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开财源 推动风险投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潘炳军[1](2019)在《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产业是新世纪全球性朝阳产业,也是当前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路径,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是大国的重要象征。2009年,文化产业被确定为我国的战略性产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产业到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文化领域的核心与龙头地位,影视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推动力量。山东、青岛和西海岸政府发展规划分别强调加快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区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引领、文化支撑和创新驱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西海岸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承载着建设影视之都、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区的光荣使命,产业区设立四年来,影视之都的框架雏形已经初步显现。影视文化产业企业的共性特征是软资产较多、硬资产较少,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和知识、资本密集的行业特征,对投资和融资的依赖性较强。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企业普遍成立时间短、规模偏小,尚处于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成长阶段,前期发起设立的投资主要是自有资金,后续经营发展的融资主要是内源融资,受投融资瓶颈的制约更加显着。投融资能力弱、投融资困难是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企业的普遍性难题,也是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法和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整理和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走访调研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企业,把握产业整体发展概况。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产业投融资成功经验,运用MBA所学的金融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理论知识,用权衡、优序融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和产业发展等投融资理论为指引,分析找出当前企业投融资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政府扶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和社会资本多方参与等方面,提出投融资模式的优化方案,拓展投融资渠道,逐步创新构建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主体多元化、模式多样化的投融资体系,破解影视文化产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推动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助力青岛西海岸经济腾飞。
苟梦芹[2](2018)在《科技创新驱动长吉图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于2009年8月正式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长吉图的四大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但其规划目标却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和地区经济发展极度受限的复杂背景下难以实现,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不仅是贯彻和落实国家创新战略精神,也是长吉图地区发展形势所迫。本文通过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的介绍,以财政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为理论依据,分析了科技创新与公共财政、经济增长间的作用机理。通过经济学和应用数学理论以及SPSS软件对长吉图科技创新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描述性分析及实证分析得到结论:长吉图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主要受公共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研发经费中的政府资金影响,科技创新与科技投入具有极高的联动性;长吉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水平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与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及总的专利申请数量上;通过Pearson相关关系矩阵可以看出长吉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科技创新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为正相关关系,表明近年来长吉图区域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创新,且科技创新产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结合分析结果和长吉图地区的现状,推断长吉图目前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可能的问题包括:政府对研发资金的投入、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成本的补助存在不足,对相关配套性政策体系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政府风险投资、政府技术采购等政策缺乏,且财政资金的分配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缺乏健全的科技创新财政支出效率评价制度。面对这些问题提出政策建议首先需要增加对研发经费的资金投入,落实并适当提高对符合规定的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本补贴;完善政府风险投资、政府技术采购等方面的优惠性财政政策;加大对配套性政策服务体系的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基础条件,重点在于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安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用科技驱动经济发展;优化财政支出机构,合理分配科技投入,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张同功,董振兴[3](2013)在《构建我国老龄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基本思路》文中提出人口老龄化要求我国大力发展老龄产业,而融资瓶颈严重制约了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构建切实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是解决老龄产业融资瓶颈的关键。根据产业发展融资支持的经验,我国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协同努力,从金融供给体系、金融保证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三个方面构建出一个支持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并由此推动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王朝才[4](2013)在《促进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认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是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公益性文化的开发、服务、支撑和保护四个层面,归纳总结了我国公益性文化发展现状,以及财税支持政策的成效与不足,在分析国外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公益性文化发展应明确政府职责、财税突出重点、支持手段多样化和提高政策效率等几点财税政策建议。
张同功[5](2012)在《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口老龄化是人口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了,而且近些年来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所以必须积极发展老龄产业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但是老龄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瓶颈,其中融资瓶颈十分突出,我国老龄产业投资缺口巨大,必须尽快构建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以解决老龄产业融资难问题。本文从我国老龄产业的投资缺口入手,针对我国老龄产业融资难的问题展开研究,在分析融资难原因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力图从融资供给、融资服务和融资保障三个角度构建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研究内容共分为如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基础。包括绪论、理论基础、国外经验、以及现状与问题研究。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以及研究范围,提出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写作思路和框架设计,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以此突出本研究的意义;第二章理论基础主要研究了老龄产业融资支持问题所涉及的老龄产业基础理论、产融结合理论、金融创新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等经济学与管理学原理,这是对本研究的有效支撑;第三章着重研究了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与融资支持的经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早于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本章在分析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达国家在老龄产业融资渠道拓展、融资制度和政策制定,以及融资服务方面的经验;第四章主要是研究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及对其进行融资支持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在老龄产业融资供给、融资服务和融资保障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加强老龄产业融资支持的必要性,并设计出了核心内容研究的原则与思路。为后面的研究做好了铺垫。第二部分是核心内容。主要是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相结合构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融资供给体系、融资服务体系和融资保障体系,以及三个分体系之间的互动机制与运行模式。第五章是老龄产业多元化融资供给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从政府性融资和市场性融资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政府和市场对老龄产业融资供给的特点,二者的职能与分工等,其中重点研究了老龄产业发展市场化融资渠道及其创新,因为市场化融资渠道的拓展和创新是加强老龄产业融资支持的关键;第六章是老龄产业融资服务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从政务性和市场性服务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政务性服务的重点在于加深认识、提高服务效率,而市场化服务在于机构的设立、服务市场的完善等,其中重点研究老龄产业融资服务体系的构建及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服务创新;第七章是老龄产业融资保障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从宏微观两个角度出发展开研究,宏观方面要求我国政府能够为老龄产业融资提供有效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微观方面要求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能够为老龄产业融资创造良好的背景条件。第八章是我国老龄产业融资运行机制和模式的研究,该章不仅从总体上研究了三个分体系之间的互动机制,还为三个分体系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与模式,并以青岛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三部分是对策与结论。第九章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提升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十章是基本结论和创新之处,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不足之处,并对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总之,通过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我国老龄产业的融资活动提供理论支持,而且对我国解决老龄产业融资难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环境条件的改善,我国将逐步建立完善的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以克服老龄产业的融资瓶颈,进而促进我国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
李月梅,张同功[6](2011)在《我国养老服务产业资金投入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融资瓶颈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构建切实有效的融资供给体系是解决社会养老产业融资瓶颈的关键。我国必须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导、市场化融资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供给体系。这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积极引导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产业投融资运作机制,以保证社会养老产业融资供给体系的有效运行,以推动我国老年产业的发展。
张仁寿,王朋[7](2010)在《体育债券市场融资中可转换债券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为后奥运、亚运体育场和基础设施的持续运营找到科学合理的融资方式,对于奥运、亚运会主办国来说是一种挑战。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支撑体系尚未实现与体育产业运行系统相匹配的资金筹措的良性循环,存在不完善、不配套、整体功能不全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可转换体育债券融资是对市场进入"门槛"要求更高的一种融资方式,政府应给予引导、支持和优惠。
李时椿[8](2009)在《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台湾的借鉴与启示》文中认为台湾地区创业风险投资业虽起步较晚,但目前已发展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最好的地区,风险投资有效推进了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极大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在两岸已经实现"大三通"的今天,探讨与借鉴台湾发展风险投资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机制,对于破解全球经济危机,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新一轮经济复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岳正坤[9](2009)在《湖北创业企业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文中指出通过比较分析及实证研究表明:政府是湖北创业企业的培育主体,可发挥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育作用;风险投资和企业孵化器是重要的培育力量和平台。本文在描述性统计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湖北省政府在创业企业培育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政府的资本导向作用,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和利用湖北省自身优势培育创业企业的政策建议。
陈弘[10](2009)在《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中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提升我国中药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是当前我国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药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是二十一世纪中药产业的发展方向。论文综合运用产业集群理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波特产业竞争力理论等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探讨,包括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模型的构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与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支撑体系,以及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等。加强对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研究,对促进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升我国中药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1、提高现代中药产业竞争力的途径选择。论文从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中药产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指出新形势下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培育与提升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并详细论述现阶段我国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2、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基础理论。对产业集群、中药产业与中药现代化以及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我国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意义;运用产业集群理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以及产业竞争力波特“钻石模型”等理论对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模型,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建立逻辑分析框架。3、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组织形式。对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包括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方式与过程以及形成的内在动力等;根据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和原因,并通过对我国中药产业集群产生、成长的演化过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我国中药产业集群的主要形成模式;根据产业组织结构的特点,从宏观角度分析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几种主要组织形式及其特征。4、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内部运行机制的建立。根据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具体特点,设计并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和基础运行平台:综合考虑信息流、物流、人力资源流等诸多方面因素,构建一套高效、敏捷、完整的现代中药产业集群运行模式;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技术学习与交流等内部机制,改善企业间协作与竞争行为,促进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提高集群竞争力。5、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支持体系。健全的外部支持体系是提高并发挥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整体效率、竞争优势的可靠保证。以“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为依据,研究构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支持体系,包括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市场服务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及政府支持体系。6、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分析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基本发展模式;对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进行阶段划分,并详细分析各阶段的主要特征;以生命周期为切入点,研究选择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各阶段最适宜的发展模式。界定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理论依据及目标定位;以“竞争力模型”为框架,从现代中药产业集群资源整合战略、营销整合战略、创新整合战略、产业整合战略等方面研究选择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模型;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机制。7、案例研究。运用本文提出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深入剖析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雏形,总结其成功经验,探寻其发展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对于促进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对策与措施。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有关结论。关于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需要结合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实际特点,进行探索性的研究。论文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初步构建了一套规范的、操作性强的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逻辑分析框架,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提升其竞争力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二、广开财源 推动风险投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开财源 推动风险投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架构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架构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主要创新与不足 |
1.5.1 主要创新点 |
1.5.2 主要不足 |
第二章 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影视文化产业相关概念 |
2.1.1 文化 |
2.1.2 文化产业 |
2.1.3 影视 |
2.1.4 影视文化产业 |
2.2 投融资相关概念 |
2.2.1 投资 |
2.2.2 融资 |
2.2.3 投融资模式 |
2.3 投融资相关基础理论 |
2.3.1 MM理论 |
2.3.2 权衡理论 |
2.3.3 优序融资理论 |
2.3.4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2.3.5 产业发展理论 |
第三章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现状 |
3.1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概况 |
3.1.1 影视文化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
3.1.2 龙头带动品牌引领效应初现 |
3.1.3 影视文化产业链初步形成 |
3.2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目前主要投融资模式 |
3.2.1 内源融资 |
3.2.2 商业银行信贷 |
3.2.3 政府财政性投融资 |
3.2.4 股权债券融资 |
第四章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
4.1.1 投融资渠道狭窄单一 |
4.1.2 投融资结构不尽合理 |
4.1.3 投融资时间长成本高 |
4.2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内部产业自身原因 |
4.2.2 外部制度性障碍 |
第五章 国外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成功模式借鉴 |
5.1 美国—无为而治自由竞争的市场主导模式 |
5.1.1 美国营利性文化产业投融资 |
5.1.2 美国非营利性文化产业投融资 |
5.2 英国—细化分类差异支持的政府引导模式 |
5.3 法国—自动化和选择化资助区别对待的政府资助模式 |
5.4 日本和韩国—宏观布局政策扶持的政府主导模式 |
5.5 国外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成功模式借鉴 |
第六章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优化 |
6.1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SWOT分析 |
6.1.1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环境分析 |
6.1.2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战略分析 |
6.2 政府角度,营造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环境 |
6.2.1 整体规划政策引导,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
6.2.2 完善政府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
6.2.3 建设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保障平台 |
6.3 金融机构角度,加快服务影视文化产业的金融体制和产品创新 |
6.3.1 突出商业银行主渠道,提高影视文化产业信贷比重 |
6.3.2 创新金融体制,设立影视文化产业特色银行 |
6.3.3 提升影视文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 |
6.4 企业自身角度,加强影视文化创新融合发展 |
6.4.1 提升影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
6.4.2 引进培养高端人才,提升企业财务综合管理水平 |
6.4.3 塑造企业品牌,注重品牌引领 |
6.5 社会资本参与角度,宣传鼓励多方社会资本参与 |
6.5.1 尝试推广保底发行融资 |
6.5.2 探索尝试网络投资和影视众筹等模式融资 |
第七章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优化保障措施 |
7.1 深化改革管理体制、政策扶持引导的政府宏观政策保障 |
7.1.1 深化改革管理体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
7.1.2 落实影视优惠政策,完善政策引导保障体系 |
7.2 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畅通企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渠道保障 |
7.2.1 .鼓励影视文化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 |
7.2.2 .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推动银企合作机制 |
7.2.3 .推进版权评估抵押质押交易体系 |
7.3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模式优化的法律体系保障 |
7.4 完善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中介服务和保险保障体系 |
7.4.1 .完善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 |
7.4.2 .完善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保险保障体系 |
7.4.3 .完善影视影视众筹和网络投资保障体系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局限及对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2)科技创新驱动长吉图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R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规划 |
1.1.2 经济背景及战略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2.1.2 国内研究综述 |
2.2 公共财政与科技创新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3章 科技创新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
3.1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 |
3.1.1 熊彼特创新理论 |
3.1.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3.1.3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
3.2 财政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理论依据 |
3.2.1 科技创新的公共性 |
3.2.2 科技创新的外部性 |
3.2.3 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 |
3.3 科技创新与公共财政、经济增长间的作用机理 |
3.3.1 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机理 |
3.3.2 公共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途径 |
第4章 科技创新促进长吉图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
4.1 科技创新促进长吉图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4.2 创新财政政策效应的描述性分析 |
4.2.1 支持长吉图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简介 |
4.2.2 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效应的描述性分析 |
4.2.3 财政性科技创新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效应的描述性分析 |
4.3 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
4.3.1 财政政策支持长吉图科技创新的效应分析 |
4.3.2 科技创新财政政策促进长吉图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
4.4 总结性分析 |
第5章 支持长吉图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所存在的问题 |
5.1 研发经费、财政补贴不足 |
5.2 对配套性政策体系的支持力度不够 |
5.2.1 支持创新性人才服务体系建立的投入力度不够 |
5.2.2 支持需求导向、成果转化配套服务体系建立的投入力度不够 |
5.3 缺乏政府风险投资、采购等创新政策 |
5.4 财政资金的分配结构不够合理,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
5.5 缺乏健全的科技创新财政资金监督及绩效评价制度 |
第6章 进一步完善长吉图科技创新财政政策的建议 |
6.1 加大研发投入、财政补贴力度 |
6.2 加大对建立创新性人才服务体系的财政支持 |
6.3 加大对健全需求导向、成果转移化配套服务的投入 |
6.4 完善政府风险投资、采购政策,多元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
6.5 优化财政支出机构,合理分配科技投入 |
6.6 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后记 |
(3)构建我国老龄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基本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急需金融支持 |
(一)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社会 |
(二) 老龄产业发展面临融资瓶颈 |
二、构建老龄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基本思路 |
(一) 老龄产业金融供给体系的构建 |
(二) 老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 |
(三) 老龄产业金融保障体系的构建 |
(四) 基于“3S模式”的老龄产业金融支持体系 |
三、结论 |
(4)促进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现状及加快发展的意义 |
(一)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内涵。 |
(二) 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现状。 |
1. 公益性文化开发。 |
2. 公益性文化支撑。 |
3. 公益性文化服务。 |
4. 公益性文化保护。 |
(三) 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四) 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大意义。 |
二、我国财税政策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
(一) 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 |
1. 文化投入规模持续增长。 |
2. 文化投入结构有所优化。 |
3. 税收优惠政策陆续出台。 |
4. 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
(二) 财政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问题。 |
1. 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
2. 投入结构仍不够合理。 |
3. 社会资本参与不足。 |
4. 文化建设存在“重服务、轻开发”现象。 |
三、国外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一) 公益性文化开发。 |
(二) 公益性文化支撑。 |
(三) 公益性文化服务。 |
(四) 公益性文化保护。 |
(五) 国外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启示。 |
四、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思路 |
(一) 政府支持应定位于环境创造。 |
(二) 财税政策支持要突出重点。 |
(三) 支持手段应多样化。 |
(四) 财税支持应注重效率。 |
五、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
(一) 加大财政投入, 逐步提高文化支出占GDP的比重。 |
(二) 逐步将公益性文化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畴。 |
(三) 明确各级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支出责任。 |
(四) 充实税收优惠政策, 发挥杠杆作用, 撬动民间资本。 |
(5)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现实意义 |
1.1.3 理论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本研究的体系结构 |
1.3.1 研究视角 |
1.3.2 研究思路与体系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 |
1.4.2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1.4.3 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1.4.4 历史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
1.5 本章小结 |
2 理论基础 |
2.1 老龄产业的基础理论 |
2.1.1 老龄产业的名称、内涵与外延 |
2.1.2 老龄产业的性质与特征 |
2.1.3 老龄产业的分类 |
2.1.4 老龄产业的运行模式 |
2.2 产融结合理论 |
2.2.1 产融结合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
2.2.2 金融支持产业的功能 |
2.2.3 产业金融的运行机理 |
2.2.4 老龄产业与金融业的互动机制 |
2.3 金融创新理论 |
2.3.1 金融创新的成因分析 |
2.3.2 金融创新的内容 |
2.4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理论 |
2.4.1 公共物品理论 |
2.4.2 外部性理论 |
2.4.3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纠正 |
2.5 本章小结 |
3 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与融资支持的经验研究 |
3.1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
3.2 分地区(国别)老龄产业发展与融资支持的现状 |
3.2.1 日本老龄产业发展与融资支持的现状 |
3.2.2 欧洲老龄产业发展与融资支持现状 |
3.2.3 北美老龄产业发展与融资支持现状 |
3.3 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与融资支持的先进经验 |
3.3.1 发达国家老龄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
3.3.2 发达国家老龄产业融资支持的先进经验 |
3.4 发达国家老龄产业融资经验的启示 |
3.4.1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加大政府对老龄产业的投资力度 |
3.4.2 运用财税激励政策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老龄产业 |
3.4.3 广开财源,构建多元化融资供给体系是我国发展老龄产业的必然选择 |
3.4.4 完善老龄产业融资服务,构建老龄产业融资服务体系 |
3.4.5 做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制度建设工作,建立老龄产业融资保障体系 |
3.5 本章小结 |
4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与融资支持现状及思路 |
4.1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
4.1.1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 |
4.1.2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2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的现状与问题 |
4.2.1 我国老龄产业投融资现状分析 |
4.2.2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供给的现状与问题 |
4.2.3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服务的现状与问题 |
4.2.4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
4.3 融资支持不力的原因分析 |
4.3.1 产业本身的特殊性 |
4.3.2 投资者对老龄产业认识不足 |
4.3.3 相关制度和政策导向不到位 |
4.3.4 老龄产业相关研究不足 |
4.3.5 缺少产业管理的规范和标准 |
4.3.6 产业的发展规模较小,层次不高 |
4.4 构建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
4.4.1 构建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的基本思路 |
4.4.2 构建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的原则 |
4.5 本章小结 |
5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供给体系的构建 |
5.1 构建我国老龄产业融资供给体系的意义 |
5.2 老龄产业融资供给体系的理想模式 |
5.3 老龄产业融资供给体系的构建 |
5.3.1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供给的三维体系 |
5.3.2 财政性与政策性融资供给模式 |
5.3.3 市场性融资供给模式 |
5.4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渠道优化与金融工具创新 |
5.4.1 我国老龄产业财政性融资渠道的优化 |
5.4.2 我国老龄产业政策性融资渠道的优化 |
5.4.3 我国老龄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的优化与创新 |
5.5 本章小结 |
6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服务体系构建 |
6.1 构建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服务体系的意义 |
6.2 老龄产业融资服务体系的理想模式 |
6.2.1 联合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启示 |
6.2.2 理想的老龄产业融资服务体系 |
6.3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服务体系的构建 |
6.3.1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政务性服务体系构建 |
6.3.2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市场型服务体系构建 |
6.4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服务体系创新 |
6.4.1 能源管理服务公司的启示 |
6.4.2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服务的创新 |
6.5 本章小结 |
7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保障体系构建 |
7.1 构建我国老龄产业融资保障体系的意义 |
7.2 老龄产业融资保障体系的理想模式 |
7.3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保障体系的构建 |
7.3.1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的制度体系 |
7.3.2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的政策体系 |
7.3.3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的金融市场体系 |
7.3.4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的风险管理体系 |
7.3.5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的其它保障体系 |
7.4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保障体系创新 |
7.4.1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保障分体系创新 |
7.4.2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保障体系集成创新 |
7.5 本章小结 |
8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的总体运行设计 |
8.1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的运行目标 |
8.2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的运行主体 |
8.2.1 政府机构 |
8.2.2 金融机构 |
8.2.3 非金融性专业服务机构 |
8.2.4 老龄企业 |
8.2.5 社区、民办非企业组织和慈善组织 |
8.2.6 老龄消费群体 |
8.2.7 非金融性投资主体 |
8.3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
8.3.1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的总体运行机制与模式 |
8.3.2 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的基本运行机制与模式 |
8.3.3 老龄产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机制 |
8.4 实证分析—青岛市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研究 |
8.4.1 青岛市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
8.4.2 调查过程描述 |
8.4.3 问卷统计与分析 |
8.4.4 实证结论 |
8.4.5 青岛市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运行设计 |
8.5 本章小结 |
9 提升老龄产业融资支持能力的对策建议 |
9.1 积极提升老龄产业对资金的吸引力 |
9.1.1 政府应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 |
9.1.2 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
9.1.3 老龄企业应积极提升自身素质,扩大现有规模 |
9.1.4 多方努力,积极提升老龄市场消费力 |
9.2 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各自的职能 |
9.2.1 政府和市场在投资主体方面的协作配合 |
9.2.2 政府和市场在服务主体方面的协作配合 |
9.2.3 政府和市场在保障主体方面的协作配合 |
9.3 完善金融市场,利用创新性金融工具支持老龄产业发展 |
9.4 健全融资服务体系支持老龄产业的发展 |
9.5 完善融资制度和政策体系支持老龄产业发展 |
9.6 建立老龄产业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支持老龄产业发展 |
9.7 本章小结—基于“3S 模式”的三维支持体系的建立 |
10 结论与展望 |
10.1 基本结论 |
10.2 创新之处 |
10.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与获奖情况 |
(6)我国养老服务产业资金投入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构建融资供给体系的思路 |
财政性资金在老年产业融资供给中起主导作用 |
市场化融资渠道是老年产业融资供给的主体 |
老年服务产业融资供给体系的运行机制 |
确定财政资金的主导和市场化融资的主体地位 |
根据不同的老年服务产业业态和规模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 |
老龄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融资方式 |
(7)体育债券市场融资中可转换债券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 我国体育产业资本支持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 关于我国体育产业现有资本支持体系的简单分析 |
1. 产权交易市场及风险投资 |
2. 上市融资或“借壳上市” |
3. 利用体育博彩业为体育产业发展进行融资 |
4. 发起体育基金进行有效融资 |
5. 债券、信托、租赁等多种新金融工具 |
6. 体育场馆BOT融资 |
(二) 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获得渠道是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5] |
二、 创新体育产业发展的融资模式 |
(一) 创新体育产业发展的融资模式的重要意义 |
(二) 可转换体育债券的设计机理[6] |
(三) 发行可转换体育债券是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的融资模式 |
三、 几点建议 |
(一) 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政策, 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
(二)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
(三) 大力培育本体市场, 积极引导体育消费 |
(四) 树立和提高体育产业意识, 研究并制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及实施计划 |
(五) 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明确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 确定体育产业的发展重点 |
(六) 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保护体育产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8)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台湾的借鉴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台湾发展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繁荣的经验 |
1.1 当局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引导 |
1.2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 |
1.3 通畅的风投资金退出通道 |
1.4 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 |
2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3 借鉴与启示 |
3.1 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的的制度环境 |
3.2 广开财源突破高新技术产业资金“瓶颈” |
3.3 引导风险资本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
3.4 优化税收政策 |
3.5 解决好风险资本退出通道 |
3.6 吸引和培养大批优秀的风险投资家 |
(9)湖北创业企业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主体”的作用及其差异 |
(一) 金融及资金支持存在差异 |
(二) 培育的侧重点具有差异性 |
(三) 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 |
二、政府、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
(一) 模型构建 |
(二) 数据来源及其处理 |
(三) 实证过程 |
(四) 实证结果的理论解释 |
三、湖北省政府在创业企业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较快, 但创业企业培育不足 |
(二) 政府财政资助和科技支持不足 |
(三) 政府的融资平台、培育基地和服务体系建设不足 |
四、政策建议 |
(一) 加大政府投入, 强化政府的资本导向作用 |
(二) 政府要与多方合建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机制, 创新、优化投资环境 |
(三) 发挥湖北科教大省的优势, 产学研结合促进创业企业发展 |
(10)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
1.1.2 集群化:培育与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
1.1.3 中药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1.1.4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产业集群内涵与分类相关研究 |
1.3.2 产业集群竞争力相关研究 |
1.3.3 产业集群运行机制相关研究 |
1.3.4 产业集群战略相关研究 |
1.3.5 中药产业及中药产业集群相关研究 |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4.2 研究内容 |
1.4.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基础理论研究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产业集群 |
2.1.2 中药产业与中药产业现代化 |
2.1.3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 |
2.2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理论支撑 |
2.2.1 产业集群理论 |
2.2.2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 |
2.2.3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 |
2.2.4 产业竞争力波特“钻石模型”理论 |
2.3 现代中药产业竞争力理论模型 |
2.3.1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 |
2.3.2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内在机制 |
2.3.3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外在支持体系 |
2.3.4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要素的关联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组织形式 |
3.1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方式与动力 |
3.1.1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
3.1.2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与过程 |
3.1.3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力 |
3.2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 |
3.2.1 资源因素主导型 |
3.2.2 传统文化因素主导型 |
3.2.3 本土大企业主导型 |
3.2.4 园区优势主导型 |
3.3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 |
3.3.1 “中卫型”现代中药产业集群 |
3.3.2 依托产业集群的“小巨人”现代中药产业集群 |
3.3.3 “网络式”现代中药产业集群 |
3.3.4 空间聚集的中药现代化产业集群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 |
4.1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与运行平台 |
4.1.1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构成 |
4.1.2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设计 |
4.1.3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运行平台分析 |
4.2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运行模式的构建 |
4.2.1 集群信息集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4.2.2 集群技术联盟的建立与运作方式 |
4.2.3 集群物流运作中心的设立 |
4.2.4 契约机制与信任机制的建立 |
4.2.5 “官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 |
4.3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竞争合作与技术学习机制的建立 |
4.3.1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竞争合作机制 |
4.3.2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支持体系的构建 |
5.1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市场服务体系 |
5.1.1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中介组织的培育 |
5.1.2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财政与金融支持 |
5.1.3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物流服务系统的建立 |
5.2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体系 |
5.2.1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 |
5.2.2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式及选择 |
5.2.3 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载体——中药产业高科技园区的建设 |
5.2.4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发展机制的建立 |
5.2.5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环境建设 |
5.3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政府支持体系 |
5.3.1 中药现代化产业集群中政府支持的理论依据 |
5.3.2 政府在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作用和原则 |
5.3.3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中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 |
6.1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
6.1.1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基本发展模式 |
6.1.2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
6.1.3 基于生命周期的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
6.2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
6.2.1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界定及目标定位 |
6.2.2 基于“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的集群发展战略选择 |
6.2.3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模型的构建 |
6.2.4 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机制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案例研究: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及其发展战略 |
7.1 运用“竞争力模型”分析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竞争力 |
7.1.1 要素条件 |
7.1.2 需求条件 |
7.1.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
7.1.4 企业间协作与竞争行为 |
7.1.5 人文环境与机遇 |
7.1.6 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
7.2 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
7.2.1 湖南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
7.2.2 生物医药园: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 |
7.2.3 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模式 |
7.2.4 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7.3 提升湖南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竞争力战略选择 |
7.3.1 优化区域布局,做大做强中药产业 |
7.3.2 打造现代中药物流基地,构建中药营销“大网络” |
7.3.3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
7.3.4 整合资源,构建创新平台,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 |
7.3.5 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
7.3.6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
7.3.7 加强领导与政策支持,保障发展中医药战略的实施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基本结论 |
8.2 主要创新之处 |
8.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四、广开财源 推动风险投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研究[D]. 潘炳军.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2]科技创新驱动长吉图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研究[D]. 苟梦芹. 吉林财经大学, 2018(02)
- [3]构建我国老龄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基本思路[J]. 张同功,董振兴. 老龄科学研究, 2013(06)
- [4]促进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王朝才. 经济研究参考, 2013(45)
- [5]我国老龄产业融资支持体系研究[D]. 张同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12)
- [6]我国养老服务产业资金投入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J]. 李月梅,张同功. 中国劳动, 2011(12)
- [7]体育债券市场融资中可转换债券设计[J]. 张仁寿,王朋.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8)
- [8]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台湾的借鉴与启示[J]. 李时椿.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9)
- [9]湖北创业企业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岳正坤. 武汉金融, 2009(09)
- [10]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D]. 陈弘. 中南大学,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