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铝铰链接线端子的设计

新型铝铰链接线端子的设计

一、新型铝质铰链式接线端子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捷[1](2014)在《基于PID算法的电液比例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现代液压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液压技术与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旨在提高液压系统的控制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本课题所进行的研究来源于实际的工程项目,即跨座式单轨列车重要维修设备——转向架分离装置。论文主要围绕转向架分离装置平台升降机构的液压系统位置同步控制系统展开,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平台在升降过程中的双液压缸位移同步控制,升降系统采用单个电液比例方向阀控制单个液压缸的方式,并采用了自适应控制方案对双液压缸升降过程中的位移进行同步控制。此方案在实际工程中己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从总体上来讲,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工程实用价值,将有助于促进我国跨座式单轨交通设备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本文以转向架分离装置的液压升降机构同步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转向架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特点,尤其是升降机构的双液压缸同步运动系统,通过对位置同步控制系统的简介及方案分析,计算了同步控制系统的参数。建立了非对称电液比例阀控液压缸的数学模型。其次,分别介绍了常规PID控制器和模糊PID控器的原理,设计了模糊PID控制系统。模糊PID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根据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确定了隶属度函数,制定了模糊PID控制规则,并最终得到了模糊PID控制器输出的三张模糊PID控制查询表。同时在MATLAB和AMEsim仿真实验中,针对电液比例位置同步控制模型,将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与常规PID控制器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控制精度优于传统PID控制。最后,对转向架分离装置电气控制系统PLC完成硬件组态,对软件程序进行了设计,以LAD语言的形式分别对PID算法和模糊PID算法进行了编程,为以后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郁桂林[2](2006)在《智能控制在洁净室环境控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国外很多电子公司均在国内设立了分支生产基地。再加上国内很多企业也加入了这个朝阳产业。所以,现在有很多的电子洁净厂房在中国相继建立起来。由于洁净厂房和普通厂房有很大区别,首先在厂房结构和选材上,但是一旦厂房建成后,不需任何控制。其次在空调系统有所不同,洁净室环境根据不同的产品也有所不同。他对房间的温度和湿度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很有必要对洁净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达到半导体环境的高要求。目前,一般电子厂有下列几道工序,原材料晶圆片经切割、塑封,引脚切筋、打弯、测试等工序之后成品出厂。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厂房洁净度不高,粒子如果过多,将增加空气的导电性,将会击穿电子芯片。一旦温度或湿度不再可控范围会影响到静电和芯片变形。所以,对于一个理想的洁净厂房控制系统来讲,它应该具有高的可靠性、精确性和可适应性,并且在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尽快回到控制范围内。因此,我们认为洁净厂房控制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洁净室空调一般分为处理室外空气的新风机组和控制室内温室度的空气处理机组。洁净室的新风系统由两用一备三台新风机组来供给。此系统能保持洁净室相对于室外大气的正压,补充工艺设备的排气及维持洁净内要求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洁净区域通过装有高效过滤器的空气处理机组来循环空气去处粒子和消除室内的热负荷。目前,在世界上通常的做法为:用PID控制器来作为主要控制器。他在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很难满足半导体晶元生产环境的要求。所以,我们在环境控制系统中引入了模糊PID控制系统并结合PLC控制器。可以更好控制洁净室的温湿度,以及半导体生产所需的环境。模糊自调整PID控制是运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规则的条件、操作用模糊集表示,并把这些模糊控制规则以及有关信息(如价

胡礼木,胡波,张卫平[3](2004)在《新型铝质铰链式接线端子设计》文中提出通过力学分析、材料选择、强度计算、结构优化等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铝质铰链式接线端子。其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成形简单,加工容易,易于实现大批量生产。电性能测试表明,其与导线的连接紧密牢靠,接触电阻小,温升低。与现行筒式接线端子相比,具有装拆方便,勿需专用夹钳,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王孟晋,万德祥[4](1992)在《圆棒(管)形接线端子的电流接头》文中研究指明 变压器、互感器和断路器等高压电器的大电流出线端子,通常有螺杆形、带孔的板形和圆棒(管)形三种形式。常用的圆

二、新型铝质铰链式接线端子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铝质铰链式接线端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ID算法的电液比例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转向架分离装置发展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目的
        1.4.2 本课题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转向架分离装置总体介绍
    2.1 平台升降机构
    2.2 沉降梁旋转机构
    2.3 电气控制系统
    2.4 比例阀控非对称缸数学模型
    2.5 各环节参数及传递函数计算
    2.6 本章小结
3 转向架分离装置同步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
    3.1 同步控制策略
        3.1.1 同步控制策略的选择
        3.1.2 同步控制过程
    3.2 常规 PID 控制
        3.2.1 PID 控制基本原理
        3.2.2 PID 控制仿真
    3.3 模糊 PID 控制
        3.3.1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3.3.2 模糊 PID 控制
    3.4 同步运行误差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升降机构同步控制 AMESIM/SIMULINK 联合仿真
    4.1 AMESIM 软件介绍
    4.2 联合仿真原理及环境设置
        4.2.1 联合仿真原理
        4.2.2 环境设置
    4.3 转向架分离装置升降机构 AMESIM 建模
    4.4 本章小结
5 PLC 控制系统设计
    5.1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5.2 PLC 硬件组态
    5.3 PLC 程序设计
        5.3.1 PID 控制算法编程
        5.3.2 模糊 PID 控制算法编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部分 PLC 子程序

(2)智能控制在洁净室环境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空调系统的构成及原理
    2.1 洁净室的要求
    2.2 空调系统的构成
    2.3 空调系统的原理
    2.4 工程应用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控制系统的组成
    3.1 基本要求及PC57 介绍
    3.2 控制系统的构成
    3.3 本章小节
第4章 洁净空调温湿度的控制算法
    4.1 温度控制
    4.2 基于MATLAB/SIMULINK 的模糊自整定PID 控制仿真
    4.3 本章小节
第5章 本文总结
参考文献
符号与标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新型铝质铰链式接线端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原理
2 力学分析
3 接线端子材料的选择
4 优化设计
    4.1 变形力的计算
    4.2 强度计算
    4.3 相关尺寸的优化
5 试制与试运行
6 结 论

四、新型铝质铰链式接线端子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ID算法的电液比例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 李敏捷. 重庆大学, 2014(01)
  • [2]智能控制在洁净室环境控制中的应用[D]. 郁桂林. 上海交通大学, 2006(02)
  • [3]新型铝质铰链式接线端子设计[J]. 胡礼木,胡波,张卫平. 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4(04)
  • [4]圆棒(管)形接线端子的电流接头[J]. 王孟晋,万德祥. 高压电器, 1992(04)

标签:;  ;  ;  ;  ;  

新型铝铰链接线端子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