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部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的教材——读新编《大学语文》(论文文献综述)
王剑[1](2015)在《中学教师何以成为语文教育家 ——王尚文语文教育贡献、成功之道及启示》文中认为一位哲人说过:“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1]当前,教师问题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的难点,也变成了阻碍教育改革深化的瓶颈。本文通过对王尚文由中学语文教师成为着名语文教育家成长成功路径的分析探讨的个案研究,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向一流人物学习、借助于一流人物的成长路经和成功之道、结合自己的语文教育实践经验加以反思、促进自己专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具有具体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启迪作用。本文主要包括前言、正文四章和结语六个部分。第一章论述了王尚文语文教育成长的路径,主要目的是对王尚文语文专业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章将王尚文语文教育专业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一、职前培训学习。王尚文经过了正规的中师和师范类大学中文专业系统培训学习,他能够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着名语文教育家,严格系统的职前培训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二、在职中学语文实践。这一阶段对王尚文语文教育专业成长具有重大作用。本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学习研究、论文论着写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是他后来成为语文教育家的重要准备。三、语文教育理论探索与建构。这一时期是王尚文语文教育成长的关键期、辉煌期、决定期,他的富有创建性的系列语文教育研究成果与系统语文教育理论为他成为语文教育家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四、超越自我,卓然成家。这一时期是王尚文语文教育成长完善期、超越期,他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更加科学、严谨,他的学术视野不断开阔,他的人格魅力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第二章论述了王尚文语文教育贡献,主要目的是提高对王尚文语文教育巨大成就的认识。本章将王尚文语文教育的贡献概括为六个方面。一、人文论理论的构建及意义。二、语感论理论的构建及意义。三、对话论理论的构建及意义。四、语文课程复合论理论的构建及意义。五、语文教材、读本编写的创新和突破。六、多渠道培养语文人才的贡献。第三章论述了王尚文语文教育成功之道,力图总结概括出经验性的东西加以推广,为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参考。本章分为四个部分。一、有思想、有信念、爱教育、爱学生。二、扎实的语文专业基础,深广的多学科知识。三、丰富的语文实践经验,崇高的敬业精神。四、敏锐的语文问题意识,强烈的机遇观念。第四章论述了王尚文语文教育成长的启示,力图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一些内容,供中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借鉴。本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打牢语文基础,不断学习,勤于写作。二、立足语文实践,勤于语文科研,敢于语文创新。三、以语文事业为重,敢于担当,善用机遇。总之,本文通过对王尚文语文教育专业成长成功案例的个案研究,为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榜样,目的是促进其更快、更好地进行专业发展。
李君[2](2010)在《大学语文教材研究(1978-2008)》文中研究表明大学语文教材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而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意义:一是较为全面地考察了350部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实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二是对改革开放之后30年的大学语文教材的分期进行了初步尝试,便于人们从宏观上把握不同时期大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三是对350部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等进行了定量考察,促进了大学语文教材研究的细化;四是本研究在大量事实材料基础上,分析了教材编写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针对性较强,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质量有一定参考价值。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这部分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概况,阐明了本文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数据统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必要的说明,尤其是对1978年之前的大学语文教材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这部分揭示出1978年之前的大学语文教材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在排版方式和文字使用形式上与之后的教材明显不同,二是在内容构成上只由文选组成,三是选文上已体现出古今兼及或中外兼及的特点,四是1949年至1950年出版的大学国文(或大一国文)教材与之前的教材在政治色彩、中外文选、古今文选方面差别较大。第二章是“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781996.5)”。这部分简要介绍了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产生的背景,对恢复期大学语文教材的出版与发行、内容体系的构成、选文编排体例、文选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考察表明,在发行量方面,恢复期的教材在单部教材发行量上十分可观;在内容体系构成上,恢复期的教材以“文选”型为主;在选文编排体例上,恢复期的教材以“文体”型为主;在文选古今中外方面,恢复期的教材以中国作品及中国古代作品占多数;在文体上,恢复期的教材所选的中国古代及近代作品以“诗”为主,所选的中国现当代作品以“文艺文”为主,所选的外国作品以“小说”占多数。这部分还揭示了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材在课文编写上较为精细,二是教材主体内容的构成形式比较丰富,三是教材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古今中外兼及的特点,四是教材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第三章是“素质教育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96.62008.12)。这部分对素质教育前期及后期的大学语文教材发展的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素质教育前期及后期大学语文教材的出版与发行、内容体系的构成、选文编排体例、文选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考察表明,在发行量方面,素质教育期的大学语文教材在单部教材的发行量上与恢复期比有明显下降;在内容体系构成上,素质教育前期的教材以“文选”型为主,后期的教材以“文选十写作”型为主;在选文编排体例上,素质教育期的教材以“文体”型为主;在文选古今中外方面,素质教育期的教材以中国作品及中国古代作品占多数;在文体上,素质教育期的教材所选的中国古代及近代作品以“诗”为主,所选的中国现当代作品以“文艺文”为主,所选的外国作品前期的教材以“小说”占多数,后期的教材以“诗”占多数。这部分还揭示了素质教育期的大学语文教材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教材主体内容的构成形式特别丰富,二是教材在选文编排体例上灵活多样,三是选文在古今中外兼及方面的特点十分突出,四是教材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第四章是“案例研究:当前部分有代表性的大学语文教材”。这部分对有代表性的高校本科类教材进行了介绍,以2007年徐中玉和齐森华共同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及2005年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为代表,详细分析了这两部教材的编写情况,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有代表性的高职高专类教材进行了介绍,以2008年孙听光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二版)》及2008年邓福田和陆玉团共同主编的《大学实用语文》为代表,详细分析了这两部教材的编写情况,并比较了它们的同异。在此基础上,对上述两大类有代表性的教材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出两类教材的相同(或大体相同)及不同之处。第五章是“基于1978年以后大学语文教材状况的思考”。这部分对1978年以后我国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进行了总结,并对1978年以后我国大学语文教材编写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予以揭示,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材编写的改进建议。第六章是“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
张琪[3](2009)在《五本“大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思想品德和审美修养的,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语文教材是根据大学语文课程标准或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大学语文教学实际需要而编写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材料。大学语文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本文选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的王步高、丁帆主编的《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的陈洪主编《大学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丁帆、朱晓进、徐兴无主编《新编大学语文》以及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的温儒敏主编《高等语文》五种有代表性的“大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对这五种教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绪论、正文和结语。正文部分由五章内容构成。绪论概述本文的写作背景、意义、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大学语文教材含义、功能及其研究综述简要介绍大学语文教材的含义,阐述其提升语文素养、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的功能,并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大学语文教材研究的论文进行述评。第二章五本“大学语文”教材简介分别介绍五本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色。第三章五本“大学语文”教材体例的比较在分析五本教材的编写体例及特点的基础上,对教材中导读与拓展性研读的设置问题以及写作内容的安排的问题进行探讨。本文认为:教材的导读与拓展性研读部分的份量多少是教材编制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和日后的工作中所需要的实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及技能训练应由专门的应用文写作指导课来完成,要求课时已十分有限的大学语文将写作能力的提高与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重是不现实的。第四章五本“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的比较就五本教材中古今选文所占比例、中外选文所占比例,以及与中学语文教材重复的比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文认为:大学语文教材中古代典范文章占主体地位无可厚非,同时也应选入一定比例的现当代精品文章;大学语文教材中选入20%左右比例的外国文学作品是十分必要的,将外国文学作品完全排斥在教材之外是欠妥的;大学语文教材选文与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不可大面积重复,重复的选文在教学要求等方面应有所衔接。第五章关于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其他几个问题的思考对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提出进一步明确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促进大学语文教材体系的立体化构建,扶持精品教材,淘汰劣质教材等建议。结语总结全文,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武占坤,李品素[4](2000)在《一部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的教材——读新编《大学语文》》文中研究表明
二、一部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的教材——读新编《大学语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部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的教材——读新编《大学语文》(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教师何以成为语文教育家 ——王尚文语文教育贡献、成功之道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王尚文语文教育成长路径 |
一、职前培训学习 |
二、在职中学语文实践 |
三、语文教育理论探索与建构 |
四、超越自我,卓然成家 |
第二章 王尚文语文教育贡献 |
一、人文论 |
二、语感论 |
三、对话论 |
四、课程复合论 |
五、语文教材读本编写 |
六、语文人才培养 |
第三章 王尚文语文教育成功之道 |
一、有思想,有信念,爱教育,爱学生 |
二、扎实的语文专业基础,深广的多学科知识 |
三、丰富的语文实践经验,崇高的敬业精神 |
四、敏锐的语文问题意识,强烈的机遇观念 |
第四章 王尚文语文教育专业成长的启示 |
一、打牢语文专业基础,不断学习,勤于写作 |
二、立足语文实践,勤于语文科研,敢于语文创新 |
三、以语文事业为重,敢于担当,善用机遇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目录 |
致谢 |
(2)大学语文教材研究(1978-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有关1978年——2008年大学语文教材研究简述 |
1.1.1 国内有关1978年——2008年大学语文教材研究概况 |
1.1.2 国外有关1978年——2008年大学语文教材研究概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1.2.1 本文的研究目标 |
1.2.2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有关说明 |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3.2 有关说明 |
第四节 1978年之前的大学语文教材概述 |
1.4.1 基本情况 |
1.4.2 此阶段教材的编写特点 |
第二章 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78—1996.5) |
第一节 教材产生的背景 |
第二节 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情况 |
2.2.1 教材的出版与发行 |
2.2.2 内容体系的构成 |
2.2.3 选文编排体例 |
2.2.4 文选情况 |
第三节 恢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特点 |
2.3.1 教材在课文编写上较为精细 |
2.3.2 教材主体内容的构成形式比较丰富 |
2.3.3 教材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古今中外兼及的特点 |
2.3.4 教材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 |
第三章 素质教育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96.6—2008.12) |
第一节 教材发展的背景 |
3.1.1 前期教材发展的背景 |
3.1.2 后期教材发展的背景 |
第二节 素质教育前期的大学语文教材(1996.6—2006.8) |
3.2.1 教材的出版与发行 |
3.2.2 内容体系的构成 |
3.2.3 选文编排体例 |
3.2.4 文选情况 |
第三节 素质教育后期的大学语文教材(2006.9—2008.12) |
3.3.1 教材的出版与发行 |
3.3.2 内容体系的构成 |
3.3.3 选文编排体例 |
3.3.4 文选情况 |
第四节 素质教育期的大学语文教材特点 |
3.4.1 教材主体内容的构成形式特别丰富 |
3.4.2 教材在选文编排体例上灵活多样 |
3.4.3 选文古今中外兼及的特点十分突出 |
3.4.4 教材发展的速度相对较快 |
第四章 案例研究:当前部分有代表性的大学语文教材 |
第一节 有代表性的高校本科类教材 |
4.1.1 徐中玉和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 |
4.1.2 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 |
4.1.3 徐本与陈本之同异 |
第二节 有代表性的高职高专类教材 |
4.2.1 孙昕光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二版)》 |
4.2.2 邓福田和陆玉团主编的《大学实用语文》 |
4.2.3 孙本与邓本之同异 |
第三节 上述两大类代表性教材之比较 |
4.3.1 两类教材的相同或大体相同之处 |
4.3.2 两类教材的不同之处 |
4.3.3 两类教材比较的现实意义 |
第五章 基于1978年以后大学语文教材状况的思考 |
第一节 教材编写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绩 |
5.1.1 教材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给予了应有重视 |
5.1.2 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教材编写理念已逐步形成 |
5.1.3 单篇课文编写所含的基本内容较为明确有效 |
5.1.4 古今兼及的教材选文理念已经确立 |
5.1.5 教材编写走上了多元互补的发展之路 |
5.1.6 教材精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
5.1.7 教材编写具有集思广益、团队合作的良好传统和宝贵经验 |
第二节 教材编写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5.2.1 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 |
5.2.2 改进建议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博士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
(3)五本“大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大学语文教材含义、功能及其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大学语文教材的含义及功能 |
一、大学语文教材的含义 |
二、大学语文教材的功能 |
第二节 大学语文教材研究综述 |
一、宏观的研究 |
二、微观的研究 |
第二章 五本“大学语文”教材简介 |
第一节 徐中玉本《大学语文》教材 |
第二节 王步高本《大学语文》教材 |
第三节 陈洪本《大学语文》教材 |
第四节 丁帆本《新编大学语文》教材 |
第五节 温儒敏本《高等语文》教材 |
第三章 五本“大学语文”教材体例的比较 |
第一节 五本教材的编写体例及特点 |
一、徐中玉本《大学语文》教材 |
二、王步高本《大学语文》教材 |
三、陈洪本《大学语文》教材 |
四、丁帆本《新编大学语文》教材 |
五、温儒敏本《高等语文》教材 |
第二节 问题讨论 |
一、导读与拓展性研读的设置问题 |
二、写作内容的安排的问题 |
第四章 五本“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的比较 |
第一节 选文中的古今问题 |
一、五本教材古今选文所占比例 |
二、关于古今选文所占比例问题的讨论 |
第二节 选文中的中外问题 |
一、五本教材中外选文所占比例 |
二、关于中外选文所占比例问题的讨论 |
第三节 选文与中学语文教材重复率的问题 |
一、五本教材与中学语文教材重复的比率 |
二、选文与中学语文教材重复问题的讨论 |
第五章 关于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其他几个问题的思考 |
第一节 关于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
第二节 关于大学语文教材体系的立体化构建 |
第三节 扶持精品教材,淘汰劣质教材 |
结语 |
附录一 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目录 |
附录二 王步高主编《大学语文》目录 |
附录三 陈洪主编《大学语文》目录 |
附录四 丁帆主编《新编大学语文》目录 |
附录五 温儒敏主编《高等语文》目录 |
附录六 人教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目录2004 年5 月第1 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四、一部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的教材——读新编《大学语文》(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教师何以成为语文教育家 ——王尚文语文教育贡献、成功之道及启示[D]. 王剑. 山东师范大学, 2015(10)
- [2]大学语文教材研究(1978-2008)[D]. 李君. 南开大学, 2010(07)
- [3]五本“大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D]. 张琪. 扬州大学, 2009(01)
- [4]一部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的教材——读新编《大学语文》[J]. 武占坤,李品素.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