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审委制度做较大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任泽宇[1](2021)在《美国“蓝天法”对科创板发行审核裁量权边界的启示——兼论新《证券法》下注册制进阶路径》文中提出通过对美国以"蓝天法"为主的证券发行实质审核发展体系的制度变迁和实践逻辑的反思,可以发现实质审核与核准制作为发行审批手段本身并无好坏,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有其适用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形势。在证券发行监管中,保证投资者收益、促进融资和维护系统稳定性风险三者存在不可能三角关系。科创板在发行审核市场化方向上做出了有益探索,科创板的稳定运行需要行政监管、市场自律和司法救济三驾马车的共同指引,未来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在证监会的行政监管与处罚和金融法院的司法救济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宋顺林[2](2021)在《IPO市场化改革:共识与分歧》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发行资格、发行定价和发行节奏三条主线,从制度变迁和文献回顾两个角度讨论IPO市场化改革的共识和分歧。文章发现如下:中国过去实施的渐进式IPO市场化改革总体上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1)近年来,注册制改革进展缓慢;同时,核准制的问题日益突出。(2)监管层对定价市场化改革仍举棋不定,但文献上定价管制的弊大于利已成共识。(3)证监会对企业上市时机的控制,导致部分公司基本面受损且大量优质公司流向海外市场。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现阶段亟需快速、全面地推进IPO市场化改革。本文文末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徐梓涵[3](2021)在《大发审委、中介机构与过会成本》文中研究表明
刁莹[4](2021)在《财务视角下G医疗器械企业IPO失败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周青[5](2021)在《上市公司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以博迈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会计领域的研究中,盈余管理一直都是学者们热衷的课题。国内外不乏从动机、经济后果、手段等角度对其进行探索的研究,且多是从应计盈余或是从真实盈余切入。而事实上除这两种方法以外,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也是比较多见的一种手段。其主张在净利润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以错误的分类方式将核心费用项目转嫁到非核心项目上,从而对利润结构进行粉饰,实现核心利润虚增、盈余持续性得以美化的目的。现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业绩门槛,符合监管要求,推高股票定价。实施分类转移并不会对最终的净利润产生影响,只是对利润结构做了调整。如果以净利润作为资本市场准入门槛和股票定价,那么上市公司就失去在IPO过程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然而在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准入制度核准制下,我国监管部门对IPO的公司确立的最低业绩门槛是以“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孰低”为标准的。拟上市公司在非经常性损益大于零的情况下,是存在分类转移动机来提高“孰低原则下的净利润”的。不仅如此,从以往的发行审核实践来看,发审委专家更关注IPO公司盈余的可持续性。在利润表中核心盈余往往更具有持续性,所以拟上市公司极有可能迎合发审专家偏好,虚增核心盈余以传递更具持续性的盈余结构信息,这进一步增强了拟上市公司分类转移的动机。本文首次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首先,本文从概念、理论出发回顾盈余管理,并对其文献成果做了梳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对于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经济后果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评述。同时梳理了IPO制度背景、IPO中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及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研究。根据已有学者对我国A股市场2007-2016年IPO的公司实证研究的结论,即上市公司在IPO前三年存在显着的分类转移,且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在大样本中选取案例典型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该公司在国际油价大跌的背景下业绩异于同行业持续增长成功过会,上市后业绩大幅度下降,同时非经常性损益剧增,收到发审委及上交所诸多问询。本文通过分析其进行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因、机会以及上市前后财务数据波动,判定其在IPO过程中存在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最后对公司盈余管理后的经济后果及案例进行总结。对案件分析后得出结论:(1)具有多种IPO动机的博迈科确实在IPO过程中存在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行为;(2)博迈科能够有机会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是IPO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非对称,导致其利用了会计准则的漏洞,通过多种手段维持上市前出色业绩成功过会;(3)博迈科的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缺失等内部因素给公司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最终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不仅损害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的研究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为背景,研究并发现了我国上市公司IPO运作中具有分类转移进行盈余操作的存在动机与可能,并对其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向政策制定者、市场监管者、审计师等多种主体提出可行意见,促进公众对分类转移的识别能力,帮助投资者更好的确立投资策略,促进市场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有效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彭贇[6](2021)在《新三板企业福达合金转板上市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不同的板块具有其独特的定位、功能与服务对象,企业可以立足现有的实力、未来发展目标以及资金需求来选择其中一个比较合适的板块进行融资。自从2013年新三板开始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的挂牌申请之后,其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不少中小企业在此挂牌并且实现了发展壮大。新三板企业转板现象从2015年开始逐渐升温,2017年拟转板企业的数量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直至2021年,新三板市场上仍有许多企业准备或者正在申请转板。虽然许多新三板企业都进行了转板的尝试,但是只有少数企业成功实现了转板。因此,对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进行案例分析进而总结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福达合金在2018年5月成功登陆主板,是我国第一家过会且曾经含有“三类股东”的新三板做市企业,因此本文以福达合金为例,运用案例研究法、事件研究法及财务指标法,对其转板上市的过程与动因进行探讨,从而总结出福达合金转板上市成功的原因以及转板上市给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及股票带来的影响,并且得出相应的启示,为新三板企业向A股转板上市提供一定参考。本文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即文章的引言、相关理论概述、案例概况、效果及原因分析、结论与启示。在前三部分中,引言部分说明了本案例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归纳梳理了与转板上市有关的文献,指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理论概述部分介绍了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的相关理论,包括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的概念、动因、效果评价方法以及转板的理论基础。案例概况部分介绍了福达合金的基本情况与发展背景,分析出其转板上市的动因,即上市转型的战略目标、提高股票流动性与价格、应对融资渠道单一缺陷、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增强品牌影响力,同时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福达合金转板上市的整个过程,并且分析了转板上市后公司在股权融资规模、产能以及研发投入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第四部分是福达合金转板上市的效果及原因分析。本文分别从市场反应、财务以及非财务三个角度来分析公司转板上市的效果。在市场反应方面,本文发现,公司从新三板转至主板后股东财富出现了增加的情况,并且股票价格与流动性均得到了提升;在财务效果方面,本文选取多个指标对福达合金转板上市前后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以及成长能力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得出公司转板上市取得了正面的财务效果;在非财务效果方面,通过研究福达合金转板上市前后专利数量的增长来体现公司技术研发实力的增强,并且根据主要产品销量的增加来表明公司市场占有率的提高。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福达合金转板上市成功的原因主要为国家政策提供机遇、管理层的上市目标明确、经营稳定且业绩较好、健全公司治理架构、规范信息披露与减少关联交易。最后是案例的研究结论与启示。通过对福达合金转板上市的案例分析,本文总结出以下结论:第一,转板上市是福达合金走出融资瓶颈的有效措施;第二,符合国家政策是福达合金转板上市成功的关键原因;第三,转板上市是福达合金改善财务状况与提升竞争力的助推器。由此得出,陷入融资困境的新三板企业可以通过转板上市获得发展机会,同时拟转板企业应熟悉并严格遵守相关政策规定,并且企业在实现转板上市后应专注主营业务,科学使用募集资金。
满乐[7](2020)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曙光:证券法修订最主要的目的是投资者保护》文中研究指明1990-2020,从零起步,30年间中国资本市场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30年,也是国内相关法制建设快速推进的30年。2020年,随着新修订的证券法落地,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也正式写入法条当中。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步入法治轨道的亲历者,中国
熊艳,魏志华,李常青[8](2020)在《媒体曝光与IPO发行审核:作用效果与影响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相对缓慢的市场自律力量之间的矛盾是我国资本市场当前存在的现实困境,如何构建自律机制是现实中极为紧迫而重要的话题。鉴于媒体在新股发行市场监督职能凸显而相关研究不足的现实,本文实证检验了媒体曝光对拟上市公司发行审核结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试图探讨媒体作为资本市场自律机制的可行性。本文发现,媒体监督在IPO阶段是有效的,媒体曝光显着降低了拟上市公司发行审核过会的概率,这一效果主要通过对发审委委员的信息扩散及声誉约束路径实现,即媒体曝光将对宽松审核风格的发行审核委员会(发审委)委员产生更大的信息扩散影响,对职业独立性更高的发审委委员声誉约束效果更强。此外,媒体曝光会延缓拟上市公司的上市进程,而IPO上市进程时间越长的公司,在上市后出现业绩变脸的概率越高,这说明IPO发行审核的前端控制是有效的。本文试图为媒体与IPO发行审核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为新股发行市场改革寻求非正式制度支持、完善资本市场的自律机制提供重要借鉴。
孔亚平[9](2020)在《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的双重维度后果研究》文中提出注册会计师拥有“经济警察”的称号,是国家经济监督体系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力量。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党和政府不断重视和强化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注册会计师在政治领域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2011年12月2日,中央统战部和财政部党组印发了《关于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统战工作的意见》之后,注册会计师当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人数大幅增加。学术界将企业通过实际控制人、高管当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立的政治关联称之为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该类政治关联是中国政治经济制度背景下一种特有的现象,并且其本身就是一种声誉机制。学者们的研究一致认为政治关联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灵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结合中国国情,研究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注册会计师当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立政治关联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术界对政治关联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企业政治关联的经济后果,聚焦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现有关于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的研究文献,主要是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在发行审核委员会任职的视角展开相关研究,极少涉及会计师事务所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会计师事务所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企业,其审计行为具有外部性,提供的审计服务产品具有社会公共消费品的性质,这就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具有双重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会计师事务所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讲求社会效益。会计师事务所要“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不可或缺。所以,本文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维度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带来的影响。首先,从经济效益的维度来看,经济效益受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由于审计投入数据的特殊性,无法通过公开的渠道获取,那么,本文主要基于审计产出的视角考察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市场份额和审计费用是审计产出的主要体现,为此,本文分别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对市场份额和审计费用的影响。其次,从社会效益的维度来看,会计师事务所追求社会效益的根本体现为审计服务质量,为此,本文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维度,将市场份额、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纳入一个研究框架,深入系统地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带来的后果及其作用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归纳如下:第一,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对市场份额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具体为:(1)主要研究发现,其他条件不变,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与市场份额之间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能够显着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2)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能够吸引更多的国有企业客户进而提高市场份额;具有政治关联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进行寻租活动提高市场份额的作用路径未得到验证。(3)异质性检验发现,地区法律环境增强了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与市场份额之间的正相关关系。(4)会计师事务所的省级政治关联和国家级政治关联均对市场份额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是相较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省级政治关联,会计师事务所的国家级政治关联对市场份额的正向影响更大。(5)会计师事务所丧失政治关联后,在短期内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对市场份额的正向影响仍然存在。第二,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具体为:(1)主要研究发现,其他条件不变,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与审计费用之间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能够显着提高审计费用。(2)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通过提高市场份额进而提高了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通过增加审计投入进而提高审计费用的作用路径得到了间接验证;具有政治关联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进行寻租活动提高审计费用的作用路径未得到验证。(3)异质性检验发现,地区法律环境强化了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客户重要性对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没有产生显着影响。(4)会计师事务所的省级政治关联和国家级政治关联均对审计费用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是相较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省级政治关联,会计师事务所的国家级政治关联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更大。(5)会计师事务所丧失政治关联后,在短期内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仍然存在。第三,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具体为:(1)主要研究发现,其他条件不变,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之间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显着提高了审计质量。(2)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具有政治关联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增加审计投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和选择低风险客户进而提高了审计质量。(3)异质性检验发现,与法律环境较差地区相比,具有政治关联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法律环境较好地区更有效地抑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了审计质量;客户越重要性,具有政治关联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越谨慎,会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4)会计师事务所的省级政治关联和国家级政治关联均显着提高了审计质量,但是这两种级别的政治关联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不存在显着差异。(5)会计师事务所丧失政治关联后,在短期内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仍然存在。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以往研究大多数关注企业政治关联的后果,有关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在发行审核委员会任职带来的影响,只有少数研究对会计师事务所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初步验证。区别于现有研究,本文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双重属性,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入手,将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三个方面纳入一个研究框架,深入系统地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带来的后果及其影响机制,拓展并丰富了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和审计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2)本文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既提高了市场份额和审计费用,又提高了审计质量,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注册会计师当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微观层面产生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3)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制度声誉与来自市场的声誉同样重要,会计师事务所应该珍惜和充分发挥通过注册会计师拥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政治身份带来的制度声誉,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及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获得代表委员类政治身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代表人士的引导,充分发挥他们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风向标”作用,改善法律环境,为注册会计师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更好地发挥注册会计师政治身份的积极作用,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治理效应,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范宝学,李林瑞[10](2020)在《排队期长度、关联所审计与IPO审计收费——基于A股证券发行市场的经验证据》文中认为针对核准制下IPO制度安排带来的效率低下和权力寻租等突出问题,以2015至2019年A股IPO成功上市的公司作为观测样本,研究排队期长度和关联所审计与IPO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排队期持续时间越长,IPO审计收费越高;聘请具有发审委委员的会计师事务所执行IPO审计,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以审计收费为切入点,探讨现行股票发行制度安排对拟上市公司发行成本的不利影响,为我国证券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政策借鉴。
二、发审委制度做较大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审委制度做较大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蓝天法”对科创板发行审核裁量权边界的启示——兼论新《证券法》下注册制进阶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证券发行实质审核的演进 |
二、美国证券发行实质审核的优缺点讨论与解释模型 |
(一)证券发行实质审核的有效性分析 |
(二)发行监管审核中的不可能三角解释模型 |
三、由美国实质审核制度探索科创板发审裁量边界与未来改革 |
(一)科创板审核的裁量权边界 |
1. 审核的必要性 |
2. 审核流程的透明公开 |
3. 实质审核的范围与标准 |
4. 交易所的审核激励 |
5. 交易所审核的定位与作用 |
(二)发行审核配套的市场与司法保障 |
1. 证监会负责监督交易所的上市准则 |
2. 保荐商的激励机制与品牌效应 |
3. 司法救济与立法完善 |
四、结论 |
(2)IPO市场化改革:共识与分歧(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发行资格市场化改革 |
1、制度变迁 |
2、文献回顾 |
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 |
1、制度变迁 |
2、文献回顾 |
发行节奏市场化 |
1、制度变迁 |
2、文献回顾 |
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
(5)上市公司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以博迈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
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回顾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盈余管理的动机 |
(一)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机 |
(二)盈余管理的契约安排动机 |
(三)盈余管理的政治成本动机 |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 |
(一)应计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
(二)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
(三)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
三、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
(一)盈余管理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
(二)盈余管理的股票市场反应 |
(三)盈余管理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 |
四、综述简评 |
第三章 IPO盈余管理研究现状 |
第一节 我国IPO制度背景 |
第二节 IPO中的盈余管理 |
第三节 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企业简介 |
一、公司简介 |
二、公司经营现状 |
(一)行业竞争情况-发行人所处行业的情况 |
(二)上市前公司经营情况 |
三、公司股权结构 |
四、公司治理结构 |
第二节 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
一、资本市场动机 |
(一)达到监管部门的业绩门槛 |
(二)迎合分析师对核心盈余的预测 |
(三)获得更高的股票发行定价 |
二、契约动机 |
(一)货币薪酬激励动机 |
(二)股权激励动机 |
第三节 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机会分析 |
一、IPO存在严重的信息非对称 |
二、会计准则不完善 |
三、公司治理制度不完善 |
第四节 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判定 |
一、上市前后业绩波动异于同行业公司 |
二、上市后业绩大幅度下降非经常性损益剧增 |
三、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
(一)将成本费用分类转移至营业外支出 |
(二)报告披露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 |
(三)将正常经营费用分类转移至研发费用 |
第五节 博迈科IPO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经济后果 |
一、收到发审委及上交所诸多问询 |
二、给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 |
三、超额募集资金损害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
第六节 案例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企业应完善内部治理与控制 |
二、监管者应完善上市审核制度 |
三、审计师应加强对分类转移行为的审计 |
四、会计准则制定者应关注会计要素的分类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新三板企业福达合金转板上市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制度的研究 |
1.2.2 关于上市企业转板动因的研究 |
1.2.3 关于上市企业转板效果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的理论概述 |
2.1 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的概念 |
2.1.1 新三板市场 |
2.1.2 主板市场 |
2.1.3 转板 |
2.2 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的动因 |
2.2.1 企业发展战略转型 |
2.2.2 股价获得合理估值 |
2.2.3 拓宽融资渠道 |
2.2.4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
2.2.5 树立企业品牌形象 |
2.3 新三板企业转板效果的评价方法 |
2.3.1 事件研究法 |
2.3.2 财务指标分析法 |
2.3.3 非财务指标分析法 |
2.4 新三板企业转板的理论基础 |
2.4.1 有效市场假说 |
2.4.2 公司治理理论 |
2.4.3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3 福达合金转板上市案例概况 |
3.1 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经营情况 |
3.1.3 发展前景 |
3.2 福达合金转板上市的动因 |
3.2.1 公司上市转型的战略目标 |
3.2.2 提高股票流动性与价格 |
3.2.3 应对融资渠道单一缺陷 |
3.2.4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
3.2.5 增强品牌影响力 |
3.3 福达合金转板上市的过程 |
3.3.1 筹备阶段 |
3.3.2 提交主板申请,证监会受理 |
3.3.3 从新三板摘牌,清理“三类股东” |
3.3.4 福达合金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
3.4 转板上市对福达合金的影响 |
3.4.1 股权融资规模扩大,资本结构改善 |
3.4.2 产能与研发投入进一步扩大 |
3.4.3 股权结构明晰,治理机制完善 |
4 福达合金转板上市的效果及原因分析 |
4.1 福达合金转板上市的市场反应分析 |
4.1.1 股东财富增加 |
4.1.2 公司股价上涨 |
4.1.3 股票流动性增强 |
4.2 福达合金转板上市的财务效果分析 |
4.2.1 偿债能力改善 |
4.2.2 盈利能力稳定 |
4.2.3 营运能力上升 |
4.2.4 成长能力较好 |
4.3 福达合金转板上市的非财务效果分析 |
4.3.1 技术研发实力提升 |
4.3.2 市场占有率提高 |
4.4 福达合金转板上市成功的原因分析 |
4.4.1 国家政策提供机遇 |
4.4.2 管理层的上市目标明确 |
4.4.3 经营稳定且业绩较好 |
4.4.4 健全公司治理架构 |
4.4.5 规范信息披露,减少关联交易 |
5 福达合金转板上市的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福达合金转板上市的研究结论 |
5.1.1 转板上市是福达合金走出融资瓶颈的有效措施 |
5.1.2 符合国家政策是福达合金转板上市成功的关键原因 |
5.1.3 转板上市是福达合金改善财务状况与提升竞争力的助推器 |
5.2 福达合金转板上市的启示 |
5.2.1 陷入融资困境的新三板企业可以通过转板上市获得发展机会 |
5.2.2 拟转板企业应熟悉并严格遵守相关政策规定 |
5.2.3 企业转板上市后应专注主营业务,科学使用募集资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曙光:证券法修订最主要的目的是投资者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集体诉讼制度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方式 |
有必要设立平准基金 |
完善退市制度仍需“啃硬骨头” |
注册制审核问多问细是在保护企业 |
(8)媒体曝光与IPO发行审核:作用效果与影响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
二、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
1.媒体曝光与IPO发行审核结果 |
2.媒体曝光对IPO发行审核的影响路径 |
(1)信息扩散路径。 |
(2)声誉约束路径。 |
三、 研究设计 |
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2.变量定义 |
(1)审核是否不通过(nopass)。 |
(2)媒体曝光(neg和badnews)。 |
(3) 发审委审核风格(severe)。 |
(4)发审委独立性。 |
(5)承销商声誉(repu_udwter)。 |
(6)审计师声誉(repu_acco)。 |
(7)其他控制变量。 |
3.回归模型 |
四、 实证结果及分析 |
1.描述性统计 |
2.基准回归 |
3.机制检验 |
五、 进一步分析 |
1.媒体曝光与IPO上市进程 |
2.IPO上市进程的经济后果检验 |
六、 稳健性检验 |
七、 结 论 |
1.研究结论 |
2.对策建议 |
(9)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的双重维度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三、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概念界定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政治关联的相关研究 |
一、企业政治关联的相关研究 |
二、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会计师事务所经济效益的相关研究 |
一、市场份额的影响因素研究 |
二、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三节 会计师事务所社会效益的相关研究 |
第四节 文献述评 |
第二章 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服务产品的双重属性 |
一、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服务产品的经济属性 |
二、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服务产品的社会属性 |
第二节 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参与的制度回顾与战略考量 |
一、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参与的制度回顾 |
二、国家鼓励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参与的战略考量 |
第三节 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的实践现状与外部环境 |
一、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的实践现状 |
二、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的外部环境 |
第四节 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研究的理论框架 |
一、基础理论 |
二、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三章 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的经济效益—市场份额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二、模型构建和变量定义 |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回归结果分析 |
三、稳健性检验 |
四、进一步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的经济效益——审计费用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模型构建和变量定义 |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回归结果分析 |
三、稳健性检验 |
四、进一步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的社会效益—审计质量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二、模型构建和变量定义 |
第四节 实证结果和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回归结果分析 |
三、稳健性检验 |
四、进一步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三、研究创新与局限 |
四、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排队期长度、关联所审计与IPO审计收费——基于A股证券发行市场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
1.1 排队期长度与IPO审计收费 |
1.2 关联所审计与IPO审计收费 |
2 研究设计 |
2.1 变量定义 |
2.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2.3 模型构建 |
3 实证分析 |
3.1 描述性统计 |
3.2 相关分析 |
3.3 回归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四、发审委制度做较大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蓝天法”对科创板发行审核裁量权边界的启示——兼论新《证券法》下注册制进阶路径[J]. 任泽宇. 财经法学, 2021(04)
- [2]IPO市场化改革:共识与分歧[J]. 宋顺林. 管理评论, 2021(06)
- [3]大发审委、中介机构与过会成本[D]. 徐梓涵.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
- [4]财务视角下G医疗器械企业IPO失败案例研究[D]. 刁莹. 吉林财经大学, 2021
- [5]上市公司IPO中分类转移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以博迈科为例[D]. 周青.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新三板企业福达合金转板上市案例分析[D]. 彭贇.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7]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曙光:证券法修订最主要的目的是投资者保护[N]. 满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
- [8]媒体曝光与IPO发行审核:作用效果与影响机理[J]. 熊艳,魏志华,李常青. 经济管理, 2020(11)
- [9]会计师事务所政治关联的双重维度后果研究[D]. 孔亚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
- [10]排队期长度、关联所审计与IPO审计收费——基于A股证券发行市场的经验证据[J]. 范宝学,李林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