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推出氯化聚乙烯弹性体

丹东推出氯化聚乙烯弹性体

一、丹东推出氯化聚乙烯弹性体(论文文献综述)

乔韵豪[1](2020)在《橡胶金属热硫化胶粘剂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橡胶与金属粘接在军工、桥梁、机械制造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减震件的连接、坦克履带板挂胶、航空油封等。这类橡胶金属粘接件兼具金属材料高强度、耐久性和橡胶材料减震、耐磨等性能。在众多橡胶与金属的粘接方法中,热硫化粘接由于其工艺简单、粘接强度大等特点使得其成为最常用的粘接方法之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对溶剂型热硫化胶粘剂的探索和研究,而国内起步相对较晚,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界面脱粘、不能满足复杂使用工况的现象。基与以上现状,本文作者对传统的热硫化型胶粘剂,美国洛德公司生产的底涂胶开姆洛克205和面涂胶开姆洛克220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借助凝胶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对底涂胶开姆洛克205和面涂胶开姆洛克220进行成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推测开姆洛克205胶粘剂中有机物有酚醛树脂、氯丁橡胶,填料成分主要有氧化锌、二氧化钛,且氧化锌、二氧化钛共占总固体含量的23.96%,有机物部分约占固体总含量的76.04%;推测开姆洛克220胶粘剂有机物为顺丁橡胶,填料主要为氧化铅和炭黑,氧化铅约占固体总含量的1.43%,炭黑约占固体总含量的32.41%,顺丁橡胶部分约占固体总含量的66.16%(2)其次分别从橡胶/胶粘剂和金属/胶粘剂一侧出发,探究了硫化压力和金属表面处理、喷胶方式对粘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粘接时,随着硫化压力的增大,剥离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稳定,最佳的硫化压力为14MPa;处理钢材时,钢表面做与橡胶-金属结构件剥离方向成135°角的喷砂处理,涂布胶粘剂时,底涂胶开姆洛克205先沿橡胶-金属结构件剥离方向涂布,后垂直于橡胶-金属结构件剥离方向涂布,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天然橡胶/钢的粘接强度,达到最大粘接强度所需的压力从16MPa下降到14MPa。(3)接下来在对开姆洛克205胶粘剂成分表征的基础上,选用了粉末丁腈橡胶和粉末羧基丁腈橡胶对底涂胶开姆洛克205进行了增韧,结果显示:在不影响其粘接性能的前提下,粉末丁腈橡胶含量开姆洛克205胶粘剂固体含量的2wt%时,冲击强度最大,为3.41kJ/m2,比未改性提251%,粉末羧基丁腈橡胶含量为开姆洛克205胶粘剂的2wt%时,冲击强度最大3.86kJ/m2,比未改性提高了298%。并且由于粉末羧基丁腈橡胶与开姆洛克205之间存在反应性,所以在相同含量下其增韧效果更佳。(4)最后在对开姆洛克220胶粘剂成分表征的基础上,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和KH590改性的氮化铝对其进行导热改性,采用KH550/AlN、KH590/AlN改性开姆洛克220时,只有在AlN粒子含量低于10份时,其粘接件仍为橡胶本体破坏,且导热性能有所提高:KH590/AlN改性开姆洛克220比未改性的开姆洛克220的导热系数提高了7.67%,KH550/AlN改性开姆洛克220比未改性的开姆洛克220的导热系数提高了4.34%。确定KH590/AlN与开姆洛克220最佳比例后添加氧化石墨烯对开姆洛克胶粘剂进行共同改性,KH590改性的AlN与CH220质量比为10比1时,添加3%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比单独使用KH590改性氮化铝导热系数提高了30.73%,且加工性能优异。

赵明娟[2](2018)在《动态硫化制备PP/EPDM/镀镍玻璃纤维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和电子通讯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困扰,如电磁辐射。聚合物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因密度小、耐腐蚀性好、结构可控及加工方便等优势引起了广泛关注。动态硫化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热塑性弹性体(TPV)不仅具备传统硫化橡胶的高弹性,而且拥有热塑性塑料的良好加工性和可再回收性,广泛应用于汽车、电线电缆、建筑和医疗等领域,因此赋予其良好的电磁屏蔽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化学镀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较大长径比和良好导电性的镀镍玻璃纤维(NCGF),并采用“熔融共混-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PP/EPDM/NCGF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在此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了热氧老化对不同填料含量下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添加抗氧剂—抗坏血酸(VC),以改善复合材料的耐热氧老化性。此外,还制备了二氧化钛(TiO2)掺杂的PP/EPDM/NCGF复合材料,研究了NCGF协同TiO2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1)采用化学镀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NCGF。其电导率可达80 S/cm。以动态硫化PP/EPDM热塑性弹性体为基体,NCGF为导电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屏蔽效能的PP/EPDM/NCGF复合材料。当NCGF用量为16.36vol%时,材料在满足26 dB屏蔽效能的情况下,可具备13.2 MPa的拉伸强度和126.5%的断裂伸长率。(2)热氧老化对PP/EPDM/NCGF复合材料性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是NCGF的金属镀层发生一定程度氧化。复合材料的逾渗值从0.789 vol%(Ni含量)增加到0.956vol%,电导率和屏蔽效能均有下降,但是NCGF含量在19.15 vol%(Ni含量1.2 vol%)之上时,复合材料依然具备20 dB以上的屏蔽效能。(3)针对PP/EPDM/NCGF电磁屏蔽复合材料耐热氧老化性能较差的问题,选用具有较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抗坏血酸(VC)作为抗氧剂以减少复合材料的氧化与降解。当VC的用量为0.2 phr时,动态硫化PP/EPDM热塑性弹性体老化前后的熔融温度、结晶温度及拉伸强度几乎无太大变化,且断裂伸长率保持率由5%提高到76.8%。引入VC的PP/EPDM/NCGF复合材料经热氧老化后,因VC可有效缓解NCGF中金属镍层的氧化,当NCGF含量为16.36vol%时,材料的屏蔽效能保持率由71%提高到95%。(4)掺杂少量纳米TiO2的PP/EPDM/NCGF复合材料,TiO2与NCGF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复合材料的逾渗值由0.798 vol%(Ni含量)下降到0.628 vol%,电导率和电磁屏蔽效能提高,在保证20 dB以上屏蔽效能和具备大于100%断裂伸长率的基础上,NCGF的用量由16.36 vol%减少到13.47 vol%。

贺茂勇[3](2017)在《原位界面化学增容高密度聚乙烯/废旧轮胎胶粉热塑性硫化胶的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汽车产业也有了长足进步,同时也刺激了轮胎行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我国废旧轮胎年产量已经达到了3.3亿条。废旧轮胎属于热固性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大量堆砌在地表的废旧轮胎,易造成了严重的大气、土壤以及地表水的污染,危及人类健康安全。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和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废旧轮胎的处理方式逐渐从传统的填埋、热能利用以及裂解等处理方式向绿色、环保、高值化的处理方式转变。将含量超过50 wt%的废旧轮胎胶粉添加到热塑性塑料基体中制备热塑性硫化胶,不仅可以实现废旧轮胎的绿色回收,而且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是,高度交联的废旧轮胎胶粉与热塑性塑料是不相容的,因此,通过增加界面强度来改善二者共混物的相容性,成为制备上述热塑性硫化胶的关键。由于高密度聚乙烯(HDPE)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介电性能,尤其是,HDPE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因此,本文将通过HDPE与废旧轮胎胶粉(GTR)熔融共混制备热塑性硫化胶,实现GTR的高值化回收再利用。经衰减全反射红外分析(ATR-FTIR)和表面元素分析(XPS)可得,上述GTR,因氧化降解而在其表面产生了一定含量的活性化学基团(包括碳碳双键、羧基和羟基),因此,通过添加不同类型的反应型增容剂,实现了HDPE/GTR共混物的原位界面化学增容,从而低成本地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硫化胶。首先,基于GTR表面含有的部分碳碳双键,选用热塑性酚醛树脂(HY-2045)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分别经氧杂萘满桥键成环反应和自由基接枝反应实现了 HDPE/GTR共混物的原位界面化学增容;其次,基于GTR表面还有部分羧基活性基团,先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通过环氧基团与羧基之间的开环成酯反应完成GTR的表面改性,然后GTR表面较活泼的碳碳双键在DCP引发作用下经自由基接枝反应实现HDPE/GTR共混物的原位界面化学增容;最后,基于GTR表面含有较多的羟基活性基团,选用马来酸酐(MAH)通过酸酐基团与羟基之间的开环成酯反应完成GTR的表面改性,然后GTR表面较活泼的的碳碳双键在DCP引发作用下经自由基接枝反应实现HDPE/GTR共混物橡的原位界面化学增容。上述三种增容方法,均是通过在共混物界面处形成一定含量的化学键连接来提高其相容性,从而制备得到性能优良的热塑硫化胶。通过对上述热塑性硫化胶的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微观形貌等性能的分析可得,上述三种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增容效果。通过对增容后HDPE/GTR共混物拉伸试样拉断面的微观形貌分析可得,稳定的化学键连接,增强了共混物的相界面强度,使得HDPE/GTR共混物拉断试样的界面处出现了大量同时连接基体相HDPE和分散相GTR的纤维状物质。通过分析研究上述三种增容方法制备得到的HDPE/GTR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发现:添加4.00份HY-2045和0.40份DCP制备得到HDPE/GTR(40/60)热塑性硫化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分别达到13.85 MPa,209.6%和76.48 kN/m,比未增容 HDPE/GTR 共混物分别提高了 74.27%,229.56%和 102.24%;添加0.75份GMA和0.30份DCP制备得到HDPE/GTR(40/60)热塑性硫化胶,同样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分别达到10.22 MPa、206.58%和 61.76 kN/m,比未增容 HDPE/GTR 共混物分别提高了 28.89%,224.81%和 63.47%。上述两种力学性能优异的热塑性硫化胶,不仅具有潜在使用价值,而且生产成本较低。因此,采用GTR制备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为废旧轮胎胶粉的高值化再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丁洪晶[4](2016)在《含石蜡微胶囊的丁羟聚氨酯的制备及其在PBX炸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型粘结炸药(PBX炸药)因其综合性能优异而成为高爆钝感炸药的代表。对其钝感效果最好的是石蜡,但石蜡要求用量高,钝感效果才好,HTPB胶与石蜡两者间相容性差,蜡在体系中不能均匀分布,影响了炸药的力学与加工性能,限制了钝感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本文致力于合成及结构表征一系列新型的石蜡微胶囊,代替PBX炸药体系中的部分石蜡,微胶囊的囊壁与粘结剂间较强的相互作用代替石蜡与粘结剂间弱的相互作用,减少了裸露石蜡的用量而解决其易渗油的问题,且不影响石蜡的钝感作用,改善体系的力学性能,构建新型的PBX炸药体系。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1)通过悬浮聚合法,以交联型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为壁材,熔点52℃的石蜡为芯材,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制备了石蜡/聚苯乙烯微胶囊,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激光粒度仪等对制备的石蜡/聚苯乙烯微胶囊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聚合过程中单体与聚合物之间、晶体与熔体之间的密度差,在微胶囊内部形成预留膨胀空间,使得微胶囊表面有明显的凹陷产生;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囊壁单体与囊芯材料的比例对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大,制备出芯材含量较高且粘连现象较少的最佳比例为:囊壁单体/囊芯质量比为1:1。(2)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石蜡为囊芯,蜜胺树脂为囊壁的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等设备对制备的石蜡微胶囊进行表征,确定其最佳配方为:三聚氰胺7g,甲醛13mL,乳化剂TA5g,乳化水150m L。最佳实验条件为搅拌速度1500r/min,石蜡微胶囊芯壁比为5.6:1。(3)利用聚醚二醇(PTMG)和二异氰酸酯(MDI、IPDI)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整软硬段的比例获得熔点高、弹性好、铺展性优良、润湿效果好、吸水率低等性能优良的聚氨酯弹性体,研究结果表明,以MDI为硬段合成出的聚氨酯力学性能要优于IPDI。聚氨酯的弹性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硬度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但是断裂伸长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其熔点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硬段含量的增加,吸水率降低而接触角增大。综合性能比较优良的聚氨酯弹性体最佳配比:PTMG/MDI/(1,4-丁二醇(BDO)+三羟甲基丙烷(TMP))=2.2:1:1,R(体系中总的-NCO与-OH的比值)=1.1,且BDO/TMP=3:7,扩链系数为0.91;合成温度设定在80士5℃较为合适,反应时间一般控制在23h为宜,本实验选择的合成时间为2.5h,固化温度为85℃,固化时间为10h。(4)将两种不同囊壁的石蜡微胶囊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添加到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型聚氨酯弹性体体系中,制备出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并对制备的含两种不同囊壁的石蜡相变微胶囊的聚氨酯弹性体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其结果表明,加入石蜡相变微胶囊后聚氨酯弹性体本身很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并未降低,且含密胺树脂为囊壁的石蜡相变微胶囊的聚氨酯弹性体失重温度从250℃提升到了260℃;加入微胶囊后其拉伸强度及压缩强度都得到的大幅度的提高;拉伸强度从367KPa提升到797KPa,压缩强度从245.9N提升到344.7N。而囊壁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的不同单体/石蜡微胶囊,当单体/石蜡比为1:1时,其力学性能最好。通过接触角法测定了石蜡、加入石蜡后的丁羟胶及加入石蜡为胶囊后的丁羟胶表面的接触角,计算出了表面张力γS;并以此为基础,估算丁羟胶聚氨酯基体与石蜡微胶囊相互作用的粘附功Wa以及与石蜡相互作用的界面张力γSL,从而对界面粘结情况进行预估。结果表明丁羟胶加入微胶囊后表面性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其极性更接近石蜡的极性,从而与石蜡更好的互溶;而其中加入单体/石蜡比为1:1时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为囊壁的微胶囊时,丁羟胶的界面性能比较好,其与石蜡的互溶性最好。(5)将两种不同囊壁的石蜡微胶囊加入到HTPB基的PBX炸药中,其渗油率降低了60%70%,很好的改善了石蜡在炸药中易析出的问题;炸药的力学性能也得到很好的改善,拉伸和压缩的弹性模量均提高了,由于微胶囊在炸药中分布均匀,形成较好的网络结构,解决了石蜡易迁移到表面析出的问题,通过冲击波感度的测试,得到在改善了炸药的渗油问题的同时,将石蜡微胶囊化后代替炸药中的石蜡不但未影响石蜡在炸药中钝感的作用,且钝感效果还有所提升。而通过对比分别以蜜胺树脂、聚苯乙烯为囊壁的石蜡微胶囊在炸药中的作用,发现以聚苯乙烯为囊壁的石蜡微胶囊对炸药的渗油性能、力学性能和钝感性能的影响均较好。

辽宁省人民政府[5](2016)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文中认为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已刻不容缓。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强化工业基础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培育和壮大六个新的增长点,打造辽宁经济升级版,现提出以下意见。

张惠怡[6](2013)在《新型核壳结构抗冲改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家电和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树脂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较高的冲击性能,较高的分解温度,较好的耐磨性能,足够的强度等。为满足树脂较高冲击性能在树脂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入增韧成分,即抗冲击改性剂。抗冲改性剂是根据产品需求设计出不同结构的丙烯酸酯、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等多种单体的共聚物。本研究针对树脂材料的高抗冲击要求,采用丙烯酸丁酯类单体,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抗冲改性剂,根据制备工艺流程,研究工作分为以下部分:(1)以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DAP为交联剂,通过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具有复合结构的大粒径基础胶乳PBS。研究引发剂、乳化剂的用量对胶乳粒径的影响,交联剂用量对胶乳凝胶含量的影响,讨论了PS胶乳与BA单体用量比对PBS胶乳粒径的影响,得出制备大粒径基础胶乳PBS的最佳条件。(2)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方式,在基础胶乳PBS上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单体,制备出改性效果良好的核壳结构的抗冲改性剂。通过合理调整引发剂、乳化剂等用量以及加入方式,获得很好的接枝效率,得到制备接枝胶乳的最佳条件。并且考察了接枝胶乳的凝聚工艺,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抗冲改性剂的结构。(3)将制备的抗冲改性剂与SAN树脂熔融共混,通过测试改性SAN树脂的冲击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表征了抗冲改性剂的性能。发现核层PBS粒径对改性SAN样条的冲击强度有较大影响,PBS粒径为380-400nm左右时抗冲改性剂对的增韧效果较好。

李冰茹[7](2011)在《机械化学法制备白云石/TiO2复合材料的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钛白粉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无机白色颜料,用途极广。但纯钛白粉生产过程中工业污染严重,污染制理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成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全部或较大比例取代钛白粉并加以应用,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制备与钛白性能相似且成本低廉的钛白代用品,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白云石具有较高的白度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特点,本文通过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白云石/TiO2复合颗粒,用于在部分领域替代钛白粉作为白色颜料使用,从而达到缓解钛白粉生产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问题及综合利用白云石的目的。实验以白云石和锐钛矿型钛白粉为原料,研究了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白云石/TiO2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理化性能测试和复合机理的探讨。通过探索、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得出复合材料的优化工艺参数:白云石湿磨时间3h,球料比4:1,料浆浓度60%,分散剂用量0.5%,搅拌磨转速1200r/min,白云石复合时的粒度d50=0.87μm;TiO2用量45%,分散1.5h,料浆浓度60%,分散剂用量0.5%;复合阶段搅拌磨转速1100r/min,球料比4:1,复合时间90min。该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白度为94.0%,遮盖力为20.06g/m2、吸油量为34.0 ml/100g,由优化工艺制备复合粉体应用涂料和塑料中,并对其性能分析。XRD分析显示,TiO2实现了对白云石颗粒的有效包覆。SEM观测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复合颗粒材料中,虽然存在团聚,但钛白颗粒明显包覆在白云石颗粒的表面,且粒级配比较好。IR谱图分析结果说明机械力化学法基本实现了白云石颗粒的羟基化以及表面的活化,并与TiO2表面羟基发生脱水缩合反应。

任强[8](2010)在《膨胀阻燃聚丙烯的改性及协同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膨胀型阻燃剂(IFR)是通过酸源、碳源和气源在一定温度下起反应生成膨胀疏松炭层覆盖在凝聚相表面,抑止凝聚相和气相间的传热和传质以起到阻燃作用的磷氮类阻燃剂。IFR是一类用来制备低烟无卤阻燃聚合物材料的环保型阻燃剂。目前大部分膨胀型阻燃剂主要应用于阻燃涂料,而少数高品质IFR可填充阻燃聚烯烃,应用于电线电缆、建筑材料、电器设备、交通工具等。IFR在国内塑料阻燃剂市场所占份额还较小。阻碍IFR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提高阻燃效率、降低用量和成本,二是要进一步提高IFR的初始热分解温度,降低其水溶性以拓宽其应用范围。本文针对以上两个要求进行了研究,并对国内商品化IFR产品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技术评估。在膨胀阻燃体系中加入协效剂是提高其阻燃效率的有效方法。要起到高效的协同作用,一般要从化学的角度来催化IFR组分间及IFR组分与聚合物基体间的相互反应,提高体系的成炭量,改善膨胀炭层的质量。采用稀土氧化物包括氧化镧和氧化钕为催化协效剂,提高了聚丙烯(PP)基膨胀阻燃热塑性聚烯烃(FRTPO)的极限氧指数(LOI),降低了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质量损失速率峰值(pMLR)。氧化钕的协同效率高于氧化镧。稀土氧化物提高了IFR和FRTPO的高温热稳定性和残炭量,但使IFR和FRTPO的初始热分解温度(Tonset)略有降低。稀土氧化物改变了FRTPO受热降解过程中的粘弹行为,有利于防止燃烧过程中的熔滴和衰减燃烧过程中释放气体而引起的压力,保持膨胀层的完整性。加入稀土氧化物后,FRTPO的强度略有增加,断裂伸长率基本不变。天然硅酸盐可作为塑料用低成本多功能填料。天然硅酸盐的种类众多,表面特性及金属元素含量差别很大。系统研究了不同硅酸盐在膨胀阻燃聚丙烯(FRPP)中的协同作用。在FRPP中加入0.5%7%未剥分蛭石(VMT)和剥分蛭石(EVMT),LOI值明显上升。用含磷钛酸酯偶联剂处理VMT后可以使LOI值进一步提高。VMT和EVMT都可以降低FRPP的pHRR和pMLR,EVMT降低效果好于VMT。EVMT还可以明显降低FRPP的烟释放速率峰值(pSPR)和总烟释放量(TSP)。含有蛭石的FRPP比不含有蛭石FRPP燃烧后的残炭更致密,阻隔作用更好。蛭石的加入提高了FRPP的Tonset和最终残炭量。无机蒙脱土(MMT)、凹凸棒土(ATP)和沸石(ZLT)也可以有效提高FRPP的LOI值,降低FRPP的pHRR、pMLR和pSPR。以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为插层剂的有机蒙脱土(O-MMT)和附载锆离子的有机蒙脱土(Zr-OMMT)对于FRPP LOI值没有改变,但能降低FRPP的pHRR、pMLR和pSPR,Zr-OMMT降低效果好于O-MMT。Zr-OMMT具有很好的抑烟效果。基于LOI变化值计算结果表明EVMT在FRPP体系中的协同效率(SE)为1.6、VMT和ZLT为1.4、MMT为1.3、ATP为1.2。加入硅酸盐可以降低FRPP的火灾发展指数(FIGRA)和火灾性能指数(FPI),EVMT效果最好。硅酸盐协同效率的高低与其所含过渡金属Fe和Ti元素含量之和密切相关,协同效率也与硅酸盐的径粒和形态有关。加入硅酸盐对FRPP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为了降低聚磷酸铵(APP)的水溶性和提高其热稳定性,对其进行表面包覆改性是必不可少的。采用二异氰酸酯与高效成炭剂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THEIC)在APP存在下进行原位溶液聚合制备了包覆APP (CUAPP)。与THEIC和APP的混合物相比,CUAPP的水中溶解度大大降低,Tonset提高。CUAPP的阻燃效率低于THEIC和APP混合物,但阻燃PP的耐水性明显提高,经过浸水实验后能达到UL94V-0级阻燃要求。为了对国内膨胀型阻燃剂的质量进行初步技术评估,系统研究了国内外5种代表性IFR对于增韧PP和PP/POE基热塑性弹性体(TPE)的阻燃效果、耐水性、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JLS-PNP1D、Deflam EM82与Budit3167阻燃效率相当,ANTI-6阻燃效率较差。Budit3167阻燃增韧PP或TPE的Tonset较高,经过耐水性实验后仍能保持UL94V-0级。论文的创新之处:(1)对比研究了不同催化活性的稀土氧化物在膨胀阻燃TPO(FRTPO)中的协同作用,通过多种表征方式揭示了稀土氧化物协同作用产生的原理。稀土氧化物提高了FRTPO在降解前的粘度,有利于防止燃烧过程中的熔滴。稀土氧化物提高了FRTPO的成炭率,减缓了膨胀层的降解,提高了膨胀层的损耗因子,有利于衰减气体释放引起的压力,保持炭层的完整。(2)系统研究了多种硅酸盐包括未剥分蛭石、剥分蛭石、无机蒙脱土、凹凸棒土、沸石在膨胀阻燃聚丙烯中的协同效应,选出了一种最佳的新型低成本高效协效剂-剥分蛭石。在IFR中加入少量剥分蛭石可以显着提高阻燃PP的LOI值,降低阻燃PP的热释放、质量损失和烟释放速率峰值。制备了附载锆离子的有机蒙脱土(Zr-OMMT),在IFR中加入少量Zr-OMMT,可以显着提高阻燃PP的热稳定性,降低阻燃PP的热释放、质量损失和烟释放速率峰值。Zr-OMMT具有很好的抑烟效果。(3)采用二异氰酸酯与高效成炭剂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在聚磷酸铵存在下进行原位溶液聚合制备了包覆聚磷酸铵,得到了一类水溶性低、初始热分解温度高的新型膨胀型阻燃剂。将其应用于聚丙烯,得到初始热分解温度高,经过耐水实验后仍能保持UL94V-0级的阻燃材料。

王永忠[9](2009)在《表面改性TiO2光催化作用及对PVC塑料性能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锐钛矿型TiO2在可见光下一般没有催化活性,只有对其进行改性,降低其禁带宽度或用光敏剂进行光敏化,才能使TiO2具有可见光催化效果。本文首次以聚乙烯醇(PVA)和Ti(OH)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工艺,得到了对甲基橙(MO)具有优良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对聚氯乙烯(PVC)塑料具有明显抗菌效果的降解聚乙烯醇(D-PVA)负载TiO2可见光催化剂(TiO2/D-PVA)。借助XRD、BET、SEM、TGA、XPS、EPR、UV-vis等分析表征手段,对TiO2/D-PVA的晶体结构、表面组成、亲油性能和其对甲基橙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进一步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得到了TiO2/D-PVA改性的抗菌PVC塑料,考察了TiO2/D-PVA对PVC塑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流变性能和抗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水热法生成的TiO2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使PVA失水降解,生成具有共轭C=C结构的D-PVA,并负载在TiO2粒子表面;由于D-PVA和TiO2的相互作用,使TiO2/D-PVA具有较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并能有效地降解甲基橙。研究还表明,TiO2/D-PVA中TiO2的晶型均为锐钛矿型,D-PVA负载在TiO2的表面,没有进入TiO2的晶格,对TiO2的晶型无影响;此外,D-PVA能有效抑制TiO2晶体成长和颗粒团聚,TiO2/D-PVA比纯TiO2具有更小的晶体尺寸和更大的BET比表面积。PVA的掺杂量、水热反应温度和水热反应时间都明显地影响TiO2/D-PVA的晶粒大小、比表面积和光催化活性。随着PVA的掺杂量增加、水热反应温度升高和水热反应时间延长,TiO2/D-PVA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呈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当水热反应温度为180℃、水热反应时间为6h、PVA对TiO2的质量比为1:10时,制备得到的TiO2/D-PVA可见光催化活性最高,在可见光连续照射40h后,其对甲基橙降解率达到84%,降解效果为P25的9.2倍。TiO2/D-PVA对甲基橙的可见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动力学方程为:ln(C0/Ct)=0.0461t。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还进一步考察了TiO2/D-PVA对PVC塑料的加工流变性能影响,发现其使PVC塑料非牛顿指数降低;由于TiO2/D-PVA颗粒较大,使PVC塑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下降。研究还表明,TiO2/D-PVA改性PVC塑料具有一定的可见光催化抗菌作用,当TiO2/D-PVA加入量为8phr时,TiO2/D-PVA-PVC塑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达到76.3%和71.4%。论文还进一步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载银纳米二氧化钛(TiO2/Ag+)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制备得到了TiO2/Ag+-PVC抗菌塑料;考察了改性TiO2/Ag+粒子对PVC塑料力学性能、加工流变性能、抗紫外光老化性能和抗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KH-560可在TiO2/Ag+粒子表面接枝,从而有效降低TiO2/Ag+粒子的表面张力,提高其与PVC树脂的相容性,并抑制TiO2/Ag+粒子的团聚,有利于其在PVC塑料中分散。TiO2/Ag+粒子亲油化度和分散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KH-560加入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均明显影响KH-560在TiO2/Ag+粒子表面接枝改性效果,当KH-560添加量为TiO2/Ag+粒子质量的8%、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78.5℃时,改性效果最好。改性TiO2/Ag+粒子能够同时提高PVC塑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而且随着TiO2/Ag+粒子添加量增加,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由于改性TiO2/Ag+粒子的加入,削弱了PVC分子间的作用力,对PVC塑料起了内润滑作用,使其加工流动性变好。同时发现,表面改性TiO2/Ag+能够吸收紫外光,使之转变为热量而散失,从而提高了PVC塑料的抗紫外光老化性能。当改性TiO2/Ag+添加量为1phr时,对应的PVC塑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都能达到90%;当添加量为4phr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率则都能达到99%。这些研究表明,可见光催化剂TiO2/D-PVA和纳米TiO2/Ag+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聂颖,燕丰[10](2009)在《PVC加工和抗冲击改性剂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认为介绍了中国PVC树脂加工和抗冲击改性剂ACR、MBS、CPE、ABS、EVA、EPR等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二、丹东推出氯化聚乙烯弹性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东推出氯化聚乙烯弹性体(论文提纲范文)

(1)橡胶金属热硫化胶粘剂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0 引言
    1.1 橡胶金属粘接概述
        1.1.1 橡胶金属粘接方法
        1.1.2 橡胶金属粘接机理
    1.2 橡胶金属胶粘剂概述
        1.2.1 异氰酸酯类胶粘剂
        1.2.2 橡胶类胶粘剂
        1.2.3 树脂型胶粘剂
    1.3 导热胶粘剂概述
        1.3.1 导热机理
        1.3.2 本征型导热胶粘剂
        1.3.3 填充型导热胶粘剂
    1.4 树脂基胶粘剂增韧概述
        1.4.1 环氧树脂胶粘剂增韧
        1.4.2 酚醛树脂胶粘剂增韧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开姆洛克胶粘剂表征及粘接工艺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主要原材料和仪器设备
        2.2.2 测试标准
        2.2.3 开姆洛克胶粘剂表征测试
        2.2.4 橡胶金属粘接工艺参数优化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开姆洛克胶粘剂表征测试
        2.3.2 橡胶金属粘接工艺参数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粉末橡胶增韧改性开姆洛克205胶粘剂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材料和仪器设备
        3.2.2 CH205胶粘剂增韧
        3.2.3 分析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红外测试
        3.3.2 力学性能测试
        3.3.3 断面形貌表征
        3.3.4 改性CH205胶粘剂固化行为研究
        3.3.5 改性CH205胶粘剂热稳定性研究
        3.3.6 改性胶粘剂粘接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氮化铝改性开姆洛克220胶粘剂导热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材料和仪器设备
        4.2.2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氮化铝粒子制备
        4.2.3 AlN/CH220导热胶粘剂的制备
        4.2.4 分析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红外光谱测试(FT-IR)
        4.3.2 硅烷偶联剂在AlN表面接枝率
        4.3.3 改性AlN形貌
        4.3.4 导热胶粘剂导热系数
        4.3.5 剥离强度测试
        4.3.6 氮化铝/氧化石墨烯混合填料对导热系数、粘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动态硫化制备PP/EPDM/镀镍玻璃纤维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磁屏蔽及电磁屏蔽材料
        1.1.1 电磁屏蔽概述
        1.1.2 电磁屏蔽材料
    1.2 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在电磁屏蔽领域中的应用
        1.2.1 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填料类型
        1.2.2 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
    1.3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
        1.3.1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定义
        1.3.2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技术
        1.3.3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基导电复合材料
        1.3.4 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的热氧老化行为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PP/EPDM/NCG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2.2.2 PP/EPDM/NCGF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
        2.2.3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NCGF的结构与性能
        2.3.2 PP/EPDM/NCGF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氧老化对PP/EPDM/NCG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3.2.2 PP/EPDM/NCGF复合材料的热氧老化实验
        3.2.3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热氧老化对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
        3.3.2 热氧老化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3.3.3 热氧老化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机理解释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抗坏血酸对PP/EPDM/NCG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4.2.2 VC掺杂PP/EPDM/NCGF复合材料的制备
        4.2.3 VC掺杂PP/EPDM/NCGF复合材料的热氧老化实验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VC对复合材料热氧老化前后宏观性能的影响
        4.3.2 VC对复合材料热氧老化前后微观结构的影响
        4.3.3 VC对复合材料热氧老化前后性能影响的机理解释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iO_2掺杂PP/EPDM/NCG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5.2.2 TiO_2掺杂PP/EPDM/NCGF复合材料的制备
        5.2.3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TiO_2掺杂PP/EPDM/NCGF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5.3.2 TiO_2掺杂PP/EPDM/NCGF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5.3.3 TiO_2掺杂PP/EPDM/NCGF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
        5.3.4 TiO_2掺杂PP/EPDM/NCG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原位界面化学增容高密度聚乙烯/废旧轮胎胶粉热塑性硫化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轮胎的使用情况
    1.2 废旧轮胎的处理
        1.2.1 废旧轮胎的直接利用
        1.2.2 废旧轮胎的热能利用
        1.2.3 废旧轮胎的化学裂解处理
        1.2.4 利用废旧轮胎生产再生胶和胶粉
    1.3 废旧轮胎胶粉的制造方法、性质、分类以及应用
        1.3.1 废旧轮胎胶粉的制造方法
        1.3.2 废旧轮胎胶粉的分类及其性质
        1.3.3 废旧轮胎胶粉的应用
    1.4 热塑性弹性体及热塑性硫化胶
        1.4.1 热塑性弹性体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
        1.4.2 热塑性硫化胶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
    1.5 废旧轮胎胶粉/热塑性塑料TPV的研究现状
        1.5.1 改善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容性的方法
        1.5.2 聚合物共混物界面层的形成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
        1.5.3 嵌段共聚物对废旧轮胎胶粉/热塑性塑料TPV相容性的影响
        1.5.4 单官能团聚合物对废旧轮胎胶粉/热塑性塑料TPV相容性的影响
        1.5.5 胶粉表面改性对废旧轮胎胶粉/热塑性塑料TPV相容性的影响
        1.5.6 反应型相容剂对废旧轮胎胶粉/热塑性塑料TPV相容性的影响
    1.6 废旧轮胎胶粉/高密度聚乙烯TPV的研究现状
        1.6.1 高密度聚乙烯的特点及其性能
        1.6.2 废旧轮胎胶粉/高密度聚乙烯TPV的研究现状
    1.7 关于本课题
        1.7.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7.3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2 废旧轮胎胶粉的成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设备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
    2.3 测试与表征
        2.3.1 凝胶含量分析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3.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2.3.4 热重分析(TGA)
        2.3.5 微观形貌分析(SEM)
    2.4 结果与讨论
        2.4.1 GTR的凝胶含量分析
        2.4.2 GTR表面的XPS分析
        2.4.3 GTR的红外光谱分析
        2.4.4 GTR的热重分析
        2.4.5 GTR的微观形貌分析
    2.5 结论
3 HY-2045和DCP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的增容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HDPE/GTR共混物的制备
    3.3 测试与表征
        3.3.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3.3.2 固体核磁共振碳谱分析(~(13)CNMR)
        3.3.3 力学性能测试
        3.3.4 动态性能分析(DMA)
        3.3.5 凝胶含量测定
        3.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3.3.7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3.3.8 X-射线衍射分析(XRD)
        3.3.9 热分析(TGA)
        3.3.10 微观形貌分析(SEM)
    3.4 HDPE-g-HY-2045的结构表征
    3.5 增容剂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3.5.1 橡塑质量比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3.5.2 HY-2045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3.5.3 DCP含量比对HDPE/GTR/HY-2045热塑性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3.5.4 橡塑质量比对HDPE/GTR/HY-2045/DCP热塑性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3.6 HY-2045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3.6.1 HY-2045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流变性能的影响
        3.6.2 HY-2045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凝胶含量的影响
        3.6.3 HDPE/GTR/HY-2045/DCP热塑性硫化胶的红外光谱分析
        3.6.4 HY-2045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3.6.5 HY-2045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的微观形貌的影响
    3.7 增容体系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3.7.1 增容体系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拉伸性能的影响
        3.7.2 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的XPS分析
        3.7.3 增容体系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结晶性能的影响
        3.7.4 增容体系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热性能的影响
        3.7.5 增容体系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微观形貌的影响
    3.8 结论
4 GMA和MAH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的增容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HDPE/GTR/GMA共混物的制备
        4.2.4 HDPE/GTR/MAH共混物的制备
    4.3 测试与表征
        4.3.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4.3.2 力学性能测试
        4.3.3 熔融指数测试(MFI)
        4.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4.3.5 微观形貌分析(SEM)
    4.4 HDPE/GTR/GMA/DCP热塑性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分析
        4.4.1 GMA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拉伸性能的影响
        4.4.2 GMA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撕裂强度的影响
        4.4.3 DCP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4.4.4 HDPE/GTR/GMA/DCP热塑性硫化胶的红外光谱分析
        4.4.5 HDPE/GTR/GMA/DCP热塑性硫化胶的XPS分析
        4.4.6 HDPE/GTR/GMA热塑性硫化胶微观形貌的分析
    4.5 MAH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4.5.1 MAH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拉伸性能的影响
        4.5.2 MAH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流动性能的影响
        4.5.3 MAH含量对HDPE/GTR热塑性硫化胶微观形貌的影响
    4.6 结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论文全文总结
    5.2 创新性成果及意义
    5.3 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含石蜡微胶囊的丁羟聚氨酯的制备及其在PBX炸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1.2 相变材料
        1.2.1 相变原理
        1.2.2 相变材料的分类
        1.2.3 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2.4 相变储能材料的选择
    1.3 相变微胶囊
        1.3.1 微胶囊技术
        1.3.2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1.3.3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评价指标
        1.3.4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应用
    1.4 聚氨酯弹性体
        1.4.1 合成聚氨酯弹性体的原料
        1.4.2 聚氨酯弹性体的应用
    1.5 本文工作简述
        1.5.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含聚苯乙烯基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实验制备原理
        2.2.2 实验所需的试剂及实验仪器
        2.2.3 聚苯乙烯基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
        2.2.4 聚苯乙烯基相变材料微胶囊的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微胶囊的表征
        2.3.2 单体与石蜡使用质量比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
        2.3.3 搅拌速率对微胶囊直径的影响
        2.3.4 交联剂(DVB)用量大小对微胶囊的影响
        2.3.5 PVP相对分子质量对微胶囊直径的影响
        2.3.6 微胶囊的囊壁密封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含蜜胺树脂基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原理
        3.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3 石蜡微胶囊的制备
        3.2.4 石蜡微胶囊的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石蜡微胶囊的红外表征
        3.3.2 石蜡微胶囊的形貌
        3.3.3 不同种类的乳化剂对石蜡微胶囊的影响
        3.3.4 不同乳化剂含量对石蜡微胶囊的影响
        3.3.5 不同乳化水用量对石蜡微胶囊的影响
        3.3.6 石蜡微胶囊的DSC的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4.1 聚氨酯弹性体的反应原理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流程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R值对聚氨酯弹性体分子结构的影响
        4.4.2 R值对聚氨酯弹性体熔点的影响
        4.4.3 R值对吸水率的影响
        4.4.4 R值对接触角的影响
        4.4.5 扩链剂与交联剂混合使用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影响
        4.4.6 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含石蜡微胶囊的丁羟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2.2 含石蜡微胶囊的丁羟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
        5.2.3 试样的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聚氨酯弹性体的XRD分析
        5.3.2 微胶囊在丁羟胶中形貌及结构
        5.3.3 含微胶囊在丁羟胶的热性能
        5.3.4 含微胶囊在丁羟胶的拉伸和压缩强度
        5.3.5 含微胶囊在丁羟胶的接触角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石蜡微胶囊在PBX炸药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实验
        6.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6.2.2 含石蜡微胶囊的PBX炸药的制备
        6.2.3 PBX炸药的测试与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PBX炸药的渗油试验的分析
        6.3.2 PBX炸药的力学性能的分析
        6.3.3 PBX炸药的密度的分析
        6.3.4 PBX炸药的冲击波感度的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6)新型核壳结构抗冲改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抗冲改性剂的发展概况及市场现状
    1.1 抗冲改性剂的发展概况
    1.2 抗冲改性剂的作用机理
        1.2.1 银纹-剪切理论
        1.2.2 剪切屈服理论
    1.3 抗冲改性剂的种类
        1.3.1 ABS 抗冲改性剂
        1.3.2 MBS 抗冲改性剂
        1.3.3 ACR 抗冲改性剂
        1.3.4 CPE 抗冲改性剂
        1.3.5 SBS 抗冲改性剂
        1.3.6 EVA 抗冲改性剂
    1.4 抗冲改性剂的生产情况
        1.4.1 ABS 的生产情况
        1.4.2 MBS 的生产状况
        1.4.3 ACR 的生产情况
        1.4.4 CPE 的生产情况
    1.5 抗冲改性剂的结构
        1.5.1 核-壳乳液聚合
        1.5.2 影响核壳形态的因素
    1.6 本论文选题思路及主要工作
2. 基础胶乳的制备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2.1.2 聚苯乙烯胶乳的基础配方
        2.1.3 聚苯乙烯胶乳的制备过程
        2.1.4 大粒径复核基础胶乳的基础配方
        2.1.5 大粒径复核基础胶乳 PBS 的制备过程
    2.2 分析与测试
        2.2.1 胶乳粒径的测定
        2.2.2 固含量的测定
        2.2.3 凝胶含量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引发剂用量对胶乳粒径的影响
        2.3.2 乳化剂对胶乳粒径的影响
        2.3.3 单体 BA 与 PS 胶乳用量比对复核胶乳粒径的影响
        2.3.4 交联剂对复核胶乳粒径的影响
        2.3.5 交联剂对复核胶乳凝胶含量的影响
        2.3.6 反应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核-壳结构抗冲改性剂的制备与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3.1.2 接枝胶乳制备典型配方
        3.1.3 接枝聚合工艺流程
    3.2 分析与测试
        3.2.1 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测定
        3.2.2 红外光谱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乳化剂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3.3.2. 引发剂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3.3.3 接枝胶乳的凝聚
        3.3.4 抗冲改性剂的 FT-IR 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抗冲改性剂的性能测试和应用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4.1.2 改性 SAN 树脂制备共混配方
        4.1.3 改性 SAN 树脂制备工艺条件
    4.2
        4.2.1 改性 SAN 树脂样条制备
        4.2.2 测试项目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粒径 PBS 胶乳制备的抗冲改性剂对 SAN 树脂冲击强度的影响
        4.3.2 不同粒径 PBS 胶乳制备的抗冲改性剂对 SAN 树脂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4.3.3 抗冲改性剂壳层厚度对 SAN 树脂的冲击强度的影响
        4.3.4 挤出机各段温度对 SAN 树脂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致谢

(7)机械化学法制备白云石/TiO2复合材料的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现状
    1.2 钛白粉
        1.2.1 钛白粉的性质
        1.2.2 钛白粉的生产工艺
        1.2.3 钛白粉的应用现状
        1.2.4 我国钛白粉生产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及采取的措施
    1.3 白云石
    1.4 钛白代用品
        1.4.1 钛白代用品的涵义
        1.4.2 钛白代用品的分类
        1.4.3 基体材料的选择
        1.4.4 二氧化钛包覆复合颜料合成工艺和研究现状
    1.5 机械力化学效应及其应用
        1.5.1 机械力化学的概念
        1.5.2 机械力化学效应
        1.5.3 机械力化学效应的表征方法
        1.5.4 机械力化学的应用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原料、仪器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1.1 锐钛矿型钛白粉
        2.1.2 白云石
        2.1.3 分散剂
    2.2 实验仪器设备
        2.2.1 盘式搅拌磨
        2.2.2 其它仪器
    2.3 实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2.3.1 实验方法
        2.3.2 实验结果评价指标
3 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白云石/Ti0_2 复合材料的工艺优化
    3.1 白云石的超细粉碎工艺
        3.1.1 实验条件
        3.1.2 实验结果
    3.2 复合材料探索实验
        3.2.1 实验条件
        3.2.2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 复合中球料比、复合时间、复合转速及钛白用量的优化
        3.3.1 实验条件
        3.3.2 实验结果及讨论
    3.4 复合阶段影响因素分析
        3.4.1 球料比对复合材料影响
        3.4.2 复合时间对复合材料影响
        3.4.3 钛白用量对复合材料影响
        3.4.4 复合转速对复合材料影响
    3.5 复合材料的颜料性能实验
        3.5.1 实验条件
        3.5.2 实验结果及讨论
    3.6 复合材料应用于塑料性能实验
        3.6.1 实验条件
        3.6.2 实验结果及讨论
    3.7 小结
4 白云石/Ti0_2 复合粉体性能及表征
    4.1 理化性能分析
    4.2 物相分析
    4.3 显微结构分析
5 包覆过程机理分析
    5.1 复合颗粒包覆层与基体结合强度
    5.2 白云石和Ti0_2 的复合机理
    5.3 红外光谱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膨胀阻燃聚丙烯的改性及协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论文使用的主要缩写词及符号
第一章 绪论
    1.1 聚合物的燃烧
        1.1.1 聚合物的燃烧机理
        1.1.2 聚合物的燃烧性能与其结构间的关系
        1.1.3 聚合物燃烧性能测试方法介绍
    1.2 阻燃剂及其阻燃机理
        1.2.1 卤系阻燃剂
        1.2.2 金属氢氧化物类阻燃剂
        1.2.3 磷系阻燃剂
        1.2.4 氮系阻燃剂
        1.2.5 硅系阻燃剂
        1.2.6 纳米材料阻燃
        1.2.7 其它阻燃剂
        1.2.8 聚合物阻燃中的协同作用
    1.3 膨胀阻燃聚丙烯
        1.3.1 聚丙烯阻燃概述
        1.3.2 膨胀阻燃原理概述
        1.3.3 膨胀阻燃剂的发展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稀土氧化物协同IFR阻燃POE/PP共混物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阻燃热塑性聚烯烃的制备及成型
        2.2.3 IFR和稀土氧化物混合物的热处理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阻燃性能分析
        2.3.2 IFR和稀土氧化物混合物TG分析
        2.3.3 阻燃TPO TG分析
        2.3.4 流变性能研究
        2.3.5 力学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天然硅酸盐协同IFR阻燃聚丙烯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用钛酸酯偶联剂对未剥分蛭石进行表面处理
        3.2.3 CVMT和IFR混合物的热处理
        3.2.4 蒙脱土的有机化及金属离子附载
        3.2.5 阻燃聚丙烯的制备及成型
        3.2.6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未剥分蛭石协同IFR阻燃聚丙烯
        3.3.2 剥分蛭石协同IFR阻燃聚丙烯
        3.3.3 无机蒙脱土协同IFR阻燃聚丙烯
        3.3.4 有机蒙脱土协同IFR阻燃聚丙烯
        3.3.5 凹凸棒土协同IFR阻燃聚丙烯
        3.3.6 沸石协同IFR阻燃聚丙烯
        3.3.7 几种硅酸盐的协同作用对比及原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聚(异氰尿酸酯-氨酯)包覆聚磷酸铵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聚(异氰尿酸酯-氨酯)包覆APP的制备
        4.2.3 阻燃聚丙烯的制备及成型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三种APP的表征
        4.3.2 以THEIC作为成炭剂的阻燃聚丙烯的性能
        4.3.3 THEIC和MDI原位聚合包覆APP的性能表征
        4.3.4 包覆APP阻燃聚丙烯的阻燃性能
        4.3.5 包覆APP阻燃聚丙烯TG分析
        4.3.6 包覆APP阻燃聚丙烯力学性能
        4.3.7 包覆APP阻燃聚丙烯旋转流变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商品化膨胀型阻燃剂阻燃聚丙烯性能对比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材料的制备及成型
        5.2.3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阻燃剂性能表征
        5.3.2 硬质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
        5.3.3 不同IFR阻燃TGPP的阻燃性能
        5.3.4 阻燃TGPP的TG分析
        5.3.5 阻燃TGPP的力学性能
        5.3.6 阻燃TGPP的毛细管流变性能
        5.3.7 软质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
        5.3.8 不同IFR阻燃TPE的阻燃性能
        5.3.9 阻燃TPE的TG分析
        5.3.10 阻燃TPE的力学性能
        5.3.11 阻燃TPE的毛细管流变性能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投寄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9)表面改性TiO2光催化作用及对PVC塑料性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课题提出
    1.1 抗菌剂概述
        1.1.1 有机抗菌剂
        1.1.2 无机抗菌剂
        1.1.3 复合抗菌剂
        1.1.4 纳米抗菌剂
        1.1.4.1 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
        1.1.4.2 纳米抗菌材料研究进展
    1.2 TiO_2光催化剂研究
        1.2.1 TiO_2光催化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
        1.2.1.1 TiO_2光催化反应机理
        1.2.1.2 TiO_2光催化活性影响因素
        1.2.2 TiO_2光催化材料制备方法
        1.2.2.1 TiO_2的工业制造方法
        1.2.2.2 TiO_2的实验室制法
        1.2.2.2.1 物理制造法
        1.2.2.2.2 化学合成法
        1.2.3 TiO_2光催化材料的改性研究
        1.2.3.1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
        1.2.3.2 非金属元素掺杂
        1.2.3.3 贵金属沉积
        1.2.3.4 复合半导体
        1.2.3.5 染料敏化
        1.2.3.6 共轭高聚物/TiO_2光催化材料
    1.3 抗菌塑料概述
        1.3.1 国内外抗菌塑料发展
        1.3.2 抗菌塑料的评价
        1.3.3 纳米抗菌塑料
        1.3.3.1 纳米抗菌塑料的制备
        1.3.3.2 纳米抗菌塑料研究进展
        1.3.4 纳米PVC抗菌塑料
        1.3.5 光催化抗菌塑料的研究
    1.4 课题立项背景、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课题的立项背景
        1.4.2 课题的研究目的
        1.4.3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可见光催化PVC抗菌塑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设备及原料
        2.1.2 光催化剂的制备
        2.1.2.1 前驱体Ti(OH)_4的制备
        2.1.2.2 光催化剂的水热法制备
        2.1.2.3 光催化剂的后处理
        2.1.3 TiO_2/D-PVA-PVC塑料的制备
        2.1.4 分析表征与测试
        2.1.4.1 光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2.1.4.2 光催化性能测试
        2.1.4.2.1 光反应器结构
        2.1.4.2.2 甲基橙溶液标准曲线的制作
        2.1.4.2.3 光催化反应活性和寿命试验
        2.1.4.3 TiO_2/D-PVA微粒的亲油性能测试
        2.1.4.4 TiO_2/D-PVA-PVC塑料力学性能测试
        2.1.4.5 TiO_2/D-PVA-PVC塑料流变性能测试
        2.1.4.6 TiO_2/D-PVA-PVC塑料的可见光催化抗菌性能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TiO_2/D-PVA结构与表征
        2.2.1.1 XRD分析
        2.2.1.2 XPS分析
        2.2.1.3 EPR分析
        2.2.1.4 UV-vis分析
        2.2.1.5 FTIR分析
        2.2.2 制备工艺条件对TiO_2/D-PVA的结构和性能影响
        2.2.2.1 PVA加入量对TiO_2/D-PVA的结构和性能影响
        2.2.2.1.1 PVA加入量对TiO_2/D-PVA的结构影响
        2.2.2.1.2 PVA加入量对TiO_2/D-PVA的光催化性能影响
        2.2.2.2 水热反应温度对TiO_2/D-PVA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2.2.2.1 水热反应温度对TiO_2/D-PVA的结构影响
        2.2.2.2.2 水热反应温度对TiO_2/D-PVA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2.2.2.3 水热反应时间对TiO_2/D-PVA的性能影响
        2.2.2.3.1 水热反应时间对TiO_2/D-PVA的UV-vis影响
        2.2.2.3.2 水热反应时间对TiO_2/D-PVA的光催化性能影响
        2.2.3 TiO_2/D-PVA的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动力学研究
        2.2.4 TiO_2/D-PVA光催化PVC抗菌塑料研究
        2.2.4.1 TiO_2/D-PVC粒子的亲油性能研究
        2.2.4.2 TiO_2/D-PVA对PVC塑料的流变性能影响
        2.2.4.3 TiO_2/D-PVA对PVC塑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2.4.4 TiO_2/D-PVA-PVC塑料的抗菌性能研究
    2.3 本章小节
第三章 TiO_2/Ag~+改性:PVC塑料的制备与性能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设备及原料
        3.1.2 实验步骤
        3.1.2.1 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
        3.1.2.2 PVC塑料试样的制备
        3.1.3 纳米粉体改性PVC塑料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3.1.3.1 结构表征
        3.1.3.2 性能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纳米TiO_2/Ag~+抗菌粒子的表面改性
        3.2.1.1 KH-560用量对纳米TiO_2/Ag~+粉体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
        3.2.1.2 改性反应时间对TiO_2/Ag+~内米粉体表面改性效果影响
        3.2.1.3 改性反应温度对TiO_2/Ag~+纳米粉体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
        3.2.1.4 改性纳米TiO_2/Ag~+的红外光谱分析
        3.2.1.5 改性纳米TiO_2/Ag~+的元素分析
        3.2.2 改性纳米TiO_2/Ag~+-PVC塑料的结构与性能
        3.2.2.1 改性纳米TiO_2/Ag~+-PVC塑料的TEM分析
        3.2.2.2 改性纳米TiO_2/Ag~+对PVC塑料的力学性能影响
        3.2.2.3 改性纳米TiO_2/Ag~+对PVC塑料的流变性能影响
        3.2.2.3.1 改性纳米TiO_2/Ag~+对PVC塑料的毛细管流变性能影响
        3.2.2.3.2 改性纳米TiO_2/Ag~+对制备PVC塑料的HAKKE扭矩影响
        3.2.2.4 改性纳米TiO_2/Ag~+对PVC塑料的紫外光老化性能影响
        3.2.2.4.1 改性纳米TiO_2/Ag~+-PVC塑料的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
        3.2.2.4.2 改性纳米TiO_2/Ag~+-PVC塑料的红外光谱测试
        3.2.2.4.3 改性纳米TiO_2/Ag~+对PVC塑料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影响
        3.2.2.5 改性纳米TiO_2/Ag~+对PVC塑料的抗菌性能影响
        3.2.2.5.1 抗菌剂的选择
        3.2.2.5.2 改性纳米TiO_2/Ag~+含量对PVC塑料的抗菌性能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致谢

(10)PVC加工和抗冲击改性剂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抗冲击改性剂主要品种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1.1 MBS树脂[1-2]
    1.2 ACR树脂[3-4]
    1.3 氯化聚乙烯[5-6]
    1.4 ABS树脂[7-8]
    1.5 EVA树脂[9]
    1.6 EPR[10]
    1.7 纳米级复合粒子改性剂[11]
2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12-13]

四、丹东推出氯化聚乙烯弹性体(论文参考文献)

  • [1]橡胶金属热硫化胶粘剂及其应用研究[D]. 乔韵豪. 中北大学, 2020(09)
  • [2]动态硫化制备PP/EPDM/镀镍玻璃纤维电磁屏蔽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 赵明娟. 中北大学, 2018(08)
  • [3]原位界面化学增容高密度聚乙烯/废旧轮胎胶粉热塑性硫化胶的研究[D]. 贺茂勇. 中北大学, 2017(01)
  • [4]含石蜡微胶囊的丁羟聚氨酯的制备及其在PBX炸药中的应用研究[D]. 丁洪晶.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5]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J].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S1)
  • [6]新型核壳结构抗冲改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 张惠怡.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7)
  • [7]机械化学法制备白云石/TiO2复合材料的工艺及性能研究[D]. 李冰茹. 中北大学, 2011(10)
  • [8]膨胀阻燃聚丙烯的改性及协同作用研究[D]. 任强. 上海交通大学, 2010(03)
  • [9]表面改性TiO2光催化作用及对PVC塑料性能影响[D]. 王永忠.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1)
  • [10]PVC加工和抗冲击改性剂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J]. 聂颖,燕丰. 中国氯碱, 2009(03)

标签:;  ;  ;  ;  ;  

丹东推出氯化聚乙烯弹性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