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师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云燕[1](2020)在《基于合作学习的高师声乐教学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时代背景下,高师声乐教学逐渐取得长远的发展,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规划,还是在教学设施的层面上,都取得了显着的发展。然而在教学形式上,我国高师声乐教育主要采用小班授课模式,学生积极性低下,教学效果不佳。对此,高师教师应不断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构建出基于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人才培养效率,满足高师发展需求。本文结合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探析合作学习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及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陈冰融,黄文杰[2](2020)在《高师声乐基础课程“整体性”教学改革实践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师《声乐基础》课程是高师声乐教学重要内容,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教学水平,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歌唱技能,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以便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基于目前高师《声乐基础》课普遍偏重于专业声乐教学、偏离师范教学目标的现状,本文从高师《声乐基础》教学目标切入,从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与需求,从丰富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健全课程形式等方面对高师声乐教学进行探析,提出具体可行的思路及建议。
谭辕[3](2019)在《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声乐教育文献计量及原因分析》文中认为美声(bel canto)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都算是舶来品。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美声在中、美各自的土壤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因此在声乐教育领域,也诞生了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本文将以中、美声乐教育文献为基础,通过文献计量的方式探索与比较两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理论架构,以期指出两者之间的瑕疵与不足,并提出建议。全文由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语构成。第一章是对两国的样本文献进行分类统计;第二章分别对中、美两国各自的热点领域进行的探析并作出评论;第三章将对两国声乐研究文献进行横向比较,讨论其异同。同时从呼吸、共鸣、声区三个层面对两国发声技术领域的文献进行归纳与评析;第四章将从中国声乐工作者的角度讨论声乐学科建设的框架以及遇到的问题。同时以美国声乐教学法课程为例,讨论这一课程对于中国声乐学科课程建设的意义。
王英[4](2018)在《美声唱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美声唱法是声乐艺术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高师声乐教学中,为了能对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声乐教育工作创造条件,就可以将美声唱法应用到高师声乐教学中,为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价值指导,全面提高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
杨建生[5](2018)在《新时期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文中提出自改革开放以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也深入推进,并获取了一系列成就,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近年来招生院校越来越多,招生人数也不断扩大,最终导致招生数量与教学质量、招生数量与课程体系、新旧教学方法等方面出现了很多矛盾,对高校传统精英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教育体制与观念不断深入改革过程中,高师声乐也要加快改革步伐,要求我们转变声乐教学方法与内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效。本文首先概述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新时期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建议。
张霞[6](2018)在《高师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课的对接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音乐教学培养优秀合格的师资人才。良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依靠好的高师音乐师资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是最为普遍的内容,而当前的高师音乐教育现状,更多呈现出高师声乐教学与中小学歌唱课堂的实际需求之间的不对接现象。文章就对该现象进行剖析,提出高师声乐教学应有的模式与理念,以及与中小学歌唱教学的有效对接方法和学生实习与新教师岗前培训等问题。
韩清霜[7](2018)在《高师声乐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四川省部分师范类院校为例》文中提出本文以四川省部分师范类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声乐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现状为研究对象,根据教育部对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出台的教学指导方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指导纲要》(简称《纲要》)的要求,论述四川省师范类院校声乐教材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从高师声乐发展的教学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对高师声乐教材现状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高师声乐教材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师声乐教材编撰的发展提出对高师声乐教材的建设意见与设想。高师声乐教材的发展与声乐教学相辅相成,声乐课程作为高等师范类学科中的骨干课程之一,声乐课程不仅要掌握声乐演唱理论知识,也要掌握如何教唱的技能,其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声乐教学能力与范唱中小学音乐教材歌曲能力的,并具备音乐教育活动组织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通师范类院校中的音乐学专业是一门要求综合能力强、艺术修养全面的师范学科,它不仅始终贯穿“教书”的特征,也要适于就业所处的“育人”环境。因此,以四川省部分师范类院校目前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声乐教材为研究对象,本着适于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的培养目标和高师声乐教材独具师范性、地方性与实用性的原则,改善声乐教材千书一面的状况,对编写一套针对高师声乐教学专用的声乐教材进行探索,完善与提高声乐教学与教材的多方面发展问题。
冀丽娜[8](2017)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实践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声乐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在声乐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是提高音乐素养的手段。高师音乐教育所开设的音声乐课与音乐学院所开设的音乐课的目的不同,原因在于高师音乐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高师声乐教学应着重从师范性角度考虑,教学内容应从艺术性和实用性出发,根据学生的现状进行
赵雪薇[9](2017)在《小学歌唱教学对高师声乐教育的启示 ——以青岛市南区小学歌唱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倡导下,教育部进行了对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的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音乐学科,集中体现了美育的教学理念。歌唱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都向着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方向发展,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今,音乐课大多以综合课的形式出现,课堂容量得到极大地扩充,要求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对于歌唱的要求也从单一的唱会、唱准逐步上升为对歌唱美感的一种追求;各学校“三团两类”建设的不断推进,提升了第二课堂的歌唱教学标准;国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检测也从过去单一的知识考查向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考查过度,这都对一线教育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如今师范教育的挑战。高等师范院校是培育教师的摇篮,一线音乐师资的好坏极大程度取决于高师音乐教育的水平。歌唱作为音乐教师的必备技能一直得到广泛关注,高师声乐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现如今,高师声乐教育模式基本是传统专业音乐院校的延续,在此基础上强调“师范性”,同时针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进行了有益的调整,但仍有不到之处。本文共分绪论、三个章节、结语六个部分。绪论主要基于目前的教育现实和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论述了本次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目的。同时依据笔者的调查和整理,总结了关于这一课题国内的研究现状。另外,绪论部分的最后也论述了笔者本篇论文的创新点。最先陈述的是小学歌唱教学现状。笔者用了较长的篇幅,以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的青岛市南区为例,较全面的对目前整个小学歌唱教学情况进行论述,涉及课程标准的解读、教学理念介绍、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小学歌唱教学的融合情况以及第一、第二课堂的合唱教学等多方面内容。论述覆盖面广,辅以具体实例和教学案例,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接下来对当今的高师声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声乐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不仅仅包含着声乐教学,也包含了其他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一章首先从声乐课开设的意义和声乐课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学段目标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其次也列举了主修声乐的学生本科期间的其他必修课程。让读者能够对目前的高师声乐教学有一个宏观的概念。第三章是笔者论述的重点章节,也是本文的主体,主要谈的是基于高师声乐教育和小学歌唱教学的现状给我们的启示。教育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因此笔者在第三章论述的是对高师声乐教育的启示,包含对于高师课程的调整和大学教师的适应性发展两个大方面以及笔者对主修声乐的学生提出的一些可行性建议。最后笔者从小学歌唱教学和声乐教学现状两个角度对前文的总结,同时再次强调本文的写作目的。另外,站在笔者角度审视到的本文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在结语部分呈现。
聂婷[10](2017)在《我国“双文化”背景下高师声乐教育发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在上世纪初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动荡,社会的动荡致使社会的体制变革发生改变,同时变革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发展的纽带,带动了我国在文化教育中的转型。西方的一些独特文化思想逐渐被引入中国,西方音乐文化逐渐融入我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音乐文化的中,致使音乐文化并经过转型、逐渐衍化,使得中国保持了近一世纪的传统音乐文化风格发生了转变,逐渐向着中西合璧的“双文化”方向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双文化”现象一直影响至今。我国“双文化”现象背景下,高师声乐教育也存在着挑战,高师声乐教学是具有师范性的一门音乐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是具有技巧、文化、实践的声乐教学,有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任务,是一项极其有挑战性与重要意义的任务。同时,也兼具着音乐文化的传承的使命,中国传统声乐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所沉淀下来的瑰宝,高师在教学中既要保留其特色,还需要继而传承发扬传统声乐文化。高师的声乐教育须与世界声乐教育接轨,教育理念要与世界相通,面向世界多元文化。本文针对我国高师的声乐教育在“双文化”的背景下所体现的特点、理念、课程设置、教材进行研究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笔者的看法和意见,也对高师声乐教育未来发展之路也作出大胆的展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学习,从中探索出一种适合自己日后在声乐教育工作中比较完善的认知发展及教学目标。
二、高师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师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合作学习的高师声乐教学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合作学习的基本定义 |
2. 合作学习对声乐教学的价值 |
2.1 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
2.2 提升学生声乐学习动力 |
2.3 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
3. 合作学习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3.1 合作学习的优势不明显 |
3.2 缺乏合理性的教学指导 |
3.3 训练指导工作的严重缺位 |
4. 声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改进策略 |
4.1 构建多向互动格局 |
4.2 构建合作学习体系 |
4.3 构建评价体系 |
5. 结语 |
(2)高师声乐基础课程“整体性”教学改革实践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高师《声乐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
(一)具备歌唱能力 |
(二)具备声乐教学能力 |
(三)具备舞台演出能力与经验 |
三、高师《声乐基础》教学现状及问题解析 |
(一)学生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
(二)《声乐基础》课上的教学曲目过于“专业化”,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歌曲作品脱节 |
(三)学生缺乏钢琴伴奏的能力 |
(四)学生缺乏实际的舞台表演经验 |
四、优化课程内容,塑造“整体性”高师声乐教学模式 |
(一)丰富课程内容 |
(二)完善教学方法 |
(三)健全课程形式 |
五、结语 |
(3)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声乐教育文献计量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中、美两国声乐教育期刊类文献量化分析 |
第一节 背景介绍 |
第二节 中、美两国声乐教育领域期刊类文献量化分析 |
一、样本信度及效度 |
二、中国期刊类文献量化分析 |
三、美国期刊类文献量化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美两国声乐教育研究热点领域分析 |
第一节 中国期刊类文献研究热点领域 |
一、样本文献分类统计 |
二、热点研究领域评述 |
第二节 美国期刊类文献研究热点领域 |
一、样本文献分类统计 |
二、热点研究领域评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从文献看中、美两国声乐教育研究异同 |
第一节 中、美两国声乐教育研究热点领域比较 |
一、声乐基础理论部分 |
二、声乐教学部分 |
第二节 中、美两国发声技术领域对比分析 |
一、呼吸 |
二、共鸣 |
三、声区 |
四、颤音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从中美两国研究文献看声乐学科与课程建设 |
第一节 声乐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
一、从文献看中美两国声乐学科建设 |
二、中国声乐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争议 |
第二节 声乐课程建设——以声乐教学法课程为例 |
一、两所音乐学院声乐教学法课程概述 |
二、两所音乐学院声乐教学法课程共性讨论 |
三、美国声乐课程设置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录:样本文献汇总 |
(4)美声唱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声唱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二、美声唱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
(一) 美声唱法在培养学生正确音乐观方面的应用 |
(二) 美声唱法在高师声乐教学唱法技巧训练方面的应用 |
三、结语 |
(5)新时期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
二、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 |
三、新时期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建议 |
1、高师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 |
2、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 |
3、加强声乐基础理论教育 |
4、加强高师声乐教学实践 |
5、提升高师声乐教师综合素质 |
四、结语 |
(6)高师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课的对接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 |
二、改变观念与中小学的教学实际对接 |
三、“新课标”下的高师声乐教学体系 |
1. 高师声乐集体课。 |
2. 高师声乐小组课。 |
3. 高师声乐个别课。 |
四、学生教学实习与新教师岗前培训 |
(7)高师声乐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四川省部分师范类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四川省师范类院校声乐教学发展现状 |
1.1 社会发展形势下的声乐教学现状 |
1.2 师范类院校高师声乐教学情况综述 |
1.2.1 声乐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的安排 |
1.2.2 声乐教学中对培养目标的研究 |
1.2.3 声乐教学中对民族文化的重视 |
1.3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教材的发展现状 |
2 四川省师范类院校声乐教材在教学中的现状研究调查 |
2.1 高师声乐教材的调查方法与步骤 |
2.1.1 调查研究对象 |
2.1.2 调查研究内容 |
2.2 高师声乐教材调查情况 |
2.2.1 问卷调查情况 |
2.2.2 其他调查情况 |
3 四川省师范类院校声乐教材存在的问题 |
3.1 声乐教材形式单一 |
3.2 声乐教材内容陈旧 |
3.3 声乐教材结构偏倚 |
4 建设高师声乐教材的思考及对策 |
4.1 建设高师声乐教材的措施 |
4.1.1 增加演唱与教学提示 |
4.1.2 增加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内容 |
4.1.3 增加特色民族音乐文化内容 |
4.1.4 增加经典中小学校园歌曲与流行歌曲 |
4.1.5 合理安排专业高难度歌曲 |
4.2 建设高师声乐教材的基本原则 |
4.2.1 声乐教材编写的师范性 |
4.2.2 声乐教材编写的地方性 |
4.2.3 声乐教材编写的实用性 |
4.3 建设高师声乐教材与教学相适应的体系 |
4.3.1 教材建设的统一体系 |
4.3.2 适于高师声乐教学的声乐教材方式 |
4.4 对高师声乐教材编撰其他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
4.4.1 高师声乐教材在教学中使用发展的前沿动态 |
4.4.2 声乐教材编撰价值评估 |
4.4.3 高师声乐教材的“互联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8)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实践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高师声乐教学现状透视 |
1. 教学方法与手段简单, 学生难以成为学习的主体 |
2. 教学内容无新意, 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
3.教学形式单一, 与实践脱节 |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构想 |
1.教学形式的整合 |
2. 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 |
3. 教学手段的创新与优化 |
4. 五步诱导教学法 |
(9)小学歌唱教学对高师声乐教育的启示 ——以青岛市南区小学歌唱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小学歌唱教学现状 |
第一节 《课程标准》对小学歌唱教学提出的要求 |
第二节 青岛市南区小学歌唱教学现状 |
第二章 高师声乐教育现状及问题 |
第一节 高师声乐教学 |
第二节 高师音乐必修课 |
第三章 小学歌唱教学对高师声乐教育的启示 |
第一节 高师声乐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调整 |
第二节 高师培养的适应性教学 |
第三节 高师声乐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
致谢 |
(10)我国“双文化”背景下高师声乐教育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和方法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我国“双文化”中声乐教育的发展概况 |
一、古代声乐教育的历史沉淀 |
二、近代声乐教育的文化转型 |
(一)西方声乐技术的渗入 |
(二)师范音乐教育的制度化 |
(三)新音乐的创作及传唱 |
三、建国后声乐教育的历史选择 |
(一)“双文化”现象的界定 |
(二)“双文化”现象中声乐教育产生的影响 |
第二章 我国高师声乐教育的发展 |
一、建国后高师声乐教育的体制的建立 |
二、高师声乐教育的发展特色 |
第三章 高师声乐教育中“双文化”现象的体现 |
一、高师声乐教育现状分析 |
二、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 |
(一)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 |
(二)声乐专业课程设置 |
(三)对高师声乐教育的见解 |
三、高师声乐教材的选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高师声乐教材的选用现状 |
(二)高师声乐教材存在的问题 |
四、高师声乐教育中“双文化”现象的“共性”与“个性”体现 |
(一)声乐教育的“共性”——科学性 |
(二)声乐教育的“个性”——民族性 |
(三)声乐教育“共性”、“个性”的结合 |
第四章“双文化”背景下高师声乐教育的发展及展望 |
一、寻根探索——声乐教育的本土文化回归 |
二、发扬继承——声乐教育的发展之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后记 |
四、高师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合作学习的高师声乐教学改进研究[J]. 陈云燕.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06)
- [2]高师声乐基础课程“整体性”教学改革实践探析[J]. 陈冰融,黄文杰. 北方音乐, 2020(05)
- [3]21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声乐教育文献计量及原因分析[D]. 谭辕. 中国音乐学院, 2019(09)
- [4]美声唱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 王英. 黄河之声, 2018(22)
- [5]新时期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J]. 杨建生. 艺术品鉴, 2018(26)
- [6]高师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课的对接问题[J]. 张霞. 音乐创作, 2018(08)
- [7]高师声乐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四川省部分师范类院校为例[D]. 韩清霜.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8]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实践探析[J]. 冀丽娜. 民族音乐, 2017(04)
- [9]小学歌唱教学对高师声乐教育的启示 ——以青岛市南区小学歌唱教学为例[D]. 赵雪薇.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1)
- [10]我国“双文化”背景下高师声乐教育发展的研究[D]. 聂婷. 湖北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