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式精脱水设备改造探讨

浮式精脱水设备改造探讨

一、浮精脱水改型设备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景锋,温嘉鹏,张孝松[1](2019)在《弓长岭选矿厂尾矿工艺优化》文中认为弓长岭选矿厂贫铁矿石的减排增效关键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选矿厂的处理能力,增加铁精矿的产量,减少了生产成本,增加尾矿再选系统,近几年选矿厂优化选矿工艺提质降尾,节能减排效果显着,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程荣静[2](2015)在《原煤全入洗可行性效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矿煤种属贫煤,煤质为特低硫、磷、中低灰分、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工业动力用煤,产品主要销往华东地区。当前,由于全国经济不景气,煤炭企业效益一路下滑,煤炭产量供大于求,电煤销售不畅,煤炭积压。针对目前煤炭市场行情,对原煤全部进行洗选加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精块煤产品,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谋求企业更大的发展。

任志荣[3](2014)在《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含油污泥是原油加工、输运和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很难用普通分离方法处理。鉴于延长含油污泥具有一定的含油量以及油水分离困难等特点,本文摒弃了处理含油污泥的传统分离思路,通过添加乳化剂和水对含油污泥进行乳化,并研究了乳化含油污泥作为煤泥浮选捕收剂的性能;最后对含油污泥作为粘结剂制备型煤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了含油污泥乳化液的制备,探讨了乳化液的制备条件,考察了乳化的液稳定性以及乳化转速和乳化时间对乳化液粒径的影响,并对含油污泥乳化液的分散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油污泥乳化液制备的最佳条件为:乳化温度为30℃,m油:m水=3:7,m(助剂B):m(助剂C)=1:10,乳化搅拌转速为19000r/min,乳化时间为4min,乳化剂的添加量为0.5%;乳化含油污泥的粒径分布均匀且随乳化时间延长和乳化转速的增大逐渐变小且含油污泥乳化液稳定性很好,静置半年不分层,含油污泥乳化液在水中易于分散。本文对含油污泥乳化液的浮选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煤油、含油污泥和含油污泥乳化液的单元浮选实验,考察了含油污泥乳化液的添加量及粒度对煤泥浮选的影响,探讨了矿浆温度对含油污泥乳化液浮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油污泥乳化液作为捕收剂的浮选效果与煤油相当,且强于含油污泥捕收能力,乳化含油污泥的粒度越窄其捕收能力越强,矿浆温度越低乳化含油污泥捕收能力越小,以含油污泥乳化液为捕收剂既实现了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同时为煤炭浮选技术提供了一个方向。本文研究了以含油污泥、粉煤和粘土为原料制备型煤条件,探讨了不同来源的含油污泥的添加比例、干燥时间以及成型压力对型煤抗压强度及热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型煤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制备型煤的成型压力、干燥时间以及含油污泥的添加量对型煤的抗压强度以及热稳定性有显着的影响;型煤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成型压力80120MPa,干燥时间23h,含油污泥的添加比例不超过25%。以含油污泥为粘结剂制备的型煤符合《陕西省地方洁净型煤技术标准》。

黄朋[4](2012)在《兔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成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兔脂肪来源的干细胞(rabbitadipose-derivedstemcells,RADS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进行探讨,并初步探讨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3,TGF-β3)促进R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为软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取成年大耳白兔腹股沟部或颈背部脂肪组织,利用酶消化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变化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细胞表面CD分子;将获取的第三代细胞进行体外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别于诱导的第1W、2W、3W进行形态学观察、甲苯胺蓝染色、阿利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ColⅡ)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所获取细胞呈类成纤维细胞样贴壁快速生长,生长曲线呈比较典型的“S”型;传代后生长、增殖稳定可达20代以上;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呈阴性反应,CD44、CD29呈阳性反应,阳性率达97%以上;在TGF-β3的诱导下,细胞形态逐渐变圆,甲苯胺蓝染色、阿利新蓝染色和Ⅱ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均呈强阳性,而对照组和空白组则不明显。【结论】初步鉴定成功分离得到了ADSCs,细胞体外增殖稳定快速,并且具有较好的成软骨分化的潜能,含10ng/mlTGF-β3浓度的诱导液更有利于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ADSCs有望成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以修复软骨损伤。

熊玲[5](2007)在《纳米银的细胞生物学及透过血脑屏障的体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作为一种长效性和耐候性的抗菌材料,由于其优良的抗菌效果,已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护理产品和医疗器械中。由于这些产品大多是与人体体液或血液直接接触的,所以必须考虑到它对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与之接触的细胞的毒性,而目前对纳米生物材料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的研究甚少。另一方面,纳米级的银粒子由于其超微性,会产生很多特殊的理化性质,例如高表面活性,强的吸附能力和高化学活性,使得它与常规生物材料相比更容易透过细胞膜上的孔隙进入细胞内或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内,还有可能会透过特殊的生理屏障,进一步蓄积于常规材料无法到达的深部组织。动物实验显示,将纳米银按临床给药方式给予大鼠后,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明显脑部神经元固缩,质核素生成更严重,血脑屏障(BBB)有轻微损伤。由于体内实验影响的因素较多,因而关于纳米银是否能透BBB尚缺乏定性的实验来证明,纳米银粒子是否会对构成屏障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和星形胶质细胞(AC)产生毒性,是否会对紧密连接(TJ)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正等待研究去证明。本课题以纳米银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了与之粒径有不同程度差异的微米级材料作为对照材料,确定粒径分布后,采用医疗器械评价标准中有关固体材料的试验方法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按常规的细胞增殖度法(浸提液法)和琼脂覆盖法(间接接触法)都不能测定到几种银材料的毒性,也不能区别纳米生物医药材料与常规医药材料之间生物相容性的差异。将标准中的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材料与细胞直接接触培养,分别以MTT生成和LDH释放作为检测指标进行银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考查其毒性效应和银粒子浓度、粒径之间的关系,确定可以引起机体毒性反应的银粒子的剂量并揭示纳米材料与常规材料之间体外细胞毒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银材料的粒径分布对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相同浓度的纳米级银粒子和与之粒径接近的微米级银粒子,比粒径较大的微米级银粒子的细胞毒性大。其中,粒径较大的微米银材料仅在高浓度(500μg/ml)时对细胞生长有显着影响,而纳米银细胞毒性与银粒子的浓度呈量—效关系,当纳米银浓度控制在100μg/ml以内时,其毒性较小。本实验的结果提示了,在对纳米生物医药材料进行安全性评价时不能局限于传统方法,应结合产品的性质和用途建立能反映其特性的评价方法来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本课题进行了BMVEC和AC原代培养,并采用两种细胞共同培养建立了BBB体外模型,通过细胞间连接的形态学观察和跨膜电阻值(TEER值)测量对模型进行验证。建立的BBB体外模型细胞间的致密性高,在形态、结构上能较好地模拟在体状态的BBB,可为研究纳米粒子透过BBB提供稳定的实验工具。运用transwell系统,对两组银粒子进行透过BBB体外模型的研究,采用透射电镜进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分别检测了纳米级的银粒子和微米级的银粒子对BBB细胞的损伤、对细胞间TJ的破坏和细胞吞饮囊泡的影响。建立了培养液中银浓度测定的的火焰原子吸收(AAS)法:及痕量银测定的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通过银浓度测定对细胞内外的银分布及在体外BBB中的透过进行研究,揭示两种银粒子材料进入细胞内和透过BBB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纳米银能够通过胞饮进入到BMVEC和AC细胞内并引发细胞水肿,损伤细胞间紧密连接,造成BBB的完整性丢失,进而跨越BBB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微米银则不能被细胞所吞噬,也不能透过BBB。提示了,虽然纳米粒可消除或减弱BBB的限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前景,但是它对BBB的细胞的损伤和细胞间TJ的破坏等负面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

罗升[6](2004)在《陶瓷过滤机在凡口矿精矿尾砂脱水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精矿脱水是几乎所有选矿厂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随着矿物嵌布粒度的日益细化,高效的脱水技术已经受到选矿行业的日益重视。 凡口铅锌矿是我国大型铅锌矿山,由于方铅矿、闪锌矿的嵌布粒度很细,尤其是方铅矿,铅粗泡磨矿细度达到-40微米占90%,导致铅精矿的-20微米含量高达91.92%,加之铅锌分离采用高碱工艺,铅、锌精矿的粘度大,这两个原因导致了精矿过滤十分困难。 本研究在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过滤设备的原理、适用性,最终选择芬兰奥托昆普陶瓷过滤机作为解决铅、锌、硫精矿的脱水的主体设备,选择国产陶瓷过滤机作为分级尾砂的脱水设备,成功解决了凡口铅锌矿长期存在的精矿脱水问题和分级尾砂的脱水问题。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 进口陶瓷过滤机的试验室试验和工业试验;(2) 进口陶瓷过滤机陶瓷板堵塞机理研究和清洗方法研究;(3) 国产陶瓷过滤机过滤分级尾砂的试验室研究和工业试验研究。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小型试验表明,陶瓷过滤机可以得到水分含量低的滤饼,对铅精矿而言,水分由12.5%下降到10.79%;对锌精矿而言,水分由13.37%下降到10.81%;对硫精矿而言,水分由14.21%下降到11.10%。给料浓度增大,处理量及滤饼水分亦随之增加,如果以10%作为合格滤饼水分含量,那么对应的浓度不能高于75%,如果以9%作为合格滤饼水分含量,那么对应的浓度不能高于72%;随着矿浆液位的升高,滤饼水分也逐渐提高,处理量增大。结合生产及产品出厂水分要求,确定最佳矿浆液位为76%-86%,实际设定值为80±5%。转速率增加,处理量增加,当转速从50%上升到80%时,处理量逐渐增大到最大值,转速超过80%,处理量反而略有下降,主要是滤饼形成时间缩短所致,确定80%左右的转速为最佳圆盘转速。

王保荣,党晋平[7](2002)在《浮精脱水改型设备的探讨》文中认为分析比较了 GPJ型加压过滤机与 PG型真空过滤机的性能与指标 ,对加压过滤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 ,认为采用 GPJ型加压过滤机代替 PG型真空过滤机来解决浮精脱水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经济效益显着

二、浮精脱水改型设备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浮精脱水改型设备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3)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含油污泥简介
        1.1.1 含油污泥性质
        1.1.2 含油污泥特点
        1.1.3 含油污泥来源
        1.1.4 含油污泥危害
        1.1.5 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现状
        1.1.6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1.1.7 含油污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 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1.3 本文的创新点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含油污泥分析测试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步骤
        2.2.1 含油污泥中油、水和固体含量的测定及元素分析
        2.2.2 含油污泥粘度测定
        2.2.3 含油污泥密度测定
        2.2.4 含油污泥发热量测定
        2.2.5 含油污泥粒径测定
        2.2.6 含油污泥凝点测定
        2.2.7 含油污泥的气-质联用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含油污泥的油、水和固体含量及元素分析
        2.3.2 含油污泥的粘度、密度、凝点和发热量
        2.3.3 含油污泥的粒径分布
        2.3.4 含油污泥的气-质联用谱图
    2.4 本章小结
3 含油污泥乳化液的制备研究
    3.1 实验原料和仪器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步骤
        3.2.1 含油污泥乳化液制备
        3.2.2 含油污泥乳化液类型测定
        3.2.3 含油污泥乳化液稳定性测定
        3.2.4 含油污泥乳化液粒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含油污泥乳化液类型
        3.3.2 乳化转速对含油污泥乳化液粒径影响
        3.3.3 含油污泥乳化液粒径与乳化速度和随时间关系
        3.3.4 含油污泥乳化液制备条件的确定—一次正交试验
        3.3.5 二次正交试验
        3.3.6 含油污泥乳化液粒径分布及其分散性
        3.3.7 含油污泥乳化液的稳定性
    3.4 本章小结
4 含油污泥乳化液浮选性能研究
    4.1 实验原料和仪器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步骤
        4.2.1 粉煤的工业分析
        4.2.2 粉煤的粒度分析
        4.2.3 浮选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粉煤的工业分析
        4.3.2 粉煤的粒度分布
        4.3.3 含油污泥乳化液对太西煤、韩城煤和煤矸石浮选效果
        4.3.4 含油污泥乳化液和起泡剂的用量及确定
        4.3.5 含油污泥乳化液用量对浮选性能影响
        4.3.6 含油污泥乳化粒径对浮选性能影响
        4.3.7 矿浆温度对含油污泥乳化液浮选性能影响
    4.4 本章结论
5 含油污泥为粘结剂制备型煤研究
    5.1 实验原料和仪器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步骤
        5.2.1 煤粉样工业分析
        5.2.2 型煤制备43
        5.2.3 型煤抗压强度测定
        5.2.4 型煤热稳定性测定
        5.2.5 型煤跌落强的测定
        5.2.6 型煤硫含量测定
        5.2.7 型煤的工业分析
        5.2.8 型煤发热量测定
        5.2.9 型煤的灰熔融性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原煤的工业分析
        5.3.2 煤料粒度组成与型煤抗压强度关系
        5.3.3 含油污泥的添加量对型煤的抗压强度影响
        5.3.4 含油污泥的添加量对型煤热稳定性影响
        5.3.5 粘土的添加量对型煤强度影响
        5.3.6 成型压力对型煤抗压强度影响
        5.3.7 型煤的抗压强度随时间变化关系
        5.3.8 固硫剂的最佳添加量确定
        5.3.9 型煤的性能指标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兔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成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纳米银的细胞生物学及透过血脑屏障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汇对照表
前言
    1 纳米银在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2 纳米银做为抗菌材料存在的安全性隐患
    3 纳米银粒子细胞毒性研究现状
    4 纳米粒子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
    5 课题开展的意义
第一部分: 纳米银粒子的细胞生物学评价
    引言
    1 不同粒径的银粒子在培养液中的分散及粒径分布的测量
        1.1 材料及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2 不同粒径的银粒子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2.1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细胞增殖度法(浸提液细胞毒试验)
        2.2.2 琼脂覆盖法(间接接触细胞毒试验)
        2.2.3 细胞生长抑制法(直接接触细胞毒试验)
        2.2.4 LDH释放法(细胞膜损伤试验)
        2.3 统计学处理
        2.4 结果
        2.4.1 细胞增殖度法试验结果
        2.4.2 琼脂覆盖法试验结果
        2.4.3 细胞生长抑制法试验结果
        2.4.4 LDH释放法试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血脑屏障体外模型的构建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1.2.1 主要试剂
        1.2.2 配制方法
    2 原代细胞培养及模型建立
        2.1 大鼠BMVEC培养
        2.1.1 培养皿处理
        2.1.2 大鼠BMVEC原代培养的基本程序
        2.1.3 大鼠BMVEC细胞形态观察
        2.1.4 大鼠BMVEC免疫荧光鉴定
        2.1.5 大鼠BMVEC传代培养
        2.2 大鼠AC的原代培养
        2.2.1 大鼠AC原代培养的基本程序
        2.2.2 大鼠AC细胞形态观察
        2.2.3 大鼠AC免疫荧光检测
        2.2.4 大鼠AC传代培养
        2.3 BMVEC/AC共同培养建立BBB体外模型
        2.3.1 实验材料
        2.3.2 BBB体外模型细胞培养方法
        2.3.3 BBB体外模型细胞形态观察
        2.3.4 BBB体外模型TEER值的测定
    3 结果
        3.1 BMVEC细胞形态观察
        3.2 AC细胞形态观察
        3.3 BMVEC免疫荧光鉴定
        3.4 AC免疫荧光鉴定
        3.5 BBB体外模型细胞形态观察
        3.6 BBB体外模型TEER的测定
    4 讨论
        4.1 BMVEC的原代培养
        4.2 AC的原代培养
    5 小结
第三部分: 纳米银粒子透过血脑屏障的体外研究
    引言
    1 银粒子对BBB细胞的影响
        1.1 方法
        1.2 结果
        1.2.1 AC与银粒子接触培养后形态学观察
        1.2.2 BMVEC与银粒子接触培养后形态学观察
    2 BMVEC与银粒子接触培养后细胞内/外银分布的测定
        2.1 方法
        2.1.1 细胞培养
        2.1.2 样品前处理
        2.1.3 银含量测定(AAS法)
        2.2 结果
        2.2.1 工作曲线
        2.2.2 样品浓度(n=4)
        2.2.3 数据分析
    3 银粒子在BBB体外模型的透过
        3.1 模型建立及样品的加入
        3.2 痕量银测定(ICP-MS法)
        3.2.1 样品前处理
        3.2.2 痕量银测定(ICP-MS法)
        3.3 结果
        3.3.1 细胞超微结构
        3.3.2 ICP-MS痕量银测定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论文总结
    1 体外细胞毒性方法的选择
    2 银粒子的细胞毒性与其粒径和浓度间的关系
    3 BMVEC和AC共同培养模型的建立
    4 纳米银透过BBB体外模型的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6)陶瓷过滤机在凡口矿精矿尾砂脱水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脱水在选矿的重要性
    1.2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过滤概述
        2.1.1 过滤方法
        2.1.2 过滤介质
        2.1.3 滤饼特性
    2.2 过滤设备
        2.2.1 重力过滤
        2.2.2 真空过滤
        2.2.3 加压过滤机
        2.2.4 离心脱水
    2.3 过滤机过滤原理
        2.3.1 压滤机工作原理
        2.3.2 过滤机的选择和计算
    2.4 陶瓷过滤机工作原理
        2.4.1 精矿的脱水设备
        2.4.2 陶瓷过滤机工作原理与节能机理
    2.5 凡口铅锌矿精矿脱水存在的问题
    2.6 国产陶瓷过滤机简介
    2.7 全尾砂脱水技术与分级尾砂脱水技术
    2.8 真空过滤机过滤分级尾砂存在的问题
    2.9 过滤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 精矿过滤研究
    3.1 陶瓷过滤机过滤精矿试验研究
        3.1.1 试验设备
        3.1.2 物料性质
        3.1.3 陶瓷过滤机小型试验
        3.1.4 等处理量真空过滤机与陶瓷过滤机对比试验
    3.2 陶瓷过滤机工业试验研究
        3.2.1 工业试验流程
        3.2.2 陶瓷过滤机给矿浓度试验
        3.2.3 陶瓷过滤机矿浆液位试验
        3.2.4 陶瓷过滤机最佳转速试验
    3.3 陶瓷过滤机工业应用效果
        3.3.1 精矿水分
        3.3.2 经济效益指标
    3.4 小结
第四章 国产陶瓷过滤机过滤分级尾砂试验研究
    4.1 试验研究设备、仪器
    4.2 分级尾砂物料性质
    4.3 分级尾砂过滤试验研究
        4.3.1 BST-6过滤试验
        4.3.2 HTG-1过滤试验
    4.4 分级尾砂过滤工业试验流程
    4.5 工业调试结果
        4.5.1 陶瓷过滤机性能指标
        4.5.2 耗酸指标
        4.5.3 国产陶瓷过滤机存在的问题
    4.6 小结
第五章 工业陶瓷过滤机的清洗试验研究
    5.1 试验设备、仪器、药剂
    5.2 物料的粒级组成分析
    5.3 化学清洗机理探讨
        5.3.1 简单酸洗
        5.3.2 氧化酸洗
        5.3.3 草酸清洗
        5.3.4 物料预先处理
    5.4 陶瓷过滤机清洗试验
        5.4.1 清洗方法
        5.4.2 清洗周期试验
        5.4.3 清洗效果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浮精脱水改型设备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弓长岭选矿厂尾矿工艺优化[A]. 张景锋,温嘉鹏,张孝松. 智慧矿山 绿色发展——第二十六届十省金属学会冶金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9
  • [2]原煤全入洗可行性效益分析[J]. 程荣静. 经贸实践, 2015(13)
  • [3]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D]. 任志荣. 西安科技大学, 2014(03)
  • [4]兔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成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D]. 黄朋. 华中科技大学, 2012(S2)
  • [5]纳米银的细胞生物学及透过血脑屏障的体外研究[D]. 熊玲. 四川大学, 2007(05)
  • [6]陶瓷过滤机在凡口矿精矿尾砂脱水的应用研究[D]. 罗升. 中南大学, 2004(06)
  • [7]浮精脱水改型设备的探讨[J]. 王保荣,党晋平. 西山科技, 2002(S1)

标签:;  ;  ;  ;  ;  

浮式精脱水设备改造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