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鼻汤加交替置换疗法治疗儿童鼻窦炎(论文文献综述)
虞廷君[1](2021)在《苍藿通窍散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苍藿通窍散治疗儿童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112名符合儿童急性鼻窦炎西医诊断及肺经风热型中医症候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人。治疗组给予自拟方苍藿通窍散颗粒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鼻渊通窍颗粒口服治疗。两组患儿全部都治疗两个程,每个疗程时间为7天,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结果:本次研究最后共纳入10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症状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在疗效上,治疗7天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疗效相当,治疗1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3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39%,说明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两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咳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咳嗽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第7天及第14天后,两组患者鼻塞、头痛、嗅觉障碍、鼻甲增大、鼻黏膜充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上述症状的疗效相似。流鼻涕、鼻分泌物和整体分数,7天的治疗学差异(P>0.05),但治疗14天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7天治疗上治疗组于对照组症状改善相当,而在14天治疗上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在血清C-反应蛋白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者效果相当。、结论:(1)本次研究证明苍藿通窍散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在临床上有疗效。(2)苍藿通窍散和鼻渊通窍颗粒均可以降低急性鼻窦炎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王笃智[2](2021)在《基于文献分析的鼻渊病机演变及古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梳理中国古代医学对于鼻渊病因病机认识的理论沿革,对古代鼻渊用药与现代临床治疗鼻渊用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古今治疗鼻渊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比较古今鼻渊用药异同,为现代临床及科研提供研究思路和灵感启发。方法 1.用“鼻渊”、“脑漏”等关键词在《中华医典》进行全文检索自先秦至明清时期的有关资料,收集提取其中关于鼻渊病因病机及论治方药的内容,总结历代鼻渊病因病机认识沿革及理论演变特点,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古代治疗鼻渊的方药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后建立古代方药数据库。2.以“鼻渊”或“鼻窦炎”以及“中医药”或“辨证论治”等为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自199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鼻渊的临床文献,筛选出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现代临床治疗鼻渊的方药,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后建立现代用药数据库。3.将数据库上传至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运用平台中的频数统计功能分别对古今用药数据库的高频药物、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频数统计,对现代用药数据库进行证型的频数统计,并生成各参数下的古今用药数据分析图表;运用平台中的方剂分析功能,根据各数据库的样本特点,通过设置合适的支持度与置信度,对古今用药数据库分别进行用药模式以及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并通过运用平台内的网络拓扑功能,将经过数据挖掘出的古今用药数据库中的关联规则进行网络图生成与展示。结果 1,中国古代医学对于鼻渊的研究肇始于《黄帝内经》,宋金元时期出现大量治疗鼻渊的名方验药,并开始将外感病因引入鼻渊的发病机制中。明清时期鼻渊的探讨达到兴盛,开始注重鼻渊发病的内外因以及鼻渊虚证病机,至清代关于鼻渊病因病机研究逐渐完备,走向相对成熟的辨证论治阶段。2,经过数据收集与筛选后,纳入古代文献数据库的有110首处方,涉及药物193种;纳入现代文献数据库的有272首处方,涉及药物212种。古今用药频次前十中有七味药相同,分别是白芷、辛夷、苍耳子、甘草、川芎、黄芩、薄荷。而古今文献用药中各有三味药不同,现代文献中另有桔梗、细辛、金银花;古代文献中另有茯苓、人参、当归。3,古今用药功效使用分布呈现出古今用药的一致性,仅有部分功效在比重分布上有所差异。现代用药在四气、五味及归经分布以及频数占比方面与古代用药基本类似,古今均以温性药与寒性药占比最多;五味方面均以辛、苦、甘味为主;而归经方面古今用药归经最多的均为肺经,其次为胃、肝、脾、心经。4,古今用药模式中,古代药物数据以甘草与川芎组合为最高,现代则以白芷与辛夷的组合最高;而在药物关联度方面,古今均呈现以白芷、薄荷、辛夷等药物为核心的用药关联模式。结论 古今中医学治疗鼻渊的理论与方法存在一致性,现代中医临床在继承古代鼻渊论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的进步,基于现代临床实际情况,对于鼻渊的论治既有不足,在某些方面亦有所创新。应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古代医学关于鼻渊的理论掘和经验总结,实现临床与研究的突破。
韩明月[3](2020)在《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CRS)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自拟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脾胃湿热证,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和各项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分析其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儿,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阳化浊汤,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阿奇霉素颗粒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2周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通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的各项证候积分变化,运用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判定两组治疗效果,客观评价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脾胃湿热证的疗效。结果:1.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说明通阳化浊汤与西药常规治疗对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脾胃湿热证均有显着疗效。2.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西药常规治疗组的短期疗效优于中药组。症状体征改善方面,对照组主症、次症优于治疗组(P<0.05),兼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两组在主症鼻塞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流涕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次症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兼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停药1月后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对照组复发率为60.0%,而治疗组复发率为13.3%,二组相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脾胃湿热证,对于主症流涕及兼症方面的缓解作用显着,且复发率低于西药常规治疗,表明自拟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具有明显优势,为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提供参考依据。
刘文可[4](2020)在《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病,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关于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验证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一: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选取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位及会议论文数据库(Wan Fang)、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所有检索从建库开始截止到2020年1月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参照Cochrane系统综述手册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结果为二分类变量用相对危险度(RR)表示,若为连续性变量则用平均差(MD)表示,结果均为95%的置信区间。研究二: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本试验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运用小儿推拿疗法,对照组运用中药口服疗法,分别从本院小儿推拿门诊和耳鼻喉科门诊纳入病例。对于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儿,分别记录其治疗前的症状和体征积分,根据其中医证候特征分为肺脾气虚型、肺胃热盛型、痰湿壅盛型三种证型,根据其中医证型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小儿推拿手法或中药方,其中推拿组又因鼻源性和咽喉源性引起的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而取穴手法不同。推拿组患儿每日1次治疗,每周共5次,每次约30分钟,中药组患儿每日一剂汤药,两组均两周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积分。根据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积分计算疗效指数,并根据疗效指数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结果,计算两组的总有效率。本试验主要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为症状和体征积分,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一: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本研究共纳入10个文献,涉及患儿共691例,男女比例为1.08:1,文献总体质量偏低。与单纯孟鲁司特钠、抗生素、穴位贴敷等治疗相比,在其基础上结合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总有效率更高(RR 1.18,95%CI 1.09,1.27,P<0.0001,n=5,I2=0%),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中成药、孟鲁司特钠等口服药物治疗(RR 1.14,95%CI 1.03,1.26,P=0.008,n=5,122=22%)。研究二: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本试验共纳入55例患儿,其中推拿组27例,中药组28例,两组均无脱落病例。推拿组中男性20例,女性7例,中药组男性17例,女性11例;推拿组年龄为4.19±1.33,中药组为5.07±1.76;推拿组病程为1.93±1.17,中药组为1.68±1.39;推拿组中肺脾气虚型为4例,肺胃热盛型为15例,痰湿壅盛型为8例,中药组中肺脾气虚型为3例,肺胃热盛型为14例,痰湿壅盛型为11例;推拿组治疗前症状和体征总积分为11.11 ±2.82,中药组为11.36±2.73。通过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治疗前症状和体征总积分的比较,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推拿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为2.41±2.02,中药组为2.75±2.08,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患儿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1例,中药组患儿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6.3%,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差值为8.70±0.39,中药组为8.61±0.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与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相比,总有效率更高。对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小儿推拿能明显降低其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在改善症状和体征方面以及总有效率方面与中药疗效相当。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安全有效。
肖炳钰[5](2020)在《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肺脾气虚型儿童慢鼻渊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探索单纯使用中药与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的临床疗效。本课题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中药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与单纯中药参苓白术散为对照,观察两组干预方法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法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的疗效优势,为临床运用该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患儿为观察对象,选择6岁至14岁的儿童慢鼻渊患者,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型共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和对照组(单纯用参苓白术散),两组均为30例,观察时间为四周。将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试验纳入60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过程中两组各脱落2例。1.治疗28天后,试验组治愈9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3%。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结论:1.中药参苓白术散与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均有效。2.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的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中药参苓白术散。3.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与不良反应,说明中药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可以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
王梦奇[6](2019)在《运脾祛湿清热方治疗小儿急性鼻窦炎湿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自拟运脾祛湿清热方治疗小儿急性鼻窦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病例共58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病例以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鼻渊通窍颗粒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运脾祛湿清热方汤剂口服,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儿鼻部症状、体征、全身症状、副鼻窦X线片、及中医辨证指标。结果:1.儿童急性鼻窦炎多发于6-14岁,尤其集中于9-14岁阶段。2.治疗组在治疗后总评分下降十分明显(P<0.01),在鼻塞、流涕、头痛等主要症状指标,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等体征指标以及打鼾、舌苔、舌质、大便等中医证候指标的评分改善中均取得了良好疗效(P<0.05)。3.对照组在治疗后总评分下降明显(P<0.05),在鼻塞、流涕、头痛等主要症状指标,鼻粘膜充血、副鼻窦压痛等体征指标以及打鼾、舌苔、舌质、大便等中医证候指标的评分改善中均取得了良好疗效(P<0.05)。4.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单项指标方面治疗组在流涕评分、鼻粘膜充血的治疗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副鼻窦区压痛的治疗情况优于治疗组(P<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脾祛湿清热方治疗小儿急性鼻窦炎,证属湿热并重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急性鼻窦炎各主要症状及体征,其中对于流涕及鼻粘膜充血的疗效更胜于对照组,具有指导意义。
陈媛[7](2019)在《慢性鼻—鼻窦炎FESS术后配合加味补阳还五汤鼻腔冲洗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冲洗鼻腔对于修复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鼻腔创面黏膜,促进黏膜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6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个用药组,分别为曲安奈德鼻喷组(以下简称曲安奈德组)、中药鼻腔冲洗+曲安奈德组(以下简称中药组)和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曲安奈德组(以下简称生理盐水组)。所有患者均为FESS术后,并于术后常规鼻腔换药,曲安奈德组采用曲安奈德鼻喷剂,术侧鼻腔早晚各喷1次;中药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鼻腔冲洗,每2天1剂,水煎2次,去滓过滤,水煎为400ml,鼻腔冲洗2天4次,冲洗后使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术侧鼻腔早晚各喷1次。生理盐水组用400毫升生理盐水治疗,分2天4次鼻腔冲洗,每次100ml,然后采用曲安奈德鼻喷剂,术侧鼻腔早晚各喷1次。三组均为连续治疗8周,并嘱咐患者在冲洗时进行有规律的张口呼吸,将药液装入洗鼻器瓶身后,倒置瓶身,再将喷头放入术侧鼻腔,使药液从术侧鼻腔进入口腔,最后将口中药液吐出。于术后第7天开始用药,用药前、第8天、第15天、第36天,第56±2天分别记录120例患者中医症状的积分。同时,在用药前和用药结束后(第56±2天)记录患者的糖精清除时间及鼻内镜体征评分,将三组两两比较,评价疗效。结果1、8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如下:曲安奈德组总有效率:77.5%。中药组总有效率:92.5%。生理盐水组总有效率:85%。三组有效率显示有差异性(P<0.05)。可以看出中药组总体有效率高于生理盐水组与曲安奈德组。2、在糖精清除时间方面:通过统计学分析,可以看出三组治疗后均有效;而治疗后三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糖精清除时间的减少中药组优于曲安奈德组和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组优于曲安奈德组。3、三组VAS积分结果比较:8周治疗结束后,VAS总积分明显降低,三组的鼻塞、流涕存在统计学差异,中药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均较曲安奈德组和生理盐水组高。4、三组鼻内镜积分结果比较:8周治疗结束后,鼻内镜检查总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在各体征上,手术后入组患者鼻息肉均切除,且术后未见复发患者;在指标水肿、结痂的比较上,显示出三组有差异性(P<0.05),中药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均较曲安奈德组和生理盐水组高。结论1、中药冲洗鼻腔、曲安奈德喷鼻、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三种方法对于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和鼻内窥镜体征积分都有疗效。2、中药组的改善效果优于曲安奈德组和生理盐水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赛[8](2019)在《皂角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以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鼻窦负压置换法,观察生理盐水与皂角刺颗粒溶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差异。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中药治疗慢性鼻窦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经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皂角刺颗粒经鼻窦负压置换法治疗,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共15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VAS评分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的差异,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鼻塞、鼻分泌物、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症状及鼻内镜下黏膜水肿、鼻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各项症状评分差值及鼻内镜评分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即治疗后治疗组各项症状评分及鼻内镜评分的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分泌物VAS评分差值、症状总分差值、鼻内镜鼻漏评分差值及鼻内镜总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症状VAS评分差值及鼻内镜黏膜水肿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据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3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35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效,但皂角刺颗粒溶液鼻窦负压置换疗法优于生理盐水鼻窦负压置换法。
王宁[9](2018)在《清肺通窍饮治疗儿童急性鼻-鼻窦炎(肺经郁火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观察清肺通窍饮治疗儿童急性鼻-鼻窦炎(肺经郁火型)临床疗效。2.探讨清肺通窍饮对急性鼻-鼻窦炎(肺经郁火型)患儿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的影响,为其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鼻-鼻窦炎肺经郁火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患儿给予清肺通窍饮治疗,对照组30例患儿给予鼻渊丸,分别连续用药2周,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中医症侯积分以及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的变化,观察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与药物疗效的关系,探索清肺通窍饮的作用机理,运用SPSS22.0软件,对收集到的所有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中有患儿30例,其中11例为痊愈,8例为显效,9例为有效,该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有患儿30例,其中8例为痊愈,8例为显效,5例为有效,该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2)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1.2周后,两组在鼻塞、流涕、大便干、头痛积分方面,清肺通窍饮组和鼻渊丸组的单项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周后,清肺通窍饮组和鼻渊丸组在发热、咳嗽痰稠、嗅觉减退的单项症候积分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在治疗2周后,清肺通窍饮组的MTT值为(579.17±79.668)秒,鼻渊丸组的MTT值为(664.77±111.194)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清肺通窍饮治疗儿童急性鼻-鼻窦炎肺经郁火型有效,且疗效优于鼻渊丸,无明显的不良反应。(2)在改善儿童急性鼻-鼻窦炎鼻塞、流涕、大便干、头痛方面,清肺通窍饮疗效优于鼻渊丸;在发热、咳嗽痰稠、嗅觉减退方面,二者疗效相当。(3)在改善儿童急性鼻-鼻窦炎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上,清肺通窍饮组优于鼻渊丸组,清肺通窍饮对儿童急性鼻-鼻窦炎肺经郁火型的作用可能是:降低患儿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改善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加快排出鼻腔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功能。
杨晓瑞[10](2018)在《自拟运脾化浊汤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小儿全组鼻窦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自拟运脾化浊汤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小儿全组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治疗小儿全组鼻窦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全组鼻窦炎提供更多有效方法。方法:根据中医以及西医的诊断标准,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并且符合入选条件的小儿全组鼻窦炎(脾气虚弱型)患者60例,采用随机配对、非盲对照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口服中药自拟运脾化浊汤,对照组口服通窍鼻炎胶囊;两组同时配合鼻负压置换法治疗,使用药物为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糜蛋白酶。以7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分析均在SPSS22.0软件中进行。结果: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经Ridit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经t检验P<0.05,有显着性差异,说明中药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疗效显着。结论:自拟运脾化浊汤合鼻负压置换法治疗脾气虚弱型小儿全组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
二、清鼻汤加交替置换疗法治疗儿童鼻窦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鼻汤加交替置换疗法治疗儿童鼻窦炎(论文提纲范文)
(1)苍藿通窍散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疗效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指标 |
2.6 数据处理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3.2 综合疗效分析 |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量化积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对比 |
3.5 两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的比较 |
3.6 不良反应情况 |
3.7 结果分析 |
4.讨论与体会 |
4.1 对于鼻窦炎中医病名的认识 |
4.2 儿童鼻窦炎病因病机探讨 |
4.3 苍藿通窍散组方思路 |
4.4 组成药物的功效及现代药理 |
4.5 血清C-反应蛋白与儿童鼻窦炎的关系 |
4.6 苍藿通窍散作用机制的讨论 |
4.7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儿童鼻窦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基于文献分析的鼻渊病机演变及古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鼻渊病因病机理论渊源及沿革研究 |
(一) 汉唐时期: 确定病名及核心病机 |
(二) 宋金元时期: 强调风邪致病,创制名方 |
(三) 明代: 病因病机理论全面发展创新 |
(四) 清代: 走向相对成熟的辨证论治 |
二、古今文献治疗鼻渊用药规律研究 |
(一) 古今文献治疗鼻渊方药数据库的规范与建立 |
1. 数据来源 |
2. 数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3. 数据规范化处理 |
4. 数据库建立与分析方法 |
(二) 古代文献方药数据挖掘结果 |
1. 古代文献高频药物统计 |
2. 古代文献用药功效统计及代表药物 |
3. 古代文献用药四气、五味及归经分布 |
4. 古代文献组方用药分析结果 |
(三) 现代文献方药数据挖掘结果 |
1. 现代文献高频药物统计 |
2. 现代文献用药功效统计及代表药物 |
3. 现代文献用药四气、五味及归经分布 |
4. 现代文献组方用药分析结果 |
5. 现代文献证型统计及组方用药特征 |
(四) 古今文献方药分析与讨论 |
1. 古今方药高频药物讨论 |
2. 高频药物属性及功效分类讨论 |
3. 古今方药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
4. 古今方药用药模式及关联规则分析 |
5. 现代证型用药规律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鼻渊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CRS)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病例选择 |
(一)病例来源 |
(二)中医诊断标准 |
(三)西医诊断标准 |
(四)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
(五)病情量化评估 |
(六)纳入标准 |
(七)排除标准 |
(八)脱落及中止标准 |
二、临床研究实施方法 |
(一)病例分组 |
(二)治疗方案 |
(三)观察指标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五)安全性评价 |
(六)统计方法 |
结果 |
一、一般统计学资料 |
(一)性别分布 |
(二)年龄分布 |
(三)病程分布 |
二、基线比较 |
(一)性别比较 |
(二)年龄比较 |
(三)病程比较 |
(四)治疗前证候积分比较 |
(五)治疗前病情分级比较 |
三、疗效分析 |
(一)两组病例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
(二)两组病例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
(三)治疗2周后与治疗4周后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
四、随访 |
五、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一、中医学对鼻渊的认识 |
(一)古代医家对鼻渊的认识 |
(二)现代医家对小儿鼻渊的认识 |
二、西医学对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
(一)病名 |
(二)病因及病理机制 |
(三)治疗 |
三、立法依据 |
(一)脾虚阳郁为本 |
(二)湿热为标 |
(三)湿浊、瘀血为病理产物 |
四、方药解析 |
五、结果分析 |
六、自拟通阳化浊汤的作用机制探讨 |
(一)抗菌、抗病毒 |
(二)改善血液循环 |
(三)免疫调节 |
(四)促进分泌物稀释排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4)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西医对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认识 |
第二节 中医对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认识 |
第三节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治疗 |
一、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西医治疗 |
二、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
三、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四节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推拿治疗儿童慢性咳嗽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第二节 结果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研究资料 |
二、推拿组与中药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
三、推拿组与中药组的疗效比较 |
四、研究结论 |
第四章 讨论 |
第一节 两个研究的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小儿推拿疗法的作用机理探讨 |
一、小儿推拿的作用机理与皮部络脉理论有关 |
二、小儿推拿的作用机理与经络气血理论有关 |
三、小儿推拿的作用与手法和穴位的性质有关 |
第三节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治疗思路及推拿选穴意义 |
一、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分析 |
二、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治疗思路 |
三、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推拿选穴意义 |
第四节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肺脾气虚型儿童慢鼻渊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病例选择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耳穴疗法用于耳鼻喉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表1 症状体征量化观察评价表 |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运脾祛湿清热方治疗小儿急性鼻窦炎湿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病例来源与分组方法 |
2.诊断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辨证标准 |
2.3 西医诊断标准 |
3.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4.治疗方法 |
4.1 研究药物 |
4.2 用法用量 |
5.观测指标和统计方法 |
5.1 症状 |
5.2 体征 |
5.3 影像学检查 |
5.4 中医证候指标 |
5.5 统计方法 |
6.观测指标评分标准 |
6.1 主要症状 |
6.2 主要体征 |
6.3 中医辨证依据 |
6.4 次要症状、体征计辅助检查评分标准 |
7.疗效判定标准 |
8.单项观察指标疗效判定标准 |
9.安全性评价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人口学资料 |
1.1 两组病例性别基线比较 |
1.2 两组病例年龄分布情况 |
1.3 两组病例年龄基线比较 |
2.治疗前两组症候积分基线比较 |
3.治疗组主要指标疗效分析 |
3.1 主要症状评分分析 |
3.2 主要体征评分分析 |
3.3 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
3.4 综合评分分析 |
4.对照组主要指标评分分析 |
4.1 主要症状评分分析 |
4.2 主要体征评分分析 |
4.3 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
4.4 综合评分分析 |
5.治疗后两组总疗效分析 |
6.两组间主要观察指标评分分析 |
6.1 治疗前两组主要观察指标评分分析 |
6.2 治疗后两组主要观察指标评分分析 |
7.两组间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
7.1 治疗前两组间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
7.2 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中医病因病机 |
2.组方分析 |
2.1 药物组成及来源 |
2.2 方解分析 |
3.临床研究分析 |
4.问题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7)慢性鼻—鼻窦炎FESS术后配合加味补阳还五汤鼻腔冲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症状 |
1.2.2 检查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中止、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观察方法 |
2.1.1 分组 |
2.1.2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2.1 疗效评定标准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2.4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5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线比较 |
3.1.1 治疗前三组的CRS分型、性别比照 |
3.2 治疗结果比较 |
3.2.1 治疗结束后临床总体疗效 |
3.2.2 治疗结束后糖精清除时间的比较 |
3.2.3 三组用药前后的VAS总积分、鼻内镜体征总积分对比 |
3.2.4 三组用药结束以后的各项症状的比较 |
3.2.5 三组治疗结束后鼻内镜各项体征积分比较 |
3.3 安全性分析 |
4 疗效分析 |
4.1 一般资料及治疗前VAS、鼻内镜体征积分分析 |
4.2 客观疗效方面 |
4.3 主观疗效方面 |
第二部分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
1.1 定义 |
1.2 发病机制及病因学 |
1.2.1 环境因素 |
1.2.2 宿主局部因素 |
1.2.3 宿主系统因素 |
2 传统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
2.2 慢鼻渊的病因病机 |
3 慢性鼻-鼻窦炎的术后治疗方法 |
3.1 现代医学治疗措施 |
3.1.1 西药治疗 |
3.1.2 鼻腔局部治疗 |
3.2 传统医学治疗方法 |
3.2.1 中药治疗 |
3.2.2 针药结合 |
3.2.3 中医外治法 |
4 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鼻腔冲洗之现状 |
4.1 鼻腔冲洗的定义 |
4.2 FESS术后鼻腔黏膜的特点 |
4.3 FESS术后鼻腔冲洗的应用 |
4.3.1 盐水鼻腔冲洗液 |
4.3.2 糖皮质激素类鼻腔冲洗液 |
4.3.3 抗生素类鼻腔冲洗液 |
4.3.4 中药鼻腔冲洗液 |
4.4 加味补阳还五汤的组方依据及当代药理分析 |
4.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视觉模拟量表与评分表 |
附录2 CRF表 |
附录3 在校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一)发表文章 |
(二)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皂角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祖国医学对慢性鼻窦炎的认识 |
1.1.1 鼻渊的病因病机 |
1.1.2 鼻渊(慢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 |
1.2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
1.2.1 慢性鼻-鼻窦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2 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 |
1.3 皂角刺在鼻渊中的运用 |
1.4 皂角刺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1.5 鼻窦负压置换法在慢性鼻窦炎中的运用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方案 |
2.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2 病例选择 |
2.1.3 研究方法 |
2.1.4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2.2 数据整理及分析 |
2.2.1 基线资料 |
2.2.2 治疗结果 |
2.2.3 不良反应记录 |
第三章 讨论 |
3.1 治疗方案的分析 |
3.2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3.2.1 症状VAS评分 |
3.2.2 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 |
3.2.3 疗效分析 |
3.2.4 安全性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清肺通窍饮治疗儿童急性鼻-鼻窦炎(肺经郁火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
2.2 结果分析 |
2.3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自拟运脾化浊汤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小儿全组鼻窦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鼻渊的认识及研究 |
1.1 鼻渊的概念 |
1.2 疾病起源 |
1.3 鼻与各脏腑经络的关系 |
1.4 古书医籍中对鼻渊的记载 |
1.5 现代医家对鼻渊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窦炎的认识 |
2.1 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 |
2.2 慢性鼻窦炎的西医治疗 |
3. 现代医学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认识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临床症状及体征量化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脱落及剔除标准 |
1.7 疗效评定标准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药物来源及剂量 |
3. 观测项目和指标的数据收集 |
4. 统计学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治疗前两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
5.2 两组患者治疗前病情分布情况比较 |
5.3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
6. 观察结果与分析 |
6.1 治疗7天后两组间症状积分比较 |
6.2 治疗14天后两组间症状积分比较 |
6.3 观察组症状及体征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积分比较 |
6.4 对照组症状及体征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积分比较 |
6.5 治疗后两组患者整体疗效比较 |
讨论 |
1. 选题依据 |
2. 病因病机分析 |
3. 方解分析 |
4. 自拟运脾化浊汤单味方药分析 |
4.1 薏苡仁 |
4.2 杏仁 |
4.3 白豆蔻 |
4.4 厚朴 |
4.5 通草 |
4.6 竹茹 |
4.7 泽泻 |
4.8 白术 |
4.9 茯苓 |
4.10 党参 |
4.11 辛夷 |
4.12 白芷 |
4.13 半夏 |
4.14 桔梗 |
4.15 甘草 |
5. 疗效性分析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附录 (实验记录表) |
四、清鼻汤加交替置换疗法治疗儿童鼻窦炎(论文参考文献)
- [1]苍藿通窍散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D]. 虞廷君.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基于文献分析的鼻渊病机演变及古今用药规律研究[D]. 王笃智.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CRS)的临床研究[D]. 韩明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小儿推拿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文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肺脾气虚型儿童慢鼻渊的临床疗效观察[D]. 肖炳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运脾祛湿清热方治疗小儿急性鼻窦炎湿热证的临床观察[D]. 王梦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7]慢性鼻—鼻窦炎FESS术后配合加味补阳还五汤鼻腔冲洗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媛.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皂角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D]. 郭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清肺通窍饮治疗儿童急性鼻-鼻窦炎(肺经郁火型)临床研究[D]. 王宁. 山西医科大学, 2018(10)
- [10]自拟运脾化浊汤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小儿全组鼻窦炎的临床观察[D]. 杨晓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