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糜烂86例临床分析

唇糜烂86例临床分析

一、86例唇部糜烂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董亚琦,黄长征[1](2021)在《唇扁平苔藓32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唇扁平苔藓常表现为上下唇红缘处淡白色或淡紫红色斑片或斑块,可有糜烂、渗出、溃疡及结痂,有明显的黏着性鳞屑,出现皲裂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与红斑狼疮及光线性唇炎引起的唇部损害极为相似,需综合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加以鉴别。为进一步了解唇扁平苔藓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笔者对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诊治的32例唇扁平苔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王晨晨[2](2021)在《健脾除湿方联合自制甘草油治疗脾胃湿热型唇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运用中药健脾除湿方联合自制甘草油治疗脾胃湿热型唇风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探讨中药健脾除湿方联合自制甘草油疗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为今后治疗脾胃湿热型唇风病提供了一种临床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秦皇岛市中医医院科门诊就诊的脾胃湿热型唇风病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予口服中药免煎颗粒(健脾除湿方)联合外用自制甘草油;对照组32例,予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皮损面积、红肿程度、干燥程度、脱屑/结痂程度、瘙痒/疼痛程度),并计算总积分,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评定患者疗效,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痊愈及显效患者,并记录复发情况,同时治疗期间观察有无不良反应。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疗效。结果:1.临床症状单项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皮损面积、红肿程度、干燥程度、脱屑/结痂程度、瘙痒/疼痛程度的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统计学差异显着(P<0.01)。红肿程度与脱屑/结痂程度治疗后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显着(P<0.01);皮损面积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燥程度与瘙痒/疼痛程度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统计学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8.70%、42.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病情加重或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1.口服中药健脾除湿方联合外用自制甘草油与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脾胃湿热型唇风病均有良好疗效,且口服中药健脾除湿方联合外用自制甘草油优于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2.口服中药健脾除湿方联合外用自制甘草油可明显改善皮损面积、红肿程度、干燥程度、脱屑/结痂程度、瘙痒/疼痛程度的临床症状评分,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任雪雯[3](2021)在《复方紫草油治疗慢性剥脱性唇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症状评分好转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好转有效率探究复方紫草油、康复新液和普通麻油外治慢性剥脱性唇炎皮损症状及自觉疼痛/瘙痒症状程度的治疗疗效,为之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本试验为三臂、随机、双对照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通过随机数字表和信封法实现随机隐藏,从而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阳性对照组和安慰剂组三组。利用PASS软件及计算公式完成样本量的估算。试验组予以外涂复方紫草油,阳性对照组予以外涂康复新液,安慰剂组予以外涂普通麻油,嘱受试者遵统一规范的涂药方法,一个疗程为28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治疗后28天,三个时间节点分别进行观察和记录,以衡量受试者的客观皮损症状评分和衡量受试者自觉症状VAS评分。并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记录和处理受试者的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本试验研究共完成124例受试者,其中女性受试者数量是男性受试者数量的3倍;平均年龄为29.70岁;未婚人员占多数;BMI指数均值21.02,未见明显偏向。本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平均病程为2-3年,有4例患者患病高于10年;已知明确的过敏史的受试者有30例;主观症状分布疼痛约是瘙痒的1.53倍。各组组内对比发现,试验组的治疗前、治疗14天和治疗28天三个时间节点的客观症状评分分别为11.37、6.33和3.6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观症状VAS评分分别为3.29、1.94和1.1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及治疗28天时段的客观症状疗效及主观症状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阳性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4天和治疗28天三个时间节点的客观症状评分分别为10.67、8.23和7.1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观症状VAS评分分别为3.73、2.73和2.42,治疗前分别与治疗14天、治疗28天的主观症状VA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治疗14天与治疗28天的主观症状VAS评分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治疗14天及治疗28天时段对应的客观症状疗效及主观症状疗效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安慰剂组治疗前、治疗14天和治疗28天三个时间节点的客观症状评分分别为10.46、8.42和7.04,主观症状VAS评分分别为4.04、2.71和1.9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及治疗28天的客观症状疗效及主观症状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对于客观皮损症状,治疗14天时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2.60%,阳性对照组为27.10%,安慰剂组为8.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时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4.20%,阳性对照组为58.40%,安慰剂组为37.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主观自觉疼痛/瘙痒症状,治疗14天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61.60%,阳性对照组为52.10%,安慰剂组为29.20%,P=0.03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天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0.80%,阳性对照组为60.40%,安慰剂组为66.6%,P=0.078>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外用复方紫草油、康复新液和麻油治疗慢性剥脱性唇炎,发现三种药物对该病均有一定疗效,且每个药物的治疗作用均在28天内持续递增。对于客观皮损症状的改善,复方紫草油的疗效明显优于康复新液和麻油。对于主观疼痛/瘙痒症状的改善,复方紫草油的疗效略优于康复新液和麻油,但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且三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报告,药物安全稳定。因此证明复方紫草油治疗慢性剥脱性唇炎疗效确切,安全稳定,适用于临床的治疗应用与推广研究。

冯璐[4](2020)在《口腔扁平苔藓活化成纤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成管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发生于口腔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免疫调控和炎症因子介导对OLP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OLP的炎症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血管的异常增生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失调。口腔黏膜上皮下结缔组织中存在大量的成纤维细胞。炎症、创伤、肿瘤等刺激下,成纤维细胞被激活成为活化成纤维细胞。活化成纤维细胞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能力。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1)OLP患者的血清和病变组织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上升;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作为活化成纤维细胞的标志蛋白,在OLP病损组织中表达升高。因此我们假设OLP基质中存在 OLP 相关活化成纤维细胞(oral lichen planus-associated myofibroblast,OLP-MFs),在此基础上拟进一步探讨OLP-MFs对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目的探索从OLP颊部病损中分离培养获得OLP-MFs的方法。通过建立OLP-MFs与血管内皮细胞交互模型,分析OLP-MFs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成管特性的影响,探讨OLP炎症微环境中OLP-MFs对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1)通过对正常组织、非糜烂型OLP病损组织、糜烂型OLP病损组织进行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细胞,并对第三代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和α-SMA表型鉴定。(2)建立OLP-MFs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相互作用模型,以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和未经处理的HUVECs为对照组,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成管试验,观察OLP-MFs对HUVECs形成血管的影响。结果(1)经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所获得的非糜烂型OLP组织、糜烂型OLP组织和正常颊黏膜组织上皮下结缔组织中的细胞胞浆角蛋白表达均为阴性,波形蛋白表达均为阳性。正常组细胞胞浆α-SMA表达为阴性,非糜烂型OLP组细胞胞浆α-SMA表达为弱阳性,糜烂型OLP组细胞胞浆α-SMA表达为阳性。(2)OLP-MFs和NFs分别与HUVECs共培养,以HUVECs对照组迁移细胞数为100%计算,NFs+HUVECs 组迁移细胞百分比为(114.86±8.02)%(P>0.05),OLP-MFs+HUVECs 组迁移细胞数百分比为(169.83±7.58)%(P<0.05)。以HUVECs对照组形成管长度为100%计算,对照组NFs+HUVECs形成管长度百分率为(100.38±10.54)%,OLP-MFs+HUVECs组形成成管长度百分率为(159.90± 12.98)%,OLP-MFs+HUVECs 组和 NFs+HUVEC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LP组织微环境中存在具有活化特性的成纤维细胞,并且能明显促进HUVECs迁移和成管分化。

费双雪[5](2020)在《紫玉润唇膏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紫玉润唇膏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估其外用的安全性,为进一步推广临床应用及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皮肤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慢性唇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单盲、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予以外擦紫玉润唇膏,对照组予以外擦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进行临床疗效指标评定(包括患者自觉症状、充血/肿胀、脱屑/结痂、皲裂、唇周皮肤症状);在治疗前、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行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包括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量、PH值);治疗前及治疗第3周行炎性因子IFN-γ含量测定;治疗期间观察受试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在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复发情况。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试验过程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及安全性。结果:(1)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共100例,最终完成85例,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一般基线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衡可比。(2)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充血/肿胀、脱屑/结痂、皲裂、唇周皮肤症状五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疗效优于治疗组。(3)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07%、97.62%,两组临床有效率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治疗组。(4)治疗第1周、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后,两组患者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较治疗前增加,经皮水分丢失量较治疗前减少,皮肤PH值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治疗第3周后,两组血清中IFN-γ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但两组血清IFN-γ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整个治疗期间,治疗组没有发生与受试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3例与受试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7)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复发率为5.90%,对照组复发率为26.80%,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1)紫玉润唇膏可减轻慢性唇炎患者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及皮肤屏障功能,在增加角质层含水量、减少经皮水分丢失量及降低皮肤PH值中作用明显,保湿滋润效果显着。(2)紫玉润唇膏治疗慢性唇炎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可推广应用。

郭冬婕[6](2019)在《三草油唇膏治疗热毒蕴脾型唇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三草油唇膏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疗效,及停药后患者病情复发情况。方法:将满足收治要求的96例慢性唇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三草油唇膏组(试验组,n=49)和地奈德乳膏组(对照组,n=47)。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4周。治疗前登记患者的一般资料、收集患者唇部照片;治疗前和第2周、第4周就诊时分别记录唇部皮损面积、皮损范围评分、临床表现及程度评分、自觉症状及程度评分;第6周、第8周就诊时增加记录是否复发和停药至复发间隔的天数。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统计软件,进行上述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各项观测指标两组无差异。(2)治疗后,比较两组皮损面积,试验组缩小(4.29±3.14)cm2,对照组缩小(4.19±2.92)cm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皮损面积明显缩小。(3)皮损范围评分比较,试验组为1(1,1),对照组为1(1,1),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评分降低明显。(4)临床表现及程度评分比较,试验组为0(0,0),对照组为1(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后试验组评分较对照组低,组内比较差异较为显着(P<0.01),说明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5)自觉症状及程度评分比较,试验组为0(0,0),对照组为0(0,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比较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两组评分降低明显。(6)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为83.67%,对照组为80.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复发率比较,试验组为21.95%,对照组为60.5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明显(P<0.01),试验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显着较低。(8)复发间隔天数比较,试验组为9.00(7.50,11.50)天,对照组为4.00(2.00,6.00)天,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试验组复发间隔天数较对照组更长。结论:在治疗慢性唇炎,三草油唇膏和地奈德乳膏均有较好疗效,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但使用三草油唇膏可以降低慢性唇炎的复发率,延长炎症复发时间,可尝试作为外用激素药物的替代选择。

李一颖[7](2019)在《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在一期唇裂手术中联合应用口腔黏膜瓣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的术后效果,并对鼻底、鼻翼外形对称性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自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口腔黏膜瓣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的16例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类,根据患儿术后1周1年恢复情况,拍摄患儿正面、仰面照片,选择10名专业人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患儿的术后唇形态、鼻形态、鼻底形态进行主观评价,满分各为5分,总分均50分,每个患儿的满分为150分。通过照片测量16例患儿健、患侧鼻底宽度、鼻小柱高度、鼻孔高度及宽度,鼻的长度及宽度等指标,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对称比来进行客观评价。结果:16例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口鼻腔瘘及鼻底凹陷,鼻翼塌陷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儿术后一周复诊的主观评价结果:唇形态的平均得分为46.375,得分最高的为50分,最低分为42分;鼻形态的平均的分为46.06分,得分最高的为49分,最低分为43分;鼻底形态的平均分为46.125分,得分最高的为49分,最低分为40分,16例患儿中总分在141145分的共3例,146150分的共3例;术后1年16例复诊患儿中唇形态主观评价的平均分为44.9分,得分最高的为48分,得分最低的为40分;鼻形态的平均分为43.31分,得分最高的为46分,最低为38分;鼻底形态鼻形态的平均分为43.44分,最高得分为47分,最低为38分,总得分在141145分的共1例,总分在146150分的为0。客观评价结果显示: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为0.79±0.15、鼻孔宽度对称比为0.86±0.17,相比术后1周的鼻底宽度比值1.04±0.25、鼻孔宽度比值1.08±0.18对称比变小;术后1年鼻小柱高度的对称比为1.62±0.48、鼻孔高度比1.44±0.17,相比术后1周鼻小柱高度比1.10±0.22、鼻孔宽度比1.03±0.19增大。术后1周鼻底宽度对称比相对术前对称比变化量为0.53±0.24,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相对术后1周变化量为-0.24±0.25;术后1周鼻小柱高度对称比相对术前对称比变化量为1.16±0.74,术后1年鼻小柱高度对称比相对术后1周变化量为-0.51±0.43;术后1周鼻底宽度对称比、鼻小柱高度对称比、鼻的长宽比、鼻孔宽度比、高度比与术前的各指标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术后1年鼻底宽度对称比与术前的鼻底宽度比值呈正相关(r=0.64,P=0.007),与鼻的长宽比呈负相关(r=-0.65,P=0.006)。结论: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一期修复手术中采用口腔黏膜瓣的方法进行鼻底修复不仅可以减少口鼻腔瘘的发生,还能严密封闭鼻底裂隙,恢复鼻底形态,并保持良好的鼻翼外形及鼻孔对称性。

王晔[8](2019)在《感染因素在慢性唇炎发病中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慢性非特异性唇炎的病因不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感染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初步检测慢性唇炎患者病损部位细菌及真菌感染,探讨感染因素与慢性唇炎的关系,为慢性唇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就诊的慢性唇炎患者共140例,其中慢性脱屑性唇炎60例,慢性糜烂性唇炎80例,并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在受检者当日清晨未刷牙洗脸前,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无菌拭子于唇部病损处获取标本,同时选取30例非唇炎健康人的唇部标本作为对照,对标本进行细菌、真菌分离培养,对培养结果进行菌种鉴定,对检出细菌及真菌行常规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细菌及真菌检出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根据药敏结果统计MRSA及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结合试验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并观察效果。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40例慢性唇炎患者唇部细菌检出率为70.71%,真菌检出率为23.57%,对照组分别为16.6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检出细菌中金葡菌占85.86%,检出真菌均为念珠菌属。2.80例糜烂性唇炎的细菌检出率为87.5%,其中金葡菌占94.29%,真菌检出率为13.75%;60例脱屑性唇炎的细菌检出率为48.33%,其中金葡菌占65.52%,真菌检出率为36.67%。糜烂性唇炎的细菌及金葡菌检出率显着高于脱屑性唇炎,而真菌检出率显着低于脱屑性唇炎(p<0.001)。3.检出金葡菌对利奈唑烷、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性较高,分别为100%、97.65%、97.65%,而对红霉素、青霉素和克林霉素敏感性较低,分别为18.82%、20.00%、27.06%。MRSA检出率为7.87%,检出MRSA对利奈唑烷、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均无耐药现象。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为64.71%。检出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均有较高敏感性,其中氟康唑耐药性最高,为13.79%。4.临床数据分析显示金葡菌检出与“渗出”症状相关,念珠菌检出与“脱屑”症状相关(p<0.001)。5.微生物检出阳性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其中单纯细菌感染者治疗有效率94.87%,单纯真菌感染者治疗有效率88.24%,混合感染者治疗有效率76.92%。结论:感染因素与慢性唇炎的发病密切相关,金葡菌主要与慢性糜烂性唇炎的发病相关,念珠菌主要与慢性脱屑性唇炎的发病相关。对于可疑微生物感染的唇炎患者可进行微生物检测,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局部应用抗生素,配合使用生长因子、维生素等药物,对于唇炎的治疗有确切疗效。

刘巍[9](2019)在《唇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收集唇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归纳总结我院近2年唇炎的临床分型、诊疗特点,结合自制的问卷调查结果以及相关文献学习所得,初步探索唇炎中医证型的临床信息及其分布规律,推动中西医结合在唇炎诊疗方面的应用,为后续临床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阶段收集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黏膜科临床诊断为唇炎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门诊病例、等。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根据初步结果制定第二阶段临床调查表,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3月于黏膜专家门诊就诊的唇炎患者相关问卷内容及临床体格检查内容,结合文献学习唇炎的中医分型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其可能的临床分布规律。结果:第一阶段:共得患者235人,男性77人,女性158人,平均年龄30.42±16.14;其中以21-30年龄段为多见。各年度以4月份为唇炎患者就诊高峰。病损多累及双唇,其次是下唇。症状以干燥、脱屑、瘙痒较多见。用药特点:维生素类、激素类、抗生素类药物在八大类别中处于前三位;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辅助含漱液氯己定在所有用药中排在前三位。第二阶段:收回45份问卷,男:女=17:28,年龄分布:7-60,平均年龄:28.56,从事脑力劳动者占60%,从事体力劳动者占40%。16人患系统性疾病:胃肠疾病5人、血压血脂异常4人、气管支气管炎症2人,糖尿病1人,肝炎1人,过敏性疾病2人。余下29人体健无殊。50%的人群存在舔唇、咬唇不良习惯。28.2%的患者尝试过中药治疗。中医证型初步问卷发现:血虚风燥型(30例)>风毒凝聚型(10例)>脾胃湿热型(5例)。结论:1.在本研究资料的范围内,唇炎的发病四季差异不明显;病损多累及21-30年龄阶段女性的数据,与其它报道有一定差异。2.在本研究资料的范围内,暂未见癌变进程。但不乏初诊即为唇癌肿块的患者,且根据其病灶边缘痕迹可考虑来自与唇炎有鉴别价值的唇部扁平苔藓或盘状红斑狼疮。3.在本研究资料的范围内,西医病损,以干燥脱屑为主;临床用药,以建议液体剂型的局部激素类药物结合相关调理为主。中医初步类型分布:血虚风燥型>风毒凝聚型>脾胃湿热型。4.同时,关于中医辨证分型的进一步研究需要更为直观和系统的量表,以实现中西医学科的真正结合性诊疗,进一步发挥二者现有技术和成果的优势。

韩姣,孙雯,武云霞[10](2018)在《局部应用他克莫司软膏与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糜烂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他克莫司软膏与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局部治疗DLE糜烂病损的临床短期疗效,为DLE患者的局部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用药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60例DLE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给予0.1%他克莫司软膏,B组给予0.1%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每日早晚各一次涂抹于唇部糜烂病损处,治疗4周,同时两组患者均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次两粒,一日两次。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疼痛程度的改变、糜烂面积的变化、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比较A组治疗前后临床疼痛程度、糜烂面积的改变(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B组治疗前后临床疼痛程度、糜烂面积的改变(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用药4周后比较糜烂面积减小率Q,发现两组用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6,P<0.001);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比较两组用药后糜烂病损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各组的例数发现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Z=2.305,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软膏对于DLE糜烂病损的治疗均有效。局部应用0.1%他克莫司软膏对于治疗DLE糜烂病损的短期疗效优于0.1%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二、86例唇部糜烂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6例唇部糜烂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唇扁平苔藓32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特点
    1.3 组织病理特点
    1.4 临床与诊断符合情况
    1.5 治疗及转归
2 讨论

(2)健脾除湿方联合自制甘草油治疗脾胃湿热型唇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或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2.4 观察方法
        2.5 评价标准
        2.6 统计方法
结果
    1 病例入组及完成情况
    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病程比较
        2.4 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3 临床疗效比较
        3.1 临床症状单项积分比较
        3.2 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3.3 临床疗效分析比较
    4 两组复发情况及分析
    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讨论
    1 现代医学唇风病的认识
        1.1 慢性唇炎的病因
        1.2 慢性唇炎治疗
    2 传统医学唇风病的认识
        2.1 唇风病病名
        2.2 对唇风病因病机认识
        2.3 唇风病治疗
    3 导师经验
    4 健脾除湿方组方分析
        4.1 药物组成及方解
        4.2 中药功用及药理分析
    5 自制甘草油理论探讨
    6 疗效分析
        6.1 疗效指标分析
        6.2 复发率分析
    7 安全性分析
    8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唇风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唇风病临床观察与评定表
致谢
个人简历

(3)复方紫草油治疗慢性剥脱性唇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文献对病名的认识
        1.1 唇风
        1.2 紧唇
        1.3 驴嘴风,鱼口风
        2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外因之为病,多湿多热
        2.2 内因之为病,多虚多郁
        3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
        3.1 内治法
        3.2 外治法
        3.3 针灸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研究进展
        1 病因
        1.1 季节因素
        1.2 化学因素
        1.3 机械因素
        1.4 其他因素
        2 发病机制及病理表现
        3 治疗方法
        3.1 内用药物
        3.2 外用药物
        3.3 激光疗法
        3.4 手术疗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一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2.1 设计类型
        2.2 设计方法
        2.3 样本量估算
        3 研究对象
        4 诊断标准
        4.1 西医诊断标准
        4.2 中医诊断标准
        5 病例选择
        5.1 纳入标准
        5.2 排除标准
        5.3 剔除标准
        5.4 受试者退出的条件
        5.5 脱落或筛除病例的处理
        6 治疗方案
        6.1 治疗药物
        6.2 用药方法
        7 数据观察
        7.1 一般资料数据
        7.2 临床观察指标
        8 时间节点
        9 疗效评判
        10 安全性评价
        11 统计方法
        12 伦理原则
        13 技术路线
    二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情况
        3 治疗前三组评分对比
        3.1 客观症状评分
        3.2 主观症状VAS评分
        4 疗效分析
        5 不良反应
    三 结论
    四 讨论
        1 基线资料分析
        1.1 性别
        1.2 年龄
        1.3 婚姻
        1.4 身高、体重、BMI指数
        1.5 病程
        1.6 过敏史
        2 治疗前三组评分对比
        2.1 客观症状评分
        2.2 主观症状VAS评分
        3 疗效分析
        3.1 客观症状对比
        3.2 主观症状对比
        4 不良反应分析
        5 药物分析
        5.1 对照组药物选取
        5.2 方药分析
        6 研究的优势
        6.1 前期基础坚实
        6.2 研究方法可行
        6.3 药物安全稳定
        6.4 受试者接受度高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口腔扁平苔藓活化成纤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成管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口腔扁平苔藓活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口腔扁平苔藓活化成纤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引言
    口腔扁平苔藓活化成纤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OLP-MFs促进HUVECs迁移
    口腔扁平苔藓活化成纤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成管能力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OLPMF促进HUVEC成血管分化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主要英文缩略语表
临床病例
    病例1
        参考文献
    病例2
        参考文献
    病例3
        参考文献
    病例4
        参考文献
    病例5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紫玉润唇膏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慢性唇炎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三草油唇膏治疗热毒蕴脾型唇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计算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3.3 鉴别诊断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中止标准
    1.8 脱落标准
2 三草油唇膏的制备
    2.1 药物组成
    2.2 制备方法
    2.3 质量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随机分配
    3.2 治疗宣教
    3.3 干预措施
        3.3.1 试验组
        3.3.2 对照组
    3.4 分组干预方案
    3.5 观察指标
        3.5.1 一般指标
        3.5.2 临床观察指标
    3.6 疗效评价标准
    3.7 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处理
    3.8 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临床研究流程图
    4.2 一般情况比较
        4.2.1 性别构成情况
        4.2.2 年龄分布情况
        4.2.3 治疗前观测指标比较
    4.3 治疗后观测指标比较
        4.3.1 治疗前后皮损面积比较
        4.3.2 治疗前后皮损范围评分比较
        4.3.3 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程度评分比较
        4.3.4 治疗前后自觉症状及程度评分比较
        4.3.5 疗效和愈显率
        4.3.6 复发率比较
        4.3.7 复发间隔天数比较
5 讨论
    5.1 唇的认识
    5.2 慢性唇炎的简介与治疗现状
        5.2.1 慢性唇炎概述
        5.2.2 慢性唇炎的病因
        5.2.3 慢性唇炎的治疗现状
        5.2.4 慢性唇炎的病情评价
    5.3 祖国医学关于唇风的认识
        5.3.1 唇风病的溯源
        5.3.2 唇风病的辨证
        5.3.3 唇风病的中医药治疗
    5.4 三草油唇膏的介绍
        5.4.1 三草油的来源
        5.4.2 制备三草油唇膏的意义
    5.5 药物详析
        5.5.1 紫草
        5.5.2 茜草
        5.5.3 甘草
    5.6 本研究结果的意义
        5.6.1 一般资料
        5.6.2 皮损面积
        5.6.3 皮损范围评分
        5.6.4 临床表现及程度评分
        5.6.5 自觉症状及程度评分
        5.6.6 愈显率
        5.6.7 复发率
        5.6.8 复发间隔天数
6 不良反应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文献综述 慢性唇炎中医理论溯源及临床经验采撷
        参考文献
    附录 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1
    附录 3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2
    附录 4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 5 随机数字表
    附录 6

(7)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和方法
    1 病例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手术方法
    2 评价方法
    3 测量指标及计算公式
        3.1 标记点标注
        3.2 测量长度标注
        3.3 研究指标(单位 mm)
        3.4 计算公式
    4 检验方法
结果与分析
    1 主观评价结果
    2 客观评价结果
讨论
    1 异位解剖结构
    2 评价方法
    3 手术效果影响因素
    4 口腔黏膜瓣联合应用的优势
    5 术后效果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感染因素在慢性唇炎发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
综述:慢性唇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唇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唇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初探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第一阶段数据
        2.2 第二阶段数据
    3 讨论
        3.1 本研究群体的基本信息特点
        3.2 本研究群体的症状要点
        3.3 本研究群体的主要用药
        3.4 唇炎中西医治疗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4 结论
    5 主要创新点
    6 存在的不足
    7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唇炎临床病例五例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病例报告讨论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唇炎患者一般信息表
    附表2 唇炎辨证分型体征收集表
    附表3 文献四种主要唇炎治疗方法综述简表
    附表4 文献慢性唇炎治疗的主要中药方
    附表5 文献中剥脱性唇炎治疗的主要中药方剂
    附表6 文献中过敏性唇炎治疗的主要中药方剂
    文章1 发表综述《口腔扁平苔藓及其草本植物类辅助用药的主要研究进展》《浙江医学》
    文章2 发表文章《现代化讯息手段在口腔医师未来岗位胜任力培养中的临床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录用
    文章3 会议论文《2150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患病群体及就诊特点分析》
    文章4 参与文章《常见口腔黏膜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口腔医学》
    文章5 参与文章《角色变换法在七年制口腔黏膜病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专利1 参与专利《一种抑制菌丝和杀灭白念珠菌的药物》
    专利2 参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非糜烂期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作者简历

(10)局部应用他克莫司软膏与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糜烂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1.DLE诊断标准[1]:
        2.纳入标准:
        3.排除标准:
    二、方法
    三、疗效评价标准
    四、统计学处理方法
结果
讨论

四、86例唇部糜烂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唇扁平苔藓32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J]. 董亚琦,黄长征.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21(07)
  • [2]健脾除湿方联合自制甘草油治疗脾胃湿热型唇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晨晨.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3]复方紫草油治疗慢性剥脱性唇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研究[D]. 任雪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口腔扁平苔藓活化成纤维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成管特性的影响[D]. 冯璐.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紫玉润唇膏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费双雪.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1)
  • [6]三草油唇膏治疗热毒蕴脾型唇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郭冬婕.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7]口腔黏膜瓣用于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中鼻底修复的效果评价[D]. 李一颖. 青岛大学, 2019(02)
  • [8]感染因素在慢性唇炎发病中的作用[D]. 王晔. 山东大学, 2019(09)
  • [9]唇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初探[D]. 刘巍. 浙江大学, 2019(03)
  • [10]局部应用他克莫司软膏与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糜烂的临床疗效比较[J]. 韩姣,孙雯,武云霞.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8(04)

标签:;  ;  ;  ;  

唇糜烂8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