方法。

唐智华[6](2009)在《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建设对文化遗产,特别是对大型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威胁。探索如何保护大型文化遗产成为关注的焦点。京杭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的重要大型文化遗产,目前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随着人类文化遗产认识的提高,国内外关于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愿望日益迫切。2006年,京杭运河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摸清运河现状迫在眉睫。近年来,空间技术迅速发展,并开始应用于各行各业。国外大量实践证明空间技术能有效的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保护必先了解现状,文化遗产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就是摸清运河现状的有效手段,也是运河保护其他工作的基础。我国对于大型文化遗产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2006BAK30B01)”的研究内容,对京杭运河文化遗产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研究。论文研究了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内容和流程,分析了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的来源和需求;在与中国文物研究所及其他单位沟通与合作的基础上,结合其它水利设施以及文化遗产分类编码规则,设计并编制出京杭运河文化遗产的分类编码体系;深入研究了Geodatabase数据模型,结合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的特点,设计了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Geodatabase数据模型;深入研究了ArcSDE for Oracle的海量数据存储方案,完成了京杭运河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库工作。京杭运河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是第一个大型的活的线性水利文化遗产数据库,将为日后大型文化遗产,特别是水利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东明[7](2007)在《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方法由于技术手段落后、调查周期长,不能满足动态变更检测及时准确的要求。随着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RS(遥感)技术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GPS、RS和GIS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已成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一个崭新的方向。在本文的研究中,首先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的工作流程和内、外业技术与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3S”集成的方法、模式与应用;对GPS、RS、GIS新技术在我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和研究;结合我国现行的规程和规范,并在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现状及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一整套技术方案可行、技术先进的基于“3S”技术的更新调查技术路线与实现方法。对关键技术:土地利用基础图件的数字化技术、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检查与预处理技术、遥感影像的处理和正射影像的制作技术、多源信息的变化目标人机交互解译以及变化信息的提取技术、外业调查图件的制作技术、基于GPS定位的变化信息外业核实技术、GIS支持下的图件更新与统计汇总技术等技术作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给出了其实现方法。其次,在研究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数据处理工作基础上,设计了数据采集工艺流程;以Geodatabase数据存储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基于Geodatabase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建库原理、方法和技术。最后,利用组件式二次开发技术,研究了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方法和信息管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在Visual Basic开发环境中利用MapObjecte控件,开发了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管理与变更调查数据处理信息系统。本课题重点研究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解决“3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集成和方法技术、作业手段和技术流程,最后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建立起有一定实用功能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系统。本文研究的成果方案可行、技术先进,可为工程作业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和支持。

谭克龙[8](2007)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态环境研究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3S技术正在不断深入和广泛地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数字生态监测系统建设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国内实际运行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还很少,技术手段还很不完善,遥感和GIS没有实现有机的融合,生态信息的提取主要依靠目视解译或人机交互的办法,图像处理和GIS商业软件难于满足大区域、复杂系统的需求,许多软件不能有效集成,系统信息难以实现有效共享,导致在现阶段还是难于全面、准确、迅速地实现生态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测和预报,直接影响了保护措施和调控对策的实施效果。塔里木河流域面积102×104km2,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级棉花、石油化工基地和21世纪能源战略接替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战略地位,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低效利用,下游近400km河道断流萎缩,尾闾台特玛湖干涸,中下游植被衰败,并有向上游发展的趋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本论文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变化特征和生态保护治理与管理需求,在国家重大项目“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支持下,利用组件式GIS技术进行二次开发,为塔里木河流域设计、研发、建立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平台理论、总体设计与开发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和结论。1.在“数字流域”框架体系下,以生态环境遥感业务流程为主线,充分应用并集成“3S”技术手段,开发建立了生态环境遥感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动态监测、分析与预警,及信息共享的大型综合性、业务化运行系统。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构合理,逻辑关系清楚,实用性强。采用“数据流集成式”的体系结构,以数据集成为中心,以各子系统间数据流动关系为纽带,把整个系统集成为基于子系统数据间关系紧密、物理结构松散的组件式系统,为数字塔里木河流域建设奠定了基础。2.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及相关因素的数据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采用数据仓库管理技术,以及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多源数据无缝集成、海量空间数据存储技术的建库思想,设计了可以实现拓扑和非拓扑、空间和属性、矢量-栅格一体化的流域空间数据库,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在“计算机”中对流域的“复杂实体”和“海量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一体化管理问题,建立了塔里木河流域多源、多尺度、多类型、跨带的无缝、海量空间数据库。3.采用不同尺度、不同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构建了多层次、多目标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运行体系。根据塔里木河地物类型、地形等区域特征,采用分级分类的思想,研发了大区域生态环境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模块,应用于塔里木河流域内的土地利用、荒漠化、植被、盐渍化等专题信息提取,信息提取精度达到87%,校正后达到95%,建立了大规模信息提取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技术标准。为方便信息自动提取和人机交互解译,设计建立了全新、完善的知识库系统,提高了信息提取、交互解译和动态监测的精度,实现了解译标志和参考信息系统化管理。4.研究开发实现了遥感与GIS功能的有机融合。分别基于IDL语言和AO控件开发,在统一界面下实现了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标志建立、信息提取、编辑校正、动态监测和分析统计的一体化工作流程;其次,在“数据流集成式”的体系结构下,遥感监测信息还可以利用生态分析子系统的强大空间分析能力进行数据的深层分析和运算,实现生态预警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克服了以往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GIS软件各自的弱点,将遥感图像处理、信息提取与GIS编辑分析功能有效地集成为实用性更强的系统。5.将CA模型与GIS的专业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建立了大范围的土地利用趋势分析(GeoCA-Landuse)模型,开发了塔河流域“三源一干”土地利用趋势分析模块。为流域长远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辅助决策能力。论文研究在遥感信息自动提取,RS与GIS一体化,大型综合性、运行化生态遥感监测系统研制等方面具有一定创新,对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数字流域”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沈龙凤[9](2007)在《基于GIS煤矿监测系统空间数据库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GIS技术为基础,对煤矿监测系统空间数据库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空间数据库的飞速发展突破了传统的数据库基于文字、数字信息应用的限制,可用于存储和分析大量具有复杂结构的信息。煤矿监测系统的数据具有海量和实时的特点,因此,本文对煤矿监测数据的存储模型及索引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实现对煤矿监测数据的快速存取。这将利于对煤矿监测信息进行分析预测,为煤矿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采用Oracle spatial来实现对煤矿监测数据的存储,并利用Visual Basic 6.0及MAPX完成了煤矿监测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开发。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空间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介绍了GIS的概念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空间数据库在煤矿监测系统上的应用意义。第二,针对空间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详细分析了空间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第三,阐述了空间数据库平台的构建,并分析了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第四,论述了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原则,需求分析,详细分析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包括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和物理模型设计。系统采用Oracle建立了空间数据库,并进行了数据库中表结构的设计、数据通信部分的设计以及空间数据索引的设计。第五,阐述了本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郑耀东[10](2007)在《基于元数据的数字阜新空间信息基础平台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和建设“数字城市”,省内各市也都在论证、规划和建设之中。我市实施“数字阜新”工程,对于加快城乡现代化步伐和服务经济转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数字城市”是指综合运用科学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3S技术、数据库技术、卫星通讯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等,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人文、经济、社会和居民日常生活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建立能够分类存储、自动处理和智能识别的海量数据库,并可直接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综合系统。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作为“数字阜新”其中一部分的阜新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对国内一些城市及阜新市的现状进行了一些调研后,对如何建设阜新市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作了一些探索。

二、城市大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中的几个问题与基于ArcSDE影像库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大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中的几个问题与基于ArcSDE影像库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现状及需求
    2.1 海洋测绘现状
        2.1.1 海岸地形测绘技术现状
        2.1.2 海洋测绘保障能力现状
    2.2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现状
    2.3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生产现状
    2.4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资料管理需求
        2.4.1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和生产的业务化应用需求
        2.4.2 实施全球海图修测与境外设施测绘的需求
        2.4.3 推进遥感技术海洋测绘信息化应用的需要
        2.4.4 一体化海图生产平台建设的需要
3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国外现状
        3.1.1 国外影像管理系统
        3.1.2 国外影像处理系统
        3.1.3 国外影像生产系统
    3.2 国内现状
        3.2.1 国内影像管理系统
        3.2.2 国内影像处理系统
        3.2.3 国内影像生产系统
4 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与服务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4.1 系统组成
    4.2 装备体系
    4.3 系统体系构架
5 遥感任务调度控制分系统设计
    5.1 功能组成
    5.2 工作流程
    5.3 技术路线
    5.4 运行环境
6 遥感影像管理分系统
    6.1 数据库设计
    6.2 分系统构架
    6.3 功能组成
    6.4 工作流程
    6.5 技术路线
    6.6 运行环境
        6.6.1 基础软件环境
        6.6.2 ArcGIS软件环境
        6.6.3 云GIS运维管理套件
7 遥感影像专业处理分系统
    7.1 功能组成
        7.1.1 几何纠正
        7.1.2 图像配准
        7.1.3 图像融合
        7.1.4 图像镶嵌
    7.2 遥感专业处理软件选型
8 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工作
    8.2 研究特色与创新
    8.3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及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GIS的发展
    1.3 DEM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6 主要完成工作量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数据基础
    2.1 “中国区域地质志”概述
    2.2 数据来源
    2.3 数据结构
    2.4 DEM数据预处理
    2.5 三维地形可视化表达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分析及总体设计
    3.1 系统分析
    3.2 系统设计目标与任务
    3.3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参考标准
    3.4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5 系统开发模式选择
    3.6 系统软件设计
    3.7 开发方式的选择
    3.8 系统数据库设计
    3.9 用户界面设计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及功能实现
    4.1 关键技术
    4.2 总体界面构架及系统主界面
    4.3 文件图件管理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4 数据渲染子系统构架及功能
    4.5 DEM数据空间查询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6 投影转换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7 矢栅数据分析子系统
    4.8 系统维护子系统架构及功能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DEM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
    5.1 便于构造图识别—以湖南省为例
    5.2 改变地质制图形式
    5.3 DEM地学数据的自动提取
    5.4 提高制图精度
    5.5 月球DEM地质图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地理底图图层命名及属性结构表
    附录B:地理底图要素代码表
    附录C:高程统计表
    附录D:DEM裁剪源程序(部分)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农村土地调查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外研究现状
    1.4 国内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1.6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第二章 土地调查技术研究
    2.1 土地调查技术概述
    2.2 土地调查技术比较
    2.3 土地调查内业解读
        2.3.1 航摄像片的判读特征
        2.3.2 航摄像片判读的方法和要领
    2.4 全野外与内外业一体化综合法
第三章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
    3.1 建库背景
    3.2 数据库设计
        3.2.1 空间数据设计
        3.2.2 属性数据设计
        3.2.3 数据库功能设计
    3.3 数据库数据采集与处理
        3.3.1 数据采集的技术路线
        3.3.2 数据的采集
        3.3.3 数据的综合处理
    3.4 数据库的建立
    3.5 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四章 数据库质量检查体系
    4.1 数据库质量检查技术路线
    4.2 数据入库前质量检查
        4.2.1 数据源检查
        4.2.2 数据采集检查
        4.2.3 数据接边检查
        4.2.4 数据拓扑检查
        4.2.5 数据属性检查
    4.3 数据入库后质量检查
        4.3.1 成果完整性检查
        4.3.2 元数据检查
        4.3.3 矢量数据检查
        4.3.4 权属单位代码表检查
    4.4 数据库总体质量评价
第五章 数据库功能实现与分析
    5.1 数据汇总
    5.2 统计出表
    5.3 生成上报数据
    5.4 图形输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和创新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MapGIS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和更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背景
        1.3.1 数字地球
        1.3.2 三S技术
        1.3.3 数字国土
        1.3.4 土地详查
    1.4 研究动态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我国土地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1.4.3 国际上相关发展动态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小结
第二章 MapGIS系统的概述
    2.1 MapGIS的基本概念
    2.2 MapGIS基础平台
        2.2.1 图形处理子系统
        2.2.2 库管理子系统
        2.2.3 空间分析子系统
        2.2.4 图像处理子系统
        2.2.5 实用服务子系统
    2.3 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系统
    2.4 MapGIS 7.x简单介绍
        2.4.1 MapGIS 7.x体系架构
        2.4.2 MapGIS 7.x数据模型
        2.4.3 MapGIS 7.x系统特点和功能
    2.5 小结
第三章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
    3.1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总体设计
        3.1.1 建设任务
        3.1.2 数据库体系结构
    3.2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内容和分层
        3.2.1 数据库内容
        3.2.2 数据分层
    3.3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
        3.3.1 数学基础
        3.3.2 土地利用分类
    3.4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路线的设计
        3.4.1 资料准备
        3.4.2 扫描资料
        3.4.3 图像镶嵌匹配
        3.4.4 数据采集和矢量化
        3.4.5 矢量化检查
        3.4.6 拓扑检查
        3.4.7 图幅接边和图像拼接
        3.4.8 数据分层
        3.4.9 属性录入
        3.4.10 数据检查
        3.4.11 数据库建立
        3.4.12 系统调试
        3.4.13 成果汇总输出
    3.5 小结
第四章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更新、管理和维护
    4.1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
        4.1.1 更新目的与原则
        4.1.2 更新机制
        4.1.3 更新方法和要求
        4.1.4 针对不同情况土地利用更新的探讨
        4.1.5 数据库中数据的更新
    4.2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功能
        4.2.1 数据库处理功能
        4.2.2 数据管理与应用功能
    4.3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安全管理和维护
        4.3.1 基本要求
        4.3.2 管理制度
    4.4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安全
        4.4.1 数据库逻辑安全
        4.4.2 数据安全和保密
        4.4.3 数据访问权限控制
        4.4.4 数据备份安全
        4.4.5 媒体安全
    4.5 小结
第五章 关键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5.1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外业数据采集方法的研究
    5.2 MapGIS和ArcGIS数据之间转换的研究
        5.2.1 ArcGIS数据转换MapGIS数据
        5.2.2 MapGIS数据转换ArcGIS数据
    5.3 误差分析和校正
        5.3.1 地图扫描矢量化产生的误差及处理
        5.3.2 子图库和线型库定位点(定位线)不精确形成的误差
        5.3.3 部分人为误差分析及处理
    5.4 小结
第六章 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在信丰县的应用
    6.1 信丰县概况
        6.1.1 项目来源和内容
        6.1.2 作业区范围、地理位置
        6.1.3 自然地理概况
    6.2 信丰县农村利用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6.3 信丰县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6.3.1 建库依据
        6.3.2 建库过程
    6.4 成果汇总
        6.4.1 农村土地统计
        6.4.2 数据汇总
        6.4.3 提交省里和国家检查成果
    6.5 应用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5.1 建立拓扑及拓扑检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5.2 图幅接边和图像拼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6 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和创新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公开发表的论文

(5)城市规划动态监管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内方面
    1.2.2 国外方面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相关的研究课题
    1.3.2 特色和重点研究问题
    1.3.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4 技术路线
    1.3.5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组织 2 城市规划遥感监测业务与技术流程
2.1 概述
    2.1.1 城市规划相关概念
    2.1.2 城市规划遥感监测业务流程
    2.1.3 城市规划遥感监测技术流程
2.2 数据获取
    2.2.1. 城市规划监管数据需求
    2.2.2. 城市规划监管数据源分析
2.3 面向城市规划监管的遥感数据处理
2.4 变化信息提取与识别
2.5 核查与成果发布
    2.5.1 核查
    2.5.2 成果发布
2.6 小结 3 遥感图像处理核心技术
3.1 图像纠正与配准
3.2 遥感影像的数字镶嵌
3.3 图像变换
3.4 图像增强
3.5 多源遥感图像数据融合
    3.5.1 融合的概念
    3.5.2 融合的基本理论
    3.5.3 主要融合方法
    3.5.4 融合方法的应用比较
3.6 改进型小波融合算法
    3.6.1 小波理论的发展
    3.6.2 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算法
    3.6.3 基于PCA变换、小波变换与高通滤波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
3.7 实例分析
3.8 小结 4 变化信息检测(提取)分类的理论和方法
4.1 概述
4.2 变化检测的地物及其遥感图像特征分析
    4.2.1 变化检测中地物的地学特征
    4.2.2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
    4.2.3 地物与遥感图像间的对应关系
    4.2.4 地物遥感信息空间
4.3 变化检测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4.3.1 分类后比较法
    4.3.2 代数运算方法
    4.3.3 可视化分析法
    4.3.4 光谱特征变异法
    4.3.5 主成分分析法
    4.3.6 变换向量分析法
    4.3.7 小波变换法
    4.3.8 面向对象法
    4.3.9 变化检测方法分析
4.4 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分类方法
    4.4.1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特点
    4.4.2 面向对象分类的概念
    4.4.3 面向对象分类的优点
    4.4.4 面向对象分类的难点
    4.4.5 面向对象分类的流程
    4.4.6 城市规划遥感监测专题对象分析
4.5 实例分析及评价
    4.5.1 Definiens分类软件
    4.5.2 实例分析
4.6 小结 5 城市规划遥感专题监测模型研究
5.1 概述
5.2 遥感信息模型
    5.2.1 遥感信息模型的概念
    5.2.2 遥感信息模型的建立
5.3 城市规划遥感监测专题目标的光谱、空间和纹理等特征
    5.3.1 建设工程监测目标的特征
    5.3.2 城市道路监测目标的特征
    5.3.3 城市水系监测目标的特征
    5.3.4 城市绿地监测目标的特征
    5.3.5 建设用地监测目标的特征
    5.3.6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监测目标的特征
5.4 城市规划遥感监测专题应用模型
    5.4.1 面向对象的遥感模型建立方法
    5.4.2 城市规划遥感监测专题模型
5.5 遥感信息模型的数学表达
5.6 实例分析
5.7 小结 6 基于WEB服务的GIS监测分析研究
6.1 概述
    6.1.1 Web Services简介
    6.1.2 Web Services的工作原理
6.2 基于WEB服务的监测系统设计
    6.2.1 监测系统技术框架
    6.2.2 基于Web服务的监测系统功能设计
    6.2.3 系统的运行环境
6.3 基于GIS技术的监测分析
    6.3.1 监测数据管理
    6.3.2 基于GIS技术的监测分析
6.4 实例分析
    6.4.1 变化提取
    6.4.2 GIS辅助监测分析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7.1.1 主要研究成果
    7.1.2 主要创新点
7.2 城市规划遥感监测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6)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5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内容及特点
    2.1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建设背景
    2.2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内容
        2.2.1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所需数据
        2.2.2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统计
    2.3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特点
第三章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设计
    3.1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需求分析
        3.1.1 存储数据内容需求
        3.1.2 数据库性能需求
        3.1.3 数据内容更新与扩展需求
        3.1.4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分类编码标准化需求
    3.2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设计原则
    3.3 数据库存储平台选择
        3.3.1 ORACLE SPATIAL模式
        3.3.2 ARCSDE的GEODATABASE存储模式
        3.3.3 ORACLE SPATIAL模式与GEODATABASE模式比较
    3.4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分类编码设计
        3.4.1 运河遗产构成体系
        3.4.2 大运河遗产体系分类及代码的编制说明
    3.5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总体框架设计
    3.6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概念设计
        3.6.1 基础地理历史数据库概念设计
        3.6.2 基础地理现状数据库概念设计
        3.6.3 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概念设计
    3.7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7.1 基础地理历史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7.2 基础地理现状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7.3 遗址专题子库逻辑结构设计
    3.8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物理存储设计
        3.8.1 空间数据库文件设计
        3.8.2 空间数据库的更新及安全设计
        3.8.3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3.9 元数据库设计
第四章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实现与应用
    4.1 GEODATABASE的物理建模
        4.1.1 GEODATABASE数据模型概述
        4.1.2 GEODATABASE数据组织方式
        4.1.3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物理建模
        4.1.4 UML模型导出及方案生成
    4.2 数据处理
        4.2.1 基础地理数据
        4.2.2 遥感影像数据
        4.2.3 DEM数据
        4.2.4 专题数据
    4.3 数据入库
        4.3.1 DRG、DLG数据入库
        4.3.2 DOM、DEM数据入库
    4.4 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典型应用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7)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土地利用调查的发展
        1.2.1 我国历史上的土地利用调查综述
        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利用调查综述
        1.2.3 国外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综述
        1.2.4 我国土地利用调查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的新趋向
    §1.3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传统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简介
    §2.1 土地利用调查技术
    §2.2 调查成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3S技术简介
    §3.1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3.1.1 GPS定位系统的组成
        3.1.2 GPS定位的方法
    §3.2 遥感技术
        3.2.1 基本概念
        3.2.2 遥感技术基本原理
        3.2.3 商用高分辨率卫星及其简介
    §3.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3.3.1 地理信息系统定义
        3.3.2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应用
    §3.4 "3S"集成技术
        3.4.1 "3S"集成的基本模式
        3.4.2 "3S"集成的关键问题
第四章 3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4.1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概述
    §4.2 新技术在变更调查方面的应用
    §4.3 R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4.4 GPS定位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4.5 GIS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4.6 3S技术集成应用
第五章 基于3S技术的变更调查技术研究与实现
    §5.1 基于"3S"技术的变更调查技术路线设计
        5.1.1 变更调查成图比例尺的选择
        5.1.2 地图投影、坐标系和分幅设计
        5.1.3 变更调查方法设计
        5.1.4 变更调查技术路线设计
        5.1.5 变更调查技术流程设计
    §5.2 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
        5.2.1 土地利用基础图件的数字化
        5.2.2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检查与预处理
        5.2.3 遥感影像的处理和正射影像的制作技术
        5.2.4 标准分幅正射影像数字化管理
        5.2.5 基于多源信息的变化目标人机交互解译
        5.2.6 变化信息提取
        5.2.7 外业调查图件的制作
        5.2.8 基于GPS的变化信息外业核实
        5.2.9 基于GIS的图件更新与统计汇总
第六章 土地利用变更外业调绘技术与方法
    §6.1 调查路径的选择
    §6.2 外业调查技术要求与方法
        6.2.1 基本方法与要求
        6.2.2 境界与土地权属界的调查
        6.2.3 地类图斑调查的技术与方法
        6.2.4 线状地物调查的技术与方法
        6.2.5 田埂系数测定的技术与方法
        6.2.6 新增地物的补测
        6.2.7 调查外业记录表的填写
    §6.3 外业调绘图的接边与装饰
第七章 基于GIS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
    §7.1 工作准备和资料预处理
    §7.2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方法设计
        7.2.1 数据采集工艺技术流程设计
        7.2.2 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
        7.2.4 数据的采集原则及精度要求
        7.2.5 更新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八章 基于ArcGI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
    §8.1 ArcGIS概述
        8.1.1 ArcGIS的结构体系
    §8.2 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原则和要求
        8.2.1 标准化与实用性相结合
        8.2.2 数据组织
        8.2.3 规范作业流程
        8.2.4 严格质量控制
    §8.3 数据库设计概述
    §8.4 基于Geodatabase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设计
        8.4.1 Geodatabase数据模型
        8.4.2 基于Geodatabase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8.5 基于ArcGIS的内业建库技术与方法
        8.5.1 Geodatabase的基本操作
        8.5.2 建立Geodatabase土地利用数据库
第九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系统方案设计与开发
    §9.1 系统建设目标
    §9.2 系统功能设计
    §9.3 系统开发与实现
        9.3.1 系统开发的技术路线
        9.3.2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9.3.3 系统开发工具平台的选择
        9.3.4 数据组织与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9.3.5 系统功能及运行界面的实现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着作和论文目录

(8)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环境研究发展趋势
        1.1.2 遥感技术应用发展动态
        1.1.3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动态
        1.1.4 “数字流域”发展现状
    1.2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4.1 目标
        1.4.2 内容
    1.5 研究的思路与原则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流域生态环境概况
        2.1.1 概况
        2.1.2 流域生态环境要素
        2.1.3 生态系统划分
        2.1.4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2 流域信息化现状
第三章 系统总述
    3.1 系统总体结构
    3.2 系统逻辑结构
    3.3 系统功能概述
    3.4 各子系统间关系和接口
        3.4.1 子系统数据流动关系
        3.4.2 数据接口
        3.4.3 软件接口
    3.5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3.5.1 软件平台
        3 5 1.1 遥感处理基础平台
        3.5.1.2 GIS基础平台
        3.5.1.3 空间数据引擎
        3.5.1.4 数据库基础平台
        3.5.2 硬件设备
        3.5.3 软件在硬件设备中的配置
    3.6 系统建设关键技术
        3.6.1 遥感信息自动提取技术
        3.6.2 空间数据无缝镶嵌技术
        3.6.3 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3.6.4 基于数据流的系统集成技术
        3.6.5 遥感与GIS集成技术
        3.6.6 土地利用趋势分析地理元胞自动机
        3.6.7 基于WebGIS的信息共享技术
第四章 数据管理与数据库子系统
    4.1 数据分类与数据源
        4.1.1 属性数据
        4.1.1.1 水文数据
        4.1.1.2 社会经济数据
        4.1.1.3 水利工程数据
        4.1.1.4 生态环境数据
        4.1.2 空间数据
        4.1.2.1 遥感影像数据
        4.1.2.2 空间基础地理图形数据
        4.1.2.3 生态环境专题图形数据
        4.1.2.4 GPS控制点数据
        4.1.3 多媒体数据
    4.2 数据标准及元数据
        4.2.1 代码设计
        4.2.1.1 代码设计原则
        4.2.1.2 代码标准
        4.2.2 数据字典
        4.2.3 元数据库
        4.2.3.1 元数据分级与特征
        4.2.3.2 元数据库主要内容
        4.2.3.3 元数据入库
    4.3 数据建库
        4.3.1 主要技术指标
        4.3.1.1 数据库范围
        4.3.1.2 数学基础
        4.3.1.3 数据组织
        4.3.1.4 数据量分析
        4.3.2 无缝空间数据库设计与构建
        4.3.2.1 问题的提出
        4.3.2.2 无缝数据库
        4.3.2.3 缝隙产生原因
        4.3.2.4 数据缝隙类别和表现
        4.3.2.5 无缝镶嵌技术
        4.3.3 海量空间数据存储
        4.3.3.1 空间数据存储技术
        4.3.3.2 影像金字塔结构
        4.3.3.3 影像数据压缩
        4.3.4 基础数据库
        4.3.4.1 数据内容
        4.3.4.2 数据存储结构
        4.3.4.3 空间索引设计
        4.3.4.4 入库数据校验
        4.3.4.5 数据入库
        4.3.5 主题数据库
        4.3.6 成果数据库
        4.3.6.1 成果数据库内容
        4.3.6.2 命名规范
        4.3.6.3 数据入库
        4.3.6.4 结构设计
    4.4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4.4.1 子系统结构
        4.4.2 子系统接口
        4.4.3 子系统功能
第五章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
    5.1 监测体系构建
        5.1.1 全流域高时间分辨率、低空间分辨率监测
        5.1.2 “四源一干”中等空间分辨率监测
        5.1.3 干流典型区高分辨率监测
    5.2 子系统结构
    5.3 系统内部数据关系
    5.4 子系统模块功能
        5.4.1 图像处理模块
        5.4.2 知识库模块
        5.4.3 信息提取模块
        5.4.3.1 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
        5.4.3.2 植被类型信息提取
        5.4.3.3 土地沙质荒漠化信息提取
        5.4.3.4 土壤盐渍化信息提取
        5.4.3.5 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5.4.4 动态监测模块
        5.4.5 数据管理模块
    5.5 应用实践研究
        5.5.1 阿克苏河流域1: 10万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5.5 1.1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5.5 1.2 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
        5.5.2 喀尔达依1:1万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5.5.3 专题成果数据精度评价
第六章 生态分析子系统
    6.1 子系统结构与数据流程
        6.1.1 子系统总体结构
        6.1.2 子系统数据流程
    6.2 子系统功能
    6.3 生态环境预警分析分系统
        6.3.1 分系统结构
        6.3.2 技术方案与数据流程
        6.3.3 模型构建与模块功能
        6.3.3.1 沙质荒漠化预警分析
        6.3.3.2 盐渍化预警分析
        6.3.3.3 植被盖度预誓分析
        6.3.3.4 地下水预警分析
        6.3.3.5 河道水流预警分析
    6.4 土地利用趋势分析分系统
        6.4.1 分系统功能结构
        6.4.1.1 土地利用叠加分析模块
        6.4.1.2 土地利用转移分析模块
        6.4.1.3 土地利用趋势分析模块
        6.4.2 土地利用CA模型研究与应用
        6.4.2.1 CA模型的理论基础
        6.4.2.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6.4.2.3 阿克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6.4.2.4 GeoCA-Landuse模型的建立
        6.4.2.5 模型运行
    6.5 综合制图分系统
        6.5.1 分系统功能
        6.5.2 符号库开发
第七章 业务处理与信息服务子系统
    7.1 子系统结构
        7.1.1 子系统总体结构
        7.1.2 子系统逻辑结构
    7.2 主要技术路线
        7.2.1 技术架构
        7.2.2 动态报表的实现
        7.2.3 功能扩展
    7.3 功能模块划分
    7.4 专业业务处理分系统
        7.4.1 分系统功能
        7.4.2 分系统流程及开发实现
        7.4.2.1 数据管理
        7.4.2.2 数据图形化查询
        7.4.2.3 图形图像服务
        7.4.2.4 文档管理
    7.5 日常办公业务处理分系统
        7.5.1 分系统基本功能
        7.5.2 核心功能流程及开发实现
        7.5.2.1 收发文管理
        7.5.2.2 车辆管理
        7.5.2.3 个人办公
        7.5.2.4 图片库
        7.5.2.5 信息管理
        7.5.2.6 协同办公
    7.6 塔河网信息服务分系统
        7.6.1 塔河网信息服务栏目内容与功能
        7.6.1.1 栏目结构与内容
        7.6.1.2 塔河网信息服务功能
        7.6.1.3 网站信息更新
        7.6.2 邮件系统
        7.6.3 塔河论坛
        7.6.4 网络上报
    7.7 系统维护
        7.7.1.1 用户管理
        7.7.1.2 日志管理
第八章 系统安全
    8.1 数据库安全性设置
        8.1.1 物理安全
        8.1.2 逻辑安全
    8.2 应用系统安全性设置
        8.2.1 数据权限
        8.2.2 用户权限设计
    8.3 系统外部安全保证
        8.3.1 网络安全
        8.3.1.1 配备防火墙
        8.3.1.2 扫描系统
        8.3.1.3 病毒防护
        8.3.2 安全制度
第九章 结语
    9.1 成果与创新
    9.2 完善与扩展展望
参考资料
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基于GIS煤矿监测系统空间数据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GIS 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势
        1.1.1 GIS 的概念
        1.1.2 GIS 的发展趋势
    1.2 基于GIS 空间数据库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技术
    2.1 空间数据库的概述
        2.1.1 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1.2 空间数据及其类型
    2.2 海量空间数据的集成管理
    2.3 栅格-矢量一体化技术
    2.4 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
    2.5 空间数据库引擎
        2.5.1 空间数据库引擎的基本功能
        2.5.2 空间数据库引擎的类型
    2.6 空间数据的多重表达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间数据库环境平台的构建
    3.1 系统运行的软件环境
        3.1.1 系统界面开发工具简介
        3.1.2 系统数据库平台
        3.1.3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3.2 系统运行硬件环境
    3.3 客户/服务器平台构建
        3.3.1 服务器端
        3.3.2 客户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矿监测系统的数据获取
    4.1 某煤矿概述
    4.2 空间数据采集
    4.3 空间数据处理
        4.3.1 地图扫描数字化
        4.3.2 数据编辑与图幅接边
        4.3.3 其他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煤矿监测系统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5.1 建库原则和要求
        5.1.1 建库原则
        5.1.2 建库要求
    5.2 空间数据分析
    5.3 数据库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5.4 空间参考及数据组织设计
        5.4.1 空间参考设计
        5.4.2 空间数据组织设计
    5.5 空间数据库设计
        5.5.1 概念数据模型
        5.5.2 逻辑数据模型
        5.5.3 物理设计模型
        5.5.4 表的设计
        5.5.5 数据通信的设计
        5.5.6 空间数据索引的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结构设计及其功能实现
    6.1 系统设计的原则
    6.2 系统的结构设计
    6.3 系统各功能子模块的实现
        6.3.1 用户设置模块
        6.3.2 实时数据显示模块
        6.3.3 报警显示模块
        6.3.4 报表显示及打印模块
        6.3.5 历史数据查询模块
        6.3.6 趋势曲线模块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元数据的数字阜新空间信息基础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数字城市国内外发展现状
    1.2 建设“数字阜新”的意义
    1.3 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在数字阜新中的关系和地位
第二章 “数字阜新”空间信息体系结构
    2.1 “数字阜新”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平台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2.2 “数字阜新”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平台体系架构
        2.2.1 框架结构
        2.2.2 逻辑结构
    2.3 建设标准
        2.3.1 数据标准
        2.3.2 开发标准
    2.4 软件选型
        2.4.1 软件选型原则
        2.4.2 软件选型要求
        2.4.3 软件选型
第三章 “数字阜新”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3.1 空间数据管理方式
        3.1.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中式管理
        3.1.2 专业业务数据分布式管理
    3.2 基础空间数据库结构
        3.2.1 基础空间数据源分析
        3.2.2 基础空间数据库的结构
    3.3 基础空间数据库建库
        3.3.1 基础地理数据库
        3.3.1.1 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原则
        3.3.1.2 基础地理数据库概述
        3.3.1.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
        3.3.1.3.1 基础空间数据存储概述
        3.3.1.3.2 基础空间数据存储实现方法
        3.3.2 空间元数据库
        3.3.2.1 元数据标准
        3.3.2.2 元数据设计
        3.3.2.3 元数据和数据集一体化管理模型
        3.3.2.4 空间数据交换网络及元数据管理系统
        3.3.3 数字城市三维模型库
        3.3.3.1 三维模型库的逻辑设计
        3.3.3.2 三维模型库构成
    3.4 关键技术
        3.4.1 数据的无缝集成
        3.4.2 元数据的组织
        3.4.3 数据库增量备份和增量更新
第四章 “数字阜新”空间信息基础公共平台建设
    4.1 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概述
    4.2 建立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的必要性
    4.3 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设计
        4.3.1 基础空间数据共享交换
        4.3.1.1 基础空间数据共享交换概述
        4.3.1.2 技术实现途径
        4.3.1.3 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设计思路
        4.3.1.4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系统结构
        4.3.2 基础空间数据库维护更新
        4.3.2.1 数据维护更新的技术策略
        4.3.2.2 数据维护更新的管理策略
        4.3.2.3 数据维护更新的实现手段
第五章 “数字阜新”空间信息基础网络系统设计
    5.1 网络设计原则
        5.1.1 网络的先进型
        5.1.2 网络的安全性
        5.1.3 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1.4 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5.2 网络结构
    5.3 服务器构架
        5.3.1 服务器类别和数量
        5.3.2 数据库服务器
        5.3.3 其它服务器
    5.4 安全设计
        5.4.1 安全系统总体设计
        5.4.2 解决方案
第六章 基于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平台的“数字阜新”应用
    6.1 基于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平台的主要应用
    6.2 数字阜新—城市规划及三维景观工程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四、城市大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中的几个问题与基于ArcSDE影像库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洋测绘遥感影像管理与服务系统设计[D]. 裴红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8)
  • [2]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及在地质制图中的应用[D]. 丁伟翠.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2(12)
  • [3]农村土地调查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 吴家菁. 江西理工大学, 2010(08)
  • [4]基于MapGIS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和更新的研究[D]. 李元. 江西理工大学, 2010(08)
  • [5]城市规划动态监管卫星遥感关键技术研究[D]. 梁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10)
  • [6]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D]. 唐智华. 中南大学, 2009(04)
  • [7]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 张东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9)
  • [8]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D]. 谭克龙. 陕西师范大学, 2007(01)
  • [9]基于GIS煤矿监测系统空间数据库的研究[D]. 沈龙凤. 河北工程大学, 2007(02)
  • [10]基于元数据的数字阜新空间信息基础平台研究[D]. 郑耀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7(07)

标签:;  ;  ;  ;  ;  

城市大尺寸数字正射影像制作及基于ArcSDE的影像库建立中的若干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