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荣教授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张法荣教授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一、张发荣教授临证用药经验摭拾(论文文献综述)

丁艳[1](2019)在《消癌解毒方联合放疗治疗痰瘀郁毒气阴两虚型食管癌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miRNA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课题以周仲瑛教授的癌毒理论为基础,使用消癌解毒方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同时检测分析血清miRNA。今将课题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结果汇总如下。研究目的:通过规范化同期对照研究,观察消癌解毒方联合放疗对食管癌(未手术的Ⅱ期和Ⅲ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指标(如瘤体大小、肿瘤指标、临床症状、卡氏评分、生命质量)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明确消癌解毒方联合放疗能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毒副反应。实验研究主要是检测食管癌及健康人群血清miRNA,分析对比两者差异,旨在寻找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iRNA变化,探讨消癌解毒方抗肿瘤的作用机理,为消癌解毒方的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最终提高食管癌的中医药诊治水平。研究方法:将经过筛选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治疗组(消癌解毒方联合放疗)和对照组(单纯放疗),两组各3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比瘤体大小、肿瘤标志物来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力状况及生命质量等情况。实验研究,通过检测食管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miRNA,筛选出其中差异表达的miRNA,并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相对定量法进一步验证初筛得到的miMNA。在患者进行放疗及中药治疗后,再次检测其血清miRNA的含量,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次检测结果,最后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体力状况、缓解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两组患者的近期客观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研究中,共筛选出16个miRNA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fold change≥2),其中包括9个高表达miRNA和7个低表达miRNA。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基本是一致的,选择差异最显着的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的miR-223-3P和miR-151a-5p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的血清miR-223-3P和miR-151a-5p表达水平较高,而且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其浸润深度有关。治疗后血清miR-223-3P和miR-151a-5p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对照组P<0.05,治疗组P<0.01)。研究结论:消癌解毒方联合放疗可改善食管癌患者的一般状况,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增加放疗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血清miR-223-3P和miR-151a-5p在食管癌患者表达升高,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有关,消癌解毒方联合放疗可下调miR-223-3P和miR-151a-5p的表达。

赵彤[2](2016)在《《伤寒杂病论》中经方六则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本论文围绕《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所着经方,参阅了大量的临床报道、文献、古籍等相关资料,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典方剂进行了研究与归总,并详尽论述了这些经方的证治方药及后世医家对于经方的临床运用情况,为现代医家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古籍等的仔细查阅,总结了着名医家张仲景等人对糖尿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并发症等方面的学术思想,同时根据文献记载,对现代应用较多的经方进行了整理,并逐一阐述这些经方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出现的原文,证治方药,以及后世医家的临床运用。在临床运用中论述了后世医者对经方加减、配伍和剂量等方面的运用心得与经验。结果:本文甄选了经方中较常应用的方剂,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真武汤,葛根芩连汤,桃核承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后发现,这些常见方剂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效果良好,且在后世医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结论:经方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有着很好的疗效,在使用这些经方的时候,必须抓住病机,以经方为基础,方证对应,科学的加入现代医学手法,从实际病情出发,合理配比和调整各种方剂和诊疗方法。

张雅娴[3](2014)在《糖痹康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糖痹康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自拟糖痹康方口服,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胶囊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记录并统计评价。结果:(1)糖痹康方可以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痹康方可显着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甘油三脂、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明显(P<0.05);(3)糖痹康方能够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4)糖痹康方可以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5)糖痹康方在改善气阴两虚兼瘀证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结论:糖痹康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的获得可能与其调节患者的糖、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神经传导等有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4](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表明

张于[5](2012)在《老年痴呆中医研究简史》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继心脏病、肿瘤、中风后的第四大死亡病因。本文从历史的纵向角度,对传统中医关于“老年痴呆”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挖掘整理。从疾病认识和防治方药方面,对古代与现代中医对老年痴呆的认识和治疗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中医对该病认识及治疗的发展脉络,以期为临床实践探索治疗老年痴呆的道路提供文献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从传统医学角度对老年痴呆从病名沿革、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疗法三个方面进行整理。研究结果讨论:1.系统收集了历代关于老年痴呆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历代医家对脑部精神疾病、健忘、老年痴呆的认识历程,总结出对老年痴呆病因病机、防治方药的认识规律。中医虽没有关于老年痴呆病名的直接记载,但是综合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痴呆、呆病、善忘等范畴。对老年痴呆的相关症状描述自《内经》时期就有记载;明代以前是缓慢的探索发现阶段;直到明清时期相关研究有了飞速发展,并取得了质的飞跃;尤其是清朝医家学术方面的诸家争鸣,百花齐放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老年痴呆辨证论治的理论,进入了成熟阶段。其中对老年痴呆论述最详细的当属明代张景岳与清代陈士铎,在其着作中都对痴呆的病症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且提出了防治方药。清代的王清任通过对脑的认识提出的“脑髓说”,为后世医家对痴呆的认识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对老年痴呆的认识是由浅入深,并不断充实细化的过程。2.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医家防治老年痴呆的方药,探讨其历史意义。现代关于老年痴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对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的,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和发扬。在治疗上更加重视了肝脏与老年痴呆的关系,疏肝解郁在治疗中的作用。现代中医认为老年痴呆病位在脑,与肾、心、脾、肝等功能密切相关,其关键在于肾。多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主因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标实在于肝气瘀滞所致痰浊与瘀血相互作用蒙蔽脑窍,令清空失灵神识迷蒙。因此在辨证施治中,主要以补益肾虚为主,辅以活血化瘀、同时重视疏肝解郁和化痰逐痰等。3.通过历代防治健忘和老年痴呆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防治老年痴呆的基本思路:以防为主,因时而防。

侯宇辉[6](2011)在《疏肝健脾法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证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肝郁脾虚证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中西药结合组)和对照组30例(西药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适度运动等基础治疗,用药8周后观察两组疗效,记录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中医证候积分,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在改善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血糖、血脂水平。研究显示疏肝健脾法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杨莎,侯敏娜[7](2011)在《中药药对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药药对是在临床运用中得出的药物组合,合理运用可事半功倍。笔者从滋阴、清热、健脾、化瘀和温肾阳五个方面总结了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对,报道如下。1滋阴

马帅[8](2011)在《基于文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糖尿病(DM)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可高达90%以上,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本研究旨在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对现代文献的阅读,探索总结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核心用药并进行用药规律研究。本文从中医、西医两个角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研究分析,尤其重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中药用药规律的研究。结构上论文分为综述、正文、结果、讨论等四部分。内容上将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名、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用药规律研究等五部分研究。每一部分都将从中医、西医两个不同角度进行阐述。研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常用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用药频次居于前十五位的中药依次是:黄芪、当归、川芎、红花、丹参、地龙、桂枝、赤芍、生地、鸡血藤、桃仁、牛膝、葛根、白芍。中药功效学分类中补益药居于首位,活血化瘀药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虽然排名第二但与补益药不分伯仲。其余药物依次是清热药、息风止痉药、解表药、祛风湿药、补阴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化湿药、收涩药、止血药、祛痰药。中药归经入肝经中药位居榜首,按照频数高低其余依次是脾、肾、心、肺、胃、膀胱、心包、胆、大肠、小肠。临床常用注射液研究结果表明用频数最多的前十位药物依次是甲钴胺前列地尔、葛根素、丁咯地尔、银杏叶提取物、川芎嗪、三七提取物、硫辛酸、银杏达莫、丹红。意义:1、通过药物使用频数反应其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2,通过以方测证逆向探索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证候类型及疾病本质。

封玲玲[9](2011)在《中药复方对DPN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复方的不同提取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bax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复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水提液组、水提醇沉液组、乙酸乙酯萃取液组,并以健康大鼠作正常对照组,实验期间水提液组、水提醇沉液组、乙酸乙酯萃取液组分别给予相应提取液,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8周后分离所有大鼠坐骨神经,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调控基因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⑴血糖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大鼠血糖均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水提液组血糖控制较好(P<0.01),其余两组血糖无明显变化;⑵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凋亡细胞均显着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凋亡细胞均显着减少(p<0.05),其中其中以乙酸乙酯组和水提液组作用较好;⑶对调控基因bcl-2、bax的影响:水提液组和乙酸乙酯萃取液组明显减少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P<0.05),水提液组明显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P<0.05)。结论:中药复方能减少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少坐骨神经细胞凋亡,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提客观依据。

王静[10](2010)在《糖尿病肾虚证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血瘀证和肾虚证两者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糖尿病的症候关系和分布规律,为糖尿病治疗的补肾活血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文献的整理和收集,论述糖尿病、血瘀证及肾虚证的概念辨析及证候特点,为论证两证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2、采用血瘀证量化计分表和四诊量表,分别对临床302例糖尿病病例进行血瘀证和肾虚证的证候计量积分,用SPSS13.0处理两组数据,做线相关性分析与正态分布分析,进行两组数据的相关性研究。结果:①经正态性检验得出血瘀证积分与肾虚证积分均符合正态分布,符合相关性分析的要求。经统计学软件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为r=0.596(-1<r<1)且r>0,说明两组积分呈正相关,即是说肾虚积分越高,其相应血瘀积分随之越高。②302例被调查病例中,同时具有肾虚表现和血瘀表现的糖尿病患者有145人,占总人数的48.01%。③将肾虚各证型按照患者人数多少排序,依次为肾阴虚>肾阴虚兼肾精不足>肾阴阳两虚>肾气阴两虚>肾阳虚>肾虚水泛。按照肾虚积分平均高低来排序,依次为肾阴阳两虚>肾阴虚兼肾精不足>肾阴虚>肾虚水泛>肾气阴两虚>肾阳虚。本次调查未发现肾虚其他分型和组合方式。结论:①就本次调查而言,结合统计学检验结果和糖尿病病人临床体征与症状表现可以得出,肾虚证和血瘀证普遍存在于糖尿病的发病过程当中,且存在比例较高,贯穿疾病始终。同时两证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呈现伴发的趋势。同时调查中发现部分症状积分不具备诊断标准却具有证型表现倾向的患者,应在诊断过程中结合临床实际,四诊合参;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兼顾主次,提高疗效。②就该次调查而言,肾阴虚是糖尿病肾虚证中最为常见的证型,相对而言肾虚水泛性出现几率最低;就患病程度轻重而言,肾阴阳两虚的病情较其他证型严重,肾阳虚病情偏轻。针对肾虚各型所占病例样本数量偏小,不能证明该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张发荣教授临证用药经验摭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发荣教授临证用药经验摭拾(论文提纲范文)

(1)消癌解毒方联合放疗治疗痰瘀郁毒气阴两虚型食管癌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miRNA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arct
前言
第一章 食管癌的中医学研究
    1. 理论研究
        1.1 病名探讨
        1.2 治疗方法沿革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食管癌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2 食管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消癌解毒方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选择标准
    2. 一般资料
        2.1 性别和年龄
        2.2 初治和复治
        2.3 肿瘤的病理类型
        2.4 肿瘤的分期
    3. 研究方法
        3.1 实验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统计方法
        3.4 观察内容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肿瘤标志物比较
        4.3 两组患者卡氏评分比较
        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4.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比较
        4.6 两组患者放疗不良反应比较
    5. 讨论与体会
        5.1 疗效分析
        5.2 安全性分析
        5.3 “癌毒”理论内涵探讨
        5.4 消癌解毒方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食管癌异常表达miRNA筛选及消癌解毒方对mi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1.1 血清样本
        1.2 miRNA芯片
        1.3 miRNA的引物合成
        1.4 实验试剂
        1.5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食管癌miRNA表达谱的检测
        2.2 实时定量PCR对miRNA差异表达水平的检测
        2.3 分析miRNA与食管癌病人的临床相关性及治疗前后的变化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健康人群组与食管癌组循环miRNA表达
        3.2 实时定量荧光PCR验证部分miRNA表达水平差异的检测结果
        3.3 食管癌患者血清mir-223-3P和miR-151a-5P的表达与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4.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1.研究结论
    2.研究的不足
    3.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伤寒杂病论》中经方六则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消渴的病因病机
2.经方论治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糖痹康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立题依据
临床观察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剔除标准
        2.6 病例脱落标准
        2.7 技术路线
    3. 治疗方法
        3.1 基础治疗
        3.2 给药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3.5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比较
        4.2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比较
        4.3 治理前后两组FPG、PBG、HbA1c比较
        4.4 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4.5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4.6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7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4.8 治疗前后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比较
        4.9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
        4.10 两组安全性比较
    5. 讨论
        5.1 中医对DPN病因病机的认识
        5.2 糖痹康方立论依据
        5.3 糖痹康方方义解析
        5.4 单味中药功效及中药药理研究
        5.5 本课题研究结果其实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一、祖国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1. 祖国医学对DPN病名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DPN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祖国医学对DPN的治疗现状
        3.1 辨证论治
        3.2 方药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1. DPN的定义
        2. DPN的分类
        3. DPN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3.1 代谢异常
        3.2 微血管病变
        3.3 氧化应激
        3.4 免疫学说
        3.5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
        3.6 Schwann细胞学说
        3.7 基因学说
        4. DPN的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4.1 原发病的治疗
        4.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表
附录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表
附录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表
附录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检查单
附录五 知情同意书
附录六 病例资料收集证明
附录七 科研项目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八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5)老年痴呆中医研究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传统中医对老年痴呆的认识及治疗
    一、病名沿革
        1.1 关于“痴呆”病名溯源的问题
        1.2 古代非医籍对痴呆的记载
        1.3 古医籍对老年痴呆的记载
    二、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奠基期——先秦时期
        2.2 充实期——两汉至金元时期
        2.3 形成期——明清时期
        2.4 小结
    三、防治方法
        3.1 积累与继承期——明代以前
        3.2 成熟阶段——明清时期
第二部分 现代中医对老年痴呆的认识及用药规律研究
    一、现代中医对老年痴呆的认识及治疗
    二、现代中医治疗老年痴呆的用药规律研究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设计方法
        2.3 数据分析
讨论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6)疏肝健脾法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退出标准
    2 入选病例一般临床资料
        2.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2.2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糖尿病病程比较
    3 治疗方法
        3.1 基础治疗
        3.2 药物治疗
        3.3 治疗时间
    4 观察项目及方法
        4.1 安全性观测
        4.2 疗效性指标
    5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6 统计方法及研究结果
        6.1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6.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6.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6.4 两组治疗前后 FBG、2hPPG、HbA1c、FINS、 IRI 比较
        6.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7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检测
讨论
    1 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
        1.1 情志失常,肝失疏泄导致消渴病
        1.2 脾失运化,胃火亢盛导致消渴病
        1.3 土木不和,脾陷胃逆导致消渴病
    2 糖尿病与中医肝脾的关系
        2.1 糖尿病与肝藏相关性的现代研究
        2.2 糖尿病与脾藏相关性的现代研究
    3 从肝脾二藏论治糖尿病
        3.1 理气活血、调肝治疗糖尿病
        3.2 健脾化湿治疗糖尿病
        3.3 疏肝健脾、疏肝化湿论治糖尿病
    4 肝郁脾虚是 2 型糖尿病的重要病机
    5 治疗分析
        5.1 方药分析
        5.2 组方特点
    6 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7)中药药对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滋阴
2 清热
3 健脾
4 化瘀
5 温肾阳

(8)基于文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综述二
第二部分 正文
    研究一
    研究二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中药复方对DPN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西医学与DPN
    2 中医学与DPN
    3 问题与前景
实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状态
    2 大鼠体重、血糖变化
    3 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4 Bcl-2 及Bax 的表达变化
讨论
    1 DPN 动物模型的建立
    2 细胞凋亡与DPN
    3 中药复方的配伍意义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10)糖尿病肾虚证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相关概念与理论辨析
        1.1 糖尿病与消渴概念辨析
        1.2 血瘀证概念辨析
        1.3 肾虚证概念辨析
    2 糖尿病与血瘀证的关系
    3 糖尿病与肾虚证的关系
    4 糖尿病血瘀证与肾虚证相关性之理论初探
    5 理论研究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调查方法
        1.3 糖尿病西医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量表的制定
        2.1.1 血瘀证量化计分表
        2.1.2 糖尿病血瘀证量化评分细则
        2.1.3 肾虚证量化计分表
        2.1.4 糖尿病肾虚证量化评分细则
        2.2 量表信度与效度
        2.3 量表使用的典型医案举例
        2.3.1 OG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
        2.3.2 肾虚证与血瘀证积分调查
        2.3.3 结果与讨论
        2.4 两个量表计分标准处理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年龄与性别分布
        3.2 量表症候出现的频率
        3.2.1 血瘀证出现频率
        3.2.2 血瘀证症候频率
        3.2.3 肾虚证出现频率
        3.2.4 肾虚证证候频率
        3.2.5 肾虚证分型及频率
        3.3 糖尿病患者肾虚证与血瘀证症状积分相关性比较
        3.3.1 血瘀证积分正态分布检验
        3.3.2 肾虚证积分正态分布检验
        3.3.3 肾虚积分与血瘀积分相关性分析
        3.4 糖尿病患者肾虚证各型与对应血瘀证的关系
        3.4.1 肾阴虚与血瘀证积分对比分析
        3.4.2 肾气阴两虚与血瘀证积分对比分析
        3.4.3 肾阳虚与血瘀证积分对比分析
        3.4.4 肾阴阳两虚与血瘀证积分对比分析
        3.4.5 肾虚水泛与血瘀证积分对比分析
        3.4.6 肾阴虚兼肾精不足与血瘀证积分对比分析
        3.5 肾虚证或血瘀证倾向
    4 讨论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血瘀证量化积分表
附件2: 四诊调查表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张发荣教授临证用药经验摭拾(论文参考文献)

  • [1]消癌解毒方联合放疗治疗痰瘀郁毒气阴两虚型食管癌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miRNA的影响[D]. 丁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伤寒杂病论》中经方六则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D]. 赵彤.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3]糖痹康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D]. 张雅娴. 甘肃中医学院, 2014(12)
  • [4]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5]老年痴呆中医研究简史[D]. 张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6]疏肝健脾法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D]. 侯宇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3)
  • [7]中药药对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杨莎,侯敏娜. 社区医学杂志, 2011(11)
  • [8]基于文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研究[D]. 马帅.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中药复方对DPN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D]. 封玲玲.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04)
  • [10]糖尿病肾虚证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D]. 王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张法荣教授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