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bak基因促膀胱癌多药耐药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玲[1](2021)在《应用全基因组siRNA文库筛选上皮性卵巢癌耐药细胞株及其耐药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上皮性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标准治疗方案为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铂类为基础的一线化疗。紫杉醇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其耐药的发生是导致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但其确切耐药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为阐明紫杉醇耐药机制,我们应用覆盖人全基因组的siRNA文库快速筛选获得紫杉醇耐药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并以该耐药细胞株为模型通过高通量测序以及数据挖掘等方式探索其紫杉醇耐药机制,为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寻求新的靶点。方法:将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Molab实验室成功构建并对文库多样性及覆盖率均已验证可覆盖人全基因组的pSOK-N29文库质粒包装成逆转录病毒后,感染紫杉醇敏感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OVCAR8,然后通过致死剂量紫杉醇逐步筛选并建立耐药卵巢癌细胞株,验证该耐药细胞株耐药表型,然后提取不同紫杉醇浓度筛选的耐药细胞基因组DNA,特异性扩增出包含29个碱基的片段用于Illumina Hi Seq平台测序,期望获得富集片段并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利用Tq-PCR检测耐药细胞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现MAP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为探索其耐药机制,我们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MAPK信号通路中BRAF抑制剂维罗非尼联合紫杉醇对耐药卵巢癌细胞治疗效果。应用数据挖掘技术预测筛选11个与紫杉醇耐药相关的基因,利用Tq-PCR技术检测以上基因在亲代及耐药细胞以及耐药动物组织中的m RNA表达水平,发现IL13RA1在细胞和组织水平表达均增高,进一步沉默该基因后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探讨其对上皮性卵巢癌紫杉醇耐药表型及耐药机制。结果:1.在2%浓度血清培养条件下,紫杉醇作用于OVCAR8的致死量为20nM。2.使用致死剂量的紫杉醇和BSD进行双重筛选,成功获得耐药细胞后逐渐增加紫杉醇剂量,与亲代细胞OVCAR8相比,耐药细胞OVCAR8-N29耐药性增加200倍。3.体外实验发现,对比亲代细胞,耐药细胞对紫杉醇耐药性增强,具有更强的迁徙和增殖能力;紫杉醇作用后耐药细胞被阻滞在G2/M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4.使用Tq-PCR检测OVCAR8亲代细胞及文库筛选耐药细胞OVCAR8-N29在DMSO及低浓度紫杉醇作用后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多重耐药基因、EMT相关基因、促生存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细胞自噬相关基因以及凋亡调控基因等在低浓度紫杉醇作用后的OVCAR8-N29细胞中表达水平变化明显,MDR1、VIM、TIMP1、BRAF、ULK1、p53和Bcl-2基因表达水平显着增高,而CDH1、ZEB1、PTEN、PI3KCA、Vps34表达水平显着降低。5.成功提取不同浓度紫杉醇耐药的卵巢癌细胞株基因组DNA并特异性扩增出包含有29个碱基片段的序列送至Illumina Hi Seq平台测序。6.体外实验发现紫杉醇联合维罗非尼可增加耐紫杉醇上皮性卵巢癌细胞OVCAR8-N29和Hey A8-MDR对紫杉醇敏感性,联合用药后耐药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7.动物实验提示紫杉醇联合维罗非尼处理耐药细胞Hey A8-MDR后肿瘤增殖率及肿瘤质量均较其他组降低。8.数据挖掘预测11个与紫杉醇耐药相关基因LAMB1,FAM114A1,CUEDC1,TM4SF1,PPIC,SNX7,IL13RA1,BRCA1,SLC35F5,TNFRSF12A,TRNP1,经Tq-PCR检测发现IL13RA1基因在细胞和动物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增高。9.沉默IL13RA1后,结晶紫染色和WST-1细胞毒性实验发现耐药卵巢癌细胞OVCAR8-N29和Hey A8-MDR对紫杉醇敏感性增加,细胞周期分析发现Hey A8-MDR细胞被阻滞于G2/M期比例增加;凋亡分析显示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同时划痕实验和WST-1增殖实验发现沉默该基因后OVCAR8和Hey A8细胞的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下降。10.体内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沉默IL13RA1后耐药细胞Hey A8-MDR的成瘤能力及增殖活性降低,而亲代Hey A8细胞肿瘤质量减轻。11.耐药机制检测发现对比亲代细胞,在耐药细胞中沉默IL13RA1后,STAT6和p53 m RNA表达水平下降,14-3-3表达上调。结论:本研究将含有pSOK-N29 siRNA文库的逆转录病毒导入紫杉醇敏感卵巢癌细胞OVCAR8,以致死剂量紫杉醇快速筛选建立耐药细胞,并应用结晶紫染色、WST-1检测、流式细胞术、凋亡分析等证实其耐药表型,Tq-PCR发现耐药机制可能与MDR1过表达、MAPK/ERK信号通路异常活化、EMT、IL13RA1参与的JAK/STAT6信号通路及下游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等机制相关。维罗非尼联合紫杉醇对耐药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王岩[2](2021)在《MiR-27b对胰腺癌细胞BXPC-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与VEGFC的靶向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明确微小RNA-27b(miR-27b)水平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增殖、迁移和侵袭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人胰腺癌细胞BXPC-3及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中miR-27b的表达水平。2.探究miR-27b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非脂质体转染法向BXPC-3细胞转染miR-27b mimic/inhibitor及miR-27b mimic NC/inhibitor NC,RT-q PCR检测48h转染效率;通过过表达或抑制miR-27b的表达,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不同转染时间(0h、24h、48h、72h)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3.为进一步探索miR-27b与VEGFC的靶向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7b靶基因VEGFC,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7b与VEGFC的靶向关系,免疫印迹法检测VEGFC的表达。4.采用相关系数r分析miR-27b mimic/inhibitor水平下,BXPC-3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能力及VEGF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相比,miR-27b在人胰腺癌细胞BXPC-3中呈高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27b mimic48h后,BXPC-3细胞中miR-27b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R-27b inhibitor后,BXPC-3细胞中miR-27b的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miR-27b mimic组细胞增殖能力在各检测时间点均强于miR-27b mimic NC组(p<0.05),miR-27b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能力在各检测时间点均弱于miR-27b inhibitor NC组(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均证实,miR-27b mimic组细胞迁移能力强于miR-27b mimic NC组(p<0.05),miR-27b inhibitor组细胞迁移能力弱于miR-27b inhibitor NC组(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证实,miR-27b mimic组细胞侵袭能力强于miR-27b mimic NC(p<0.05),而miR-27b inhibitor组细胞侵袭能力弱于miR-27b inhibitor NC组(p<0.05)。3.VEGFC 3’UTR(WT)和miR-27b-3p mimic共转染后,荧光素酶的活性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miR-27b-3p可以直接靶向结合VEGFC 3’UTR。4.Western blot实验显示,相比未干预组BXPC-3细胞,miR-27b inhibitor组VEGFC蛋白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miR-27b mimic转染条件下,BXPC-3细胞增殖能力与Transwell迁移能力、划痕迁移能力和Transwell侵袭能力均为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0.35、0.58。miR-27b inhibitor转染条件下,细胞增殖能力与Transwell迁移能力、划痕迁移能力和Transwell侵袭能力均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1、0.82、0.26。VEGFC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能力均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5、0.45;而与Transwell侵袭能力、划痕迁移能力具有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23、0.08。结论:1.miR-27b在人胰腺癌细胞BXPC-3中表达异常上调;2.miR-27b具有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生物学功能,发挥促癌因子的作用;3.miR-27b直接靶向VEGFC,下调VEGFC在胰腺癌中的表达。4.miR-27b mimic/inhibitor转染条件下,BXPC-3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及VEGFC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
左英[3](2020)在《miR-34a-5p靶向PD-L1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导致女性死亡的所有肿瘤中排第四位。因发病隐匿,无有效的早期发现指标,发病时多为晚期,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1-3]。据2018年统计,全球范围内,新增卵巢癌患者295414例,其中有184799例死亡[4],而我国过去十年卵巢癌发病率上升了 30%。值得注意的是,约75%的患者诊断时已处FIGO的Ⅲ期或Ⅳ期[5]。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案为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然而大多数患者会在12-24个月内复发,多死于对化疗药物耐药[6,7]。尽管随着PARP抑制剂的应用,在治疗铂类敏感复发的卵巢癌患者方面,带来了里程碑式的进步,使卵巢癌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8]。但对于耐药性卵巢癌的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因此,探究卵巢癌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和克服铂类耐药的难题,对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D-1)作为CD28超家族的主要细胞表面受体,是降低T细胞活化的主要抑制分子之一[9,10]。其主要配体分子PD-L1在抗原呈递细胞上表达,但也在肿瘤细胞上表达[11]。生理状况下,淋巴细胞表面的PD-1可以与其配体PD-L1相结合抑制淋巴细胞功能,从而防止自身免疫损伤[12]。在病理条件下,PD-1/PD-L1信号通路会被激活,肿瘤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性,从而逃避T细胞的杀伤,导致肿瘤免疫逃逸。临床研究发现PD-L1的高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13-15]。PD-L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的患者[16]。铂处理可以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上调PD-L1的表达,而敲低PD-L1可以明显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17]。此外,已有文献报道PD-L1的过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差相关[18]。然而,目前尚无文献报道研究PD-L1在卵巢癌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MicroRNA(miRNA)是一类大小为20-25个的非编码小RNA分子,可通过沉默或降解其靶点mRNA分子调控基因表达,在多种病理过程扮演重要角色,可与多种靶信使mRNAs的3’UTR相互作用,进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19]。近年来,随着对肿瘤耐药研究的深入,miRNA参与肿瘤耐药的机制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20,21]。miR-34a-5p被报道在多种肿瘤组织异常表达,参与肿瘤进展,如在人上皮性卵巢癌中被下调[22];在成人神经管细胞瘤、膀胱癌、卵巢癌细胞中上调miR-34a-5p可以增加顺铂敏感性[23-25]。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被证明是miR-34a-5p的靶基因,过表达miR-34a-5p有效负性调控PD-L1的表达[26,27]。卵巢癌中miR-34a-5p是否通过影响PD-L1的表达参与调控卵巢癌对顺铂敏感性,目前尚无报道,有待进一步证实。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通过临床组织标本及卵巢癌细胞实验检测PD-L1在化疗耐药卵巢组织和耐药细胞中高表达,得到其参与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第二部分在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中,检测发现miR-34a-5p表达降低,过表达miR-34a-5p能有效抑制PD-L1的表达,增加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两者存在靶向调控关系。第三部分通过裸鼠成瘤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沉默miR-34a-5p能显着促进肿瘤体内生长,使PD-L1的表达升高,得出miR-34a-5p负性调控PD-L1的表达。第一部分PD-L1在卵巢癌组织表达及其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中的作用研究目的:检测PD-L1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化疗敏感卵巢癌组织及耐药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SKOV3/DDP、A2780/DDP)的表达差异;并探讨PD-L1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研究方法:1.收集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化疗敏感卵巢癌组织及化疗耐药卵巢癌的组织的病理切片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D-L1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化疗敏感卵巢癌组织及化疗耐药卵巢癌的组织中PD-L1 mRNA表达水平,分析PD-L1在化疗敏感卵巢癌患者和化疗耐药卵巢癌患者中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2.选取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通过连续梯度增加顺铂(DDP)浓度培养,构建卵巢癌DDP耐药细胞株(SKOV3/DDP、A2780/DDP)。使用不同浓度DDP处理,MTT实验检测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DDP耐药细胞株(SKOV3/DDP、A2780/DDP)的增殖活力并计算IC50值。3.分别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DDP耐药细胞株(SKOV3/DDP、A2780/DDP)中PD-L1表达水平。4.构建shRNA-PD-L1质粒并转染细胞,检测敲降PD-L1后DDP耐药细胞的生物学性能。使用含不同浓度DDP培养,MTT实验检测PD-L1敲降后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凋亡率的改变。5.Western blot检测PD-L1敲降后与细胞周期、凋亡和耐药等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1.PD-L1在卵巢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L1在耐药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RT-q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相比,PD-L1 mRNA在化疗敏感卵巢癌组织和化疗耐药卵巢癌组织中均表达上调,其中化疗耐药卵巢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量高于化疗敏感卵巢癌组织。这提示,PD-L1在癌组织高表达可能参与卵巢癌耐药。2.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顺铂(DDP)耐药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A2780/DDP)。MTT检测结果显示,顺铂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活力高于亲本株,且IC50值较亲本株也增高。3.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表明在DDP耐药卵巢癌细胞中PD-L1表达上调。4.敲降PD-L1对耐药细胞SKOV3/DDP、A2780/DDP的影响:转染shRNA-PD-L1显着抑制了耐药卵巢癌细胞对DDP的耐药,相同浓度的DDP作用下,降低了 DDP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活力,也降低了耐药细胞株的IC50值,促进了G1期细胞周期阻滞,提高了耐药细胞株的凋亡率。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DDP存在的情况下,敲降PD-L1后降低了耐药细胞中多药耐药蛋白1(MDR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并显着增加了 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蛋白在耐药细胞中的表达。研究结论:PD-L1在卵巢癌耐药患者组织和SKOV3/DDP、A2780/DDP细胞中高表达,参与调控SKOV3/DDP、A2780/DDP对顺铂的耐药。第二部分miR-34a-5p通过靶向PD-L1调控卵巢癌细胞耐药作用研究目的:探讨miR-34a-5p与PD-L1的靶向关系,研究miR-34a-5p通过调控PD-L1表达影响SKOV3/DDP、A2780/DDP对DDP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RT-qPCR检测卵巢癌细胞株SKOV3、A2780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A2780/DDP 中 miR-34a-5p 的表达水平。2.构建 miR-34a-5p mimic 和 miR-34a-5p inhibitor 表达质粒,分别转染到SKOV3/DDP、A2780/DDP 细胞和 SKOV3、A2780 细胞使 miR-34a-5p 过表达或沉默,RT-qPCR检测miR-34a-5p验证转染效率,分别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PD-L1表达水平变化。3.构建PD-L1 mRNA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及其点突变质粒,分别与miR-34a-5p mimc混合共转染293T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变化验证miR-34a-5p与PD-L1靶向调控关系。4.将miR-34a-5p mimic和PD-L1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或共转染SKOV3/DDP细胞形成不同处理的SKOV3/DDP细胞,使用DDP培养后,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PI染色后Flow cytometry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和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染色后Flow cytometry测定凋亡率的改变。5.将miR-34a-5p mimic和PD-L1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或共转染SKOV3/DDP细胞形成不同处理的SKOV3/DDP细胞,使用DDP培养,Western blot检测PD-L1及耐药基因(MDR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凋亡(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与 SKOV3、A2780 细胞相比,miR-34a-5p 在 SKOV3/DDP、A2780/DDP细胞中显着低表达。2.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显示,当在细胞中转染miR-34a-5p mimic时,PD-L1表达降低;当转染miR-34a-5p inhibitor时,PD-L1表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双荧光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PD-L1是miR-34a-5p的靶基因,miR-34a-5p靶向负性调控PD-L1的表达。4.MTT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4a-5p mimic降低了 DDP培养的SKOV3/DDP细胞增殖活力,IC50值降低;同时过表达PD-L1逆转miR-34a-5p mimic对SKOV3/DDP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且IC50值也显着升高。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4a-5p抑制DDP培养的SKOV3/DDP细胞周期,G1期细胞百分率增多,S期和G2期细胞百分率相应的减少;同时过表达PD-L1逆转miR-34a-5p mimic对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使G1期细胞百分率降低,S期和G2期细胞百分率增加。6.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4a-5p促进DDP培养的SKOV3/DDP细胞凋亡,同时过表达PD-L1逆转细胞的凋亡,使凋亡率下降。7.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表明 MDR1、Cyclin D1 表达降低,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的表达升高;同时过表达PD-L1逆转了 miR-34a-5p mimic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 MDR1、Cyclin D1、cleaved-caspase-3 和 cleaved-PARP的蛋白水平的调控作用。研究结论:miR-34a-5p通过靶向下调PD-L1逆转了 SKOV3/DDP对顺铂的耐药。第三部分miR-34a-5p靶向PD-L1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的体内实验研究研究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讨miR-34a-5p靶向下调PD-L1增强SKOV3/DDP对DDP敏感性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构建miR-34a-5p稳定过表达或表达沉默质粒,转染SKOV3/DDP细胞,RT-qPCR检测miR-34a-5p表达验证转染效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SKOV3/DDP细胞中PD-L1的蛋白表达水平。2.选取4周龄健康的BALB/c裸鼠,将裸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将转染后的各组SKOV3/DDP细胞悬液注射到裸鼠右侧腋窝皮下组织,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测量肿瘤体积,注射细胞量为1×106个,观察并测量肿瘤生长情况。3.当肿瘤达到一定体积时(50 mm3),以2.0 mg/kg顺铂腹腔内注射4周,每3天注射一次,从注射顺铂开始后,第6天开始测量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实验裸鼠处死后,检测裸鼠成瘤体积大小、重量。4.提取每组裸鼠肿瘤组织,采用TUNEL法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RT-qPCR法检测miR-34a-5p和PD-L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D-L1以及与细胞周期、凋亡和耐药等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1.成功建立miR-34a-5p稳定过表达或表达沉默SKOV3/DDP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过表达miR-34a-5p后SKOV3/DDP细胞中PD-L1的蛋白表达下调,沉默miR-34a-5p后SKOV3/DDP细胞中PD-L1的蛋白表达上调。2.构建裸鼠卵巢癌移植瘤模型,裸鼠成瘤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4组相比,过表达miR-34a-5p后增加移植瘤对DDP的敏感性,肿瘤生长速度降低,体积减少,质量减轻。miR-34a-5p表达沉默促进肿瘤体内生长,增强对DDP的耐药性。3.TUNEL染色结果也表明,过表达miR-34a-5p显着促进了移植瘤组织细胞的凋亡。但沉默miR-34a-5p的效果与此相反。4.过表达miR-34a-5p显着降低了裸鼠肿瘤组织中PD-L1、MDR1、CyclinD1和Bc12的表达,并促进了 Bax、cytochrome C的表达。而miR-34a-5p表达沉默移植瘤组织 PD-L1、MDR1、CyclinD1 和 Bcl2 的表达升高,Bax、cytochrome C的表达降低。研究结论:miR-34a-5p通过靶向沉默PD-L1增强裸鼠卵巢癌皮下移植肿瘤对顺铂的敏感性。本文的创新点1.本研究发现PD-L1在耐药卵巢癌患者组织标本中表达上调,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2.通过卵巢癌耐药细胞和动物模型实验,证实miR-34a-5p可逆转卵巢癌耐药。3.miR-34a-5p靶向负性调控PD-L1,miR-34a-5p/PD-L1分子轴可作为卵巢癌顺铂耐药临床治疗的潜在靶标。
雷思羽[4](2020)在《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化疗耐药与MKP-1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探讨MKP-1对化疗耐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该类患者术后随访及后续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嘉兴市**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且术后病理确诊的膀胱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分析膀胱癌耐药复发的相关因素。筛选其中初发和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组进行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分析临床肿瘤组织样本中FGFR3和MKP-1的表达变化;进一步设计细胞实验,分析MKP-1介导膀胱癌细胞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1、临床资料分析可得,膀胱癌耐药复发与肿瘤的数目、大小及级别高低存在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是否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无明显相关性;2、临床样本检测显示,与初发组NMIBC相比,FGFR3和MKP-1在复发组NMIBC中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siMKP-1组磷酸化的JNK、ERK和p38表达升高;细胞凋亡显着增加(P<0.01);4、MAPKs抑制剂分别抑制JNK、ERK和p38活化后,与对照组相比,siMKP-1组细胞活性明显增强(P<0.05),即膀胱癌细胞对吡柔比星的耐药性部分恢复。结论:膀胱癌耐药复发与肿瘤的数目、大小及级别高低有关。FGFR3和MKP-1在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相较初发性膀胱癌患者表达增加。膀胱癌耐药复发可能与MKP-1的过度表达密切相关,MKP-1可能通过抑制JNK、ERK和p38活化参与FGFR3过表达的膀胱癌术后频发的化疗耐药过程,MKP-1可能成为膀胱癌化疗耐药的一个新型治疗靶点,为临床膀胱癌患者后续随访及新诊治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汪洋[5](2020)在《STAT5基因沉默及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株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冲击诱导法构建紫杉醇耐药株SKBR3/PR和MCF-7/PR,检测STAT5基因沉默及过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和MCF-7紫杉醇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探讨STAT5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B1、CDK2和c-myc在细胞耐药中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构建紫杉醇耐药株SKBR3/PR和MCF-7/PR,检测STAT5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TAT5特异性sh RNA转染SKBR3/PR和MCF-7/PR细胞,检测SKBR3/PR-sh RNA和MCF-7/PR-sh RNA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通过STAT5过表达脂质体载体及sh RNA转染SKBR3和MCF-7细胞,MTS法和FCM法检测紫杉醇化疗对SKBR3-STAT、SKBR3-STAT-sh RNA、MCF-7-STAT和MCF-7-STATsh RNA细胞生存率和凋亡率的影响,用q 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B1,CDK2和c-myc表达。结果1、SKBR3和MCF-7组细胞随紫杉醇浓度(>5n M)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呈剂量依赖性(t=2.4765.653,P<0.05;t=2.3098.591,P<0.05)。而SKBR3/PR组细胞在紫杉醇浓度为80n M时稳定生长,MCF-7/PR组在640n M紫杉醇中稳定生长。紫杉醇处理SKBR3和MCF-7的最佳剂量分别为80n M和640n M。2、SKBR3/PR和MCF-7/PR组细胞中STAT5表达量高于SKBR3和MCF-7组(t=7.027,P=0.000;t=6.242,P=0.000)。分别用80n M和640n M紫杉醇处理SKBR3/PR-sh RNA和MCF-7/PR-sh RNA细胞24h、48h、72h,MTS结果显示,SKBR3/PR-sh RNA和MCF-7/PR-sh RNA组细胞各时间点化疗敏感性均高于耐药组(t=2.6387.905,P<0.05;t=2.3606.207,P<0.05)。3、紫杉醇(80n M/640n M)作用于SKBR3-STAT5和MCF-7-STAT5组细胞7d,结果显示SKBR3-STAT5和MCF-7-STAT5组细胞紫杉醇敏感性显着低于SKBR3和MCF-7细胞组(t=2.5324.109,P<0.05;t=2.2973.254,P<0.05);而STAT5沉默后,SKBR3-STAT5-sh RNA和MCF-7-STAT5-sh RNA组细胞化疗敏感性均较SKBR3和MCF-7细胞组增强(t=2.2754.967,P<0.05;t=2.4135.779,P<0.05)。FCM检测结果显示,SKBR3-STAT5和MCF-7-STAT5组细胞凋亡率为低于SKBR3和MCF-7组(t=3.248,P=0.004,t=4.517,P=0.001)。SKBR3-STAT5-sh RNA和MCF-7-STAT5-sh RNA组细胞凋亡率显着高于SKBR3和MCF-7组(t=2.395,P=0.027,t=2.505,P=0.019)。4、STAT5过表达SKBR3-STAT5和MCF-7-STAT5组cyclin B1,CDK2和c-myc蛋白和m RNA水平较比SKBR3和MCF-7组均上调(P<0.01)。而沉默STAT5后,与SKBR3和MCF-7组比较,SKBR3-STAT5-sh RNA和MCF-7-STAT5-sh RNA组cyclin B1,CDK2和c-myc蛋白和m 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1、STAT5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细胞紫杉醇化疗敏感性具有负向相关性。2、STAT5基因调控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 B1、CDK2和c-myc基因水平和蛋白表达,进而介导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
王鹦君[6](2020)在《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NK/T 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是一种源于成熟NK细胞或细胞毒T细胞的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预后差、生存期短等临床特点。该疾病成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亚洲和中南美洲多见,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感染有很强的关系。NKTCL经常发生在鼻腔、鼻窦、鼻咽等上呼吸道,偶尔也会发生在皮肤、消化道、睾丸等。目前对于NKTCL尚无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初期常使用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但由于肿瘤细胞高表达P-糖蛋白而易产生耐药。现常用的治疗手段为以左旋门冬酰胺酶或培门冬酶为基础的化疗或联合放疗方案,但是由于该疾病高度的侵袭性以及易产生多药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其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仅为 50-60%,5 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在50%左右。因此,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对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尤为重要。NKTCL的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分子和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的应用,陆续发现了一些与该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利用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了一系列与NKTCL有关的异常信号通路,如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等;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了一系列NKTCL的高频突变基因,如JAK3、STAT3、GNAQ、DDX3X 和 TP53 等。此外,染色体 6q21-25 的缺失、EBV的感染以及免疫微环境的异常也可能共同参与了 NKTCL的发生发展。基因的转录后调控是其能否正常表达蛋白并且行使其功能的重要因素,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s,RBPs)则是主要参与者之一,其表达可受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RBPs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失调,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步,如促进细胞增殖和生存、免疫监视逃逸、远处转移和血管的形成。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poly(A)-binding proteins,PABP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RBPs,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多聚核苷酸序列,与真核起始因子(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s,eIFs)、PABP 结合蛋白 1(PABP-interacting protein 1,PAIP1)共同组成翻译起始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PABPs包括PABPC1、PABPC3和PABPC4,其中PABPC1参与mRNA代谢的许多通路,包括多聚腺苷酸化/脱腺苷酸化、翻译的起始和维持mRNA的稳定等,并且可与其他基因或miRNA相互作用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耐药等。本课题组前期对NKTCL细胞株转录组测序发现,PABPC1在NKTCL细胞株中较正常NK细胞表达升高。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经常是RNA和DNA病毒作用的靶点,PABPs则可被募集并帮助病毒的翻译,如EB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而NKTCL的发生发展与EBV的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在EBV反复活化的鼻咽癌肿瘤组织中,PABPC1的表达亦明显升高。为此,我们开展了PABPC1在NKTCL中的表达情况、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首先我们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ABPs在正常NK细胞和NKTCL细胞株中的表达,初步了解并验证常见的PABPs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了 PABPC1在NKTCL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随后通过对PABPC1启动子区转录因子预测,并结合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验证,确定在NKTCL中调控PABPC1的转录因子;通过构建过表达和干扰表达PABPC1的稳定传代NKTCL细胞株,研究了该基因在NKTCL细胞株中的生物学功能,并利用转录组测序、Western blot以及抑制剂反向验证该基因可能的下游信号通路;最后通过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对PABPC1在NKTCL中的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体内功能和机制验证。本研究通过探究PABPC1在NKT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为NKTCL预后标志物的预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一部分 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1.RT-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PABP 家族中 PABPC1、PABPC3 和 PABPC4在正常NK细胞和NKTCL各细胞株(YT、NKYS、NK92、SNK6)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收集58例初治NKTCL患者肿瘤组织和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蜡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ABPC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免疫组化中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对PABPC1在NKTCL肿瘤组织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表达进行差异分析。3.采集患者临床资料,使用Pearson χ2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PABPC1的表达和临床特点之间的相关性。4.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PABPC1表达高低与NKTCL患者O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性,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影响OS和PFS的预后因素。结果1.与正常 NK细胞相比,PABPC1 在 YT(P=0.011),NKYS(P=0.0.03),NK92(P=0.000)和 SNK6(P=0.005)中 mRNA 表达量均升高;在 PABPC3 和PABPC4中,正常人NK细胞和各细胞株mRNA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Western blot检测的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结果一致。2.在组织中,PABPC1主要在胞浆着色,30(51.7%)例NKTCL为高表达,28(48.3%)例NKTCL为低表达,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均为低表达。PABPC1在NKTCL肿瘤组织中表达显着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P=0.002)。3.PABPC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在患者的年龄、性别、B症状、ECOG评分、LDH、EBV-DNA、淋巴结侵犯、NKTCL 预后评分(NKTCL prognostic index,NKPI)、治疗和治疗反应上均无明显差异,在Ann Arbor分期上有显着差别(P=0.031)。4.PABPC1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OS未达到,明显优于高表达组的27个月(HR0.25,P=0.008);PABPC1低表达组的中位PFS未达到,明显高于高表达组的21个月(HR0.36,P=0.00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PABPC1高表达(P=0.049)和NKPI中高危(P=0.035)是影响NKT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小结1.PABPC1 在 NKTCL 细胞株(YT、NKYS、NK92、SNK6)较正常 NK 细胞中表达升高,PABPC3和PABPC4在各组中表达无差异。2.PABPC1在NKTCL肿瘤组织较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表达升高。3.PABPC1在NKTCL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B症状、ECOG评分、LDH、EB病毒载量、淋巴结侵犯情况、NKPI、治疗和疗效无关,与Ann Arbor分期有关。4.PABPC1高表达是影响NKT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第二部分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细胞中表达调控、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1.利用JASPAR和TRANSFAC两个数据库的预测,结合前期我们团队对正常NK细胞与NKTCL细胞株转录组差异基因的筛选,预测可能与PABPC1启动子区结合的转录因子。2.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在正常NK细胞和NKTCL各细胞株(YT、NKYS、NK92、SNK6)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在YT和NK92细胞株中过表达该转录因子,并用流式分选仪筛选GFP阳性细胞株后检测PABP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3.ChIP-PCR检测转录因子与PABPC1启动子区结合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其对PABPC1转录激活情况。4.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对PABPC1表达相对较低的YT细胞株进行PABPC1过表达,对表达较高的NK92细胞株进行PABPC1干扰表达,嘌呤霉素筛选成稳定传代细胞株后检测各组PABPC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验证转染效果。5.检测过表达PABPC1的YT细胞株和干扰表达PABPC1的NK92细胞株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变化:CCK8法检测PABPC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EdU联合7-AAD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ABPC1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Annexin V-APC和7-AAD双染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ABPC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ABPC1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PABPC1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6.转录组测序比较过表达PABPC1的YT细胞株与空质粒组基因表达差异,应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推测PABPC1下游可能影响的信号通路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进行通路相关蛋白验证。7.对过表达PABPC1的YT细胞株给予通路抑制剂后,进行通路关键蛋白检测和反向功能验证。结果1.PABPC1 启动子区可能存在转录激活子 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潜在的结合位点,分别为-38bp 至-50bp(Site 1)和-1928bp 至-1940bp(Site 2)。2.与正常 NK 细胞相比,ATF4 在 YT(P=0.026),NKYS(P=0.008),NK92(P=0.000)和SNK6(P=0.000)中mRNA表达均升高,其蛋白表达与mRNA一致。过表达ATF4的YT细胞株和NK92细胞株较对照组ATF4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02,0.001),PABPC1的mRNA水平也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01,0.001),同样蛋白表达与mRNA一致。3.YT和NK92中ATF4与PABPC1启动子区的Site 1和Site 2均有结合。ATF4能够显着增强野生型PABPC1启动子的活性(P=0.013),而包含ATF4结合位点突变体1或2的PABPC1启动子,在过表达ATF4的刺激下,其活性与野生型相比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05,0.002)。4.慢病毒转染并稳定传代的PABPC1过表达组(YT-Lv-PABPC1)与对照组(YT-Lv-NC)相比PABPC1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00),干扰表达组(NK92-sh-PABPC1)和对照组(NK92-sh-NC)相比 PABPC1 mRNA 表达显着降低(P=0.000),蛋白水平与mRNA一致。5.过表达和干扰表达PABPC1后细胞生物学功能检测:5.1 YT-Lv-PABPC1组与YT-Lv-NC组相比在第3、5、7天细胞增殖显着增加(P值分别为 0.001,0.014,0.006);NK92-sh-PABPC1 组与 NK92-sh-NC 组相比在第3、5、7天细胞增殖显着下降(P值分别为0.017,0.008,0.001)。5.2 YT-Lv-PABPC1组与YT-Lv-NC组相比细胞周期S期明显增多(P=0.016),G0/G1期和G2/M期则无明显变化(P分别为0.086和0.708);NK92-sh-PABPC1组与NK92-sh-NC组相比细胞周期G0/G1期明显升高(P=0.009),S期明显降低(P=0.007),G2/M期无明显变化(P=0.725)。5.3 YT-Lv-PABPC1组与YT-Lv-NC组相比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1),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P=0.004),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00);而NK92-sh-PABPC1组与NK92-sh-NC组相比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17),克隆形成能力则明显减弱(P=0.005),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06)。6.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YT-Lv-NC相比,YT-Lv-PABPC1共有92个基因上调,243个基因下调,随后将差异基因进行KEGG分析和GSEA后得出,PABPC1过表达后可能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中mTORC1信号通路,进一步活化E2F通路。采用Western blot对通路相关蛋白验证,结果显示PABPC1过表达后,通路关键蛋白p-Akt(S473)(P=0.002)、p-mTOR(S2448)(P=0.008)的表达增加,E2F1上游细胞周期促进蛋白Cyclin D1(P=0.001)和p-Rb(P=0.047)表达增加、周期抑制性蛋白p21(P=0.000)和p27(P=0.004)表达减少,促凋亡相关蛋白 Cleaved Caspase-3(P=0.028)和 Bax(P=0.000)表达减少,抗凋亡蛋白Bcl-2(P=0.000)表达增多,参与细胞粘附转移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P=0.006)和MMP-9(P=0.000)表达增多。相应的,PABPC1干扰表达后相关蛋白的表达也有显着性变化(P值均小于0.05)。7.应用 1.0μM PI3K/mTOR 双向抑制 PF-04691502(PF-502)对 YT-Lv-PABP,C1 作用 24h 后较未加药组相比,p-AKT(S473)(P=0.000)和 p-mTOR(S2448)(P=0.000)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t-AKT和t-mTOR则无明显变化。1.0μM PF-502对YT-Lv-PABPC1作用48h后较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G0/G1期显着增多(P=0.007)、S期显着减少(P=0.001),G2/M期无明显变化(P=0.404),细胞凋亡也显着增加(P=0.000),最终细胞增殖明显减慢(P=0.000)。小结1.ATF4在NKTCL细胞株中表达升高,通过与PABPC1启动子区结合促进PABPC1基因的转录。2.PABPC1可促进NKTCL细胞周期进展、减少细胞凋亡,并增加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3.PABPC1在NKTCL肿瘤细胞中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促癌作用,该作用可被PI3K/mTOR抑制剂逆转。第三部分 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生物学功能及机制的体内验证方法1.使用 BALB/c 裸鼠和 YT-Lv-NC、YT-Lv-PABPC1 细胞株构建 NKTCL 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建模成功后(即肿瘤体积达100mm3左右),将YT-Lv-PABPC1组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即 YT-Lv-PABPC1/Vehicle 组和 YT-Lv-PABPC1/PF-502 组,加药组每天口服喂食PF-502(5mg/kg/day)至实验结束,其余两组(YT-Lv-NC/Vehicle和YT-Lv-PABPC1/Vehicle)给予等容量安慰剂。3.每天观察干预后各组裸鼠的一般状况,每4天测量并记录肿瘤体积。干预结束后,处死各组裸鼠,剥离肿瘤并称重。4.新鲜肿瘤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后制成蜡块并切片,随后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以及针对NKTCL的特有标记CD56、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B(Granzyme B,GrB)的免疫组化染色。5.免疫组化法对各组肿瘤组织进行增殖指数Ki-67的检测,原位末端转移酶标 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i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对各组肿瘤组织进行凋亡的检测。6.免疫组化法对各组肿瘤组织进行PABPC1蛋白以及PI3K/Akt/mTOR通路关键蛋白p-Akt和p-mTOR的检测。结果1.在裸鼠皮下接种YT-Lv-NC和YT-Lv-PABPC1细胞株后第9天,肿瘤组织体积达100mm3左右,构建NKTCL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率为100%。2.接种后 1 7 天起 YT-Lv-PABPCl/Vehicle 组较 YT-Lv-NC/Vehicle 组瘤体明显增大(P=0.013),接种后 21 天起 YT-Lv-PABPC1/PF-502 组较 YT-Lv-PABPC1/Vehicle组瘤体明显缩小(P=0.000)。3.接种后33天剥离移植瘤后测量瘤体湿重,YT-Lv-PABPC1/Vehicle组较YT-Lv-NC/Vehicle 组瘤重明显增加(P=0.000),YT-Lv-PABPC1/PF-502 组较YT-Lv-PABPC 1/Vehicle 组瘤重明显减轻(P=0.000)。4.肿瘤组织镜下呈现恶性肿瘤细胞的一般特征,CD56、Perforin、GrB在各组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5.YT-Lv-PABPC1/Vehicle 组较 YT-Lv-NC/Vehicle 组 Ki-67 明显增加(P=0.003),凋亡明显减少(P=0.049);YT-Lv-PABPC1/PF-502 组较YT-Lv-PABPC 1/Vehicle 组 Ki-67 明显减少(P=0.000),凋亡明显增加(P=0.000)。6.YT-Lv-PABPC1肿瘤组织中PABPC1蛋白表达较空载体组明显升高;YT-Lv-PABPC1肿瘤组织中p-Akt和p-mTOR表达较空载体组均升高,PF-502能够明显抑制过表达PABPC1肿瘤组织p-Akt和p-mTOR的表达。小结1.成功构建NKTCL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PABPC1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促进NKTCL肿瘤形成。3.PI3K/mTOR抑制剂可逆转PABPC1在NKTCL中的促瘤作用。全文结论1 PABPC1在NKTCL细胞株和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PABPC1高表达是影响NKTCL患者总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2ATF4在NKTCL细胞株中表达升高,并参与调控PABPC1的转录。3 PABPC1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NKTCL细胞株细胞周期进展、减少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并可被PI3K/mTOR抑制剂逆转。4 PABPC1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NKTCL裸鼠移植瘤生长,该促瘤作用可被PI3K/mTOR抑制剂逆转。
马斌娟[7](2013)在《鸦胆子油乳对Hep-2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喉癌Hep-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MTT比色法检测五个不同药物浓度(0.1、0.2、0.4、0.6、0.8g/L)对细胞的抑制率;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MTT显示鸦胆子油乳对Hep-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显示加药组细胞染色体固缩,聚集呈块状、新月状,出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0.2、0.4、0.6g/L药物作用48h后凋亡率分别为(42.58±4.36)﹪、(57.71±3.07)﹪和(75.50±3.93)﹪,显着高于对照组(0.9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2,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随着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浓度增加,Bcl-2mRNA的表达减少,BaxmRNA的表达量逐渐上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鸦胆子油乳诱导人喉癌Hep-2细胞凋亡是通过凋亡机制,下调Bcl-2mRNA和上调BaxmRNA的表达量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邹阳[8](2010)在《乳岩宁方诱导MCF-7细胞凋亡及抑制荷瘤裸鼠微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MCF-7是人源乳腺癌细胞, ER、PR、VEGF均阳性表达,本实验分为两部分,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乳岩宁方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体内实验观察乳岩宁方对MCF-7荷瘤裸鼠乳腺癌的抑瘤作用、抑制MCF-7荷瘤裸鼠肿瘤血管生成及对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来探讨乳岩宁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材料与方法:实验细胞株:MCF-7购于湖南湘雅医学院中心实验室细胞库(美国标准生物品收藏中心ATCC制备)。实验动物:SPF级小鼠(4-6周龄)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 g ;雌性BALB/c-nu/nu裸鼠(4-6周龄)30只,体重20±2 g购于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质量合证:SCXKGGD2004-0017。实验方法:一、含乳岩宁方SPF小鼠血清制备:50只SPF级小鼠适应性喂养3天,随机分为对照组、用药组,用药组按人与小鼠体表面积比值折算成相当于人临床剂量10倍量给药,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每天上、下午相同时间(每次间隔12小时)灌胃,连续灌胃7天,后禁食不禁水,于末次给药2次,中间间隔lh,于最后一次给药后l小时,无菌操作下取血。血样常温放置4小时后4℃过夜,离心2000rpm×15min,0.22u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于EP管中,-20℃保存,使用前56℃水浴灭活30min。二、MTT比色法测定乳岩宁含药血清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步骤:1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0.25%的消化胰酶/EDTA 800ul消化,用10%FBS的DMEM制成单细胞悬液;2调整细胞浓度为2×105/ml,接种于3块96孔板中,每孔200ul,于37℃,5%CO2饱和湿度条件培养24 h; 3换用0.5%FBS的DMEM培养基,继续于37℃,5%CO2饱和湿度条件培养24 h,同步细胞于G0/G1期;4根据DMEM培养基中血清来源不同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即5%正常血清组、10%正常血清组、20%正常血清组及相同体积分数的5%中药血清组、10%中药血清组、20%中药血清组,每组设10个复孔;5每孔分别添加各组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及DMEM培养基,每孔终体积为200ul,继续分别培养24 h、48 h、72 h;6在不同的终点时间均换成无血清DMEM100ul,并加入MTT (5mg/ml) 20uL,孵育4 h后,吸弃培养液,然后加入二甲基亚砜( DMSO) 150uL/孔,放于水平摇床轻微震荡10 min;7用酶标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OD值),结果取均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增殖抑制率=(对照组OD值-实验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三、AO/EB荧光染色法观察乳岩宁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MCF-7细胞,PBS液洗涤1次,0.25%胰酶/EDTA 800ul消化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液配成104个/ml的细胞悬液。以每孔2ml体积接种于6孔板,孔内放玻片。细胞培养生长抑制2天后,分为乳岩宁含药血清浓度为5%、10%、20%、及对照组共4组,每组3个复孔,每组给药24h。1天后,吸去培养液,取出6孔板的玻片,PBS洗3次后,10%甲醛固定30分钟, AO/EB染色,碳酸盐缓冲甘油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激发波长为405 nm。每组分别计数3次,每次计数细胞300个,计算凋亡率,用SPSS10.0软件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影响凋亡的含药血清浓度。含药血清浓度为20%组,凋亡率最高,因此以下实验选择用20%浓度含药血清进行实验。四、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周期。五、乳岩宁对MCF-7细胞BAX/BCL2/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用0.25%胰酶/EDTA 800ul消化后,配成104个/ml的细胞悬液,以每瓶5ml体积接种于培养瓶中,每2天换液一次。在含有10%胎牛血清低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待其生长至70%融合时,换用0.5%FBS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同步细胞于G0/G1期。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含20%空白血清)和中药血清组(含20%中药血清),培养24 h,1天后,倒去培养液。将细胞培养液吸弃,预冷PBS洗细胞2次,倒出PBS,加入预冷的细胞裂解液,置冰上裂解细胞;细胞样品完全破碎后,用细胞刮刮下细胞,移至准备好的1.5ml的EP管中。冷冻高速离心机中离心,4℃1500转/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是蛋白。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进行检测。六、乳岩宁含药血清诱导MCF-7细胞凋亡相关信号转导机制Western blot检测P-AKT蛋白表达取对数生长期平滑肌细胞,用PBS液洗涤1次,用0.25%胰酶/EDTA 800ul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以每瓶5ml体积接种于培养瓶中,于37℃,5%CO2条件下培养;待其生长至70%融合时,换用0.5%FBS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同步细胞于G0/G1期;将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含20%空白血清)和中药血清组(含20%中药血清),培养24 h;在终点时间,更换含有PDGF-BB(5ng/ml)的培养基继续孵育30 min;分别于5min、10min、20min、30min将细胞培养基吸弃,细胞刮收集细胞,后续Western blot检测。七、以及MCF-7荷瘤裸鼠病理切片制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微观状态、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原位杂交(TUNEL)法、MVD表达、ELISA方法检测MCF-7荷瘤裸鼠血清中EGF/VEGF表达,以及Western blot法对PI3K-Akt蛋白检测等。结果:1. MTT检测提示乳岩宁20%含药血清干预24小时对MCF-7有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试剂盒(AnnexinⅤ-FITC)检测提示乳岩宁含药血清可诱导MCF-7细胞凋亡。2.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提示乳岩宁含药血清诱导MCF-7细胞停滞于G0/G1-S期,且呈量效关系。3.蛋白检测乳岩宁含药血清可下调BCL-2蛋白表达,提高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下调P-Akt表达,说明乳岩宁含药血清诱导MCF-7细胞凋亡机制之一是通过影响PI3K/Akt通路中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干预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实现。4. MCF-7荷瘤裸鼠在体实验病理、电镜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微观状态,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原位杂交(TUNEL)法、蛋白检测P-Akt弱表达,印证乳岩宁方对MCF-7荷瘤裸鼠亦具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5.乳岩宁方分组干预后免疫组化检测MCF-7荷瘤裸鼠MVD下降、ELISA方法检测MCF-7荷瘤裸鼠血清中EGF/VEGF表达下调,说明乳岩宁方具有抑制乳腺癌血管生成作用,对MCF-7荷瘤裸鼠乳腺癌具有多靶点治疗作用。结论:1.乳岩宁方对MCF-7细胞及MCF-7荷瘤裸鼠乳腺癌具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与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2.乳岩宁方具有抗MCF-7荷瘤裸鼠乳腺癌血管生成作用。
周园园,孙艳芹,郭琳琅[9](2009)在《小细胞肺癌阿霉素多药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与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人小细胞肺癌(SCLC)阿霉素(ADM)多药耐药细胞系H446/ADM模型,分析凋亡相关基因Bcl-2家族在SCLC耐药性产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ADM高浓度反复间歇诱导的方法,建立人SCLC的ADM多药耐药细胞系H446/ADM模型,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MTT法分析细胞系的耐药谱。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法检测Bcl-2、Bcl-xL、Bak及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相对于亲代H446细胞,H446/ADM的生长速度减慢,细胞倍增时间延长,细胞周期分布G0/G1期细胞增加,G2/M期细胞减少;MTT法耐药谱分析示该细胞系对ADM的耐药倍数为33.09,此外,该细胞系对其他化疗药物如DNR、VCR、TAX、DDP、VP-16、MIT亦有交叉耐药。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blot法检测示H446/ADM细胞中Bcl-2和Bcl-xL表达明显高于H446,而Bak和Bax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人SCLC耐药细胞系H446/ADM成功建立,有多药耐药性;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耐药性产生有关。
刘一,边原,叶云[10](2008)在《阿霉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阿霉素(Adriamycin,ADM)是蒽环类抗生素,能嵌合于DNA碱基对之间并紧密结合到DNA上,使核酸中含有相当高浓度的药物,由于这种嵌合所致空间结构的障碍,可抑制DNA以及DNA依赖性RNA的合成。但通过该机制产生抗增生作用所需的阿霉素浓度比临床治疗中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要高。在临床应用时,主要通过药物插入DNA引发拓扑异构酶Ⅱ裂解DNA,从而破坏DNA三级结构。作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细胞毒作用可发生于各期细胞,但S期细胞
二、转bak基因促膀胱癌多药耐药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bak基因促膀胱癌多药耐药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全基因组siRNA文库筛选上皮性卵巢癌耐药细胞株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应用全基因组siRNA文库筛选上皮性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维罗非尼联合紫杉醇对紫杉醇耐药EOC疗效初步探索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上皮性卵巢癌紫杉醇耐药机制探索之白介素13受体α1(IL13RA1)在EOC紫杉醇耐药中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上皮性卵巢癌紫杉醇耐药机制浅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2)MiR-27b对胰腺癌细胞BXPC-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与VEGFC的靶向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实验材料与设备 |
1.1 细胞株 |
1.2 主要仪器 |
1.3 试剂及耗材 |
1.4 主要自配溶液 |
1.5 细胞转染引物序列 |
2.实验方法 |
2.1 细胞复苏、传代及冻存 |
2.1.1 细胞复苏 |
2.1.2 细胞传代 |
2.1.3 细胞冻存 |
2.2 RT-qPCR检测细胞中miR-27b表达 |
2.2.1 细胞总RNA提取 |
2.2.2 RNA质量检测 |
2.2.3 逆转录合成c DNA |
2.2.4 RT-qPCR反应 |
2.3 细胞转染 |
2.4 RT-qPCR检测转染48h后细胞中miR-27b的表达 |
2.5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
2.5.1 细胞转染 |
2.5.2 CCK8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
2.6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
2.7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
2.7.1 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 |
2.7.2 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 |
2.8 miR-27b-3p与 VEGFC3'UTR结合位点预测、验证 |
2.8.1 预测 miR-27b-3p 与 VEGFC 3' UTR 的结合位点 |
2.8.2 质粒载体构建 |
2.8.3 VEGFC3'UTR基因的引物序列 |
2.8.4 质粒共转染 |
2.8.5 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2.9 Western blot检测BXPC-3 细胞中VEGFC的表达 |
2.9.1 制备细胞总蛋白样品 |
2.9.2 蛋白浓度测定(BCA蛋白定量法) |
2.9.3 蛋白变性 |
2.9.4 制胶 |
2.9.5 凝胶电泳 |
2.9.6 转膜 |
2.9.7 封闭 |
2.9.8 孵育抗体 |
2.9.9 曝光 |
2.10 不同 miR-27b 水平下,BXPC-3 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能力及 VEGFC 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2.11 数据统计 |
3.实验结果 |
3.1 miR-27b在 BXPC-3 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
3.2 mimic/inhibitor转染对BXPC-3 细胞miR-27b表达的影响 |
3.3 miR-27b表达水平对BXPC-3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3.4 miR-27b表达水平对BXPC-3 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
3.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 |
3.6 miR-27b表达变化对VEGFC蛋白表达的影响 |
3.7 不同miR-27b水平下,BXPC-3 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能力及VEGFC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4.讨论 |
5.结论及展望 |
文献综述 miR-27b 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miR-34a-5p靶向PD-L1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PD-L1在卵巢癌组织表达及其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中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miR-34a-5p通过PD-L1靶向调控卵巢癌细胞耐药作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miR-34a-5p靶向PD-L1对裸鼠体内成瘤的作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外文论文Ⅰ |
外文论文Ⅱ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化疗耐药与MKP-1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一部分 临床实验 |
(一)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及一般资料 |
2. 病例选择 |
(二) 研究方法 |
1. 材料、试剂与设备 |
2. 研究分组 |
3. 免疫组化 |
4. qRT-PCR检测 |
5. 统计分析 |
第二部分 细胞实验 |
(一) 材料、试剂与设备 |
(二) 实验方法 |
二、结果 |
(一) 临床实验部分 |
1. 临床初发与复发膀胱癌患者病理特征的比较分析(见表1) |
2. FGFR3在初发和复发NM1BC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
3. MKP-1在初发和复发NMIBC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
4. MKP-1 mRNA表达在初发和复发NMIB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
(二) 细胞实验部分 |
1. 3D模型的建立以及MKP-1在MAPK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
2. MKP-1抑制RT112细胞凋亡 |
3. MKP-1通过JNK、ERK和p38途径参与膀胱癌细胞的耐药过程 |
三、分析与讨论 |
四、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致谢 |
文献综述 膀胱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B. 研究生期间获得荣誉及证书 |
(5)STAT5基因沉默及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株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 平衡STAT-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
参考文献 |
二、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
三、致谢 |
四、个人简介 |
(6)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细胞中表达调控、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的探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生物学功能及机制的体内验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NK/T细胞淋巴瘤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鸦胆子油乳对Hep-2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方法 |
1. 主要试剂及器材 |
2. 主要试剂的配制 |
3. 喉癌 Hep‐2 细胞系的培养 |
4. MTT 比色法检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细胞增殖的抑制 |
5. 鸦胆子油乳作用后 Hep‐2 细胞形态的观察 |
6.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 |
7.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不同处理组中凋亡基因 Bcl‐2 和 Bax 的表达 |
结果 |
1. 人喉癌 Hep‐2 细胞系的培养情况 |
2. 鸦胆子油乳作用后 Hep‐2 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
3. 鸦胆子油乳对 Hep‐2 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
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 |
5.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 Hep‐2 细胞 Bcl‐2、Bax 基因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乳岩宁方诱导MCF-7细胞凋亡及抑制荷瘤裸鼠微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乳腺癌研究现状 |
综述二 乳腺癌与细胞凋亡及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
综述三 乳腺癌与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
正文 |
第一部分 乳岩宁对 MCF-7 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作用通路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部分 乳岩宁对 MCF-7 荷瘤裸鼠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三部分 乳岩宁干预 MCF-7 乳腺癌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述 |
本实验创新点 |
附件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小细胞肺癌阿霉素多药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与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H446耐药细胞株模型建立 |
1.2.2 化疗药物敏感试验 |
1.2.3 细胞周期检测 |
1.2.4 Bcl-2家族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检测 |
1.2.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阿霉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阿霉素临床治疗方案 |
1.1 阿霉素持续输注加时辰化疗 |
1.2 化疗与热疗相结合 |
1.3 每周给药化疗 |
2 逆转耐药性 |
2.1 蛋白激酶C抑制剂 |
2.2 Bcl-2基因家族 |
2.3 生存素反义核酸 |
3 阿霉素新剂型 |
3.1 脂质体 |
3.2 磁性毫微粒 |
3.3 磁性微球 |
3.4 免疫毫微粒 |
3.5 明胶缓释剂 |
四、转bak基因促膀胱癌多药耐药细胞凋亡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全基因组siRNA文库筛选上皮性卵巢癌耐药细胞株及其耐药机制研究[D]. 赵玲.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MiR-27b对胰腺癌细胞BXPC-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与VEGFC的靶向关系研究[D]. 王岩. 兰州大学, 2021(09)
- [3]miR-34a-5p靶向PD-L1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D]. 左英. 山东大学, 2020(09)
- [4]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化疗耐药与MKP-1的相关性研究[D]. 雷思羽.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STAT5基因沉默及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株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汪洋.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
- [6]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鹦君. 郑州大学, 2020(02)
- [7]鸦胆子油乳对Hep-2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的研究[D]. 马斌娟. 宁夏医科大学, 2013(03)
- [8]乳岩宁方诱导MCF-7细胞凋亡及抑制荷瘤裸鼠微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D]. 邹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04)
- [9]小细胞肺癌阿霉素多药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与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关系[J]. 周园园,孙艳芹,郭琳琅. 山东医药, 2009(03)
- [10]阿霉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 刘一,边原,叶云.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