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铀弹风波席卷欧洲(论文文献综述)
金显毅[1](2019)在《核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核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代表之一,自它产生之时人们就对它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出于世界大环境的所限,备受瞩目的核技术却被人类首先应用在了战争领域,成为了战场杀戮的利器和各国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尤其是广岛和长崎的两枚原子弹以及冷战时期的核军备竞赛等事件在人类的道德心理上投下了阴影。随着和平应用核技术的展开,核技术已在各领域内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首先,核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同时也减少了化学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次,核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为人类战胜病魔,攻克医学难题,推动人类医疗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最后,核技术在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内的应用也都有了相应的建树。但是核技术应用也引发了相关伦理问题,例如善恶问题和生存权问题、核管理伦理问题、核生态伦理问题、从事核技术应用的相关人员的职业伦理问题以及核政治伦理问题等,论文首先对这些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伦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其次通过核技术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核技术应用所引发的伦理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该用怎样的伦理原则和伦理对策来规范和指导核技术应用。
俞庆[2](2011)在《解析穆斯林移民与法国社会的冲突 ——从“巴黎骚乱”谈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5年法国发生了一场因为穆斯林移民偶然触电身亡而引发的席卷全国的大骚乱。在这场骚乱的背后有着多重因素,本文从经济、历史、宗教文化、政治、媒体的角度来试探穆斯林移民与法国社会冲突的原因:失业率高和生活困苦、数个世纪前十字军东征与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旧仇、如今法国社会对伊斯兰教的误解与歧视而引起的新恨、移民问题被当作政治选举的工具以及媒体的歪曲与推波助澜,这些因素的合力导致全国性骚乱。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欧拉伯”这个虚无的神话以及法国穆斯林移民年轻一代在现实中的困惑。本文认为,只有改善穆斯林移民的经济条件和消除对伊斯兰文化的误解并纠正对穆斯林移民的歧视行为,同时实行多元文化政策,才能使穆斯林移民和谐地融入法国社会。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分析法为指导,文献分析为实际操作方法,综合运用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学等相关知识并引用大量实例来分析产生“巴黎骚乱”的原因。
钟馨[3](2010)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文中指出对外传播研究对当今中国和平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最后20年,中国国家战略以富民强国、顺利崛起为目标,以提高国家实力为核心,以经济外交、区域主义、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等为主要途径,终于迎来了中国历史性的崛起。对外传播作为社会子系统,本身就是中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按照中国国家战略的总体设计,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从国际舆论方面积极配合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研究1976-2001年的中国对外传播史。作者站在中国国家战略的高度,既关注对外传播与社会系统的外在关联,又探究对外传播本体各要素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即对外传播政策、对外传播事业、对外传播业务和对外传播观念,来立体地展现这段历史面貌。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一是将中国国家战略作为研究的宏观历史背景。现有的相关研究对对外传播与社会系统的“外在关联”重视不够,而本文力图从中国国家战略的高度,宏观地思考中国对外传播发展变迁的社会动力;二是立体地探讨对外传播本体各要素之问的内在关联。目前,对外传播史的相关研究多为纵向的事业史,比较重视对外传播活动本身,忽视对外传播事业与对外传播政策、对外传播业务、以及对外传播观念之间的多重内在关联。本文则全面关照对外传播系统,探究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互动,立体地呈现其发展变化轨迹。三是对外传播政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阶段相关研究的不足。对外传播政策先后以“调整”、“改革与发展”、“提升内涵”为核心。对外传播事业从恢复几乎停滞的工作,到大力加强基本建设,再到基本建成完整的对外传播体系,初步实现对全世界大广播的局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对外传播内容不断丰富充实,先是主要报道中国政治生活大事件,接着是重点介绍中国经济情况,然后是全面介绍中国国情。对外报道方式逐渐与国际接轨,现场直播、滚动播出、口头报道、深度报道等国际先进的报道方式在中国对外报道中发展迅速。对外传播观念呈现出由“对外宣传”向“对外报道”转变的基本趋势,受众观念、服务观念、新闻事实观念、和时效观念等不断演进。对外传播本体各要素之间,政策决定事业与业务发展,在事业与业务发展中形成科学的观念,科学的观念又引起政策、事业和业务的变化。而对外传播系统的所有活动又服从宏观中国国家战略的总体安排。
乌小花[4](2004)在《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族宗教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也是目前全球性的重大政治问题。当今世界国际争端和地区性冲突,大多与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相关联。本论文的特色就在于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放在国际关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政治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以及冷战后新的民族宗教问题的发展及其对国际关系与世界和平的影响。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以历史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以及跨学科研究分析的方法,从探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民族、宗教及其相关理论,全面描述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深入分析了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和宗教问题热点对世界和平进程的影响,并提出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文还针对国际学术界诸如“文明冲突论”等一些有争议的民族宗教问题理论进行了辨证分析。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就体现在这些论述中。 本论文内容共分四章: 第一章:着重研究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民族宗教问题属于非传统安全因素。指出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因素中的民族宗教因素对世界和平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民族宗教问题具有复杂性、突发性、持续性等特点,民族宗教纽带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聚集众多追随者,而且也会在瞬间摧毁为地区安全和国家稳定所作的长期努力。民族宗教问题中的极端化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又往往与恐怖主义势力相互勾结,被并称为世界和平的“三大公害”。 第二章:首先阐述民族和民族问题理论,论述20世纪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21世纪全球化给世界民族问题带来的新的挑战,对世界民族问题的演变进行历史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国际性民族问题热点、地区性民族问题热点及某些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问题热点的成因、具体表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及后果,来研究和揭示不同类型的民族问题的深层因素及其对世界和平构成的不同的危害。 第三章:该章贯穿始终的是宗教矛盾及其引发的冲突和对抗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巨大威胁这条主线。首先阐明宗教的概念,介绍世界宗教概况,进而论述宗教问题的历史发展。重点阐述当代世界政治中的宗教因素,就世界上突出的宗教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论述当今世界最引人关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文明冲突论”背景下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披着宗教外衣的邪教的危害等。通过对典型问题的研究,寻找总体问题的规律性,来阐释宗教问题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第四章:通过前面的研究,认识到当今世界的民族冲突和宗教纷争虽然还只是局部现象,但它的危害性极大。世界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都有其独特的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要化解和消除这些己经生成和正在生成的矛盾冲突,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能快速处理好的问题。真正的世界和平就是建立在宽容和谅解的基础上,建立在世界人民共同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建立在民族宗教的和睦共处上。因此,在这里不仅探讨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的作用,还试图寻找合理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国际合作框架。认为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公正、平等、合理、稳定的国际新秩序,才能遏制国际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途径,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论文的最后,得出对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具有警示性作用的启示。 总之,本文将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置于国际格局演进的大环境中,对国际上现存的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的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研究,以期丰富学术界对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研究层面和推动对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同时,也探索了如何消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途径,希望能为更好地解决我国民族宗教问题提供某些参考。
高心满[5](2002)在《来自波黑维和前线的述评》文中研究表明简要回顾了波黑冲突的历史背景 ,对 7年来国际社会 ,特别是联合国特派团重建波黑所做的努力、波黑现状和未来走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介绍。
董宏[6](2001)在《新干涉主义评析》文中研究表明人权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是人类世代追求的理想。人权的完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然而,人权这个字眼和其他一些美好的字眼一样,不时会成为某些政治家手中的玩偶,被他们用作推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1999年3月24日发生的科索沃危机的教训表明,在“人权高于主权”旗帜下以人道主义和扞卫西方共同价值观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的“新干涉主义”正在成为一些国家手中越来越危险的武器。 我们注意到,“人权是主权范围内的事务”的观点,曾一度是美国抵制国际人权条约的理论依据。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逐渐改变了这一立场,并及时推出新干涉主义理论,把“人权高于主权”的观念强加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权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我国外交斗争的一个焦点。国际敌对势力一直把“人权”问题作为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一个战略武器。特别是苏联东欧剧变后,他们将人权攻势的矛头集中地指向我国,不断地借人权问题掀起反华浪潮。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使每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中国人义愤填膺,更坚定了作者对美国新世纪霸权进行深人研究的决心。 国内外学者对新干涉主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目前学术界还不曾有人专门就这一间题进行过全面、系统而深人的研究。作者选定“新干涉主义” 作为硕土论文的研究课题,其目的即在于对冷战后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一种新霸权主义一新于涉主义行为进行一番深人的探讨和认真梳理,以求在理论分析和事实验证的基础上对新于涉主义的产生、发展规律及趋势进行科学的总结,通过科索沃危机这一活生生的实例向人们提示“人权高于主权” 背后隐藏的险恶用心,强烈呼吁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新于涉主义保持高度警惕;并对新干涉主义的缺陷进行了科学的判断,提醒广大发展中国家不要因为新干涉主义的一时得逞就丧失了信心,无所作为,新干涉主义是没有前途的。从而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对策提供参考意见。 本论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立场、观点、方法,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在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用现实主义的观点,以理论分析和事实验证为分析方法,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全面、透彻、通俗易懂。 2 文章的结构由四部分构成。第一章,研究了新于 涉主义的定义及其产生背景,并且探析了美国对人权 与主权关系的认识过程对新干涉主义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二章,着重分析了干涉、人道主义干涉的概念、表 现特征及其与新干涉主义的关系,揭示了新干涉主义 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本质。第三章,对科索沃危机 的发生、发展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以事实为根据对 新干涉主义的现实危害性进行分析。第四章,从发展 中国家的角度,着重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对新干涉主义 带来的威胁进行预测,并对美国推行新干涉主义的局 限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面对新干涉主 义作出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文章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新干涉主义的产生。 发展及其推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第二,不拘泥于对现有资料的简单概括,以科学 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为祖国面对新干涉主义威胁作 出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孙建中副教授在专业思路 和篇章结构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协助笔者反 复推敲并几易其稿,直至最终完成。可以说,没有孙 建中副教授的悉心指导,该论文的顺利完成将会是极 为困难的。笔者还得到了导师组陈经恒副教授、许嘉 3 t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我的同学黄小勤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我翻译外文资料,阅读初稿。在此,我谨对他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还要特别感谢参考书籍和资料的所有着作者,正是这些末曾谋面的老师们,使我学有所得。 由于资料和水平的限制,本论文疏漏和纸缨之处在所难免,祈求同行老师和专家不吝指正。
马述强[7](2001)在《意大利缘何带头穷究贫铀弹问题》文中研究说明近一个月来,贫铀弹问题始终是欧洲各国媒体和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现已成为笼罩在欧洲人心头上的一块巨大阴影。在这股席卷整个欧洲并已波及到美国的贫铀弹问题浪潮中,意大利的表现分外突出。 去年1
伍浩松[8](2001)在《贫铀弹恐慌席卷欧洲》文中研究指明
二、贫铀弹风波席卷欧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贫铀弹风波席卷欧洲(论文提纲范文)
(1)核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选题依据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研究方法 |
2.创新之处 |
一、核技术的概述 |
(一)核技术的发展历程 |
1.人类对核技术的认识阶段 |
2.核技术军用与核军备竞赛阶段 |
3.核技术和平应用的阶段 |
(二)核技术应用产生的价值 |
1.核技术应用产生的政治价值 |
2.核技术应用产生的经济价值 |
3.核技术应用产生的环保价值 |
4.核技术应用产生的社会价值 |
二、核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 |
(一)对善恶判断和生存权的影响问题 |
1.对善恶判断的影响问题 |
2.对生存权的影响问题 |
(二)核技术应用的核管理伦理问题 |
1.核保密问题 |
2.核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问题 |
(三)核技术应用的核生态伦理问题 |
1.造成生态灾难的问题 |
2.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四)核技术应用的核职业伦理问题 |
(五)核技术应用的政治伦理问题 |
三、核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核技术内部方面的成因 |
1.核技术自身的风险性 |
2.核技术应用后果的不可预见性 |
3.核技术成果使用的不可控制性 |
(二)核技术外部方面的成因 |
1.核灾害预防理念薄弱 |
2.核技术应用主体的安全生产意识缺乏 |
3.政治手段对核技术发展的干预 |
四、核技术应用遵循的伦理原则及对策 |
(一)核技术应用遵循的伦理原则 |
1.遵循和平人道的应用原则 |
2.遵循安全无害的应用原则 |
3.遵循收益与责任相匹配的应用原则 |
(二)核技术应用的伦理对策 |
1.树立对生命的敬畏意识 |
2.扩展人权概念建立国际人权 |
3.完善核安全管理体系 |
4.强化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的有机结合 |
5.强化核技术工作者的职业规范 |
6.提高公众的核风险认知 |
7.在核领域内超越国家主义走向全球主义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解析穆斯林移民与法国社会的冲突 ——从“巴黎骚乱”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和不足 |
四、 本文结构和布局 |
第一章 “巴黎骚乱”和法国穆斯林渊源与现状 |
第一节 “巴黎骚乱” |
第二节 法国穆斯林的渊源与现状 |
一、法国穆斯林移民的渊源 |
二、法国穆斯林移民的现状 |
第二章 究根溯源:巴黎骚乱原因分析 |
第一节 经济因素:失业率高与生活困苦 |
一、 失业率高 |
二、 生活困苦 |
第二节 历史因素:挥之不去的旧仇阴霾 |
一、 十字军东征 |
二、 阿尔及利亚战争 |
第三节 宗教文化因素:穆斯林移民的新恨 |
一、“头巾法案” |
二、婚姻问题 |
第四节 政治因素:选举的砝码 |
第五节 媒体因素:西方话语权下的伊斯兰 |
一、美国媒体 |
二、法国媒体 |
第三章 欧洲神话与法国现实 |
第一节 欧洲神话:欧拉伯 |
第二节 法国现实:穆斯林移民年轻一代的困惑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中国对外传播政策的沿革 |
第一节 对外传播的历史背景 |
一、中国国家战略的调整 |
二、"对内改革"与"部分参与国际社会" |
三、"深化改革"与"全面参与国际社会" |
第二节 对外传播政策的沿革 |
一、对外传播政策的调整 |
二、重在"改革业务"与"发展事业"的对外传播政策 |
三、着眼于"提升内涵"的对外传播政策 |
第二章 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 |
第一节 对外传播事业的恢复 |
一、新华社恢复国内外分社 |
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恢复国内记者站 |
三、中央电视台恢复国际交往 |
四、外文局恢复出版发行 |
五、中新社等其他对外传播渠道的恢复 |
第二节 对外传播事业基本建设的加强 |
一、新华社的基本建设 |
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基本建设 |
三、中央电视台的基本建设 |
四、外文局大力加强出版与发行 |
五、中国日报的创办 |
六、其他对外传播渠道的建设 |
第三节 对外传播事业的突破性发展 |
一、新华社基本建成世界性通讯社 |
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成世界级大台 |
三、中央电视台初步实现大面积对外传播 |
四、外文局立足市场、发展自己 |
五、中国日报成为了解中国的主要信息源之一 |
六、网站等其他对外传播渠道的发展 |
第三章 中国对外传播内容与报道方式的演绎 |
第一节 不断丰富的对外传播内容 |
一、主要报道中国政治生活大事件 |
二、重点介绍中国经济情况 |
三、全面介绍中国国情 |
第二节 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对外报道方式 |
一、现场直播逐渐成熟 |
二、滚动播出由无发展到大量使用 |
三、口头报道由无发展到常态 |
四、深度报道大发展 |
第四章 中国对外传播观念的变化 |
第一节 对外传播观念演进的思想环境 |
一、中国新闻传播观念的变迁 |
二、新闻工作方针从"对内为主"转向"内外并重" |
三、对外传播认知从"政府外交"转向"公共外交" |
第二节 受众观念的转变 |
一、作为"宣传对象"的受众观 |
二、"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过渡 |
三、"信息消费者"受众观的凸现 |
第三节 服务观念的加强 |
一、服务观念逐渐加强 |
二、服务观念渐成共识 |
第四节 新闻事实观念的改进 |
一、确立对外报道以新闻事实为主的观念 |
二、实践新闻真实性原则 |
第五节 时效观念的重视 |
一、制定政策:提高时效性的根本依据 |
二、建立制度:提高时效性的行为规范 |
结语:对外传播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 |
一、经济发展的形象 |
二、改革创新的形象 |
三、对外开放的形象 |
四、独立自主的形象 |
五、文明的形象 |
六、和平的形象 |
参考文献 |
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4)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当代世界和平进程 |
1.1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
1.1.1 “和平”、“发展”与时代主题 |
1.1.1.1 “时代主题”的提出 |
1.1.1.2 关于“和平” |
1.1.1.3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
1.1.2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
1.1.2.1 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根本任务 |
1.1.2.2 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核心问题 |
1.2 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
1.2.1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
1.2.1.1 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机遇 |
1.2.1.2 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的挑战 |
1.2.2 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安全因素 |
1.2.2.1 传统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观 |
1.2.2.2 非传统安全因素中的民族分裂主义问题 |
1.2.2.3 非传统安全因素中的宗教极端主义问题 |
1.2.2.4 非传统安全因素中的恐怖主义问题 |
第二章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及其对世界和平进程的影响 |
2.1 世界民族及民族问题概述 |
2.1.1 民族及民族问题理论 |
2.1.1.1 民族概念和民族实体 |
2.1.1.2 民族问题理论 |
2.1.1.3 有关民族主义 |
2.1.2 世界民族问题及其演变过程 |
2.1.2.1 世界民族问题的含义 |
2.1.2.2 世界民族问题的演变 |
2.2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热点透视 |
2.2.1 地区性民族问题热点及其对世界和平的危害 |
2.2.1.1 中东地区及阿以冲突中的民族问题 |
2.2.1.2 南亚地区印巴冲突中的民族问题 |
2.2.1.3 巴尔干地区的民族问题 |
2.2.1.4 非洲的部族冲突和种族矛盾 |
2.2.2 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问题热点及对地区稳定的破坏 |
2.2.2.1 前苏联解体中的民族问题因素 |
2.2.2.2 前南斯拉夫解体中的民族问题因素 |
2.2.2.3 土尔其的库尔德人问题 |
2.2.2.4 斯里兰卡的僧泰民族冲突 |
2.2.2.5 俄罗斯的车臣问题 |
2.2.2.6 英国的北爱尔兰问题 |
2.2.2.7 加拿大的魁北克问题 |
2.2.3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
2.2.3.1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
2.2.3.2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存在的几种类型 |
2.2.3.3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
2.2.3.4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势 |
2.2.3.5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
第三章 当代世界宗教问题及其对世界和平进程的影响 |
3.1 世界宗教及宗教问题概况 |
3.1.1 宗教及宗教问题 |
3.1.1.1 什么是宗教 |
3.1.1.2 世界主要宗教概况 |
3.1.1.3 宗教问题与相关社会要素 |
3.1.2 当代世界政治中的宗教因素 |
3.1.2.1 全球化与世界宗教的世俗化、政治化趋向 |
3.1.2.2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热点中的宗教因素 |
3.1.2.3 “文明冲突论”背景下的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 |
3.1.2.4 邪教对人类的危害 |
3.1.2.5 当代宗教问题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
3.2 宗教极端主义势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
3.2.1 宗教“原教旨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宗教恐怖主义 |
3.2.1.1 宗教“原教旨主义” |
3.2.1.2 宗教极端主义 |
3.2.1.3 宗教恐怖主义 |
3.2.1.4 宗教极端主义与“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的关系 |
3.2.2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伊斯兰极端主义 |
3.2.2.1 伊斯兰教中的“原教旨主义” |
3.2.2.2 伊斯兰极端主义 |
3.2.3 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危害 |
3.2.3.1 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对中东和平进程的阻碍 |
3.2.3.2 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威胁 |
3.2.3.3 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对东南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
第四章 研究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的启示 |
4.1 对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新观察 |
4.1.1 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4.1.1.1 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是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前提 |
4.1.1.2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根本 |
4.1.1.3 建立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是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核心 |
4.1.2 重视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民族宗教问题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
4.1.2.1 确保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行动中的权威和主导作用 |
4.1.2.2 充分发挥区域性组织及国际专门组织的协调作用 |
4.1.3 继续推动世界各民族宗教的文化交流和平等对话 |
4.1.3.1 促进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和发展 |
4.1.3.2 增进宗教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沟通 |
4.1.4 正视民族宗教冲突与移民、难民问题的互动关系 |
4.1.4.1 民族宗教冲突或战争可能引发非法移民和难民问题 |
4.1.4.2 非法移民和难民问题可能导致新的民族宗教矛盾 |
4.2 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演变对我国民族宗教工作的警示 |
4.2.1 警惕民族分裂主义行径 |
4.2.2 警惕宗教极端势力对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 |
4.2.3 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在我国民族宗教问题上的不良图谋 |
4.2.4 警惕“西藏问题”国际化的危害 |
4.2.5 防范恐怖主义的威胁 |
4.2.6 关注周边国家民族宗教问题,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
4.2.7 着力解决国内民族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承担的课题目录 |
后记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6)新干涉主义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新干涉主义概述 |
第一节 新干涉主义的定义 |
第二节 新干涉主义的产生 |
第三节 美国、人权与新干涉主义 |
第二章 对“新干涉主义”有关理论的思考 |
第一节 干涉 |
第二节 关于“人道主义干涉” |
第三节 新干涉主义的实质 |
第三章 新干涉主义的实践——科索沃战争 |
第一节 走不出的科索沃泥潭 |
第二节 西方大国积极干预南联盟内政 |
第三节 科索沃战争——“人道主义”战争? |
第四章 新干涉主义与中国 |
第一节 新干涉主义给我国的战略环境带来了威胁 |
第二节 新干涉主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
第三节 中国如何面对新干涉主义 |
参考书目 |
(8)贫铀弹恐慌席卷欧洲(论文提纲范文)
成立专门调查小组 |
英国1月10日召开听证会 |
葡萄牙政府率先行动 |
德国要求北约禁用贫铀弹 |
希腊呼吁调查“巴尔干综合症” |
西班牙成立专门办公室 |
俄罗斯建议对贫铀弹污染事件进行独立的国际调查 |
贫铀弹与“巴尔干综合症” |
北约投放了3万多枚贫铀弹 |
西欧各国纷纷怒斥北约 |
四、贫铀弹风波席卷欧洲(论文参考文献)
- [1]核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金显毅. 渤海大学, 2019(10)
- [2]解析穆斯林移民与法国社会的冲突 ——从“巴黎骚乱”谈起[D]. 俞庆.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1)
- [3]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 钟馨. 武汉大学, 2010(08)
- [4]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D]. 乌小花. 中央民族大学, 2004(03)
- [5]来自波黑维和前线的述评[J]. 高心满. 武警学院学报, 2002(06)
- [6]新干涉主义评析[D]. 董宏.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01(01)
- [7]意大利缘何带头穷究贫铀弹问题[N]. 马述强. 光明日报, 2001
- [8]贫铀弹恐慌席卷欧洲[J]. 伍浩松. 国外核新闻,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