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广西几种中药材走势(论文文献综述)
徐海燕[1](2021)在《新疆软紫草属资源及其药材品质评价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紫草为我国常用大宗传统中药,现行《中国药典》(2020版)收录新疆紫草、内蒙紫草为其正品来源,然在流通使用中,由于紫草科多种药用植物的根含有萘醌类紫色物质而混作紫草使用,加之正品紫草资源短缺,大量基原不明的进口紫草流入市场,“经意”或“不经意”为紫草掺加了伪品,使紫草药材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影响临床疗效。通常将药用紫草分为硬紫草、软紫草两类,正品来源紫草均属软紫草且隶属于软紫草属。新疆为紫草的道地药材产区,但新疆地域辽阔,新疆不同县市的紫草中指标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模糊的认为整个新疆为新疆紫草的道地产区已不足取,药材由于来源不同、产地不同,其基因或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药材本身在化学成分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导致临床用药过程中药效参差不齐,这给药材质量控制带来了较大难度。目前紫草商品出现国内资源极少、保护形势严峻的问题,严重短缺的紫草资源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代化中药产业的需求,软紫草资源及质控成为当前中药资源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软紫草资源调查、研究软紫草遗传多样性、完善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是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软紫草的基础。本研究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项目,采取走访与现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线路样方法及植被+土壤类型面积结合的估算法对新疆39县市的新疆软紫草属植物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利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发的《中药材生物资源区划分析系统》探讨新疆紫草、黄花软紫草、硬萼软紫草药材在新疆适应生长的区域,通过构建中药材生态环境数据库,完成新疆地区新疆紫草、黄花软紫草、硬萼软紫草药材区划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疆软紫草属药材进行传统的基原、性状、显微、理化鉴定,并运用基于ITS2的DNA条形码技术、HPLC含量测定技术、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对新疆不同县市的3种软紫草进行鉴定及品质评价,以完善紫草药材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探究新疆软紫草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探讨软紫草遗传多样性特性及其与药材品质的关系,为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软紫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资源调查的结果表明:新疆不同县市软紫草属资源均为野生资源,种间存在显着差异,新疆紫草主要分布在草地、草甸,为本次调查中分布最广、蕴藏量最多的软紫草,也是市售软紫草的主要来源;黄花软紫草主要分布在砾石质戈壁、山坡;硬萼软紫草主要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利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发的《中药材生物资源区划分析系统》探讨软紫草属植物在新疆适应生长的区域。通过《中药材生物资源区划分析系统》构建中药材生态环境数据库,完成新疆软紫草属药材区划分析。(2)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新疆软紫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6对引物在120个样本个体中共检测出48个等位基因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总数为9.3455,平均每个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目为1.5770。39个居群中有效等位基因数(Ne)较高的为乌苏硬萼软紫草居群、博乐新疆紫草居群、特克斯硬萼软紫草居群、克拉玛依硬萼软紫草居群、和静黄花软紫草居群,最低为哈密黄花软紫草居群(1.000)。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m信息指数(Ⅰ)表明乌苏硬萼软紫草居群、特克斯硬萼软紫草居群、克拉玛依硬萼软紫草居群、博乐新疆紫草居群、塔什库尔干新疆紫草居群这些居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哈密黄花软紫草居群、托里黄花软紫草居群、木垒黄花软紫草居群、吉木萨尔硬萼软紫草菌群、石河子硬萼软紫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新疆紫草和黄花软紫草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627;黄花软紫草和硬萼软紫草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1640。基于个体的UPGMA图显示出组间和群体间的个体存在着较多的交叉混合,表明群体内存在较多的遗传变异。利用NTSYSpc2.1主成分分析,将120个样本分成了3部分,第一部分由硬萼软紫草组成,第二部分由大部分黄花软紫草和少量新疆紫草混合组成,第三部分由大部分的新疆紫草和几个黄花软紫草组成。(3)运用植物基原鉴别法、中药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按照《中国药典》上的含量指标检测要求,对新疆不同县市的软紫草属药材进行鉴别,3种软紫草在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营养器官显微构造、药材的粉末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新疆紫草与黄花软紫草、硬萼软紫草差别较大,而黄花软紫草与硬萼软紫草区别较小。分别以紫草对照药材为对照,以环己烷:二甲苯:乙酸乙酯:甲酸(6:4:0.5:0.4)为展开剂,供试品斑点集中、清晰明亮,分离度好,Rf值适中,可区分新疆区域内软紫草属中3种药材。46个产地软紫草属3种药材中水分含量为4.25%~14.09%,均符合药典规定。总灰分含量为9.73%~20.52%,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1.562%~9.177%,建议确定本品的总灰分含量不超过20.0%,酸不溶性灰分不超过10.0%。不同产地药材所含水分、灰分不等,差异较大,说明在作为紫草的主产区,各县市的药材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4)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研究,ITS2区比对序列长度为399bp,可变位点数为71。种内距离为0.0025-0.006,种间距离为0.0745-0.0915。依据地区将样品分组,组内的遗传距离为0-0.0494,组间的遗传距离为0-0.0941。分析遗传距离的分布,样品之间存在明显的barcoding gaps,通过构建的NJ聚类树分析,可分别形成单独的进化分支,这表明ITS2序列能够区分新疆软紫草属植物。(5)软紫草属药材中均含有萘醌类成分,不同种间在种类及含量上存在差异,同种内不同产地也存在较大差异,HPLC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新疆紫草中萘醌类成分总量最高,平均值为42.8914 mg/g,黄花软紫草次之,平均值为12.3323 mg/g,硬萼软紫草含量最低,平均值为6.8404 mg/g。46批样品7种萘醌类化学成分含量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可将硬萼软紫草与新疆紫草、黄花软紫草区分,而新疆紫草和黄花软紫草有小部分重合。正交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显示β-乙酰氧基异戊酰阿卡宁、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在区分3种软紫草药材中贡献度最大,可作为区别3种软紫草的差异标志物。(6)采HPLC法对46批3种软紫草样品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分别对36批新疆紫草、黄花软紫草建立图谱、10批硬萼软紫草建立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以共有模式图为参照图谱,标定19个共有色谱峰,进行相似度评价。除塔什库尔干、乌恰产新疆紫草相似度低于0.7以外,其余16个样本的相似度均高于0.9;18批黄花软紫草样品间比较,相似度在0.546-0.990之间,与对照图谱比较,除和静县和温泉县样本外,其余样本的相似度高于0.8;将新疆紫草与黄花软紫草一起比较结果显示黄花软紫草与新疆紫草间相似度不高,硬萼软紫草与新疆紫草、黄花软紫草差异性较大,10批硬萼软紫草样品间比较,相似度在0.933-0.995之间。OPLS-DA结果显示异丁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左旋紫草素等7种化合物可作为特异标志物将两种紫草进行区分。且该7种化合物在新疆紫草中普遍高于黄花软紫草及硬萼软紫草。
邓紫微[2](2020)在《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城镇扩展模拟与优化 ——以湖南怀化市为例》文中提出武陵山片区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交接处,受各自省域发展核心区域的辐射较弱、分工协作度不高、利益兼顾不够。该区域曾是我国十四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具有省际交界区域面积广阔、多民族交融广泛的特点,大多数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开展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城市城镇扩展的模拟与优化研究,对提升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能力,促进以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协同、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论文立足武陵山片区以及怀化市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计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规划学、生态学等学科理论,运用ENVI5.1软件进行遥感图像处理、Arc GIS10.5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MATLAB9.5软件进行经济数据分析,循序“理论基础研究——问题提出——联系特征、影响因素和机制分析——时空动态模拟验证——策略优化”的思路,对怀化建设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进行研究。本文主要讨论三个核心问题。核心问题一:怀化为什么是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核心问题二:怀化城镇扩展的联系特征、影响因素、扩展机制是什么?时空动态变化格局如何发展?核心问题三:怀化如何成为武陵山片区核心增长极引领区域联动发展?本文围绕三个核心问题,一共设置八章,除去第一章理论基础研究和最后一章结论与展望,通过五个部分对上述三个核心问题进行了具体实证研究探讨。第一部分: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选择分析。是本文的第二章,着重回答第一个核心问题。主要通过分析武陵山片区相关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选取21个社会经济指标(2008-2018年)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武陵山片区怀化、铜仁、黔江、张家界、恩施、吉首1等六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结果显示2018年综合实力得分依次为怀化(2.15)、恩施(0.92)、铜仁(0.88)、湘西州(0.8)、张家界(0.62)、黔江(0.27);运用断裂点模型和修正引力模型,分别以六个城市为中心计算其经济影响范围的断裂点和联系强度,结果显示怀化与其它五个城市之间的断裂点都超过了城市间的中心点,2008-2018年怀化与湘西州(351)、铜仁(266)经济联系强度均值最高,与张家界(37)、恩施(36)、黔江(10)经济联系强度较低。综合来看,怀化在城市体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经济辐射能力和经济联系强度上均处于武陵山片区的优势水平,具备发展成为该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据此,选取怀化作为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第二部分:怀化的城镇扩展联系特征分析。是本文的第三章,着重回答第二个核心问题。通过整理1949-2018年的怀化城市建成区数据,对怀化中心城区不同时期的城镇格局演变进行脉络梳理和特征分析,可知怀化中心城区城镇扩展经历了缓慢发育期(1949-1969年,0.54km2-1.79km2)、快速发展期(1970-1975年,达到7km2)、稳步扩展期(1976-1999年,达到18 km2)、迅猛扩张期(2000-2018年,达到64km2),中心城区规模扩张表现出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最后,选取常住人口、GDP等8个指标建立怀化市内部城镇的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综合测评怀化13个县市区的发展质量,通过断裂点模型分析中心城区的辐射范围,通过修正引力模型分析中心城区(鹤城区)和市域其它12个县市区城镇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怀化鹤城区与其它12个县市区联系相对较紧密,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做大城市规模。为探究怀化市城镇扩展影响因素、扩展机制以及未来城镇扩展方向打下实证基础。第三部分:怀化城镇扩展影响因素与机制分析。是本文的第四章,着重回答第二个核心问题。从一般城镇扩展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入手,以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怀化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与探讨,深入研究怀化市的城镇扩展模式与发展机理。怀化的城镇空间扩展遵从普适的城镇空间扩展规律,然而由于所处区位的特殊性、政策导向及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怀化市城镇化扩展主要受地理环境、交通基础、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社会文化、行政边界效应因素的深刻影响,集聚与扩散的循环促动机制、空间自组织的演化机制和空间他组织的重构机制是深刻影响怀化城镇空间扩展的机制,并呈现以下人地关系特征:(1)怀化市中心城区以及市辖县市区的城镇建成区布局明显受到河流流向以及山脉分布的影响,但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怀化市城镇扩展不断突破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得以沿铁路和公路干线枝状延伸,并进一步增强与武陵山片区城镇之间的联系。(2)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集聚,尤其是工业园区的建设极大地促进城镇郊区土地的开发利用,国家战略与各级政策的支持、城市规划的合理引导都不断重塑和优化怀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一核两轴五级中心”的市域城镇空间体系。(3)民族融合打破了武陵山片区原有的多民族分散聚居的格局,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愿望让人口在区域内迁移,城镇空间不断向城镇外缘延伸,城镇边界不断向周边区域扩展。怀化市以其领先的城市综合实力成为人口迁移聚集地,形成区域增长极,又通过扩散效应辐射带动周边更广大地区的空间发展。(4)地理环境、交通基础、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社会文化等因素,集聚与扩散的循环促动机制、空间自组织的演化机制和空间他组织的重构机制最终都表现出常住人口变化和城镇用地变化之间的相关联系。第四部分:怀化城镇扩展时空动态模拟分析。是本文的第五章,着重回答第二个核心问题。首先,确定采用城镇用地规模和常住人口规模两个核心指标表征中心城市的城镇扩展。利用马尔萨斯人口模型模拟预测出怀化2020、2025、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503.28万、516.76万、530.6万;运用ESTARFM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模型融合Landsat与MODIS数据,得到时间序列的Landsat8融合数据,结合地形地貌、交通路网、河流水文、社会经济等驱动因子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法提取怀化市2000、2005、2010、2015年的覆被类型信息。然后,构建顾及3种转换规则、5类元胞状态(城镇用地、林地、耕地、水体、未利用地)转换特征情况下的元胞自动机(Weight-CA)模型对怀化市域城镇空间扩展进行模拟,研究显示:(1)提取的覆被类型精度达分别到了91.55%、89.29%、84.73%、90.16%,该遥感数据解译方法提高了数据精度,为本文奠定了较好的研究基础。(2)2000-2015年期间怀化市域主要城镇用地集中在包括鹤城区(中心城区)、芷江县、中方县、洪江市、洪江区等五个县市区在内的市域中部地区。(3)模拟分析得出怀化市2010年和2015年城镇用地规模分别为15660 hm2、18595 hm2,与统计年鉴值相比精度达到了89.98%和89.60%。(4)对怀化市2020、2025、2030年城镇用地扩展进行了模拟,得出19618hm2、25332hm2和31105hm2的结果。最后通过图像分析出怀化市域的城镇用地扩展主要呈“十字形”分布和沿河分布的轨迹特征,怀化中心城区城镇扩展主要是呈现“据点型”-“散点组团型”-“团城型”-“枝状放射型”-“T字形”的发展过程。从实证研究角度论证了怀化的常住人口规模和城镇用地规模使其具备发展成为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的实力。第五部分:怀化建设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优化策略分析。是本文的第六章和第七章,着重回答第三个核心问题。主要探讨怀化想要建设成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必须解决城镇空间格局仍需完善、产业空间结构仍需调整、开放型交通构建仍需加强、资源开发机制亟待健全、行政区划制约亟待协调等限制性因素,实施怀化主体增长极和非均衡化发展战略,提出在城镇空间、城乡融合、产业布局、交通通道功能、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优化创新策略。怀化引领武陵山片区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对接成渝城市群、大西南和粤港澳大湾区,走开放型发展道路。武陵山片区内12个城市共同建立“武陵山片区合作示范区”协调管理机构,制定区域合作原则、目标、路径。怀化具备带动武陵山片区整体发展的实力,武陵山片区要以怀化为中心,不断推动重点领域合作,实现怀化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怀化积极带动铜仁、湘西州、黔江、恩施、张家界联动发展,实现六个中心城市空间协同发展。怀化充分对接铜仁、湘西州组团式发展,形成武陵山片区“铁三角”核心发展区域;以怀化“米”字形铁路为骨架,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为脉络,充分对接重庆、贵阳、柳州、长沙、郴州、恩施等城市,形成武陵山片区“六边形”发展腹地区域,最终实现点线面网格化发展。
吴志文[3](2020)在《药材种植推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中药材产业也越来越受到国民关注。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中药材产业步入信息化建设阶段,许多企业开始构建中药材平台。但是目前很少有中药材平台中引入推荐技术,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推荐技术与药材网站进行结合,旨在为药材信息化建设作出贡献。本文设计并实现一个药材种植推荐系统,完成了药材信息科普、药材信息搜索、药材可视化分布、药材资讯推荐、药材种植推荐等功能。本系统是由药材信息分类模块、药材分布模块、基于种植比率的地区推荐模块、基于经济收益的推荐模块、药材资讯推荐模块、登录注册模块组成。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设计了三类种植推荐方案,分别是基于种植比率的地区推荐、基于经济收益的推荐、基于协同过滤的资讯推荐;实现了获取药材数据的爬虫程序;完成了对数据的预处理工作,包括数据去重、格式标准化等;设计了基于种植比率的地区推荐实验和指数平滑实验,计算并验证推荐的准确度;完成了对药材种植推荐系统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以及系统流程设计;分别对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接口测试、界面测试以及功能测试。药材种植推荐系统基于Flask框架和可视化组件进行构建,利用懒加载、异步数据等方式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化,采用npm的方式对系统的依赖模块进行统一管理,使用Echarts和D3工具完成系统的可视化工作,结合关系型数据库Mysql、数据缓存技术、json文件对系统数据进行管理。
索南邓登[4](2020)在《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藏医药学及其产业强劲发展,有限的藏药材资源以惊人的速度被消耗,越来越多的藏药材面临濒临灭绝的严峻现状。开展野生藏药药用植物资源的濒危状况研究并进行系统管理,是藏医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论文以野生濒危藏药材掌裂兰植物为典型案例,沿着―致危因素识别-濒危资源评价-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路径,采用文献梳理、理论研究、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掌裂兰植物致危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濒危藏药生态适宜平衡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影响濒危藏药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路径模型。论文主要工作包括:第一,针对藏药资源的自然致危因素和适宜性问题,对青藏高原区域内掌裂兰分布点和样地进行生境特征、植物区系、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等调查。研究发现,掌裂兰具有种群规模小、个体数量少、地理分布狭窄,喜潮湿环境,抗寒旱能力弱等特征。提取掌裂兰分布区生态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发现青海省内掌裂兰适宜区总面积达30 700km2,其中河南县、泽库县、久治县和班玛县为主要适宜地,面积约为12 454 km2。构建了生态适宜面积平衡模型,为中藏药产业发展和规划种植奠定了基础,对藏药资源调查和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二,针对掌裂兰致危性的人为因素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全面分析青海、西藏、甘肃等地主要医疗机构资源的需求状况,提出保护意识淡薄、过度采挖、过度放牧、草地鼠害和旅游等活动为主要的致危因素。第三,依据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从濒危性、遗传多样性、植物价值、管理利用等方面,构建了濒危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准则层指标、18个评价指标层和14个评价因素层。最后,基于致危自然及人为因素识别、评价体系、系统管理的过程对可持续利用能力提升的研究假设,通过353份调查问卷,使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关键因素和作用路径,提出应建立专项濒危藏药植物园,开展就地保护与种质资源库,加强濒危藏药药用植物资源生境调查,开展适宜种植区和规范化人工种植,建立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濒危藏药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与市场监管。以政府为治理主体,对致危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是解决濒危藏药资源危机的路径。本文针对构建濒危藏药资源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濒危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治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侯超群[5](2019)在《边境文化视角下桂越边境药材贸易发展研究 ——以宁明县爱店口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近代以来,药材贸易逐渐成为中越边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药”在越南人的心目中已经拥有了较高的威望。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药材贸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宁明县爱店口岸是桂越乃至中越边境地区主要的药材集散地,是实现桂越边境药材贸易的主要通道。宁明县作为桂越边境县,两国边民有着共同或者相似的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促进了两国边民不曾间断的交流与往来并形成了特定的边境文化。随着国家沿边开放开发、西部大开发政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等为宁明县边境药材贸易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和战略优势。本文基于边境文化的视角对桂越边境药材贸易发展进行研究,探讨边境文化如何助推宁明边境药材贸易进一步发展。文章分以下几章来分析该问题:第一章,解读边境文化的概念以及对其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涵容性特征的分析。第二章,对爱店口岸、宁明边境贸易、宁明边境药材贸易、桂越边境药材贸易的整体概况进行梳理分析。第三章,重点论述宁明边境药材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四章,提出在边境文化视角下宁明边境药材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思考。文章结语主要对边境文化在边境口岸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对桂越边境药材贸易发展做进一步的展望。
黄志勇[6](2012)在《基于R-SCP分析的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中药产业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当今世界各国对植物药的需求和重视与日俱增的国际环境下,如何将中药产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是摆在中国政府、企业和学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作为一个较为依赖资源的行业,资源条件的比较优势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其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本文运用和改进已有理论,在分析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中药产业的特征,在经典SCP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资源要素,构建出基于R-SCP的产业分析框架,然后对我国中药产业的资源要素、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详尽分析。通过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世界经济论坛(WEF)和洛桑国际管理开放学院(IMD)提出的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等产业竞争力理论,本文进而构建了由资源竞争力、竞争力实力、创新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六个维度组成的中国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分别对我国中成药产业和中药饮片产业2007年-2010年产业竞争力情况进行评价。我国山东、吉林、江西、广东、四川、重庆、河南、黑龙江和江苏的中成药产业竞争力处于优势地位,特别是山东和吉林两省在中成药产业竞争力水平中具有绝对优势,一直以来作为我国中成药产业的领军,带动着我国整个中成药产业的发展。而四川、山东、河南、安徽和广东的中药饮片产业竞争力具有绝对优势。通过对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的得分及其各维度之间的均衡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我国中成药产业方面,吉林、河南、贵州不仅具有很强的中成药产业竞争力,而且其产业竞争力各维度之间发展很均衡,说明这些地区中成药产业在未来的全面发展有着相对稳定的态势。而像西藏、海南、新疆、山西和广西,不但在中成药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中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其竞争力要素间的结构均衡性很差,因此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很不稳定。在我国中药饮片行业方面,四川、山东和安徽不仅具有很强的中药饮片产业竞争力,而且其竞争力要素间的结构均衡度较好,这些地区在未来的发展可能比较稳定。相反,像上海、陕西和贵州,不但在中药饮片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中处于劣势地位,并且其竞争力要素间的结构均衡性很差,因此其未来的发展中可能很不稳定。在对我国中药产业组织和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最后从提高我国中药产业整体竞争力出发,提出要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建立药材战略储备,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中药产业结构,培植大型中成药企业集团;完善政策、法规与标准,强化行业监管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胡明形[7](2008)在《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资源、市场与产业结构潜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影响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设计了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研究的分析框架。依据分析框架,在对西部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描述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西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系统考虑西部地区农、林、牧用地的关系,测算出西部林地资源的总量潜力,并依据西部地区林种结构变化的要求,测算了各林种的林地资源潜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西部地区林地生产力的潜力,测算了西部木材生产的最大潜力。通过对木材、人造板、木家具、木浆、薪炭材等木质林产品,水果等非木质林产品以及森林旅游市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运用历史数据建立了各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模型,对未来西部商品材、薪炭材、人造板、木家具、木浆等木质林产品,水果等非木质林产品以及森林旅游的市场容量和潜力进行测度。运用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中的份额—偏离方法(Shift-share Method),以全国林业产业结构为参照,分析西部作为一个整体单元,以及西部各省区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势和潜力,并选择各省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研究结果表明:(1)在西部多宜性土地资源按农、林、牧的优先序利用的前提下,西部实际宜林地的最大面积为1.63亿hm2。后备林地资源以二等林地为主;林地的现实生产力与气候生产力间相差很远,潜力很大;以西部林地现实生产力和目标生产力计算,在用材林林地充分利用前提下,西部用材林资源的年最大木材供给量分别为1.16亿m3和2.16亿m3。从地区分布看,内蒙古、广西、云南和四川(含重庆)是西部木材生产的主要潜力区。(2)未来西部林业产业发展中,无论是原木还是其他木质林产品,都具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和市场潜力。在考虑西部未来资源条件决定的木材供给能力的前提下,西部工业用材的市场容量2030年后基本稳定在2.0亿m3左右,其他木质林产品的市场潜力水平与目前产量比分别为:木制家具45%~75%、人造板55%~70%、木浆20%~90%。西部薪炭材的需求容量表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从非木质林产品看,西部目前的实际水果产量已经超过2030年西部的区内市场容量,已无规模潜力可言;西部水果的市场潜力将主要在区外市场,与目前产量比,2030年前的未来时期内,区内外市场总潜力约为430万t~1700万t。花卉、中药材具有较大的资源与市场潜力。随着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西部森林旅游市场的游人规模增长具有很大的潜力,从近中期看,游人规模增长的潜力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西北的内蒙、陕西和新疆,从中远期看,西南地区,特别是广西、四川和云南是未来西部森林旅游市场游人规模增长的主要潜力区。(3)从西部总体看,林业发展中存在产业结构劣势,不具有促进未来林业发展的产业结构潜力,产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茶桑果、中药材种植、木竹材采运、森林旅游是目前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花卉种植、锯材和木片加工等产业虽然原有基础较差,但具有产业优势和较强的产业竞争力,是近期西部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人造板加工、木制品制造、非木质林产品制品、木竹藤家具制造、林产化工与造纸等产业在西部发展基础较差,但成长速度很快,是西部林业发展中具有远期潜力的产业。
陆善旦[8](2007)在《近期广西几种地产中药材走势畅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钩藤。又叫钩钩藤、金钩藤。广西是钩藤的主要产区,目前尚处于野生的状态,广西产的"桂林钩藤"闻名国内外。2007年1~9月,钩藤一直是广西市场上畅销价坚的品种之一,单钩藤每千克稳定在8~9元之间,双钩藤稳定在15~16元。进入10月份以后销势迅速升温,价格大幅度上扬,目前单钩藤价升至14~15元,双钩藤升至24~25元,
曾渝[9](2006)在《海南生态药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同人类生存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医药产业,“如何用‘人类、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重新认识和改造传统的发展模式”,“如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努力使医药产业真正成为满足社会大众需要的“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成为新世纪我国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后发优势产业之一,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使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公认的制药大国,更要成为拥有独立创新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制药强国。本论文正是基于探索走出这样一条道路,才提出这样的课题。为此,本论文围绕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生态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了专门研究。为剖析其问题之根源,将国际情况比较、产业发展现状、循环经济理论、经济模型推论、优选示范区域和实践运作范例结合起来,加以全面分析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以创新设计海南生态药业发展模式来力求探索出一条引领我国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实施战略及措施之路。本论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一、提出问题与定义。本论文着重研究医药产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应当积极探索一条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以依托和保护环境资源为目的的新型医药产业发展之路。在比较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之后,尤其是在剖析了当前世界范围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以及面临的困境以后,作者认为发展生态型医药产业是未来方向,并较全面和系统的提出了生态药业的概念,给出了初步的定义。此外,本论文主要从宏观层面上分析生态药业的基本概念,在生态药业的理论基础、产业结构与关联、建设模型与条件比较、示范区域选择以及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二、基础理论研究。生态药业的理论研究,从五个方面入手:①遵从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轨迹;②介绍循环经济分析理论的创立与发展,从而揭示循环经济
莫凯[10](2005)在《广西RX制药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文中指出目前对于广西中药制药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大多数的研究只是着重于政策和产业结构,细化一点的就是涉及到中药研发能力开发方面的讨论,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在理论上还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结构,这也是广西中药制药企业发展缓慢,与国际上许多相关制药企业的高速发展形成极大的落差的原因之一,这就使得广西中药制药企业一直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徘徊,想使企业做大做强就显得很困难。本文就是针对这种现状,运用战略的相关理论,为广西RX制药有限公司制订出时间跨度为五年的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力求实现使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 本文对企业战略管理方面不是从理论的角度来探讨,注重的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对广西RX制药有限公司的战略发展问题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用以指导该类企业从战略的层次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针对广西中药制药企业的历史和发展现状,结合RX制药有限公司的具体案例,运用系统化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拟订出一套RX公司企业战略规划书,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制订出企业的营销战略规划、财务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生产战略规划等各种执行措施,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二、近期广西几种中药材走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期广西几种中药材走势(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软紫草属资源及其药材品质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 紫草资源短缺,摸清紫草资源现状及寻找扩大新药源迫在眉睫 |
1.2 研究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
1.3 紫草品质备受关注,有效鉴别,确保来源明确 |
1.4 品质提高是中药资源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 |
2 论文思路 |
2.1 研究目标 |
2.2 研究内容 |
2.3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3 研究方案 |
3.1 技术路线 |
3.2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新疆软紫草属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
1.1 文献调查 |
1.2 走访调查 |
1.3 现地样方调查 |
1.4 产地适应性分析 |
2 调查结果 |
2.1 文献调查结果 |
2.2 新疆软紫草属野生资源蕴藏量调查结果 |
2.3 产地适应性分析 |
2.4 人工栽培资源情况 |
2.5 紫草市场调查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3.1 新疆软紫草属植物的适宜生境 |
3.2 产地适应性分析 |
3.3 蕴藏量估算及相关问题 |
3.4 野生资源存在的问题 |
3.5 软紫草资源保护及利用的几点建议 |
第二章 基于ISSR新疆软紫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
1 试药与仪器 |
1.1 植物材料 |
1.2 仪器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DNA提取 |
2.2 ISSR-PCR筛选扩增及产物检测 |
2.3 全部位点扩增检测 |
2.4 多样性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位点分析和筛选 |
3.2 扩增电泳图 |
3.3 遗传多样性分析 |
3.4 种群分子方差分析 |
3.5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3.6 遗传距离与主成分分析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鉴别研究 |
第一节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基原鉴定及性状鉴别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显微鉴别 |
1 试药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薄层色谱鉴别 |
1 试药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节 新疆软紫草属植物DNA条形码鉴别 |
1 试药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品质评价研究 |
第一节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萘醌类成分含量测定 |
1 试药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指纹图谱及化学识别模式 |
1 试药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常规指标研究 |
1 试药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1.1 新疆软紫草属资源现状及建议 |
5.1.2 新疆软紫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 |
5.1.3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鉴别 |
5.1.4 新疆软紫草属药材品质评价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城镇扩展模拟与优化 ——以湖南怀化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武陵山片区扶贫需要区域中心城市支撑 |
1.1.2 国家战略需要区域中心城市落实 |
1.1.3 “两山”理论需要区域中心城市实践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武陵山片区 |
1.3.2 中心城市 |
1.3.3 城镇扩展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1 中心城市研究动态 |
1.4.2 城镇扩展研究动态 |
1.4.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选择分析 |
2.1 武陵山片区基础概况 |
2.1.1 区域条件 |
2.1.2 自然条件 |
2.1.3 经济社会条件 |
2.2 武陵山片区内部城市城镇联系特征分析 |
2.2.1 研究方法 |
2.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2.3 武陵山片区内部城市综合质量测度 |
2.2.4 武陵山片区内部城市经济辐射范围分析 |
2.2.5 武陵山片区内部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
2.3 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3 怀化城镇扩展联系特征分析 |
3.1 怀化的发展条件与基础概况 |
3.1.1 区位条件 |
3.1.2 自然条件 |
3.1.3 历史文化 |
3.1.4 经济社会条件 |
3.2 怀化建市的城镇格局演变分析 |
3.2.1 历史沿革 |
3.2.2 中心城区城镇发展历程 |
3.3 怀化各县市区的综合实力评价 |
3.3.1 研究方法 |
3.3.2 数据来源 |
3.3.3 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分析 |
3.3.4 结果分析 |
3.4 怀化中心城区的经济辐射范围分析 |
3.5 怀化中心城区与其它县市区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怀化城镇扩展因素与机制分析 |
4.1 城镇扩展影响因素 |
4.1.1 地理环境因素 |
4.1.2 交通基础因素 |
4.1.3 经济发展因素 |
4.1.4 城市规划因素 |
4.1.5 行政边界效应因素 |
4.1.6 社会文化因素 |
4.2 城镇空间扩展的机制分析 |
4.2.1 集聚与扩散的循环促动机制 |
4.2.2 空间自组织的演化机制 |
4.2.3 空间他组织的重构机制 |
4.3 本章小结 |
5 怀化城镇扩展时空动态模拟分析 |
5.1 表征区域中心城市扩展的核心指标选取 |
5.1.1 常住人口规模 |
5.1.2 城镇用地规模 |
5.2 基于马尔萨斯人口模型的怀化市域常住人口模拟分析 |
5.2.1 怀化市域常住人口概况 |
5.2.2 马尔萨斯人口模型选取 |
5.2.3 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应用 |
5.3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怀化市城镇扩展模拟 |
5.3.1 城镇扩展模拟所需数据 |
5.3.2 Weight-CA模型构建 |
5.3.3 Weight-CA模型模拟精度验证 |
5.3.4 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怀化建设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优化策略 |
6.1 限制性因素分析 |
6.1.1 城镇空间格局仍需完善 |
6.1.2 产业空间结构仍需调整 |
6.1.3 开放型交通构建仍需加强 |
6.1.4 资源开发机制亟待健全 |
6.1.5 行政区划制约亟待协调 |
6.2 发展战略和定位分析 |
6.2.1 发展战略 |
6.2.2 发展定位 |
6.3 城镇空间格局优化 |
6.3.1 一核:怀化核心增长极--鹤中洪芷城镇群 |
6.3.2 两带:怀黔工业廊带和焦柳铁路经济带 |
6.3.3 三圈:北部增长圈、南部增长圈、西部增长圈 |
6.3.4 多节点 |
6.3.5 城乡融合发展 |
6.4 产业发展布局优化 |
6.4.1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
6.4.2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6.4.3 促进现代农业提升 |
6.4.4 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 |
6.4.5 园区产城融合促进城镇资源集聚 |
6.5 交通通道功能优化 |
6.5.1 优化提升铁路网 |
6.5.2 优化提升公路网 |
6.5.3 优化提升航空网络 |
6.5.4 优化提升内河水运网 |
6.5.5 高标准提升交通枢纽 |
6.5.6 构建大数据综合交通信息系统 |
6.6 生态立市机制创新 |
6.6.1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
6.6.2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
6.6.3 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
6.6.4 健全城乡环境治理制度 |
6.7 本章小结 |
7 怀化带动武陵山片区协同跨越发展策略 |
7.1 怀化引领武陵山片区对接国家战略 |
7.1.1 对接成渝城市群 |
7.1.2 对接大西南 |
7.1.3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
7.2 怀化对武陵山片区辐射带动策略 |
7.2.1 建立武陵山片区协作发展机制 |
7.2.2 怀化带动武陵山片区整体发展 |
7.2.3 实现空间协同网格化发展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3)药材种植推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推荐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推荐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推荐算法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结构 |
2 药材种植推荐算法设计 |
2.1 基于种植比率的地区推荐算法设计 |
2.1.1 药材种植比率 |
2.1.2 相似度计算 |
2.2 基于经济收益的推荐算法设计 |
2.2.1 药材经济收益 |
2.2.2 种植区和药材市场的Haversine距离 |
2.2.3 指数平滑法计算供应价格Price_M |
2.3 基于协同过滤的资讯推荐算法设计 |
2.3.1 推荐原理 |
2.3.2 药材关注度的量化 |
3 推荐算法实验过程 |
3.1 实验数据集 |
3.1.1 数据采集 |
3.1.2 数据处理 |
3.2 实验指标 |
3.3 基于种植比率的地区推荐算法实验 |
3.4 指数平滑实验 |
4 药材种植推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用户需求 |
4.1.2 推荐需求 |
4.2 系统架构设计 |
4.2.1 数据采集服务器 |
4.2.2 数据库服务器 |
4.2.3 Web服务器 |
4.3 功能模块设计 |
4.4 系统流程设计 |
5 药材种植推荐系统的实现 |
5.1 运行环境 |
5.2 平台技术 |
5.2.1 开发语言 |
5.2.2 Flask框架 |
5.2.3 MVVM模式 |
5.2.4 Echarts与D3 |
5.3 系统功能模块 |
5.3.1 登录注册模块 |
5.3.2 药材信息分类模块 |
5.3.3 药材地区分布模块 |
5.3.4 基于种植比率的地区推荐模块 |
5.3.5 基于经济收益的推荐模块 |
5.3.6 药材资讯推荐模块 |
5.4 系统测试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4)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可持续发展概念及理论 |
2.1.2 公共自然资源理论 |
2.1.3 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 |
2.1.4 风险管理过程研究 |
2.1.5 计划行为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6 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 |
2.2 研究综述 |
2.2.1 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2.2.2 濒危藏药资源灭绝风险等级 |
2.2.3 濒危藏药资源管理现状 |
2.2.4 濒危藏药资源立法与保护现状 |
第3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自然致危因素识别与分析 |
3.1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物学特性及濒危现状 |
3.1.1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物学特性 |
3.1.2 濒危藏药掌裂兰研究现状 |
3.2 濒危藏药掌裂兰植物区系分析 |
3.2.1 濒危藏药植物区系分析 |
3.2.2 濒危藏药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
3.2.3 濒危藏药掌裂兰植物区系分析 |
3.3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态适宜性区划分析 |
3.3.1 濒危藏药掌裂兰适宜区 |
3.3.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3.3 结果与分析 |
3.3.4 小结 |
3.4 掌裂兰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特征分析 |
3.4.1 濒危藏药掌裂兰分布区 |
3.4.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4.3 结果与分析 |
3.4.4 小结 |
3.5 生境对掌裂兰致危因子分析 |
3.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5.2 结果与分析 |
3.5.3 小结 |
3.6 气候、土壤与对掌裂兰适宜性分析 |
3.6.1 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平衡论 |
3.6.2 构建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平衡模型 |
3.6.3 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模型问题分析 |
3.6.4 结果与分析 |
3.6.5 小结 |
第4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人为致危因素识别与分析 |
4.1 开发利用对掌裂兰的致危因素分析 |
4.1.1 濒危藏药掌裂兰利用状况 |
4.1.2 收录国家、省部级法规标准情况 |
4.1.3 收录藏医药典籍情况 |
4.1.4 濒危藏药掌裂兰的市场流通情况 |
4.2 濒危藏药资源危机产生的人为因素分析 |
4.2.1 濒危藏药资源保护行为认知分析 |
4.2.2 长期过度采挖造成药用植物生境破坏 |
4.2.3 长期过度放牧造成药用植物资源生境退化 |
4.2.4 草地鼠害对濒危藏药适生生境的破坏 |
4.2.5 旅游活动造成药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 |
4.3 小结 |
第5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5.1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
5.1.1 指标体系 |
5.1.2 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 |
5.1.3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4 野生药用植物遗传价值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5 野生药用植物价值评价指标 |
5.1.6 管理利用因素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7 评测说明 |
5.2 权重分配及计算 |
5.2.1 权重分配 |
5.2.2 权重确定及计算 |
5.3 综合评价结果 |
5.3.1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系数评价结果 |
5.3.2 野生药用植物遗传系数评价结果 |
5.3.3 野生药用植物价值系数评价结果 |
5.3.4 野生濒危藏药管理利用系数评价结果 |
5.3.5 各项准则层得分比较 |
5.4 小结 |
第6章 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路径分析 |
6.1 路径假设和概念模型 |
6.1.1 路径假设 |
6.1.2 概念模型 |
6.2 问卷设计和样本初测 |
6.2.1 问卷设计 |
6.2.2 样本数据预测 |
6.3 正式问卷数据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6.3.2 信效度检验 |
6.3.3 实证分析 |
6.3.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6.4 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优化路径 |
6.4.1 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彻查濒危藏药资源量 |
6.4.2 开展濒危藏药资源替代品研究 |
6.4.3 建立专项濒危藏药植物园 |
6.4.4 开展就地保护与种质资源库 |
6.4.5 公众参与濒危藏药资源保护 |
6.4.6 加强立法,更新开发利用观念 |
6.4.7 建立濒危藏药生态采集模式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5)边境文化视角下桂越边境药材贸易发展研究 ——以宁明县爱店口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实地调查法 |
二、文献分析法 |
三、多学科研究法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一章 边境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 |
第一节 边境文化的概念 |
第二节 边境文化的特征 |
一、地域性 |
二、民族性 |
三、历史性 |
四、涵容性 |
第三节 边境文化的类型 |
一、边境地域文化 |
二、边境特质文化 |
第二章 桂越以及宁明边境药材贸易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桂越边境药材贸易的整体概况 |
一、边境贸易政策 |
二、贸易整体规模 |
第二节 宁明边境贸易的历史渊源 |
第三节 爱店边贸口岸的出现与发展 |
一、口岸边贸出现阶段 |
二、口岸边贸快速发展阶段 |
三、口岸边贸重步正轨阶段 |
四、口岸边贸升格阶段 |
第四节 宁明边境药材贸易的形成与发展 |
第五节 爱店边境药材贸易的形成与发展 |
一、爱店口岸形成以药材贸易为主的成因 |
二、爱店边境药材贸易政策 |
三、药材来源与流向 |
四、药材贸易交易形式 |
第三章 宁明边境药材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一节 缺乏有竞争力的“桂药”品牌 |
第二节 药材产品高附加值低、利润薄 |
第三节 口岸文化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
第四节 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
一、交通建设需继续推进 |
二、金融机构有待完善 |
三、餐饮娱乐设施有待提高 |
四、电商物流需进一步完善 |
第四章 对宁明边境药材贸易发展的思考 |
第一节 突出边境文化特色,打造“桂药”着名品牌 |
一、引进有影响力的药材企业 |
二、推动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 |
第二节 深度挖掘边境文化,建立完整的药材深加工体系 |
一、建立中药材文化产业园 |
二、引进中药材深加工企业 |
第三节 打造边境口岸文化,吸引人、财、物的流动 |
一、边境口岸历史文化 |
二、边境口岸民族文化 |
三、边境口岸旅游文化 |
第四节 依托跨境民族文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一、在国际交往中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 |
二、在国际交往中加强双边口岸基础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基于R-SCP分析的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及竞争力理论基础 |
2.1 产业组织理论 |
2.1.1 产业组织理论的内涵 |
2.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体系 |
2.1.3 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
2.2 产业竞争力理论 |
2.2.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2.2.3 竞争优势理论 |
2.2.4 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
2.3 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
2.3.1 经典钻石模型 |
2.3.2 钻石模型的扩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
3.1 中药产业的基本概念及属性 |
3.1.1 中药 |
3.1.2 中药产业 |
3.2 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历程 |
3.2.1 古代中药产业的发展 |
3.2.2 近代中药产业的发展 |
3.2.3 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 |
3.3 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
3.3.1 我国中药行业市场现状 |
3.3.2 我国中药行业进出口现状 |
3.3.3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状况与国外天然药物市场比较 |
3.4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
3.4.1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优势 |
3.4.2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劣势 |
3.4.3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挑战 |
3.4.4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机遇 |
3.5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 |
3.5.1 政策未来发展趋势 |
3.5.2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中药产业R-SCP分析 |
4.1 我国中药产业的资源禀赋分析 |
4.1.1 我国中药资源分布 |
4.1.2 我国中药资源禀赋 |
4.1.3 我国中药资源保障前景 |
4.2 我国中药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
4.2.1 我国中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
4.2.2 我国中药产业的产品差异化分析 |
4.2.3 我国中药产业的规模经济分析 |
4.2.4 我国中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
4.3 我国中药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
4.3.1 我国中药产业价格行为分析 |
4.3.2 我国中药产业并购行为分析 |
4.3.3 我国中药产业研发行为分析 |
4.3.4 我国中药产业广告促销行为分析 |
4.4 我国中药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
4.4.1 我国中药产业的利润状况 |
4.4.2 我国中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
4.4.3 我国中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R-SCP分析的我国中药产业的竞争力评价模型 |
5.1 中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1 传统产业竞争力理论对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
5.1.2 影响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
5.2 基于R-SCP的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5.2.2 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5.3 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6.1 数据来源 |
6.2 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过程 |
6.2.1 我国中成药产业竞争力评价 |
6.2.2 我国中药饮片产业竞争力评价 |
6.3 评价结果分析 |
6.3.1 我国不同地区中成药产业竞争力的实证比较分析 |
6.3.2 我国不同地区中药饮片产业竞争力的实证比较分析 |
6.3.3 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均衡度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
7.1 着力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
7.2 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和建立药材战略储备 |
7.3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培植大型中成药企业集团 |
7.4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标准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8.2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
(7)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资源、市场与产业结构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2 论文结构 |
1.3 研究假设、技术路线与方法 |
1.3.1 研究假设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方法 |
2 研究基础及理论依据 |
2.1 基本概念 |
2.1.1 西部的界定 |
2.1.2 林业产业的界定 |
2.1.3 林业产业发展潜力 |
2.2 国内外关于区域林业发展潜力的研究综述 |
2.2.1 森林生长的自然约束和林业发展潜力 |
2.2.2 区域林业发展潜力的衡量 |
2.2.2.1 区域林业发展的自然潜力 |
2.2.2.2 区域林业发展的综合潜力 |
2.2.3 简要评述 |
2.3 区域林业产业发展潜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2 比较优势理论 |
2.3.2.1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
2.3.2.2 比较优势理论在林业区域优势分析中的适用性 |
2.3.3 经济增长理论 |
2.4 本文分析的理论框架 |
3 西部森林资源的历史变迁与林业发展现状 |
3.1 西部林业发展历史概况 |
3.1.1 地质历史时期西部森林资源的变迁 |
3.1.2 人类历史时期西部森林资源的变迁 |
3.1.2.1 西北地区森林资源的变迁 |
3.1.2.2 西南地区森林资源的变迁 |
3.2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森林资源的变化与发展 |
3.2.1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森林资源的变化阶段 |
3.2.2 西部地区森林资源现状 |
3.3 西部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
3.3.1 林业产业组织体系 |
3.3.2 林业投入 |
3.3.3 林业产出规模 |
3.4 林业经济结构 |
3.4.1 产业结构 |
3.4.2 地区结构 |
3.5 小结 |
4 西部林业发展的自然资源及自然生产潜力 |
4.1 西部自然气候资源条件与森林资源类型 |
4.1.1 西部发展森林资源的自然气候资源条件 |
4.1.2 西部森林资源类型 |
4.2 西部森林资源发展潜力 |
4.2.1 土地资源及其潜力 |
4.2.1.1 林地资源总量潜力与多宜性土地资源利用优先序 |
4.2.1.2 林地资源的林种结构潜力 |
4.2.2 林地资源质量 |
4.3 林地生产潜力 |
4.3.1 林木的可能生产力 |
4.3.2 用材林木材生产能力 |
4.4 西部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的潜力 |
4.5 小结 |
5 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潜力—木质林产品 |
5.1 分析思路与预测方法 |
5.1.1 分析思路 |
5.1.2 预测方法的选择 |
5.2 生产建设用木材需要量预测 |
5.2.1 建筑用材需求量预测 |
5.2.1.1 房屋建筑年均竣工面积预测 |
5.2.1.2 各类房屋建筑木材消耗强度分析预测 |
5.2.1.3 建筑用木材需求预测结果 |
5.2.2 建筑装饰用材需求量预测 |
5.2.3 家具用材需求量预测 |
5.2.3.1 我国家具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 |
5.2.3.2 家具用材需求预测 |
5.2.4 木浆和造纸材需求量预测 |
5.2.4.1 纸产品产量和消费量预测 |
5.2.4.2 我国造纸工业原料结构的发展趋势分析 |
5.2.5 人造板需求量预测 |
5.2.5.1 世界人造板的消费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趋势 |
5.2.5.2 我国人造板的生产和消费趋势分析 |
5.2.5.3 人造板生产、需求总量和结构预测 |
5.2.5.4 人造板生产用材需求量预测 |
5.2.6 坑木需求量预测 |
5.2.7 其他生产建设用材 |
5.2.8 生产建设用材需求总量与结构 |
5.3 薪柴需求量预测 |
5.3.1 薪柴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5.3.2 西部地区农村人口预测 |
5.3.3 西部农村人均薪柴消耗水平和薪柴需求总量预测 |
5.4 西部主要木质林产品的市场潜力分析 |
5.4.1 全国主要木质林产品的市场潜力 |
5.4.2 西部主要木质林产品的市场份额分析 |
5.4.3 西部人造板、木家具和木浆造纸产品的市场潜力 |
5.4.4 西部木材的市场潜力 |
5.5 小结 |
6 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潜力—非木质林产品 |
6.1 水果的市场潜力分析 |
6.1.1 西部水果的市场消费现状 |
6.1.2 影响水果需求的主要因素分析 |
6.1.3 西部水果的市场潜力预测与分析 |
6.1.3.1 西部水果的区内外市场总潜力预测与分析 |
6.1.3.2 西部水果的区内市场潜力预测与分析 |
6.2 花卉市场潜力 |
6.2.1 国内市场需求潜力 |
6.2.2 国际市场需求潜力 |
6.3 中药材市场潜力 |
6.2.1 西部中药材在我国中药材市场供给中的地位 |
6.2.2 中药材市场需求的总体判断 |
6.2.2 西部几种主要中药材的市场潜力分析 |
6.2.2.1 甘草 |
6.2.2.2 麻黄 |
6.2.2.3 肉苁蓉 |
6.2.2.4 枸杞 |
6.3 小结 |
7 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潜力——森林旅游 |
7.1 西部森林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
7.2 影响区域森林旅游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
7.2.1 区域森林旅游市场需求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7.2.2 西部森林旅游市场需求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7.3 西部森林旅游的市场潜力预测与分析 |
7.3.1 旅游市场客流量的预测方法 |
7.3.2 西部森林旅游的市场潜力预测与分析 |
7.4 小结 |
8 西部林业发展的产业结构潜力测度及优势产业选择 |
8.1 分析方法 |
8.2 西部地区林业产业结构潜力测度与优势产业选择 |
8.2.1 分析产业的确定和数据处理 |
8.2.2 西部地区整体林业产业结构潜力测度与优势产业选择 |
8.2.2.1 西部地区整体林业产业结构潜力指标的测度 |
8.2.2.2 西部地区优势林业产业的选择 |
8.2.3 西部各省区林业产业结构潜力测度与优势产业选择 |
8.2.3.1 西部各省区林业产业结构潜力指标的测度 |
8.2.3.2 西部各省区林业优势产业的选择 |
8.2.3.3 对林木的培育与种植业发展潜力的说明 |
8.3 小结 |
9 主要结论与体会 |
9.1 主要结论 |
9.2 主要创新点 |
9.3 体会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海南生态药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背景及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问题的背景——国内外医药产业面临的困境 |
1.1.3 解决问题的机遇——生物科技革命时代正在来临 |
1.1.4 加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
1.2 生态产业革命与生态经济的发展 |
1.2.1 生态型工业 |
1.2.2 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的比较 |
1.2.3 产业生态学的复合型经济 |
1.2.4 建设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 |
1.3 生态药业的定位与理论基础 |
1.3.1 生态药业的概念和内涵 |
1.3.2 生态药业的理论基础 |
1.3.3 发展生态药业和循环经济的关系 |
1.3.4 加强生态药业发展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章 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
2.1 国际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 |
2.1.1 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
2.1.2 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
2.2 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 |
2.2.1 中国医药产业的总体概况和发展前景 |
2.2.2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
2.2.3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 天然与生态结合是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
2.3.1 天然疗法和天然药物广泛应用是医药科学发展未来之路 |
2.3.2 中药是国际社会天然疗法的主体 |
2.3.3 前景无限的生物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 |
2.3.4 “向海洋要药”——人类医药科技的新选择 |
第3章 生态药业的产业的定位及其关联理论分析 |
3.1 生态药业的产业定位 |
3.1.1 有关产业结构一般理论和分析 |
3.1.2 生态药业的产业定位 |
3.2 生态药业定位与结构调整优化 |
3.2.1 生态药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 |
3.2.2 产业定位与结构优化面临的问题 |
3.3 生态药业的结构优化 |
3.3.1 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 |
3.3.2 产业关联程度与产业结构优化 |
3.4 生态药业产业升级的模式与机制 |
3.4.1 传统医药产业升级的模式 |
3.4.2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 |
3.4.3 生态药业的升级机制 |
3.5 生态药业与关联产业分析 |
3.5.1 有关产业关联理论要点 |
3.5.2 产业关联的形态特征 |
3.5.3 与生态药业相关联产业 |
第4章 生态药业计量经济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
4.1 构建生态药业计量经济模型的涵义 |
4.1.1 天然药材资源支持能力的计量经济分析 |
4.1.2 生态环境支持能力的计量经济分析 |
4.1.3 社会相关支持能力计量经济分析 |
4.1.4 医药经济支持能力的计量经济分析 |
4.2 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药业综合评价模型 |
4.3 以海南省为例进行生态药业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
4.3.1 权重(系数)的确定 |
4.3.2 数据的录入 |
4.3.3 分析结果 |
第5章 生态药业区域分布与发展比较 |
5.1 中药产业资源概况 |
5.1.1 中药资源蕴藏量概况 |
5.1.2 中药资源区域分布状况 |
5.1.3 海洋药物资源状况 |
5.2 生态药业区域发展的指向 |
5.2.1 资源指向 |
5.2.2 技术及工业指向 |
5.2.3 金融资本指向 |
5.2.4 信息贸易指向 |
5.3 最具潜质条件的6 省区生态中药产业发展状况比较 |
5.3.1 云南省 |
5.3.2 贵州省 |
5.3.3 四川省 |
5.3.4 广西自治区 |
5.3.5 广东省 |
5.3.6 吉林省 |
5.4 生态药业发展方向及关键选择 |
5.4.1 现阶段生态药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
5.4.2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
5.4.3 建设生态药业科技园区是未来实践的关键 |
第6章 生态药业示范区域的最佳选择——海南 |
6.1 海南生态药业发展的相关条件 |
6.1.1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
6.1.2 别具一格的人文社会环境 |
6.1.3 独具特色的天然药材资源 |
6.1.4 异军突起的医药产业 |
6.2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几个突破口 |
6.2.1 着力推动地产中药材产业化 |
6.2.2 加快发展现代药物制剂工业 |
6.2.3 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多肽类生物制药基地 |
6.2.4 加强海洋药物研发 |
6.2.5 做大做强保健品产业 |
6.2.6 开发利用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用药——黎药苗药 |
6.3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四大基础条件 |
6.3.1 生态环境基础 |
6.3.2 政策法规基础 |
6.3.3 管理体制基础 |
6.3.4 产业发展基础 |
第7章 海南生态药业的战略构想与目标 |
7.1 生态药业是海南发展医药产业的创新模式 |
7.2 海南生态药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
7.2.1 发展海南生态药业的指导思想 |
7.2.2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总体思路 |
7.3 海南“十一五”期间发展生态药业的战略目标 |
7.3.1 成长目标 |
7.3.2 功能目标 |
7.3.3 生态目标 |
第8章 海南生态药业的创新模式设计 |
8.1 整体建设模式 |
8.1.1 基础层面―在全省范围内发展生态药业 |
8.1.2 中坚层面―把海口药谷等园区建设成为生态药业科技园区 |
8.1.3 高端闪亮点——建设生态型药厂和认证生态型产品 |
8.2 海口生态药业示范园区初步设计 |
8.2.1 海口生态医药工业园区定位及设计指导原则 |
8.2.2 园区规划建设的内容 |
8.2.3 园区规划技术概要 |
第9章 海南生态药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与重点 |
9.1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产业结构 |
9.1.1 着力发展新型化学制剂、现代中药产业与海洋创新药物三条产业带 |
9.1.2 以打造药业生产航母为目标,构建产业化体系,发展外向型经济 |
9.1.3 发展新剂型、新工艺,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药物研究体系 |
9.1.4 优化产业结构,扶持骨干型医药企业 |
9.2 海南省发展生态药业的产业布局 |
9.2.1 在海口、琼海、澄迈等地区建立海南省医药工业产业基地和药物研发基地 |
9.2.2 在中部地区建立海南中药材现代化科技(种植)产业基地 |
9.2.3 在三亚地区建立海南省海洋药物研发基地 |
9.2.4 构建西部地区医药原料药基地 |
9.3 重点支持南药、黎药产业发展 |
9.3.1 建立三个中心,构建创新平台 |
9.3.2 建立三级阶梯的南药产业现代化 GAP 种植基地 |
9.3.3 整合资源,建立现代中药生产体系 |
9.3.4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
9.3.5 加速现代中药产品的创新研究 |
9.4 重视开发海洋生物药物 |
9.4.1 做好海洋药物开发的规划工作 |
9.4.2 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技术 |
9.4.3 整合资源,推动海洋药物研发及产业化 |
9.5 侧重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
第10章 构建海南生态药业政策保障体系 |
10.1 部分省市发展医药产业的政策概述 |
10.1.1 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
10.1.2 成立组织机构,统一加强对医药产业发展的领导 |
10.1.3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系统 |
10.1.4 建立有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
10.1.5 推动医药产业技术创新 |
10.1.6 建立健全医药产业服务体系 |
10.2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政策选择 |
10.2.1 通过立法营造发展生态药业的大环境 |
10.2.2 成立组织机构,加强对发展生态药业的领导和指导 |
10.2.3 科学编制发展海南生态药业中长期规划 |
10.2.4 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 |
10.2.5 制定并实施各项优惠政策 |
10.2.6 建立医药产品技术创新体系 |
10.2.7 加快医药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
10.2.8 营建发展海南生态药业的服务体系 |
第11章 结论 |
11.1 主要结论 |
11.2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案例:海南定安县塔岭生态药业示范园区规划设计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课题研究等学术活动和发表的学术成果情况 |
致谢 |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10)广西RX制药有限公司战略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研究综述 |
1.1.1 国外理论研究发展状况 |
1.1.2 国内研究和运用状况 |
1.2 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
1.2.1 企业战略的定义和特征 |
1.2.2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模型 |
1.2.3 企业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 |
1.3 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RX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2.1 关键外部因素分析 |
2.1.1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
2.1.2 国内中药制药行业产业分析 |
2.1.3 广西中药制药行业关键外部因素分析 |
2.2 中药制药行业竞争分析 |
2.2.1 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
2.2.2 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2.2.3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2.2.4 新加入者的威胁 |
2.2.5 替代品的威胁 |
2.3 竞争态势矩阵 |
2.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
第二章 RX公司内部条件战略分析 |
3.1 RX公司关键内部因素分析 |
3.1.1 素质与经营力分析 |
3.1.2 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
3.1.3 财务管理与现状分析 |
3.1.4 管理组织现状分析 |
3.1.5 人力资源因素分析 |
3.2 “雷达”图分析 |
3.3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
第三章 RX公司使命与总体战略 |
4.1 综合战略制订框架 |
4.1.1 匹配 |
4.1.2 决策 |
4.1.3 RX公司的总体战略---“荷花池战略” |
4.2 RX公司的使命定位与描述 |
第四章 RX公司竞争战略及经营战略 |
5.1 RX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
5.1.1 基本竞争态势 |
5.1.2 RX公司的差异化战略---“鹤舞战略” |
5.2 RX公司职能战略 |
5.2.1 市场营销战略 |
5.2.2 资本运作战略 |
5.2.3 人力资源战略 |
5.2.4 研究与开发战略 |
5.2.5 企业文化战略 |
第五章 RX公司战略的实施 |
6.1 RX公司战略计划系统 |
6.1.1 战略计划系统的内容 |
6.1.2 战略计划系统的重点与战略势 |
6.2 RX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匹配 |
6.3 RX公司的战略资源配置 |
6.3.1 战略资源分析 |
6.3.2 战略资源的分配 |
6.4 RX公司战略实施模式选择 |
6.4.1 战略实施模式 |
6.4.2 管理者与战略实施 |
第六章 RX公司的战略目标 |
7.1 RX公司战略目标的制订 |
7.2 RX公司的战略目标体系 |
7.2.1 市场目标 |
7.2.2 盈利目标 |
7.2.3 创新目标 |
7.2.4 社会目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近期广西几种中药材走势(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软紫草属资源及其药材品质评价的研究[D]. 徐海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城镇扩展模拟与优化 ——以湖南怀化市为例[D]. 邓紫微.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3)
- [3]药材种植推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吴志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D]. 索南邓登. 天津大学, 2020(01)
- [5]边境文化视角下桂越边境药材贸易发展研究 ——以宁明县爱店口岸为例[D]. 侯超群.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
- [6]基于R-SCP分析的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 黄志勇. 中南大学, 2012(02)
- [7]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资源、市场与产业结构潜力研究[D]. 胡明形.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 [8]近期广西几种地产中药材走势畅快[J]. 陆善旦. 农家之友, 2007(12)
- [9]海南生态药业发展模式研究[D]. 曾渝. 上海交通大学, 2006(02)
- [10]广西RX制药有限公司战略规划[D]. 莫凯. 广西大学,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