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呼吸暂停怎么办(论文文献综述)
宋娟,易寒,杨陶波,陈菲,刘巍,王寿勇[1](2021)在《间歇通气呼吸暂停在儿童喉乳头状瘤摘除术中的安全时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间歇通气呼吸暂停麻醉法(AAIV)在小儿喉乳头状瘤摘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时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19年诊断为喉乳头状瘤且术中实施AAIV患儿的麻醉记录,共计27例。从病历资料中提取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诊断、体重、身高、血红蛋白水平、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等数据建立理论计算模型,计算模型患儿实施AAIV期间耐受呼吸暂停和CO2蓄积的理论数值,并与现有文献报道进行比较。结果麻醉和复苏期间未记录到严重缺氧、苏醒延迟等相关并发症,所有患儿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经计算,模型患儿可耐受呼吸暂停时间为247~360 s(4.12~6.00 min),其间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理论上可达74.26 mmHg(1 mmHg=0.133 kPa)。数据库检索文献报道呼吸暂停的时限平均值为224~292 s(3.73~4.87 min),平均动脉血CO2分压(PaCO2)或PETCO2位于70 mmHg以内。模型计算数据与现有文献报道的临床经验数据接近但不完全一致。结论 AAIV用于小儿喉乳头状瘤摘除术具有相应的理论支持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存在发育不良、呼吸道感染等影响通气储备功能的患儿,建议以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95%为恢复通气的指征,同时应时刻警惕发生CO2蓄积。
朱运华,李梅生,李海霞[2](2021)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小儿鼾症应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鼾症患儿2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49例)与对照组(149例),对照组采用腺样体切除与扁桃体剥离术,研究组采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疗效、围术期情况、术后24 h应激反应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中性粒细胞和术前、术后6个月通气功能包括呼吸紊乱指数(AHI)、氧减指数(OD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30%,142/149)高于对照组(79.19%,118/149),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研究组ACTH水平高于对照组,皮质醇、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AHI、ODI、LA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效果较好,可减轻机体创伤和应激反应,改善通气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郭邓微[3](2021)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及OSA-18与ESS问卷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全年龄段不同类型阻塞性儿童SDB(睡眠呼吸紊乱)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特点及学龄期患儿临床行为特性;2.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对儿童睡眠发育的影响。3.阻塞性睡眠通气障碍相关量表评分能否判别学龄期儿童睡眠障碍严重程度;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2018年11月-2021年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急诊因睡眠呼吸障碍就诊患儿,行8h标准夜间多导睡眠(PSG),对于就诊的学龄期儿童(7-14岁)行OSA-18调查问卷及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进行临床行为分析。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平均血氧饱和度(MSPO2)分组。分为PS组(单纯性鼾症组)、UARS组(上气道阻力综合征组)、OSAHSA(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合征组)、OSAHSB组(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合征组)及OSAHSC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合征组)。分析全年龄段不同分组PSG监测报告特点,明确学龄期阻塞性SDB儿童临床行为特性,探讨睡眠监测特点与OSA-18与ESS量表结果的一致性。采用SPSS22.0行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1.年龄:PS-OSAHSA,PS-OSAHSB,PS-OSAHSC组相比,P=(0.012,0.014,0.01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MI:OSAHSCOSAHSA、OSAHSC-UARS组,P=(0.019,0.04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2.睡眠监测数据比较,各组患儿睡眠潜伏期及其结构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总睡眠时长及总睡眠间期时长无明显统计学意义。REM总睡眠时长占比中,OSAHSB组与UARS组,P=0.03,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N1睡眠比中PS-OSAHSB P=0.002,PS-OSAHSC P=0.00,UARS-OSAHSB P<0.001,UARS-OSAHSC P<0.001,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N2睡眠比中UARS-OSAHSB P=0.010,UARS-OSAHSC P=0.012,OSAHSA-OSAHSB P=0.002,OSAHSA-OSAHSC P=0.003,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N3睡眠期占比中OSAHSA-OSAHSB P=0.008。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3.微觉醒次数PS-OSAHSB P<0.001,PS-OSAHSC P<0.001,UARSOSAHSB P<0.001,UARS-OSAHSC P<0.001;OSAHSA-OSAHSB P=0.002,OSAHSA-OSAHSC P<0.001,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微觉醒指数:PS-OSAHSB P<0.001,PS-OSAHSC P<0.001,UARS-OSAHSB P<0.001,UARS-OSAHSC P<0.001;OSAHSA-OSAHSB P=0.001,OSAHSAOSAHSC P<0.001,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4.整夜睡眠监测中枢性呼吸暂停次数与混合性呼吸暂停次数,P<0.001,<0.05,在统计学上具有显着差异。混合性呼吸暂停与阻塞性呼吸暂停次数具有一致性。PS组中枢性呼吸暂停次数少于其余四组。UARS组中枢性呼吸暂停次数少于OSAHSC组。PS组混合性呼吸暂停次数少于OSAHSB及OSAHSC组。UARS组混合性呼吸暂停次数少于OSAHSB及OSAHSC组,OSAHSA组混合性呼吸暂停次数少于OSAHSB及OSAHSC组。中枢性呼吸暂停次数于阻塞性呼吸暂停次数相比较,P=1,>0.05,无统计学意义。5.ODI(/小时)PS组与UARS组P=1.00,>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P=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氧减事件(/小时)PS组与UARS组P=1.00,>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P<0.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大氧减(%):PS组与UARS组P=1.00,>0.05,无统计学意义.OSAHSA与OSAHSB组P=0.0199,>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P<0.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最长氧减时间(秒)PS组与OSAHSC组P=0.00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组与OSAHSC组P=0.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MSPO2对比中OSAHSA与OSAHSC组P=0.03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6.鼾声次数比较UARS-OSAHSA P=0.02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OSAHSB P=0.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OSAHSC P=0.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余各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打鼾时间UARS-OSAHSB P=0.01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OSAHSC P=0.00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余各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鼾声总时长在睡眠中占比UARS-OSAHSA P=0.01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OSAHSB P<0.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OSAHSC P<0.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余各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7.单次腿动次数比较PS-OSAHSB P=0.027,<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S-OSAHSC P=0.004,<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OSAHSB P=0.034,<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OSAHSC P=0.00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余各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腿动指数PS-OSAHSB P=0.01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S-OSAHSC P=0.00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OSAHSB P=0.032,<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OSAHSC P=0.00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余各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周期性腿动次数PS-OSAHSB P=0.046,<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S-OSAHSC P=0.006,<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OSAHSB P=0.03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OSAHSC P=0.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余各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周期性腿动指数PSOSAHSC P=0.03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OSAHSB P=0.007,<0.05,具有统计学意义;UARS-OSAHSC P=0.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OSAHSA-OSAHSC P=0.028,<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余各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8.针对165名确诊阻塞性SDB学龄期儿童,OSA-18量表评分在18-112之间,≥80分者40人、60-80分之间32人、≤60分者93人。ESS评分多为0,165例患儿评分在0-14之间,得分≥9分则为存在日间嗜睡。有11名患儿可评分≥9,可评判为评分标准的日间嗜睡。结论:1.儿童阻塞性睡眠通气障碍各病程之间互相转归发展,不同类型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患儿夜间睡眠监测差异较大。2.阻塞性睡眠通气障碍疾病可影响儿童睡眠正常节律与睡眠周期,各病程患儿睡眠总时长、睡眠结构及睡眠潜伏期无差异。3.学龄期阻塞性睡眠通气障碍患儿量表分析只能客观评估儿童临床症状,具有独立性,并不能具体分度阻塞性通气障碍程度。
何程铭[4](2021)在《化核消腺汤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痰热互结证)临床疗效及变应原暴露与儿童腺样体肥大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第一部分:探讨化核消腺汤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探讨变应原暴露与儿童腺样体肥大相关性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采用单中心观察性疗效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对象均回顾性取自课题组自建的儿童腺样体肥大数据库。以干预措施为暴露因素,分为中药组与孟鲁司特钠组。按照纳排标准共从数据库中收集孟鲁司特钠组35例病例,考虑匹配失败的因素以1:2比例纳入中药组78例病例,两组共收集113例病例。本项试验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偏倚。以孟鲁司特钠组为基准组,进行卡钳匹配。卡钳值设为0.03,共成功匹配30组,60例患儿。比较匹配后两组患儿鼻咽部侧位X线腺样体A/N疗效、打鼾起效时间、打鼾消失时间、单项主症(鼻塞、打鼾、张口呼吸、呼吸暂停)症状消失率、鼻咽部侧位X线腺样体A/N疗效、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评估化核消腺汤疗效,并对比中药组有过敏史和无过敏史患儿鼻咽部侧位X线腺样体A/N疗效,观察过敏史对化核消腺汤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有无影响;第二部分: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计划纳入确诊为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且行血清变应原检验患儿54例为研究组,同时纳入儿科病房所收入与研究组病例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腺样体肥大、排除过敏性疾病,且行血清变应原检验患儿54例为对照组。对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入、食入、总变应原应用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变应原暴露与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1)匹配前两组患儿身高、体重,性别、年龄、病程、鼻咽部侧位X线片A/N比值评分基线、疾病积分和基线、中医证候积分和基线相比,除身高、体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更好的控制混杂因素,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鼻咽部侧位X线腺样体(A/N)评分基线为变量进行卡钳匹配,共匹配成功30对,60例患儿。匹配后两组患儿身高、体重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鼻咽部侧位X线腺样体(A/N)疗效:治疗8周后中两组总有效率、愈显率、有效率比较中药组分别为86.7%、53.4%、33.3%;孟鲁司特钠组为63.4%、13.4%、50.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样体肥大合并过敏史患儿鼻咽部侧位X线腺样体(A/N)疗效总有效率为91.7%,愈显率为66.6%;未合并过敏史患儿总有效率为83.4%,愈显率为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打鼾起效时间、消失时间:中药组打鼾起效时间为2(2)周,打鼾消失时间为6(6)周,孟鲁司特钠组打鼾起效时间为4(4)周,消失时间为8(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项主症消失率:治疗8周后,中药组打鼾、鼻塞、张口呼吸、呼吸暂停单项主症消失率分别83.3%、76.7%、83.3%、94.4%,孟鲁司特钠组分别为40.0%、56.7%、40.0%、100%,两组间比较打鼾、张口呼吸消失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塞、呼吸暂停治疗8周后消失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疾病疗效:治疗8周后中药组愈显率90.0%,孟鲁司特钠组愈显率为4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疗效:治疗8周后中药组、孟鲁司特钠组中医证候痊愈率分别为56.7%、1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两组均纳入54例患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食入性、总变应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吸入性、食入性、总变应原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经分析食入性变应原、总变应原阳性为腺样体肥大的独立危险因素。食入性变应原OR=7.437,95%CI(1.440-38.410)、总变应原OR=5.519,95%CI(1.064-28.638),p<0.05。且食入性变应原OR值较总变应原大。研究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霉菌所占比例最大(40%),食入性变应原牛奶所占比例最大(28.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变应原阳性年龄分层显示研究组4≤年龄≤6岁变应原阳性率最高占57.2%,在1≤年龄≤3岁及7≤年龄≤11岁变应原阳性率均占21.4%。对照组在7≤年龄≤11岁变应原阳性率最高所占比例46.1%,1≤年龄≤3岁及4≤年龄≤6岁两个年龄段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23.1%、30.8%,两组组均在≥12岁无阳性病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化核消腺汤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痰热互结证)疗效显着优于孟鲁司特钠,且临床应用安全。(2)腺样体肥大与食入性变应原阳性有一定相关性。
奉美华[5](2021)在《通窍散结方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通窍散结方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提供辨证思路及方向。方法收集并选取2020.07-2021.02期间就诊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儿科门诊年龄为3-10岁诊断为腺样体肥大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临床运用徐辉甫教授自创通窍散结方治疗及随访12周,观察并统计分析其治疗不同疗程(2周、4周、8周、12周)后临床症状及中医症候积分等变化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分析:本研究33例患儿,男性22例,女性11例,男:女=2:1。年龄范围为3-10岁,平均年龄5.90±2.03岁。对年龄与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中医积分分布在4-8分之间,其中积分为7分者13例(39.39%);积分6分者12例(36.36%);积分8分者6例(18.18%);积分为4分、5分者2例(6.06%)。治疗前病情属于轻度者0例,中度14例(42.42%),重度19例(57.58%)。治疗前33例患儿的腺样体积堵塞后鼻孔均大于50%,其中腺样体体积属III度者共21例(63.64%),属IV度者共12例(36.37%)。33例患儿中气血瘀阻证15例(45.45%);肺脾气虚证13例(39.40%);痰凝血瘀证5例(15.15%);肺肾阴虚证0例(0.00%)。33例患儿中,三大主症中以鼻塞及夜间打鼾症状最为多见,分别33例,占100%;张口呼吸28例,占90.91%。对合并症分析中,咽扁桃体肿大者14例(42.42%);纳差者8例(24.24%);夜寐不安4例(12.12%);汗证者4例(12.12%);便秘者3例(9.09%);遗尿者1例(3.03%)。(2)疗效结果:33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在疗程2周、4周、8周、12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42.42%、66.67%、87.88%、93.94%。(3)不同疗程的疗效比较:与疗程2周相比,疗程4周、8周、12周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与治疗疗程4周相比,疗程8周总有效率优于治疗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主症积分疗程比较:鼻塞、睡眠打鼾、张口呼吸三大主症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不同疗程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鼻塞程度积分在疗程2周、4周、8周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12周与8周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夜间打鼾程度积分在疗程2周、4周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4周、8周、12周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张口呼吸程度积分在疗程2周、4周、8周、12周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总症候积分疗程比较:三大主症总积分在治疗前与治疗不同疗程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6)经过12周治疗后,患儿腺样体体积Ⅰ度、Ⅱ度的例数较治疗前相比分别增加1例及6例;腺样体体积属III度、Ⅳ度的患儿例数较治疗前分别减少5例及2例。(7)相关性分析:经过12周治疗,不同中医证型治疗的疗效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的治疗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的治疗疗效比较,年龄在[3,5)岁范围的疗效优于年龄段[5,7)岁,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年龄段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程度与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散结方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疗效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
王娟[6](2021)在《护理干预辅助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辅助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3月44例小儿OSAHS患者,均通过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诊断。记录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结果,并调查护理干预前后家长的健康宣教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44例患儿经多导睡眠监测仪诊断,均符合OSAHS的诊断标准,轻度16例、中度19例、重度9例。测定血氧饱和度:无睡眠低氧血症6例,轻度11例,中度17例,重度为10例。共监测到阻塞事件6 739次,上部阻塞6 126次、下部阻塞613次。护理干预后家长的健康宣教掌握度明显较护理干预前提高(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十分满意29例(65.9%),较满意7例(15.9%),不满意4例(9.1%),满意度为90.9%。结论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OSAHS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度,对促进多导睡眠监测仪诊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张叶[7](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吴力群教授治疗腺样体肥大的证治规律》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背景腺样体肥大是一类儿科临床常见的上气道疾病,常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目前腺样体肥大治疗手段主要集中在手术治疗及西医保守治疗。中医药治疗的作用虽渐渐被认识,但各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和治疗的认识较为多样化。各家经验也仅限于通过跟师、临床病历主观总结,缺少客观依据。这一方面不利于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和临床经验的推广应用;同时也不利于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充分发挥。导师对腺样体肥大治疗有独到的经验,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将结果以数据形式展现出来,较为客观地总结导师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证治规律,对腺样体肥大中医证治规律,具有探索性意义。2研究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病历,收集和整理导师吴力群教授诊治腺样体肥大的病历资料,分析挖掘和总结导师治疗腺样体肥大的证治规律,包括病因病机认识,辨证特点,证候特征,处方用药规律等。3研究方法通过对既往在导师门诊就诊的腺样体肥大患儿病历的收集整理,运用数据分析挖掘方法(联机分析技术,复杂网络方法等),对导师治疗腺样体肥大的证治规律(包括对病因病机认识,辨证特点,用药规律等)进行挖掘和总结。4研究结果对88个病例、368诊次、522张处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4.1临床特征本病的临床表现以打鼾、鼻塞、张口呼吸、咳嗽、扁桃体肿大、流涕、大便干、咽部充血、睡眠差、咯痰等常见。其中以打鼾、鼻塞、张口呼吸等症状的频率最高且关联最强,最常见的舌质为有舌质红、舌质淡红、舌尖红,舌苔为舌苔白厚、舌苔白、舌质薄白。4.2证候特征本病临床常见的单一证候单元依次为痰湿、血瘀、脾气虚、外感风邪、肺热、肺气虚、阴虚、风热犯肺、气虚、内热等。痰瘀互结证为最常见的相兼证型。其次为脾虚痰证、脾虚血瘀证、痰热内蕴证、肺脾两虚证等。4.3疾病特征鼾症为核心中医疾病,鼻鼽、慢乳蛾、咳嗽、鼻窒、汗证、易感儿、多动症、便秘等为常见的中医疾病。西医疾病特征中过敏性鼻炎、扁桃体肥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4.4常用治法特征本病常用治法依次为化痰、祛瘀、散结、健脾、祛风、清热、止咳、通窍、益气、宣肺等。化痰祛瘀、化痰散结、健脾化痰、祛瘀散结、祛风化痰、健脾祛瘀、益气化痰、健脾散结、化痰通窍、清热化痰为本病常见的中医治法联用。4.5处方分析应用频率最高的10个方剂依次是:消瘰丸、二陈汤、苍耳子散、玉屏风散、过敏煎、四君子汤、麻杏石甘汤、六安煎、三拗汤、止嗽散。处方的主要功效构成为清热、散结、化痰、解毒、止咳、健脾、疏风、活血、益气。消瘰丸合二陈汤、消瘰丸合苍耳子散、苍耳子散合过敏煎、消瘰丸合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合二陈汤为最常见的方剂合用。4.6用药特点本病常用的药物依次为浙贝母、赤芍、辛夷、玄参、醋莪术、陈皮、炒苍耳子、醋山甲、炒牛蒡子、醋鸡内金、炒莱菔子、生牡蛎、石菖蒲、茯苓、白芷、法半夏、炒白术、黄芪、焦神曲、炒僵蚕、防风、焦山楂、胆南星、川芎、银柴胡、路路通、皂角刺、瓜蒌、醋五味子等。整体核心处方药物组成包括:浙贝母、赤芍、醋莪术、醋山甲、玄参、生牡蛎、辛夷、炒苍耳子、炒牛蒡子、陈皮、醋鸡内金。常见的药物配伍有炒莱菔子、茯苓、法半夏配伍,麸炒白术、黄芪、白芷、防风、石菖蒲配伍,麸炒僵蚕、山慈菇配伍。5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上述研究方法,对导师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治规律进行了挖掘,探索总结导师关于腺样体肥大的辨证特点、治法规律、用药经验等,初步总结符合本病病机、证候特点和临床的核心处方。吴力群教授注重痰湿、血瘀,二者是本病关键病机,治疗总以化痰祛瘀散结为基本大法,贯穿疾病治疗始终,选方多用消瘰丸。其次注重本病虚的本质,尤其是肺脾气虚。常以补虚法与化痰散瘀之法同用,补虚以助运,标本同治,选方用二陈汤、玉屏风散,常与消瘰丸合用。外感风热邪气或内热等证时,以清热祛邪为主,选方多用苍耳子散、过敏煎、麻杏石甘汤等。核心处方药物以消瘰丸合苍耳子散加减,其组成包括:浙贝母、赤芍、醋莪术、醋山甲、玄参、生牡蛎、辛夷、炒苍耳子、炒牛蒡子、陈皮、醋鸡内金。在核心处方基础上,根据不同兼证,运用常见药物配伍加减变化。通过本研究,将吴力群教授关于腺样体肥大诊治的学术观点,从主观感性认识变成客观的数据图表,直观地反映导师的证治特点和规律,总结核心处方,为将来应用于临床及深入研究其疗效、机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人机结合,运用联机分析技术、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分析证治规律,为后续各医家关于腺样体肥大或其他疾病的经验挖掘开拓了思路,值得推广。
郑兵兵[8](2021)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证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腺样体肥大(Adenoidal Hypertrophy,AH)儿童及健康儿童的资料,探索儿童AH的发病危险因素,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儿进行早期预防或干预,降低儿童AH发病率,减轻病情,改善预后,为该病的预防提供参考。另外本研究还通过观察AH患儿的证候表现,了解其证型分布情况,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0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患儿,经鼻咽部侧位片检测,确诊为腺样体肥大的儿童为病例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参照导师课题组专家意见,设计儿童AH危险因素调查表和中医证型调查表,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偏食、被动吸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家族史(打鼾家族史、肥胖家族史、父母过敏性疾病病史)、个人史(喂养史、分娩方式)、运动情况(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既往史(过敏性疾病病史、扁桃体肥大)及中医临床症状和体征。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儿童AH的危险因素。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析病例组患儿主要证候类型、常见症状及高频率使用的中药。结果:截止2021年01月,共纳入120例儿童,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例、60例。(1)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AH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偏食、家族史、个人史、运动频率均无关联(P>0.05),与儿童被动吸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时间、过敏性疾病病史、扁桃体肥大、BMI分类存在关联(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OR=9.518,95%CI=1.098~82.518,P=0.041<0.05),过敏性疾病(OR=2.694,95%CI=1.147~6.330,P=0.023<0.05),BMI分类中的肥胖(OR=6.099,95%CI=1.878~19.812,P=0.003<0.05)是儿童AH发生的危险因素,每次运动时间≥60分钟是儿童AH的保护因素(OR=0.311,95%CI=0.100~0.965,P=0.043<0.05)。(3)60例病例组患儿,符合痰热互结证型的为55例(91.70%),符合肺脾气虚辨证标准的为5例(8.3%),未发现符合痰瘀互结、肺肾阴虚、气血瘀阻辨证标准的患儿。(4)儿童AH的排名前十的主要症状依次为:张口呼吸、鼻塞、打鼾、呼吸暂停、咳嗽、流清涕、口臭、流浊涕、磨牙、注意力不集中。(5)对采用中药治疗的56例AH儿童的中药方进行分析,频次在20次以上药物有16味,其中清热药5种、化痰止咳平喘药4种、解表药2种、活血化瘀药2种、开窍药1种、祛风湿药1种、息风止痉药1种。结论:(1)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BMI分类(肥胖)是儿童A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时间(≥60分钟/次)是儿童AH的保护因素。(2)本研究纳入的60例AH儿童的中医证候类型以痰热互结为主,清热药出现频率最高。
吴杰斌,翟敬芳,刘枭,金宝,王彦波,周广玲,周彬[9](2021)在《无创高频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nHFOV)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收住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已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准备撤机改为无创通气的88例RDS极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RDS患儿均常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HFOV/HHHFNC组45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HFOV,nHFOV撤离后给予HHHFNC过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头罩吸氧组43例,采用有创通气撤机后予nCPAP,nCPAP撤离后给予头罩吸氧过渡。观察2组有创通气撤机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撤机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min Apgar评分、分娩24 h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比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有创通气时间以及RDS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nHFOV/HHHFNC组有创通气撤机后1 h、24 h PaO2、PaCO2以及氧合指数(OI,OI=100×MAP×FiO2/PaO2)与nCPAP/头罩吸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HHHFNC组与nCPAP/头罩吸氧组有创通气撤机72 h内失败率[9%(4/45)比26%(11/43)]、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7%(3/45)比23%(10/43)]、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撤离失败率[4%(2/45)比21%(9/43)]、用氧时间[12.02(9.08~12.31)d比14.44(11.32~13.26)d]及鼻损伤发生率[4%(2/45)比26%(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首次nHFOV与nCPAP无创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脑室内出血、视网膜病变(≥Ⅱ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OV/HHHFNC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RDS序贯撤机,较nCPAP/头罩吸氧,能改善氧合,减少CO2潴留,提高撤机成功率,减少呼吸暂停及鼻损伤的发生。
刘梦辉[10](2020)在《核消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核消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最终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用核消散对门诊64例痰瘀互结型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治疗,并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积分及理化检查,进行自身对照的观察性研究。结果:在完成研究的64例患者中,进行前后对照,患儿在睡眠打鼾,鼻塞,张口呼吸,睡眠呼吸暂停,及总体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同时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中,进行治疗前后积分的尼莫地平算法,结果轻度肥大的患儿有效率为72.72%,对于中度肥大有效率95.23%,对于重度肥大有效率90.90%。总有效率为90.62%。同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核消散对小儿腺样体患儿疗效及安全性良好,为广大患儿提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小儿呼吸暂停怎么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呼吸暂停怎么办(论文提纲范文)
(1)间歇通气呼吸暂停在儿童喉乳头状瘤摘除术中的安全时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建模方法 |
1.3 文献检索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患儿基本资料 |
2.2 手术情况 |
2.3 模型患儿计算结果 |
2.4 文献提取 |
3 讨 论 |
3.1 AAIV期间模型患儿能维持SpO2≥90%的理论时间 |
3.2 AAIV期间模型患儿体内CO2蓄积情况 |
3.3 模型患儿AAIV期间耐受缺氧和CO2蓄积的理论值与临床观察值的比较 |
(3)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及OSA-18与ESS问卷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s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分组标准 |
1.3 资料统计 |
1.4 记录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睡眠监测数据比较 |
2.3 学龄期阻塞性SDB患儿OSA-18与ESS嗜睡量表调查统计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小儿鼾症辅助检查及中医论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4)化核消腺汤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痰热互结证)临床疗效及变应原暴露与儿童腺样体肥大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化核消腺汤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痰热互结证)临床疗效研究 |
1.试验目的与观察指标 |
2.治疗方法 |
3 有效性评价 |
4 统计方法 |
5.结果 |
6 小结 |
讨论 |
1 中医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2 化核消腺汤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组方依据 |
3 试验目的、观察指标的确定 |
4 研究方法的选择 |
5 化核消腺汤疗效有效性、安全性分析 |
第二部分 变应原暴露与腺样体肥大相关性研究 |
1 试验目的与观察指标 |
2.研究结果 |
3.小结 |
讨论 |
1.腺样体肥大与变应原暴露的相关性 |
2 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变应原暴露相关性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腺样体肥大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通窍散结方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研究内容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研究的质量监控 |
2.2 观察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治疗方案 |
2.5 疗效标准 |
2.6 安全性判定 |
2.7 统计学处理 |
2.8 研究流程图 |
3.研究结果 |
3.1 研究完成情况 |
3.2 一般资料 |
3.3 不同疗程疗效分析 |
3.4 主症积分比较 |
3.5 中医主症总积分比较 |
3.6 治疗前后腺样体体积比较 |
3.7 性别与疗效分析 |
3.8 年龄与疗效分析 |
3.9 中医证型与疗效分析 |
3.10 病程与疗效分析 |
3.11 安全性观察 |
4.讨论与总结 |
4.1 现代医学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
4.2 徐辉甫教授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
4.3 研究分析 |
4.4 安全性分析 |
4.5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祖国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在校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6)护理干预辅助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监测及诊断方法 |
1.2.2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结果 |
2.2 护理干预前后家长的健康宣教掌握度比较 |
2.3 护理满意度调查 |
3讨论 |
(7)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吴力群教授治疗腺样体肥大的证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腺样体肥大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研究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并发症 |
4 治疗 |
第二节 腺样体肥大的中医学认识及研究现状 |
1古代典籍记载 |
2 现代中医认识 |
第三节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 |
第二节 研究方案 |
1 收集临床资料 |
2 数据汇总与审核 |
3 数据预处理 |
4 分析处理数据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1 一般信息 |
2 临床特征分析 |
3 证候特征 |
4 疾病特征 |
5 治法 |
6 处方分析 |
7 药物分析 |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
小结 |
讨论 |
结语 |
1 吴力群教授的腺样体肥大证治规律 |
2 创新点 |
3 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危险因素分析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2.2 样本量估算 |
2.3 诊断标准 |
2.4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5 研究方法 |
2.6 统计方法 |
2.7 研究的质量控制 |
3 试验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
3.2 儿童AH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3 儿童AH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试验二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证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及纳排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试验结果 |
5.1 腺样体肥大程度 |
5.2 共患病种类 |
5.3 证型分布情况 |
5.4 症状 |
5.5 中药频率统计 |
讨论 |
1 儿童AH危险因素分析 |
1.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对AH发病的影响 |
1.2 相关因素对AH发病的影响 |
2 腺样体肥大的证型研究 |
2.1 证型 |
2.2 常见症状分布 |
2.3 中药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技术路线图 |
附录2 儿童腺样体肥大危险因素调查表 |
附录3 各变量赋值 |
附录4 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证候调查表 |
综述一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核消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现代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的研究 |
1.2 病因病理学研究 |
1.3 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症状 |
1.4 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依据 |
1.5 治疗 |
1.5.1 保守治疗 |
1.5.1.1 口服药物治疗 |
1.5.1.2 口服与外用药物联合治疗 |
1.5.1.3 外用鼻喷雾剂治疗 |
1.5.2 手术治疗 |
2.祖国医学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 |
2.1 病名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中医证型的认识 |
2.4 中医对腺样体肥大的治疗 |
试验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中医诊断标准 |
1.2.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脱落病例标准 |
1.6 临床研究方案 |
1.7 观测指标 |
1.7.1 安全性观测 |
1.7.2 主要观察指标 |
1.8 疗效判定 |
1.8.1 疾病疗效评定 |
1.8.2 安全评价标准 |
1.9 统计学处理 |
试验结果 |
1.1 一般资料分析 |
1.2 性别分布(表1) |
1.3 年龄分布(表2) |
1.4 (表3) |
1.5 (表4) |
1.6 治疗后疗效(表5) |
1.7 治疗后主证积分比较((?)±s)(表6) |
1.8 总体症状积分比较((?)±s)(表7) |
讨论 |
1.讨论 |
2.本病病因病机分析 |
3.核消散方药分析 |
4.不足与展望 |
小结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小儿呼吸暂停怎么办(论文参考文献)
- [1]间歇通气呼吸暂停在儿童喉乳头状瘤摘除术中的安全时限[J]. 宋娟,易寒,杨陶波,陈菲,刘巍,王寿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1(09)
- [2]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观察[J]. 朱运华,李梅生,李海霞. 中国实用医刊, 2021(14)
- [3]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及OSA-18与ESS问卷特性分析[D]. 郭邓微. 延安大学, 2021(12)
- [4]化核消腺汤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痰热互结证)临床疗效及变应原暴露与儿童腺样体肥大相关性研究[D]. 何程铭.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通窍散结方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临床疗效观察[D]. 奉美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护理干预辅助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 王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21(15)
- [7]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吴力群教授治疗腺样体肥大的证治规律[D]. 张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证型研究[D]. 郑兵兵.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无创高频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序贯撤机的临床应用[J]. 吴杰斌,翟敬芳,刘枭,金宝,王彦波,周广玲,周彬.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03)
- [10]核消散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梦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