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环境下使用VisualC++6.0开发串行异步通信程序

Windows环境下使用VisualC++6.0开发串行异步通信程序

一、用VisualC++6.0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串口异步通信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徐攀[1](2009)在《SCADA系统中应用OPC数据接口技术的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业生产过程复杂程度的提高,SCADA系统需要集成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的现场信息,由此引发的大量的规约转换工作和兼容性问题已经成为实际工程中的瓶颈,使得SCADA系统内的无缝互连变得相当困难。OPC技术为工业自动化系统不同应用层之间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数据交换机制,使工业控制环境中的各个数据源之间能够灵活地进行数据交换,这对增强SCADA系统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实现不同系统的集成,达到信息的共享,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不仅着眼于OPC技术的深入研究,而且着重就工业控制环境下如何在SCADA系统中应用OPC技术,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SCADA系统的互连集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设计了SCADA系统引入OPC技术后的软件集成解决方案以及OPC服务器内部结构,并按照OPC基金会的数据访问规范,结合组件对象模型技术,在VC++集成开发环境中开发了OPC数据访问服务器核心组件程序和服务器界面组态程序源代码,把各种设备的通信协议转换成OPC标准,对外提供标准的接口,为各种带有OPC客户端的工业监控软件提供数据源,实现了信息的共享,解决了不同硬件设备以及应用软件的通讯协议兼容性问题,为工业过程控制级与企业信息管理级通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价值,达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吴庆娟[2](2009)在《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喷油泵作为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中燃油的控制和供给单元,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柴油机的加速性能、油耗大小及尾气的排放质量等。准确测量喷油泵的各项技术参数对提高柴油机的各项技术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智能化试验台的最新技术,采用单片机及PC机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对喷油泵试验台全面自动控制的测控系统。详细介绍了试验台各项参数的测控方法,包括燃油流量监测、转速测控、喷油压力监测及喷油次数的计数等。论文首先总结分析了以前的喷油泵试验台监控技术,然后从喷油泵试验台监控系统总体结构入手,在详细分析系统所要监测和控制参数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喷油泵试验台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以AT89C51单片机为中心的喷油泵控制及数据采集系统,以PC机为中心的上位机监控及管理系统。下位机通过RS-232串口接收上位机的命令并执行喷油泵试验台的电机转速控制、喷油次数的计数、喷油压力及燃油流量显示。上位机是整个试验台监控系统的管理者,主要完成给下位机发送特定操作命令及监测数据的显示、收集和存储,它有着友好的中文显示界面,并充分考虑容错设计。针对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及技术指标的要求,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喷油泵试验台的硬件电路,包括系统电源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模拟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块以及数字脉冲信号处理转换模块)、单片机外围扩展电路(并行I/O口扩展与定时/计数器扩展、数据存储模块和串行通信模块)、继电输出控制电路等。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采用Keil C51及Visual C++6.0的编程工具,在Windows XP系统平台上实现了上位PC机程序、AT89C51单片机程序及串行通信程序。经联机调试及各功能的模拟测试,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易于操作、运行稳定,便于维护等,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王兴燕[3](2009)在《工厂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图像处理、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视频监控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等特性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视频监控系统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容易受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影响,布线复杂、系统灵活性差、系统反馈现场情况不够及时准确、设备费用高、维修不方便等,本文设计的无线视频监控基本消除了这些局限。本文利用基于WinCE.net的嵌入式技术和GPRS网络完成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开发。本课题设计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从外观上来看分为:监控终端和监控中心两部分。监控终端由基于WinCE.ne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采用JPEG编码压缩技术的视频模块,以CCD为成像元件的云台/摄像头和GPRS调制解调器共同组成,负责视频现场数据的采集和编码压缩,以及在GPRS网络上的远程无线传输;监控中心的硬件组成有一台连入Internet互联网PC计算机,它的主要工作是对其他的模块发送控制指令,并将监控前端传输来的监控图像进行显示。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与现状,然后对系统相关知识GPRS网络技术、WinCE.net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硬件原理以及JPEG图像编码压缩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接下来介绍了工厂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本课题设计的系统软件有监控终端软件、监控过程通信软件和监控中心管理软件三部分。它们各自的主要任务分别是:监控终端软件负责采集视频监控现场的数据,并进行编码压缩处理;监控过程通信软件就是负责监控终端与监控中心间进行数据通信;监控中心则负责管理整个监控系统,并显示监控终端采集的图像和数据。本文还设计了一套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在工厂中应用的方案,使技术到成果的转换成为可能。最后,总结阐述了系统的优缺点,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王臻[4](2008)在《多功能多协议仿真电能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电能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能源,涉及国民经济所有领域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和民用电能表日益增多,出现了一户一表、甚至一户多表的情况。为了促进均衡用电,很多地方采用分时计费策略。这种发展趋势致使抄取电能表数据成为一个庞大的工程。越来越多的电力部门开始采用数据采集终端来代替原有的传统手工抄表模式,并通过系统接口为电力营销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数据采集,提高了抄表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抄表数据的准确性。由于电力管理的严格化、具体化,电表种类的多样化,通信协议的不兼容性对数据采集终端的开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电能表的通讯功能和计算机强大的存储、管理功能结合起来,设计并实现一个能仿真多种协议的电能表,为数据采集终端研发提供强大的测试工具,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开发成本。本文首先对电子式电能表的定义、基本工作原理、应用等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实现仿真电能表的意义和可行性。然后介绍了多功能多协议仿真电能表的总体设计,将系统分为数据存储模块、底层通信模块、高层管理模块三大模块,并对开发工具的选择及测试工具进行了介绍。数据存储模块是实现系统的基础,通过分析多种电能表的通信协议建立合理的数据库关系。底层通信模块是实现系统的关键和难点,也是本文的重点。主要是利用CSerialPort串口通信类实现计算机与数据采集终端间的串口通信。利用数据库的存储和关系,实现了解析、构造不同协议的数据帧,可以支持仿真1个RS232链路上的32块不同协议的电能表。高层管理模块是系统功能的体现。介绍了各个模块功能的实现。主要包括通信状况的显示和管理、电能表的管理、电表数据的管理、协议以及帧特性的管理等,另外还有电能表数据手动设置和自动变化、并通过图像显示数据变化趋势等功能。然后,介绍了仿真系统的测试环境和测试结果。本文的最后对本次课题的工作、设计的体会,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杜宏璐[5](2007)在《基于VC++的图像火焰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站锅炉燃烧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电站的安全和经济运行,为了能及时可靠地检测到炉内燃烧工况,防止发生炉膛爆炸等情况,电站锅炉必须配备功能齐全、性能可靠的图像火焰检测系统。本课题是图像火焰检测项目的子系统,主要工作是设计出视频工作站(上位机)软件。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基于MFC技术、多线程技术和串口通信原理,利用可视化的编程环境VC++和Access数据库,从工业控制上位机软件的特点出发,按照功能分为多个不同的模块,完成一套适用于图像火焰检测系统的上位机应用软件。设计了软件的功能结构,并编写了相应的程序,使软件具备了燃烧火焰的实时监测、视频存储回放、历史曲线查看及数据库管理等功能。用户画面采用中文环境,人机界面友好,易于操作,控制安全可靠,数据存储量大,处理方便,精度高,安装简单并且调试方便可靠。

杨宇慧[6](2007)在《Modbus协议测试规范国家标准草案的制订及测试系统的开发》文中认为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发展的热点之一,尤其是Modbus协议作为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和实时控制的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事实的工业标准,应用也因此越来越广泛。但同时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即串行链路的Modbus设备间的互操作性较差,已经成为制约Modbus发展的瓶颈。本文在深入研究现场总线协议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工业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串行链路的Modbus协议测试的方案,制订了基于串行链路的Modbus协议测试规范国家标准的草案,并开发了相应的测试系统,实现对串行链路的Modbus设备的测试。首先,通过对现场总线技术的了解,在分析协议测试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串行链路的Modbus协议测试的方案包括基本框架和测试流程,是本文的创新点。该测试主要是针对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应用层三个层次进行的;第二,以基于串行链路的Modbus协议测试的方案为总体框架,研究并制定了基于串行链路的Modbus协议测试规范国家标准的草案;第三,开发基于串行链路上的Modbus协议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串行链路的Modbus设备进行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测试,本文分别描述了系统的组成部分-硬件环境和测试软件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其中,硬件环境是构筑测试平台,搭建一个基于RS485传输技术的主-从型系统:测试软件是测试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基于Win32的应用程序。在研究了Windows应用程序、Windows串口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测试软件模块的设计思路及实现过程,给出了该软件各个模块的流程图、代码及运行结果。最后,在测试系统中进行实验。经测试,该系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刘毅[7](2007)在《禽蛋抓取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参考了大量的机器人特别是果蔬类采摘机器人的结构和控制系统后,以实现禽蛋加工的自动化为出发点,设计了禽蛋抓取控制系统。禽蛋抓取控制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由上位机、RS232通信电路、下位机、电机驱动电路、步进电动机、旋转光电编码器、倍频电路、接近开关电路和电磁阀控制电路组成,具有构建数据通信通道、驱动步进电机、电机转速及定位的反馈和抓取禽蛋的功能。PC机作为上位机,指挥和监督下位机即单片机的工作。通信电路为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信提供通道,以MAX232芯片为核心构成多机通信系统,负责传输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下位机采用与MCS-51兼容的AT89S52单片机,该机是低功耗,8位CMOS工艺处理器,具有8K的在线可编程Flash存储器,片内Flash存储器可以多次编程。电机驱动电路以L298N芯片构成,L298N内部包含4通道逻辑驱动电路,是一种二相和四相电机的专用驱动器,可驱动46V、2A以下的电机。步进电动机采用四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0.9°/1.8°,保持转矩为0.54N·m,定位转矩0.025N·m,重量为0.36Kg。步进电动机采用闭环控制,选择旋转光电编码器作为反馈元件,旋转光电编码器旋转一周可以产生100个脉冲,本文的步进电动机旋转一周需要400个脉冲,因此在旋转光电编码器的输出端增加了倍频电路,使旋转光电编码器旋转一周发出400个脉冲,提高闭环控制精度。当吸盘靠近禽蛋时接近开关电路发出低电平信号,单片机接收信号后由电磁阀控制电路使电磁阀失电,吸盘内的气压降低,将禽蛋吸取。软件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程序,具有交换数据、电机定位控制、电机转速调节功能。首先,利用VC++6.0软件设计上位机的通信程序,包含一个简单的界面,可以输入整数数据发送给下位机;其次,利用Keil软件设计下位机程序,下位机主要包括下位机通信程序、步进电机升降频程序、PID转速控制程序。下位机通信程序负责下位机与上位机的通信,当上位机发送地址时判断是否为本机地址,然后决定是否应该接受数据。升降频程序采用指数升降频方法,符合步进电机矩频特性,保证步进电机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运行转速。PID转速控制程序负责电机转速的调节。应用PID转速控制程序后,显着的提高了步进电动机转速调节的动态性能指标。PID控制参数是通过建立步进电动机的二阶数学模型后,应用Simulink进行数字仿真而获得的最优控制参数(比例系数KP=1.1,积分时间Ti=0.081,微分时间TD=0.068)。试验表明,系统对步进电动机转速能实时检测和控制,调节时间短,转速稳定,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到步进电机100个步数以内,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

贾春辉[8](2007)在《体育径赛自动记圈系统中信息处理功能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在体育比赛中,径赛的记圈工作仍采用传统的人工记圈的方法。这种方法已经脱离了现代体育比赛中各项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结合当前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计算机串行通信技术、计算机可视化编程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这些技术综合运用,设计了体育径赛自动记圈系统。本文介绍了体育径赛记圈工作的现状以及自动记圈工作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径赛自动记圈仪研制中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详细介绍了在体育径赛自动记圈系统的设计中用的各种知识、技术以及在将这些知识和技术用在设计中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国际田径联合会对径赛记圈工作的要求以及比赛现场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仪器的整体设计思想;分析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与应用,选择了适合设计中使用的射频识别系统;介绍了计算机串口通信的知识,设计了记圈系统使用的串口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控制电路;设计了用户管理界面,将用户管理界面与数据库相连,实现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各种功能。

陈淡[9](2006)在《基于水平剪切声表面波阵列传感技术的测试系统的研发》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SAW阵列传感器在生化、环境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开发基于SAW阵列传感技术的小型化实时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针对环境水体中多种有毒污染物实时监测的问题,本课题进行了一种基于声表面波阵列传感技术的环境水体现场实时测试分析仪器核心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本文针对来自六个通道的声表面波阵列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了分析,根据课题提出的每通道在宽频率范围内需实现千分之一测量精度的要求,设计了基于DSP和CPLD结构的电路,结合专用分频计数集成电路,通过快速运算控制解决了多通道并行实时计数的问题。其次,为了拓宽本系统在高频信号计数检测方面的应用,本文进行了预分频逻辑功能电路的设计使系统具有高达1.1GHz的频率检测上限。最后,系统设计了基于异步串口通讯和USB2.0的两种通讯方式实现了和PC机的实时通讯。通过使用NI Measurement Studio中的NIGraph控件对多通道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实时显示,在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下应用程序可通过下位机DSP控制测试仪器液路进样系统的泵阀按测试方案进行工作。 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为环境水体小型化实时测试分析仪器的后续开发奠定了基础。

左延红[10](2006)在《轴类零件自动检测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国内大多数生产企业对轴类零件检测的技术还停留在人工检验的基础上、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着误差大、效率低与生产力低下的缺陷。本文在分析研究了单片机和自动检测装置的发展及趋势的基础上,以方便、实用、可靠、经济等设计原则为目标,进行轴类零件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 本文采用性能价格比较高的PC机与单片机8031为核心,现代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为支撑的硬件系统设计方案:选用光栅传感器与触发式探测头两类先进传感器实现系统对检测信号、数据的高精度采集;选用RS232或RS485接口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异步串行通信,对系统进行近程或远程控制。实现精确、快速的信号、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和系统的实时控制功能。 同时以Windows系统为平台、Visual C++高级语言为工具编制系统的软件部分:实现了良好的人机对话功能、快速可靠的通信功能及强大的数据存储与处理功能;并采用以V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新技术,简化程序编制及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并且深入的探讨了系统在检测中数据的处理方法。从而实现硬件上经济、可靠,软件上方便、实用的系统设计目标。 本文通过对轴类零件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为轴类零件自动检测装备的实现创建了坚实的技术平台,为实现轴类零件的经济、高效、精确检测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二、用VisualC++6.0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串口异步通信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VisualC++6.0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串口异步通信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1)SCADA系统中应用OPC数据接口技术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SCADA系统简介
    1.2 问题的提出
    1.3 OPC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1.3.1 OPC规范简介
        1.3.2 OPC技术解决的问题
        1.3.3 OPC技术的优势
        1.3.4 OPC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4 课题的背景、意义及任务
        1.4.1 课题的工程背景
        1.4.2 课题的任务
第2章 OPC技术的基础——COM/DCOM
    2.1 组件化编程思想
    2.2 OPC技术基础
        2.2.1 OLE的演变
        2.2.2 COM对象
        2.2.3 COM接口
        2.2.4 IUnknown接口及对象生存期管理
        2.2.5 COM库
        2.2.6 类工厂
        2.2.7 COM组件的注册
        2.2.8 DCOM
    2.3 COM特性总结
第3章 OPC DA关键技术研究
    3.1 OPC DA体系结构
        3.1.1 OPC客户程序和OPC服务器
        3.1.2 OPC DA服务器逻辑对象模型
        3.1.3 OPC接口体系
    3.2 OPC DA对象与接口
        3.2.1 OPC DA服务器对象
        3.2.2 OPC DA组对象
        3.2.3 OPC DA客户端接口
    3.3 OPC DA数据通信机制
        3.3.1 同步通信方式
        3.3.2 异步通信方式
        3.3.3 连接点机制对异步通信的支持
第4章 OPC DA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4.1 OPC服务器总体设计
        4.1.1 方案设计
        4.1.2 功能设计
        4.1.3 开发方式的选择
        4.1.4 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4.2 OPC Server对象的实现
        4.2.1 OPC Server对象的定义
        4.2.2 Server对象各个接口的实现
    4.3 OPC Group对象的实现
        4.3.1 OPC Group对象的定义
        4.3.2 Group对象各个接口的实现
    4.4 OPC Item对象的实现
        4.4.1 OPC Item对象的定义
        4.4.2 服务器实时内存数据缓冲区
    4.5 OPC服务器核心组件的实现
        4.5.1 服务器的注册和注销
        4.5.2 服务器类工厂的注册和释放
    4.6 OPC服务器组态界面设计
第5章 OPC服务器运行及测试
    5.1 OPC服务器界面组态测试
    5.2 OPC服务器数据通道畅通性测试
    5.3 数据交互测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2)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2.1 系统功能要求及技术指标
        2.1.1 系统主要功能
        2.1.2 系统的技术指标
    2.2 系统监测信号及传感器
        2.2.1 转速及喷油计数信号监测
        2.2.2 压力信号监测
        2.2.3 流量信号监测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1 系统的总体结构
        2.3.2 系统的总体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单片机的选择
        3.1.1 AT89C51的特点
        3.1.2 AT89C51的芯片管脚介绍
    3.2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3.2.1 A/D转换电路
        3.2.2 流量信号处理电路
        3.2.3 主轴转速信号处理电路
        3.2.4 喷油压力信号处理电路
    3.3 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3.4 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3.4.1 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和理论基础
        3.4.2 变频器工作简介
        3.4.3 转速输出放大电路设计
        3.4.4 转速控制方式选择电路设计
    3.5 异步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3.5.1 AT89C51单片机与PC机通信接口电路
        3.5.2 AT89C51单片机串行通信
        3.5.3 PC机串行通信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喷油泵试验台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4.2 上位PC机程序设计实现
        4.2.1 系统配置
        4.2.2 串行口通信检测
        4.2.3 数据动态实时监测
        4.2.4 系统帮助
    4.3 AT89C51单片机程序设计
        4.3.1 主程序设计
        4.3.2 开发工具选择
        4.3.3 转速测量子程序
        4.3.4 喷油量测量子程序
        4.3.5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
        4.3.6 转速的控制
    4.4 AT89C51与PC机间通信软件的设计
        4.4.1 通信协议
        4.4.2 基于Windows API的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4.4.3 PC机串行通信子程序
        4.4.4 单片机串行通信子程序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系统核心源代码
    B.1 PC端串口通信
    B.2 数据动态实时监测
    B.3 单片机端通信

(3)工厂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1.2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1.2.1 数字信号控制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1.2.2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1.3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
        1.3.1 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化
        1.3.2 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化
    1.4 课题背景
    1.5 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1.6 课题的主要工作任务
第二章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2.1 GPRS技术概述
        2.1.1 GPRS的特点
        2.1.1.1 GPRS与GSM比较中表现出的特点
        2.1.1.2 应用上的特点
        2.1.1.3 技术上的特点
        2.1.2 GPRS的网络结构
        2.1.3 GPRS协议模型
    2.2 软件技术
        2.2.1 嵌入式介绍
        2.2.2 WinCE.net
        2.2.3 开发环境及平台定制
        2.2.4 调试方式
第三章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的结构框架
    3.2 系统软硬件
        3.2.1 CCD成像元件
        3.2.2 GPRS Modem核心芯片SIEMENS MC55模块
        3.2.3 嵌入式平台硬件
        3.2.4 视频模块及JPEG
    3.3 系统软件设计
第四章 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监控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4.1.1 视频模块控制程序
        4.1.2 监控终端数据帧初级处理程序
        4.1.3 A/D转换程序
    4.2 通信过程设计与实现
        4.2.1 接入GPRS网络程序
        4.2.2 Socket通信程序
    4.3 监控中心软件界面
    4.4 监控中心数据帧处理程序
    4.5 图像显示程序
    4.6 系统测试
第五章 工厂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5.1 图像监控点设置
    5.2 工厂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
    5.3 工厂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工作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4)多功能多协议仿真电能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实现仿真电能表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简介
第2章 电能表的简介及仿真电能表的总体设计
    2.1 电子式电能表的简介
        2.1.1 电能表技术的发展历程
        2.1.2 电子式电能表结构
        2.1.3 电子式电能表计量原理
        2.1.4 电子式电能表通讯接口
        2.1.5 电子式电能表通讯协议
    2.2 仿真电能表的总体设计
    2.3 仿真电能表开发工具的选择
        2.3.1 界面开发工具
        2.3.2 数据库开发工具
        2.3.3 测试工具
第3章 仿真电能表数据库模块的实现
    3.1 电能表通信协议多样性的原因
    3.2 国内常见电能表通信协议介绍
        3.2.1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3.2.2 威胜协议
        3.2.3 其它电能表通信协议
    3.3 电能表通信协议分析及数据库的构造
        3.3.1 电能表通信协议分析
        3.3.2 电能表数据库的建立
第4章 仿真电能表底层通信模块的实现
    4.1 串口通信实现方法的介绍
        4.1.1 串口通信的硬件接口
        4.1.2 串口通信的实现方法
    4.2 仿真电能表串口通信的具体实现
        4.2.1 CSerialPort串口通信类的函数介绍
        4.2.2 系统中CSeria1Port串口通信类的应用
    4.3 仿真电能表通信模块的设计
        4.3.1 通信模块的总体设计
        4.3.2 请求帧接受模块的设计
        4.3.3 请求帧解析模块的设计
        4.3.4 响应帧生成及发送模块的设计
第5章 面向用户的仿真电能表管理系统的实现
    5.1 VC访问数据库方法及应用
    5.2 系统界面具体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2.1 系统界面模块的功能分析
        5.2.2 主界面模块的实现
        5.2.3 协议管理模块的实现
        5.2.4 动态电表数据管理模块的实现
第6章 仿真电能表的测试和分析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结果
        6.2.1 界面控制测试
        6.2.2 通信状况测试
        6.2.3 测试结果说明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基于VC++的图像火焰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技术
        1.2.1 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技术介绍
        1.2.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框架
第2章 课题相关技术介绍
    2.1 Visual C++开发平台
        2.1.1 Windows编程模型
        2.1.2 VC++应用程序创建过程
        2.1.3 VC+十集成开发环境介绍
    2.2 数据库技术
        2.2.1 VC++6.0开发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2.2.2 SQL语言概述
        2.2.3 ADO数据库访问技术
    2.3 串口通信基本原理
        2.3.1 串口通信原理
        2.3.2 VC++中串口通信的实现
    2.4 多线程与线程同步
        2.4.1 多线程的基本概念
        2.4.2 线程的同步化
        2.4.3 基于 VC++的多线程编程
    2.5 小结
第3章 图像火焰检测系统
    3.1 系统的总体结构
        3.1.1 各组成部分简介
        3.1.2 系统基本功能和特点
    3.2 上位机软件的总体设计
        3.2.1 需求分析
        3.2.2 软件功能结构
    3.3 小结
第4章 上位机软件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用户界面主线程程序设计
        4.1.1 火焰图像显示
        4.1.2 实时火焰状态
        4.1.3 录像回放
        4.1.4 历史曲线的显示
        4.1.5 火焰参数设置
        4.1.6 巡回设定
        4.1.7 数据库维护
    4.2 数据通信子线程程序设计
        4.2.1 串口读取
        4.2.2 梯度与强度值处理
    4.3 系统功能演示
        4.3.1 基本界面
        4.3.2 实时火焰的显示
        4.3.3 录像回放
        4.3.4 历史曲线查看
        4.3.5 火焰参数设置
        4.3.6 视频设定
        4.3.7 巡回设定
        4.3.8 密码设置
        4.3.9 串口设置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辅线程核心代码

(6)Modbus协议测试规范国家标准草案的制订及测试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现场总线概述
        1.1.1 现场总线技术
        1.1.2 现场总线通信模型
        1.1.3 几种有影响力的现场总线技术
        1.1.4 现场总线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 几种现场总线的协议测试技术概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和安排
2 Modbus协议测试的理论基础及测试方案
    2.1 协议测试简介
    2.2 OSI一致性测试
        2.2.1 一致性测试的理论框架
        2.2.2 一致性测试方法
        2.2.3 一致性测试的分类
        2.2.4 一致性测试流程
    2.3 互操作性测试
    2.4 Modbus协议测试
        2.4.1 基本框架
        2.4.2 测试流程
3 Modbus协议测试规范国家标准草案的制订
    3.1 Modbus通讯协议
        3.1.1 Modbus协议简介
        3.1.2 Modbus网络传输模式
        3.1.3 Modbus消息帧
        3.1.4 Modbus功能码
    3.2 Modbus协议测试规范国家标准草案的制订
4 Modbus协议测试系统的设计
    4.1 测试系统总体设计要求及技术基础
        4.1.1 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
        4.1.2 测试系统的技术基础
    4.2 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
        4.2.1 测试系统结构
        4.2.2 测试系统硬件环境设计
        4.2.3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5 Modbus协议测试系统的实现
    5.1 测试系统硬件环境实现
    5.2 测试系统软件实现
        5.2.1 软件综述
        5.2.2 需求分析
        5.2.3 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3 测试系统的实验
6 结论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禽蛋抓取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文件综述
        1.2.1 机器人定义及分类
        1.2.2 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
        1.2.3 农业机器人技术发展
        1.2.4 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概述
        1.3.1 研究目标
        1.3.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3.3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1 控制器的选择
    2.2 驱动器的选择
        2.2.1 驱动方式的比较
        2.2.2 步进电机工作原理及特点
        2.2.3 步进电机的主要参数
        2.2.4 步进电机的选择
第三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控制系统组成框图和工作原理
    3.2 复位电路
    3.3 时钟电路
    3.4 通讯电路
        3.4.1 RS-232的接口及电气特性
        3.4.2 RS-232电平转换芯片
        3.4.3 PC机与MCS-51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3.5 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电路
        3.5.1 单片机控制器
        3.5.2 驱动电路
        3.5.3 光电编码器
        3.5.4 倍频电路
        3.5.5 闭环控制电路
    3.6 电磁阀控制电路
    3.7 接近开关电路
第四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PC与单片机通信协议
        4.1.1 串行异步通信
        4.1.2 地址、命令及数据帧信号
    4.2 PC通信程序的设计
        4.2.1 通信程序实现方法
        4.2.2 通信程序的界面
        4.2.3 PC通信程序的设计
        4.2.4 PC通信程序流程
    4.3 单片机通信程序的设计
        4.3.1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及波特率
        4.3.2 单片机多机通信
        4.3.3 下位机通信程序流程及程序设计
    4.4 步进电机升降速设计
        4.4.1 步进电机的升降速控制
        4.4.2 步进电机指数升速过程设计
        4.4.3 步进电机降速过程设计
        4.4.4 步进电机升降速的计算机实现
        4.4.5 升降速程序设计及流程图
    4.5 步进电机转速控制
        4.5.1 PID调节算法及数字实现
        4.5.2 PID参数的整定
        4.5.3 PID转速控制程序流程图及程序设计
第五章 试验与分析
    5.1 概述
    5.2 检测电路
    5.3 通信试验
    5.4 步进电机定位试验
    5.5 升频试验
    5.6 转速PID调节试验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系统验证与结论
    6.2 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闭环控制电路图
    检测电路图

(8)体育径赛自动记圈系统中信息处理功能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径赛自动记圈技术的发展现状
    §1-2 实现体育径赛自动记圈所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以及其创新点
        1-3-1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3-2 方案设计
        1-3-3 项目目标
        1-3-4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信号采集传感器的选择
    §2-1 当前射频识别技术的一些特点
        2-1-1 射频识别技术的主要特点
        2-1-2 基本的RFID系统组成
        2-1-3 射频卡的标准及分类
    §2-2 射频识别系统的选择
        2-2-1 射频识别系统选择标准
        2-2-2 射频识别系统产品选择
        2-2-3 解决系统的防碰撞问题
第三章 单片机系统与计算机的串行通信的控制与操作
    §3-1 串口的类型的选择及工作方式的确定
        3-1-1 串行通信的连接方式
        3-1-2 串行异步通信时的数据格式
        3-1-3 串行异步通信的特点
        3-1-4 串行接口的基本功能
        3-1-5 RS-232串行通信接口
        3-1-6 通信接口的设计
    §3-2 LPC2146单片机与计算机的通信
        3-2-1 单片机系统的选择
        3-2-2 串行通信协议的设计
    §3-3 通信控制程序的设计
        3-3-1 数据安全与完整
        3-3-2 单片机控制向PC机发送信息程序
第四章 计算机对串口事件的处理与 MSComm 控件简介
    §4-1 计算机对串口事件的处理
        4-1-1 计算机的硬件接口
        4-1-2 计算机串行口通信的软件编程
    §4-2 MSComm的技术特点
第五章 体育径赛自动记圈仪的用户界面的设计
    §5-1 开发工具的选择
        5-1-1 开发软件的选择
        5-1-2 VisualC++6.0开发环境简介
    §5-2 用户界面程序的设计
        5-2-1 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
        5-2-2 添加运动员功能设计
        5-2-3 删除信息功能设计
        5-2-4 修改信息功能设计
        5-2-5 查询成绩功能设计
        5-2-6 成绩排序功能按钮
        5-2-7 串口配置对话框
    §5-3 演示系统的用户界面
第六章 连接数据库
    §6-1 数据库在体育径赛自动记圈仪中的作用
    §6-2 数据库的访问
        6-2-1 数据库连接过程
        6-2-2 数据源连接成功的程序显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水平剪切声表面波阵列传感技术的测试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目的
    1.3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要求
    2.2 系统硬件设计整体实现
    2.3 预分频电路设计
    2.4 计频电路设计
    2.5 可编程逻辑器件EPM7128S
    2.6 数字信号处理器VC5402
    2.7 异步串口通讯电路设计
    2.8 USB通讯电路设计
    2.9 泵阀液路控制电路的设计
第三章 CPLD软件设计
    3.1 Quartus Ⅱ软件开发流程
        3.1.1 设计输入
        3.1.2 设计编译
        3.1.3 Quartus Ⅱ的延时分析
        3.1.4 设计仿真
        3.1.5 程序下载
    3.2 EPM7128S编程设计
        3.2.1 译码模块设计
        3.2.2 读写逻辑模块设计
        3.2.3 预分频模块设计
        3.2.4 标准时钟信号
        3.2.5 8254通道选择和切换控制模块设计
        3.2.6 8254中断标志读取和清零模块
        3.2.7 其他逻辑设计
第四章 DSP软件设计
    4.1 系统环境配置
    4.2 基本文件结构
    4.3 汇编和C语言基本设置
    4.4 初始化程序设计
        4.4.1 VC5402初始化
        4.4.2 8254的初始化
        4.4.3 8255的初始化
        4.4.3 ST16C550的初始化
        4.4.5 ISP1581的初始化
    4.5 中断程序
        4.5.1 8254的GATE中断
        4.5.2 ST16C550数据接收/发送中断
        4.5.3 ISP1581的中断
    4.6 VC5402应用程序的Bootloader实现
第五章 主机软件设计
    5.1 USB驱动程序设计
        5.1.1 WDM驱动程序
        5.1.2 USB驱动程序结构
        5.1.3 USB驱动开发平台
        5.1.4 USB驱动程序框架
        5.1.5 USB例程
    5.2 主机控制软件设计
        5.2.1 软件界面设计
        5.2.2 异步串口通信设计
        5.2.3 通用串行总线USB通讯设计
第六章 系统分析调试和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硬件调试
    6.2 软件调试
    6.3 系统调试
    6.4 工作总结
    6.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0)轴类零件自动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检测技术的发展
    1.2 轴类零件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1.3 本文的立论依据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2章 硬件设计
    2.1 总体设计说明
    2.2 检测系统的硬件组成
    2.3 PC机的选用
    2.4 单片机的选用
    2.5 光栅传感器的选用
    2.6 探测头的选用
    2.7 通信系统
    2.8 硬件抗干扰措施
第3章 软件设计
    3.1 整体设计
    3.2 Visua1 C++6.0在系统中的应用
    3.3 PC机与单片机间的通信协议
    3.4 PC机与单片机间的通讯程序设计
    3.5 数据采集与处理
    3.6 人机界面设计
第4章 系统的数据处理
    4.1 坐标系确定
    4.2 几何元素的数据处理
    4.3 几何形状的拟合
    4.4 形位公差测量的数据处理
    4.5 螺纹检测
结束语
    1. 结论
    2. 本课题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论文发表

四、用VisualC++6.0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串口异步通信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SCADA系统中应用OPC数据接口技术的研发[D]. 徐攀. 西南交通大学, 2009(S1)
  • [2]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监控系统的研究[D]. 吴庆娟. 兰州理工大学, 2009(11)
  • [3]工厂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王兴燕. 曲阜师范大学, 2009(09)
  • [4]多功能多协议仿真电能表的设计与实现[D]. 王臻. 武汉理工大学, 2008(10)
  • [5]基于VC++的图像火焰检测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D]. 杜宏璐. 南昌大学, 2007(06)
  • [6]Modbus协议测试规范国家标准草案的制订及测试系统的开发[D]. 杨宇慧.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8)
  • [7]禽蛋抓取控制系统的设计[D]. 刘毅.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8]体育径赛自动记圈系统中信息处理功能的设计[D]. 贾春辉. 河北工业大学, 2007(06)
  • [9]基于水平剪切声表面波阵列传感技术的测试系统的研发[D]. 陈淡. 浙江大学, 2006(09)
  • [10]轴类零件自动检测系统研究[D]. 左延红. 兰州理工大学, 2006(10)

标签:;  ;  ;  ;  ;  

Windows环境下使用VisualC++6.0开发串行异步通信程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