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的综合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乃锋[1](2021)在《畜禽饲料配方结构多元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饲料是畜禽养殖的基础,饲料配方则是饲料生产的核心。玉米-豆粕型饲粮发挥了其历史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充分挖掘现有饲料资源、构建多元化饲料配方结构,实现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在畜禽饲料配方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应利用氨基酸平衡原理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提高氨基酸消化吸收效率;利用生物发酵技术,降低饲粮抗营养因子,改善饲料适口性;利用酶制剂和非营养添加剂等改善饲料消化利用效率。
闫威东[2](2021)在《有机微量元素和植酸酶对鸡生产性能和铜、锌排泄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养殖中粪污产生量大和污染物浓度高是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铜、锌等重金属元素的排泄及在土壤-作物中的转移和蓄积日益受到更多的关注。源头减量、提高畜禽的利用率是缓解该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在蛋鸡和肉鸡日粮中减量使用不同来源微量元素和植酸酶,评估其对生产性能和铜、锌排泄量的影响。试验一不同来源微量元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铜、锌排泄的影响。选取体重、产蛋率相近的67周龄海兰褐蛋鸡864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标准日粮(Cu、Zn和Mn添加量分别为10、90和90 mg/kg),试验组分别饲喂减量添加无机和有机源Cu(8 mg/kg)、Zn(32 mg/kg)和Mn(32 mg/kg)的日粮。测定蛋鸡生产性能及血液、组织相关指标,进行代谢试验测定Cu、Zn利用率。结果表明,降低Cu、Zn和Mn添加量对蛋鸡生产性能没有显着影响(P>0.05),而第4周有机组平均产蛋率和产蛋量有升高的趋势(P<0.10),显着提高第2周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P<0.05),改善第8周Cu Zn-SOD活力(P<0.05);减量添加无机源微量元素蛋鸡第4周肝脏Cu、Zn和Mn含量显着降低(P<0.05);试验第8周,减量添加无机和有机微量元素组Cu的表观利用率显着提高(P<0.05),Cu、Zn和Mn排泄量降低。试验二不同水平铜与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铜、锌排泄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肉杂鸡48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对照组饲喂标准日粮(Cu添加量为8 mg/kg),两个试验组分别添加0和4 mg/kg Cu和1200 U/kg植酸酶。测定肉鸡生产性能及血液、组织相关指标,进行代谢试验测定Cu、Zn利用率。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降低Cu添加量并添加植酸酶可以促进第3周肉鸡胫骨的生长以及矿物元素的沉积,而第6周各组间胫骨发育无显着性变化(P>0.05),各组间肝脏Cu和Zn沉积量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添加植酸酶后,肉鸡第3周Ca、P、Cu、Zn和Mn的表观生物学利用率显着提高(P<0.05),且排泄量均低于对照组,添加4 mg/kg Cu组表观利用率最高,第6周两试验组Cu、Zn和Mn的表观利用率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减量添加Cu、Zn和Mn对蛋鸡生产性能没有明显影响,显着改善了Cu和Zn表观利用率,降低粪便Cu和Zn排泄量;饲料中添加1200U/kg植酸酶可以提高Cu、Zn和Mn的表观利用率,促进1-21天肉鸡肝脏和胫骨中Cu、Zn沉积,减少粪便Cu、Zn排放。
张哲[3](2021)在《肉鸡场抗菌药物减量使用与替抗药物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使用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并且在某些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些年,其不合理使用的弊端逐渐显露,如细菌耐药性问题,药物残留引起的危害等,对人类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和养殖业的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隐患。本研究以恩康牧业肉鸡养殖场为试验点,研究了抗菌药物减量使用对规模肉鸡场实际生产的影响,以及替抗产品(益达肥)的替抗效果。减抗试验旨在研究规模肉鸡场养殖过程中,抗菌药物减量使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而判断规模肉鸡养殖场是否可以采取抗菌药物减量使用,以及实行减量使用抗菌药物后的减抗养殖方案。试验动物采用山东民和有限公司提供的健康,体重相近1日龄的罗斯308肉雏鸡,共6批,每批均为18万羽,肉雏鸡在出场前已做好第一次免疫,每批平均饲养于6栋鸡舍内。试验期间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根据季节和疫病流行情况减少或停用某种抗生素,并记录每批肉鸡的抗菌药物用量、存活率、饲料消耗、出栏体重及料重比等数据用于分析抗生素减量使用对规模化肉鸡场生产的影响。从实验结果看5个试验组的抗菌药物使用量呈递减趋势。抗生素减量使用对规模肉鸡场的各项生产性能造成的影响不大,甚至对某些项目起到促进作用,例如显着提高了出栏重量、平均日增重(P<0.05);料重比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抗菌药物减量使用基本不会对规模肉鸡场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并且由于抗生素减量使用而小幅提高利润。替抗试验探究抗生素替代产品(益达肥)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其他生长指标的影响(肉鸡生长后期),替抗效果及可行性。分为实验室试验和田间试验两部分,均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1、实验室试验试验设计:选取山东某养殖场提供的健康罗斯308肉雏鸡90羽(公母混养),随机分成三组,一组为空白组,其余两组设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随机分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肉鸡,预试验将所有肉雏鸡养至35日龄后展开试验,空白对照组每天饲喂基础日粮和饮水,试验组每天饲喂基础日粮、正常饮水,早晚饲喂益达肥(与水以1:5比例混合),对照组每天饲喂添加土霉素(30mg/kg)的基础日粮和正常饮用水,饲喂七天至42日龄时从每个试验重复组随机选取2羽体型相似的健康肉鸡进行屠宰取样,检测其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与免疫器官指数及生产性能。试验结果: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血清生化指标、在屠宰性能、在免疫器官指数、在生长性能方面显着提高,其他指标差异不显着。2、田间试验试验设计:分别选取江苏徐州、河北保定、河北衡水、山东德州四个肉鸡养殖试验点试验肉鸡24600羽(试验起始时肉鸡35日龄)、24100羽(试验起始时肉鸡35日龄)、35000羽(试验起始时肉鸡30日龄)、102000羽(试验起始时肉鸡30日龄)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50个重复,试验为期7天,试验期间,四个养殖场按照以下配方饲喂:对照组每天饲喂添加土霉素(30mg/kg)的基础日粮和饮用水,试验组每天饲喂基础日粮,并且早、晚饮用益达肥(益达肥与水比例1:5),试验开始当日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重复组进行称重,试验过程中分别记录各组各项生长指标。试验结果:四个养殖场的生产指标显示,益达肥对规模肉鸡的存活率基本无影响,对肉鸡平均重量、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有提高,料重比降低。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在规模肉鸡养殖场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的同时,实施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是可行的;使用抗菌药物替代品代替抗生素促生长剂也是可行的。
徐万强,孙世友,茹淑华,刘蕾,贾妍,王凌,张国印,赵欧亚[4](2020)在《我国畜禽养殖业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治理防控》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量高达3.8×109 t。饲料、粪便、土壤和有机肥中重金属超标现象严重,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重金属,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堆肥处理是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能够钝化畜禽废弃物中的重金属,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的问题。基于国内外学者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分析了国内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在"饲料—粪便—堆肥"迁移的全链条污染状况,探讨了堆肥防控措施,重点总结了物理化学钝化、生物钝化等防控措施,旨为畜禽粪便重金属污染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降低农田应用的环境风险提供参考。建议今后开展物理、化学和生物复合钝化剂的使用效果与机理研究,制定针对不同畜种、地区和背景值的饲料以及有机废弃物重金属安全限量标准,建立"饲料—粪便—堆肥"全链条的重金属安全评估体系。
金明举[5](2020)在《山东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产生,威胁到了周围生态环境,以致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文章在论述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山东省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山东省历年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排放状况以及废弃物排放的地市级差异进行估计和分析。最后得出青岛、潍坊、临沂等畜牧业大市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较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工作较繁重的结论。根据对山东省240多位畜禽养殖户进行深度调研得到的数据,运用Logit-ISM模型分析畜禽养殖户参与废弃物资源化的意愿及影响其参与行为的因素。研究表明,积极参与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养殖户仅不到六成,其中养殖年收入、政府环保部门是否监管、是否有针对性的补贴、对畜禽废弃物价值认知程度等越来越成为成为影响养殖户是否参与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工作的显着性因素。根据以上分析和研究,找出山东省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防治积极性不高、种养脱节现象凸显,废弃物资源利用率不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提高中小规模畜禽养殖户参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二是科学规划种植养殖结构,促进区域种植养殖合理结合;三是规范畜禽养殖户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四是加大微生物技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谭斅[6](2020)在《木犀草素对鹌鹑机体影响及其缓解无机汞致肝肾损伤作用》文中认为汞(Mercury,Hg)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物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Hg污染的现象日趋严重。过量的Hg可通过空气、饮水和食品蓄积在畜禽的机体内,严重威胁着畜禽健康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木犀草素(Luteolin,Lut)的化学名称为3’,4’,5,7-四羟基黄酮,它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中草药等天然植物中,具有低毒、无诱变性、抗氧化和抗炎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在畜牧业发展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试验以鹌鹑为研究对象,在鹌鹑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Lut,研究其对鹌鹑生长性能和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通过建立鹌鹑氯化汞(Mercuric chloride,Hg Cl2)中毒模型,研究Lut对Hg Cl2引起的鹌鹑肝肾损伤的缓解作用,为Lut在兽医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无机Hg中毒的防治措施以及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试验内容如下:(1)Lut对鹌鹑生长性能和肝肾功能的影响:21日龄雄性鹌鹑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Lut低剂量组(200 mg/kg)、Lut中剂量组(400 mg/kg)和Lut高剂量组(800 mg/kg),每组10只,连续饲喂21 d。每周称量鹌鹑空腹体重和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和平均料重比(Feed gain ratio,F/G)。最后一次称重后,采血测定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剖取肝脏和肾脏进行称重,计算脏器指数。检测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肌酐(Creatinine,CREA)和尿酸(Uric acid,UA)的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活性。采用试剂盒检测肝脏和肾脏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表明:鹌鹑体重、ADG、TP、ALB、肝肾的GSH含量和SOD活性随着Lut添加剂量的升高而升高,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而F/G、TC、TG、CREA、UA和肝肾的MDA含量以及ALT和AST的活性随着Lut添加剂量的降低而降低,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各个试验组的血液中RBC、Hb和WBC水平以及肝脏和肾脏的脏器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趋势,并且无显着差异(p>0.05)。(2)Hg Cl2诱导鹌鹑肝肾损伤模型的建立:21日龄雄性鹌鹑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Hg低剂量组(2 mg/kg)、Hg中剂量组(4 mg/kg)和Hg高剂量组(8 mg/kg),每组10只,连续灌胃84 d。每周称量鹌鹑空腹体重和采食量,最后一次称重后,采血测定RBC,WBC和Hb水平。剖取肝脏和肾脏进行称重,计算脏器指数。检测AST和ALT活性以及CREA和UA含量。采用试剂盒检测肝脏和肾脏匀浆中MDA和GSH含量以及SOD活性。肝脏和肾脏的另一部分组织用于制作石蜡切片,观察肝肾组织形态。结果表明:鹌鹑体重增加量、采食量、RBC和Hb水平、肝肾GSH含量、肝肾SOD活性随着Hg Cl2剂量的升高而降低,Hg中剂量组和Hg高剂量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着降低(p<0.05)。而WBC水平、CREA、UA、肝肾MDA含量,肝脏和肾脏指数以及AST和ALT活性随着Hg Cl2剂量的升高而升高,Hg中剂量组和Hg高剂量组的WBC水平、CREA、UA、肝肾MDA含量以及AST和ALT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着升高(p<0.05),Hg高剂量组的肝脏和肾脏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着升高(p<0.05)。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Hg Cl2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鹌鹑肝肾损伤。(3)Lut对Hg Cl2致鹌鹑生长性能降低和肝肾损伤的作用:21日龄雄性鹌鹑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Lut组(800 mg/kg Lut)、Hg组(6 mg/kg Hg Cl2)和Hg+Lut组(6 mg/kg Hg Cl2+800 mg/kg Lut),试验周期为84 d。每周称量鹌鹑空腹体重和采食量,最后一次称重后,采血测定RBC,WBC和Hb水平。剖取肝脏和肾脏进行称重,计算脏器指数。检测AST和ALT活性以及CREA和UA含量。试剂盒检测肝脏和肾脏匀浆中MDA和GSH含量以及SOD活性。肝脏和肾脏的一部分组织用于制作石蜡切片,观察肝肾组织形态。运用q PCR法检测肝脏和肾脏中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l,NQO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 xl(B-cell lymphoma-extra large,Bcl-xl)、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p53、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 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kt、Nrf2、NF-κB和TNF-α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Hg+Lut组与Hg组相比,体重增加量、采食量、RBC和Hb水平、肝肾GSH含量、肝肾SOD活性均显着性升高(p<0.05),而WBC水平、CREA、UA、肝肾MDA和Hg含量以及AST和ALT活性均显着性降低(p<0.05),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Lut可以缓解Hg Cl2诱导鹌鹑肝肾损伤。q 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Hg+Lut组与Hg组相比肝肾氧化应激相关m RNA(Akt、Nrf2、HO-1和NQO1),细胞凋亡相关m RNA(Bcl-xl),Mrp2 m RNA表达水平以及氧化应激相关蛋白(Akt和Nrf2)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而肝肾炎症相关m RNA(NF-κB、TNF-α、IL-6和IL-1β),细胞凋亡相关m RNA(Bax和p53)的表达水平以及炎症相关蛋白(NF-κB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综上所述,Lut对鹌鹑生长性能和肝肾功能无负面影响并且对机体无毒副作用。Hg Cl2可引起鹌鹑体重和采食量下降,诱发鹌鹑发生肝脏和肾脏损伤。Lut可以改善Hg Cl2引起的鹌鹑生长性能的降低;并且通过减轻Hg Cl2引起的氧化应激,进而减轻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以及促进Hg2+在肝肾的排出,缓解Hg Cl2诱导的肝脏和肾脏损伤。
魏莲清[7](2020)在《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代谢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论文在白羽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棉粕替代豆粕,研究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表观代谢率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以期获得发酵棉粕的最佳添加量、添加时间及对机体代谢的影响。这对缓解蛋白饲料资源紧缺、降低养殖成本和生产绿色健康的畜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论文共分三个试验,具体方法如下:试验一: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棉粕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8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共分生长前期(121 d)和生长后期(2242 d)两个阶段进行。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发酵棉粕(0%组),试验组分别添加3%、6%、9%的发酵棉粕代替豆粕。在每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以重复为单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分别在第21、42天早晨,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只鸡,翅静脉肝素抗凝管采血后处死,测定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等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试验二: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棉粕对肉鸡表观代谢率及蛋白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在每个阶段的最后三天,按照重复收集所有粪便混匀后,从每个重复采集100 g,测定营养物质的表观代谢率。试验第1天、21天和42天,每个重复抽取1只鸡,用于测定胴体及羽毛蛋白沉积。分别于21天、42天,每重复随机抽取1只鸡,空腹12 h,静脉放血后迅速采集部分胸肌、腿肌、肝脏于冻存管中,测定蛋白质代谢相关的酶活和激素。试验三: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m RNA表达量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测定肝脏、胸肌、腿肌中IGF-1、m TOR、AKT、AMPK、TSC1、Atrogin-1等相关基因的m RNA表达量。结果:试验一:1)121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的料重比(F/G)显着降低(P<0.05),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显着升高(P<0.05),皮下脂肪厚度显着降低(P<0.05),此外,试验组肉鸡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含量显着降低(P<0.05),而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着升高(P<0.05),其中6%组的显着高于其它两个添加组(P<0.05)。2)2242d,试验组第42 d的屠体率也显着升高(P<0.05),其中6%组的胸肌率和腿肌率明显高于3%和9%组(P<0.05)。试验二:1)121d,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发酵棉粕组的胴体干物质含量和胴体蛋白质量显着增加(P<0.05),此外,6%添加组的胴体蛋白质沉积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干物质、粗蛋白质的表观代谢率也显着增加,且6%添加组显着高于3%和9%添加组(P<0.05),试验组肌肉和肝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及肝脏中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6%添加组肌肉和肝脏中的碱性磷酸酶(AKP)、甲状腺激素(T4)、生长激素(GH)与对照组相比也显着增加(P<0.05)。2)2242d,与对照组相比,6%和9%组的胴体蛋白质沉积量显着增加(P<0.05),试验组肌肉和肝脏中的T4及肝脏中的AKP、GH、GOT、INS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此外,6%添加组的粗蛋白质的表观代谢率、肝脏中LDH和肌肉中的GH含量均显着提高(P<0.05)。试验三:1)121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腿肌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的表达量显着升高,而胸肌中的叉头转录因子(Fox O3)的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3%和6%组胸肌中IGF-1和磷脂酰肌醇-3-羟基酶(PI3K)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6%组肝脏中IGF-1、m TOR,胸肌中蛋白质激酶(AKT)、m TOR及腿肌中PI3K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此外,6%组肝脏中Atrogin1、Fox O1、Fox O3、Mu RF1、TSC2、胸肌中肌肉萎缩F-box(Atrogin-1)和腿肌中肌肉环指因子1(Mu RF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2)2242d,与对照组相比,3%和9%组胸肌中IGF-1和m TOR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此外,6%组腿肌中AKT及腿肌中PI3K的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9%组肝脏中Fox O1、Mu RF1和胸肌中的Fox O3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结论:添加适量发酵棉粕可以改善肉鸡生长性能,提高屠宰性能,降低血清中的TG和GLU含量,增加血清TP及Ca的含量。此外,发酵棉粕可通过提高饲料的养分表观代谢率、蛋白质代谢相关蛋白酶活和激素水平,上调IGF-1/m TOR蛋白合成通路中的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降低蛋白质分解通路泛素蛋白质酶体途径(UPP)中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进而促进机体蛋白质沉积,影响机体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肉鸡日粮中发酵棉粕的最适添加量为6%,生长前期添加优于生长后期。
夏玉玲[8](2020)在《基于N-Calculator和物质流模型的上海市食物生产消费系统氮素流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物链养分流动引发的氮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大而急迫的环境问题。目前,食物氮污染研究已成为全球氮循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科学问题。食物生产消费系统的氮素流动研究在控制食物链氮素排放强度、促进氮素可持续管理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上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N-Calculator模型估算2000–2018年上海市人均食物氮足迹(包括食物生产和消费氮足迹),并基于物质流模型计算和分析2000–2018年上海市食物链农田生产系统、禽畜养殖系统和食物消费系统各阶段活性氮输入和输出变化及造成的环境负荷量。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基于N-Calculator模型研究表明,2000–2018年上海市人均食物氮足迹在18.10–21.60 kg/a之间波动。其中,人均消费氮足迹是人均食物氮足迹的主要部分,且人均食物氮足迹与人均食物消费量显着正相关。近年来,人均肉类、水产品荤食食物消费量的增长是上海市人均食物氮足迹增长的主要原因。经ARIMA模型预测,2019–2024年上海市人均食物氮足迹将由21.95 kg N/a缓慢增长至23.71 kg N/a,接近发达国家的高氮水平。当前上海市的食物消费模式不利于食物生产消费系统的低氮化发展。(2)上海市食物氮足迹总量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呈显着正相关,与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与食物价格指数的相关性较弱。另外,根据中国膳食指南标准和上海市人均食物氮足迹情况,居民须提高蔬菜、瓜果素食类和蛋奶类副食食物的摄取量,降低粮食、肉类、水产品高氮型食物的摄取量,促进居民营养均衡,减少高氮食物消费导致的环境氮污染。(3)基于物质流模型研究表明,就农田生产系统而言,2000–2018年农业种植面积下降了约49.34%,活性氮输入量减少了约59.07%,单位种植面积活性氮输入量平均为457.20 kg N/hm2,近年来有增长的趋势;以氨挥发为主的大气氮负荷是农田生产系统环境氮负荷的主要形式。这警示上海市仍需加强对农田作物生产系统的氮管理。就畜禽养殖系统而言,由于政府控制禽畜养殖数量,2000–2018年活性氮输入量下降了约73.79%;禽畜粪尿损失导致的水体氮负荷是畜禽养殖系统环境氮负荷的主要形式,单位动物环境氮负荷量从0.19 kg N/p上涨至0.45kg N/p。这警示上海市仍需加强对畜禽粪尿的氮管理。就食物消费系统而言,近年来上海市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倾向于高氮化和多样化,活性氮输入总量增长了约65.56%;水体是食物消费系统氮素排放最主要的汇,人体粪尿的直接排放、粪尿污水的尾水排放是环境氮负荷的主要环节。因此,资源化利用污水是减少上海市食物消费系统环境氮负荷的首要任务。经比较,农田生产系统活性氮的输入量和环境氮负荷量是上海市食物生产消费系统活性氮输入总量和环境氮负荷总量的主要来源。(4)基于情景模拟量化农业种植面积、人口增长、饮食结构、畜禽养殖数量对食物生产消费系统活性氮输入量的贡献,发现其贡献率分别为-67.43%–-100.14%、1.10–23.52%、-11.34%–12.58%、-4.70–-23.80%。另外,目前,上海市食物生产消费系统活性氮利用效率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总体高于我国平均水平,但农田生产系统活性氮利用率(18.43–27.6%)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通过计算上海市食物活性氮盈缺量和盈缺率,发现上海市食物消费主要依靠外地输入,尤其是动物型食物。因此,提高上海市食物生产消费系统的活性氮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刻不容缓。(5)通过对比N-Calculator和物质流模型的研究结果发现,物质流模型对研究上海市食物链系统各个环节活性氮的收支情况更具有适用性;N-Calculator模型对研究上海市食物消费行为造成的环境氮损失情况更具有适用性。
宫宇[9](2019)在《耐温植酸酶部分酶学特性及其在黄羽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酸酶在畜禽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同来源植酸酶的酶学特性和应用效果也有所不同。本研究选用山东隆科特酶制剂有限公司引进的最新科研成果的菌种,采用先进的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和后处理技术,经液体深层发酵提炼精制而成的黑曲霉产植酸酶(耐温型),研究其部分酶学特性,探讨耐温植酸酶在黄羽肉鸡日粮中的应用效果,为饲料生产的饲用耐温植酸酶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进行以下两个试验。试验一:为了探讨新型耐温植酸酶的酶学特性,本研究对耐温植酸酶在不同温度、不同pH条件下的酶活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活性随pH值和温度的变化都呈抛物线状,分别在80℃和pH值2.5左右时酶活最高;在85℃处理后依然保持91.2%相对酶活,在90℃以上的高温处理后,酶活损失较大,只保持了39.5%相对酶活;在pH值2处理后依然保持89.4%相对酶活。由此可见,耐温植酸酶对酸性和高温环境具有极强的耐受性,更符合饲料工业化生产的高温和畜禽胃肠道的酸性环境中应用。试验二:为了探讨耐温植酸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将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528羽,公母各半,随机分成8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1羽。设计8种饲粮,前4种饲粮有效磷水平分别为0.45%、0.38%、0.31%、0.24%,后4种饲粮分别在有效磷0.24%的基础饲粮中添加500、750、1000、10000FTU/kg植酸酶。试验期为28天。结果显示: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ADG显着降低(P<0.01),料肉比显着升高。在低磷日粮中一定范围内随着植酸酶添加量的提高,黄羽肉仔鸡ADG、ADFI相应显着提高,F/G随之显着下降。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肉仔鸡心脏重、肝脏重呈增加趋势(P>0.05);肌胃重呈降低趋势(P>0.05);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低磷组肝脏指数显着高于加酶组(P<0.01)。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血清钙水平降低显着(P<0.01),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显着(P<0.01);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血清尿素氮水平呈降低趋势,各组血清总蛋白无显着差异(P>0.05)。在超量添加植酸酶具有显着提高血清钙水平的效果,血清磷水平呈升高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先升高后降低(P<0.01);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加酶组间血清尿素氮水平呈显着降低(P<0.05)。各组血清总蛋白无显着差异(P>0.05)。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胫长有显着差异,胫围无差异(P>0.05)。胫骨鲜重呈降低趋势(P>0.05);胫骨灰分含量差异显着(P<0.01),胫骨钙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胫骨长显着差异(P>0.05);胫围无显着差异(P>0.05);胫骨鲜重差异显着(P<0.01),胫骨灰分含量差异显着(P<0.01),各组胫骨钙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饲粮有效磷水平降低,饲粮钙利用率差异不显着(P>0.05),饲粮磷利用率差异显着(P<0.01),钙、磷的利用率先提高后降低。低磷饲粮添加植酸酶,饲粮钙利用率显着提高(P<0.01);饲粮总磷利用率显着提高(P<0.01)。本试验条件下,当有效磷为0.24%情况下,耐温植酸酶最佳添加量为1000FTU/kg。经配方换算,1000FTU/kg耐温植酸酶添加量等效于饲粮中0.11%的有效磷。
马凤进[10](2019)在《秦至元时期畜禽饲料开发利用研究》文中提出自新石器时期家畜诞生的那一刻,饲料也就随之而生。从饲料利用资源角度看,史前牲畜吃的第一口饲料,无论精粗,实质上就可以理解为饲料资源的第一次开发的结果。饲料是牲畜生存和生长的物质基础,因此历朝历代都很重视饲料资源的开发,这项工作也基本上没有随朝代的更替而停止过。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期,亦是我国古代饲料的一个初步发展时期,尤其是在苜蓿的引进、本土饲料资源的开辟和饲料配方的发明上,更是做出了超越前人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动荡不安、战争频发,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然而,兼并融合战争对马的空前需求,仍推动畜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这一时期,多个巨型牧场相继建立,在继续开辟饲料资源的同时,饲料进入精细化发展,畜禽宜性饲养。而且以往放牧占主要地位的饲养方式已经渐渐被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方式取代,舍饲比重明显提升。隋唐时代,基本上把前一时代的分裂割据状态扭转了,国家局面相对统一安定,畜牧业由此进入了又一个大发展时期,也是一个大转变时期。在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饲料相关的行业也蓬勃发展。唐代建立了大规模的饲料基地、修订《厩库律》,还打破了苜蓿仅饲御马的前规,加以广泛地种植与利用。尤其史无前例地是,在畜禽的饲养管理上出现了一套较为全面、系统的饲料利用标准,具有超越时代的智慧。宋代疆域较小,且受战争之累,发展畜牧业的条件远不如前代优越,然而就整体而言,其畜牧业与前代相比某些仍有一定的发展。作为以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元代对畜牧业的重视可想而知,牲畜的饲料和饲喂等大多沿袭前代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明显超越前代的是草场的保护和管理,大型家畜的喂饲以及饲料专管官职的细化,有创造性发展的则是新饲料调制法“三和一缴”的提出、发酵饲料的出现以及淡水鱼饲料的首次记载,这些对后世牲畜的喂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秦至元时期,我国在畜禽饲料利用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在饲料的开发、饲草的利用、饲料的加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诸多的经验积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畜牧业乃至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二、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的综合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的综合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畜禽饲料配方结构多元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玉米-豆粕型饲料配方的特点 |
2 畜禽饲料配方多元化发展的潜力 |
2.1 数量潜力 |
2.2 质量潜力 |
3 畜禽饲料配方多元化技术研究进展 |
3.1 数量替代 |
3.1.1 直接替代 |
3.1.2 补充替代 |
3.2 质量提升 |
3.2.1 生物发酵 |
3.2.2 氨基酸平衡 |
3.2.3 饲用酶制剂 |
(2)有机微量元素和植酸酶对鸡生产性能和铜、锌排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铜锌在畜禽生产中的在应用 |
1.1.1 铜锌的吸收代谢 |
1.1.2 铜、锌的生物学作用 |
1.2 铜、锌应用的环境效应 |
1.2.1 铜、锌的利用效率 |
1.2.2 铜、锌排放对环境的不良效应 |
1.3 畜禽生产中铜、锌减量控制技术 |
1.3.1 源头减量添加 |
1.3.2 提高利用效率 |
1.3.3 酶制剂应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试剂耗材和仪器 |
2.3.1 试验试剂 |
2.3.2 试验耗材 |
2.3.3 试验仪器 |
2.4 试验设计 |
2.4.1 试验一 不同来源微量元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铜、锌排泄的影响 |
2.4.2 试验二 不同水平铜与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及铜、锌排泄的影响 |
2.5 测定方法 |
2.5.1 生产性能的测定 |
2.5.2 蛋品质测定 |
2.5.3 血液指标测定 |
2.5.4 骨密度检测 |
2.5.5 钙、磷与微量元素的测定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来源微量元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铜、锌排泄的影响 |
3.1.1 不同来源微量元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
3.1.2 不同来源微量元素对蛋鸡器官指数的影响 |
3.1.3 不同来源微量元素对蛋鸡血液指标变化的影响 |
3.1.4 不同来源微量元素对蛋鸡组织铜、锌沉积量的影响 |
3.1.5 不同来源微量元素对蛋鸡排泄的影响 |
3.2 不同水平铜与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铜、锌排泄的影响 |
3.2.1 不同水平铜与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2 不同水平铜与植酸酶对肉鸡器官指数的影响 |
3.2.3 不同水平铜与植酸酶对肉鸡血液指标变化的影响 |
3.2.4 不同水平铜与植酸酶对肉鸡体组织铜、锌沉积的影响 |
3.2.5 不同水平铜与植酸酶对肉鸡排泄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有机微量元素对家禽生产的影响 |
4.1.1 有机微量元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1.2 有机微量元素改善机体抗氧化性能 |
4.2 植酸酶对家禽生产的影响 |
4.2.1 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2 植酸酶对肉鸡机体代谢与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4.3 有机微量元素和植酸酶对鸡铜、锌利用效率的影响 |
4.3.1 有机微量元素对蛋鸡铜、锌利用效率的影响 |
4.3.2 植酸酶对肉鸡铜、锌利用效率的影响 |
5 结论 |
6 课题创新与展望 |
6.1 课题创新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肉鸡场抗菌药物减量使用与替抗药物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国际与国内肉鸡生产、贸易概况 |
1.1.1 国际肉鸡生产与贸易概况 |
1.1.2 国内肉鸡生产与贸易概况 |
1.2 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 |
1.2.1 抗生素的发展简述 |
1.2.2 兽用抗生素滥用现状 |
1.2.3 兽用抗生素滥用的应对措施 |
1.2.4 长期使用兽用抗生素的危害 |
1.3 兽用抗生素替代药物 |
1.3.1 饲用抗生素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 |
1.3.2 替抗产品的特点 |
1.3.3 抗生素替代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减抗试验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饲养管理 |
2.1.4 生产性能的测定 |
2.1.5 数据处理 |
2.2 替抗试验 |
2.2.1 实验室试验 |
2.2.2 田间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减抗试验 |
3.1.1 抗生素减量情况 |
3.1.2 各批肉鸡饲养中抗生素减量使用情况 |
3.1.3 抗生素减量使用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1.4 抗生素减量使用期间养殖经济效益情况 |
3.2 替抗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实验室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2 田间试验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 |
4.1 减抗试验 |
4.2 替抗试验 |
4.2.1 实验室试验 |
4.2.2 田间试验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我国畜禽养殖业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治理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畜禽饲料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
2 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
3 集约化畜禽养殖中重金属的治理防控措施 |
3.1 从畜禽饲料源头控制重金属 |
3.2 健全堆肥和有机肥料中重金属限量标准 |
3.3 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技术 |
3.4 畜禽养殖废水中重金属钝化技术 |
4 展望 |
(5)山东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研究不足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畜禽养殖业 |
2.1.2 畜禽养殖废弃物 |
2.1.3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 |
2.1.4 畜禽养殖业中的微生物技术 |
2.2 理论基础 |
2.2.1 循环经济理论 |
2.2.2 环境承载力理论 |
2.2.3 生态经济理论 |
2.3 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分析 |
2.3.1 环境保护的需要 |
2.3.2 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3 山东省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和废弃物排放基本情况 |
3.1 山东省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 |
3.1.1 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 |
3.1.2 畜禽养殖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
3.1.3 山东省畜禽养殖业规模化情况 |
3.2 山东省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排放情况 |
3.2.1 山东省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排放总量的测算 |
3.2.2 山东省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的市级差异分析 |
4 山东省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实证分析 |
4.1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特征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4.1.2 描述性样本分析 |
4.1.3 变量设定 |
4.2 养殖户参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行为的计量分析 |
4.2.1 Logistic模型构建 |
4.2.2 ISM模型构建 |
4.2.3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影响因素确定 |
4.2.4 基于ISM模型的影响因素结构分析 |
4.3 山东省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 |
4.3.1 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性不高 |
4.3.2 种养脱节现象凸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有待提高 |
5 促进山东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提高畜禽养殖户参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 |
5.2 积极促进种养结合,推广有机肥生产 |
5.3 规范畜禽养殖户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 |
5.4 重视微生物技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木犀草素对鹌鹑机体影响及其缓解无机汞致肝肾损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木犀草素(Luteolin,Lut) |
1.1.1 结构和理化性质 |
1.1.2 来源和提取 |
1.1.3 药理作用 |
1.2 汞(Mercury,Hg) |
1.2.1 理化性质,存在和用途 |
1.2.2 对环境的污染 |
1.2.3 人类接触途径 |
1.2.4 毒性作用 |
1.2.5 动物性食品中的Hg |
1.3 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试验药品 |
2.1.3 主要试验试剂与配制 |
2.1.4 试验仪器与设备 |
2.2 方法 |
2.2.1 Lut对鹌鹑生长性能和肝肾功能的影响 |
2.2.2 HgCl_2诱导鹌鹑肝肾损伤模型的建立 |
2.2.3 Lut对HgCl_2致鹌鹑生长性能降低和肝肾损伤的作用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Lut对鹌鹑生长性能和肝肾功能的影响 |
3.1.1 生长性能指标变化 |
3.1.2 血液指标变化 |
3.1.3 血清生化指标变化 |
3.1.4 脏器指数变化 |
3.1.5 肝肾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 |
3.2 HgCl_2诱导鹌鹑肝肾损伤模型的建立 |
3.2.1 临床症状 |
3.2.2 体重和采食量变化 |
3.2.3 血液指标变化 |
3.2.4 血清生化指标变化 |
3.2.5 脏器指数变化 |
3.2.6 肝肾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 |
3.2.7 肝肾组织病理学变化 |
3.3 Lut对HgCl_2致鹌鹑生长性能降低和肝肾损伤的作用 |
3.3.1 临床症状 |
3.3.2 体重和采食量变化 |
3.3.3 血液指标变化 |
3.3.4 血清生化指标变化 |
3.3.5 脏器指数变化 |
3.3.6 肝肾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 |
3.3.7 肝肾组织病理学变化 |
3.3.8 肝肾相关mRNA表达变化 |
3.3.9 肝肾相关蛋白水平表达变化 |
3.3.10 肝肾Hg含量变化 |
4 讨论 |
4.1 Lut对鹌鹑生长性能和肝肾功能的影响 |
4.1.1 生长性能指标变化 |
4.1.2 血液指标变化 |
4.1.3 血清生化指标变化 |
4.1.4 脏器指数变化 |
4.1.5 肝肾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 |
4.2 Lut对HgCl_2致鹌鹑生长性能降低和肝肾损伤的作用 |
4.2.1 血液指标变化 |
4.2.2 血清生化指标变化 |
4.2.3 肝肾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 |
4.2.4 肝肾炎症反应变化 |
4.2.5 肝肾细胞凋亡变化 |
4.2.6 肝肾Nrf2通路相关蛋白变化 |
4.2.7 肝肾Mrp2变化 |
4.3 应用前景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代谢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发酵菌种的类型 |
1.2.2 发酵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变化 |
1.2.3 发酵棉粕脱毒机理的研究 |
1.2.4 发酵棉粕中小肽含量的变化 |
1.2.5 发酵棉粕中含有丰富的消化酶 |
1.2.6 发酵棉粕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1.3 发酵棉粕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
1.3.1 发酵棉粕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1.3.2 发酵棉粕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1.3.3 发酵棉粕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1.3.4 发酵棉粕对肉鸡肠道形态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 |
1.4 肉鸡蛋白质代谢及调控 |
1.4.1 生化指标与蛋白质代谢 |
1.4.2 蛋白质代谢相关的酶 |
1.4.3 蛋白质代谢相关的激素 |
1.4.4 蛋白质代谢的分子机制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试验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棉粕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1.1 前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材料 |
1.2.2 发酵棉粕的制备 |
1.2.3 试验设计 |
1.2.4 生长性能的测定 |
1.2.5 屠宰性能的测定 |
1.2.6 血清生化指标 |
1.2.7 数据分析 |
1.3 结果与分析 |
1.3.1 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棉粕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1.3.2 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棉粕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1.3.3 加不同水平的发酵棉粕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4 讨论 |
1.4.1 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棉粕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1.4.2 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棉粕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1.4.3 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棉粕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5 小结 |
试验二 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棉粕对肉鸡表观代谢率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发酵棉粕的制备 |
2.2.3 试验设计 |
2.2.4 样品的采集 |
2.2.5 分析测定 |
2.2.6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沉积的影响 |
2.3.2 发酵棉粕对肉鸡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2.3.3 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代谢相关蛋白酶活的影响 |
2.3.4 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发酵棉粕对肉鸡胴体和羽毛干物质含量及蛋白质沉积的影响 |
2.4.2 发酵棉粕对肉鸡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2.4.3 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代谢相关蛋白酶活的影响 |
2.4.4 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 |
2.5 小结 |
试验三 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发酵棉粕的制备 |
3.2.3 试验设计 |
3.2.4 样品的采集 |
3.2.5 组织中总RNA的提取 |
3.2.6 cDNA的合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
3.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合成代谢通路IGF-1/mTOR的影响 |
3.3.2 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分解代谢AMPK通路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3.3 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分解代谢UPP通路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代谢合成通路中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4.2 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代谢分解通路中相关基因m RNA表达量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三章 :结论与创新点 |
1.1 结论 |
1.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8)基于N-Calculator和物质流模型的上海市食物生产消费系统氮素流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食物氮足迹研究 |
1.2.2 食物生产消费系统活性氮流动研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路线 |
1.6 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数据来源 |
2.3 研究方法 |
2.3.1 食物氮足迹计算模型 |
2.3.2 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
2.3.3 食物生产消费氮素流动模型 |
2.3.4 情景模拟 |
2.3.5 食物氮素盈缺量和盈缺率 |
2.4 统计与分析 |
3 基于N-Calculator模型的上海市食物氮足迹 |
3.1 上海市人均食物氮足迹 |
3.1.1 上海市人均食物氮足迹估算结果 |
3.1.2 上海市人均食物氮足迹动态变化 |
3.1.3 上海市人均食物氮足迹预测结果 |
3.2 分析与讨论 |
3.2.1 上海市食物氮足迹与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关系 |
3.2.2 居民氮消费与膳食标准 |
3.2.3 国内外食物氮足迹比较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物质流模型的上海市食物生产消费系统活性氮变化 |
4.1 农田生产系统活性氮变化及环境负荷 |
4.1.1 作物生产变化 |
4.1.2 农田生产系统活性氮输入变化 |
4.1.3 农田生产系统活性氮输出变化 |
4.1.4 农田生产系统活性氮造成的环境负荷 |
4.2 禽畜养殖系统活性氮变化及环境负荷 |
4.2.1 禽畜养殖概况 |
4.2.2 禽畜养殖系统活性氮输入变化 |
4.2.3 禽畜养殖系统活性氮输出变化 |
4.2.4 禽畜养殖系统造成的环境负荷 |
4.3 食物消费系统活性氮变化及其环境负荷 |
4.3.1 食物消费变化 |
4.3.2 食物消费系统活性氮输入变化 |
4.3.3 食物消费系统活性氮输出变化 |
4.3.4 食物消费系统造成的环境负荷 |
4.4 分析与讨论 |
4.4.1 食物生产消费系统活性氮输入量的驱动因素 |
4.4.2 食物生产消费系统活性氮利用效率 |
4.4.3 食物生产消费系统资源化利用情况 |
4.4.4 食物氮素生产消费平衡特征 |
4.4.5 物质流模型与N-Calculator模型研究结果的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对策 |
5.1 主要结论 |
5.2 对策 |
5.3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学术成果 |
致谢 |
(9)耐温植酸酶部分酶学特性及其在黄羽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进展 |
1.1 植酸与植酸酶 |
1.2 植酸酶的作用原理 |
1.3 影响植酸酶作用效果的因素 |
1.4 植酸酶在畜禽日粮中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研究内容与操作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2 试验操作路线 |
第二章 耐温植酸酶部分酶学特性的研究 |
1 试验材料 |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2 试验用植酸酶 |
1.3 酶活的测定方法 |
1.4 不同条件下耐温植酸酶酶活的变化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温度对耐温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
2.2 pH值对耐温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温度对耐温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
3.2 pH值对耐温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耐温植酸酶在黄羽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饲粮组成 |
1.4 试验饲养 |
1.5 样品采集和处理 |
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 生长性能 |
2.2 血液生化指标 |
2.3 器官指数 |
2.4 胫骨发育 |
2.5 养分表观消化率 |
3 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脏器指数的影响 |
4.3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4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胫骨指标的影响 |
4.5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饲粮饲粮钙、磷利用率的影响 |
5 讨论 |
5.1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5.2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脏器指数的影响 |
5.3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5.4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胫骨指标的影响 |
5.5 不同有效磷和植酸酶水平对黄羽肉鸡饲粮钙、磷利用率的影响 |
6 小结 |
第四章 论文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1 主要结论 |
2 试验创新点 |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秦至元时期畜禽饲料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三、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秦汉时期的饲料利用 |
第一节 秦以前饲料利用概况 |
第二节 饲料资源的初步开发 |
第三节 苜蓿饲料的引进 |
第四节 饲料“配方”的滥觞 |
第五节 牧养名家的饲料利用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饲料利用 |
第一节 官营牧场饲料区的建立 |
第二节 畜禽饲料甄选及利用的精细化 |
第三节 饲料加工与管理的精细化 |
第四节 舍饲比重影响饲料利用方式 |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饲料利用 |
第一节 饲料管理相关官职及法规的制定 |
第二节 规模化饲料基地的建立 |
第三节 苜蓿的广泛种植与利用 |
第四节 传统饲料利用标准的出现及影响 |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饲料利用 |
第一节 重视草场的保护 |
第二节 饲料管理官职的细化 |
第三节 大家畜饲料利用的进步 |
第四节 畜禽饲料的加工与利用 |
第五章 秦至元时期饲料利用的影响和启示 |
第一节 秦至元时期饲料利用的影响 |
第二节 秦至元时期饲料利用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的综合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畜禽饲料配方结构多元化技术研究进展[J]. 张乃锋. 饲料工业, 2021(20)
- [2]有机微量元素和植酸酶对鸡生产性能和铜、锌排泄的影响研究[D]. 闫威东.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肉鸡场抗菌药物减量使用与替抗药物效果研究[D]. 张哲.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4]我国畜禽养殖业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治理防控[J]. 徐万强,孙世友,茹淑华,刘蕾,贾妍,王凌,张国印,赵欧亚. 河北农业科学, 2020(05)
- [5]山东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D]. 金明举.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6]木犀草素对鹌鹑机体影响及其缓解无机汞致肝肾损伤作用[D]. 谭斅.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7]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棉粕对肉鸡蛋白质代谢影响的研究[D]. 魏莲清.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基于N-Calculator和物质流模型的上海市食物生产消费系统氮素流动研究[D]. 夏玉玲.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9]耐温植酸酶部分酶学特性及其在黄羽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宫宇.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10]秦至元时期畜禽饲料开发利用研究[D]. 马凤进.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