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翻车机端环轨道的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王传飞[1](2021)在《翻车机端环磨损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文中提出翻车机出口端环与轨道之间磨损较大,存在间隙。通过对端环受力分析,查找到问题症结。采用一种新技术对翻车机端环进行修复,低端环磨损维修频次,提高端环的使用寿命。
梁凯[2](2019)在《翻车机主体结构寿命预测》文中研究表明大型翻车机系统是港口码头煤炭输送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其运行的可靠性及寿命预测对于保证煤炭集港通道的顺畅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翻车机的主体结构为研究对象,依据现有翻车机的使用情况和实际需求,运用应力测量方法对翻车机的主体寿命进行预测,并给出了断裂控制的建议。首先,依据翻车机主体结构的工作原理,分析翻车机主体的应力特性和材料特性。基于应力测量方法研究应力测量布点方案,进而测试完成相应的应力数据,获取应力样本,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其次,运用雨流计数法获取翻车机的8级载荷谱,运用名义应力法和损伤容限法建立裂纹萌生寿命和裂纹扩展寿命计算模型,建立一套翻车机寿命预测的方法。最后,运用所建立的寿命预测模型对翻车机主体结构进行寿命预测,发现翻车机主体结构的薄弱环节,确定翻车机的寿命循环次数,制定翻车机周期巡检流程和断裂控制方案。运行结果表明,基于寿命预测方法制定的出翻车机巡检周期,增强了翻车机的结构安全性能,提升了翻车机的维修养护水平,可为港口翻车机的更换及重要部件的使用维护提供重要依据。
张小锐,于传合[3](2018)在《CD4型翻车机转子钢结构强度分析》文中提出运用NX Nastran软件对典型工况下的CD4型翻车机转子钢结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翻车机转子的应力分布,校核了翻车机钢结构的设计强度,指导了关键位置的应力检测,通过实测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翻车机结构增强及日常巡检提供了依据。
王阳冰[4](2018)在《秦皇岛港翻车机PLC控制系统改造》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秦线铁路扩容完成,秦港股份七公司原有的翻车机已难以满足万吨重列卸车的任务,同时,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翻车机在十多年的使用后钢结构、电气、控制部分故障不断,急需通过改造重获新生。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际,以翻车机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项目改造的背景情况,港口自动化设备国内外现今发展情况趋势。针对煤四期翻车机系统的状况进行了改造,对煤四期翻堆线设备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并从翻车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参照煤炭的参数和卸车设备的技术要求,计算了系统年通过量,对翻车机电气以及控制部分,尤其针对转子旋转、定位车行进、夹轮器夹紧、振动给料器工作、干雾抑尘喷雾等部分的控制系统,包括实现流程、控制程序、电气原理进行了详细设计,使得改造后的翻车机满足接卸两万吨大列的需求。在实现各工艺的基础上,相比旧翻车机定位车首循环及夹轮器夹紧的程序进行了改进优化,无需额外增加硬件设备投入的情况下,解决了定位车首循环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改善了夹轮器故障频发从而影响系统自动运行的问题,并进行了上位机系统人机界面设计、通信配置,对翻车机工作现场及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系统的远程监控与报警管理。通过对煤四期翻车机系统的改造,解决了翻车机由于设备老化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同时,提高了翻车机作业效率,使之能够稳定高效的运行,在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刘世森[5](2013)在《秦皇岛港翻车机房改造项目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新阶段,与国外、各地区的交流日渐频繁,因此港口生产和港口物流的需求不断上升,港口的各个行业也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港口装卸设备是保证港口各项生产、装卸运输的关键所在,装卸设备的效能直接体现了港口吞吐量。尤其在当前港口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港口的输出效能直接影响着地区和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如何对基于港口装卸的翻车机房进行有效改造,是提高港口生产和运输效能的直接体现。如何运用现有的设备,对翻车机房进行改造,形成最佳改造策略,恰好是本文所在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将以秦皇岛港煤四期工程码头的翻车机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秦皇岛港所在的宏观环境、现实状况以及内部条件的情况,从各个角度分析翻车机房改造的建设条件,并运用现有的条件对翻车机房改造的必要性和要求进行了分析,科学运用各项数据,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剖析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难题、获得的创新以及预期的效能,并在案例分析和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秦皇岛港进行翻车机房改造,从而提升港口的装卸效能,从而加大秦皇岛港的吞吐效率。最后针对秦皇岛港口装卸的实际状况,对秦皇岛港煤运的翻车机房的改造提出了预期的效果评价,以及提出了问题和建议。
赵秋园,张阳,柴仕贞[6](2013)在《港口大型起重运输设备金属结构故障管理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大型港口起重运输设备金属结构故障模式及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对金属结构开裂、失稳等故障原因进行剖析,并从内部工作制度和安全检测评估入手,提出提高大型设备金属结构管理水平的对策,以保证设备本质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
赵秋园,张阳[7](2013)在《港口大型起重运输设备金属结构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探讨港口大型起重运输设备金属结构故障模式及机理,剖析金属结构开裂、失稳等故障的原因,从内部工作制度、安全检测评估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提高大型设备金属结构管理水平的对策。
邱良[8](2013)在《翻车机端环轨道接头扣件改造》文中提出0前言翻车机在煤炭港口装卸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设计方面和使用频繁等原因,翻车机端环轨道接头位置的压板螺栓经常松动、折断,当该处压板失效后,端环的两根轨道头部在翻转过程中会出现微小挤压,导致接头处轨道表面小面积损坏,轨道表面破损处经过托轮时会产生振动和异响,而后向轨道腹部扩展,导致轨道中部出现裂纹,造成轨道断裂而无法使用。修复轨道断裂时,沿裂纹两边锯掉长500 mm的一段轨道,然后再接上一段长480 mm的完好轨道(含两个接口间隙20 mm,每个接口10 mm)。焊接时,除考虑保证焊缝强度外,还要考虑不产
杨孟江[9](2012)在《秦皇岛港煤二期C80翻车机电气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翻车机卸车系统作为一种大型的机、电、液一体化卸车设备,广泛应用于港口、矿山、电站、钢铁等企业,其装卸能力和效率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行和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对秦皇岛港煤二期C80翻车机进行电气系统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了翻车机卸车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和翻车机发展的方向。针对煤二期翻车机系统的状况提出了改进措施。对翻车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对翻车机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了技术分析和特点概括,对翻车机电气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说明翻车机系统的卸车工艺。深入开展了翻车机电气系统控制部分的技术设计,采用先进的总线通讯和位置检测技术,保证翻车机安全可靠运行;介绍了翻车机的主要参数和载荷特征,对翻车机传动部分进行详细的设计,针对驱动系统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对翻车机的电机选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采用ABB DCS800直流变流器实现对翻车机、定位车直流电机平稳调速运行。介绍了翻车机系统的技术性能和翻车机的安装程序和要求;最后介绍了翻车机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以及翻车机的保养和维护方法。本文通过对煤二期C80翻车机系统的电气设计,提升了煤二期翻车机的综合性能,结束了秦皇岛港煤二期不能接卸C80车型的历史,对提高装卸生产效率和设备安全稳定性具有现实意义。
孟宪双[10](2012)在《煤一、二期翻车机改造中液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翻车机是港口煤炭运输的重要设备。随着大秦铁路扩能改造,原用于解列工艺的C63、C70等车型逐步被不能解列作业的C80系列敞车所替换。秦皇岛港煤一、二期原翻车机已经不能适应C80系列新车型的变化,必须从工艺改进出发,对机电液整体进行改造。煤一期翻车机改造兼顾了对不解列C80车型和解列C70系列车型的翻卸工艺,针对直流电机变流调速控制不稳定、精度低、故障率高、制约生产情况进行技术改进,选用泵控液压马达闭式系统作为驱动装置,以比例变量技术和转速反馈实现转速控制,工艺过程通过PLC实现自动化,通过现场总线、以太网技术组建工业控制网络,以人机界面交互技术实现使用和管理。本文重点研究了泵控液压马达闭式系统的液压控制原理,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煤二期翻车机适卸C80项目,在原有土建基础大体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机械设计。原压车、靠车动作都通过液压系统实现,存在污染严重,可靠性差,压车靠车速度调节功能不完善、油缸本身结构易损坏、管路易老化等问题,改造时进行针对性的技术改进,提高了可靠性,保障了生产。改造后的煤一、二期翻车机系统在生产中得以应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二、翻车机端环轨道的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翻车机端环轨道的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翻车机端环磨损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思路 |
2 详细内容 |
2.1 不同端环受力分析 |
2.2 已有技术对比 |
2.3 新技术提出 |
(2)翻车机主体结构寿命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翻车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结构寿命分析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安排 |
第2章 翻车机主体结构应力采集与特征分析 |
2.1 翻车机结构安全期估算测点的选择与应力采集 |
2.2 翻车机结构应力特性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翻车机主体结构应力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
3.1 结构应力数据预处理 |
3.2 结构应力的计数处理 |
3.3 载荷的幅值分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翻车机主体结构寿命评估方法 |
4.1 名义应力法 |
4.1.1 S-N曲线 |
4.1.2 当量应力谱 |
4.1.3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
4.1.4 S-N曲线的修正 |
4.1.5 疲劳分散系数的选择 |
4.2 损伤容限法 |
4.2.1 疲劳断裂的断裂力学描述 |
4.2.2 Q235、Q345 材料特性的研究 |
4.3 线弹性断裂力学方法 |
4.3.1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 |
4.3.2 评定结构疲劳强度及寿命的断裂力学参数 |
4.3.3 巡检部位及周期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翻车机主体结构寿命预测 |
5.1 测点安全使用寿命计算过程 |
5.2 受力较大测点的安全寿命计算结果 |
5.3 安全使用期计算结果分析 |
5.4 断裂控制的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CD4型翻车机转子钢结构强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CD4型翻车机结构原理及特点 |
2 工况选择与载荷确定 |
3 CD4型翻车机转子钢结构强度仿真分析 |
3.1 几何模型 |
3.2 有限元边界条件 |
3.3 分析结果 |
3.3.1 工况1 (重载翻转0°) |
3.3.2 工况2 (重载翻转90°) |
3.3.3 工况3 (重载翻转180°) |
3.3.4 工况4 (空载翻转0°) |
3.3.5 工况5 (空载翻转90°) |
3.3.6 工况6 (空载翻转180°) |
3.4 强度校核 |
4 测试及结果对比 |
5 结论 |
(4)秦皇岛港翻车机PLC控制系统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港口装卸国内外现状 |
1.3 本次改造主要内容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工艺需求 |
2.1 本项目包含设备范围 |
2.2 工艺流程 |
2.2.1 主体工艺 |
2.2.2 翻车机翻转部分 |
2.2.3 定位车移动部分 |
2.2.4 夹轮器夹紧放开部分 |
2.2.5 振动给料器与料位检测器 |
2.2.6 干雾抑尘部分 |
2.2.7 翻车机通讯网络 |
2.2.8 翻车机PLC控制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翻车机控制系统设计 |
3.1 设计原则 |
3.1.1 翻卸物料参数 |
3.1.2 主体部分选取参数 |
3.1.3 主体部分设计选型 |
3.2 电气设计思路 |
3.3 控制系统设计 |
3.4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系统选型 |
3.5 控制系统功能 |
3.5.1 翻车机倾翻作业 |
3.5.2 定位车牵引重车列前进 |
3.5.3 夹轮器夹轮 |
3.5.4 振动给料器 |
3.5.5 干雾抑尘系统 |
3.6 控制系统联锁关系 |
3.7 自动手动切换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操作、运行及调试 |
4.1 操作方式 |
4.2 PLC控制程序的配置 |
4.3 上位机运行显示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5)秦皇岛港翻车机房改造项目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翻车机发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 |
1.3.2 国外研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秦皇岛港运行和管理现状 |
2.1 港口发展状况 |
2.1.1 港口设施状况 |
2.1.2 煤四期泊位运营现状 |
2.1.3 现状评价 |
2.2 秦皇岛港口翻车机状况 |
2.2.1 港口翻车机发展状况 |
2.2.2 影响翻车机效能的因素 |
2.3 港口及经济腹地吞吐需求 |
2.3.1 项目目标及定位 |
2.3.2 腹地经济社会及交通发展 |
2.3.3 港口吞吐量预测 |
2.4 建设规模和建设时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翻车机房改造建设条件分析 |
3.1 翻车机改造的主要问题 |
3.2 建设必要性 |
3.3 工程改造条件 |
3.3.1 自然条件 |
3.3.2 工程配套条件 |
3.3.3 工程设计条件 |
3.3.4 港区交通条件 |
3.3.5 工程电力条件 |
3.4 其他建设条件 |
3.4.1 给排水 |
3.4.2 消防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翻车机房配套设备分析 |
4.1 通信设施 |
4.2 控制及计算机管理 |
4.2.1 控制系统构成 |
4.2.2 控制系统功能 |
4.2.3 控制系统操作方式 |
4.2.4 现场安全检测装置 |
4.2.5 工业电视系统 |
4.2.6 电缆敷设 |
4.3 铁路系统建设 |
4.3.1 设计范围 |
4.3.2 既有铁路线路概况 |
4.3.3 本工程铁路运量及改造方案 |
4.3.4 铁路信号及接触网 |
4.4 生产及辅助建筑物 |
4.4.1 项目建筑规模、规范和标准 |
4.4.2 主要建、构筑物结构 |
4.4.3 采暖、空气调节、通风与除尘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翻车机房改造实施方案 |
5.1 总平面布置设计原则 |
5.2 总平面布置 |
5.3 工艺设计原则 |
5.3.1 主要设计参数 |
5.3.2 结构设计 |
5.3.3 装卸工艺方案 |
5.3.4 主要装卸机械设备配置表 |
5.3.5 装卸工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
5.4 安全生产危险因素分析 |
5.4.1 设备设施事故危险因素分析 |
5.4.2 危险因素形成原因 |
5.4.3 安全防范措施 |
5.5 工程改造实施 |
5.5.1 工程施工概况 |
5.5.2 施工条件 |
5.5.3 施工方案 |
5.5.4 施工进度 |
5.6 预期评价 |
5.6.1 效果分析 |
5.6.2 问题与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港口大型起重运输设备金属结构故障管理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某港口大型设备金属结构问题典型案例 |
三、金属结构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设计考虑不周 |
2. 制造安装不良 |
3. 交变载荷导致疲劳破坏 |
4. 外部力量产生结构变形及锈蚀 |
5. 整机结构的平衡问题 |
四、提高金属结构故障管理水平的对策 |
1. 公司内部管理工作 |
2. 加强与外部交流 |
3. 建立金属结构安全档案 |
4. 对设备进行检测及评估 |
五、结束语 |
(7)港口大型起重运输设备金属结构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某港大型设备金属结构问题典型案例 |
2 金属结构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2.1 设计考虑不周 |
2.2 制造安装不良 |
2.3 交变载荷导致疲劳破坏 |
2.4 外部力量导致结构变形及锈蚀 |
2.5 整机结构的平衡问题 |
3 提高金属结构管理水平的对策 |
3.1 加强管理 |
3.1.1 日常检查 |
3.1.2 开展设备的简单检测 |
3.1.3 隐患的分析和维修方案研究 |
3.1.4 与外部交流 |
3.1.5 建立金属结构安全档案 |
3.2 对设备进行检测及评估 |
3.2.1 编制检测及评估大纲 |
3.2.2 针对不同的失效形式进行检测 |
(1) 结构尺寸和表面大缺陷检测。 |
(2) 进行机械性能和应力测试。 |
(3) 进行声发射检测。 |
(4) 进行裂纹和焊缝 (缺陷) 的检测。 |
3.2.3 有限元分析计算 |
3.2.4 安全评估 |
4 结语 |
(9)秦皇岛港煤二期C80翻车机电气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翻车机卸车系统发展概况 |
1.1.1 国外翻车机卸车系统发展概况 |
1.1.2 我国翻车机卸车系统发展概况 |
1.1.3 我国引进国外翻车机的情况 |
1.2 翻车机卸车系统发展趋势 |
1.2.1 增加单台翻车机的翻卸车数 |
1.2.2 提高翻车机的每次翻转循环速率 |
1.2.3 功能越来越完善的翻车机 |
1.2.4 结构更简单和维护更方便的翻车机 |
1.2.5 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翻车机 |
1.3 秦皇岛港煤二期翻车机特点 |
1.3.1 煤二期翻车机卸车系统概况 |
1.3.2 煤二期翻车机改造的目的和必要性 |
1.4 本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翻车机系统工艺及其总体设计方案 |
2.1 翻车机系统的结构和性能 |
2.1.1 转子 |
2.1.2 压车机构 |
2.1.3 靠车机构 |
2.1.4 托辊机构 |
2.1.5 驱动装置 |
2.2 翻车机辅助系统组成 |
2.2.1 定位车 |
2.2.2 夹轮器 |
2.2.3 振动给料器 |
2.2.4 喷淋抑尘系统 |
2.3 翻车机控制系统 |
2.3.1 翻车机通讯网络 |
2.3.2 翻车机 PLC 控制系统 |
2.3.3 翻车机传动控制系统 |
2.4 翻车机工作工艺 |
2.4.1 自动作业工艺 |
2.4.2 机侧手动作业工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翻车机电气系统的详细设计 |
3.1 项目设计方案总体设计原则及要求 |
3.2 控制系统设计 |
3.2.1 控制系统一般要求 |
3.2.2 控制系统功能 |
3.2.3 控制系统联锁关系 |
3.2.4 操作方式 |
3.2.5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系统选型 |
3.2.6 PLC 控制系统设计 |
3.2.7 Profibus DP 总线系统的配置 |
3.2.8 格雷母线格雷母线位置检测 |
3.2.9 上位监控系统的开发 |
3.3 传动系统的设计 |
3.3.1 传动系统概述 |
3.3.2 系统设计的原则 |
3.3.3 翻车机系统负载的特点 |
3.3.4 翻车机电机功率的计算 |
3.3.5 定位车电动机功率和转矩校核 |
3.3.6 电机类型的选择 |
3.3.7 变流器单元的选择 |
3.4 系统框图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翻车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安装调试 |
4.1 翻车机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
4.1.1 翻车机主要参数 |
4.1.2 定位车主要参数 |
4.2 电气设备及其控制系统安装的基本要求 |
4.3 设备安装的总原则 |
4.3.1 安装原则 |
4.3.2 安装指导书内容 |
4.4 翻车机的调试与试运行 |
4.4.1 电气系统设备调试 |
4.4.2 单机送电调试 |
4.4.3 调试记录 |
4.4.4 变流器调试 |
4.4.5 翻车机变流器调试图形 |
4.5 试运行 |
4.6 维护与保养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煤一、二期翻车机改造中液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煤一、二期翻车机改造背景 |
1.2 翻车机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
1.2.1 夹轮器 |
1.2.2 拨车机 |
1.2.3 翻车机 |
1.3 翻车机系统可靠性问题 |
1.4 翻车机发展现状与趋势 |
1.4.1 国外翻车机发展 |
1.4.2 翻车机的发展趋势 |
1.5 液压技术与翻车机 |
1.5.1 液压插装阀技术与翻车机 |
1.5.2 液压污染与翻车机 |
1.6 课题主要内容 |
第2章 翻车机的工艺改进与设计 |
2.1 煤一期翻车机卸车工艺改进与设计 |
2.1.1 改造前工艺 |
2.1.2 改造后工艺 |
2.1.3 结构设计 |
2.2 煤二期翻车机卸车工艺改进与设计 |
2.2.1 解列工艺流程 |
2.2.2 不解列工艺流程 |
2.2.3 结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泵控液压马达系统在煤一期翻车机上的应用研究 |
3.1 翻车机的转速要求 |
3.2 调速方案选择 |
3.2.1 直流电机变流调速方式 |
3.2.2 交流变频方式 |
3.2.3 泵控液压马达速度控制系统 |
3.3 液压马达控制中的电液比例控制技术 |
3.3.1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概述 |
3.3.2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 |
3.3.3 液压马达的转速控制 |
3.4 液压马达驱动系统的选型计算 |
3.4.1 马达的选择 |
3.4.2 马达参数的确定 |
3.4.3 泵的选型 |
3.5 液压原理与分析 |
3.5.1 主回路与补油回路 |
3.5.2 冲洗回路 |
3.5.3 制动回路 |
3.5.4 变量控制原理分析 |
3.5.5 基于 PID 控制器的液压马达速度反馈控制 |
3.5.6 系统控制逻辑 |
3.6 转速自动控制的实现方式 |
3.6.1 总体方案 |
3.6.2 上位系统 |
3.6.3 控制接线图 |
3.7 使用与维修保养 |
3.7.1 使用与维护方面几点注意的问题 |
3.7.2 故障分析与处理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煤二期翻车机液压系统的改进研究 |
4.1 系统污染的防治 |
4.1.1 污染的危害 |
4.1.2 原液压系统污染物的来源分析 |
4.1.3 污染的防治措施 |
4.2 压车、靠车液压系统改进 |
4.3 油缸的改进 |
4.4 管路的改进 |
4.5 液压系统的节能减排 |
4.5.1 油位检测程序改进 |
4.5.2 油温检测程序改进 |
4.5.3 节能控制程序改进 |
4.6 改造效益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翻车机端环轨道的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 [1]翻车机端环磨损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J]. 王传飞. 中国设备工程, 2021(07)
- [2]翻车机主体结构寿命预测[D]. 梁凯. 燕山大学, 2019(06)
- [3]CD4型翻车机转子钢结构强度分析[J]. 张小锐,于传合. 矿山机械, 2018(06)
- [4]秦皇岛港翻车机PLC控制系统改造[D]. 王阳冰. 燕山大学, 2018(05)
- [5]秦皇岛港翻车机房改造项目方案研究[D]. 刘世森. 燕山大学, 2013(02)
- [6]港口大型起重运输设备金属结构故障管理探究[J]. 赵秋园,张阳,柴仕贞.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3(04)
- [7]港口大型起重运输设备金属结构管理研究[J]. 赵秋园,张阳. 港口装卸, 2013(01)
- [8]翻车机端环轨道接头扣件改造[J]. 邱良. 起重运输机械, 2013(01)
- [9]秦皇岛港煤二期C80翻车机电气系统设计[D]. 杨孟江. 燕山大学, 2012(04)
- [10]煤一、二期翻车机改造中液压关键技术研究[D]. 孟宪双. 燕山大学,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