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弱视误诊分析

屈光性弱视误诊分析

一、屈光不正性弱视误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任洪杏,程静,秦爱姣,石明华[1](2021)在《斜视性弱视伴偏中心注视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表现》文中指出目的:探究斜视性弱视伴偏中心注视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特征性变化。方法:收集2018-01/2020-12在我院就诊的斜视性弱视伴偏中心注视患者20例作为研究组(4例为外斜视,16例为内斜视),同时收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散瞳状态下检查mfERG,记录P1波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期。结果:斜视组弱视眼多焦视网膜电图P1波振幅密度与対侧眼相比第一环(P=0.001),第二环(P<0.001),第三环(P=0.001),第四环(P=0.009),第五环(P=0.026)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第一环(P=0.033),第二环(P=0.002),第三环(P<0.001),第四环(P=0.014)明显降低;斜视组弱视眼潜伏期与対侧眼相比第一环(P=0.017)、第二环(P=0.001)有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第二环(P=0.007)明显缩短。结论:斜视性弱视伴偏中心注视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P1波振幅密度越靠近黄斑中心凹下降越多,且与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相比下降更多。

王斓婷[2](2021)在《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揿针联合脑视觉训练治疗儿童肝肾不足型弱视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立足于“开导之后宜补论”角度,分析揿针、脑视觉训练联合应用于肝肾不足型弱视患儿中的效果,分析比较揿针联合脑视觉训练治疗与脑视觉训练对儿童肝肾不足型弱视患儿的效果,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理论,将揿针、脑视觉训练联合应用于弱视患儿治疗中,并探究其主要作用机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对比,以期为临床治疗弱视提供新思路及治疗方案。方法:研究对象均来源于在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长春易视顿眼科医院门诊,经过临床确诊,将符合标准并知情的63例患儿当做研究样本,共计112眼,随机入组。样本年龄介于3到12岁之间,治疗组中,共有32例病例,56眼,对照组中,共有31例病例,56眼。本次课题研究中,治疗组的治疗原则为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联合应用揿针、脑视觉训练;对照组中,主要应用脑视觉训练治疗。在经过四个疗程之后,对疗效进行评定,并统计和分析研究中得到的医学数据,得出结论。结果:通过对临床结果的分析,治疗组中,痊愈数量为44眼,有5眼基本痊愈,有6眼进步,有1眼无效,其总体性有效率等于98.21%。对于对照组而言,有10眼痊愈,基本痊愈7眼,进步29眼,无效10眼,总体性有效率等于82.14%。将SPSS应用于统计检验中,计算结果得出,p<0.05,由此可见,在临床有效率方面,两组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且对于治疗组来说,其临床效果比对照组好。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揿针联合脑视觉训练与脑视觉训练均可以治疗肝肾不足型弱视患儿。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揿针联合脑视觉训练对于弱视程度、弱视类型、不同年龄段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疗程较脑视觉训练治疗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索倩,张德勇,蔡文茜,孙莉,张波,严晓铃,郭宝[3](2020)在《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视力低常且排除器质性眼病的100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屈光不正年龄分布:100例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共检出屈光不正85例,3岁组50例(58.82%)、4岁组20例(23.53%)、5岁组10例(11.76%)、6岁组5例(5.88%);不同年龄的儿童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组儿童混合散光指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弱视分布特征:100例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中共检出弱视50例(50.00%),屈光不正性弱视22例(44.00%)、屈光参差性弱视18例(36.00%)、斜视性弱视10例(20.00%),各年龄组弱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屈光类型分布:85例屈光不正儿童中,远视性屈光不正52例(61.18%)、近视性屈光不正22例(25.88%),混合散光11例(12.94%);(4)屈光程度分布:85例屈光不正儿童中,轻度屈光不正者60例(70.59%),中度21例(24.71%),重度4例(4.71%)。结论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主要发生在低龄儿童,随着年龄增加,屈光不正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屈光不正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屈光不正程度主要为轻度,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检查必不可少。

程子昂,谢祥勇[4](2018)在《弱视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合理运用治疗方法是弱视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治疗方法有屈光矫正、压抑治疗、视知觉训练、双眼视训练、中医药治疗等,上述治疗方法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旨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弱视的治疗方法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李柏翰(Willian Lee)[5](2018)在《台湾李氏磁鍉针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梳理台湾磁鍉针的源流与发展,观察磁鍉针治疗小儿弱视的视力改善状况,探讨磁鍉针疗法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运用,为深化对于弱视的认识,为提高儿童弱视的临床诊治水平提供起到参考作用。方法收集来自于台北百胤视力整复所的弱视患儿病例,将符合纳入标准、诊断为弱视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传统遮盖法治疗组96例(130眼)和磁鍉针治疗组104例(140眼)。配镜遮眼对照组经LED数位偏光视力机测量患儿视力,TOPCON KR-8100验光机验光,根据视力机和眼光机的检查结果,采用常规西医疗法—遮眼加配镜进行常规治疗,具体方法为:遮盖优势眼,让患儿单纯的用另一个眼进行观察,在治疗过程中,遮盖与开放交替进行,大龄患儿则遮盖优势眼3-5天,开放1天,在此基础上,给患儿进行配镜,对其患眼起到辅助作用,根据双眼视力状况来对遮盖比例和镜片度数进行适当的调整。磁鍉针治疗组经LED数位偏光视力机测量患儿视力,TOPCON KR-8100验光机验光,根据视力机和眼光机的检查结果,运用磁鍉针治疗,具体疗法为:嘱患儿坐位,先用磁鍉针护眼器在眼区进行护眼,2分钟/眼,根据磁鍉针取穴方式,运用磁鍉针进行治疗,取穴主要为:印堂、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球后、承泣、四白、阳白、目窗、阿是穴。以施术者手下针感为气结、粘黏或凹凸不平为得气,运用点、刮手法进行操作,每个穴位停留时间为10-30秒。所有的患儿治疗疗程为3个月,一周治疗3次,治疗期间,嘱患儿注意用眼习惯,一周予以测视力2次,记录裸眼视力结果。每2个月复查1次,随访6个月。视力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观察:(1)总和数:即按两种不同治疗方式治疗的各组总人数;(2)不同程度的弱视:即轻度、中度、重度;(3)不同类型的弱视(即: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治疗疗效的标准为:(1)治愈:矫正视力恢复至0.9以上;(2)有效: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3)无效:视力提高1行或无提高,甚至减退。数据处理:(1)所有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则选用四分位数±中位数表示,其中,若统计数据为计数资料,则使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检验,如果统计数据为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检验,同时观察P值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分析:两组的年龄和视力间无显着差异;从不同病程的角度对两组的相应眼数组成进行检验(P>0.05),所两组间病程分布的眼数的其无差异性。按照不同弱视程度,遮眼加配镜对照组和磁鍉针治疗组相比,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2、从总疗效来看:治疗1个疗程后,磁鍉针治疗组基本治愈109眼,进步19眼,无效12眼,基本治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1.5%;遮眼加配镜对照组基本治愈67眼,进步49眼,无效14眼,基本治愈率为51.5%,总有效率为79.2%。在总有效率上,磁鍉针对弱视的治疗效果优于遮眼加配镜对照组,从基本治愈率上说,磁鍉针对弱视的治疗能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3、从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的影响来看:配镜遮盖法对照组和磁鍉针治疗组对弱视患儿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的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治疗,都对患儿弱视眼P-VEP-P100波潜伏期有缩短作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儿弱视眼P-VEP-P100波潜伏期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两组经过治疗,都对患儿弱视眼P-VEP-P100波的幅度有提升作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儿弱视眼P-VEP-P100波的波幅想互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从不同类型弱视来看: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检验,P<0.05,说明两组数据存在显着的差异性,提示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上,磁鍉针治疗效果有着绝对的优势。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两组治愈率来看,P>0.05,无显着性差异,提示两者疗效相近。5、从不同程度弱视来看:经统计分析,在轻度及中度弱视组间,遮眼加配镜对照组和磁鍉针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但在总体治愈率上,两者没有差异性,提示在轻度弱视患儿的治疗上,两者都有效果,但是在基本治愈疗效上,磁鍉针治疗法明显优于配镜遮盖法。6、按弱视轻中重程度,磁鍉针组内间比较:治疗轻度弱视组共73眼,总有效率为95.9%。磁鍉针治疗中度弱视组共计57眼,总有效率为94.7%。磁鍉针治疗重度弱视组共计10眼,总有效率为50%。磁鍉针治疗轻、中、重度弱视3组的疗效经分析,存在一定差别,提示磁鍉针在不同弱视程度的治疗中,其对轻度和中度的弱视比对重度弱视更有疗效。结论1、磁鍉针治疗与配镜加遮盖法治疗小儿弱视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相比两者总治愈率,磁鍉针治疗小儿弱视更具有优势。2、磁鍉针在治疗小儿弱视中,能够缩短患儿弱视眼的P-VEP-P100波的潜伏期,同时,对其波幅具有提高作用,提示磁鍉针治疗具有改善视觉中枢神经元的效果。3、磁鍉针治疗轻度及中度小儿弱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视力情况,相比较传统配镜遮盖疗法,临床疗效更加显着。4、磁鍉针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能够提高患儿的视力水平,其治愈率相比较传统配镜遮盖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吴万民[6](2018)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治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于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稳定性、安全性及矫正视力变化规律。方法:观察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由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医师诊断为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配戴框架眼镜联合综合弱视治疗超过半年最佳矫正视力无法继续提高,愿意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联合综合弱视治疗的患者(8岁到16岁)91例(共123只眼)。根据患者验光结果及角膜曲率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镜片,分别于RGPCL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及1年复查患者配戴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舒适度、安全性。按照患者高度屈光不正类型进行分层及整体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LSD-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相对于配戴框架眼镜联合综合弱视治疗,配戴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1周、1月、3月、6月及1年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E字标准对数视力表)及以上的眼数大于50%。(3)相对于框架眼镜联合综合弱视治疗,患者配戴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6月弱视程度进一步降低(除外超高度近视并中低度散光或单纯超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1周、1月、3月、6月、1年最佳矫正视力相互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RGPCL配戴第1天,主要不适症状为:眼干或轻度异物感115眼(93.50%),眼痒29眼(23.57%),1月后复查不适症状消退。RGPCL配戴第1周,角膜上皮点状脱落5眼(4.07%);1月后复查,角膜上皮点状脱落消退。随访期间未出现角结膜感染、角膜新生血管、巨乳头性结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对于8岁16岁高度屈光不正性轻、中度弱视患者,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框架眼镜治疗,且效果稳定、治疗安全。(2)相对于框架眼镜联合综合弱视治疗,患者配戴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6月弱视程度进一步降低。(3)患者配戴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最为迅速,弱视治疗有效率>50%,之后矫正视力保持稳定。

张学印,徐西玲,贾红艳[7](2015)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PVEP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年龄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PVEP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12-06/2014-06收治的136例272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弱视严重程度(BCVA≥0.5,0.3≤BCVA<0.5,BCVA<0.3)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每组又分为<6岁和≥6岁两类。运用PVEP检测各组的LP100及AP100,对比组间差异;将入选患儿按年龄细分为:4<6岁、6<8岁、8<10岁、≥10岁四个年龄段,以BCVA为因变量,建立包含年龄、等效球镜度、性别、弱视类型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年龄与弱视诊断的相关性。结果:LP100: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22,P<0.01);AP100: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显着(F=16.74,P=0.007);轻度、中度、重度弱视组内,<6岁组与≥6岁组比较,LP100显着低(t=8.36、5.37、2.48,P=0.00、0.00、0.02),AP100显着高(t=6.76、4.88、2.85,P=0.00、0.00、0.01);年龄与弱视诊断的独立相关(P<0.01,95%CI:0.7140.785)。结论:年龄是屈光不正性弱视诊断的独立相关因素,同一视力水平在不同年龄段所代表的视功能意义不同,在衡量儿童弱视严重程度时,应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采取不同标准。

孙亦文[8](2015)在《52例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取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相等,各26例。分别采用综合治疗法和常规治疗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77%,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显着,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梁杰[9](2014)在《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情况。方法: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这段时间内,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中抽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并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完全治愈8例,基本治愈24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完全治愈4例,基本治愈15例,好转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法能有效提高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贾惠莉,朱小丽,邓宏伟,刘春民,宋桂婷[10](2013)在《误诊为弱视的常见眼病及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误诊为弱视的常见眼病及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误诊为弱视的患者,经眼科常规及辅助检查而确诊其眼病。结果误诊为弱视的眼病类型:眼底病19例(51.35%),晶状体异常3例(8.11%),颅内病变1例(2.70%),癔病2例(5.41%),屈光不正12例(32.43%)。结论弱视应在排除器质性眼病的同时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弱视诊断标准进行正确的诊断。

二、屈光不正性弱视误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屈光不正性弱视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斜视性弱视伴偏中心注视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1.2.1一般检查
        1.2.2 mfERG检查方法
        1.2.3偏心度测量方法
        1.2.4弱视程度分级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2主要结果比较
    2.3斜视组弱视眼不同偏心程度数据比较
3讨论

(2)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揿针联合脑视觉训练治疗儿童肝肾不足型弱视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于弱视研究进展概况
        1.1 概述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于弱视的认识
        2.1 概述
        2.2 发病机制
        2.3 西医治疗方法
    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终止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分组方法
        2.3 技术路线图
        2.4 试验方法
        2.5 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定标准
        2.6 疗效判定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脱落及剔除情况
        3.2 基本情况对比
        3.3 临床疗效对比
第三章 讨论
    1 开导之后宜补论治疗肝肾不足型弱视的作用机理
    2 脑视觉训练治疗肝肾不足型弱视的作用机理
    3 选穴依据
    4 揿针作用机理
    5 结果以及结论分析
        5.1 基本资料
        5.2 不同年龄段临床疗效
        5.3 不同类型临床疗效
        5.4 不同程度临床疗效
        5.5 临床综合疗效
    6 本课题的局限性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检查方法
    1.3 评价标准
        1.3.1 屈光不正类型
        1.3.2 屈光不正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屈光不正的年龄分布
    2.2 弱视分布特征
    2.3 屈光类型分布
    2.4 屈光程度分布
3 讨 论

(4)弱视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弱视的检查
    1.1 弱视筛查
    1.2 弱视检查方法
2 弱视的治疗
    2.1 屈光矫正
    2.2 压抑治疗
    2.3 视知觉训练
    2.4 双眼视训练
    2.5 中医药治疗
3 小结

(5)台湾李氏磁鍉针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一、现代医学视角下对于小儿弱视的认识进展
        1. 流行病学
        2. 诊断标准
        3. 发病原因
        4. 治疗手段
        5. 对复发的关注
    二、传统医学视角下对于弱视儿童的认识进展
        1. 中医病名
        2. 小儿弱视中医病因病机
        3. 小儿弱视治疗的经典理论基础
        4. 中医治疗现状
        5. 中医治疗弱视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三、台湾磁鍉针治疗小儿弱视的源与流
        1. 台湾李氏磁鍟针之源
        2. 台湾李氏磁鍉针发展之流
        3. 磁鍉针治疗儿童弱视的原理
        4. 磁鍉针与针刺治疗的比较
        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病例来源及选择
        2.1 病例来源
        2.2 选择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5. 安全性观察
    6. 讨论
        6.1 选择磁鍉针的理由
        6.2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6.3 磁鍉针治疗儿童弱视的中医理论探讨
        6.4 典型案例
        6.5 存在问题
        6.6 展望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6)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治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弱视定义和诊断标准
    1.2 弱视发病机制
    1.3 弱视患病率及危害
    1.4 弱视的预防与治疗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创新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2.1.1 实验分组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实验仪器
    2.3 研究方法
        2.3.1 视力检查
        2.3.2 验光
        2.3.3 眼前后节检查
        2.3.4 RGPCL验配方法
        2.3.5 综合弱视训练
        2.3.6 复诊
    2.4 现场及数据录入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整体分析
        3.1.1 配戴RGPCL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分析
        3.1.2 配戴RGPCL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幅度分布
        3.1.3 配戴RGPCL治疗6月弱视程度变化
        3.1.4 配戴RGPCL治疗最佳矫正视力变化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3.1.5 配戴RGPCL治疗安全性分析
    3.2 分层分析
        3.2.1 各组配戴RGPCL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分析
        3.2.2 各组配戴RGPCL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幅度分布
        3.2.3 各组配戴RGPCL治疗6月弱视程度变化
        3.2.4 配戴RGPCL治疗最佳矫正视力变化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有效性
    4.2 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效果及稳定性
    4.3 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舒适度及安全性
    4.4 RGPCL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PVEP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8)52例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判标准
    1.3 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四、屈光不正性弱视误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斜视性弱视伴偏中心注视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表现[J]. 任洪杏,程静,秦爱姣,石明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21(09)
  • [2]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揿针联合脑视觉训练治疗儿童肝肾不足型弱视的临床观察[D]. 王斓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分析[J]. 索倩,张德勇,蔡文茜,孙莉,张波,严晓铃,郭宝. 中华全科医学, 2020(11)
  • [4]弱视治疗进展[J]. 程子昂,谢祥勇.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8)
  • [5]台湾李氏磁鍉针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观察[D]. 李柏翰(Willian Lee).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2)
  • [6]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治效果分析[D]. 吴万民. 兰州大学, 2018(10)
  • [7]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PVEP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J]. 张学印,徐西玲,贾红艳. 国际眼科杂志, 2015(09)
  • [8]52例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分析[J]. 孙亦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03)
  • [9]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预后[J]. 梁杰. 北方药学, 2014(03)
  • [10]误诊为弱视的常见眼病及临床分析[J]. 贾惠莉,朱小丽,邓宏伟,刘春民,宋桂婷.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3(06)

标签:;  ;  ;  ;  

屈光性弱视误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