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研究生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董志涛,方鲲鹏,隋承军[1](2021)在《PBL教学法联合文献检索学习在肝胆外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肝胆外科学目前发展迅速,知识更新迅速,相应地对研究生的临床教学要求也逐步提高。科研思维及科研创新能力对研究生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意义非常重要,如何使研究生能尽快掌握肝胆外科常规的科研方法,把握前沿热点是对临床带教老师的一种挑战。通过临床带教模式改革,把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与文献检索学习引入研究生的教学当中,充分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关键问题,而后顺势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文献检索学习是当今社会获取信息资料的重要手段。通过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检索数据库及检索方式,快速获得所需信息,为教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而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可以为研究生引领正确的科研方向,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肝胆外科的教学质量。
史佳[2](2021)在《高校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社会对信息素养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激增,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实现终身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最佳途径,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在疫情防控时期,信息辨别能力的重要性更是凸显了信息素养教育的突出地位。硕士研究生属于我国的高学历人才,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素养,对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研究,不仅对于研究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满足了信息社会对教育的现实要求。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借鉴他人的成果,概述了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特性和理论基础;并以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利用网络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情况和硕士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调研,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信度、效度检验和开展数据分析。调研的主要结论包括不同地区、类别的高校在信息素养教育的不同层面上呈现不同的发展水平。我国各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整体水平较高,其中研究生的信息意识与观念和信息素养知识水平比较乐观,但其信息素养能力和信息伦理水平有待提高。各高校图书馆目前主要通过信息素养课程、培训讲座和比赛活动等方式开展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在疫情防控期间,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开展方式做了相应的调整,以保障信息素养教育的持续运行。基于调研分析的结果,本文得出我国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处于后疫情时代下的现实状况和社会发展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设性意见,以期推动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层次发展,分别是:推动国内外合作,创建信息素养教育协同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信息素养教育专门性设施建设;紧跟时代需求,加强信息素养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学指向性,创新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体系。
程翔,黄培标[3](2020)在《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医学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超星泛雅学习平台作为辅助工具,探索医学文献检索课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式。详细给出了翻转课堂的授课准备、教学资源建设、课前预习实施、课堂答疑、翻转课堂实施过程、课后总结等步骤,并以形成性评价来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展望今后能利用更多更好的教学平台来实施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培养和提升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
李燕华[4](2020)在《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技术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已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包括教育领域,信息能力俨然成为促进人们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特别是对于硕士生来说,其信息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其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着硕士生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研究以“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硕士生信息能力水平及其培养情况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对我国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信息能力评价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以全面了解我国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求,为本研究中信息能力评价指标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其次,根据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7个地理区域中分别随机抽取2所地方师范大学作为被试,从教育学学科专业设置、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举措这三方面出发,对这14所高校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剖析其信息能力培养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再次,以G大学为例进行个案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这三种方式对G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全面的剖析,挖掘其在信息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对14所地方师范大学的对比分析及对G大学的个案分析,提炼出我国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硕士生信息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信息分析能力较弱,对数据分析软件、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的使用能力堪忧。其信息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2)信息能力培养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欠理想;(3)信息能力相关培训的参与率低;(4)硕士生个人自学意识弱,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4点:(1)高校信息化建设政策体系的不完善;(2)高校信息能力培养体系及信息资源建设的不足;(3)硕士生导师的指导时间和信息能力水平有限;(4)硕士生个人信息意识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根据现存问题及其成因,本研究提出以下改进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第一,政府要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政策体系,加快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第二,高校加强对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第三,硕士生要提升自身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编制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调查问卷,并验证其信效度,对硕士生的信息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调研。但笔者研究能力有限,且研究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期望未来的相关研究能扩大样本数量,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数据的收集,避免单一方法带来的数据误差。
牛佳冉[5](2020)在《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N师范大学为例》文中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仍然是我国当下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对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入21世纪后,我国持续地进行研究生扩招,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硕士研究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课堂教学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程度如何都将为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然而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迄今为止基于课堂教学这一微观视角对硕士研究生教学进行的满意度研究十分薄弱,目前已有的研究多为本科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研究以及研究者对实践教学活动的经验总结,且没有关于“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明确界定。因此,有必要对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满意度进行相关研究。笔者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N师范大学文科类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例,从教师的执教素养、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的课堂互动情况、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以及学生自评六个维度对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硕士研究生及研究生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第一,硕士研究生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满意度基本达到较满意水平。但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的课堂互动、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三个维度的满意度情况不理想。第二,硕士研究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与教师的执教素养、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的课堂互动、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学生自评六个维度变量之间有着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第三,硕士研究生对政治公共课的课堂教学满意度高于对英语公共课的课堂教学满意度。政治公共课的课堂教学满意度处于较满意水平,英语公共课的课堂教学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第四,不同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及不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有差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高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硕士二年级的研究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水平最高,硕士三年级的研究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水平最低。以调查结果为依据,笔者分析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主要存在五个问题:第一,课堂教学未得到应有重视;第二,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第三,公共课课堂教学与学生期望不符;第四,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第五,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缺失。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条提高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建议:第一,改变重研轻教现象,加强对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重视;第二,变革公共课课堂,提升教学效果;第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障高效教学;第四,定期组织专业学习,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第五,关注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宝勒尔图雅(Erdenebileg Bolortuya)[6](2020)在《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全球激烈的竞争以及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培养学术能力高以及创新能力强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对于中蒙两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的研究中,以中蒙两国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课程论和教学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中蒙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中蒙两国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在设置、实施以及管理方面的异同。在SWOT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中蒙两国教育学硕士课程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蒙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相互学习借鉴的建议。由于两国教育管理体制不同,蒙古教育社会化程度越来越深,蒙古国强调的是硕士教育的过渡性和职业性,而中国强调的是学术性,因此蒙古国的课程价值取向以社会为主,而中国以学科为主。同时,蒙古国教育学课程设置的优点是课程设置比较灵活,重视方法论课程和研究方法课程,以及重视课程设置的社会价值取向,然而其课程设置过于灵活影响了培养质量。中国教育学课程的主要优点则是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程,建立以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然而,选修课的数量和类型还不够丰富;课程内容陈旧;有些课程与本科课程没有合理的联系;课程内容不够实用;教育学课程没有人文学科课程。总之,基于中国的经验或者说优点,建议蒙古国在改进课程方面,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师课程实施办法三个方面出发,具体而言,需要强调选修课的重要性,要强调实践教育,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更新教师课程实施理念,改进教师课程实施办法,同时综合考虑确立课程目标,正确合理进行课程评价;而就中国而言,基于蒙古国的有点与经验,需要重视并增加方法论的课程,强调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与科学性,注重跨学科的设置,合理调整课程结构,突出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加强课程的国际化研究,以及改进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并且优化课程目标与评价。总之,中蒙两国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发展可以借鉴对方优秀的经验,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
何露丹[7](2019)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才是一个国家后备资源储量的重要体现。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智慧担当和核心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其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攸关高校立德树人重任的落实,攸关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主阵地作用,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显着成就,对于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跨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战略高度,尤其是习近平在“3.18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关键课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成为各高校的主要任务。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尤其是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关键原因,对于掌握当代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规律,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实效,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辽宁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对研究生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认知、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环境、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等六个方面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旨在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实效,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文共包括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本文创新点进行了相关阐述。第二章是全文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梳理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论述,以期为提高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第三章主要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现状;第四章主要是依据第三章梳理的统计分析结果,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第五章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从发挥研究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研究生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和优化学习环境等方面提出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实效的相关对策,进一步为切实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做出理论和实践指导。
韩生,陈凤飞,薛原,蔺华林[8](2018)在《基于研究生培养的《文献检索》教学改革》文中提出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严重不足的状况影响了研究生对前沿新型行业的把控。为了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需求,本文结合《文献检索》教学现状,分析其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方案。
许翔杰[9](2017)在《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对军队来说没有平时和战时之分,只有战争和准备战争之别,而战场上的胜负,更多的取决于战争准备。要做好战争准备,唯独靠强军兴军,而人才兴方能军队兴。军事院校MAP是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培养关系到我军新质战斗力生成。研究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对于摸索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特点和规律,推进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者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构建了“培养模式”研究的概念框架:“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质量管理”五个要素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探讨的问题是: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研究的具体问题是: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在研究发现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实战化背景下、不同于地方高校的,具有我军特色的MAP培养模式。根据“培养模式”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研究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全体军事院校MAP研究生,共计81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5位军事教育专家、军事教育工作者、一线部队人员和部分MAP研究生,其中军事教育专家15位,军事教育工作者10位,一线部队人员10位,MAP研究生10位,进行访谈。收集了军事院校和部分地方高校应用心理硕士人才培养的相关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地方高校MAP培养模式相比,军事院校更突出军事教育特色和军人职业特殊性,聚焦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强调部队作战能力建设。但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上,宣传教育及贯彻力度不够,系统设定值参差不齐,专业学位的职业性特征不突出,包含创新精神培养不足;课程设置上,选修课程比例有待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主观化不规范现象,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之间关联度有待提高,课程设置的训练、研究和作战融合性不够,体系不够完备;教学方式上,案例式教学实施效果不理想,部队实践欠缺且实施中落实少,职业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育间统筹不足,教学中训练量偏少;师资队伍上,部队导师带教指导力度不够,多数院校导师遵循学术型带教方式,带教效果受到影响;质量管理上,培养质量反馈机制不健全,考核方式不适应专业学位培养要求,教管结合不够,质量管理统筹性不强。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过程中未能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加以有机整合,与适应实战要求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适应实战化要求,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需要做以下改进:在培养目标上要聚焦岗位需求,体现职业素养,坚持战斗力标准和创新精神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要瞄准实战,突显课程对出学员岗位能力的塑造,建构核心课程体系;在教学方式上要突出案例战例式教学的核心地位,加大实践式教学力度,发挥问题式教学引导作用;在师资队伍上要更新导师教育理念,丰富导师带教经验,帮助研究生融入部队;在质量管理上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根据研究发现,研究者认为,要改进在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必须进一步贴近和适应实战要求,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进行有机整合。为此,在借鉴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沉浸理论、系统科学论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了军事院校MAP训研战培养模式,并分析了这一模式基本结构、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训研战培养模式是训练、研究和作战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训为主,研战为之一体两翼。“训”是在教学中组织模拟训练、综合演练、想定作业和部队实践训练,通过训练来提升研究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研”是面向部队做研究,研究部队现实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从部队研究中来,到部队研究中去,促使研究生面向实战去研究问题;“战”指肩负军队任务和使命,参加军事作战行动、完成重大军事任务,通过参加军事任务和军事作战行动来强化研究生使命感,提升其核心军事作战能力。这一模式的主要内容有:培养目标聚焦实战化与职业能力生成;课程设置依据岗位核心能力模型,构建“模块组装+精选”联合式课程及训练体系;教学中运用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突出以训练为中心的军事心锚,构建激发双轨心智模式运转的教学过程;导师队伍建设上树立导师军事匠人精神,突出导师强军兴军的责任、对作战及战场的专注和对技能的精益求精;建立以全程质控体系、自评估指标体系和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一模式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建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未来战场变幻莫测,作战态势日新月异,作战战法推陈出新,不确定、非线性、复杂性因素影响着战争态势进程,唯独适应这种态势变化才能立足于未来战场,军事院校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和MAP训研战培养模式构建只是一个初步探索。有关这一培养模式如何才能更有利于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生成的机制和要素是什么?这一模式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之间如何建立有机联系?训-研-战三要素如何相互协调?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张翠[10](2016)在《研究生科技文献检索创新能力的认识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生科技文献检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介绍了科技文献检索内涵的基础上,从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创新、文献筛选与管理能力培养、导师对研究生文献检索的指导、科技查新等方面探讨了研究生科技文献检索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对研究生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研究生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PBL教学法联合文献检索学习在肝胆外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PBL教学法的优点及其不足分析 |
2 文献检索学习在肝胆外科学习中的优势及不足 |
3 PBL教学结合文献信息检索模式的基本步骤 |
4 PBL教学结合文献信息检索模式的注意事项 |
(2)高校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信息素养研究现状 |
1.3.2 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与内涵 |
2.1.1 信息素养的概念 |
2.1.2 信息素养的内涵 |
2.1.3 研究生信息素养及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概念 |
2.2 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特性 |
2.2.1 专业性 |
2.2.2 高层次性 |
2.2.3 创新性 |
2.3 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依据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实践理论 |
2.3.3 批判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
3.1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
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2.1 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情况分析 |
3.2.2 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方式分析 |
3.2.3 疫情防控时期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情况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调研分析 |
4.1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
4.2 问卷设计规则与检验 |
4.2.1 问卷设计规则 |
4.2.2 问卷项目分析 |
4.2.3 问卷效度检验 |
4.2.4 问卷信度检验 |
4.3 正式问卷的生成、发放与回收 |
4.4 信息素养教育数据分析 |
4.4.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4.4.2 信息素养教育总体水平分析 |
4.4.3 信息素养各层面分析 |
4.4.4 疫情防控期间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
4.5 个体差异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性分析 |
4.5.1 性别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性分析 |
4.5.2 年级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性分析 |
4.5.3 学习形式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性分析 |
4.5.4 入学学习方式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性分析 |
4.5.5 学科类别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性分析 |
4.5.6 年龄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性分析 |
4.5.7 研究成果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性分析 |
4.5.8 高校所在位置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性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5.1 我国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
5.1.1 高校之间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差距大 |
5.1.2 信息素养教育认知度低 |
5.1.3 师资力量欠缺 |
5.1.4 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缺乏指向性和全面性 |
5.2 提升我国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建议 |
5.2.1 推动国内外合作,创建信息素养教育协同发展规划 |
5.2.2 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信息素养教育专门性设施建设 |
5.2.3 紧跟时代需求,加强信息素养教学团队建设 |
5.2.4 提升教学指向性,创新研究生信息素养教学体系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1 高校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3)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医学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
2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引入翻转课堂现状 |
3 超星泛雅在翻转课堂上的应用 |
3.1 授课班级准备工作 |
3.2 教学资源的建设 |
3.2.1 微视频及常规教学资源 |
3.2.2 绘制思维导图 |
3.2.3 常用网络资源收集推荐 |
3.3 课前预习任务发布 |
3.4 组织课堂教学 |
3.4.1 课堂教学目标 |
3.4.2 课堂答疑 |
3.4.3 课中翻转 |
3.4.4 课后总结经验不足 |
3.4.5 成绩评定 |
4 结语 |
(4)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信息时代对硕士生信息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
2.教育信息化建设对师范类硕士生信息能力的挑战 |
3.信息能力支撑信息时代硕士生的专业发展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信息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1.地方师范大学 |
2.教育学 |
3.信息能力 |
一、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理论分析 |
(一)信息能力在硕士生能力中的重要地位 |
1.信息能力是培养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关键 |
2.信息能力是养成硕士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
3.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早已纳入国家规范 |
(二)硕士生信息能力的评价 |
1.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信息能力评价标准 |
2.相关研究中的信息能力评价指标 |
(三)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方式 |
1.课程设置及教学 |
2.信息能力培养的讲座与训练 |
3.导师的指导与硕士生的自学 |
4.其他教育活动 |
(四)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启示 |
1.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 |
2.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对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启示 |
二、我国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要求及措施 |
(一)选取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的缘由 |
1.教育学具有相当强的代表性 |
2.地方师范大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
3.个人兴趣和期望 |
(二)我国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目标解读 |
(三)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设置及信息能力培养目标设定 |
1.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专业差异较大 |
2.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目标设定不清晰 |
(四)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
1.开设信息能力教育课程 |
2.开展信息能力培养讲座与培训 |
3.相关赛事及实践活动 |
三、个案研究:G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
(一)选取G大学的缘由 |
1.G大学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地方师范大学 |
2.G大学教育学学科水平高 |
3.个人原因 |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
1.调查问卷的设计 |
2.问卷信效度分析 |
3.调查研究的实施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
2.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及硕士生的参与度分析 |
3.信息能力水平的描述统计分析 |
4.信息能力水平的差异分析 |
5.访谈结果分析 |
四、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信息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
2.信息能力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欠理想 |
3.信息能力相关培训参与率低 |
4.硕士生个人自学意识较弱,重视程度不足 |
(二)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
1.高校信息化建设政策体系不完善 |
2.高校信息能力培养体系及信息资源建设的不足 |
3.硕士生导师的指导时间及信息能力水平有限 |
4.硕士生个人信息意识弱,缺乏学习主动性与自主性 |
五、改进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
(一)政府要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政策体系,加快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 |
1.建立和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体系 |
2.加快高校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进程 |
(二)高校要加强对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
1.明确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目标,提高信息能力教育的地位 |
2.建立完整的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结构体系 |
3.建立健全硕士生信息能力评价体系及培养质量监控机制 |
4.大力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
(三)硕士生要提升自身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观能动性 |
1.增强信息意识,主动汲取信息知识 |
2.正视自身不足,端正学习态度 |
3.借助互联网开展个性化学习,提高信息能力 |
六、研究结论、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
1.研究的创新之处 |
2.研究的不足之处 |
3.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表目录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5)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N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研究生逐年扩招,硕士研究生数量快速增长 |
2.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课堂教学未得到应有重视 |
3.缺少从微观视角探索硕士研究生教学的研究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文献述评 |
(四)概念界定 |
1.硕士研究生 |
2.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 |
3.满意度 |
4.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六)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
1.研究创新点 |
2.研究难点 |
二、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
(一)调查设计 |
1.调查目的及对象 |
2.研究问题及假设 |
3.调查维度的设计 |
4.开放式调查问卷的设计 |
5.正式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实施 |
1.问卷调查实施 |
2.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3.访谈调查的实施 |
(三)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1.硕士研究生对公共课的总体满意度分析 |
2.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各个维度分析 |
3.硕士研究生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满意度分析 |
4.课堂教学整体满意度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
5.不同研究生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对课堂教学整体满意度的分析 |
6.不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对课堂教学整体满意度的分析 |
7.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细目题项的结果分析 |
(四)调查研究结论 |
三、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存在的问题 |
1.课堂教学未得到应有重视 |
2.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 |
3.公共课课堂教学与学生期望不符 |
4.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
5.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缺失 |
(二)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学校对课堂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
2.教师对课堂教学认识不足 |
3.公共课设置不合理 |
4.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
5.部分教师教育素养不高 |
四、提高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建议 |
(一)改变重研轻教现象,提高对课堂教学重视 |
(二)变革公共课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障高效教学 |
(四)定期组织专业学习,提高教师教育素养 |
(五)关注学生,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
五、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 |
(6)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发展需借鉴国际经验 |
(二)蒙古国提高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需要 |
(三)个人的留学经历与专业发展的需要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教育学硕士 |
(二)研究生课程 |
(三)课程设置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点 |
(二)研究不足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文献来源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一)研究生课程设置相关内容 |
(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比较 |
(三)蒙古国研究生教育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一、泰勒课程理论 |
二、学科结构课程理论 |
三、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
四、教学理论 |
第三章 中国与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 |
一、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理念比较 |
(一)蒙古国课程理念 |
(二)中国课程理念 |
二、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原则比较 |
三、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权力比较 |
四、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结构比较 |
五、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内容比较 |
六、比较总结 |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
第四章 中国与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实施比较 |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实施 |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实施 |
三、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实施比较 |
第五章 中国与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管理比较 |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管理 |
(一)课程目标 |
(二)课程评价 |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管理 |
(一)课程目标 |
(二)课程评价 |
三、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管理比较 |
(一)课程目标比较 |
(二)课程评价比较 |
第六章 中国与蒙古国一级学科课程的SWOT分析 |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SWOT分析 |
(一)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优势 |
(二)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劣势 |
(三)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机遇 |
(四)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威胁 |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SWOT分析 |
(一)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优势 |
(二)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劣势 |
(三)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机遇 |
(四)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一级学科课程的困境 |
第七章 借鉴中国经验,推进蒙古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改进的对策 |
一、课程设置的改进 |
(一)强调选修课的重要性 |
(二)强调实践教育 |
(三)优化课程内容 |
二、课程实施的完善 |
(一)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
(二)更新教师课程实施理念 |
(三)改进教师课程实施方法 |
三、课程管理的改进 |
(一)综合考虑确立课程目标 |
(二)正确合理课程评价 |
第八章 借鉴蒙古国经验,推进中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改进的策略 |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 |
(一)重视并增加方法论的课程 |
(二)强调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科学性 |
(三)注重跨学科课程的设置 |
(四)合理调整课程结构 |
(五)突出课程设置的个性化 |
(六)加强课程的国际化研究 |
二、课程实施的改进 |
(一)课程实施的取向改进 |
(二)课程实施的策略改进 |
(三)注重课程实施的技能训练 |
三、课程管理的优化 |
(一)课程目标的优化 |
(二)课程评价的优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对象界定和相关理论阐述 |
2.1 研究对象界定 |
2.1.1 研究生 |
2.1.2 思想政治理论课 |
2.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述 |
2.2.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
2.2.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 |
2.2.3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历程 |
2.2.4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
2.3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研究 |
2.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 |
2.3.2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2.3.3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论述 |
2.4 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意义 |
2.4.1 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的内在要求 |
2.4.2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重任的主要渠道 |
2.4.3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
第三章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的调查 |
3.1 调研基本情况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2 调查样本的选取 |
3.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现状梳理 |
3.2.1 课程认知现状 |
3.2.2 课程态度现状 |
3.2.3 学习策略现状 |
3.2.4 学习环境现状 |
3.2.5 学习效果现状 |
3.2.6 教师教学现状 |
第四章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分析 |
4.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总体良好 |
4.1.1 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
4.1.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总体态势良好 |
4.1.3 研究生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 |
4.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4.2.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主动性不高 |
4.2.2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4.2.3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性不足 |
4.2.4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环境面临挑战 |
4.3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 |
4.3.2 新时代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
4.3.3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存在供需不对等 |
4.3.4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
第五章 新时代提升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
5.1 充分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
5.1.1 深化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同 |
5.1.2 激发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需求 |
5.1.3 加强研究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管理 |
5.2 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
5.2.1 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
5.2.2 夯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基础 |
5.2.3 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视野 |
5.2.4 充实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数量 |
5.3 推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
5.3.1 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
5.3.2 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 |
5.3.3 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 |
5.3.4 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 |
5.4 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环境 |
5.4.1 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
5.4.2 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
5.4.3 创建浓厚的课堂环境 |
5.4.4 打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8)基于研究生培养的《文献检索》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文献检索》教学对研究生的重要性 |
3 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现状 |
3.1 研究生对《文献检索》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
3.2 各高校对研究生《文献检索》教学没有足够重视 |
3.2.1 课时有限 |
3.2.2 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
3.2.3 基础设备的限制 |
3.3 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研究成果缺乏 |
3.3.1 缺乏权威性的《文献检索》教材 |
3.3.2 缺乏高质量学术成果研究 |
4 全面提高研究生的信息素养 |
4.1 提高研究生对文献检索的重视 |
4.2 学校加大投入力度 |
4.2.1 教材的改革 |
4.2.2 研究生信息法律的教育 |
4.2.3 教师队伍的建设 |
4.2.4 教学内容的改革 |
4.2.5 教学方式的改变 |
4.3 添加专利文献教育 |
5 结语 |
(9)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世界军事背景: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
1.1.2 我军建设背景:强军目标的实现 |
1.1.3 现代作战背景:新质战斗力生成的需要 |
1.1.4 军事教育背景:军事职业教育的兴起 |
1.1.5 教学改革背景: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有助于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 |
1.3.2 有助于军队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
1.3.3 有助于推进军事教育理论创新 |
1.3.4 有助于探索军事院校MAP培养的特点与规律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模式 |
1.4.2 培养模式 |
1.4.3 应用心理硕士(MAP) |
1.5 文献回顾 |
1.5.1 “培养模式”的要素 |
1.5.2 “培养模式”的层次 |
1.5.3 “培养模式”的类型 |
1.5.4 军事院校“培养模式” |
1.5.5 小结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概念框架 |
2.1.1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提取 |
2.1.2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修订 |
2.1.3 研究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 |
2.2 研究思路 |
2.3 研究方法 |
2.3.1 问卷调查 |
2.3.2 访谈 |
2.3.3 文本收集与分析 |
2.3.4 研究方法反思 |
第3章 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分析与改进 |
3.1 现行培养目标主要内容 |
3.1.1 现行培养目标总要求 |
3.1.2 现行培养目标具体要求 |
3.1.3 军地MAP培养目标比较 |
3.2 现行培养目标分析 |
3.2.1 现行培养目标的特征 |
3.2.2 现行培养目标的不足 |
3.3 现行培养目标改进 |
3.3.1 培养目标核心类别 |
3.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培养目标改进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分析与改进 |
4.1 现行课程设置情况 |
4.1.1 现行课程开设情况 |
4.1.2 军地MAP课程开设情况比较 |
4.2 现行课程设置分析 |
4.2.1 现行课程设置特点 |
4.2.2 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差距 |
4.3 现行课程设置改进 |
4.3.1 课程设置核心类别 |
4.3.2 适应实战要求的课程设置改进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分析与改进 |
5.1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形态 |
5.1.1 两种培养形式 |
5.1.2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类型 |
5.1.3 军地MAP教学方式比较 |
5.2 现行教学方式分析 |
5.2.1 教学方式特点 |
5.2.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5.3 现行教学方式改进 |
5.3.1 教学方式核心类别 |
5.3.2 适应实战要求的教学方式改进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分析与改进 |
6.1 现行导师带教规定与形式 |
6.1.1 现行专业学位导师规定及制度 |
6.1.2 现行军地MAP导师带教形式比较 |
6.2 现行带教工作分析 |
6.2.1 现行带教特征 |
6.2.2 带教工作的不足之处 |
6.3 现行师资队伍改进 |
6.3.1 师资队伍核心类别 |
6.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师资队伍改进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 |
7.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 |
7.1.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及规定 |
7.1.2 现行军地MAP质量管理比较 |
7.2 现行质量管理分析 |
7.2.1 质量管理特点 |
7.2.2 质量管理不足 |
7.2.3 现行质量管理改进 |
7.2.4 质量管理核心类别 |
7.2.5 适应实战要求的质量管理改进 |
7.3 小结 |
第8章 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构建 |
8.1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构建依据 |
8.1.1 构建的理论基础 |
8.1.2 构建的现实要求 |
8.2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结构 |
8.3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
8.3.1 培养目标:聚焦职业能力生成 |
8.3.2 课程设置:建构联合式课程体系 |
8.3.3 教学方式:实施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 |
8.3.4 导师特质:树立军事匠人精神 |
8.3.5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
8.4 训研战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
8.4.1 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 |
8.4.2 设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 |
8.4.3 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总结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研究生科技文献检索创新能力的认识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文献检索内涵 |
2 研究生科技文献检索创新能力培养 |
2.1 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创新 |
2.2 文献筛选与管理能力培养 |
2.3 导师对研究生文献检索的指导 |
2.4 利用科技查新提高研究生文献检索创新能力 |
3 结论 |
四、对研究生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PBL教学法联合文献检索学习在肝胆外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 董志涛,方鲲鹏,隋承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33)
- [2]高校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D]. 史佳.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医学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 程翔,黄培标. 江苏科技信息, 2020(30)
- [4]硕士生信息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为例[D]. 李燕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5]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研究 ——以N师范大学为例[D]. 牛佳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中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比较研究[D]. 宝勒尔图雅(Erdenebileg Bolortuya).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7]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 何露丹.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4)
- [8]基于研究生培养的《文献检索》教学改革[J]. 韩生,陈凤飞,薛原,蔺华林. 广东化工, 2018(05)
- [9]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 许翔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10]研究生科技文献检索创新能力的认识与思考[J]. 张翠. 创新科技,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