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和总工会不会通过议案

当局和总工会不会通过议案

一、行政与工会联席会不走过场(论文文献综述)

李芳[1](2020)在《山西省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派驻纪检监察组是我国权力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其权威性和独立性不断提升,监督效能不断增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国的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4年起,党中央部署了新一轮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并在全国自上而下开始推进,旨在进一步强化派驻监督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推进党内纪检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等有效衔接。这对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履职尽责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派驻机构不仅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更要注重与其他监督机构的有效衔接,协同发挥最大监督效能。工作机制是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的有力抓手和制度保证。如何抓住完善工作机制这个关键来增强履职能力,对派驻纪检监察组提升权威性和独立性、发挥其“探头”和“前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个案研究和访谈法等方法,对山西省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工作机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梳理。研究认为,良好工作机制的建立和运用是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制度保障。山西省派驻纪检监察组在不断的改革和摸索中制定了一些工作机制,如参加会议机制、谈话机制、联系协作机制及内部管理机制等,这些机制为派驻纪检监察组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遵循。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日常监督机制不完善、沟通协作不畅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派驻监督的实效。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要强化日常监督、加强联系交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等对策。

邱铁鑫[2](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潘雅[3](2019)在《我国高校院系学术管理中的教师参与研究 ——以Y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的建设。而建成“双一流”高校,院系(二级学院)与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的具体实施单位,二级学院的科学、有序运转是高校各职能实现的保证。教师在院系管理中,特别是院系学术管理,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对二级学院的良性发展尤其关键。本研究选择高校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为切入点,重点采用问卷调查法,以Y大学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揭示Y大学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的现状,从学术管理机构方面、教师自身方面剖析影响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的主要因素,为高校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完善院系的功能、实现高校的发展略尽微薄之力。本研究利用自主编制的“高校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的调查问卷,以问卷的形式对Y大学教师参与的现状展开调查,问卷回收后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Y大学教师已具备参与院系学术管理的意识,但参与的程度不深内容有限。学术管理机构方面,Y大学二级学院学术管理机构已初具规模,但学术管理监督机构并未广泛建立;二级学院学术管理机构成员的组成方式与事务的决策方式民主程度不高;二级学院学术管理机构发挥的作用属于提出建议类。教师自身方面,教师参与程度高的院系学术管理事项为教材选择和审定、课程设置与修改、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教师参与程度低的院系学术管理事项为学术咨询机构设立、招生计划的确定;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的优势为丰富的管理学知识、熟悉高校的运行机制;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的劣势为欠缺专业知识、没有参与管理的环境;教师更希望通过参加学术机构的方式参与院系学术管理。在对Y大学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院系学术管理机构缺乏完善的制度约束、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的认识不足、学术管理事项的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从高校管理的制约性、学术管理氛围的导向性、教师的价值判断的影响性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教师观念、学术管理制度、学校管理环境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李莹莹[4](2018)在《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创新工作紧迫性凸显。我国重工业偏多,事故易发性、多发性几率大,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和谐社会和中国梦,不能老思路老方法,应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的束缚,适应形势创新抓好企业安全管理和政府安全监管工作,尤其是高危行业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人民财产安全、职工的生活利益和安康,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高危行业,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如何降低和减少企业事故的发生率,一直是企业管理者和政府监管部门关心的问题。本文选取某高危化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安全管理的做法及存在的缺陷,从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成因、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措施对策、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及政府部门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措施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期望本文给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政府监管部门在加强安全管理方面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林振[5](2015)在《赋权共治: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中的政府角色转变》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治理理念的提出,以往社区管理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政府转变角色,赋予社区权利,让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共治。现代社区治理的政府角色转变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体现,它变政府单向管理为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自治有机结合,实现政府赋权、社区共治。本文运用治理理论、基层民主理论、社会互动论等理论,采用文献查阅、深入访谈、定性分析等方法,探讨政府赋权的内容、方式、途径和社区共治的主体、方法、机制。第一部分,对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界定和讨论,阐释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创新不足等。第二部分,对传统社区管理模式的政府角色,按照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中合理的政府角色应该是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居民自治、政府赋权、社会共治。第三部分,以福建省一个社区为例,现实考察当前社区治理中政府角色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转变政府角色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从政府赋权角度,应赋予社区自治权、协助权、监督权,并对撤销街道、政府购买服务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从社区共治角度,应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推进社区工作站建设,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统筹协调、多元参与。最后,得出本文结论。

杨炀[6](2015)在《基层工会的制度变迁 ——以辽宁省营口市锻压厂工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党委领导下的旨在维护工人合法权益,彰显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相关工作的群众性组织,社会团体,同时也是联系党和群众的一个桥梁和纽带。而基层工会组织作为工会组织体系的重要环节,作为工会组织履行职能的前锋,不但要面对以及处理出现的各种劳资纠纷问题,也要在解决问题中找出一条适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会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各类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劳资关系成为当今社会最为核心的一种关系形式,劳资关系的科学处理,对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基层工会组织由于其最为接近工人的生活与工作,也作为处理劳资关系,解决劳资纠纷的当然主体,基层工会组织工作开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会能否真正代表工人,切实为工人谋利益、谋福利。而要有效的维权,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工会工作制度和各项制度规章的严格、切实执行。因此,本文选取了一家成立于1949年,坐落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曾闻名一时的辽宁省营口市锻压机床厂的基层工会组织作为我的分析单位,以其工会工作制度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以历史纵贯的视角,详细描写各个不同国家治理时期,计划经济时期,体制改革时期,市场经济时期,企业基层工会组织的具体制度安排及历史沿革,尤其是运行机制与核心职能发挥模式,寻求影响基层工会工作制度安排的核心因素和工会工作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以求为在社会管理背景下开展工作的基层工会提供宝贵的意见。论文的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第二部分简单介绍研究地点,即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的现状和发展历程以及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工会的历史沿革;第三部分,描述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工会的相关制度安排,从工会运行机制,工会班组建设,工会职能发挥三方面加以详细探讨;第四部分,同样的也从上述三个方面论述企业体制改革时期工会的制度建设情况;第五部分介绍企业改制成民营股份制公司以后,企业工会制度建设情况;第六部分结论,主要探讨企业基层工会制度变迁的机理和动力因素。

吴承春,邹庭荣,张涛[7](2014)在《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提出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作为校级教代会的重要补充与延伸,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了解目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执行情况,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教职工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随机摸底调查,对调查结果从二级教代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职工的期望值以及二级教代会制度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二级教代会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对进一步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周耀宏[8](2011)在《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进行的思想理论教育是伴随着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基于此,我们把这个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探索与起步阶段、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形成和确立阶段、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成熟和完善阶段、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丰富和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思想理论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党自身也是思想理论教育的教育对象。党的思想理论教育通过其领导的宣传教育专门机构来组织和实施,教育队伍的成员主要来自于党、政、军、群等各级团体机关中从事理论宣传教育的骨干分子,以及经过党的专门教育培养或革命改造的知识分子,党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大都具有留学日本、法国、苏联等国高等学府的经历、受过专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训练的经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党员干部、人民军队和工农群众。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主导,人民军队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关键,工农群众的思想理论教育是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对党员干部、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成功路子,即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业余教育为支撑,以日常教育为基本着力点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模式。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和指导的,并结合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拓展。总体来讲,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教育的重点和中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军队思想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政治思想教育,人民群众思想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讲就是在对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坚持始终紧密联系民主革命的斗争实际、紧密联系各革命根据地生产建设实际、紧密联系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自身实际,做到思想理论教育为民主革命服务、为解放区的生产建设服务、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服务。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党的思想理论教育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综合运用语言灌输、文字灌输等灌输方法,运用民主讨论、自我学习、典型示范等自主教育方法和整党整风运动方法等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扩大教育范围,增强教育效果,提高思想理论教育质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有力地配合了革命斗争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政治保证,始终坚持把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和工农群众阶级政治觉悟为根本目标,始终坚持把科学化、政治化和革命化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制胜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在遵循思想理论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而开展工作的,这些基本规律是:思想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规律,思想理论教育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斗争状况相适应的规律,思想理论教育与人民群众思想状况相适应的规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其基本历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和规律,为当下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为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掌控,为我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都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

熊子恒[9](2009)在《浅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工作》文中指出本文针对当前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三种现象,并通过分析这三种现象的潜在危害,提出应以正确面对的鲜明态度,从加强工会维权意识的宣传,普及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使工会组织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会[10](2008)在《关于加强和完善市级机关工会工作的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说明2007年8月,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会开展了对直属系统工会及职工的调查研究,共发放单位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65份,占91.4%,发放职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3份,占95.8%;并与上海市工业开发区总公司等单位就工会组织在建设和谐单位中的作用、工会参与机关事务民主

二、行政与工会联席会不走过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行政与工会联席会不走过场(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派驻纪检监察组有关概念及历史沿革
    1.1 基本概念
        1.1.1 纪检监察
        1.1.2 纪检监察派驻制度
        1.1.3 派驻纪检监察组
    1.2 我国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历史沿革
        1.2.1 探索和初创时期
        1.2.2 遭遇挫折时期
        1.2.3 发展和完善时期
        1.2.4 十八大以来的新时期
第二章 山西省派驻纪检监察组基本情况
    2.1 发展历程
        2.1.1 十八大之前
        2.1.2 十八大之后
    2.2 目前状况
        2.2.1 管理体制
        2.2.2 机构设置
        2.2.3 监督权限
        2.2.4 工作职责
第三章 山西省派驻纪检监察组的主要工作机制
    3.1 日常监督机制
        3.1.1 参加会议
        3.1.2 开展谈话
        3.1.3 专项整治
        3.1.4 明察暗访
    3.2 联系交流机制
        3.2.1 与省纪委监委的联系机制
        3.2.2 与驻在部门的信息通报机制
    3.3 内部管理机制
        3.3.1 自我监督机制
        3.3.2 年度考核机制
        3.3.3 后勤保障机制
第四章 山西省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4.1 日常监督机制不规范
        4.1.1 日常监督制度缺失
        4.1.2 独立性权威性不强
        4.1.3 日常监督方法不够
    4.2 联系交流机制不完善
        4.2.1 省纪委监委制度建设不成熟
        4.2.2 党委(党组)制度执行不够有力
        4.2.3 对机关纪委缺少工作支持
        4.2.4 派驻纪检监察组之间缺乏沟通
    4.3 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4.3.1 内部管理制度缺乏
        4.3.2 人员配备不科学
        4.3.3 考核机制成效有待检验
        4.3.4 培训实效不足
        4.3.5 晋升渠道不畅通
第五章 完善山西省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5.1 强化日常监督
        5.1.1 健全日常监督工作机制
        5.1.2 做实做细日常监督
        5.1.3 持续放大巡视利剑的震慑作用
    5.2 加强联系交流
        5.2.1 完善省纪委监委的领导和管理机制
        5.2.2 健全与党委(党组)的协调机制
        5.2.3 对机关纪委给予必要支持
        5.2.4 建立省纪委监委内部信息共享机制
    5.3 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5.3.1 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5.3.2 优化人员结构
        5.3.3 增强培训实效
        5.3.4 加强服务保障
        5.3.5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文化
        3.1.2 铁路文化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3.1.4 文化自信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3)我国高校院系学术管理中的教师参与研究 ——以Y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大学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的内容研究
        (二) 学术管理的内涵研究
        (三) 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的内容研究
        (四) 文献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院系中的学术管理
    一、学术管理内涵
        (一) 治理与管理
        (二) 教师参与学术管理
    二、学术管理中的权力
        (一) 学术管理与学术权力
        (二) 学术管理与行政权力
        (三) 以学术权力为主导是学术管理良性运行的保障
第二章 教师参与高校院系学术管理的理论及分析框架
    一、治理理论在院系治理理论中的适用性
        (一) 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的内涵
        (二) 委托代理理论在院系治理的适用性
    二、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的理论探讨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 高等学校管理原则
    三、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 制度因素
        (二) 教师自身因素
        (三) 学校层面因素
第三章 教师参与高校院系学术管理的调查
    一、调查设计及调查工具说明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及方法
        (三) 调查维度
    二、调查结果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 院系学术管理机构情况
        (三) 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情况
    三、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 院系学术管理机构缺乏完善的制度约束
        (二) 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的认识不足
        (三) 教师参与学术管理事项程度不高
    四、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制约学术管理
        (二) 学术管理氛围影响教师参与的认识
        (三) 教师的价值判断影响参与学术管理事项的选择
第四章 教师参与院系学术管理策略建议
    一、转变教师观念
        (一) 培养学院学术文化的氛围
        (二) 提升教师参与学术管的能力
    二、完善学术管理机构的制度
        (一) 组建学术管理监督机构
        (二) 提升学术管理机构决策能力
    三、优化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环境
        (一) 确立学术管理理念
        (二) 遵循学术管理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一) 中文参考文献
    (二) 国外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1.1.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1.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存在问题
    1.2 政府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1.2.1 政府安全监管模式现状
        1.2.2 当前政府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1.3.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3.2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1.3.3 下一步,安全管理的做法
第二章 企业安全问题及成因
    2.1 工艺装置的危险性有害因素分析及危险度分级
    2.2 生产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
        2.2.1 灼烫伤危险性
        2.2.2 中毒危害性
        2.2.3 火灾、爆炸危险性
    2.3 企业安全管理容易存在的问题
        2.3.1 安全意识不强
        2.3.2 安全管理模式落后
        2.3.3 安全科技投入不足,高危工艺自动化程度不高
        2.3.4 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2.3.5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第三章 规范企业安全管理措施对策
    3.1 加强源头防控,强化源头管理
        3.1.1 组织岗前培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3.1.2 定期排查隐患,制定预案并定期演练
    3.2 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2.1 加强企业生产安全的措施
        3.2.2 如何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3.2.3 提高工会在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3 严格过程监督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3.3.1 提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
        3.3.2 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3.3.3 建立主要负责人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制度
        3.3.4 重视企业安全文化的打造
        3.3.5 重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
        3.3.6 重视企业自我创新发展理念
        3.3.7 完善重大危险源认定程序,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3.4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3.4.1 深化认识,夯实企业主体责任
        3.4.2 创新活动载体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3.5 群众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
        3.5.1 依托企业工会组织,建立隐患档案管理制度
        3.5.2 建立职工排查事故隐患奖励制度
        3.5.3 依托基层工会组织,建立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第四章 政府部门规范企业安全监管措施
    4.1 加强监管执法保障,规范监管执法
        4.1.1 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发挥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的作用
        4.1.2 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创新应急管理宣教模式
        4.1.3 重视开展安全专项督查行动和政府部门巡查工作
    4.2 安全生产“网格化”
        4.2.1 打造"大安全"的安全管理模式
        4.2.2 细化安全管理工作,打造网格化管理模式
    4.3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
    4.4 加强工伤认定服务,维护受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4.5 推行安全生产全员执法模式
    4.6 .加强政府部门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
    4.7 完善体制机制落实主体责任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4.7.1 设立“安全券”制度,控制事故发生
        4.7.2 多部门联动分行业抓好安全监管
        4.7.3 从严问责,落实"一票否决"考核机制
        4.7.4 强化源头治理,严肃事故调查
    4.8 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培育标杆企业
        4.8.1 工贸企业“两个体系”建设
        4.8.2 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主体责任
        4.8.3 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
    4.9 本章小结
        4.9.1 研究成果
        4.9.2 不足及下一步需要提升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赋权共治: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中的政府角色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中政府角色的理论分析
    一、治理与社区治理
    二、传统社区管理模式中的政府职能作用分析
    三、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中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
第三章 从一个社区角度考察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角色
    一、以福州市后县社区为例现实考察社区治理体系现状
    二、社区治理体系中政府角色的现实困境与原因
    三、健全社区治理体系的政府角色转变必要性
第四章 政府赋权: 让社区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一、政府赋权: 政府角色转变的首要环节
    二、自治权: 政府赋权的归位形式
    三、协助权: 政府赋权的表现方式
    四、监督权: 政府赋权的保障手段
    五、撤销街道: 政府赋权的扁平化管理方式
    六、购买服务: 政府角色转变的社会化
第五章 社区共治: 政府角色转变的实施方案
    一、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二、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社区工作站: 上承政府赋权下接自治事务
    四、社区网格化管理
    五、社区信息化建设
    六、统筹协调,多元参与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1:福建省社区数量变化一览表(1999一2014年)
附录2:社区承担的政府行政工作具体内容
附录3:福州市后县社区主要工作负担调研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层工会的制度变迁 ——以辽宁省营口市锻压厂工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工会研究概述
        二、国内有关工会研究概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问题与基本概念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基本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95)锻压厂工会
    第一节 锻压厂工会构成及运行
        一、工会班组的构成
        二、工会班组的选举
        三、工会的运行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第二节 锻压厂工会职能
        一、政治参与
        二、宣传教育
        三、组织生产竞赛
        四、保障工作
    第四节 锻压厂工会制度总结
        一、“制度学派”视角下的工会制度
        二、“哈耶克二元观”视角下的工会制度
第三章 改制时期(1996-2001)的锻压厂工会
    第一节 锻压厂工会的职能
        一、以职工代表组组长联席会议为载体的工会维权
        二、以“再就业中心”为依托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厂务公开
    第二节 改制时期锻压厂工会工作制度变革
        一、职工代表组组长联席会议
        二、厂务公开
    第三节 锻压厂工会总结
        一、“制度学派”视角下的工会制度
        二、哈耶克“二元观”视角下的工会制度
第四章 公司制时期(2002-2014)锻压公司工会
    第一节 锻压公司工会构成及运行
        一、工会班组的构成
        二、工会的选举
        三、工会的运行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第二节 锻压公司工会职能
        一、开展维权
        二、职工福利
        三、政治参与
    第三节 锻压公司工会制度总结
        一、“制度学派”视角下的工会制度
        二、哈耶克“二元观”视角下的工会制度
第五章 营口锻压公司工会制度变迁相关结论
    第一节 基于制度理论对于推动基层工会制度变迁的要素解读…
        一、政治上的“合法性”机制
        二、经济上的“合法性”机制
        三、文化上的“合法性”机制
    第三节 哈耶克社会秩序二元观视角下对基层工会制度变迁机理解读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
二、二级教代会制度执行情况问卷调查分析
    1. 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高度一致。
    2. 充满期待, 期望值高。
    3. 关注议题突出一个“实”字。
    4. 对二级教代会的总体评价。
三、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 认识到位, 坚持教代会制度化。
    2. 组织到位, 推进教代会规范化。
    3.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四、关于加强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1. 积极营造氛围, 进一步提高认识。
    2. 落实职权, 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3. 进一步完善制度和运行机制。
    4. 加强对二级单位的支持。
    5. 加强工会干部的素质培训。

(8)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探索与起步
        (一) 党创立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的实践探索
        (二) 大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的初步展开
        (三) 干部学校和军队思想理论教育的有益尝试
    二、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形成和确立
        (一)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政策在革命危机中调整转变
        (二) 革命军队思想理论教育基本制度的确立
        (三)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制度在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成熟和完善
        (一)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体系在抗战中日趋完善
        (二)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在巩固解放区的斗争中不断创新
        (三)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随着抗战胜利而走向成熟
    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丰富和发展
        (一) 抗战胜利后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新任务
        (二) 自卫战争和土地改革中加强思想理论教育
        (三) 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在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中继续发展
第二章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一、民主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的主体
        (一) 思想理论教育的组织机构
        (二) 思想理论教育队伍的构成与建设
        (三) 党的早期思想理论教育者的来源
    二、民主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的客体
        (一) 党自身的思想理论教育是主导
        (二) 革命军队思想理论教育是关键
        (三) 人民群众思想理论教育是基础
第三章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模式和内容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基本模式
        (一) 学校教育模式下的思想理论教育
        (二) 业余教育模式下的思想理论教育
        (三) 日常教育模式下的思想理论教育
    二、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 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
        (二) 人民军队的思想理论教育——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
        (三) 工农群众思想理论教育——以党的方针政策教育为主
第四章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 思想理论教育联系革命斗争实际
        (二) 思想理论教育联系生产建设实际
        (三) 思想理论教育联系个人具体实际
    二、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 理论灌输方法
        (二) 自主教育方法
        (三) 整风运动方法
第五章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经验和规律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民主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的政治保证
        (二) 坚持提高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和工农群众政治觉悟为根本目标
        (三) 坚持科学化、政治化和革命化是思想理论教育的政治方向
        (四)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为思想理论教育的制胜法宝
    二、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 思想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规律
        (二) 思想理论教育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斗争状况相适应的规律
        (三) 思想理论教育与人民群众思想状况相适应的规律
第六章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的当代价值
    一、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一) 继承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优良传统
        (二) 认清新形势下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构建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性
        (三) 确立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构建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路径
    二、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深刻启示
        (一) 理清概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前提
        (二) 把握进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
        (三) 勇于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三、对掌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提供宝贵经验
        (一) 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其特点
        (二)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三) 科学规划掌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构建战略
    四、对提升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实效性提供方法指导
        (一) 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 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果的转化
        (三) 加强高校思想理论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10)关于加强和完善市级机关工会工作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市级机关工会工作取得的成效
    1、立足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着力点——培训教育、增强能力
    3、出发点——联系群众、凝聚力量
    4、落脚点——积极参与、维护权益
二、市级机关工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机关工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2、机关工会职能定位难以把握, 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
    3、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有待于加强
    4、机关工会创新意识不强
三、加强和完善市级机关工会工作的对策思考
    1、加强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自身建设
    2、提升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地位
    3、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会工作创新

四、行政与工会联席会不走过场(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机制研究[D]. 李芳. 山西大学, 2020(01)
  • [2]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3]我国高校院系学术管理中的教师参与研究 ——以Y大学为例[D]. 潘雅. 扬州大学, 2019(02)
  • [4]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研究[D]. 李莹莹.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5]赋权共治: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中的政府角色转变[D]. 林振.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5)
  • [6]基层工会的制度变迁 ——以辽宁省营口市锻压厂工会为例[D]. 杨炀. 中央民族大学, 2015(02)
  • [7]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吴承春,邹庭荣,张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16)
  • [8]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D]. 周耀宏. 武汉大学, 2011(07)
  • [9]浅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工作[J]. 熊子恒.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9)
  • [10]关于加强和完善市级机关工会工作的调查报告[J]. 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会.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08(04)

标签:;  ;  ;  ;  ;  

当局和总工会不会通过议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