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用米糠油的提取(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莹[1](2021)在《米糠油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米糠是水稻加工业重要的副产物之一,以米糠为原料,制得的米糠油,是一种与橄榄油齐名的健康食用油。米糠油的发展,为促进稻米副产品的高附加值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供了有效契机。评价米糠油生产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对于促进食用油行业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盘锦兴旺油脂厂米糠油生产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利用Ga Bi9.2.1.68软件建立模型,采用CML 2001-Jan.2016影响评价方法分析米糠油生产各阶段的环境影响。系统范围涵盖原料米糠运输、毛油浸出、油脂精炼和成品油包装四个子系统。通过米糠油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的热点问题识别确定可能的改进方案,并量化环境影响改善的可能性,为相关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生命周期评价结果,生产1吨精炼米糠油,运输、毛油浸出、油脂精炼和成品油包装的环境影响分别为6.31E-11、1.70E-10、1.81E-10和5.76E-11。油脂精炼阶段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毛油浸出阶段。生命周期内最为显着的环境影响是海洋生态毒性潜值(MAETP),其次是酸化潜值(AP)、非生物化石资源耗竭潜值(ADP f)、全球变暖潜值(GWP)和光化学臭氧形成潜值(POCP)。电力和煤的大量消耗是造成这两个阶段环境影响显着的重要原因。此外,正己烷、磷酸和氢氧化钠的使用对加剧POCP、富营养化潜值(EP)和非生物元素资源耗竭潜值(ADP e)有突出贡献。而包装材料的使用对MAETP、ADP f和陆地生态毒性潜值(TETP)有较突出的作用。敏感性分析表明,对米糠油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结果影响最大的清单数据主要是用煤量和用电量。2.基于米糠油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的热点问题识别,即化石燃料煤和电力的消耗是造成绝大部分环境影响的关键因素,提出用天然气替代煤,和改变电力来源(即发电方式)来确定环境影响改善潜力。与煤相比,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米糠油生产系统产生更低的AP、EP、GWP、HTP、MAETP、ODP和POCP,特别是AP、POCP和GWP,影响改善程度最大,分别减少了74.67%、40.86%和23.22%。整体环境影响比原系统改善了24.18%。不同电力来源的环境影响顺序为: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天然气发电<光伏发电<燃煤发电。水力发电最为环境友好。与燃煤发电相比,其整体环境影响分别改善99.76%、98.03%、95.62%和90.49%。四种情景分析表明,改变电力来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环境影响改善潜力最为显着。以20%的水力发电和天然气发电为例,对应情景的整体环境影响分别改善83.21%和82.77%。因此,加快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传统燃煤发电对于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张佳丽[2](2021)在《米糠来源植物甾醇对秀丽隐杆线虫多巴胺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米糠油是一种健康营养油,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近年来研究发现米糠油在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和炎症水平等方面有健康促进作用。米糠是稻谷制米过程中的重要副产物,含有许多天然活性成分,但目前对米糠的关注和利用还有待提高。植物甾醇是一类天然三萜类活性物质,也是米糠及米糠油生理活性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巴胺神经元(DA神经元)是一类与机体运动、情绪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神经元,该类神经元受损会对机体造成诸多不良影响。研究发现三萜类物质具有潜在的神经系统健康促进作用,而关于植物甾醇是否具备DA神经元保护作用尚不明晰。因此,为了探索米糠来源(即米糠与米糠油)植物甾醇是否具备DA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发挥该作用的潜在机制,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利用色谱分析技术对不同米糠及米糠油的植物甾醇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米糠含有4.07%~17.64%的甾醇糖苷及高比例的4,4-二甲基甾醇阿魏酸酯;米糠油不含甾醇糖苷,且根据甾醇组成可分为:(1)高甾醇阿魏酸酯米糠油(甾醇阿魏酸酯含量占总甾醇的80%以上);(2)高游离态甾醇米糠油(游离态甾醇含量占总甾醇的70%以上);(3)等比例甾醇阿魏酸酯与游离态甾醇米糠油(甾醇阿魏酸酯与游离态甾醇含量比约为50:50)。其次,利用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CYC-SF)、24-亚甲基环木菠萝醇阿魏酸酯(24-M-SF)及谷甾醇吡喃葡萄糖苷(SITO-SG)这些米糠的特征植物甾醇,及谷甾醇(SITO)、菜油甾醇阿魏酸酯(CAM-SF)这些米糠油的特征植物甾醇在DA神经元损伤的线虫模型中评价了其各自的DA神经元保护作用。结果发现除SITO-SG外,游离态甾醇SITO、4,4-二甲基甾醇阿魏酸酯CYC-SF及24-M-SF、4-无甲基甾醇阿魏酸酯CAM-SF对线虫DA神经元都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最后,分析了SITO、CAM-SF、CYC-SF及24-M-SF对线虫DA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上述植物甾醇的线粒体调节能力、抗氧化及抑制凋亡蛋白过表达作用可能在保护线虫DA神经元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调节线粒体功能方面:SITO、CAM-SF、CYC-SF及24-M-SF可显着改善鱼藤酮(ROT)诱导的线虫线粒体呼吸链(ETC)复合物活性的抑制情况,SITO及CAM-SF还可显着提高线粒体ATP的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在抗氧化方面:SITO、CAM-SF、CYC-SF及24-M-SF可显着降低线虫体内活性氧(ROS)累积,提高II相解毒酶基因gst-4和抗氧化相关基因sod-3的表达,此外还发现上述植物甾醇抗氧化能力的发挥需依赖DAF-16通路的激活;在抑制凋亡蛋白过表达方面:SITO、CAM-SF、CYC-SF及24-M-SF可显着降低ROT诱导的CED-3过表达。此外,本研究发现SITO、CAM-SF、CYC-SF及24-M-SF不会对线虫应激相关核转录因子SKN-1及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pink-1产生作用。综上所述,通过对米糠来源植物甾醇的分析研究,发现SITO、CAM-SF、CYC-SF及24-M-SF具有调节线粒体、调节凋亡蛋白CED-3过表达,及通过激活DAF-16通路改善线虫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米糠来源植物甾醇保护线虫DA神经元的潜在作用机制,并为米糠的加工利用及米糠油的营养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王玉莹,吕诗文,于枫,宫雨晴,贺雷雨,孙丽慧[3](2021)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米糠油》文中指出以米糠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法提取米糠油,对比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对米糠油的提油率、蜡含量、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数、皂化值、β-胡萝卜素和γ-谷维素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法提取米糠油,在40 kHz下超声处理20 min,提油率可达14.2%,为正己烷萃取的91.6%。对米糠油的理化性质分析发现,超声处理显着增加了米糠油中蜡含量、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数,因此超声处理时间不宜过长。另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对提高米糠油的β-胡萝卜素和γ-谷维素含量,以及改善抗氧化活性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总体而言,利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米糠油可以获得较好的提油率,并且提高β-胡萝卜素和γ-谷维素等活性成分的含量,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提取米糠油的方式。
张志宏,卢淑雯[4](2020)在《米糠的营养功效及在饲料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米糠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具有不同生物学功效的营养因子。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米糠在开发利用上仍然还有很大空间。文章围绕米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活性、提取方式以及在饲料行业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为饲料企业深度挖掘米糠营养潜能提供参考。
于枫[5](2020)在《米糠蛋白功能特性及糖基化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米糠是一类储量丰富的重要农业资源,然而大多数的脱脂米糠仅仅被视作一种易得的饲料,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米糠中的米糠蛋白也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与应用潜力。本论文采用超声辅助碱法从经过不同稳定化处理的米糠中提取米糠蛋白,并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得到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然后将米糠蛋白与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大豆蛋白进行对比,研究米糠蛋白的乳化性能和吸附镉的能力。最后,研究利用四种不同的糖对米糠蛋白的修饰作用,并讨论制取糖-米糠蛋白复合物的最佳条件,以建立米糠蛋白糖基化改性最佳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发现,超声处理可将蛋白提取率提升至57.89%,而经过微波加热处理的米糠得到的蛋白质纯度最高,为73.49%。稳定化和超声处理均未影响米糠蛋白的分子量分布。超声处理后,最高可将米糠蛋白的乳化稳定性和吸油能力分别提升16.95%和10.77%,巯基含量也提升了28.99%。综合而言,超声辅助碱法是一种从热稳定米糠中提取蛋白质的有效方法,解决了米糠蛋白较难提取的问题。2、研究发现,在乳化性能方面,两种浓度下制备的米糠蛋白乳液均比大豆蛋白乳液稳定,其中,蛋白浓度为2%时,以水为分散系制备的米糠蛋白乳液的粒径(1030 nm)小于大豆蛋白乳液粒径(1762 nm);储存7 d后,米糠蛋白乳液分层指数为59.26%,低于大豆蛋白乳液的分层指数(82.35%);米糠蛋白乳液的界面蛋白浓度为5.99 mg/m2,而大豆蛋白乳液为3.14 mg/m2。米糠蛋白优良的乳化性能使其可以成为大豆蛋白的有效替代,从而解决蛋白质紧缺的问题。在镉吸附方面,米糠蛋白的最大吸附量(25.13 mg/g)高于大豆蛋白(16.43 mg/g),且结合在米糠蛋白上的镉更难脱除。将两种蛋白的巯基氧化后,米糠蛋白和大豆蛋白的吸附能力分别下降了49.6%和43.7%。米糠蛋白优秀的镉吸附能力使其成为日益严重的镉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3、研究发现,糖基化反应对米糠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等性质有明显的改善,其中,菊粉-米糠蛋白复合物的最大乳化活性为126.5 m2/g,最大乳化稳定性是对照组的2.21倍,储存7 d后乳液的乳化指数为10.82%,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制备菊粉-米糠蛋白共价复合物的最佳条件为温度90℃,菊粉与米糠蛋白质量比1:1,反应进行60 min。菊粉-米糠蛋白复合物可以充分解决米糠蛋白的应用限制,拓展应用空间。
余诚玮,胡蓉,付泽建,胡蒋宁,邓泽元[6](2020)在《微波处理对米糠油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米糠是稻米加工的主要副产物,可以用来制取极具营养价值的米糠油,而米糠中脂肪酶导致的快速酸败使得米糠利用率不足10%。本研究采用微波技术处理米糠,探讨微波处理对米糠油酸价、谷维素、过氧化值、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显着降低了脂肪酶活力,抑制了酸价的增长(P<0.05),微波时间6 min的效果最佳,储藏56 d后其酸价仍低于30 mg/g(KOH),而未处理组的酸价则超过了155 mg/g(KOH);此外,微波处理对米糠油中谷维素含量、脂肪酸组成没有显着影响(P>0.05),说明微波处理后的米糠油仍保持着较好的品质。因此,微波处理是一种极佳的米糠稳定化方式。
梁隽杰[7](2019)在《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米糠及米糠油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米糠含有稻谷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以及人体必需元素,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副产品资源。米糠油是米糠的主要营养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脂、抗氧化和抗癌等特性,利于人体健康。但米糠在脱糠的过程中,所含脂肪酶易与脂肪结合,发生氧化酸败变质,降低了米糠的利用率。因此,本实验采用高能电子束辐照(High-electron irradiation,EBI)稳定化技术处理米糠,以期达到保护米糠优良特性、有效降低脂肪酶活性、延长米糠油储藏时间和特性,提高米糠综合利用率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利用不同剂量(2 kGy~10 kGy)的辐照处理食品级米糠油,研究EBI对食品级米糠油颜色变化、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作用,随着EBI剂量的增加,米糠油亮度L*逐渐变亮,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变化不显着。利用不同剂量(2 kGy~10 kGy)的辐照处理新鲜糙米米糠,通过测定米糠颜色变化、主要组分含量和脂肪酶活性研究电子束辐照对米糠理化性质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米糠颜色逐渐变暗;米糠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和还原糖含量无显着变化;米糠脂肪酶活性显着降低,当辐照剂量为10 kGy时,米糠中脂肪酶活性降低到未处理的54.84%。对不同辐照剂量(2 kGy~10 kGy)处理后的米糠进行浸提米糠油,研究EBI对米糠油颜色变化、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酸价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动力学实验探讨辐照处理对米糠保质期的延长作用。结果发现,米糠油亮度随EBI剂量增加而升高;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均略有下降,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均略有上升;EBI对米糠油的酸价上升有显着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辐照米糠后所提米糠油的酸价上升速率显着低于未处理米糠油,保质期延长了 37天。利用不同剂量(2 kGy~10 kGy)的辐照处理固态和液态脂肪酶,通过测定脂肪酶表面疏水性、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热稳定性、二级结构相对含量以及脂肪酶含量和活性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EBI对脂肪酶性质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酶活性与EBI剂量呈良好的剂效关系。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脂肪酶含量显着下降,脂肪酶活性逐渐下降,当EBI剂量为10 kGy时,固态脂肪酶残留活性可降低至原酶活的59.43%,液态脂肪酶残留活性可降低至原活性的66.58%;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热稳定性明显降低,羰基含量明显增加,在二级结构的检测中发现α-螺旋结构及β-折叠结构含量显着下降,β-转角结构含量及无规则卷曲含量显着上升,EBI可以改变脂肪酶的二级结构,破坏脂肪酶的结构。并且相同EBI剂量下,辐照对液态脂肪酶的影响效果强于固态的脂肪酶。利用不同剂量(2 kGy~10 kGy)的辐照处理米糠蛋白,通过测定米糠蛋白表面疏水性、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热稳定性和二级结构相对含量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EBI对米糠蛋白性质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糠蛋白性质和结构与脂肪酶变化一致,遭到一定的破坏。
石海鸽[8](2019)在《脱脂米糠—碎米粉混合体系物性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米糠和碎米是两种产出量大、营养丰富的稻谷副产物资源,但因米糠易酸败、碎米形态差等原因,未能得到合理利用。本研究首先使用超声波辅助法对原料米糠进行脱脂处理,以延长其储存期,再将得到的脱脂米糠与碎米粉混合,探究不同条件下脱脂米糠-碎米粉混合体系的糊化特性、流变特性、质构特性,为以脱脂米糠-碎米粉为原料的食品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本研究首先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法脱脂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17.5 g/mL、超声波功率为500W、超声波时间为10 min,所得脱脂率为96.73%,远高于传统的溶剂浸提法所得脱脂率,有效控制了储存期内脂肪酸值的上升,缓解了米糠的酸败。其次,与单独使用脱脂米糠和碎米粉相比,在碎米粉中适量添加脱脂米糠可避免混合体系糊化时黏度过大的问题,适当减小碎米粉粒径可降低糊化难度。试验发现,脱脂米糠-碎米粉混合体系的冷糊属于假塑性流体,脱脂米糠的添加可降低混合体系的表观黏度,而将碎米粉粒径变细或提高糊化温度则会使混合体系表观黏度增大。此外,当碎米粉的粒径在80目~160目之间时,脱脂米糠-碎米粉混合体系的流变特性与糊化特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质构特性的测定表明添加脱脂米糠或使碎米粉粒径变细均可以减弱凝胶的老化现象;当pH=3或11时,混合体系无法形成坚实凝胶,当pH=5时,凝胶状态最好;加入盐或糖均可使凝胶硬度减小。
徐瑶[9](2019)在《高酸值薏米糠油的脱酸技术及其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薏米(Coix lacryma-jobi L)又称薏苡、薏仁、药用玉米等,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具的药食两用作物。我国是世界上薏米种植面积和加工量最大的国家,具有丰富的薏米糠资源。目前薏米糠主要被用于制作动物饲料,经济价值很低。将薏米糠加工成薏米糠油能够显着的提高薏米糠的经济价值,同时薏米糠油富含生理活性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症、抗过敏、调节机体免疫等功能,是理想的食用营养油脂。生产薏米糠油的关键问题在于在保证得率的前提下,如何将薏米糠毛油的酸值降低到食用油标准酸值限值的范围内。薏米糠毛油的酸值极高,一般可达4060 mgKOH/g,且其毛油中含有大量的杂质,采用传统的碱法脱酸和物理脱酸不仅会损失大量的有用中性油和生理活性物质,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料,增加环境负担。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成熟的薏米糠油脱酸精炼工艺被用于生产食用薏米糠油。因此,有必要对高酸值薏米糠油的脱酸精炼工艺进行研究,寻找最佳的脱酸精炼工艺。鉴于此,本试验立足于精炼薏米糠油的关键问题,首先探索模拟高酸值植物油的最优脱酸工艺,以此再来优化确定高酸值薏米糠油的最佳脱酸工艺;进一步探讨精炼薏米糠油品质的变化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组成;分析精炼薏米糠油在体外模拟消化和体外肠道菌群发酵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旨在为薏米糠油的实际生产、销售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为开发食用薏米糠油的营养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酸值薏米糠油的脱酸工艺研究以菜籽油为原料,模拟出高酸值植物油,分别采用两次碱炼脱酸法、乙醇溶剂多次萃取法和分子蒸馏-碱炼脱酸法进行脱酸工艺研究,探讨模拟高酸值菜籽油碱炼最大脱酸程度及该脱酸程度下最佳脱酸方案,最后应用于高酸值薏米糠油的脱酸并进行验证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高酸值菜籽油能够有效碱炼脱酸的最大酸值为60 mgKOH/g;3种脱酸方法经优化后,对理论酸值为60 mgKOH/g的模拟高酸值菜籽油,两次碱炼法脱酸后的精炼油的酸值为0.111 mgKOH/g,总得率为34.82%;三次乙醇萃取法脱酸后的精炼油的酸值为3.158mgKOH/g,总得率为47.77%;一次分子蒸馏-一次碱炼法脱酸后的精炼油的酸值为0.280mgKOH/g,总得率为57.45%。最佳脱酸方案为一次分子蒸馏-一次碱炼法脱酸,其工艺条件为:在蒸发器温度165℃、内冷器温度30℃、转速365 r/min条件下分子蒸馏后,再采用60 g/L的NaOH溶液在0℃下脱酸,100 g/L的NaCl溶液洗脱皂脚后,分离得最终的脱酸油。通过真实高酸值薏米糠油体系对最佳脱酸工艺进行验证和优化后,其高酸值薏米糠油的酸值由63.41 mgKOH/g降至0.441 mgKOH/g,达到国家三级食用油标准,总得率为57.05%。实际体系和模拟体系脱酸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模拟所得最佳脱酸工艺具有可行性。2、薏米糠油的理化品质特性研究研究了脱酸工艺对于薏米糠油品质的影响,分析了薏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甘油三酯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精炼薏米糠油具有薏米糠油的固有气味,油体呈棕黄色,澄澈、透明,无异物,酸值为0.441 mgKOH/g(达到国家三级米糠油标准),过氧化值为4.393 mmol/kg(达到国家一级米糠油标准)。同时,精炼薏米糠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43.254μg/g,谷维素含量为2.619 mg/g,豆甾醇含量为51.125 mg/g,β-谷甾醇含量为18.631 mg/g,角鲨烯含量为62.822μg/g。在120℃时,精炼薏米糠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9.03 h,其Q10模型法推断的货架期为514.29 d。此外,精炼薏米糠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达81.43%,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精炼薏米糠油的甘油三酯种类复杂,主要有β-OOL,β-OLL,β-OHL,β-OOO,β-OLO,β-POO,β-OHO,β-PLO,β-OPL,β-OOCL,β-LOL,β-POL,β-LLL,β-PLL,β-PHO,β-OPO,β-OOCO,β-LHL,β-PHL,β-PPO等20种,占总甘油三酯含量的73.76%。3、薏米糠油在体外模拟消化及体外肠道菌群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研究采用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和体外肠道菌群发酵试验,分别研究了薏米糠油在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体外模拟消化试验中,薏米糠油先经过快速消化期,后消化速率逐渐变慢,FFA的释放量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最终趋于平缓。在体外模拟胃液消化过程中,乳液微粒被逐渐水解为大、小两种微粒,平均粒径分别分布于420 nm和100 nm附近。在体外模拟小肠液消化过程中,两种微粒进一步水解,水解后平均粒径先分布在230 nm附近,后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微粒互相聚集,最终微粒的平均粒径稳定分布在320 nm附近。体系的Zeta电位在模拟胃液消化前期存在延滞期,30 min后Zeta电位逐渐升高;在模拟小肠液消化过程中,Zeta电位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此外,随着消化过程的进行,体系中甘油一酯的含量逐渐增加,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逐渐减少。(2)体外肠道菌群发酵试验中,发酵液的理化指标的变化同体外肠道菌群的组成的变化具有一致性。高水平薏米糠油组(EH组)和高水平大豆油组(CH组)的菌群物种相似性较高,同其他组别的物种差异性较大。与低水平薏米糠油组(EL组)和低水平大豆油组(CL组)相比,高水平薏米糠油组和高水平大豆油组拟杆菌门丰度显着增加且拟杆菌门与氨态氮含量呈显着负相关,瘤胃菌科、毛螺菌科、拟杆菌科和红蝽菌科丰度显着增加且红蝽菌科和毛螺菌科与SCFAs含量呈正相关,Shewallaceae和肠杆菌科的丰度显着降低;促进泛酸盐和辅酶A的生物合成、糖基转移酶等的代谢通路,抑制脂多糖生物合成。综上可知,高水平薏米糠油组和高水平大豆油组均能有效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发酵液的pH,增加发酵液中SCFAs的含量,减少氨态氮的含量,且高水平薏米糠油组对有害菌的抑制效果更佳。结论:薏米糠油的最佳脱酸工艺为一次分子蒸馏-一次碱炼脱酸。精炼后的薏米糠油品质良好,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甘油三酯,且易被人体消化水解。高水平薏米糠油能够有效促进体外肠道菌群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吕诗文[10](2018)在《利用稻米副产物米糠联产米糠油、米糠蛋白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文中提出米糠是水稻加工中主要的副产物之一,包含稻米64%的营养成分及90%以上的人体必需元素,有“天然营养宝库”之称。但大部分被用作牲畜饲料或直接焚烧,造成资源浪费。本论文以新鲜米糠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法从米糠中提取米糠油,并使用甲醇液-液萃取对毛油进行脱酸,然后分别使用三种不同物理方式(超声、均质和微波)辅助弱碱法从脱脂米糠中提取米糠蛋白。提取蛋白过程中所产生的米糠残渣用于提取阿魏酸,通过微生物将粗提阿魏酸转化成4-乙烯基愈创木酚,从而极大提高米糠资源附加值。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超声(40 kHz)处理20 min时米糠油提取率最高,为14.2%,比单独采用乙醇提取提高了2.1%(P<0.05)。经过超声处理后米糠油中谷维素及β-胡萝卜素含量明显提高,米糠油抗氧化活性也得到提高。米糠油中蜡含量、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数及皂化值会因为超声处理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此外,实验还采用甲醇液-液萃取对米糠油进行脱酸,结果显示脱酸率达86.0%,且对米糠油中营养物质损失较小。2、采用不同物理方式辅助弱碱法从脱脂米糠中提取米糠蛋白,结果表明:超声(100W,5 min)辅助提取效果最高,蛋白提取率达57.89%,而微波(20%power,5 min)辅助提取率仅为43.74%。超声辅助和均质辅助都可提高蛋白持油性、乳化稳定性及发泡能力,且超声辅助优于均质辅助,然而蛋白溶解度、持水性、乳化活性及泡沫稳定性却因物理作用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综合考虑,超声辅助弱碱法是一个较为有效地米糠蛋白提取方法。3、将提取蛋白后剩余的米糠残渣与1.0%(w/v)NaOH溶液混合提取阿魏酸,在温度为70℃的条件下碱解3 h,阿魏酸提取效率达232.1 mg/100g。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转化阿魏酸生成4-乙烯基愈创木酚能力的菌株DLF-17056,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为地衣芽孢杆菌;利用海藻酸钠包埋地衣芽孢杆菌DLF-15161制备固定化微球,并将其与阿魏酸粗提液按体积比1:5混合,于120 rpm,40℃条件下反应24 h,在阿魏酸初始浓度为1.0 g/L时最终4-乙烯基愈创木酚产量为762.3 mg/L,同时,海藻酸钙微球在使用8次后转化率依然可达到60%以上。
二、食用米糠油的提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用米糠油的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1)米糠油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
1.2.1 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和定义 |
1.2.2 生命周期评价步骤 |
1.3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
2.1 米糠油提取技术 |
2.2 系统描述 |
2.2.1 运输 |
2.2.2 毛油浸出 |
2.2.3 油脂精炼 |
2.2.4 成品油包装 |
2.3 数据收集 |
2.3.1 数据来源 |
2.3.2 数据分配 |
2.4 蒙特卡罗模拟 |
3 米糠油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 |
3.1 目的和范围的确定 |
3.2 清单分析 |
3.3 影响评价 |
3.4 结果解释 |
3.4.1 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
3.4.2 毛油浸出阶段的环境影响 |
3.4.3 油脂精炼阶段的环境影响 |
3.4.4 贡献因素分析 |
3.4.5 敏感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米糠油生产环境影响改进方案研究 |
4.1 天然气替换煤系统 |
4.1.1 煤和天然气对应情景总环境影响对比 |
4.1.2 两情景毛油浸出阶段环境影响对比 |
4.1.3 两情景油脂精炼阶段环境影响对比 |
4.2 改变电力来源 |
4.2.1 不同电力来源 |
4.2.2 不同电力来源环境影响比较 |
4.3 情景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2)米糠来源植物甾醇对秀丽隐杆线虫多巴胺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植物甾醇概述 |
1.1.1 植物甾醇的分类及来源 |
1.1.2 植物甾醇的分析手段 |
1.1.3 植物甾醇的生理功能 |
1.1.4 植物甾醇的应用 |
1.2 多巴胺神经元概述 |
1.2.1 DA神经元与帕金森病(PD) |
1.2.2 DA神经元的保护机制 |
1.3 植物甾醇与神经系统 |
1.4 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1.5 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1.5.1 立题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试剂及器材 |
2.2 米糠及米糠油样品 |
2.3 实验线虫 |
2.4 实验方法 |
2.4.1 米糠及米糠油前处理方式 |
2.4.2 植物甾醇混合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
2.4.3 植物甾醇的检测条件 |
2.4.4 转换因子及目标甾醇含量的计算 |
2.4.5 高温GC-MS法定量植物甾醇的方法学验证 |
2.4.6 甾醇阿魏酸酯单体的制备 |
2.4.7 线虫的培养及植物甾醇处理方式 |
2.4.8 转基因线虫的荧光测定方式 |
2.4.9 线虫乙醇躲避行为的测定 |
2.4.10 线虫ROS累积的测定 |
2.4.11 线虫ATP的测定 |
2.4.12 线虫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 |
2.4.13 线虫凋亡蛋白CED-3 的测定 |
2.4.14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高温GC-MS联用分析米糠及米糠油的植物甾醇组成 |
3.2 转换因子的计算 |
3.3 高温GS-MS法定量植物甾醇的方法学验证 |
3.3.1 回收率 |
3.3.2 精密度 |
3.3.3 LOQ及 LOD |
3.4 米糠及米糠油的植物甾醇分析 |
3.5 甾醇阿魏酸酯单体的制备 |
3.6 线虫处理条件的选择 |
3.6.1 造模浓度的选择 |
3.6.2 植物甾醇对线虫活性的影响 |
3.7 植物甾醇对线虫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3.8 植物甾醇对线虫DA依赖性行为的影响 |
3.9 植物甾醇对线虫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3.9.1 植物甾醇对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的影响 |
3.9.2 植物甾醇对ATP的影响 |
3.9.3 植物甾醇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3.9.4 植物甾醇对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pink-1 的影响 |
3.10 植物甾醇对线虫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3.10.1 植物甾醇对ROS累积的影响 |
3.10.2 植物甾醇对线虫SKN-1 通路的影响 |
3.10.3 植物甾醇对线虫DAF-16 通路的影响 |
3.11 植物甾醇对线虫凋亡蛋白CDE-3 的影响 |
3.12 植物甾醇对线虫DA神经元的保护机制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3)超声辅助乙醇提取米糠油(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米糠油制取 |
1.3.2 米糠油理化性质分析 |
1.3.2. 1 米糠油蜡含量的测定 |
1.3.2. 2 米糠油的过氧化值的测定 |
1.3.2. 3 米糠油的硫代巴比妥酸数的测定 |
1.3.2. 4 米糠油皂化值的测定 |
1.3.2. 5 米糠油β-胡萝卜素的测定 |
1.3.2. 6 米糠油γ-谷维素含量的测定 |
1.3.2. 7 米糠油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
1.3.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米糠油提取率 |
2.2 米糠油蜡含量 |
2.3 米糠油的过氧化值 |
2.4 米糠油的硫代巴比妥酸数 |
2.5 米糠油的皂化值 |
2.6 米糠油的β-胡萝卜素含量 |
2.7 米糠油的γ-谷维素含量 |
2.8 米糠油的抗氧化活性 |
3 结论 |
(4)米糠的营养功效及在饲料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米糠的营养特性 |
1.1 米糠蛋白 |
1.2 米糠多糖 |
1.3 米糠油 |
1.4 米糠纤维 |
2 米糠饲料的应用 |
2.1 米糠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
2.2 米糠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
2.3 米糠在反刍生产中的应用 |
2.4 米糠在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3展望 |
(5)米糠蛋白功能特性及糖基化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米糠简介 |
1.1.1 米糠的营养成分分析 |
1.1.2 米糠资源的开发利用 |
1.1.3 米糠的稳定化处理 |
1.2 米糠蛋白简介 |
1.2.1 米糠蛋白营养成分分析 |
1.2.2 米糠蛋白的提取 |
1.3 蛋白质改性研究 |
1.3.1 物理改性 |
1.3.2 化学改性 |
1.3.3 酶法改性 |
1.3.4 糖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
1.3.5 糖基化反应产物的性质 |
1.4 蛋白质乳液研究 |
1.4.1 乳化剂简介 |
1.4.2 乳液概述 |
1.4.3 乳液稳定性研究 |
1.5 镉吸附研究 |
1.5.1 镉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
1.5.2 处理重金属镉的常用技术 |
1.5.3 蛋白质与金属离子的结合机制 |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1.6.1 课题研究内容 |
1.6.2 课题研究意义 |
2 米糠蛋白提取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原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米糠稳定化处理 |
2.3.2 米糠脱脂 |
2.3.3 米糠蛋白的制备 |
2.3.4 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测定 |
2.3.5 吸水/吸油能力的测定 |
2.3.6 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测定 |
2.3.7 电泳分析 |
2.3.8 巯基与二硫键含量的测定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米糠蛋白提取 |
2.4.2 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 |
2.4.3 吸水/吸油能力分析 |
2.4.4 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分析 |
2.4.5 电泳分析 |
2.4.6 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米糠蛋白乳化性能及镉吸附能力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原料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 |
3.3 蛋白乳化性能实验方法 |
3.3.1 制备米糠蛋白 |
3.3.2 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
3.3.3 溶解度的测定 |
3.3.4 电泳分析 |
3.3.5 乳液制备 |
3.3.6 乳液粒径的测定 |
3.3.7 乳液电位的测定 |
3.3.8 分层指数的测定 |
3.3.9 界面蛋白浓度的测定 |
3.4 蛋白镉吸附能力实验方法 |
3.4.1 吸附时间的影响 |
3.4.2 初始镉浓度的影响 |
3.4.3 pH的影响 |
3.4.4 镉脱附试验 |
3.4.5 巯基及二硫键含量测定 |
3.4.6 巯基氧化 |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5.1 表面疏水性分析 |
3.5.2 溶解性 |
3.5.3 电泳分析 |
3.5.4 乳液粒径分析 |
3.5.5 乳液电位分析 |
3.5.6 分层指数分析 |
3.5.7 界面蛋白浓度分析 |
3.5.8 吸附时间的影响 |
3.5.9 初始镉浓度的影响 |
3.5.10 pH的影响 |
3.5.11 镉脱附效果 |
3.5.12 巯基及二硫键含量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米糠蛋白糖基化反应改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原料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糖-米糠蛋白共价复合物的制备 |
4.3.2 接枝度的测定 |
4.3.3 褐变值的测定 |
4.3.4 溶解度的测定 |
4.3.5 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的测定 |
4.3.6 分层指数的测定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1 糖基化产物的接枝度 |
4.4.2 糖基化产物的褐变值 |
4.4.3 糖基化体系的pH变化 |
4.4.4 糖基化产物的溶解度 |
4.4.5 糖基化产物的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 |
4.4.6 糖基化产物的分层指数 |
4.4.7 反应温度对糖基化反应的影响 |
4.4.8 反应物比例对糖基化反应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微波处理对米糠油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及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微波处理 |
1.3.2 米糠油的浸提 |
1.3.3 米糠油提取率的测定 |
1.3.4 米糠油色泽的测定 |
1.3.5 米糠油中谷维素的测定 |
1.3.6 米糠油中酸价的测定 |
1.3.7 米糠油中脂肪酸的测定 |
1.3.8 米糠油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
1.3.9 微波处理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测定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微波处理对米糠油提取率的影响 |
2.2 微波处理对米糠油色泽的影响 |
2.3 微波处理对米糠油中酸价的影响 |
2.4 微波处理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
2.5 微波处理对米糠油谷维素含量的影响 |
2.6 微波处理对米糠油中脂肪酸的影响 |
2.7 微波处理对米糠油中过氧化值的影响 |
3 结论 |
(7)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米糠及米糠油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米糠简介 |
1.1.2 米糠油简介 |
1.1.3 米糠油的提炼方法 |
1.1.4 米糠及米糠油药理特性 |
1.1.5 米糠酸败的原因及处理现状 |
1.2 高能电子束辐照技术 |
1.2.1 电子束食品辐照概述 |
1.2.2 电子束辐照原理及应用前景 |
1.3 脂肪酶 |
1.3.1 脂肪酶概述 |
1.3.2 米糠储存期间脂肪酶活性研究 |
1.4 米糠蛋白 |
1.4.1 米糠蛋白简介 |
1.4.2 米糠蛋白提取 |
1.4.3 米糠蛋白的应用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5.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5.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原料前处理 |
2.2.2 米糠营养成分测定 |
2.2.3 米糠油指标测定 |
2.2.4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2.2.5 脂肪酶指标测定 |
2.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食品级米糠油指标的影响 |
3.1.1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食品级米糠油色泽的影响 |
3.1.2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食品级米糠油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影响 |
3.1.3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食品级米糠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2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米糠理化性质及贮存过程中米糠品质的影响 |
3.2.1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米糠营养品质的影响 |
3.2.2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米糠色泽的影响 |
3.3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脂肪酶的影响 |
3.3.1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米糠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3.3.2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纯脂肪酶指标的影响 |
3.4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提取米糠油指标的影响 |
3.4.1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提取米糠油色泽的影响 |
3.4.2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米糠油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影响 |
3.4.3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米糠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5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米糠保质期的影响 |
3.6 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米糠蛋白的影响 |
4 结论 |
4.1 全文结论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8 致谢 |
(8)脱脂米糠—碎米粉混合体系物性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米糠与碎米的营养价值 |
1.2 米糠与碎米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米糠脱脂方法的研究现状 |
1.4 物性学特征及其研究现状 |
1.4.1 糊化特性及研究现状 |
1.4.2 流变特性及研究现状 |
1.4.3 质构特性及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与目的 |
2 超声波辅助法制备脱脂米糠工艺的优化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1.1 试验原料与试剂 |
2.1.2 试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脱脂工艺流程及操作 |
2.2.2 单因素试验 |
2.2.3 正交试验 |
2.2.4 储存验证试验 |
2.2.5 各试验指标的测定 |
2.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单因素试验 |
2.3.2 正交试验 |
2.3.3 脱脂后米糠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 |
2.3.4 储存期感官品质变化及其与脂肪酸值的相关性 |
2.4 小结 |
3 脱脂米糠-碎米粉混合体系糊化及流变特性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3.1.1 试验原料与试剂 |
3.1.2 试验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DRB-CR混合体系糊化特性的测定方法 |
3.2.2 DRB-CR混合体系流变特性的测定方法 |
3.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DRB-CR混合体系的糊化特性 |
3.3.2 DRB-CR混合体系的流变特性 |
3.4 小结 |
4 脱脂米糠-碎米粉混合体系凝胶质构特性的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4.1.1 试验原料与试剂 |
4.1.2 试验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DRB-CR混合体系凝胶的制备 |
4.2.2 质构特性的测定方法 |
4.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混粉比例对DRB-CR混合体系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
4.3.2 碎米粉粒径对DRB-CR混合体系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
4.3.3 pH值对DRB-CR混合体系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
4.3.4 添加物对DRB-CR混合体系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
4.4 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高酸值薏米糠油的脱酸技术及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薏米及薏米米糠概述 |
1.1.1 薏米简介 |
1.1.2 薏米糠简介 |
1.1.3 薏米糠油的研究概况 |
1.1.4 薏米糠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2 高酸值植物油精炼的研究进展 |
1.2.1 高酸值植物油 |
1.2.2 高酸值植物油的精炼技术 |
1.3 植物油的品质特性研究进展 |
1.3.1 植物油品质的研究 |
1.3.2 植物油中营养成分的研究 |
1.3.3 植物油体外消化性质的研究 |
1.3.4 植物油对于肠道菌群的影响 |
1.4 立题背景和意义 |
1.5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高酸值薏米糠油脱酸工艺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试剂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1.4 试验方法 |
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植物油碱炼最大有效脱酸的酸值确定 |
2.2.2 两次碱炼脱酸条件的优化试验 |
2.2.3 乙醇溶剂萃取脱酸的优化试验 |
2.2.4 分子蒸馏-碱炼脱酸的优化试验 |
2.2.5 脱酸方法的比较 |
2.2.6 高酸值薏米糠油脱酸工艺的验证 |
2.2.7 高酸值薏米糠油脱酸工艺的优化试验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薏米糠油的品质特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试剂 |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1.4 试验方法 |
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薏米糠油的理化指标分析 |
3.2.2 薏米糠油的生理活性物质分析 |
3.2.3 薏米糠油的氧化稳定性分析 |
3.2.4 薏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
3.2.5 薏米糠油的甘油三酯结构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薏米糠油在体外模拟消化及体外肠道菌群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试剂 |
4.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1.4 试验方法 |
4.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薏米糠油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
4.2.2 薏米糠油在体外肠道菌群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
4.2.3 薏米糠油对健康人体的体外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
(10)利用稻米副产物米糠联产米糠油、米糠蛋白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米糠简介 |
1.1.1 米糠营养成分分析 |
1.1.2 米糠稳定化处理 |
1.2 米糠油介绍 |
1.2.1 米糠油营养价值 |
1.2.2 米糠油提取现状 |
1.2.3 米糠油脱酸 |
1.3 米糠蛋白介绍 |
1.3.1 米糠蛋白营养分析 |
1.3.2 米糠蛋白提取现状 |
1.4 4 -乙烯基愈创木酚简介 |
1.4.1 阿魏酸 |
1.4.2 4 -乙烯基愈创木酚研究现状 |
1.5 细胞固定化技术 |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1.6.1 课题研究内容 |
1.6.2 课题研究意义 |
2 米糠油制取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原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米糠油制取 |
2.3.2 米糠油脱酸 |
2.3.3 数据分析 |
2.4 米糠油理化性质分析 |
2.4.1 米糠油酸值 |
2.4.2 米糠油蜡含量 |
2.4.3 米糠油过氧化值 |
2.4.4 米糠油硫代巴比妥酸数 |
2.4.5 米糠油皂化值 |
2.4.6 米糠油β-胡萝卜素及叶绿素含量 |
2.4.7 米糠油谷维素含量 |
2.4.8 米糠油抗氧化活性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5.2 米糠油提取率 |
2.5.3 米糠油蜡含量 |
2.5.4 米糠油过氧化值 |
2.5.5 米糠油硫代巴比妥酸数 |
2.5.6 米糠油皂化值 |
2.5.7 米糠油β-胡萝卜素含量 |
2.5.8 米糠油叶绿素含量 |
2.5.9 米糠油谷维素含量 |
2.5.10 米糠油抗氧化活性 |
2.6 本章小结 |
3 米糠蛋白提取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原料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米糠蛋白提取 |
3.3.2 数据分析 |
3.4 米糠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
3.4.1 起泡性和泡沫稳定 |
3.4.2 持水性和持油性 |
3.4.3 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 |
3.4.4 蛋白溶解度 |
3.4.5 分子量测定 |
3.4.6 巯基及二硫键含量测定 |
3.4.7 内源荧光光谱测定 |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5.2 米糠蛋白提取率 |
3.5.3 提取方法对米糠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4 阿魏酸降解生成4-乙烯基愈创木酚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筛选样本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仪器 |
4.2.4 培养基 |
4.3 实验方法 |
4.3.1 阿魏酸提取 |
4.3.2 菌株筛选 |
4.3.3 菌种生理生化鉴定 |
4.3.4 菌种16SrDNA序列扩增与测序 |
4.3.5 4 -乙烯基愈创木酚和阿魏酸含量测定 |
4.3.6 发酵培养基初步优化 |
4.3.7 海藻酸钙微球制备 |
4.3.8 利用微球转化粗提阿魏酸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1 阿魏酸提取 |
4.4.2 菌种鉴定 |
4.4.3 生物转化阿魏酸生成4-乙烯基愈创木酚的研究 |
4.4.4 固定化细胞转化生成4-乙烯基愈创木酚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食用米糠油的提取(论文参考文献)
- [1]米糠油生产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D]. 王玉莹.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米糠来源植物甾醇对秀丽隐杆线虫多巴胺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D]. 张佳丽. 江南大学, 2021(01)
- [3]超声辅助乙醇提取米糠油[J]. 王玉莹,吕诗文,于枫,宫雨晴,贺雷雨,孙丽慧. 食品工业, 2021(02)
- [4]米糠的营养功效及在饲料中的应用进展[J]. 张志宏,卢淑雯. 饲料研究, 2020(10)
- [5]米糠蛋白功能特性及糖基化改性研究[D]. 于枫.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6]微波处理对米糠油品质的影响[J]. 余诚玮,胡蓉,付泽建,胡蒋宁,邓泽元.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1)
- [7]高能电子束辐照对米糠及米糠油品质的影响[D]. 梁隽杰.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8]脱脂米糠—碎米粉混合体系物性特征的研究[D]. 石海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9]高酸值薏米糠油的脱酸技术及其特性研究[D]. 徐瑶. 西南大学, 2019(12)
- [10]利用稻米副产物米糠联产米糠油、米糠蛋白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D]. 吕诗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