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纤酶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

去纤酶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

一、降纤酶降低血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周宏星[1](2017)在《间断降纤治疗对缺血性卒中再发及颈动脉斑块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起病后累积的卒中复发率逐年升高。卒中后应及早干预各种危险因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卒中复发密切相关。血浆纤维蛋白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此研究以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作为干预靶点,观察间断降纤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二级预防疗效,包括两部分内容:(1)探讨间断降纤治疗预防缺血性卒中再发的疗效。(2)观察间断降纤治疗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第一章间断降纤治疗减少缺血性卒中再发的疗效研究目的:探讨间断降纤治疗用于加强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连续性纳入每间隔3个月使用巴曲酶进行降纤治疗的患者作为降纤组。同期纳入未接受巴曲酶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1年随访期间两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降纤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共纳入患者98例,降纤组48例,对照组50例。随访期间共8例出现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降纤组3例(腔隙性脑梗塞1例,心绞痛2例),对照组5例(脑梗塞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脑出血1例)。降纤组缺血性卒中复发事件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例(2.1%)与4例(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但与文献报告的卒中复发率相比,本研究缺血性卒中复发率明显降低(2.1%)。降纤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分别为3(6.3%)与5(10.0%),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RR=0.625,95%可信区间=0.184~3.309;P=0.715)。两组间不良事件事件比较无差异。结论:(1)间断使用巴曲酶降纤治疗可能有益于减少缺血性卒中复发。(2)反复间断性使用巴曲酶不会影响其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效果。(3)间断使用巴曲酶降纤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未增加颅内外出血事件。第二章间断降纤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影响研究目的:观察间断降纤治疗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纳入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颈动脉超声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用巴曲酶进行降纤治疗,分为降纤组和对照组。比较基线期与12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结果:完成随访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共64例,降纤组34例,对照组30例。降纤组基线与随访颈动脉斑块厚度分别为2.4±0.9 mm与2.3±1.0mm,对照组2.2±0.6mm与2.3±0.7mm,降纤组颈动脉斑块厚度趋向稳定,对照组斑块厚度较基线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33)。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目变化,斑块灰阶中位数评分变化值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间断使用巴曲酶进行降纤治疗可能有稳定斑块厚度的作用,但有待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来证实降纤治疗对颈动脉斑块厚度的影响。

贾艳霞,郑向萍,程景民[2](2015)在《降纤酶治疗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本院住院患者中选2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分别于降纤酶治疗前、治疗后,在空腹状态下按标准取血样,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降纤酶治疗前后比较,PT、APTT、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FIB在血浆中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用降纤酶治疗后,患者的血液从高凝状态转成低凝状态,而这过程中血凝功能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FIB,所以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关键是控制好血浆中FIB水平。

刘燚隆,王香芝,侯芳素,周文芝,焦书娟[3](2014)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介导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介导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12例,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超过4.0g/L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各106例,再次将高水平组随机分为A、B组,低水平组分为C、D组,各组均53例患者。在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A、C两组给予20U治疗剂量降纤酶,B、D两组给予10U治疗剂量降纤酶,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经治疗,A组疗效最佳,B、C疗效次之,D组最差。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A、C组,B、D组疗效进行比较,在不同剂量降纤酶水平对A、B组,C、D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的患者中运用大剂量降纤酶具有更为显着的治疗效果。

姜秀梅[4](2014)在《注射用降纤酶早期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注射用降纤酶早期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129例降纤酶组患者按疗程应用注射降纤酶治疗,1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曲克芦丁治疗,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含量、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配对检验。结果降纤酶组总有效率93.80%。对照组总有效率82.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纤酶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对照组改变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纤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降纤酶早期治疗脑梗死疗效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许振民[5](2014)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第1天给予10 U降纤酶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第2,3天各用5 U降纤酶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每天1次5%葡萄糖加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连用1周。比较2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67%;治疗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显着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全血黏度,降低致残率,不良反应少。

卢海波,戴德银,刘立立,赵艳,陈路佳[6](2012)在《5种蛇毒制剂的临床应用与警示》文中提出蛇毒制剂在临床应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然而从蝮蛇等蛇毒分离、精制和高度提纯的制剂中都有促凝血、抗凝血和溶血栓作用两大类,药理作用拮抗。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巴曲酶(Batroxobin),临床主要作为抗凝抗栓药物,多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1]。而B.atrox蛇毒中分离所得的巴曲酶具有促凝血特性,改名为血凝酶(巴曲酶),商品专利名称为立芷雪(Retilase);从B.moojeni蛇毒中分离所得的巴曲酶具有去纤维蛋白原作用,名为去纤酶(降纤酶);日本东菱药厂生产的东菱精克栓酶(DF-521)亦

王泽祥[7](2012)在《降纤治疗对脑梗死预后及二级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降纤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明确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了解接受降纤治疗脑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明确降纤治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案,收集2005年1月到2010年11月期间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蛇毒诊疗中心脑梗死患者首次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房颤病史、心脏瓣膜病史、冠心病史、家族卒中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时NIHSS评分、gcs评分、凝血指标(PT、 APTT、TT)、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住院期间治疗措施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降血压治疗、降血脂治疗、神经保护、降纤治疗、以及降纤酶使用剂量、最后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其他非卒中诊断)。并对基线资料按照降纤治疗与否分为降纤组与非降纤组。2、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等多种随访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随访,主要随访患者死亡与否、死亡原因、复发、复发形式、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降血压治疗、抗凝治疗、降血脂治疗、中成药治疗等,并对患者现在生存情况做mRS评分。3、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两组比较,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若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两组或多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共收集病例588人,其中504人通过随访,随访率达到85.7%,随访时间均值为1331天,最长2524天,最短为380天。降纤组与非降纤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为即非降纤组有冠心病史者居多,非降纤组房颤患者居多,非降纤组心瓣膜病史居多,非降纤组抗凝者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胆固醇、住院期间抗血小板、抗凝、溶栓、降压、降糖、降脂、以及神经保护治疗,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血压、降糖、降脂等,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检验,年龄、危险因素、以及饮酒史、入院GCS评分、NIHSS评分、PT,血流变学指标,胆固醇等指标在回归方程中的偏回归系数检验无意义,在回归方程中被剔除。结果进入方程的自变量为APTT,TT,mRS,甘油三脂、吸烟、性别。从偏回归系数来看,mRS(B=0.173)、甘油三脂(B=0.167)、性别(B=0.383)、吸烟(B=0.459)与纤维蛋白原正相关,APTT(B=-0.027)、TT(B=-0.047)与纤维蛋白原负相关。看标准化回归系数表明TT(B=-0.222)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最大。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残疾风险因素,结果表明:入院NIHSS评分越高残疾风险越高(OR1.302,95%CI1.200-1.412)、纤维蛋白原含量越高,患者残疾风险越高(OR1.455,95%CI1.143-1.852);男性患者的残疾风险要比女性残疾风险低(OR0.538,95%CI0.291-0.996)、进行降纤治疗的患者残疾风险要比未降纤治疗的患者残疾风险低(OR0.187,95%CI0.093-0.374)、进行二级预防降脂治疗的患者残疾风险要比未二级预防降脂治疗的患者残疾风险低(OR0.533,95%CI0.287-0.991).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风险,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复发风险越大(OR1.042,95%CI0.999-1.086, P>0.05);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复发风险大(OR16.316,95%CI1.388-191.800; OR3.628,95%CI1.278-10.299);有吸烟史的患者复发风险要高(OR3.194,95%CI1.277-7.983);纤维蛋白原含量越高复发风险越高(OR1.034, CI0.977-1.094, P>0.05);住院期间进行神经保护治疗的复发风险低(OR0.341,95%CI0.108-1.081, P>0.05);二级预防进行降糖的患者复发风险低(; OR0.061,95%CI0.004-0.875)、降纤酶剂量越高患者复发的风险越低(OR0.865,95%CI0.830-0.902)。5、降纤治疗组与非降纤治疗组复发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降纤组复发率为10.48%,非降纤组复发率为57.14%,x2=102.162,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纤治疗组与非降纤治疗组死亡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13.429,P=0.000(<0.05),降纤组死亡率为7.38%,非降纤组死亡率为20.24%,差异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降纤组与非降纤组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227)。[结论]1、mRS评分及甘油三脂含量、性别因素、APTT、TT是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因素;mRS评分高者纤维蛋白原含量高、甘油三脂含量高者纤维蛋白原含量高、男性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高、吸烟者纤维蛋白原含量高;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长者纤维蛋白原含量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TT)长者纤维蛋白原含量低。标准化回归系数表明TT对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最大。2、入院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是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降纤治疗、二级预防降脂OR值<1,说明男性的残疾风险比女性小,降纤治疗比非降纤治疗的残疾风险小,二级预防降脂的患者残疾风险要比未二级预防降脂的患者残疾风险小。3、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史是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降纤酶使用剂量、控制血糖是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4、降纤治疗未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风险,死亡与降纤无明显相关。

陈艳坤[8](2012)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早期脑卒中的回顾性研究及降纤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明确TIA患者发生早期卒中的可能性及研究降纤治疗对TIA的疗效,从而为TIA患者发生脑卒中提出预防依据,降低TIA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及解放军第57医院住院的TIA患者,利用降纤和抗凝分别治疗TIA患者,同时使用ABCD2评分法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观察七日内各层次人群TIA后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比较随访1年内的TIA患者复发和发生脑梗死的风险。[结果]共173例TIA患者,降纤治疗93例,治疗后3d内发作被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与发作在3~7d内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者81例,占87.06%;抗凝治疗80例,治疗后3d内发作被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与发作在3~7d内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者56例,占70.00%,两组比较P<0.05。降纤治疗与抗凝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ABCD2评分4-5分下,只有在疗效结果为在3-7d内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时才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内随访结果中,分别使用降纤和抗凝治疗TIA患者组的降纤和抗凝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内有62例频发性TIA患者,降纤治疗34例,治疗后3d内发作被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与发作在3-7d内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者29例,占85.29%。抗凝治疗28例,治疗后3d内发作被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与发作在3~7d内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19例,占67.86%。降纤治疗与抗凝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BCD2评分0-3分下,降纤治疗16例,治疗后3d内发作被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与发作在3-7d内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者16例,占100%。抗凝治疗12例,治疗后3d内发作被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给缩短与发作在3-7d内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者9例,占67.86%;即降纤治疗与抗凝治疗在频发TIA治疗7d后发作未被控制或转为脑梗死的结果中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内随访结果中,分别使用降纤和抗凝治疗频发性TIA患者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发现,ABCD2评分低危组TIA患者无论使用降纤治疗或者抗凝治疗,7d内的卒中风险都很小;而高危组患者无论使用降纤治疗或者抗凝治疗,7d内的卒中风险则都很高。2.降纤治疗能够很好地降低中危组患者TIA发作在7d内的卒中风险。3.降纤治疗和抗凝治疗两种治疗方案对降低TIA患者1年内脑卒中风险无差异。4.对于频发性TIA患者,无论使用降纤治疗和抗凝治疗,都不能降低频发性TIA患者7d内的卒中风险。5.降纤治疗较抗凝治疗能够很好地降低低危组频发性TIA患者TIA发作在7d内的卒中风险。6.降纤治疗和抗凝治疗两种治疗方案对降低频发性TIA患者1年内脑卒中风险无差异。7.非频发TIA患者较频发性TIA患者在3d内的治疗恢复情况要好,但在3-7d内的治疗恢复情况则没有频发性TIA患者好。8.非频发性TIA患者在TIA停止发作和1年内无脑卒中发生中较频发性TIA患者恢复效果好。且频发性TIA患者在1年内复发与转为脑卒中,的风险较非频发性TIA患者高。9.降纤治疗在TIA在7d内控制或者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间缩短较抗凝治疗并没有优势。

马飞云,吴瑷斌[9](2012)在《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国产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降纤酶治疗,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F)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降纤酶治疗的观察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NDF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纤酶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显着,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艳坤,刘诗翔[10](2012)在《蛇毒降纤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自Konig和Klobusitz在1936年第一次从矛头蝮蛇蛇毒中提取部分纯化的类凝血酶开始,目前发现30余种蛇毒酶类,包括类凝血酶、纤溶酶、水解蛋白酶、精氨酸酶、磷酸二脂酶等〔1〕。其中研究最深入、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则是类凝血酶(thrombin-like enzyme,TLE),并由中国卫生部命名为降纤酶(defibrase)〔2〕。其一部分已作为生化药品(如安克洛酶、巴曲酶、东菱克栓酶等)上市并应用于临床。

二、降纤酶降低血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纤酶降低血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间断降纤治疗对缺血性卒中再发及颈动脉斑块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间断降纤治疗减少缺血性卒中再发的疗效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间断降纤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影响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降纤酶治疗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注射用降纤酶早期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5)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终止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疗效评定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见表1~3。
3 讨论

(6)5种蛇毒制剂的临床应用与警示(论文提纲范文)

1 促凝血类蛇毒制剂
    1.1 国产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 (haemocoagulase agkistrodon For Injection, 苏灵)
    1.2 国产注射用巴曲亭
2 抗凝血药物及溶栓类蛇毒药物
    2.1 东菱精纯抗栓酶 (Defibin, 巴曲酶, 东菱迪芙)
    2.2 蝮蛇抗栓酶 (ahylysantinfarctase, 清栓酶) [16-18]该酶能明显降
    2.3 去纤酶 (Defibrinogenase, 纤溶酶) [16, 19]

(7)降纤治疗对脑梗死预后及二级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入组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案
        2.2 资料收集
        2.3 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标准
        2.4 随访
        2.5 药物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分析
    1. 基线资料情况
    2. 临床特征
    3. 纤维蛋白原与和多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4. mRS评分二分类变量与各种影响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5. 复发与否二分类变量与各种危险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6. 降纤组与非降纤组之间复发率的比较
    7. 降纤组与非降纤组之间死亡风险比较
讨论
    1、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2、mRS评分(残疾/独立)与各种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复发与否二分类变量与各种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4、脑梗死患者的生存分析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资料提取表
    附表2:入院GCS评分
    附表3:入院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
    附表4: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早期脑卒中的回顾性研究及降纤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TIA的流行病学调查
    1.2 TIA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TIA的临床治疗
    1.4 TIA的危害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对象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ABCD2评分方法
        2.2.3 采集方法
        2.2.3.1 基本资料采集
        2.2.3.2 TIA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参考
        2.2.3.3 随访采集
        2.2.3.5 治疗方法
        2.2.4 结局指标评定标准
        2.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总TIA患者结果
        3.1.1 TIA患者降纤组和抗凝组7日内治疗效果
        3.1.2 ABCD~2评分分层中TIA患者降纤、抗凝方法与脑卒中的关系
        3.1.2.1 ABCD~2评分低危组(0~3分)中降纤、抗凝治疗与脑卒中的关系
        3.1.2.2 ABCD~2评分中危组(4~5分)中TIA降纤、抗凝方法与脑卒中的关系
        3.1.2.3 ABCD~2评分高危组的(6~7分)降纤、抗凝方法与脑卒中的关系
        3.1.3 TIA患者抗凝与降纤治疗组1年内随访结果
    3.2 频发性TIA患者结果
        3.2.1 频发性TIA患者降纤组和抗凝组7日内治疗效果
        3.2.2 ABCD~2评分分层频发性TIA患者降纤、抗凝方法与脑卒中的关系#22
        3.2.1.1 ABCD~2评分低危组(0~3分)的频发性TIA患者降纤与抗凝治疗差别
        3.2.1.2 ABCD~2评分中、高危组(4~7分)的频发性TIA患者降纤、抗凝方法与脑卒中的关系
        3.2.3 频发性TIA患者随访1年内抗凝与降纤治疗的预后结果
    3.3 频发与非频发TIA患者
        3.3.1 频发性与非频发性TIA患者7日内治疗效果
        3.3.1.1 降纤治疗中频发性与非频发性TIA患者7日内治疗效果
        3.3.1.2 抗凝治疗中频发性与非频发性TIA患者7日内治疗效果
        3.3.2 频发性TIA患者随访1年内预后结果
        3.3.2.1 施行降纤治疗的频发性与非频发TIA患者随访1年内预后结果
        3.3.2.2 施行抗凝治疗的频发性与非频发性TIA患者随访1年内预后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9)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比较
    2.2 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 (NDF) 组间比较
    2.3 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 (Fg) 水平比较
    2.4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
    2.5 不良反应
3 讨论

四、降纤酶降低血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间断降纤治疗对缺血性卒中再发及颈动脉斑块的疗效研究[D]. 周宏星.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2]降纤酶治疗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贾艳霞,郑向萍,程景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08)
  • [3]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介导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分析[J]. 刘燚隆,王香芝,侯芳素,周文芝,焦书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28)
  • [4]注射用降纤酶早期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姜秀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23)
  • [5]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许振民. 基层医学论坛, 2014(08)
  • [6]5种蛇毒制剂的临床应用与警示[J]. 卢海波,戴德银,刘立立,赵艳,陈路佳. 现代医药卫生, 2012(16)
  • [7]降纤治疗对脑梗死预后及二级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D]. 王泽祥. 昆明医科大学, 2012(11)
  • [8]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早期脑卒中的回顾性研究及降纤治疗的疗效分析[D]. 陈艳坤. 昆明医科大学, 2012(11)
  • [9]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马飞云,吴瑷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12(08)
  • [10]蛇毒降纤酶的研究进展[J]. 陈艳坤,刘诗翔. 西南国防医药, 2012(02)

标签:;  ;  ;  ;  ;  

去纤酶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