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凡综合征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并发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二例(论文文献综述)
郑凡[1](2021)在《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疾病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统计分析本院因升主动脉根部疾病而进行Bentall手术所致患者的相关病例数据资料,总结其临床经验,客观地评价Bentall治疗各种主动脉根部疾病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对在我院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317例行Bentall手术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资料及其随访研究成果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详细地分析了患者的病例数据资料,讨论了手术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了并发症可能会发生的原因以及采取应对措施,随访研究观察了患者中远期的生存情况。结果:因合并主动脉弓部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影响到对Bentall手术的评估,故本组研究中将合并主动脉弓部手术的病例排除。其余146例患者中6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比较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患者超声心动图中的各个相关指标并对其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和临床分析,得出术后一周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比,明显内径缩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随访时间为19~180月,平均每次随访时间77.6±40.7月。随访期间累计失访10例,死亡11例。全组手术病人3年、5年、10年、15年的平均生存率分别逐年达到93.1%、89.6%、80.2%、67.4%。随访发现术后患者心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术后远期主要远期并发症为心力衰竭及抗凝相关出血。相较于非马凡综合征的患者,马凡综合征的患者术后早期出血的风险较低,但远期再发主动脉夹层可能性较高。结论:Bentall手术作为升主动脉根部疾病的经典术式,成功率高、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术中应注意心肌保护及减少冠脉吻合口张力,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因关注其是否有冠脉病变情况。
刘剑锋[2](2020)在《改良Cabrol技术应用于主动脉根部替换的中、远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病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随访观察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自主改良的Cabrol技术用于单纯主动脉根部瘤和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患者的中、远期疗效以及对该技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以证明该术式的优越性。[方 法]我科先前相关研究及报道已证实我科自主改良的Cabrol技术是安全、可行的,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回顾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204例单纯主动脉根部瘤及67例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患者应用改良Cabrol技术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和电话进行随访观察,随访至2020年1月,随访率90.77%,进一步随访观察手术中、远期疗效,并对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病因进行分析。应用SPSS-22.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 果]应用改良Cabrol技术的271例患者,男性:220例(81.2%),女性:51例(18.9%),年龄:17岁至70岁、平均年龄:49.0±11.9岁,单纯主动脉根部瘤:204例(78.8%)、主动脉夹层:67例(21.2%),其中Ⅰ型主动脉夹层、Ⅱ型主动脉夹层、Ⅲ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根部瘤分别为57例、7例、3例。左、右冠状动脉均开口移植同时应用改良Cabrol技术:140例(51.7%),左冠状动脉开口移植应用改良Cabrol技术:113例(41.7%),右冠状动脉开口移植应用改良Cabrol技术:18例(6.6%)。术后院内死亡患者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6例):因低心排综合征死亡3例,因停机后根部出血,止血过程中致右冠状动脉受累后导致心肌缺血死亡1例,脑出血死亡2例,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3例;院外死亡患者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5例):术后1月脑出血死亡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6月因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1例;术后1年不明原因死亡1例;术后2年11月因脑梗死亡1例;术后3年因脑出血死亡2例;5年后出现不明原因死亡1例,为高龄随访病人。在死亡病例中,主动脉夹层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64.71%,相关因素Cox回归分析,主动脉夹层与术后患者死亡及相关并发症有相关性,但与该术式用中介人造血管行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无直接的相关性。1年、3年、6年、9年生存率分别为 95.6%、92.2%、88.3%、88.3%。术后神经损伤症状及未规律服用华法林所引发的相关表现是该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271例随访患者中,术后伴有神经损伤症状有46例,其症状在术后3月内均有所缓解并逐渐恢复;未规律服用华法林所引发的相关表现有24例(6例死亡)。术后复查心脏彩超,97.96%的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未发现术后心功能较术前进一步恶化的患者。在术后复查双源CT结果中,仅1例术后1年发现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至远端不同程度的瘤样扩张,连续随访过程中瘤体未见进一步扩张,心脏彩超提示未见明显的改变,目前该患者随访存活,患者为马方综合征,考虑与马方综合征血管病变有关。其余随访患者中未发现冠状动脉开口狭窄及血栓栓塞的相关表现。[结 论]通过对随访结果的分析及与近年相关文献的比较,我科自主改良的Cabrol技术应用于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中、远期治疗效果肯定,长期复查双源CT和心脏彩超未发现冠状动脉开口狭窄及血栓栓塞的相关表现,通过对相关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的分析,结果显示与该术式用中介人造血管行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无直接的相关性,进一步证明了该术式疗效的优越性。
胡汶斌[3](2019)在《胸主动脉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致逆行性A型夹层外科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20例胸主动脉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致逆行性StanfordA型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retrograde typeA aortic dissection,RTAD)原因,并总结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同时探讨血管翻转吻合技术应用于逆行性A型夹层远端吻合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心脏病区外科手术治疗20例胸主动脉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致逆行性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资料。其中12例患者于本中心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后并发逆行性 A 型夹层而转入心胸外科手术治疗,另8例患者由其他医院转入本中心。所有患者均接受升主动脉、全弓替换或加象鼻支架置入术。我们分析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用于评价外科手术治疗逆行性A型夹层的早中期结果。同时我们将这20例逆行性A型夹层患者分成两组,9例采样常规远端吻合方法为一组,另一组1 1例远端吻合采用血管翻转吻合技术。分析两组间在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无脑卒中、截瘫、急性肾功能衰竭、远端吻合口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发肾功能不全2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相应治疗而痊愈。采用血管翻转吻合技术组在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均优于常规吻合方法组(165.8±37.9 minutes versus 206.1±46.8 minutes,p<0.05;34.5±5.6 minutes versus 42.4±9.5 minutes,p<0.05)。存活18例患者均经门诊或电话随访(25.8± 18.2)月,无主动脉病变需再次手术,生存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胸主动脉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后逆行撕裂致逆行性StanfordA型夹层可获良好疗效。血管翻转吻合技术应用于远端吻合可提供良好的术野暴露,可以减少体外循环及停循环时间,效果确切。
张楠[4](2019)在《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早期疗效评价及临床经验总结》文中指出目的:统计我院行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的病例资料,总结临床经验,客观评价Bentall术后的早期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4年9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的35例行Bentall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单纯行Bentall手术患者27例,Bentall手术同期复合其他手术患者8例。详细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对患者围术期观察指标进行归纳总结,讨论手术成功的关键,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比较术前和术后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单纯行Bentall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全部存活,术后共出现7例并发症,其中恶性心律失常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肺部感染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好转。Bentall手术同期复合其他手术患者早期死亡3例,术后共出现3例并发症,其中恶性心律失常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部感染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死亡。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28例,随访时间336个月,患者心功能均可达到III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中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术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Bentall手术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的经典术式,成功率高、效果好。2 Bentall术后患者左室前负荷较术前减轻,术后早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3 Bentall术同期复合其他手术属于高危手术,此类患者应在经验更丰富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进行治疗。
刘言一[5](2018)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1.目的总结本中心对于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治疗效果及适宜手术方式的选择,并研究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具体发病情况、治疗转归情况、及其危险因素。2.对象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61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50.69±14.50岁(14-79岁),其中男43例,女18例。夹层累及弓部而手术涉及弓部者50例,其中孙氏手术47例,右半弓替换术3例;夹层局限于根部、升主动脉而手术不涉及弓部者11例。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全组基线资料、术前检查、手术参数、术后检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指标;再依据术后是否出现早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29例)和非并发症组(31例),利用单因素比较(卡方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的方法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3.结果全组治愈53例,治愈率86.89%,术中死亡1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5例;其中孙氏手术治愈率87.23%,围术期死亡率4.26%;平均CPB时间(弓部手术vs非弓部手术,174.22±42.07min vs 106.00±24.22min,p<0.05),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弓部手术vs非弓部手术,101.60±19.94min vs77.20±15.52min,p<0.05),中位术中失血量(弓部手术vs非弓部手术,1400(1030-2207.5)ml vs900(700-1200)ml,p<0.05),中位ICU时间(弓部手术vs非弓部手术,6.00(4.00-11.00)d vs 3.00(2.00-4.00)d,p<0.05),但二者术后各种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着差别(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并发症21例,呼吸功能不全9例,急性肾衰竭9例,急性肝损伤4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心包填塞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MOF1例,胸腔积液7例,肺部感染8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伤口感染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史、肥胖、夹层累及冠脉开口、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过长(≥200min)。4.结论1.外科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有效可行,近期疗效满意。其中,孙氏手术治疗合并复杂弓部病变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靠,治愈率87.23%,手术死亡率4.26%,围术期效果满意。2.弓部手术较非弓部手术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更多,恢复更慢,但二者术后各种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着差别(P>0.05)。3.神经系统并发症、呼吸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竭是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于有高血压病史、肥胖、夹层累及冠脉开口、手术操作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更积极地采取相应治疗,以控制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单立梅[6](2017)在《主动脉窦瘤破裂42例的外科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分析42例主动脉窦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5月至2016年8月共收治42例主动脉窦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Ⅳ级3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低体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同期合并手术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1例,房间隔修补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6例,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4例,三尖瓣置换术4例,动脉导管未闭修补术1例,肺动脉狭窄矫治术1例,肺动脉瓣成形术1例,左室流出道疏通术1例。结果:全组1例死亡,死亡率为2.3%,其余41例痊愈出院。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随访1个月至7年,失访4例,随访37例,主动脉窦瘤均无复发;获随访的37例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34例达Ⅰ级,3例达Ⅱ级。结论:不论哪种类型的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确诊及时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郑治军[7](2017)在《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中期左心室的可复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单纯主动脉关闭不全患者进行术后早、中期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可复性变化的观察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心脏外科2010-2015年5年期间39例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从而观察手术前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统计方法采用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自身对照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同分组之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研究对象术前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均较正常值偏大,术后早期(术后3周半年)和术后中期(术后12年),LVEDD及LVESD均较术前有显着降低,且术后早期降低幅度较中期大;术后早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轻度降低,但术后中期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早、中期短轴缩短分数(FS)较术前明显升高。临床上定义LVEDD正常值为35-55mm,LVEDD≧70mm为巨大左心室。因而按照患者术前LVEDD大小分为巨大左心室组(LVEDD≧70mm,n=17),即A组;非巨大左室组(LVEDD<7Omm,n=22),即B组。A组患者术后早、中期LVEDD降低幅度较B组明显大,两组术后早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术前降低,其中A组降低幅度略大;术后中期两组LVEF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其中B组LVEF较A组升高幅度大。依患者术前LVEF分为左心功能减低组(LVEF<50%组,n=8),即C组;心功能正常组(LVEF≧50%组n=31),即D组。C、D两组术后早、中期LVEDD和LVEDS均较术前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组术后早、中期LVEDD和LVESD均较C组降低幅度大。对于LVEF和FS来说,两组术后早期均减低,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减低较明显;术后中期两组LVEF均较术前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组升高明显,且左心功能和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目前已经成熟,对于术前受损的左心室无论是在结构形态还是功能方面,均会得到有效的改善。因而,AI患者实施AVR是安全的,也是可行的。但是,本组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临床研究资料存在一些不足,对此次研究的最终结果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讨论及分析可能不够全面,因而仍然需要长期观察、探讨及验证。
程凤[8](2016)在《孙氏手术与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孙氏手术与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及术后近远期预后情况,评价两种术式在治疗主动脉夹层方面的疗效,进一步探讨改善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天津市胸科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住院的3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孙氏手术组(孙氏组)22例和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手术组(三分叉组)11例。术前均进行心脏超声,主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及化验,术中监测体外循环相关指标及失血量等,术后近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后远期通过回访评价患者生存及康复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三分叉组多于孙氏组[(3586.4±2926.8)m L vs(2630.5±1821.2)m L,P<0.05];术后近期孙氏组死亡6例,三分叉组死亡3例;术后远期孙氏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均低于术前[(50.9±6.9)mm vs(55.0±7.5)mm,P<0.05;(28.2±1.6)mm vs(48.8±11.0)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术前[(0.620±0.031)vs(0.469±0.104),P<0.05];术后远期三分叉组仅升主动脉最大内径低于术前[(28.6±3.9)mm vs(50.9±9.2)mm,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术后比较无差别(P>0.05);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2组5年生存率无差别(Log-rank?2=0.095,P>0.05);2组远期新发夹层、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孙氏手术在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远期心功能方面相对三分叉手术效果更好,生存率及远期预后尚需进一步研究。
赵星[9](2014)在《白塞病心脏瓣膜损害及其超声心动图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白塞病以心脏瓣膜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2年我院以心脏瓣膜损害为突出表现收治且诊断白塞病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9.5岁。21例患者均表现出主动脉瓣反流,反流量中量至大量,超声心动图无特征性改变,多表现为主动脉瓣脱垂。5例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主动脉瓣位人工瓣置换22例次,术后均发生瓣周漏;1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结合围手术期免疫抑制治疗效果良好;3例行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心功能良好,无排异。住院期间2例分别因换瓣术后低心排、动脉瘤破裂死亡。随访期间有10例换瓣术后患者主动脉瓣位人工瓣瓣周仍有明显反流。结论:白塞病心血管系统受累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心脏瓣膜损害为突出表现的非风湿性非先天性主动脉瓣反流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应警惕为白塞病所致。
刘盈盈[10](2013)在《经胸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所致的瓣膜狭窄发生率随之增多。虽然外科瓣膜替换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去除病变瓣膜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因为高龄以及多种合并症常常不能承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风险。近代医学微创经导管介入技术已得到不断改进与完善,在此技术熟练开展的基础上,使经皮导管主动脉瓣成形术及人工瓣膜置入术的开展成为可能,Cribier等在2002年完成了首例人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为此,临床上增添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可行的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法。这一方法使许多患者受益;但是,目前国内尚未广泛开展这一技术,瓣膜的研制、病例的选择和操作技能方面仍需不断改进和研究。本文重点研究超声诊断技术在TAVR前后评估主动脉瓣/人工主动脉瓣结构及功能的有效指标,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目的:评估超声心动图在TAVR中的作用和确定评价手术疗效的指标,为临床新技术的开展提供准确、较全面的影像学资料。研究方法:(1)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动物实验研究:实验山羊10只,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采用左室长轴观、短轴观、四腔心观等测量主动脉瓣瓣环直径、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术后,TTE对实验山羊进行随访观察,观察人工主动脉瓣的位置、功能、瓣周漏等;(2)经食道超声对成年人主动脉瓣瓣环内径精确测量方法的研究:TTE在主动脉长轴观测量主动脉瓣瓣环直径,2D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食管中段、主动脉长轴观测量主动瓣瓣环直径;实时3D-TEE采集主动脉瓣长轴全容积图像,在脱机模式下使用定量分析软件(QLAB),分析测量左室收缩期时主动脉瓣瓣环直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3)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球囊扩张型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应用中的作用:13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5例接受TAVR,术前应用TTE对主动脉瓣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估,筛选手术病例,初步确定人工瓣膜型号;术中应用TEE精确测量主动脉瓣瓣环直径等相关指标,并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观察人工主动脉瓣放置到位时瓣膜功能情况、判断瓣周漏的程度、人工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等;术后随访,应用TTE观察人工主动脉瓣的位置、功能以及有无瓣周漏/瓣口漏情况,并综合评估患者心功能等生理状况的改善情况等。结果:(1)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动物实验研究:健康实验山羊TTE检查,术前左室容积(LVV):(33.2±2.5)ml、左室射血分数(EF):(72.9±2.7)%,主动脉瓣上最大流速:(128±6.7)cm/s;术后即刻左室容积(LVV):(37±4.56)ml、左室射血分数(EF):(71.83±2.64)%、人工主动脉瓣上最大流速:(167.5±18.2)cm/s;以上指标手术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超声心动图随访中7天-1年,观察到人工主动脉瓣瓣叶启闭是有效的(术后1年,EF71%,人工主动脉瓣上最大流速约164cm/s)。(2)经食道超声图像显示主动脉瓣瓣环结构优于经胸超声图像;对主动脉瓣瓣环直径的测量,2D-TTE.2D-TEE和3D-TEE三种方法均可行;本组病例中2D-TTE平均值为21.38±2.1mm,2D-TEE为22.59+2.13mm,3D-TEE为22.97±1.99mm,组间测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D-TTE vs2D-TEE r=0.83, p<0.05;2D-TEE vs3D-TEE r=0.86, p<0.05;2D-TTE vs3D-TEE r=0.79, p<0.05).结果表明,2D-TEE和3D-TEE测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3)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球囊扩张型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应用中的作用:5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R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5个月-1年随访,人工瓣膜功能良好,患者生理状况、体力等指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如患者体重增加5~10kg,心功能由Ⅲ-Ⅳ级改善为Ⅱ-Ⅲ级。结论:超声心动图在TAVR的动物实验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可行,技术可靠;2D/3D经胸和经食道超声诊断技术对测量成年人主动脉瓣瓣环内径有良好的相关性,TEE对瓣膜的精细观察和测量优于TTE;超声心动图在TAVR研究中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可用于术前筛选病例,确定合适型号的人工瓣膜;术中实时监测,观察人工瓣膜的功能及相关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手术效果等。
二、马凡综合征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并发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二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凡综合征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并发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二例(论文提纲范文)
(1)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疾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手术方法 |
3.术后随访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是否合并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术后生存及并发症情况 |
2.不合并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预后情况 |
2.1 治疗情况 |
2.2 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 |
2.3 术后随访情况 |
2.4 马凡综合征患者预后情况 |
讨论 |
1.术前准备 |
2.术中注意事项 |
3.Bentall术后可能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
结论 |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改良Cabrol技术应用于主动脉根部替换的中、远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病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主动脉根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胸主动脉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致逆行性A型夹层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资料和方法 |
2.1 患者资料 |
2.2 腔内支架情况 |
2.3 手术技术 |
2.4 方法 |
3 结果 |
3.1 术中探查夹层破口情况 |
3.2 手术相关统计数据 |
3.3 两组间统计学分析 |
3.4 术后并发症 |
3.5 术后随访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早期疗效评价及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
1.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术前诊断 |
1.3 术前治疗 |
1.4 手术材料 |
1.5 手术方法 |
1.6 数据处理 |
1.7 术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
2 结果 |
2.1 急性StanfordA型夹层发病的一般情况 |
2.2 基本临床特征 |
2.3 手术情况 |
2.4 术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病因讨论 |
3.2 术前药物治疗 |
3.3 外科手术技术与策略分析 |
3.4 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
3.5 术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
3.6 不足与展望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主动脉窦瘤破裂42例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英文缩略语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表一 术前一般资料 |
表二 42例主动脉窦瘤情况及合并心内病变情况 |
表三 术中情况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二、攻读学位期间临床轮转科室和参加相关考试情况结论 |
三、相关影像和手术图片 |
致谢 |
(7)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中期左心室的可复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选取 |
1.1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
1.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
1.3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 |
2.治疗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治疗 |
3.术前、术中相关因素及研究指标 |
3.1 术前相关常见的因素 |
3.2 术中相关因素 |
3.3 主要研究指标 |
4.研究对象分组情况 |
5.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手术前和手术后早中期左心室在形态及功能的变化 |
2. A、B 两组手术前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
3. C、D 组术前术后左心室形态及功能的变化 |
讨论 |
结论 |
论文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介 |
(8)孙氏手术与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Sanford A型夹层诊断 |
1.2 术前治疗 |
1.3 手术过程 |
1.3.1 材料 |
1.3.2 麻醉与体外循环策略 |
1.3.3 手术方法 |
1.4 术后治疗 |
1.5 随访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术前基本资料比较 |
2.2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3 术后近期情况比较 |
2.4 术后远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1 Sanford A型夹层的治疗 |
3.2 2组弓部手术方式的选择 |
3.2.1 孙氏手术 |
3.2.2 三分叉手术 |
3.2.3 对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
3.2.4 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
3.2.5 术后近期生存情况的影响 |
3.2.6 术后远期生存情况的影响 |
3.2.7 对患者二次手术的影响 |
3.3 研究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胸主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白塞病心脏瓣膜损害及其超声心动图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论着 白塞病心脏瓣膜损害及其超声心动图评价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未来展望 |
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白塞病的心血管系统损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经胸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
一. 材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经食道超声对成年人主动脉瓣瓣环内径精确测量方法的研究 |
一. 材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球囊扩张型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
一. 材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硕士在读期间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
致谢 |
四、马凡综合征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并发重度房室传导阻滞二例(论文参考文献)
- [1]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疾病的疗效分析[D]. 郑凡.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2]改良Cabrol技术应用于主动脉根部替换的中、远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病因研究[D]. 刘剑锋.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胸主动脉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致逆行性A型夹层外科治疗[D]. 胡汶斌. 浙江大学, 2019(03)
- [4]Bentall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早期疗效评价及临床经验总结[D]. 张楠.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5]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刘言一.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6]主动脉窦瘤破裂42例的外科治疗[D]. 单立梅.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7)
- [7]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中期左心室的可复性研究[D]. 郑治军. 宁夏医科大学, 2017(01)
- [8]孙氏手术与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比较[D]. 程凤.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9]白塞病心脏瓣膜损害及其超声心动图评价[D]. 赵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01)
- [10]经胸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D]. 刘盈盈. 第二军医大学, 2013(06)
标签:主动脉夹层论文; 超声心动图论文;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论文; 马凡综合征论文; 主动脉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