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N毕竟是N”(论文文献综述)
胡清国[1](2020)在《“N就是N”:预期与合预期——兼及构式的评价功能与动因》文中认为"N就是N"构式是一个标记性构式,其构式义可以表达预期信息、合预期信息两类,二者在形式上有差别、可验证。从预期信息到合预期信息,衍生出构式的评价功能,构式是正向评价还是负向评价,与特定语境中对N的内涵义的提取与激活有关,评价功能的赋得源于预期信息、合预期信息的隐含义,以及语用推理的回溯推理。
储泽祥[2](2019)在《辩证性:“毕竟”的使用基础》文中提出语气副词"毕竟"在小句中的追根究底作用,与在复句中强调事实或原因的作用,是辩证的,不能突出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转折复句中,"毕竟"的使用是为突出对立面而追根究底找到依据;因果复句中,"毕竟"的使用是为认可结果而追根究底找到原因。"毕竟"隐含着追根究底的过程,以及说话人的比较和选择,虽然说话人的选择会带有主观性,但是,使用"毕竟"表明说话人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因此,用带"毕竟"的句子来劝说别人,可以减少负面效果,便于听话人接受,有委婉的修辞作用。
李晓萌[3](2018)在《南亚留学生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义词辨析一直是汉语本体研究中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同时,副词因其意义抽象性和用法的复杂性给留学生学习造成了困扰,而语气副词又是副词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本文以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这组近义词为切入点,通过对语义、句法方面进行研究,同时针对郑州大学南亚国家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语料库中的语料作为补充,考察留学生在学习“毕竟”“究竟”“到底”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并将偏误进行分类,探讨南亚留学生出现偏误背后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经过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并结合语料库里南亚留学生的偏误情况,从教材、教学方法、留学生的角度提出在今后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教材编写要力求解释精准、重视对比分析、增加习题数量。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对比教学;分阶段选择教学重点;精讲多练,设置情景。学习者本身要克服畏难情绪,融入汉语学习环境;重视对比学习,克服负迁移影响;转变学习观念,重视副词的学习。通过对南亚留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留学生出现偏误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词语的复杂性、教材编写的缺陷、汉语环境的缺失三大客观原因与媒介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回避的策略三大主观原因是南亚留学生偏误的主要来源。本论文对南亚留学生“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偏误原因,提出教学策略,以期对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做出有益探索。
李洁[4](2018)在《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汉语拷贝结构”是指:同一句法成分在同一结构中的不同的句法位置出现两次,并导致产生结构义的结构形式。拷贝结构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形式。本论文在大规模语料统计基础上,采用多平面和多角度的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拷贝结构进行了探讨。首先,把“拷贝”与“重复”、“重叠”的进行了区别性分析,并对“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给予界定,列出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拷贝结构形式。其次,细致分析了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形式特点和构成手段。根据拷贝的结构形式,将拷贝结构分成双边框架式和单边框架式两种类型。拷贝结构主要有拷贝成分的话题化、小句紧缩、对举和语义隐含四种手段。第三,深入探讨了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特征、功能和形成动因。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主要特征有四个方面:具有口语语体色彩、结构的独立性差、多为对称型结构、可以无限排列等。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功能。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形成动因,主要有四个:主观强调的目的、对称的审美心理、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较高的使用频率。第四,从拷贝结构的形式入手,分析了“同语结构”。汉语界比较认同的典型的同语结构主要是两类:一是判断式的“X+(adv)+是+X”结构;二是让步式的“X是X”结构。对同语结构“X就是X”和“VP也是VP”进行了个案研究。第五,从语篇衔接的角度观察了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回声拷贝结构并非只有“X就X”结构,让步义的“X是X”在交际中也常常是一种回声拷贝结构。第六,从话题的角度,分析了拷贝式话题结构。对“V也/都V”和“V了也就V了”进行了个案分析。第七,从结构的内部语义入手,分析了现代汉语连锁结构。现代汉语连锁结构是内部含有倚变关系的句法结构。“V1一M+V2一M”和“V一M算(是)一M”都是数量短语连接的连锁结构。第八,从词汇化的角度对拷贝式类固定短语进行了分析。并对“说V就V”和“大V特V”进行了个案研究。第九,拷贝式结构固化程度最高的就是拷贝式习语形式。对拷贝式习语“个顶个”和“谁跟谁”进行了个案研究。第十,总结归纳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
张晶[5](2018)在《“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汉语受到双音节韵律的制约,现代汉语中三音节词数量很少,特征明显,一些语法现象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的关注。“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目前学者鲜有研究。研究大多数都停留在双音节评注性副词和“是”的单独研究上。因此本文围绕“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从共时层面和历时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描写、总结与探究。以其对其有全面的把握与认识。本文我们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本章根据所挑选出来的评注性副词,根据其传信范畴的分类,其内部各个评注性副词与“是”共现频率不同,我们进行了纵向分析。并且认定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有四个“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分别是副词+系动词的“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1”,副词+副词的“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2”,副词+附缀的“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3”以及词根+词缀的“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4”。本章还详细的描写了“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3”与“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4”的共同点与差别。第二章,本章详细描写了已经词汇化完成的“简直是”,对其结构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根据其语义背景来分析其语义特征,得出了“简直是”出现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语义特征以及表达功能的不同。第三章,我们还在本章中详细的描写了不同结构的“毕竟是”的搭配与分布、表达功用来揭示不同结构的“F双+是”的搭配与分布。不同的“F双”与“是”共现时表达功能也各有侧重。第四章,本章从历时演化的角度,分析了“毕竟是”“简直是”“尤其是”“特别是”“是”的演化路径和词汇化、附缀化、语法化的历程及其不同阶段的动因和机制。通过四个章节的讨论,本文期待分析其同形异构及其差别与共同点,并分析出不同结构相应的表达功用。对“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进行进一步分析。
朱杨雪[6](2016)在《留学生“毕竟”类语气副词习得研究》文中认为由于语气副词用法多样、功能复杂、使用范围广、出现率高,即使其绝对数量并不是很多,但它仍然是汉语中较为复杂的一个词类。而且语气副词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有些词语在语义、用法上较相近,使得留学生在使用这一类词时,经常出现偏误。因此,留学生习得语气副词一直是难点。本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留学生使用该类词的情况,选取了语气副词中的“毕竟”类词语(包括“毕竟”、“到底”、“究竟”三个词语)作为研究对象。对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语料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留学生在使用这三个词时的频次均要高于母语者的使用频次,即存在使用过多的现象;本文从偏误理论和中介语理论出发,分析了“毕竟”、“到底”、“究竟”三词的偏误用例情况;又依据“错序、遗漏、误代、误加”四类偏误类型对三词的偏误用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毕竟”、“到底”、“究竟”的偏误有以下几种特征:第一,在四种偏误类型中,误代偏误在三个词中的偏误率相对较高,其次是错序偏误;第二,“到底”的主要偏误是错序偏误和误代偏误,“毕竟”和“究竟”的主要偏误是误代偏误和遗漏偏误。并对“毕竟”、“到底”、“究竟”的每类偏误进行了详细分析。笔者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教材、教学这几方面展开,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相关原因,从对外汉语教师角度提出了一些有关教科书编写以及课堂教学的建议,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易正中[7](2014)在《预期信息构式“N就是N”》文中认为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构式"N就是N"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语用特征、生成机制以及认知框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构式为判断句式,表示预期信息义,具有主观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等特点;其形成机制是转喻,生成动因主要是经济原则和修辞效果。
蔡罗一[8](2014)在《针对“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毕竟”类语气副词是汉语习得进入中高级阶段所不可回避的难点。以往的相关研究在本体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实际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难以将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非目的语环境下习得“毕竟”类语气副词依旧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本文参考北美高校中文项目的课程大纲,挑选出“毕竟”类语气副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组:“毕竟、到底、终究、终归”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习得群体的调查分析提出具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从语言教学三大基本要素:语义、句法、语用出发对该类词的典型代表“毕竟”及其组内成员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出该类词具有表强调的基本语法意义,以让转句及因果句为典型句式,常与“因为”、“是”等词共现,句法分布位置灵活,具有强调原因/结论,体现主观评判性、指明预设、缓和语气、衔接篇章等功能。在此结论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该组词内部成员的共性与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表格的形式从语义、句法及语体层面对其异同做了直观呈现。第三章主要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中高级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从特定二语习得群体的角度归纳、整理了以英语为母语者习得这类词时产生的典型偏误,并分析了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及“认知文化差异”。第四章则针对第三章的分析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教学设计。该教学设计采用适宜北美中文教学的交际型、任务辅助型教学法,以话题为导向将语法教学融汇到一系列连贯的言语交际任务中,涵盖了从认知理解到交际运用的各个阶段。最后,本文在结语部分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同时指出了本文的局限及待改进之处。
吕海燕[9](2014)在《语气副词“毕竟”的语义语用研究综述》文中认为本文对语气副词"毕竟"的研究情况作了综述,包括语义方面的语义结构模式、语法意义、与相关句式的关系,还有语用功能方面的篇章功能、交际功能等。本文还对一些研究方法和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晏生宏,廖巧云[10](2013)在《信息复合与词的语法化——以“after all”、“毕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after all"和"毕竟"在最初皆可表示"完毕",它们都由时间义演化为让步义、转折义和认证义等。Traugott(2004)认为"after all"的语义经历了从邀约含义到一般邀约含义和规约含义的语法化过程。本文在Traugott等研究的基础上论证"after all"和"毕竟"的语义演化是信息复合的结果,信息复合是促使这两个词语最终由时间副词演化为语气副词的共同驱动力。
二、浅议“N毕竟是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N毕竟是N”(论文提纲范文)
(2)辩证性:“毕竟”的使用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毕竟”的主要用法 |
2.“毕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 几点说明 |
一、为突出对立面而追根究底找到依据———转折句中 |
1.1前分句与带“毕竟”的后分句处在同一个层次 |
1.2带“毕竟”的后分句是前分句的对立面 |
1.3后分句中“毕竟”追根究底的作用:树立说话人的观点 |
1.4关于让步转折 |
二、为认可结果而追根究底找到原因———因果句中 |
2.1“毕竟”用于因果复句时因果连词的使用情况 |
2.2“毕竟”只出现在原因分句 |
2.3原因分句中“毕竟”追根究底的作用:寻找结果句的原因 |
三、“毕竟”所在小句的说话人立场———辩证地看待问题 |
3.1“毕竟”所在小句的语义不自足现象 |
3.2追根究底所得结论的无法忽视性 |
四、“毕竟”使用的主观性和委婉作用 |
4.1“毕竟”所隐含的比较性和选择性 |
4.2“毕竟”所体现的主观性 |
4.3“毕竟”的互动强度和委婉作用 |
五、结语 |
5.1辩证性是“毕竟”的使用基础 |
5.2“毕竟”的使用能起委婉的修辞作用 |
5.3如何准确理解《现代汉语词典》对“毕竟”的释义 |
(3)南亚留学生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
一 本体研究 |
二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创新之处 |
一 研究方法 |
二 语料来源 |
三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毕竟”“究竟”“到底”的对比考察 |
第一节 “毕竟”“究竟”“到底”的语义分析 |
一 “毕竟”“究竟”“到底”的语义及语义背景 |
二 “毕竟”“究竟”“到底”的语义特征 |
第二节 “毕竟”“究竟”“到底”的句法分析 |
一 “毕竟”“究竟”“到底”的搭配与使用 |
二 “毕竟”“究竟”“到底”的句法形式 |
第二章 南亚留学生“毕竟”“究竟”“到底”的学习情况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目的与对象 |
第二节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三节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一 调查基本情况 |
二 客观语言测试题数据统计 |
三 主观问卷题数据统计 |
第三章 南亚留学生使用“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 |
第一节 偏误的类型 |
一 遗漏 |
二 误加 |
三 误代 |
四 错序 |
第二节 偏误的原因 |
一 客观原因 |
二 主观原因 |
第四章 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教的方面 |
一 教材编写 |
二 教学方法 |
第二节 学的方面 |
一 克服畏难情绪,融入汉语学习环境 |
二 重视对比学习,克服负迁移影响 |
三 转变学习观念,重视副词的学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留学生学习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毕竟”“究竟”“到底”在课本中的注释 |
致谢 |
(4)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缘起 |
1.2 关于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界定 |
1.2.1 重叠、重复与拷贝 |
1.2.2 现代汉语拷贝结构 |
1.3 研究的内容、目标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对象和目标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理论基础、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语料的来源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形式特点和构成手段 |
2.1 拷贝结构的框架模式 |
2.1.1 双边框架式 |
2.1.2 单边框架式 |
2.2 拷贝结构的构成手段 |
2.2.1 拷贝成分话题化 |
2.2.2 小句紧缩 |
2.2.3 对举格式 |
2.2.4 语义隐含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特征、功能和形成动因 |
3.1 结构的主要特征 |
3.1.1 强烈的口语语体色彩 |
3.1.2 结构的独立性差 |
3.1.3 结构大都具有对称性 |
3.1.4 结构可以无限排列 |
3.1.5 结构的固化程度有差异 |
3.2 拷贝结构的功能 |
3.2.1 句法上的功能 |
3.2.2 语义上的功能 |
3.2.3 语用上的功能 |
3.3 结构的形成动因 |
3.3.1 主观强调的目的 |
3.3.2 对称的审美心理 |
3.3.3 语言的经济原则 |
3.3.4 较高的使用频率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从结构形式看拷贝结构:同语结构 |
4.1 关于“同语结构” |
4.1.1 什么是“同语结构” |
4.1.2 同语结构的研究范围 |
4.1.3 判断式同语结构的研究 |
4.1.4 让步式同语结构的研究 |
4.1.5 其他语言的同语式及对比研究 |
4.2 同语结构“X就是X”的语义特性、情态功能及否定隐含 |
4.2.1 结构的语义特性 |
4.2.2 结构的情态功能 |
4.2.3 结构的否定隐含 |
4.3 同语结构“VP也是VP”的语义、功能及成因 |
4.3.1 变项VP与相关变式 |
4.3.2 构式义与表达功能 |
4.3.3 构式的历时演化 |
4.3.4 成因和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从语篇衔接看拷贝结构:回声拷贝结构 |
5.1 “回声拷贝结构”的相关研究 |
5.1.1 “回声拷贝结构”的界定 |
5.1.2 “回声拷贝结构”研究的对象 |
5.1.3 结构中的“回声”成分 |
5.1.4 回声拷贝结构“X就X”的格式义 |
5.1.5 回声拷贝结构的功能 |
5.1.6 研究中的不足 |
5.2 “X 就 X”格式研究述评 |
5.2.1 “X就X”格式的归属 |
5.2.2 “X就X”格式的变体形式 |
5.2.3 格式的界定范围 |
5.2.4 “X就X”格式的语义分析 |
5.2.5 “X就X”格式的句法特征 |
5.2.6 “X就X”格式的历时研究 |
5.2.7 小结 |
5.3 让步义回声拷贝结构“X是XP,就是”考察 |
5.3.1 结构中的回声成分 |
5.3.2 结构的变式 |
5.3.3 结构中的“是” |
5.3.4 结构的功能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从话题化看拷贝结构:拷贝式话题结构 |
6.1 关于“拷贝式话题结构” |
6.1.1 汉语中的“话题” |
6.1.2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界定 |
6.1.3 方言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研究 |
6.1.4 普通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
6.2 由条件小句到形态化:拷贝式话题结构“V也/都VP” |
6.2.1 “V也/都VP”结构的类型 |
6.2.2 “V也/都VP”结构的表达功能 |
6.2.3 “也”、“都”导致的结构差异 |
6.2.4 结构的形态化 |
6.3 含时体标记的拷贝式话题结构:V了也就V了 |
6.3.1 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 |
6.3.2 “V了也就V了”结构的语义分析 |
6.3.3 构式义与词汇义的相互制约 |
6.3.4 “V了也就V了”结构的语用特点和功能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从语义关系看拷贝结构:连锁结构 |
7.1 关于“连锁结构”的研究 |
7.1.1 汉语中的“驴子句” |
7.1.2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
7.1.3 连锁句 |
7.1.4 连锁结构 |
7.2 现代汉语中的连锁结构“V_1一M+V_2一M” |
7.2.1 前人的研究 |
7.2.2 结构的句法功能 |
7.2.3 结构的内部构件 |
7.2.4 结构内部的逻辑关系 |
7.2.5 结构的语义和功能 |
7.2.6 结构的固化与习语化倾向 |
7.3 现代汉语中的连锁结构:“V一M算(是)一M” |
7.3.1 相关的研究 |
7.3.2 结构的语义功能及其分化 |
7.3.3 结构的演变 |
7.3.4 “V一M算一M”与“V一M是一M”的转换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从词汇化看拷贝结构:拷贝式类固定短语 |
8.1 关于拷贝式类固定短语 |
8.1.1 类固定短语的提出 |
8.1.2 框式结构与待嵌格式 |
8.1.3 拷贝式类固定短语 |
8.1.4 相关研究成果 |
8.2 谈拷贝式类固定短语“说 X 就 X” |
8.2.1 “说X就X”结构的语义特点 |
8.2.2 “说X就X”结构的连用 |
8.2.3 “说X就X”与“想X就X” |
8.3 谈拷贝式类固定短语“大V特V” |
8.3.1 “大V特V”结构的内嵌成分 |
8.3.2 “大V特V”结构的句法表现 |
8.3.3“大V特V”结构的表达功能 |
8.3.4 “大V特V”结构的发展演变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从习语化看拷贝结构:拷贝式习语 |
9.1 现代汉语中的习语及拷贝式习语 |
9.1.1 现代汉语中的习语 |
9.1.2 习语的相关研究 |
9.1.3 拷贝式习语 |
9.2 主观足量习语词“个顶个” |
9.2.1 “个顶个”的句法分布 |
9.2.2 “个顶个”的语义分析 |
9.2.3 “个顶个”的语用功能 |
9.2.4 “个顶个”的形成动因 |
9.2.5 “个顶个”与“每个”、“个个”的差异 |
9.3 拷贝式习语“谁跟谁”及形成机制 |
9.3.1 现代汉语中“谁跟谁” |
9.3.2 “谁跟谁”的相关说法 |
9.3.3 结构内“跟”的性质 |
9.3.4 语气词“呀(啊)”的功用 |
9.3.5 拷贝式习语“谁跟谁”的形成机制 |
9.4 本章小结 |
第10章 结论 |
10.1 论文的主要观点 |
10.2 论文的创新点 |
10.3 论文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零 绪论 |
0.1 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 |
0.2 相关综述 |
0.2.1 对“是”的研究 |
0.2.2 对“X是”研究 |
0.2.3 对“副词+是”、副词“是”的研究 |
0.2.4 对附缀“是”的研究 |
0.3 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
0.3.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0.3.3 语料来源及例句排序 |
第1章 与“是”共现“F_双”差异及“F_双+是”的性质判定 |
1.1 内部差异 |
1.1.1 词汇化程度 |
1.1.2 语义特征 |
1.1.3 构词方式 |
1.1.4 语法意义 |
1.2 性质判定 |
1.2.1 副词+动词“是” |
1.2.2 副词+副词“是” |
1.2.3 宿主+附缀“是” |
1.2.4 词根+词缀“是” |
1.3 附缀“是”与虚词“是”和词缀“是”差别 |
1.3.1 副词与附缀 |
1.3.2 附缀与词缀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简直是”的语义考察及其搭配与分布 |
2.1 同形异构 |
2.1.1 副词+系动词 |
2.1.2 副词+副词 |
2.1.3 “是”是后附缀 |
2.1.4 话语标记 |
2.2 语义背景 |
2.2.1 表结论 |
2.2.2 递进复句 |
2.2.3 篇章分析 |
2.3 搭配成分与句法分布 |
2.3.1 搭配成分 |
2.3.2 句法位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F_双+是”的搭配与表达功能的侧重 |
3.1 同形异构 |
3.1.1 短语 |
3.1.2 “是”是副词 |
3.1.3 “毕竟是3” |
3.2 搭配和句法分布 |
3.2.1 .搭配 |
3.2.2 句法分布 |
3.3 表达功用 |
3.3.1 评判功能 |
3.3.2 强调功能 |
3.3.3 关联功能 |
3.4 表达差异 |
3.4.1 基本功能 |
3.4.2 标记功能 |
3.4.3 衔接功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的语法化和词汇化 |
4.1 “是”的语法化与词汇化 |
4.2 “F_双”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
4.2.1 “毕竟”的语法化与词汇化 |
4.2.2 “简直”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
4.2.3 “尤其”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
4.3 “F_双+是”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
4.3.1 “毕竟+是”的词汇化 |
4.3.2 “简直+是”的词汇化 |
4.3.3 “尤其+是”的词汇化 |
4.4 动因与机制 |
4.4.1 组块的心理机制 |
4.4.2 重新分析 |
4.4.3 自然音步 |
4.5 本章小结 |
结语与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留学生“毕竟”类语气副词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理由及意义 |
0.1.1 选题理由 |
0.1.2 本文研究对象 |
0.1.3 选题意义 |
0.2 研究现状及趋势 |
0.2.1 对语气副词的研究 |
0.2.2 对“毕竟”类语气副词的研究 |
0.2.3 小结 |
0.3 本文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0.3.1 研究方法 |
0.3.2 语料来源 |
第一章 “毕竟”类语气副词的本体研究 |
1.1 “毕竟”类语气副词的语法意义分析 |
1.1.1 语气副词“毕竟”的语法意义分析 |
1.1.2 语气副词“到底”的语法意义分析 |
1.1.3 语气副词“究竟”的语法意义分析 |
1.2 “毕竟”类语气副词的句法分布分析 |
1.2.1 语气副词“毕竟”的句法分布 |
1.2.2 语气副词“到底”的句法分布 |
1.2.3 语气副词“究竟”的句法分布 |
1.3 “毕竟”类语气副词的语篇功能分析 |
1.3.1 凸显前提 |
1.3.2 表明焦点 |
1.3.3 评价信息 |
1.4 小结 |
第二章 留学生“毕竟”类语气副词使用情况考察 |
2.1 留学生“毕竟”类语气副词使用情况与母语者使用情况对比 |
2.2 留学生使用“毕竟”类语气副词的偏误情况调查 |
2.3 “毕竟”类语气副词偏误用例分析 |
2.3.1 “毕竟”的偏误分析 |
2.3.2 “到底”的偏误分析 |
2.3.3 “究竟”的偏误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毕竟”类语气副词的偏误原因分析 |
3.1 学习策略原因 |
3.1.1 母语知识负迁移 |
3.1.2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
3.2 教学因素影响 |
3.2.1 教材的影响 |
3.2.2 授课方式影响 |
3.3 小结 |
第四章 “毕竟”类语气副词的教学建议 |
4.1 教科书设置建议 |
4.1.1 内容、例句、练习真实实用 |
4.1.2 生词表中要出现常用结构 |
4.1.3 提高语言项目重复率 |
4.2 课堂教学建议 |
4.2.1 明确讲解词义 |
4.2.2 演绎归纳常见结构 |
4.2.3 加强提问、重点输出 |
4.2.4 阶段复习、专题练习 |
4.3 小结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预期信息构式“N就是N”(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N就是N”的句法分析 |
二、“N就是N”的语义分析 |
(一) 构式中“N”的语义分析 |
(二) “N就是N”的构式义 |
三、“N就是N”的语用分析 |
(一) “N就是N”的语用特点 |
(二) “N就是N”的语篇功能 |
四、“N就是N”的形成机制及动因 |
余论 |
(8)针对“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语料来源 |
第二章 语气副词“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本体研究 |
一、“毕竟”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 |
二、“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 |
三、“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分类 |
四、“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共性分析 |
五、“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特性辨析 |
第三章 英语为母语者习得“毕竟、到底、终究、终归”偏误分析 |
一、偏误语料的来源及问卷说明 |
二、偏误类型 |
三、偏误产生原因 |
第四章 针对“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对象 |
三、教学方法 |
四、教学过程 |
五、教学设计使用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语气副词“毕竟”的语义语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毕竟”的语义分析 |
(一) “毕竟”出现的语义结构模式 |
(二) 对“毕竟”语法意义的总结归纳 |
(三) “毕竟”和转折关系 |
(四) “毕竟”和因果关系 |
(五) “毕竟”后面的成分 |
(六) “毕竟”的语义演变 |
二、“毕竟”的语用功能 |
(一) 篇章功能 |
(二) 缓和交际功能 |
(三) 触发预设 |
(四) 表达主观性 |
三、结语 |
(10)信息复合与词的语法化——以“after all”、“毕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语义演化比较 |
三、文献纵览 |
(一) 程序标记语语用功能的关联论阐释 |
(二) 历时语言学对语义演变的解释 |
(三) 汉语界对“毕竟”的语义的研究 |
四、“After all”与“毕竟”在语境中的语义演化 |
(一) 语用推理中的信息复合 |
(二) “after all”与“毕竟”在语境中所派生的意义 |
1. 让步义 |
2. 转折义 |
3. 认证义 |
五、结语 |
四、浅议“N毕竟是N”(论文参考文献)
- [1]“N就是N”:预期与合预期——兼及构式的评价功能与动因[J]. 胡清国. 对外汉语研究, 2020(02)
- [2]辩证性:“毕竟”的使用基础[J]. 储泽祥. 当代修辞学, 2019(02)
- [3]南亚留学生语气副词“毕竟”“究竟”“到底”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 李晓萌. 郑州大学, 2018(12)
- [4]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研究[D]. 李洁.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5]“双音节评注性副词+是”的考察[D]. 张晶.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6]留学生“毕竟”类语气副词习得研究[D]. 朱杨雪.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3)
- [7]预期信息构式“N就是N”[J]. 易正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4(04)
- [8]针对“毕竟、到底、终究、终归”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设计[D]. 蔡罗一.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1)
- [9]语气副词“毕竟”的语义语用研究综述[J]. 吕海燕.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01)
- [10]信息复合与词的语法化——以“after all”、“毕竟”为例[J]. 晏生宏,廖巧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