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艳[1](2021)在《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筛选影响社区睡眠障碍老人衰弱的心理社会因素。(2)构建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模型。(3)验证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模型,分析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路径模型中的作用,为构建社区睡眠障碍老人衰弱干预方案提供实证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系统评价查找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制定中英文检索词和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8个电子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资料的提取及文献质量的评价。明确影响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心理社会因素。(2)理论研究:基于应激作用过程模型,结合压力应对理论、压力认知交互作用理论、社会支持缓冲模型、人格功能理论等理论指导,结合系统评价结果构建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模型。(3)实证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验证所构建的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模型。选取福州市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85例社区老年人作为硏究对象,运用自制问卷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使用蒂尔堡衰弱指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文版大五人格量表中的神经质部分对老年人的衰弱、睡眠质量、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神经质人格特征进行测量。通过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F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使用AMOS26.0软件对变量间的中介效应以及调节效应进行分析,并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影响路径。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在文献检索阶段,共检索出21364篇文献,经过初筛和复筛,最终纳入97篇文献。定性分析结果提示,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n=10)、躯体因素(n=43)、心理因素(n=7)、社会因素(n=6)、生物因素(n=20)、生活方式因素(n=10)、饮食模式因素(n=19)及其他健康相关因素(n=8)。通过文献证据级别筛选得出重点关注的心理社会因素有认知功能、抑郁、孤独、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2)理论研究结果:初步构建出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概念框架;结合文献研究结果,筛选出纳入路径研究的影响社区睡眠障碍老人衰弱的心理社会因素为自我效能、消极应对、社会支持、神经质。最终,构建出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模型。(3)实证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了585例社区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1.14±7.00)岁,55.9%为女性,衰弱发生率为62.74%,睡眠障碍者占58.46%,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总均分为(2.65±0.04)分,消极应对得分均分为(8.53±4.63)分,50.60%的社区老年人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总均分为(35.04±0.32)分,神经质得分总均分为(17.50±0.40)分;(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变量间两两相关,其中睡眠障碍与衰弱呈正相关(r=0.513,P<0.01),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衰弱间呈负相关关系(r=-0.539,P<0.01;r=-0.428,P<0.01),消极应对、神经质与衰弱间呈正相关关系(r=0.517,P<0.01;r=0.559,P<0.01);(3)采用路径分析探讨睡眠障碍、自我效能、消极应对、社会支持、神经质与衰弱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睡眠障碍可直接正向预测社区老年人衰弱,也可以通过三条路径间接预测衰弱:a.通过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b.通过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c.通过自我效能和消极应对的链式中介作用。社会支持、神经质在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模型中起调节作用。结论:(1)影响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因素众多,自我效能、消极应对、社会支持及神经质为影响社区睡眠障碍老人衰弱的重要心理社会因素。(2)睡眠障碍、自我效能、消极应对和衰弱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社会支持、神经质在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具有调节作用。
江帆[2](2021)在《山东省冠县听障老年人抑郁现状调查与基于助听器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水平提高,人口快速老龄化已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严峻问题。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面临着健康方面的严峻挑战,其中听力健康状况更是不容忽视。听力障碍不仅是自身功能减退的重要表现,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导致老年人社会功能弱化、人际交往减少,极易引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抑郁是老年人常患的心理疾病之一,更是造成老年自杀的最主要原因。听力障碍作为老年抑郁的危险因素之一,两者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数据显示,高达1/5的听障老年人报告过抑郁症状,另外有22%的听障老年人有过抑郁患病经历,如何改善听障老年人抑郁状况显得尤为迫切。随着听觉辅助治疗技术的发展,听力障碍防治进入了全新时代。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善听力状况进一步干预老年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新的研究议题。目前国内外围绕听障老年人抑郁状况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加,研究方法日趋成熟,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国内针对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的研究主要以医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缺乏代表性人群研究;其次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再次,国内目前针对听障老年人抑郁的干预研究较为局限,既往以护理干预为主的研究不仅存在干预时间短(<1个月)、证据质量等级低等问题,对于大范围的老年听障人群也不具备可操作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以山东省冠县为样本地区,将听障老年人抑郁的现状和干预研究作为博士选题。通过探索听障老年人抑郁的流行现状、作用机制和干预措施,旨在为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实践提供研究指导,为积极应对和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目标:采用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厘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干预试验,为进一步提高听障老年人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1)明确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与抑郁的关系;(2)探讨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3)厘清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4)构建干预试验并评价干预效果;(5)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资料来源与研究对象本研究数据包括两部分:一是“山东省冠县老年听力障碍调查”数据,二是“山东省冠县老年听力障碍干预研究”数据。研究对象为山东省冠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研究内容与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与老年听力障碍和抑郁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筛选整理符合要求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初步了解和总结目前听障老年人抑郁研究进展及面临的主要问题。(2)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利用Meta分析法对有关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通过综合大量相关研究结果,对两者关系进行更为合理、精准、严密和客观的分析。(3)采用现场调查数据了解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运用纯音测听法和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估老年人听力及抑郁状况,采用Mantel-Haenszel χ2检验分析不同听力状况老年人抑郁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利用方差分析、t检验等统计推断方法对不同特征老年人的抑郁状况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抑郁影响因素。(4)基于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对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现场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分析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5)基于听力障碍对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以听力障碍合并抑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干预试验,探究以助听器为手段的听力干预措施能否有效改善听障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在持续收集试验对象抑郁、社会参与、社会隔离、孤独感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评价干预试验效果。研究结果(1)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与抑郁关系分析根据系统评价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22篇文献纳入分析,其中14篇研究结果显示听力障碍显着增加了老年人的抑郁风险,另外8篇研究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关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结果显示,听障老年人抑郁的患病风险是非听障老年人的1.26倍(OR=1.26,95%CI:1.18,1.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研究方法分类,横断面研究中听障老年人抑郁的患病风险是非听障老年人的1.28倍(OR=1.28,95%CI:1.18,1.39),队列研究中为1.23 倍(OR=1.23,95%CI:1.11,1.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听障老年人抑郁检出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在山东省冠县8个乡镇(街道)23个村庄(居委会)中抽取了 4111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量3769例,其中听障老年人1648人(43.37%)。抑郁在老年人中的检出率为10.93%(GDS-15≥5分)。按照听力状况分类,抑郁在正常听力和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听障老年人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23%、16.89%、18.21%、28.45%和34.78%,随着听力水平下降,抑郁检出率呈现递增趋势,Mantel-Haenszel χ2检验显示不同听力状况老年人抑郁检出率变化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 1)。对老年人(n=3769)抑郁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听力正常的老年人,患有轻度(β=0.16,P=0.04),中度(β=0.33,P=0.02),重度(β=1.23,P<0.001)和极重度(β=1.74,P<0.001)听力障碍的老年人抑郁得分更高,听力障碍显着加重了老年人的抑郁程度。对听障老年人(n=1648)抑郁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听力障碍等级、职业状态、慢性病、基本活动能力障碍、社会参与、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相比患有轻度听力障碍的老年人,中度(β=0.16,P=0.02),重度(β=1.20,P<0.001)和极重度(β=1.81,P<0.001)的老年人抑郁得分更高,听力障碍越严重,抑郁症状越明显;从职业状态上看,退休(β=0.08,P=0.047)和无业(β=0.09,P<0.001)的听障老年人抑郁程度比在业的听障老年人高。从健康状况看,有慢性病(β=0.06,P=0.001)与基本活动能力障碍(β=0.11,P<0.001)的听障老年人抑郁症状更明显。对比距离调查时间一个月内无社会参与的听障老年人,有社会参与的听障老年人抑郁程度更低(β=-0.01,P<0.001)。听障老年人社会隔离越严重(β=-0.08,P<0.001)、孤独感越强烈(β=0.11,P<0.001),抑郁症状更明显。(3)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分析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①相对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患有轻度(OR=0.17,P<0.001)、中度(OR=0.14,P<0.001)、重度(OR=0.10,P<0.001)和极重度听力障碍(OR=0.08,P<0.001)的老年人社会参与度更低,且听力障碍等级越高,社会参与可能性越小;②相对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患有轻度(β=-4.60,P<0.001)、中度(β=-6.29,P<0.001)、重度(β=-6.59,P<0.001)和极重度听力障碍(β=-8.53,P<0.001)的老年人社会隔离程度更高,且听力障碍等级越高,社会隔离越严重;③相对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患有轻度(β=14.32,P<0.001)、中度(β=16.56,P<0.001)、重度(β=16.86,P<0.001)和极重度(β=17.97,P<0.001)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孤独感更强烈,且听力障碍等级越高,孤独感越强烈;④相对于过去一个月内无社会参与的老年人,有社会参与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更明显(β=-0.33,P<0.001)。社会隔离严重程度和孤独感强度与抑郁呈正相关关系,社会隔离越严重(β=-0.03,P<0.001)、孤独感越强烈(β=0.04,P<0.001)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更明显。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中各准化路径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听力障碍和抑郁间的标准化直接效应值为0.25,标准化总间接效应值为0.16,其中听力障碍通过社会隔离、社会参与和孤独感影响抑郁的标准化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03、0.02和0.11。Bootstrap区间估计结果显示:听力障碍和抑郁间的直接效应Bootstrap 95%CI 为(0.19,0.33),直接效应显着;总间接效应 Bootstrap 95%CI为(0.15,0.24),总间接效应也显着。(4)听障老年人抑郁干预效果评价研究本研究招募了山东省冠县老年听力障碍调查中听力障碍合并抑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加入试验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接受助听器干预)和对照组(无干预措施),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干预试验,共收集到有效资料215份(干预组107份,对照组108份)。试验结果显示:①干预组研究对象在佩戴助听器1个月及6个月后,平均听阈值从佩戴前的52.07±12.79dBHL分别降为36.91±4.71dBHL和34.53±3.36dBHL;对照组平均听阈值无明显变化。②在利用助听器进行听力干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干预组研究对象的抑郁得分从基线的7(6,9)分分别下降到6(5,8)分、5(4,7)分和4(4,6)分,对照组基本保持不变。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研究对象的抑郁得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研究对象抑郁得分在每个测量时间点间的组内比较,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的抑郁得分与干预1个月后的抑郁得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他测量时间点间抑郁得分的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④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抑郁得分的组间因素(F组间=27.49,P<0.001)、组内因素(F时间=270.54,P<0.001)和交互作用(F交互=214.66,P<0.001)均显着。干预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程度随时间变化而逐渐降低,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程度基本保持不变。⑤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社会参与的组间因素(F组间=13.56,P<0.001)、组内因素(F时间=11.50,P<0.001)和交互作用(F交互=7.41,P<0.001)均显着。干预组研究对象在佩戴助听器一个月后,社会参与情况得到显着改善,之后趋于平稳。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社会参与情况基本不变。⑥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社会隔离得分的组间因素(F组间=11.34,P<0.001)、组内因素(F时间=13.92,P=0.001)和交互作用(F交互=27.85,P<0.001)均显着。干预组研究对象社会隔离程度随时间变化而逐渐下降,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社会隔离情况无明显变化。⑦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孤独感得分的组间因素(F 组间=6.30,P=0.01)、组内因素(F 时间=15.93,P<0.001)和交互作用(F交互=16.44,P<0.001)均显着。干预组研究对象的孤独感随时间变化而逐渐降低,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孤独感情况基本不变。结论与建议主要结论:(1)山东省冠县听障老年人抑郁检出率为18.29%,明显高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随着听力水平下降,不同听力等级老年人的抑郁检出率呈现递增趋势,听力障碍显着增加了老年人抑郁程度。听力障碍等级和职业状态、慢性病、基本活动能力障碍、社会参与、孤独感、社会隔离是听障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2)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不仅直接影响抑郁,还通过社会参与、社会隔离和孤独感对抑郁产生间接影响。比较听力障碍对抑郁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可以发现,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直接影响不仅大于每个中介因素代表的间接影响,同时也大于总的间接影响。(3)佩戴助听器后老年人听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抑郁程度随助听器佩戴时间延长而持续降低,社会参与度显着提升,社会隔离和孤独感明显下降。这表明良好的听力能改善老年人社会参与,维护老年人社会网络,有效减轻老年人孤独感和抑郁程度。对策建议:(1)加强听障老年人抑郁筛查力度,将抑郁等常见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年人健康的关注重点,增强听障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易获得性和专业性,实现抑郁的早发现和早治疗。(2)提高听障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完善其社会网络。通过促进社交活动、提供网络支持、加强家庭照顾等多种方式帮助听障老年人维持和发展社会资源,建立和维系满意的社会网络,以保持和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3)健全听力干预措施,根据不同老年人的特征制定更为细化、差异化的听力干预策略。通过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的干预来促进听力健康,进而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积极老龄化。研究创新与不足主要创新点:(1)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填补了国内该方面的研究空白,为针对性的干预和改善听障老年人抑郁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2)本研究首次采用区别于临床样本的社区调查数据探索了针对听障老年人的人群干预方案。该方案整合了听力障碍和抑郁两种广泛存在的老年慢性病,为我国残疾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做出了新尝试。不足与展望:(1)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实证研究部分仅在山东省冠县进行了横断面调查,建议未来研究扩大抽样范围,开展大样本队列调查。(2)本次干预研究仅进行了 6个月,对长期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增加对助听器长期佩戴效果的研究。
何慧鑫[3](2021)在《基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安全隐患防范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制定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安全隐患的干预方案,以期降低患者居家安全隐患,评价本研究所制定的干预方案在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安全隐患中的效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居家跌倒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患者家庭关怀能力。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首发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出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将2019年12月—2020年9月期间经过知情同意后纳入的3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将2020年10月—2021年1月期间经过知情同意后纳入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运用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制定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指导。干预周期时间为3个月,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安全隐患调查表、巴氏指数评定量表、居家跌倒因素筛查量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对干预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居家安全隐患、日常生活能力、居家跌倒因素、家庭关怀指数进行评估。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双人核对录入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变量采用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居家安全量表得分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前干预组总分为70.75±7.03,对照组总分为73.91±5.32;干预后干预组总分为84.50±3.01;对照组总分为75.79±5.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巴氏指数量表得分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进行组间比较,干预组干预前总分为79.53±11.87,干预后总分为88.28±7.89;对照组干预前总分为74.26±18.96,干预后总分为71.32±22.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居家跌倒量表得分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进行组间比较,干预组干预前总分为17.03±3.10,干预后总分为20.19±1.82;对照组干预前总分为16.82±4.48,干预后总分为17.18±5.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家庭关怀度量表得分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进行组间比较,干预组干预前总分为6.50±1.05,干预后总分为8.16±0.95;对照组干预前总分为6.18±1.80,干预后总分为6.35±1.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安全隐患的干预研究有效降低了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安全隐患,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减少居家跌倒的发生率,可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关怀能力。
李盼盼[4](2021)在《延续护理改善骨折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预后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应用延续护理综合干预模式与普通护理模式分别对骨折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进行干预,评价在延续护理模式下对骨折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预后效果观察。方法本研究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进行实验性研究,将2019年6月-2019年12月因外伤骨折伴有骨质疏松在宜昌市某三甲医院骨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普通护理组),于2020年3月-2020年9月因外伤骨折伴有骨质疏松住院的老年患者为试验组(延续护理组)。根据分组的不同,具体干预措施如下:对照组(普通护理组):按照常规护理及专科指导进行护理,包括:按照入院常规宣教和评估,骨伤科常规护理及专科指导,收集一般资料,分析检测报告,常规出院指导,常规随访。试验组(延续护理组):在普通护理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干预,主要体现在从入院时到出院后半年里都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措施,体现了护理的延续性,延续护理措施的详细内容主要包括:(1)组建延续护理小组(2)健康宣教(3)康复锻炼(4)对症指导(5)完善服务(6)建立健康档案等。经过筛选标准与排除标准后,共纳入1名研究对象,分别观察研究对象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半年的情况,主要观察指标有:(1)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患者用药依从性(3)患者疼痛程度(4)患者再次骨折发生率。结果1.150名研究对象通过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身高、文化、体重、医疗付费方式、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及居住条件、既往史等一般基线资料方面资料方面比较,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在患者用药依从性方面,在出院后1月、3月、6个月,试验组(延续护理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普通护理组),且P<0.05,其组间有显着性差异;同时在出院后1月、3月、6月试验组的用药依从性有一定提高,且与出院时比较,p<0.05,其组间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仅在出院后1月用药依从性有一定提高,与出院时比较,p<0.05,其组间有显着性差异;3.在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在出院后1月、3月、6月时,试验组(延续护理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普通护理组),且p<0.05,其组间有显着性差异;同时在出院后1月、3月、6月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提高,且与出院时比较,p<0.05,其组间有显着性差异;4.在患者疼痛程度影响方面,在出院后1月、3月、6月时,试验组(延续护理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普通护理组),且P<0.05,其组间有显着性差异;同时在出院后1月、3月、6月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较低,且与出院时比较,P<0.05,其组间有显着性差异;5.在骨折再次发生率方面,在出院后,试验组出现3例患者再次骨折,对照组出现12例患者再次骨折,通过统计学分析可以看出,试验组再次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其组间有显着性差异;结论1.延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骨折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能持续提高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并有效的帮助患者降低医药成本,最大化的利用医疗资源;2.延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骨折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帮助患者提高患病后生活质量,且作用时效较长;3.延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骨折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疼痛程度,延续护理中的措施能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因疼痛给患者身心带来的不适症状,且作用时效较长。4.延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预防骨折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再次发生骨折,有效降低再次骨折发生率,帮助患者降低医疗成本,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许清文[5](2021)在《社区营养干预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以NH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趋势下,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许多糖尿病老人的养老问题和康复问题就成为社区照料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常患的二型糖尿病不仅是身体器官衰退的表现,同时也是营养状况的病理性反应。因此,在社区为患者提供营养干预成为当前一种较为流行的糖尿病治疗趋势。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被转移给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在社会服务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文献分析发现,在干预过程中,社区营养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很少,而社会工作介入这一实践几乎没有。本文选择武汉市NH社区作为调查地点,先采取半结构访谈法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的基本情况,根据生态环境理论分析潜在资源,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发现实际需求,得到在该社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营养干预必要且可行的结论;再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保证服务可持续”为目标,招募12名自愿参与的患者,为他们提供为期两个月的小组服务,前后测指标的对比显示,本次服务提高了患者的血糖管理能力,有效地改善了抑郁状况;最终,探索出“以患者为主体,以社区卫生室为主导,以社区居委会为支撑,以志愿者和家属为补充,社工服务贯穿其中”的社区营养干预服务模式。
于洁[6](2020)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社区阴虚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成功老龄及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的态度及看法,根据研究结果及文献查阅,进一步构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阴虚质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为探索促进成功老龄的护理干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根据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16名济南市社区阴虚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法中的归纳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纳入标准选取16名函询专家对初步构建的《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阴虚质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进行两轮专家函询。采用SPSS21.0对专家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根据质性研究的结果得出:对成功老龄的态度归纳出4个主题,分别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精神,社会幸福感和时间性。生理健康主题下包括身体健康、保持独立、注意饮食、运动锻炼4个类别。心理健康与精神主题下包括积极的态度、接受并适应、知足、信仰4个类别。社会幸福感主题下包括家庭幸福、个人成就、社会参与、经济保障、良好的环境5个类别。时间性主题下包括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希望长寿2个类别。2.根据质性研究的结果得出:对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的态度归纳出4个主题,分别是对中医体质的认识、感知健康行为障碍、感知健康行为益处、健康知识的来源和需求。3.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阴虚质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7.5%,两轮函询问卷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4和0.861。在第一轮专家函询后,合并1项一级指标、1项三级指标,修改2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增加1项二级指标、5项三级指标,删除1项三级指标。在第二轮专家函询后,修改1项二级指标、2项三级指标,删除1项二级指标。各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40、0.107、0.162,可行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47、0.134、0.178。在第二轮专家函询后,各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60、0.134、0.117,可行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59、0.132、0.120,且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终确定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结论】1.社区阴虚质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成功老龄的态度包含多个维度,主题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精神,社会幸福感和时间性。提示我们可以从可改变的维度(如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成功老龄水平。从一定程度上为方案的形成提供了依据。2.社区阴虚质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中医体质缺乏认识,说明中医体质的普及率在社区老年人中应亟待提高。有老年人表示虽然健康教育是有益处的但对于健康教育的接受存在障碍,首要在于思想上要有足够的认识。提示我们应该增强他们的信念,根据他们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去给予他们需求的知识。3.构建的《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社区阴虚质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具有必要性、可靠性和可行性。根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选取的16位专家涉及多个领域,覆盖范围广,结构全面,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均较好。最终该方案包括目标、干预内容、方式、时间及测量指标等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可以为探索促进成功老龄的护理干预方法提供参考。
王燕[7](2020)在《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THR术后衰弱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THR患者术后衰弱和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为改善THR术后患者衰弱程度,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9年1~3月住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4~6月住院行THR的60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骨科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术后衰弱患者进行干预,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应用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调查表、衰弱表型量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12)等检测工具,评估干预前、出院时、干预1个月及3个月时的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描述采用频数、构成比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同时间的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的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基线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的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情况、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简易营养评估量表(MN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I指数评分、衰弱表型评分和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1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出院时对照组Harris评分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对照组Harris评分为(79.53±4.70)分、(86.95±6.37)分,干预组 Harris 评分为(82.02±5.38)分、(91.98±5.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MNA评分: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MNA评分与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MNA评分为(19.60±1.46)分,干预组MNA评分为(21.58±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BI指数评分:出院时对照组患者BI指数评分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对照组BI指数评分为(73.92±3.70)(85.00±3.32)分,干预组 BI 指数评分为(77.00±3.93)(89.92±3.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者衰弱评分:出院时对照组患者衰弱评分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对照组衰弱评分为(3.28±0.46)(2.63±0.46)分,干预组衰弱评分为(2.92±0.38)(2.18±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两组患者SF-12评分: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对照组患者SF-12躯体健康(PCS)评分和精神健康(MCS)评分与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精神健康(MCS)评分为(41.20±2.30)分,干预组为(40.70±3.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F-12躯体健康(PCS)评分为(36.13±1.90)分,干预组为(37.13±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营养补充和康复锻炼为主的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可以促进THR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营养状态。(2)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老年THR术后患者的自理能力。(3)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改善老年THR术后患者的衰弱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袁佑芳[8](2020)在《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足部问题调查及护理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重庆市社区老年人(年龄>=60岁)足部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并验证足问题干预护理方案(策略)。方法:第一部分:通过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制老年人足问题筛查清单和足问题图册,结合访谈法,调查重庆市某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的足问题发生情况。第二部分:基于第一部分研究的结果,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小组座谈,制定老年人足问题干预的护理策略,将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利用电脑随机抽样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研究者制定的护理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别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后,比较两组老年人足问题的患病率。结果:第一部分:有效筛查和访谈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老年人1193例,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足问题总患病率为89.3%,其中皮肤问题患病率最高(78.8%)、趾甲问题次之(48.7%)、结构畸形问题最低(33.6%)。仅2.8%的老年人就足部问题咨询过医生;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自护行为与老年人足问题发生相关。第二部分:制定了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足部问题护理干预策略;在第一部分筛查出的有足部问题的老年人中随机抽取了350名老年人,分为对照组(175名)和试验组(175名),干预六个月后,试验组老年人的足部皮肤问题(p=0.012)、趾甲问题(p<0.001)和足部疼痛问题(p=0.025)的患病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足部自护行为中足部自检(p=0.045)和足部润肤(p=0.036)的每日完成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结论: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足部问题的总患病率较高且受多因素影响。但老年人对足问题的重视程度低。护理干预可缓解老年人部分足问题,如皮肤、趾甲、疼痛等,但对老年人足结构问题干预效果不显着,在实施护理干预策略的同时,老年人的自护行为有加强。医护人员在预防、识别和护理社区老年人的足部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加强足部健康宣教和增加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对足部问题的重视程度,提升其足自护行为的有效性来促进老年人足部健康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
王秀蓉[9](2020)在《城乡老年抑郁现状调查及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构建》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亳州市城市和农村老年人抑郁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城乡老年人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挖掘城乡老年人抑郁的诱发因素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乡抑郁老年人的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为城乡老年人抑郁的社区防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11月~12月期间,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亳州市城区的30个社区老年人354名和下辖的17个乡镇老年人348名,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分析;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城市抑郁老年人8名、农村抑郁老年人9名进行半结构访谈;在回顾临床老年抑郁心理治疗指南及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量性与质性研究的结果,初拟城乡抑郁老年人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初稿,通过由12名专家组的专家小组会议,修订城乡抑郁老年人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结果1.量性研究结果(1)城市老年人抑郁的发生率为49.2%(174人),农村老年人抑郁的发生率为53.7%(187人),两组老年人抑郁的现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老年人抑郁程度在不同性别、医保类型、经济来源、月收入、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慢性病、服药情况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2)城乡老年人抑郁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性别、经济来源、月收入和服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每天服药、收入小于1000元、经济来源于政府补贴和女性是城乡老年人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是城乡老年人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城乡老年人抑郁状况分层分析多因素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性别、经济来源、月收入、服药情况对城市老人抑郁有显着影响(P<0.05),社会支持、性别、月收入及服药情况对农村老人抑郁有显着影响(P<0.05)。2.质性研究结果对城乡抑郁老年人的半结构访谈,提炼主题主要包括:①疾病防治;②健康促进;③家庭支持;④社交支持;⑤健康希望;⑥生活信心。3.干预方案构建结果初拟城乡老年人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初稿包括健康信息、情感支持、灌输希望、经济支持4个干预模块,10个干预主题,52个干预内容。专家小组会议共有12名专家参加,专家建议包括:①干预模块将“健康信息”修改为“健康信息支持”;将“灌输希望”修改为“提升希望”。②干预主题将“疾病防治”修改为“常见慢性病防治”;将“促进健康”修改为“健康促进策略”;将“放松训练”修改为“行为放松训练”。结论1.亳州城乡老年人抑郁情况较为严重,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性别、经济来源、月收入和服药情况。因此,社区需加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做好防护工作。2.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从健康信息支持、情感支持、提升希望、经济支持四个模块对城乡抑郁老年人提供指导和帮助,为城乡抑郁老年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赵英莲[10](2020)在《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对不同时期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效果,寻找协同护理模式缓解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的有效证据,为我国社区推广与应用协同护理模式提供参考资料和循证依据,促进我国初级保健卫生保健的发展。方法: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science、EBSCOhos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9年10月,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协同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水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检索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和非公开出版的灰色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和JBI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估。应用EndNote X9软件进行文献的管理,根据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初步筛选检索得文献,排除不合格文献和重复发表的文献,再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若两位研究人员在评估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则与第三位研究人员进行协商决定。文献质量评价进行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异质性检验与发表偏倚检测,最终结果以森林图展示。结果:(1)共纳入10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总样本量为3892例,试验组1961例,对照组1931例。5项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或随机数字发生器或电脑随机进行分配;5项研究描述了如何进行分配隐藏;5项研究对研究对象或干预实施者施盲;4项研究对结果测评者施盲;9项研究对失访情况进行了全面报道。根据Cochrane Handbook(5.1.0)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均为B级,改良版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评分在3~6分,文献质量的总体水平一般。(2)Meta分析结果显示,协同护理模式短期干预对社区慢性病老年人抑郁水平的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95,95%CI(-1.54,-0.35),P<0.001];协同护理模式中期干预对社区慢性病老年人抑郁水平的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1.55,95%CI(-2.36,-0.74),P<0.001];协同护理模式长期干预对社区慢性病老年人抑郁水平的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44,95%CI(-0.66,-0.22),P<0.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改善社区慢性病老年人的抑郁状况,且在协同护理干预的短期、中期、长期均可见抑郁状况的改善。
二、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2 研究框架 |
2.1 研究理论框架 |
2.2 操作性定义 |
2.3 研究设计框架 |
第一部分 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模型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研究:社区老年人衰弱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
2.2 理论研究: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模型的初步构建 |
3 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模型的完善 |
第二部分 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作用路径模型的临床实证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场所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工具 |
2.5 资料收集 |
2.6 资料分析方法 |
2.7 科研质量控制 |
2.8 科研伦理 |
3 结果 |
3.1 资料的一般情况 |
3.2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3.3 社区老年人衰弱现状 |
3.4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影响 |
3.5 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 |
3.6 社区老年人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神经质现状 |
3.7 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与衰弱的相关分析 |
3.8 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自我效能、消极应对、神经质、社会支持与衰弱的相关分析 |
3.9 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分析 |
4 讨论 |
4.1 社区老年人衰弱现状分析 |
4.2 社会人口学因素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分析 |
4.3 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分析 |
4.4 社区老年人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神经质现状分析 |
4.5 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 |
4.6 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分析 |
总结 |
1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1.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
1.2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
2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老年睡眠障碍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山东省冠县听障老年人抑郁现状调查与基于助听器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重要概念阐释 |
2.1.1 听力障碍 |
2.1.2 抑郁 |
2.2 理论基础 |
2.2.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2.2.2 社会支持理论 |
2.2.3 社会排斥理论 |
2.2.4 活动理论 |
2.2.5 躯体症状—情绪困扰模型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听障老年人抑郁流行现状研究 |
2.3.2 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与抑郁的关系研究 |
2.3.3 老年人群中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 |
2.3.4 听障老年人抑郁干预研究 |
2.3.5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听力障碍与抑郁关系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3.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3.1.1 文献检索策略 |
3.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3.1.4 质量控制 |
3.1.5 统计分析 |
3.2 结果 |
3.2.1 文献检索结果 |
3.2.2 纳入文献一般特征 |
3.2.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3.2.4 Meta分析结果 |
3.2.5 异质性检验 |
3.2.6 敏感性分析 |
3.2.7 发表偏倚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抑郁流行现状研究 |
4.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研究指标 |
4.1.3 统计分析 |
4.2 研究结果 |
4.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4.2.2 不同听力状况老年人抑郁检出情况 |
4.2.3 不同特征老年人抑郁状况分析 |
4.2.4 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
4.3 讨论 |
4.3.1 抑郁检出状况分析 |
4.3.2 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 |
5.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5.1.1 研究对象 |
5.1.2 研究指标 |
5.1.3 统计分析 |
5.2 研究结果 |
5.2.1 回归分析 |
5.2.2 作用机制分析 |
5.3 讨论 |
5.3.1 听力障碍对抑郁的作用机制分析 |
5.3.2 听力障碍对抑郁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比较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听障老年人抑郁干预效果评价研究 |
6.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6.1.1 研究对象 |
6.1.2 干预内容与方法 |
6.1.3 研究指标 |
6.1.4 质量控制 |
6.1.5 统计分析 |
6.2 研究结果 |
6.2.1 基线数据 |
6.2.2 助听器干预情况 |
6.2.3 干预效果评价 |
6.3 讨论 |
6.3.1 助听器对抑郁的干预效果分析 |
6.3.2 助听器对社会参与、社会隔离与孤独感的干预效果分析 |
6.3.3 听障老年人助听器的选配与使用状况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对策建议 |
7.3 创新与不足 |
7.3.1 创新 |
7.3.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基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安全隐患防范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绪论 |
第1章 研究现状 |
1.1 脑卒中流行病学 |
1.2 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安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老年脑卒中居家安全发展趋势 |
1.4 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基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方案的制定 |
2.1 干预方案制定小组 |
2.1.1 以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初步方案 |
2.1.2 制定函询问卷 |
2.1.3 专家可靠性分析 |
2.1.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2.1.5 质量控制 |
2.2 结果 |
2.2.1 专家一般情况 |
2.2.2 专家可靠性分析 |
2.3 讨论 |
2.3.1 以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方案的科学性 |
2.3.2 以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方案的实用性 |
第3章 基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安全隐患防范的效果评价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1.3 样本量的确定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工具 |
3.2.2 试验分组 |
3.2.3 资料收集 |
3.2.4 数据分析 |
3.2.5 伦理原则 |
3.2.6 质量控制 |
3.2.7 研究技术路线 |
3.3 研究结果 |
3.3.1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结果 |
3.3.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居家安全隐患得分情况 |
3.3.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巴氏指数)得分情况 |
3.3.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居家跌倒风险得分情况 |
3.3.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家庭关怀指数得分情况 |
3.4 讨论 |
3.4.1 老年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3.4.2 以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为指导的干预方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安全隐患的影响 |
3.4.3 以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为指导的干预方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巴氏指数)的影响 |
3.4.4 以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为指导的干预方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跌倒风险的影响 |
3.4.5 以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为指导的干预方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庭关怀指数的影响 |
3.5 创新性 |
3.6 局限性 |
3.7 研究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知情同意书 |
附录 B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 C 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安全隐患调查表 |
附录 D 巴氏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 |
附录 E 居家跌倒风险筛查量表 |
附录 F 家庭关怀指数问卷 |
附录 G 以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初步方案专家咨询(第一轮) |
附录 H 以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初步方案专家咨询(第二轮) |
附录 I 干预组用药安全干预内容(终稿)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延续护理改善骨折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预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骨质疏松的研究背景 |
1.1.1 对骨质疏松疾病及老年人发生骨折的认识 |
1.1.2 骨折伴骨质疏松老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情况 |
1.1.3 骨折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研究情况 |
1.1.4 护理干预对骨折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重要性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护理对骨折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干预现状 |
1.2.2 国外护理对骨折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干预现状 |
1.3 延续护理模式的概述及其应用 |
1.4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预实验 |
2.2 研究对象 |
2.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2.2.2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2.2.3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
2.2.4 伦理学原则 |
2.2.5 样本量的估算 |
2.3 研究方法 |
2.3.1 一般资料的收集 |
2.3.2 研究中的干预措施 |
2.4 研究过程中使用的观察量表及观察指标 |
2.4.1 观察量表 |
2.4.2 观察指标 |
2.5 研究流程图 |
2.6 统计学方法 |
2.7 伦理学原则 |
2.8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丢失情况 |
3.2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比较 |
3.3 两组研究对象观察指标的比较 |
3.3.1 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比较 |
3.3.2 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
3.3.3 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 |
3.3.4 研究对象再次骨折发生率的比较 |
4 讨论 |
4.1 研究资料及研究结果讨论 |
4.1.1 基本资料讨论 |
4.1.2 观察指标资料讨论 |
5 结论 |
6 创新、不足及展望 |
6.1 研究创新 |
6.2 研究不足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骨折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延续护理模式的研究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5)社区营养干预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以NH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老年糖尿病问题日趋严峻 |
(二)营养干预发展迅速 |
(三)社区成为居家养老的重要载体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老年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
(二)社区营养干预的研究现状 |
(三)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治疗和营养干预 |
(四)文献述评 |
四、理论依据 |
(一)生态系统理论 |
(二)自我效能理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概念界定 |
(一)老年糖尿病患者 |
(二)社区营养干预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一)访谈法 |
(二)参与式观察法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三章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营养干预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一、检索策略 |
二、纳入排除标准 |
三、文献筛选流程 |
四、数据提取 |
五、质量评价的方法 |
六、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
七、研究结果 |
(一)纳入研究的特点 |
(二)质量评价 |
八、讨论与结论 |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养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需求调查与社会资源分析 |
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需求调查与评估 |
(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本人的需求调查 |
(二)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社区卫生室的态度调查 |
(三)患者家属的意愿调查 |
(四)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需求评估 |
二、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会资源分析 |
(一)内部资源 |
(二)外部资源 |
三、潜在障碍 |
(一)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足 |
(二)社区卫生室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
(三)缺乏社会服务机构参与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经验 |
(四)社区主体间的联动效应不明显 |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养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计划与过程 |
一、社会工作介入计划 |
(一)社会工作服务目标 |
(二)社会工作服务计划 |
二、社会工作介入过程 |
(一)链接社会资源 |
(二)开展小组工作 |
三、社会工作介入效果 |
第五章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养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经验总结与对策建议 |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养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经验总结 |
(一)整合人力:打造一支多功能服务队伍 |
(二)规范流程:制定一套标准化管理方案 |
(三)创新方式:丰富管理手段和干预内容 |
(四)搭建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的服务合力 |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养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结论与反思 |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养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结论 |
(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养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位论文创新性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文献综述 |
1 成功老龄 |
1.1 成功老龄的概念 |
1.2 成功老龄的质性研究进展 |
1.3 成功老龄干预的研究进展 |
2 2型糖尿病与中医体质 |
2.1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 |
2.2 中医体质的概论 |
2.3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 |
2.4 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
3 中医体质与生活质量、中医体质与成功老龄、成功老龄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
3.1 中医体质与生活质量 |
3.2 中医体质与成功老龄 |
3.3 成功老龄与生活质量 |
4 理论基础:健康信念模式 |
老年人成功老龄态度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Meta整合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纳入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结果 |
2.3 Meta整合结果 |
3 讨论 |
3.1 本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3.2 Meta整合结果分析和启示 |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和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收集 |
2.2.2 资料整理与分析 |
2.2.3 伦理 |
2.2.4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对成功老龄的态度 |
3.3 对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的态度 |
4 讨论 |
4.1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成功老龄的态度 |
4.2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的态度 |
4.3 成功老龄与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的共通之处 |
德尔菲法专家函询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确立课题组 |
2.2 确定函询专家 |
2.3 设计函询问卷 |
2.4 统计学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专家的基本情况 |
3.2 专家的积极程度 |
3.3 专家的权威程度 |
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3.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3.6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
3.7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
4 讨论 |
4.1 构建方法的探讨 |
4.2 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构建方案的框架,使方案更系统 |
4.3 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的必要性 |
4.4 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的可靠性 |
4.5 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的可行性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 |
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7)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THR术后衰弱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理论框架 |
1.5 主要概念 |
1.6 文献回顾 |
1.7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设计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3 样本量计算 |
2.4 研究工具 |
2.5 干预方案 |
2.6 统计学方法 |
2.7 质量控制 |
2.8 伦理原则 |
2.9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总体一般情况 |
3.2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
3.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结局指标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
4.2 协同护理干预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 |
4.3 协同护理干预对患者营养状态的效果分析 |
4.4 协同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分析 |
4.5 协同护理干预对患者衰弱状态的效果分析 |
4.6 协同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B:调查问卷 |
附录C:已发表综述 老年衰弱评估及干预对策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8)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足部问题调查及护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定义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足部问题筛查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足部护理干预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国外老年人足部问题研究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9)城乡老年抑郁现状调查及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立题依据 |
1.2 研究现状 |
1.3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
3.1 操作性定义 |
3.2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第1部分 城乡老年抑郁状况现状调查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 伦理原则 |
5 结果 |
6 讨论 |
第2部分 城乡抑郁老人抑郁体验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及过程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原则 |
6 结果 |
7 讨论 |
第3部分 构建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及过程 |
3 质量控制 |
4 伦理原则 |
5 结果 |
6 讨论 |
小结 |
1 结论 |
2 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抑郁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文献质量评价 |
2.6 资料提取 |
2.7 统计学分析 |
2.8 质量控制 |
2.9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文献检索过程 |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
3.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3.4 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影响的Meta分析 |
3.5 敏感性分析 |
3.6 发表偏倚 |
第四章 讨论 |
4.1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4.2 协同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的影响分析 |
4.3 协同护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B (综述) 协同护理模式在我国社区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睡眠障碍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的作用路径分析[D]. 刘文艳.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山东省冠县听障老年人抑郁现状调查与基于助听器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D]. 江帆. 山东大学, 2021(10)
- [3]基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安全隐患防范的效果研究[D]. 何慧鑫. 北华大学, 2021(12)
- [4]延续护理改善骨折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预后的研究[D]. 李盼盼.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5]社区营养干预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以NH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例[D]. 许清文. 兰州大学, 2021(02)
- [6]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成功老龄的中医体质健康教育方案[D]. 于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THR术后衰弱的干预研究[D]. 王燕. 延边大学, 2020(05)
- [8]重庆市社区老年人足部问题调查及护理干预研究[D]. 袁佑芳.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2)
- [9]城乡老年抑郁现状调查及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构建[D]. 王秀蓉. 郑州大学, 2020(02)
- [10]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影响的Meta分析[D]. 赵英莲. 延边大学, 2020(05)
标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听力障碍论文; 抑郁情绪论文; 抑郁状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