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政治课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初中政治课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张孝云[1](2021)在《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 ——以尉氏县某初中为例》文中认为《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建立在学生平时生活的基础上,从而引导学生从道德和品质全面发展的一门育人课程。初中生正处在身体与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学校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的指引和帮助。在国家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学生齐心协力,转观念、改模式、变教法。越来越多的学校也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导学案是包括教案、学案、作业、学习成果测试在内的教师与学生一块使用的教学文本。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日常课堂的运用中分为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探究、课堂展示点评、课堂的检测、课后反思五大环节。这五个环节层层相扣,重点是突出以“导学”为方法,学生与教师分别作为主体和主导,师生共同参与一起完成教学的任务,做到教学相长。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尉氏县某初级中学为例,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念,实施基础,运用步骤,以及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最后通过实际教学案例来展示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在撰写本文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的同时,对所在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从而获取对应的调查数据。对导学案教学模式展开研究,既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效率,更能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相长,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丰富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卓晓寒[2](2021)在《浅析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中认为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除可对学生个人发展产生良好推动作用外,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创造力也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本文首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基本原则加以阐述,其次针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杨小军[3](2020)在《浅谈如何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文中研究指明初中政治课开展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初中生价值观的成长,也关系到初中生未来的发展。教师要注重对初中政治课的科学改革,运用新方法以及思想,对初中政治课展开合理的补充以及丰富,让初中政治课的有效性提升,促进初中生思想道德以及政治素养的提升。本文对初中政治课的有效性展开分析,希望对初中政治课的开展起到借鉴的作用。前言: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成为当下初中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加强对新课标改革下初中政治教学新目标的理解,积极寻找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初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带给学生

张雪萍[4](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运用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分析课本知识,实现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结;生活化教学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满足了新课标中提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生活,做负责任公民的要求,符合初中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发展规律,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丰富和发展。为深入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活化教学的现状,采用了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学校、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认同度较高,因此也多有生活化教学的尝试;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需求比较突出,生活化教学对他们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但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生活化教学也存在学校缺乏稳定的制度化安排,教师选取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生活贴合度不高、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虚浮和学生对生活化教学信息难以准确回应的问题。为了提出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学校、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社会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推广生活化教学,教师处理素材的能力短板影响了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教学设计的局限影响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以及师生生活环境的结构矛盾影响了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性。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效果,教育管理部门应引导学校将内部、外部力量有机融合促使生活化教学管理模式规范化;教师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开发课程资源和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组织的能力;此外,家长也要积极发挥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家庭中体悟生活经验,助力学生深度参与生活化教学。

李晓明[5](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初中政治课教材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初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是中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初中政治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培养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法制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门关键课程。教材作为课程的基本载体,是教师执教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的特点,根据课程标准或者教学大纲的颁布为标志把改革开放以来初中政治课教材(人教版)改革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恢复整顿时期、改进规范时期、科学发展时期和创新提升时期。比较不同时期教材变化的特点,从历史和现实中把握初中政治课教材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和完善初中政治课教材的启示,为以后政治课教材编写和完善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教材编写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提升初中政治课的实效性,有利于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王瑞[6](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性课堂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校是现代教育的主要阵地,而课堂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战场,只有抓住课堂才能够最有效地抓住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因此,从课堂入手进行研究可以行之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初中德育的主要阵地,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门与社会、与生活、与实践密切结合课程的课堂应该是趣味横生的,应该是学生乐于学、乐于听的课堂。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现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趣味性课堂的部分并没有得到重视,在课堂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呈现刻板、教学语言缺乏吸引力等问题。教师在传授知识与能力、输出价值观的同时并没有重视在课堂中学生是否爱听,爱学。道德与法治趣味性课堂的构建,要将课堂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语言和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激发出来,从而达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提起学生兴趣的目的。基于以上原因,笔者从实践角度出发,以J市作为研究阵地,从学生端作为切入点,通过调查来寻找道德与法治趣味性课堂构建过程中的问题。从教师端进行探求,通过访谈的形式来剖析趣味性课堂构建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通过的文献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观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梁启超的趣味教育理论为支点,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分别从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语言和教学环节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为道德与法治趣味性课堂道构建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孔庆玲[7](2020)在《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长治市S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德育课程。坚持德育教育的灵活化方向,遵循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宗旨,山西省早在多年前就出台了中考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的政策。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论文以山西省长治市S中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开卷考试背景下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从中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由于教师思维观念滞后、教学目标导向偏差、教学方式传统僵化、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方法以及忽视教学总结和反思等原因导致教学内容创新性差、教学组织不严谨、教学手段方式单一、教学评价考核较传统和教学总结反思滞后。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手段方式、教学评价考核和教学总结反思等角度提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教学的策略。本文旨在为一线更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教学提供实践参考,进一步提升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有效性。

阎欣[8](2020)在《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初中阶段的广泛落实,以及素质教育在初中政治课的不断深入和融合,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了很长时间的教学方法,其应用的范围和过程不断得以扩大和完善。初中政治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感觉枯燥乏味。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学案例的选取随意性较大、案例资源匮乏以及学生对案例教学法适应能力不足等。针对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明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案例教学法概述。首先明确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步骤,进而阐述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最后从教学、学生和教师三个角度论述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为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部分指出了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存在教学案例选取不当、资源匮乏,教师角色错位、观念陈旧,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并从案例教学法自身存在局限性、教师教学能力和认知的欠缺、学生对案例教学法适应能力不足三个方面分析问题成因。第四部分为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对策。针对存在问题及原因,从合理应用案例资源、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学生参与能力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朱晓颖[9](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大数据与智慧课堂等在中学课堂教育中的应用,深深影响着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对中学生而言既有必要性,又有紧迫性。中学生是否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不仅是其综合素质的评价因素,更是其作为社会成员能否适应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当前初中生信息素养水平停留在浅层次,未具备高效获取、评估、利用、表达信息的能力,远远达不到信息素养的目标要求,不能运用信息来给学习作出补充,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课程性质的深刻体现。论文选取Y市部分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探索当前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通过访谈与考察发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存在着部分教师对信息素养缺乏深刻认识、部分学生成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部分校园网络设备与信息资源支持乏力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信息素养培养意识与能力、部分学生受信息异化侵蚀、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不足等。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师首先要自觉学习信息技术,增强补短意识,深入学科体系研究,促进信息素养的学科融合。同时,教师还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信息素养发展要求融入到具体教学目标之中;要重视开发网络生活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素材、优化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多元主体过程评价,回归信息素养培育主旨。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应加强软、硬件设备建设,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探索信息教学新模式。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正逐步引发学校德育的交流、研究和实践方式的改变。因此,学校还要树立信息德育意识,依托初中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积极寻求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多途径实施信息德育。

段志勇[10](2020)在《新时期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初中阶段既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更是初中生“三观”养成的“拔节孕穗期”。作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品德评价,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由于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与形塑,是一个经年累月的过程,具有内隐性、渐进性、反复性等特征。初中生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始终是党、政府、家庭关心与关爱的重点。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主渠道、校园育人主阵地,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推进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在当前具有日益显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论文围绕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结构上分为4章;逻辑上遵循的顺序为绪论,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重要性,当前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完善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的对策。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问题,作为掌握和衡量学生思想成长状态的重要指标,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需要着力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时代性色彩不浓,教学评价方式简单、评价主体单一,学校对课程定位不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不科学、知识储备不丰富、教学手段欠灵活,初中生在课堂学习与现实认知有落差、品行养成与成绩评定有偏差。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更影响着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经历多轮的初中政治课改革,已经进入到改革的“深水区”,变革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方式就是改革艰难度的一种表现。因应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应在四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明晰课程改革方向,就要提高教材编写质量、适度普及统编教材,并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教学及学生品德评价方式的改革。学校在思想品德评价改革中的合理定位,涉及到重视《道德与法治》德育功能、教学软硬件建设、政治课教师多方式与多渠道培训。增强教师对思想品德评价改革意愿,就要督导教师树牢“生本”理念、厚植专业素养、优化教学方法。学生自身是思想品德评价改革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应通过确立学生在思想品德评价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全面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在“结语”部分,认为要推进初中生思想品德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渐进的实践过程。在改革实践中,既要依赖《道德与法治》课程主渠道,也要调动学校主阵地的各方力量;既要以政治课教师为主导,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要把学校和家庭连接起来,也要把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既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成绩为依据,也要参考学生其他方面的良好表现和积极作为。

二、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 ——以尉氏县某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访谈法
        3.经验总结法
    五、创新之处
第二章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述及运用流程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基础
        (一)理论基础
        (二)实践基础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步骤及要求
        (一)课堂预习环节
        (二)课堂探究环节
        (三)课堂展示、点评环节
        (四)课堂测试环节
        (五)课后反思总结
第三章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的影响及归因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运用中存在的影响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践行价值
        1.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3.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设计存在问题
        2.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导学案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二)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四章 尉氏县某初中政治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尉氏县某初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现状
        (一)调查方法与过程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2.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二、尉氏县某初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成效
        (一)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
    三、尉氏县某初中政治课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中存在问题
        (一)学校导学案编制及实施制度不完善
        (二)教师观念有待转变能力有待提升
        (三)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
    四、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对策
        (一)导学案编写对策
        (二)、导学案在具体实施中的相关对策
        1.学校积极倡导支持
        2.教师科学运用
        3.学生积极参与
第五章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一、导学案设计
        (一)编写前的准备工作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方法
        (二)编写后的成果
        1.学习目标
        2.自主预习
        3.合作探究
        4.课堂展示
        5.课堂检测
        6.课后反思总结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认识诚信做人
        2.讲述故事,感悟诚信做人
        3.合作探究,认识诚信无价
        4.创设情境,感知诚信智慧
        5.当堂检测,拔高提升
        (二)板书设计
        (三)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A 调查问卷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现状学生问卷调查
附件B 调查问卷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现状教师问卷调查
致谢

(2)浅析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基本原则
二、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欲
    2.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3)浅谈如何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初中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概述
2 提升初中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创设情景,活跃氛围
    2.2 情感教育,激发热情
    2.3 结合生活,品德教育
    2.4 借助资源,优化内容
    2.5 自我学习,素质提升
    2.6 课前备课,提高效率
3 结论

(4)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创新及不足之处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核心概念及研究依据
    (一) 核心概念及基本内涵
        1. 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2.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 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教学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切的要求
        2. 适应《道德与法治》课以逐步拓展的生活为现实基础的教学要求
        3. 顺应初中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发展需要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采用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1. 理论基础
        2. 思想资源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 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1. 样本调查介绍
        2. 调查问卷收发情况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已初有成效
        1. 学校已初步确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和目标
        2. 教师已有意识地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3. 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性较高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校进行生活化教学缺乏制度安排
        2. 生活化教学资源匮乏
        3. 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虚浮
        4. 学生对生活化教学信息难以准确回应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投入影响了学校推广生活化教学
        1. 过度追求学业成绩的应试教育限制了生活化教学空间
        2. 政府和学校不同程度地对生活化教学投入不足
    (二) 教师处理素材的能力短板影响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质量
        1. 教师选取生活化教学资源视野狭窄限制了资源开发的广度
        2. 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了解不充分导致资源开发针对性不足
    (三) 教师教学设计的局限影响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1. 缺乏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与知识传授有效融合的技巧
        2. 传统教学方法限制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形象性
        3. 传统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积极性
    (四) 师生生活环境的结构矛盾影响了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效果
        1. 学生因实际生活经验缺乏参与生活化教学程度有限
        2. 教师与学生间生活经验的代际隔阂影响了教学意图转化
四、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 内外合力促使学校规范生活化教学管理模式
        1. 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氛围
        2. 管理部门和学校加大对生活化教学的投入
    (二) 多维度培养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1. 着力拓宽教师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广度
        2. 培养教师深度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三) 教师全方位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能力
        1. 以三维教学目标校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思路
        2. 培养教师自觉形成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 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为生活化教学准备外部条件
    (四) 家校合作帮助学生深度参与生活化教学
        1. 家长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总结生活经验
        2. 创造多元化沟通路径协同生活化教学的家校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改革开放以来初中政治课教材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初中政治课教材改革背景和历程
    第一节 初中政治课教材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 初中政治课教材改革历程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初中政治课教材变化
    第一节 教材编写理念的变化
    第二节 教材编写依据的变化
    第三节 教材内容的变化
    第四节 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
    第五节 教材文体语言的变化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初中政治课教材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第一节 初中政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初中政治课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教师使用教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初中政治课教材变化带来的启示
    第一节 对初中政治课程设置的启示
    第二节 对初中政治课教材建设的启示
    第三节 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性课堂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1. 研究缘起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祛
        1. 访谈法
        2. 文献研究法
        3. 问卷调查法
    (三) 文献综述
        1. 国外文献综述
        2. 国内文献综述
    (四) 研究价值
一、概述
    (一) 概念界定
        1 趣味性
        2. 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性课堂
    (二) 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性课堂的特征
        1. 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
        2.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 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
    (三) 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 梁启超的“趣味教育”理论
        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4.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
二、关于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性课堂的现状分析
    (一) 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性课堂的调查研究
        1. 问卷调查
        2. 访谈
    (二) 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性课堂取得的成效
        1. 运用生活案例,生动讲解教材
        2. 抽象概念灵活替换,便于学生理解
    (三) 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性课堂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对课堂不期待
        2. 教学模式呈现刻板,学生上课不爱学
        3. 教学语言缺乏吸引力,学生不爱听
        4. 教学环节重复性高,学生没兴趣
    (四) 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性课堂存在问题的原因
        1. 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2. 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对多媒体运用与时代脱节
        3. 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轨,知识性大于实践性
        4. 教师备课缺乏热情,教学环节不完整
三、创设道德与法治趣味性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 丰富教学方法,夯实乐趣的课堂
        1. 扬弃讲授法
        2. 合理运用讨论法
        3. 多渠道运用情境教学法
    (二) 优化教学模式,承载理趣的课堂
        1. 拓展师生交流广度深度
        2. 培养生生交流能力
        3. 促进师生与多媒体的交流
    (三) 变革教学语言,点亮风趣的课堂
        1. 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2. 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3. 增强语言的风趣性
    (四) 完善教学环节,搭建趣味的课堂
        1. 新课导入环节——激趣
        2 新课讲授环节——延趣
        3 总结提升环节——深趣
        4. 布置作业环节——升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
    对学生的调查问卷
    对教师的访谈问题

(7)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长治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2.3 评价与展望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2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2.1 有效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2.1.1 有效教学的含义
        2.1.2 有效教学的特征
    2.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2.2.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含义
        2.2.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特征
3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新要求
    3.1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呈现的新变化
    3.2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面临的新要求
    3.3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面临的新考验
4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问题与成因
    4.1 学生问卷调查统计
        4.1.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4.1.2 调查结果统计
    4.2 教师访谈统计
        4.2.1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4.2.2 访谈结果整理
    4.3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现行教学存在的问题
        4.3.1 教学内容创新性差
        4.3.2 教学组织不严谨
        4.3.3 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
        4.3.4 教学评价和考核较传统
        4.3.5 教学总结反思滞后
    4.4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现行教学问题的成因
        4.4.1 教师的思维观念较为滞后
        4.4.2 教学目标导向偏差
        4.4.3 教学方式传统僵化
        4.4.4 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方法
        4.4.5 忽视教学总结和反思
5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5.1 精准筹划准备教学内容
        5.1.1 钻研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5.1.2 把握教学重难点、统筹教学环节
        5.1.3 拓宽学生眼界、融合教学资源
    5.2 完整实施教学组织设计
        5.2.1 重视组织管理教学
        5.2.2 重视分配教学时间
    5.3 大力丰富教学手段方式
        5.3.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5.3.2 运用多种方式、提升综合能力
    5.4 完善教学评价考核
        5.4.1 创新作业形式、重视检查评定
        5.4.2 倡导多元评价、衡量学习质量
    5.5 加强教学总结反思
        5.5.1 加强教学总结、形成教学常态
        5.5.2 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学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致谢

(8)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和不足之处
        1.论文的创新之处
        2.论文的不足之处
一、案例教学法相关概述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2.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二)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和课堂效果的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积极性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教学案例选取不当、资源匮乏
        2.教师观念陈旧、角色错位
        3.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二)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问题的原因
        1.案例教学法自身存在局限性
        2.教师教学能力和认知的欠缺
        3.学生对案例教学法适应能力不足
三、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对策
    (一)合理应用案例资源
        1.准确选取教学案例
        2.创新案例内容和形式
        3.丰富案例资源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增强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2.提升教师对角色定位的认知
        3.提升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知
    (三)提升学生参与能力
        1.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2.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课堂观察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初中生信息素养概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二、初中生信息素养
    第二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合作学习理论
        三、终身学习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二章 初中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信息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第一节 初中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初中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
    第二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已取得的成绩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频率较高
        二、初中生对信息素养的学习态度积极
        三、教育部对信息素养的重视程度提高
    第三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认识有待深化
        二、部分学生对信息的主体地位有待加强
        三、部分校园对课堂的信息支持有待发力
    第四节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信息素养培养意识与能力
        二、部分学生丢失主体性,受信息异化侵蚀
        三、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不足,信息化课堂缺乏支持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
    第一节 增强教师信息素养,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自觉学习信息技术,增强信息素养的补短意识
        二、深入学科体系研究,促进信息素养的学科融合
    第二节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共同探索新时空
        一、落实信息素养发展要求,融入具体教学目标
        二、开发网络生活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素材
        三、优化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四、注重多元主体过程评价,回归信息素养主旨
    第三节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智慧课堂
        一、加强软、硬件设备建设,提供技术、资源支持
        二、营造良好校园信息环境,探索信息教学新模式
    第四节 针对学生特点多方合作,开展信息德育
        一、把握学生身心特点,明确信息德育重要性
        二、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多途径实施信息德育
第四章 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网上教友新时空》的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设计
    第二节 设计思路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初中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
    附录二: 关于“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新时期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研究
        (二)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问题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具体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的重要性
    第一节 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是改变传统评价方式的需要
        一、成绩评价法的利弊
        二、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利弊
    第二节 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是落实课程改革要求的需要
        一、新课改更有利于教师的“教”
        二、新课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
    第三节 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改变教师采用课程考试成绩评价方式的需要
        二、推动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 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教育政策因素的影响
        一、教材内容因素
        二、教学评价因素
    第二节 学校办学举措因素的影响
        一、课程定位问题
        二、教学设施问题
        三、“家”“校”联系问题
    第三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因素分析
        一、现代教学理念不足
        二、现代化知识储备不够
        三、现代教学手段欠缺
    第四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因素分析
        一、课堂与现实认知存在“落差”
        二、品行养成与成绩评定认知存在“偏差”
第四章 完善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的对策
    第一节 明晰课程改革方向
        一、提高教材编写质量
        二、规范教材选用制度
        三、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第二节 合理定位学校在思想品德评价改革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
        二、加强硬件建设,改善教学条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师培训形式
    第三节 增强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的意愿
        一、树牢“生本”理念
        二、厚植专业素养
        三、优化教学方法
    第四节 激活学生在思想品德评价改革中的作用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 ——以尉氏县某初中为例[D]. 张孝云.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2]浅析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卓晓寒.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1(05)
  • [3]浅谈如何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J]. 杨小军. 知识文库, 2020(16)
  • [4]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应用研究[D]. 张雪萍. 苏州大学, 2020(03)
  • [5]改革开放以来初中政治课教材改革研究[D]. 李晓明. 青岛大学, 2020(02)
  • [6]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趣味性课堂构建研究[D]. 王瑞. 渤海大学, 2020(06)
  • [7]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长治市S中学为例[D]. 孔庆玲.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初中政治课应用案例教学法研究[D]. 阎欣.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9]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D]. 朱晓颖. 扬州大学, 2020(05)
  • [10]新时期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改革的对策研究[D]. 段志勇.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标签:;  ;  ;  ;  ;  

论初中政治课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