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苓止泻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苍苓止泻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一、苍苓止泻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晴[1](2021)在《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和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疗效对比,对其有效性以及实用性作出了客观评价,以探寻临床治疗脾虚型泄泻的更优方案。以便今后进一步推广及运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以小儿脾虚型泄泻为主诉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小儿推拿门诊的60例患儿。患儿年龄在6个月-24个月。采取随机化法,把符合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第一组为治疗组采取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治疗法;第二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推拿治疗法。两组均每周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做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通过观察和统计治疗组及对照组小儿脾虚型泄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各项证候积分的变化进行疗效判定,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疗效:治疗组通过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是93.33%。对照组通过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是86.67%。经过统计学检验分析,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采用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的总体疗效比采取常规传统推拿法的疗效更优。2.中医主症、次症的证候积分: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脾虚型泄泻的患儿每一个主症积分(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和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一个次症积分(精神、面色、饮食、倦怠乏力、食后腹胀)和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通过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患儿的每个中医主要症状以及次要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通过治疗前后对比,脾虚型泄泻的患儿的每一个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过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患儿的症状都有改善。结论:1.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和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均有显着的效果。2.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主症(大便次数及性状)、次症(精神、面色、饮食、倦怠乏力、食后腹胀),减轻患儿痛苦。3.从证候积分变化来分析比较,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传统推拿法。更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王诗恒[2](2020)在《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肠炎疾病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可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多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微致病生物感染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腹部胀满、高热、里急后重、腹泻、大便稀、伴脓血或黏液等,严重者可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由于生活、学习、工作等压力的不断增大,暴饮暴食、酗酒、过食油腻等不良饮食习惯在民众中的日益增多,加上食品卫生问题和滥用抗生素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肠炎类疾病的发生率持续较高。西医治疗肠炎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抗生素,但是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和增强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等问题,而中医治疗肠炎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葛根芩连汤为《伤寒论》中的一首经典方剂,目前多用于治疗包括肠炎疾病在内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研究通过检索常用数据库中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旨在对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种类、中医证型、用药规律、用药量、药物加减、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使用临床试验方法学评价文献的质量,并使用Meta分析评价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期刊平台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相关文献,使用NoteExpress对文献进行管理,使用Excel对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总结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的疾病种类、中医证型、临床症状、药物加味类型和用量、用药方法、疗程、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再选取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进行Meta分析,以分析葛根芩连汤的临床疗效和有效性。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0篇,通过筛选,最终纳入135篇文献(RCT试验111篇,非RCT试验24篇),年份范围为1997~2019年,共检索到13种肠炎,纳入6种文献较多的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急性肠炎、放射性直肠炎和细菌性痢疾,大部分都为肠道湿热型。共有患者总数为10638例(RCT试验有9089例,其中非RCT试验有1549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研究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的平均治愈率为41.32%,平均有效率为93.37%,西医治疗平均治愈率为22.37%,平均有效率为82.84%,葛根芩连汤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共有247例不良反应事件,葛根芩连汤有59例,西医治疗有188例,葛根芩连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治疗,安全性优于西医治疗,特别指出的是葛根芩连汤治疗的乏力症状多于西医治疗,需引起重视。用药情况方面,成人用量范围为葛根3~40g,黄芩5~30g,黄连3~30g,炙甘草2~30g,儿童用量范围为葛根5~15g,黄芩4~12g,黄连3~15g,炙甘草3~6g,成人用量范围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用量范围,儿童的用量范围除黄连外基本在中国药典规定的范围之内,成人和儿童用药量均小于《伤寒论》中的用量范围。药物加味上,使用最多的三大类是健脾祛湿药、理气药和养血调经药,与中医证型和临床症状基一致。Meta分析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或者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发现,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肠炎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受制于文献数量和质量,本研究结果还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去进一步验证。

李振花,王树燕,李鹏,王慧凯[3](2019)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小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小儿用药困难,依从性差,目前丞需研究一套小儿依从性好、疗效佳和不良反应小的外治方案。本研究从贴敷、灌肠、辩证推拿及联合外治法等方面进行总结,详述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特色和优势,从而为其临床治疗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09-01-2019-01发表的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的有关文献。检索关键词为"穴位贴敷、灌肠、小儿推拿"。检索时用"小儿腹泻"分别与"穴位贴敷""灌肠""小儿推拿"进行组合检索,共检索到文献867条。纳入标准:(1)小儿腹泻的基本资料介绍;(2)小儿腹泻外治法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排除标准:(1)综述类文献;(2)研究资料缺失或质量较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精选72篇文献,最后纳入50篇文献进行分析。穴位贴敷、小儿推拿、灌肠及热敏灸和超短波等外治方法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均较显着,外治法联合治疗较单一治疗,有效率提高。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着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卿龙丽[4](2019)在《泄泻的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泄泻现代文献的回顾性研究,探讨泄泻病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以及泄泻病的中医证治规律,以期揭示泄泻病的中医证治体系与中医学治疗泄泻病的优势和特点,完善泄泻临床证型,为现代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首先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1998-2018年收录有关中医或中西结合治疗泄泻的现代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提取泄泻患者的中医相关的证候、证型、辨证要素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中医理论知识进行概括、分析。结果:1.本课题共纳入文献274篇,小儿泄泻64篇与成人泄泻210篇。成人泄泻文献使用辨证标准有44种,小儿泄泻文献共使用诊断辨证标准18种。标准种类多,应用不统一。对本次纳入的成人与小儿泄泻文献的地区分别是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和中国23个省级行政区域。高等医学院校是研究泄泻病的主力军,其次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2.本次纳入成人泄泻文献中共有124个证名,经规范后为13个证名,最常见的5个证型是肝气乘脾证、脾肾阳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虚证与湿热蕴脾证。小儿泄泻文献中共出现47个证名,规范后证名归纳为10个证名,湿热蕴脾证、食滞胃肠证、脾虚证、寒湿困脾证、脾胃虚弱证是小儿泄泻最常见的5个证型。3.成人泄泻证素的分布规律,主要病位证素是脾肝肾三脏,其次胃、小肠/大肠、心和肺;最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阳虚、湿与热,涉及食积,血瘀、阴虚和血虚。小儿泄泻证素的分布规律,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胃、肠,其次肾和肝;湿、热、气虚、寒和食积为常见病性证素,同时涉及外风、阳虚、暑、气滞。小儿泄泻病以脾为主要病位,湿为主要病性证素,小儿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泄泻证素共2种组合形式,三证素组合形式是泄泻最常见的组合。结论:成人泄泻主要病位证素是脾肝肾三脏,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阳虚、湿与热。小儿泄泻主要的病位证素为脾、胃、肠,湿、热、气虚、寒和食积为常见病性证素。由于成人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不同,所以在病位与病性证素亦存在差别。通过对泄泻证素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泄泻是多个病因共同作用导致,致病机制较为复杂。泄泻的中医辨证方法较为繁多,涉及的证候类型名称不统一、不规范,证候分布离散性大。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提取的证候要素涵盖了辨证所需的病变部位、病性性质的大部分信息,而且直观、简便,利于规范化研究。因此,从证素入手,对泄泻的规范化研究有积极地作用。

刘斌[5](2019)在《脾胃康颗粒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脾胃康颗粒对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脾胃康颗粒对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中医临床特点及试探析脾胃康方在本病的现代医学作用,为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提供新的用药参考。方法:本研究按照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68例患儿,通过应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将入组患儿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2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脾胃康颗粒、口服补液盐。观察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止泻时间、中医证候量化积分、IL-6血清浓度水平,客观评价脾胃康颗粒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特点。结果:1、经临床对照研究后,得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4.12%,对照组是67.67%,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381,P=0.01<0.05);经Fisher X2检验,在两组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一定的优势,差异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X2=8.867,P=0.031<0.05)。2、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在中医临床证候量化评分总积分方面的比较,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F=0.27,P=0.64>0.05),经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组患儿中医临床证候量化评分无显着性差异(t=O.606,P=0.547>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F=2.49,P=0.11>0.05),经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组患儿中医临床证候量化评分有显着性差异(t=-2.05,P=0.04<0.05)。治疗组中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评分有显着性差异(t=19.00,P=0.00<0.05),对照组中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评分有显着性差异(t=14.11,P=0.00<0.05),可见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儿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F=4.22,P=0.04<0.05),经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组患儿证候评分有显着性差异(t=2.38,P=0.02<0.05),可见治疗组在改善患儿中医证候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经Mann-Whitneyu检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前食欲症状积分无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571,P=0.923>0.05);经一个疗程治疗后,食欲症状积分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425,P-0.028<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儿食欲方面,优于对照组。3、在止泻时间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止泻时间,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F=0.38,P=0.57),经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组患儿止泻时间有显着性差异(t=-3.13,P=0.03<0.05),提示治疗组方案在止泻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优势。在实验室检测方面,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白介素-6水平测定无显着性差异(t=0.21,P=0.84),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F=0.12,P=0.74),经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组患儿在降低血清白介素-6上有显着性差异(t=-4.4,P=0.00<0.05),提示治疗组方案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降低血清白介素-6较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4、经一个疗程治疗后,复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提示治疗组有25例患儿抗原检测转为阴性,对照组有17例患儿转为阴性,经FisherX2检验(P=0.046<0.05),说明了两组样本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脾胃康方颗粒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促进病毒转阴率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1.脾胃康方在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具有改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缩短止泻时间,整体调节机体,促进愈后。2.脾胃康方对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在观察中发现有促进轮状病毒抗原阴转,影响炎症因子IL-6血清浓度表达水平。3.脾胃康方在治疗小儿脾胃系病中可明显改善患病过程中的患儿食欲症状评分,促进康复,这也符合在前期研究中关于厌食等小儿脾胃病的研究结论。

李艳,刘阳,郑敏,刘畅,张坦,贾晋生,方翼[6](2018)在《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儿童腹泻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儿童腹泻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及Cochrane图书馆等,收集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儿童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药或补液等治疗,观察组患儿仅服用苍苓止泻口服液或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苍苓止泻口服液)。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中文文献,合计3 25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OR=5.06,95%CI=3.956.50,P<0.001)、轮状病毒转阴率(OR=3.12,95%CI=2.014.84,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止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OR=-0.47,95%CI=-0.67-0.2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儿童腹泻,可以显着提高总有效率和轮状病毒转阴率,缩短腹泻时间。但限于纳入研究的质量普遍较低,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儿童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胡梦[7](2016)在《捏脊为主的推拿疗法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 观察捏脊为主的推拿疗法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加以评估。为临床上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的方法选择提供指导。方法把符合脾虚型泄泻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捏脊为主的推拿治疗,每次推拿15~20分钟,每天一次。对照组给予口服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6个月以下患儿每日2次,1片/次;6个月至3周岁患儿每日2次,2片/次,餐后碾碎后放入温开水或温牛奶后服用。两组都以予7天一个疗程的治疗。两组都采用小儿脾虚泄泻主、次症轻重程度分级判定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主症、次症进行评分,以积分的增减分析其改善情况,并进行综合疗效评定。数据处理上使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1、组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儿经治后主要、次要临床症状积分和总症状积分均有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明显改善脾虚性泄泻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2、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主要、次要临床症状积分和总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脾虚性泄泻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方面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后临床总体疗效上比较:治疗组30例中临床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0例中临床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捏脊为主的推拿疗法治疗脾虚型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方便。尤其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优势,且临床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鞠晓林[8](2013)在《自拟参术健脾止泻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脾虚泄泻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自拟参术健脾止泻散保留灌肠治疗30例脾虚泄泻患儿的临床研究。观察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将符合研究方案的6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两组,两组基本治疗相同给予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照组:给予思密达保留灌肠+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参术健脾止泻散保留灌肠+常规治疗。3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6例,余无效,总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参术健脾止泻散保留灌肠治疗脾虚泄泻患儿临床疗效确切。

潘善伟[9](2010)在《推拿疗法配合中药配方颗粒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儿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小儿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病历史悠久,疗效显着。本次临床研究主要为观察应用推拿疗法配合中药配方颗粒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的疗效。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文献综述第一部分介绍了小儿腹泻病近年来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包括最新的诊断治疗标准、营养疗法及免疫疗法,最后是直肠用药和中药现代制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第二部分从病因病机认识、内治法及外治法等方面论述了小儿腹泻病近几年来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临床研究部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小儿腹泻病病例进行临床研究。目的:观察推拿疗法配合中药配方颗粒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小儿湿热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首先应用推拿疗法治疗,推拿手法包括补脾经、清补大肠、运内八卦及揉腹。推拿手法结束后应用中药配方颗粒敷脐配合治疗,敷脐方组成为葛根、黄芩、黄连、木香、茯苓皮、车前草等。对照组32例以口服苍苓止泻口服液为主治疗,并予蒙脱石散及培菲康口服辅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天。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大便次数及性状,以及其它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3天后应用SAS-V8统计软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治愈2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2例,治愈15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在减少大便次数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改善大便性状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在改善腹痛、腹胀及肛门红等症状及体征方面,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在改善呕吐、厌食、发热、脱水及小便黄等症状及体征方面,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另外,两组在改善外周血及大便常规检查结果异常方面均有显着疗效。结论:应用推拿疗法配合中药配方颗粒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较以苍苓止泻口服液为主治疗疗效好;在改善小儿湿热泻患儿的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改善症状及体征方面推拿疗法配合中药配方颗粒敷脐效果更好。

刘华[10](2010)在《中医药疗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文中研究说明腹泻病(diarrhoea disease)是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障碍、营养不良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腹泻的发生与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特点及感染、饮食、免疫等因素有关。尽管“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的推广降低了小儿腹泻病的死亡率,但其仍是常见病及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临床需要简、便、效、廉的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病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为客观评价中医药疗法的疗效,分析临床研究中的问题及对策,本论文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借鉴其方法和思路,做了相关研究。一、文献研究1.研究目的:综述中医及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及循证医学的方法应用于中医药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病的必然性和可行性2.研究结果:(1)中医学认为泄泻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稀薄或如水样,便次增多的疾病。病因以外感时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多见,其病位在脾胃,景岳对其病理机制作出了精辟论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景岳全书·泄泻》)李中梓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泄泻的治法,作了进一步的概括,提出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等九法,对泄泻治疗学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中医学治疗腹泻病方法多样,内有中药辨证论治,外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及其他外治法,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儿童腹泻灵活多变,副作用小,应用前景非常广泛。(2)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腹泻的发生与小儿时期特点及感染、饮食、免疫等因素有关。其的病理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肠动力紊乱性腹泻。但目前有关其病因、发病机理、病理生理等方面仍未完全清楚。肠道微生态可能在小儿腹泻病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儿童肠道微生态平衡紊乱主要表现:一方面以双歧杆菌为主的益生菌数量明显减少,各菌群之间正常比例严重失调;另一方面肠道正常菌的转移和一些机会菌(主要是过路菌)大量的生长繁殖引起疾病。当肠道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偏离正常的生理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即出现菌群失调,引起许多疾病。儿科的急慢性腹泻均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3)循证医学的方法应用于中医药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病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论证了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中医药疗效的必要性在于循证医学所倡导的系统评价所具备的方法学特性适合中医学发展规律的要求,且中医药的疗效亟待借鉴新的研究方法进行客观评价;其可行性在于有数量充足的中医药临床试验可供系统评价,已有进行相关实践的范例。3.研究结论(1)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方法多样,简验便廉,有非常丰富的古代及现代文献支撑。(2)现代经验报道多,临床研究少。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更少,且临床研究设计不合理,在随机化、盲法、对照选择、病例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结局指标的选定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报告的有关临床疗效重复性或经不起反复实践的考验。二、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临床治疗效应的系统评价1.研究目的:对化湿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治疗效应及思密达对小儿非细菌性腹泻病的治疗效应做出系统评价,从而为以思密达为对照,化湿法联合推拿手法对小儿腹泻病治疗效应的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2.研究方法:收集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3.研究结果:(1)关于化湿法为治则的中草药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系统评价共纳入28篇文献,通过Meta分析发现:在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指标做优劣性分析时,所纳入的27篇文献中认为化湿中医治法对小儿腹泻病的效应优于思密达的有16篇,另11篇则持否定意见。在以止泻时间为评价指标,所纳入5篇文献中认为化湿中医治法对小儿腹泻病的效应优于思密达的有3篇,另2篇则持否定意见。总之,以化湿法为治疗原则的中草药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具有确切疗效。(2)本研究共纳入中医文献28篇,诸位医家对小儿泄泻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在此基础上复感风、寒、湿邪,致脾胃受伤,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致泄泻,“脾虚湿困”为其发病主要原因。治疗法则以运脾化湿为治疗大法,或兼清热,或兼疏风,或兼消滞,或兼收敛。28篇纳入文献均有列出中药复方主要药物组成,处方用药中健运脾胃、化湿类药物种类最广,使用频率最高,依次为茯苓(18次,占64.29%),白术(10次,占35.71%),苍术(8次,占28.57%)藿香(8次,占28.57%),健脾药尚有党参或太子参(共7次),山药(4次),黄芪(3次),炒扁豆(2次);其它利水渗湿药物有车前子(5次),泽泻(3次),法半夏(3次),猪苓(2次);同时使用苍术和茯苓的文献有8篇,占28.75%。其次使用较广泛的药物是调理气机药物,此类药有6种,其中陈皮应用频率最高,共出现6次,占21.43%;厚朴(3次,占10.71%),木香(2次,占7.14%),砂仁、香附、枳壳各1次。收敛药物有5种,焦山楂4次,石榴皮、诃子各3次,番石榴叶、赤石脂各2次。消食导滞药物使用也较多,有炒谷麦芽(5次)、鸡内金(4次)、神曲(3次)、五谷虫(1次)。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用药规律与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是相吻合的。(3)思密达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确切,但与中药复方相比哪种治疗方法具有优势,文献报道结果多有不同。在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指标进行优劣性分析时,11篇独立文献报告系统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中医非药物治疗和空白对照相比较,提示思密达确有治疗小儿腹泻病的效应;而60篇独立文献结果表明,与中西药或空白对照相比较,思密达口服治疗小儿腹泻病无明显优势;在以止泻时间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时,6篇独立文献报告系统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中医非药物治疗和空白对照相比较,思密达口服可显着性缩短小儿腹泻时间;22篇独立文献结果表明,与中西药或空白对照相比较,思密达口服缩短小儿腹泻时间无明显优势。所纳入的文献均具有发表性偏倚。总之,以临床疗效及止泻时间做为效应评价指标,思密达可作为中药、西药新药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评价的阳性对照药物。(4)存在问题临床研究在方法学上的欠缺严重影响了研究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临床对照试验未能较好遵守随机、对照的原则;②样本量的确定不够严谨;③统计方法应用欠规范;④疗效评价、诊断标准及中医症候诊断标准尚未统一;⑤对随访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不够重视。三、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1.研究目的:对中医治疗小儿泄泻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从临床证候表现及微生态调节的角度着眼,客观规范地评价运脾化湿为主法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的疗效。2.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研究的目标人群为6个月~3岁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患儿,采用中心随机化分配系统分为中药组、中药+推拿组、思密达组,分配比例为1:1:1,观察临床症状并检测治疗前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随访、观察不良反应事件及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2)实验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腹泻患儿治疗前后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含量。3.研究结果:(1)治疗后中药组、中药复方+推拿组的总有效率优于思密达组,三者进行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中药组、中药复方+推拿组、思密达组止泻时间分别为(2.78±1.54)天、(2.36±1.25)天、(2.90±1.73)天。仅从具体数值上分析,中药复方+推拿组的止泻时间最短,其次是中药组,思密达组止泻时间最长,但统计学分析三种治疗措施的止泻时间无显着性差异。(2)本论文检测了26例急性非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杆菌的含量,结果发现:仅从数值上看,治疗后三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含量数值较治疗前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无显着相关性;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主要临床症状(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大便症状积分)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杆菌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大便次数、大便稀烂程度及大便症状积分与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之间无显着相关关系。4.结论(1)从优劣性分析,治疗后中药组、中药+推拿组总有效率优于思密达对照组,但统计学分析三种治疗措施的止泻时间无显着性差异。(2)治疗后三组腹泻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的数量较治疗前增加,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着相关性;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大便症状积分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之间无显着相关关系。5.分析与展望在严格的实验设计情况下,未能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笔者分析如下:由于时间限制、临床试验过程中受患儿及其家长的依从性的影响以及患儿家长对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的不理解、不配合,导致目前入组病例数距离预计值有很大差距,样本量不足是导致目前研究未能得出有效统计学意义的可能原因。基于此,笔者认为目前研究结果并不能说明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不确切,且无法得出腹泻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含量无相关关系的结论;同样,不能推论中药复方、推拿手法、思密达的干预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含量变化无相关关系。通过扩大样本量,或可得出中药复方、推拿疗法改善大便性状、减少大便次数的可能作用途经是通过调节微生态平衡,恢复肠道微生态环境。本次研究中中医证型分布以湿热证较多,笔者推测这可能与岭南地域气候特点有关,但尚不能得出小儿急性腹泻病湿热证占主导地位的结论,仍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及研究区域的进一步研究。由于样本量不足,影响了结果的说服力。我们对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因病例数不足,得出的数据仅供参考,这也是本次研究的遗憾之处。在总结了前期的经验基础上,我们将继续进行该项研究,以期得到客观和科学的结论,为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

二、苍苓止泻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苍苓止泻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终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注意事项
    3.观察内容
        3.1 一般项目
        3.2 疗效性观测
        3.3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4.统计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
        1.1 患儿性别对比
        1.2 患儿月龄对比
        1.3 患儿病程对比
    2.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疗效对比
        2.1 治疗前后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2.2 治疗前后各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3.安全性及依从性评价
    4.疗效分析
讨论
    1 中医有关小儿泄泻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对于小儿泄泻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感受外邪
        2.2 伤于饮食
        2.3 脾胃虚弱
    3 中医关于小儿泄泻的辩证及中药治疗
        3.1 常证
        3.2 变证
    4 中医外治法关于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
        4.1 针刺疗法
        4.2 灸法
        4.3 小儿推拿疗法
        4.4 穴位贴敷疗法
        4.5 经皮药透疗法
        4.6 足浴疗法
        4.7 灌肠疗法
    5 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
        5.1 小儿腹泻病的易感因素
        5.2 小儿腹泻病的发病因素
        5.3 小儿腹泻病的发病机制
        5.4 现代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
    6 中医对于小儿推拿治疗脾虚型泄泻的认识
        6.1 小儿推拿的学术渊源
        6.2 小儿推拿的作用机理
        6.3 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脾虚型泄泻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近五年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附件

(2)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前言
1 葛根芩连汤概述
    1.1 方证概述
    1.2 用量和用法
    1.3 组成和方解
        1.3.1 方剂组成
        1.3.2 方解
    1.4 现代药理研究
        1.4.1 退热作用
        1.4.2 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1.4.3 解痉、抑制胃肠运动作用
        1.4.4 抗炎、化痰、止渴、清热作用
        1.4.5 增强免疫力作用
        1.4.6 抗缺氧作用
    1.5 肠炎疾病简述
        1.5.1 放射性直肠炎
        1.5.2 急性肠炎
        1.5.3 溃疡性结肠炎
        1.5.4 慢性结肠炎
        1.5.5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1.5.6 细菌性痢疾
2 临床文献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纳入和整理
        2.1.2 数据分析
        2.1.3 文献的检索和纳入
        2.1.4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1.5 文献整理
        2.1.6 文献质量评价
        2.1.7 文献要素分析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过程
        2.3.1 检索策略
        2.3.2 文献数量统计
        2.3.3 文献要素录入
        2.3.4 文献要素处理
    2.4 研究结果
        2.4.1 文献年份
        2.4.2 文献类型
        2.4.3 文献分布地区
        2.4.4 肠炎类型
        2.4.5 医院级别
        2.4.6 患者信息
        2.4.7 诊断标准
        2.4.8 疗效标准和分级
        2.4.9 干预措施
        2.4.10 中医证型
        2.4.11 临床症状
        2.4.12 用药情况
        2.4.13 临床疗效
        2.4.14 安全性
        2.4.15 文献质量评价
        2.4.16 疾病分类论述
3 葛根岑连汤或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3.1 葛根芩连汤或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3.1.1 资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Meta分析
        3.1.4 讨论
        3.1.5 结论
4 讨论
    4.1 文献研究情况总结
        4.1.1 文献的一般情况总结
        4.1.2 文献质量总结
        4.1.3 用药情况总结
        4.1.4 临床疗效
        4.1.5 安全性
        4.1.6 Meta分析结果总结
    4.2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4.2.1 存在的问题
        4.2.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一外治法
    1.1 穴位贴敷法
    1.2 灌肠疗法
    1.3 小儿推拿疗法
        1.3.1 流派推拿
        1.3.2 辩证推拿
        1.3.3 辨病推拿
    1.4 其他单一外治法
2 联合治疗
    2.1 小儿推拿联合其他外治法
    2.2 穴位贴敷联合其他外治法
    2.3 其他外治法联合
结语与展望

(4)泄泻的证素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学对泄泻的认识
        1.1 泄泻病因
        1.2 泄泻的病名的提出
        1.3 泄泻病机
        1.4 辨证分型
        1.5 泄泻治则
        1.6 辨证论治
        1.7 其他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泄泻现代文献研究
    1.本研究的目标
    2.本研究主要内容
        2.1 研究泄泻证候分布规律
        2.2 探讨泄泻证素分布与组合特点
        2.3 总结泄泻证治规律
    3.本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来源
        3.2 文献检索方法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研究方法
    4.本研究结果
        4.1 文献筛选结果
        4.2 成人泄泻篇
        4.3 小儿泄泻篇
第三部分 讨论
    1.本课题的基本信息
    2.证名规范与证型分布特点
    3.证素分布特点与分布规律
        3.1 成人篇
        3.2 小儿篇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脾胃康颗粒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西医研究现状
        一、流行病学研究
        二、发病机制
        三、病原学检测
        四、治疗
        五、评述
    第二节 小儿腹泻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病名认识
        二、病因病机研究
        三、中医药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二、研究内容与方案
    三、研究结果
第三章 讨论
    一、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病因病机认识
    二、泄泻治疗治法治则的中医认识
    三、脾胃康方的方义组成
    四、脾胃康方的现代医学作用初探
    五、脾胃康方颗粒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儿童腹泻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2 检索策略
    1.3 数据提取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总有效率:
        2.2.2 平均止泻时间:
        2.2.3 轮状病毒转阴率:
    2.3 发表偏倚评估
3 讨论

(7)捏脊为主的推拿疗法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一般资料
    (三) 诊断标准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剔除和脱落标准
    (七) 终止试验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和治疗
        1. 分组
        2. 治疗方法
        3. 疗程
    (二) 疗效观察
        1. 观察指标与方法
        2. 疗效评定标准
        3.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4. 意外情况处理
        5. 安全性评价
        6. 依从性记录
    (三)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1. 数据处理
        2. 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分析
        1. 一般资料
        2. 治疗前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次要症状、总积分比较
    (二) 两组治疗效果统计结果分析
        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2. 两组患儿总疗效比较
    (三) 安全性观察结果
        1. 不良反应
        2. 生命体征
    (四) 依从性观察
四、讨论与分析
    (一) 祖国医学对小儿脾虚型泄泻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小儿脾虚型泄泻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推拿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组方分析
    (四) 对照组思连康的作用机理
    (五) 疗效分析
    (六) 问题与展望
五、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8)自拟参术健脾止泻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脾虚泄泻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治疗
    3 治疗进展
    4 外治法
实验研究
    1 病例选择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试验病例标准
    2 试验方法
    3 观察项目及指标
    4 临床资料
    5 结果与分析
    6 典型病例
讨论
    1 立法思想
    2 方药分析
    3 体会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推拿疗法配合中药配方颗粒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小儿腹泻病的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小儿腹泻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医药疗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一、古代医家对泄泻的认识
        二、现代医家对泄泻的认识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腹泻病的认识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治疗
        四、结语
    第三节 循证医学的方法应用于中医药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病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一、循证医学概述
        二、循证医学走入中医的必然性
        三、循证医学进入中医的可行性
第二章 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临床治疗效应的系统评价
    前言
    第一节 化湿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临床疗效影响的系统评价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一) 以化湿法为治法的中草药对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影响的系统评价(以思密达治疗为对照)纳入文献的特点
        (二) 以化湿法为治法中草药对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的影响(以思密达治疗为对照)27篇独立文献发表偏倚性分析
        (三) 以化湿法为治疗原则的中草药对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影响的系统评价
    第二节 化湿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止泻时间影响的系统评价
        一、对象与方法
        (一) 文献检索
        (二) 文献检索纳入与剔除标准
        (三) 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四) 统计方法
        二、结果
        (一) 以化湿法为治则的中草药对小儿腹泻病止泻时间影响(以思密达为对照)的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的特点
        (二) 以化湿法为治则的中草药对小儿腹泻病止泻时间影响(以思密达为对照)5篇独立文献发表偏倚性分析
        (三) 以化湿法为治则的中草药(以思密达为对照)对小儿腹泻病止泻时间影响的系统评价
        三、结论
    第三节 思密达对小儿非细菌性腹泻病临床疗效影响的系统评价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一) 对非药物对照或空白为对照思密达对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影响系统评价
        (二) 对中西医治疗或空白为对照思密达对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影响系统评价
        三、结论
    第四节 思密达对小儿非细菌性腹泻病止泻时间影响的系统评价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结论
    第五节 讨论
        一、此系统评价在以下几个方面优于传统文献综述
        二、关于减少发表性偏倚的思考
        三、系统评价证明了以化湿法为治则的中草药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系统评价证明了选用思密达为阳性对照药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可行性
        五、影响临床研究质量的问题探讨
        六、小结
第三章 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前言
        一、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
        二、运脾化湿法是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基本法则
    第一节 中医药疗法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一、研究方案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三) 病例的选择
        二、结果
        三、讨论
        (一) 结果分析
        (二) 基本方组方的理论依据
        (三) 推拿治疗选穴依据及其功效
        (四) 结论
    第二节 中医药疗法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临床实验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一) 一般资料比较
        (二) 双歧杆菌、肠杆菌和乳酸菌标准品细菌DNA的荧光反应曲线和荧光定量标准曲线
        (三) 结果
        四.讨论
        (一) 肠道微生态概述
        (二) 小儿腹泻病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
        (三) 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应用于微生态研究的优势
        (四) 结果分析
    第三节 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中医研究的设想
        一、规范临床研究设计方案
        二、将西医标准与中医证候有机结合
        三、机制研究的总体思路
        四、不足之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纳入系统评价的66篇文献
附录2 粪便中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含量的检测结果
附录3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苍苓止泻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临床观察[D]. 王晴.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D]. 王诗恒.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3]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腹泻研究进展[J]. 李振花,王树燕,李鹏,王慧凯. 社区医学杂志, 2019(21)
  • [4]泄泻的证素分布规律研究[D]. 卿龙丽.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脾胃康颗粒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观察[D]. 刘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儿童腹泻的系统评价[J]. 李艳,刘阳,郑敏,刘畅,张坦,贾晋生,方翼.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01)
  • [7]捏脊为主的推拿疗法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评价[D]. 胡梦.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12)
  • [8]自拟参术健脾止泻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脾虚泄泻临床研究[D]. 鞠晓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3(07)
  • [9]推拿疗法配合中药配方颗粒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研究[D]. 潘善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1)
  • [10]中医药疗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的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试验[D]. 刘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苍苓止泻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