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除草菌—小菌核菌(Sclerotinia minor)液体发酵培养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唐伟[1](2011)在《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开发作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病原真菌的调查和菌株分离,开发强致病性菌株对其进行生物防治是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较好方法。在对外来恶性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防治的研究过程中,从其罹病植株上分离得到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该菌为该植物上首次报道。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探索:1.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其他植物白绢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在加拿大一枝黄花、草坪苔藓、吊兰、花生和秋海棠5种寄主上发现了引起其萎蔫、枯萎的病原菌,分离得到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为齐整小核菌,将其分别编号为SC64、CSC、DSC、HSC和QSC。运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从5种齐整小核菌的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出684、687、681、685和665 bp的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的大多数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同源性99.5%。菌株SC64侵染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循环过程主要以菌核形式越冬翌年萌发菌丝成为侵染源。齐整小核菌引起加拿大一枝黄花病害在我国为首次报道,菌株SC64有可能开发作为生物除草剂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及其他阔叶杂草的候选菌株。2.菌株SC64的寄主范围。共测试了29个科的105种植物对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的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纲的植物和4种单子叶植物纲植物大蒜、异型莎草、鸭跖草和饭包草(共计78种)对菌株SC64敏感,草坪草和禾本科作物则无病害产生。敏感寄主多集中于菊科、玄参科、旋花科和豆科;而藜科、禾本科及商陆科的植物对菌株SC64完全不敏感,苋科、蓼科及伞形科的部分植物对菌株SC64敏感。3.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的侵染过程。(1)在加拿大一枝黄花茎上,接种了菌丝体悬浮液的茎段约12 h即布满病菌菌丝。在单条菌丝末端观察到略微的膨胀并形成附着器,该结构充当了侵染垫的功能。侵染菌丝通常直径和体积较大,能分泌黏液和压迫破坏寄主表皮,且一条侵染菌丝可形成数个侵染垫结构。侵染菌丝在形成侵染垫后即分化形成较小的分枝菌丝,此后开始萎缩和消亡。侵染发生于侵染垫周围被破坏的表皮组织,由分枝菌丝进入寄主。总体说来病菌的侵染过程包括:茎表面由单菌丝体顶端膨大形成侵染垫,寄主表皮的机械直接侵入,侵染菌丝的细胞间扩展及分枝菌丝的胞间胞内扩展。在整个作用过程中,侵染结构形成是侵入的关键,机械压力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2)利用普通显微染色法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在异型莎草茎上的侵染过程,并比较了菌株在异型莎草和其他6种莎草属植物茎基部上的侵染差异。结果显示菌株SC64有两种方式侵入异型莎草:一是菌丝通过波纹状伸展越过寄主表面的脊而到达气孔部位进入寄主;二是通过分泌某些物质破坏寄主表面后从裂隙直接进入寄主。异型莎草的气孔分布以及气孔下方的组织结构与其他6种莎草属植物存在显着差别,其气孔通常位于两叶脉之间部位,距脉3-4排细胞,气孔下方有较大的气腔。这种没有叶脉机械阻力可能是异型莎草区别与其它莎草受侵染的主要原因。4.菌株SC64的生物学特性。主要研究了影响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营养生长、菌核萌发的因素。结果表明:菌株最适生长培养基为Richard固体培养基和PDA,在偏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适宜pH值为4.0-6.0,最适为5.0;菌丝生长温度为15-40℃,最适30℃;在所测试的碳源中,对蔗糖的利用最好,对乳糖和半乳糖利用最差;氮源测试结果显示对蛋白胨和硝酸钾利用最好,对尿素的利用最差;菌核萌发温度为15~40℃,最适宜30℃;菌核在含水量≥50%的麸皮基质上萌发较好;适宜萌发的pH值范围为3.0-9.0;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5℃10 min,菌核的抑制萌发温度为50℃10min。5.菌株SC64液体菌种培养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液体菌种培养过程的环境因子及3种草酸前体物质(柠檬酸、抗坏血酸及琥珀酸)对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草酸积累量及菌液致病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优化Richard液体培养基(MRS)产生最大的菌丝体生物量,但马铃薯液体培养基(PDB)最利于草酸的积累且菌液对离体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具有最大致病力。以PDB为基础培养基,接种4d其单位菌丝体产生最大草酸;27℃最有利于草酸积累,但30℃下菌丝体生物量和菌液致病力最强;草酸积累的适宜pH值范围在4.0-6.0,最适5.0,菌丝体生长的适宜pH值范围在3.5-6.0,最适5.0,产生最强致病力的适宜pH值范围在3.5-5.5,最适3.5。添加3种草酸前体物质后菌丝体生物量和草酸积累均出现下降趋势,其中添加琥珀酸钠引起的下降幅度最大。关于最佳菌丝体生长量及最佳草酸积累量的试验结论将对菌株SC64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6.菌株SC64在农业废弃固体基质的培养和应用。主要研究了利用不同农业废弃固体基质对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的培养效果,含菌丝体固体基质的储藏检测、室内模拟土壤不同土壤环境的活化效果,以及在温室条件下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试图寻找大批量生产以及利用该菌的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2种固体基质中,以麸皮和棉籽壳培养的菌丝体密度和致病力最强,菌丝长满基质时草酸产量分别为6.06和5.94 mg·g-1; 5 mm菌体颗粒对离体紫茎泽兰叶片的致死面积分别为2.78和2.73 cm2。以棉籽壳培养的菌体基质为例,萌发的菌丝在土壤含水量25%、pH 5及25℃具有最大土壤表面扩展半径;在土壤含水量20%、pH 7及30℃具有最大土壤内部扩展半径,新培养的菌核在土壤含水量15%、pH<6及25℃具有最大萌发率,但都小于60%;含菌丝体棉籽壳基质最适宜的储存温度为20℃,基质初始含水量40%。将有机肥基质(棉籽壳菇渣废料)按照40%(%w)添加到麦稃基质,或将麸皮基质按照50%(%w)添加到稻壳基质,可以达到棉籽壳培养相当的效果。基质湿度对发酵有明显影响,有机肥-麦稃复合基质的初始料水比在100-110%之间最好,麦麸-稻壳复合基质的初始料水比在30%最好。以稻壳-麸皮(2:1,v/v)培养的菌体基质温室条件下使用剂量120 g.m-2时,7 DAI对异型莎草、鳢肠、豚草、陌上菜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杂草的株防效在70.5-87.7%,最大鲜重防效在78.7-91.6%;对反枝苋苗前土壤处理的最大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47.0%和58.5%;苗后7叶期处理的最大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4.4%和76.3%。对禾本科杂草马唐苗前土壤处理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41.6%和45.2%;苗后2叶期处理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14.3%和25.9%。7.影响含菌丝体固体基质致病力的环境因子。以鳢肠为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杂草叶龄、不同接种量以及温度、土壤湿度、保湿期时间等环境因子对菌株SC64致病力的影响。进一步温室条件下模拟了旱直播水稻田环境下菌株SC64防治节节菜、异型莎草、鸭舌草和耳叶水苋的试验。结果表明,鳢肠幼苗在5叶期以下,接种含菌丝体固体基质剂量在100 g·m-2以上,温度范围27~33℃,土壤相对饱水90%左右,并且接菌后湿度保持至少24 h,是菌株SC64达到理想除草效果的必需条件。接种含菌丝体固体基质剂量在120 g·m-2时,28 d可以引起节节菜和鸭舌草80%和75%的植株死亡率及84%和83%的鲜重抑制率;对异型莎草和耳叶水苋的防效稍差,致约50%的植株死亡率及60~65%的鲜重抑制率。这表明菌株SC64具有开发作为生物除草剂应用于夏季作物田控制阔叶杂草的潜力。8.菌株SC64的田问控草效果。(1)田间测试了菌株对异型莎草、陌上菜、节节菜、水苋菜和鳢肠等杂草的防除效果,并模拟检测了菌核在土壤中的残留和越冬能力。试验包括2008/10的两次网室小区试验和2010年南通市两个试验点的大田试验。主要检测了使用含菌丝体基质7d和14d后杂草的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南通试验点结果显示首次施用14天后的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30~60%和31-59%,再次施用后可上升到39~86%和42-90%。由于杂草基数较小和施用时适宜的天气,如皋试验点施用一次的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42~77%和52-82%。菌核在土壤水分饱和的情况下60 d后,即完全失去萌发能力。试验结果说明了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具有开发做为生物除草剂用于旱直播稻田防除阔叶杂草的潜力。(2)为寻求一种快速的非化学防除手段控制加拿大一枝黄花,设计了割除、翻耕以及使用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田间评价试验以及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不同生长季节、不同处理方式单独使用或复合使用等不同防除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的割除、翻耕、或使用菌株SC64均不能很好的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将割除、翻耕后结合使用菌株SC64,5月、7月、9月的野外防除试验均杀死了90%以上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该种复合处理方式不但消灭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地上部分,同时也杀死了其地下根状茎,还杜绝了种子的形成。(3)研究了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一次性用于刺儿菜的防除及应用于3种禾本科草坪防除阔叶杂草的效果。结果表明当使用剂量100 g·m-2时14 DAI可分别引起刺儿菜75%和88%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以此剂量在高羊茅、百慕大、马尼拉3种草坪一次施用可使主要阔叶杂草的密度降低80%以上,且对草坪草安全,这进一步显示了将该菌研制成生物除草剂的潜力。(4)研究了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在温室及田间试验条件下用作苗前土壤处理防除玉米田杂草马唐和反枝苋以及旱直播水稻田鳢肠和其他阔叶杂草的效果。温室盆栽模拟玉米田的试验结果表明当直接将含菌丝体固体基质(60~140g.m-2)应用到土壤中21 DAI仅能分别引起20~35%和22~35%的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当向土壤表层添加麦秸秆碎屑的添加量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将常规田间麦秸秆产量及其2倍量与土壤混匀后,施用100 g·m-2菌体基质可分别引起马唐和反枝苋47%、63%株防效和47%、68%的鲜重防效。田间的小区试验结果显示了类似株和鲜重防效。在麦秸秆还田的条件下,2011年夏天在南通进行了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含菌丝体固体基质在旱直播稻田的苗前土壤处理大田试验,结果显示施用28天后的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51~78%和45~75%。上述试验过程中玉米和水稻的出苗及生长速率均没有受到影响。试验结果说明在结合秸秆还田技术的基础上,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具有用作苗前土壤处理防除杂草的潜力。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了菌株SC64的寄主范围、侵染过程、生物学特性、液体菌种培养、利用农业废弃固体基质采用固一液联合发酵对其进行大批量培养,并以含菌丝体固体基质为应用材料进行侵染的影响因子、温室及田间应用等方面的试验,系统评价了菌株SC64开发作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为禾本科作物田、草坪的阔叶杂草以及环境中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孙婷[2](2006)在《小核盘菌生物除草剂发酵条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核盘菌(Sclerotinia minor Jagger)是核盘菌属真菌,可以使多数常见阔叶杂草感病。该菌除草广谱,依赖菌丝蔓延传播,在田间极少产生子囊孢子,使用安全性高,在禾本科作物田间阔叶杂草的防治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乙二酸在核盘菌的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小核盘菌通过生物合成乙二酸来酸化、削弱寄主杂草组织,同时从寄主细胞壁中吸收钙离子,形成乙二酸钙晶体,刺破细胞壁,最后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作用下,使细胞瓦解,提高乙二酸的合成量就可以提高除草菌的除草效率。本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最适合该菌液体发酵培养的优化Richard培养基配方是(g/L):蔗糖25g、酵母浸膏3g、磷酸二氢钾6g、七水硫酸镁2g和氯化铁0.02g。在各培养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培养pH值、接种量和发酵温度为三个影响因素,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设计进行液体发酵试验,筛选到最佳的液体发酵条件是:pH值为5、接种量为3块(直径15mm菌丝块)、温度为20℃时液体发酵6天。筛选出小米培养基为小核盘菌固体发酵培养基。添加琥珀酸钠可增加除草菌的乙二酸含量并提高其致病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当初始含水量60ml、液体菌丝接种量2ml、温度20℃,固体发酵6天时乙二酸含量达到最大值,7天时除草菌的活力、致病力可达到最大值。试验证明在低温条件下更有利于保持除草菌的活力。-18℃条件下保藏三个月的除草菌的活力和致病力显着大于在2℃和22℃的条件下保藏的除草菌,在22℃条件下,除草菌在保藏30天后失去活性和致病力。
许修宏,WATSON A K,张喜萍[3](2004)在《生物除草菌—小菌核菌(Sclerotinia minor)液体发酵培养基研究》文中提出筛选出4种小菌核菌液体发酵培养基:酵母浸出物培养基、V8蔬菜汁培养基、酪蛋白水解物培养基和大豆蛋白培养基。小菌核菌在这4种培养基(125mL)重的菌丝产量(干重)分别为:1.2478,1.1729,1.7652,0.9971g。用上述4种培养基生产的除草菌的活力分别为:68.6,64.4,63.1,66.8mm。毒性分别为:49.1,48.7,47.3,45.4mm。
二、生物除草菌—小菌核菌(Sclerotinia minor)液体发酵培养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除草菌—小菌核菌(Sclerotinia minor)液体发酵培养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开发作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齐整小核菌的分类学地位、寄主及分布 |
2 病菌致病机理和罹病组织解剖生理 |
2.1 草酸(盐) |
2.2 细胞壁降解酶类 |
2.3 草酸与酶的协同作用 |
2.4 罹病组织的解剖生理 |
3 侵染循环及有性生殖 |
4 齐整小核菌病害的防治 |
4.1 农艺措施 |
4.2 筛选抗性品种 |
4.3 化学防治 |
4.4 生物防治 |
5 齐整小核菌开发作为生物除草剂的研究 |
5.1 核盘菌属(Sclerotinia spp.)作为生物除草剂的研究 |
5.2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spp.)作为生物除草剂的研究 |
6 本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二章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及其他植物白绢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白绢病的分离物和菌核来源 |
1.2 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
1.3 病原真菌的rDNA-ITS序列验证及系统发育分析 |
1.4 病原菌的侵染循环观察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2.2 病原真菌的rDNA-ITS序列验证及系统发育分析 |
2.3 加拿大一枝黄花白绢病的侵染循环 |
3 讨论 |
第三章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寄主范围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加拿大一枝黄花菌核病菌除草菌颗粒的制备 |
1.2 供试植物材料的准备 |
1.3 接种处理 |
1.4 数据采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四章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侵染过程的观察 |
第一节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fi)菌株SC64在加拿大一枝黄花茎上的侵染过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 |
1.3 扫描电镜下的观察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石蜡切片观察结果 |
2.2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在异型莎草茎上的侵染过程及对莎草属植物的寄主选择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寄主专一性测试 |
1.3 样品的制备和观察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莎草植物对菌株SC64的敏感性 |
2.2 菌株SC64在不同莎草叶表面侵染的显微观察 |
2.3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2.4 7种莎草属植物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比较 |
2.5 异型莎草与不敏感莎草的横切面结构比较 |
3 讨论 |
第五章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营养生长试验 |
1.3 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菌核萌发试验 |
1.4 菌丝及菌核致死温度的测定 |
1.5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菌株SC64菌丝营养生长试验 |
2.2 菌株SC64的菌核萌发试验 |
2.3 菌丝及菌核致死温度的测定 |
3 讨论 |
第六章 液体培养下环境因子及草酸前体物质对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草酸产生、菌丝体生物量及致病力的影响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的活化 |
1.2 液体培养基的制备 |
1.3 影响菌丝生长、草酸积累和菌液致病力的因素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体干重、草酸积累和菌液致病力的影响 |
2.2 环境因素对菌丝体干重、草酸积累和菌液致病力的影响 |
2.3 草酸前体物质对菌丝体干重、草酸积累和菌液致病力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七章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含菌丝体固体基质大批量生产方法、储藏及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的收集 |
1.2 固体发酵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
1.3 固体培养基的组合试验 |
1.4 固体发酵培养基含水量试验 |
1.5 含菌丝体固体基质在不同土壤环境的生长试验 |
1.6 含菌丝体固体基质的温室除草试验 |
1.7 保藏温度、基质含水量及时间对生物除草菌活力和致病力的影响 |
1.8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农产品基质发酵效果比较 |
2.2 固体基质混用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
2.3 固体发酵培养基含水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
2.4 含菌丝体固体基质在不同土壤环境的生长试验 |
2.5 含菌丝体固体基质的温室除草试验 |
2.6 保藏温度、基质含水量及时间对生物除草菌活力和致病力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八章 室内模拟旱直播稻田环境下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致病力的影响因子及除草效果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的培养 |
1.2 方法 |
1.3 温室模拟旱直播水稻田环境下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对部分杂草的防治 |
1.4 数据采集及分析作图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对不同叶龄鳢肠的致病力 |
2.2 齐整小核菌菌株SC64不同剂量对鳢肠致病力的影响 |
2.3 环境因素对菌株SC64引发鳢肠致病的影响 |
2.4 温室模拟早直播水稻田条件下菌株SC64对杂草的防除 |
3 讨论 |
第九章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的田间控草效果初步评价 |
第一节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用于旱直播水稻田防除阔叶杂草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含菌丝体固体基质的培养 |
1.2 网室小区试验 |
1.3 大田试验 |
1.4 试验调查方法 |
1.5 菌核残留检测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网室小区试验 |
2.2 大田小区试验 |
2.3 菌核残留检测 |
3 讨论 |
第二节 用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结合其它措施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含菌丝体固体基质的培养 |
1.2 温室试验 |
1.3 室外试验 |
1.4 加拿大一枝黄花茎段再生试验 |
1.5 数据采集和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温室试验 |
2.2 室外试验 |
2.3 加拿大一枝黄花茎段再生试验 |
3 讨论 |
第三节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用于草坪防除阔叶杂草的试验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含菌丝体固体基质的培养 |
1.2 温度适应性试验 |
1.3 室外实验设计 |
1.4 试验样地的选择 |
1.5 数据采集和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菌株SC64对温度的适应性 |
2.2 菌株SC64对草坪杂草刺儿菜的防除 |
2.3 菌株SC64对3种草坪阔叶杂草的防除 |
3 讨论 |
第四节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在玉米和旱直播水稻田苗前土壤处理的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含菌丝体固体基质的培养 |
1.2 温室盆栽模拟玉米田环境试验 |
1.3 玉米田间小区试验 |
1.4 旱直播水稻田杂草的试验 |
1.5 数据采集和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温室盆栽模拟玉米田环境试验 |
2.2 玉米田间小区试验 |
2.3 旱直播水稻田杂草的试验 |
3 讨论 |
全文结论、讨论与创新点 |
1 全文结论 |
2 全文讨论 |
2.1 关于齐整小核菌开发作为生物除草剂 |
2.2 齐整小核菌用作生物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
2.3 齐整小核菌用作生物除草剂的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 |
3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
3.1 含菌丝体固体基质的大批量生产与成本预算 |
3.2 点上的试验与示范 |
3.3 田间防效持续性与风险 |
3.4 关于作用机理的研究 |
4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小核盘菌生物除草剂发酵条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
1.2.1 微生物农药的概念及特点 |
1.2.2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
1.2.3 现代技术在微生物除草剂研究中的应用 |
1.3 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与前景 |
1.3.1 微生物除草剂开发的优势 |
1.3.2 微生物除草剂开发的限制因素 |
1.3.3 微生物除草剂的前景展望 |
1.4 小核盘菌 |
1.4.1 小核盘菌的特性 |
1.4.2 影响致病力的主要因素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菌种活化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液体发酵 |
2.2.1 液体发酵培养基 |
2.2.2 液体发酵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
2.2.3 碳源试验 |
2.2.4 氮源试验 |
2.2.5 培养基各组分正交试验 |
2.2.6 培养基初始pH 试验 |
2.2.7 接种量试验 |
2.2.8 液体发酵温度试验 |
2.2.9 液体发酵周期试验 |
2.2.10 培养基综合正交试验 |
2.3 固体发酵 |
2.3.1 固体发酵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
2.3.2 固体发酵培养基含水量试验 |
2.3.3 固体培养基中液体接种量试验 |
2.3.4 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乙二酸前体物质试验 |
2.3.5 固体发酵时间试验 |
2.3.6 固体发酵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 |
2.3.7 保藏温度及时间对生物除草菌活力和致病力的影响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液体发酵 |
3.1.1 液体发酵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
3.1.2 碳源 |
3.1.3 氮源 |
3.1.4 培养基各组分正交试验 |
3.1.5 培养基初始pH |
3.1.6 接种量 |
3.1.7 液体发酵温度 |
3.1.8 液体发酵周期 |
3.1.9 培养基综合正交试验 |
3.2 固体发酵 |
3.2.1 固体发酵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
3.2.2 固体发酵培养基含水量 |
3.2.3 固体培养基中液体接种量 |
3.3.4 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乙二酸前体物质试验 |
3.3.5 固体发酵时间 |
3.3.6 固体发酵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 |
3.3.7 保藏温度及时间对生物除草菌活力和致病力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 |
4.2 有机酸对致病力的影响 |
4.3 除草菌保藏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生物除草菌—小菌核菌(Sclerotinia minor)液体发酵培养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开发作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研究[D]. 唐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8)
- [2]小核盘菌生物除草剂发酵条件的研究[D]. 孙婷. 东北农业大学, 2006(02)
- [3]生物除草菌—小菌核菌(Sclerotinia minor)液体发酵培养基研究[J]. 许修宏,WATSON A K,张喜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