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形象设计中的个性服饰语言(论文文献综述)
赵德馨[1](2021)在《满族服饰的装饰语言和传承创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梅丽[2](2021)在《人物服饰形象设计的思维与视觉传达》文中认为人物服饰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视觉传达方式,同一人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下传达给他人的视觉形象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视觉形象是通过不同的服饰视觉传达要素所决定的。如今,服饰形象设计是人们在交往中为了相互表示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的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一种行为规范。在进行人物服饰形象设计时,通过综合多向性的思维方式,借助服饰的装饰功能,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通过服饰的款式、色彩、面料等,塑造出不同的服饰风格。同时,服饰形象传达的社会讯息中包含了人物的社会地位、职业、能力、婚姻状态以及某种暗示信息等等。他人可通过这些符码辨认出传递的讯息。那么通过不同的思维设计方法,结合不同的服饰设计要素、服饰形象要素与视觉传达要素最终设计出满足人物服饰形象设计要求的个人形象。
李晓旭[3](2020)在《大众文化视域下电影文本中的青蛇形象嬗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形式文本,不仅传播大众文化,且受其影响。而在电影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电影角色塑造,同样受大众文化的导引。在将传统经典故事改编成符合当下大众消费取向的商业电影的过程中,传统的角色塑造通常会发生一定的嬗变。作为我国四大传统民间故事之一的《白蛇传》,经历数百年仍然受到当下大众、创作者的追捧,表现出极强的时空延展性。在我国,根据其改编的大众文化产品数量庞大,甚至被日本、韩国等国家借鉴改编。针对文本中角色形象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白蛇,作为配角的青蛇一直未能受到重视。实际上,青蛇在近百年改编的电影文本中青蛇呈现出更为嬗变的特征——地位不断上升,个性逐渐凸显,视觉形象设计也变得更加大胆、更具创新性。所以,在探究大众文化如何导引、塑造电影中的传统故事角色形象上,具有更独特的视角和研究价值。因此,本研究以电影文本中的青蛇形象为切入点,以大众文化为理论支撑而展开。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从宏观角度上,主要对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创新性进行阐释。第二部分,对大众文化具有的基本特征进行论述,并且指出大众文化使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形成了与“大众”亲密的互动关系、表达与承载着大众普世的情感和价值观念、为大众创造带有感官刺激的奇观化角色形象。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第三部分,以中国电影文本中的青蛇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各个时代青蛇形象嬗变的特征,剖析其变化的内涵以及规律。第四部分以日本、韩国电影文本中的青蛇形象为研究对象,结合时代背景对其形象进行详细阐释,在与我国传统故事文本的对比考察中总结出变化规律。第五部分则是通过前面四章节的论述与剖析进而尝试得出构成大众文化语境中青蛇形象嬗变的内在动因,及总结出大众文化导引传统故事角色嬗变的规律。大众文化灵敏而诡谲,使大众文化生产者很难对其进行预测。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全球化互动格局日益深化,面对新形势、新格局,如何塑造符合大众审美与心理诉求的电影角色形象、使传统故事展现时代新质、讲好中国故事,引领海内外市场,成为当今大众文化生产者急需解决的课题。因此,更需要回溯历史,发现其变化规律以及促使传统形象产生嬗变的内在动因,为后续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新视野。
易柳[4](2018)在《藏族装饰图案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藏族装饰图案作为藏族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地域特征、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视觉语言。它是对历史的记载,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和应用价值。藏族装饰图案应用在品牌视觉设计中是对图案表现形式、构图方法、色彩应用以及文化内涵的进一步发掘,同时也是对藏族装饰图案美感的传承与延续。只有这样,民族元素才能不断注入新的力量,保持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前进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品牌的视觉形象设计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分析藏族装饰图案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宗教文化信仰,地理位置特征得出图案发展的脉络状况,并对藏族装饰图案的象征寓意、造型方式、艺术美感、色彩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出藏族装饰图案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可行性。通过对藏族装饰图案的提炼,概括出图案的设计表现手法与图形表现方式。根据具体的应用案例分析,得出藏族装饰图案在品牌视觉形象中所具备的价值,并通过字体、标志、商品包装等方面体现出来。通过研究和分析藏族装饰图案的象征寓意、造型特征、文化内涵、审美体验、应用价值,使藏族装饰图案的视觉表达形式得到传承和延续,品牌视觉形象的冲击力与吸引力得到增强。更有利于藏民族自主品牌的研发,促进藏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杨多[5](2018)在《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传播效果研究》文中提出在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主持人除了依靠有声语言以外,还要借助无声语言即副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阐释观点,联系受众。主持人的样貌、身形、姿态、动作、着装等副语言时时刻刻都受到观众们的审视,这些副语言不但能给观众带来美的视觉享受,而且它们还携带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甚至政治信息,在潜移默化之中给观看电视节目的观众、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的传播效果问题,是一个有着丰富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的学术选题。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的传播效果主要由四种类型的副语言表现来承载: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和类语言。大众传播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被大众传播重重包围是现代人普遍的生活情景,这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的传播效果能够产生的根本前提;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时代的明星、社会中的舆论领袖,他们的个人魅力和话语权力是其副语言传播效果的实现手段;而广大受众不断增加的主观能动性,则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传播效果的必备条件。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副语言表现不仅仅对节目本身形成作用,它还在影响受众行为模式、渗透社会道德和礼仪观念、引领社会审美潮流、传播国家和民族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且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重视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的规约和管理,能够帮助主持人树立正确的意识,对电视从业者进行指导,使节目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刘影[6](2017)在《服饰与形象设计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人物的形象设计主要是通过服饰来进行塑造和包装的,从而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服饰与形象设计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文化。其中,服饰设计则直接影响着形象设计,成为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设计对人物形象的影响至关重要,人物形象设计的成功与否,甚至有的时候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以人物形象设计的概念为切入点,系统的阐述了服饰对人物形象设计的影响,旨在实现形象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王效芳[7](2017)在《论服饰与人物形象设计的关系》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仅只关注内在的修养,也慢慢开始对外在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人物形象对于各个方面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人物形象设计与我们密不可分,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我们对美的认知的需求,对艺术审美的高要求,让我们慢慢意识到,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不仅仅是化妆与服饰的装饰,也是整体形象的一种表现。它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一项活动,更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个人形象设计不仅可以通过服饰来表达,还可以通过化妆与造型等方面的结合来共同完成。同一个人,当选择不同色彩、不同款式的服装,或者选择不同的妆容或造型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本文主要研究服装与人物形象设计的关系。本文首先阐述了人物形象设计与服装设计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服装对人物形象的重要性,而后系统分析了服饰对人物形象的影响,总结出了服饰在搭配方面的一些规律,并找出一些具有实用性的方法,最后通过明星实例分析进一步去分析论证,并结合本人的毕业设计进一步论证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服装或者形象专业做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郎婷[8](2017)在《原真性视角下的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研究》文中指出为原地保护、整体保护、动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广西开展了“广西生态博物馆1+10工程”。广西生态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它以强调原始整体地保护与保存当地民族文化遗产原真性(原真文化)为准则,而原真文化离不开人们的代代保护和宣传,品牌形象是作为宣传其原真文化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发展旅游业之后,品牌形象是作为其吸引旅游者最直观的因素之一。从调查走访我们可以发现,广西生态博物馆在品牌形象建立上存在着缺乏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形象设计缺乏关联性;特色不明显,形象趋于同质化;可识别性低,缺乏功能实用性;宣传力度弱,缺少传播渠道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接影响了广西生态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阻碍了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一套整体系统的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是其发展的当务之急。广西全区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数居全国第一位。全区建有十座生态博物馆,其中包含了壮、瑶、苗、侗、汉、京五个民族,而同一民族不同支系的生态博物馆就占有七个,因此在塑造各站的品牌形象时要从本身的原始民族文化内涵中挖掘和提炼出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设计符号才能形成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在其品牌形象的塑造中,将原真性的理念融入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塑造里,能更好的突出广西生态博物馆的中心理念和核心文化,通过加深外界群众对民族原真文化的感知和体验,提高广西生态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游客文化体验和当地居民文化认同的双重价值,对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原真性的视角出发探讨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品牌形象视觉设计,提出“原真性”的体现是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建立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原真性”的概念和与品牌形象设计的关联性的分析,以客观主义原真性界定本文的文化资源研究范围,以存在主义原真性界定本文的调查对象研究范围,以建构主义原真性界定本文的视觉设计研究范围。通过以上对视觉设计研究范围的界定来探讨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的设计策略。如何体现在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的视觉设计中体现“原真性”,是本文的重点。在对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的视觉设计过程中,主要先对于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原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在表层的原真文化资源中挖掘深沉的原真文化内涵。通过结合调查不同主体对于广西生态博物馆形象的感知,总结出“以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和“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心理需求为导向”的定位原则。其次以前期的形象调查和定位为基础,确定属于广西生态博物馆的设计原则包括“凸显原真文化的独特性”、“增强原真文化的体验性”以及“注重与人文地理环境的融合性”这三方面。最后在设计原则上运用设计符号学的理论对广西生态博物的原真文化资源进行提取与转换,以“尊重原真文化符号的历史本源意义”和“重视体原真文化符号的多层次转换”的视觉符号转换原则,分别从视觉识别符号系统设计和其他感觉形象设计这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的视觉识别符号与原真性之间的关系。广西生态博物馆是我国建立的第二代生态博物馆,它的建立对保护并传承广西多民族文化特色有着重大的作用,而其品牌形象的建立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这会影响和阻碍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通过视觉符号设计来提升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如何把原始独特的民族文化纳入到品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中,使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塑造成型,彰显个性魅力,通过此次研究,以求对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品牌形象视觉设计上尽一份绵薄之力。
易慎[9](2017)在《论服饰对人物形象设计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人物形象需要进行设计,除了饰物以及发型之外,服饰对人物形象的设计具有重要作用。用服饰设计人物形象,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艺术形式。用服饰设计人物形象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对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影响。人物形象设计得如何,服饰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本文从介绍人物形象设计的相关概念入手,对人物的外形形象特征、心理特征以及服饰设计的人物公共形象给予简要分析,为服饰人物形象设计提供借鉴或参考。
刘丽[10](2016)在《服饰与形象设计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不断的追求美。“形象设计”就在人类追求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形象设计”是针对某个人进行全面的各个角度的设计,这是现代社会发展流行的必然趋势,也是完善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形象设计以审美为核心,综合了个人的性别、年龄、性格、体态、肤色和发型等相关因素,通过服饰的搭配、妆容造型及礼仪姿态等的完美结合,来展现出一个人在社会环境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社会群体中的特定地位和身份等。在形象设计中服饰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服饰对整体的形象风格和个性化的表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优秀的服饰设计,可以体现出我们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通过适合的服饰造型、色彩和面料,能够充分给人以视觉和心理等方面的反映。服饰在形象设计中是表现效果最为显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色彩和风格构成了形象设计的设计语言,可以说是形象设计最有力的主体部分。深入研究服饰与形象设计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设计正确引导大众的形象审美,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形成系统的形象设计理念。本论文通过文献综述、实际调研、设计作品实证等方法,深入研究服饰与形象设计的关系。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明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和意义,阐明目前形象设计领域尚待研究的新问题,说明研究方法和步骤;第二部分阐述形象与形象设计,以及我国目前形象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对我国形象设计行业发展的未来展望;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服饰的概念和服饰风格的种类,从而总结出服饰风格与当下中国服饰文化的关联;第四部分论证服饰与形象设计的关系,服饰是进行形象设计的必要条件,总结出服饰在形象设计中的几种设计方法;第五部分通过设计作品实例来论证服饰与形象设计的密切关系,强调形象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现代服饰文化设计新理念。
二、浅析形象设计中的个性服饰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形象设计中的个性服饰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2)人物服饰形象设计的思维与视觉传达(论文提纲范文)
一、形象设计的思维 |
二、人物服饰形象设计的视觉传达 |
(一)整体形象 |
(二)整体形象评测 |
三、服饰形象设计与视觉传达 |
(3)大众文化视域下电影文本中的青蛇形象嬗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界定 |
1.4 研究的创新点、难点及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难点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一种大众文化的形态——电影 |
2.1 大众文化的特征 |
2.1.1 消费的大众 |
2.1.2 娱乐化与通俗化的内容 |
2.1.3 时代性特征 |
2.2 大众文化对电影角色形塑的导引 |
2.2.1 与“大众”形象的互动 |
2.2.2 普世情感与价值表达 |
2.2.3 诉诸感官刺激的奇观化角色表象 |
2.3 小结 |
第三章 时代镜像——中国大众电影文本中青蛇形象的流变 |
3.1 青蛇形象在故事文本中的圆满 |
3.1.1 “蛇”身份的定型 |
3.1.2 “归顺”的青蛇 |
3.2 青蛇形象在中国电影文本中的流变 |
3.2.1 “孤岛”时期以来的“奴仆”形象 |
3.2.2 七十年代末:个性鲜明的“侠女”形象 |
3.2.3 九十年代以来多元化的青蛇形象 |
3.3 青蛇形象在电影文本中的流变剖析 |
3.3.1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茫然 |
3.3.2 角色形象的现代化转向 |
3.3.3 不断演进的娱乐精神 |
3.4 小结 |
第四章 战后日、韩电影文本中的青蛇形象 |
4.1 日本电影文本中的青蛇形象 |
4.1.1 《白夫人之妖恋》中刚柔并济的青蛇 |
4.1.2 动画《白蛇传》中善良勇敢的“青鱼” |
4.2 韩国《白蛇夫人》中平面化的青蛇形象 |
4.3 日、韩电影文本中青蛇形象嬗变剖析 |
4.3.1 角色形象的本土化变身 |
4.3.2 叙事移植中的角色形变 |
4.4 小结 |
第五章 “众声喧哗”——电影文本中青蛇形象嬗变动因 |
5.1 青蛇形象自身的可塑性为嬗变提供了可能 |
5.2 女性群体在时代变迁中的引领 |
5.3 社会变革中受众群体的分化 |
5.4 日益革新的技术与商业电影演变形态的互动 |
5.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藏族装饰图案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
1.4.1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
1.4.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2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内涵与发展 |
2.1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概述 |
2.1.1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内涵 |
2.1.2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基本内容 |
2.2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发展 |
2.2.1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状况分析——以可口可乐为例 |
2.2.2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过程分析 |
2.3 藏族装饰图案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基本原则 |
2.3.1 结合时代发展继承传统 |
2.3.2 现代语言与传统图形相融合 |
2.3.3 把握时代背景满足消费需求 |
3 藏族装饰图案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特征研究 |
3.1 藏族装饰图案的基本概述 |
3.1.1 藏族自然地理特征 |
3.1.2 藏族装饰图案的定义 |
3.1.3 藏族装饰图案的形成 |
3.2 民族文化对藏族装饰图案的影响 |
3.2.1 宗教文化对藏族装饰图案的影响 |
3.2.2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对藏族装饰图案的影响 |
3.3 藏族装饰图案的分类 |
3.3.1 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 |
3.3.2 几何类纹样 |
3.3.3 植物类纹样 |
3.3.4 动物类纹样 |
3.4 藏族装饰图案的元素对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影响 |
3.4.1 藏族装饰图案的艺术形式 |
3.4.2 藏族装饰图案的色彩特征 |
3.4.3 藏族装饰图案的元素对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影响 |
4 藏族装饰图案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设计应用 |
4.1 藏族装饰图案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需求 |
4.1.1 目的需求 |
4.1.2 装饰需求 |
4.1.3 符号需求 |
4.1.4 审美需求 |
4.2 藏族装饰图案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
4.2.1 设计表现手法 |
4.2.2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表现方式 |
4.3 藏族装饰图案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设计案例 |
4.3.1 字体设计中藏族装饰图案的应用 |
4.3.2 标志设计中藏族装饰图案的应用 |
4.3.3 包装设计中藏族装饰图案的应用 |
4.4 藏族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发展状况 |
4.4.1 藏族品牌视觉形象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方式 |
4.4.2 藏族品牌视觉形象发展的意义 |
5 “迷”藏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视觉形象设计实践 |
5.1 “迷”藏艺品品牌创作的设计概念 |
5.2 基于藏族装饰图案的“迷”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应用与表现 |
5.2.1 视觉形象基础部分 |
5.2.2 视觉形象应用部分 |
5.3 设计总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致谢 |
(5)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传播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第2章 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传播效果的特性和评估 |
2.1 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传播效果的特性 |
2.1.1 非言语性传播 |
2.1.2 “软”性影响力传播 |
2.1.3 传播效果专业性强 |
2.1.4 传播视域长效且隐蔽 |
2.2 主持人副语言传播效果的评估指标 |
2.3.1 强度大小 |
2.3.2 时间长短 |
2.3.3 效果正负 |
2.3.4 动态发展 |
第3章 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的核心传播效果 |
3.1 表达节目主旨观点 |
3.1.1 辅助有声表达 |
3.1.2 形成风格特色 |
3.2 影响受众行为模式 |
3.2.1 代替受众的宣泄 |
3.2.2 造成对受众的刺激:以青少年儿童为例 |
3.3 渗透社会道德和礼仪 |
3.3.1 对当下社会主流道德和礼仪的冲击 |
3.3.2 对社会主流道德和礼仪的认同 |
3.4 引导时尚审美潮流 |
3.4.1 妆容与发型 |
3.4.2 服饰与搭配 |
3.4.3 体型与仪态 |
3.5 树立国家民族形象 |
3.5.1 大众传播活动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
3.5.2 主持人形象影响国家形象 |
第4章 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传播效果的形成原因 |
4.1 大众传播本质是传播效果形成的根本前提 |
4.1.1 媒介崇拜与大众传播渗透现代人的生活 |
4.1.2 易于让人接受的传播特色 |
4.2 “舆论领袖”的魅力是传播效果的实现手段 |
4.2.1 二级传播中的舆论领袖 |
4.2.2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明星化” |
4.3 主动的受众是传播效果的必备条件 |
4.3.1 受众地位的历史演变 |
4.3.2 受众的群体心理与需要 |
第5章 主持人副语言传播效果的管理与实现 |
5.1 主持人副语言规约管理的重要性 |
5.1.1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形象与社会责任 |
5.1.2 树立和维持节目的品牌与个性 |
5.1.3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
5.2 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的规约途径 |
5.2.1 行为内省和个人自律 |
5.2.2 利益群体和受众反馈 |
5.2.3 部门监管和法律监督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
致谢 |
(6)服饰与形象设计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物形象设计 |
二、服饰对人物形象设计的影响 |
三、结语 |
(7)论服饰与人物形象设计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章 人物形象设计及服饰概述 |
第一节 人物形象设计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一、人物形象设计的概念 |
二、人物形象设计的构成要素 |
第二节 人物形象设计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
一、人物形象设计的起源 |
二、人物形象设计的发展 |
三、人物形象设计的现状 |
第三节 人物形象设计前景展望 |
第四节 服饰设计的概念及搭配原则 |
一、服饰设计的概念 |
二、服饰搭配原则 |
第五节 服饰风格 |
一、经典风格 |
二、自然风格 |
三、解构风格 |
四、混搭风格 |
第六节 当前服装流行趋势 |
一、当前服装流行特点 |
二、流行趋势 |
第二章 服饰对人物形象设计的影响 |
第一节 服饰对人物形象设计的重要意义 |
一、服饰彰显人物魅力 |
二、服饰增强人物自信 |
三、服饰提升人物内在美 |
第二节 服饰与人物形象设计中化妆的关系 |
一、化妆的意义 |
二、服饰与化妆的风格认同 |
第三节 服饰与人物形象设计中发型的关系 |
一、发型的实用性与审美性 |
二、发型的分类与表现风格 |
三、发型与人物条件 |
四、发型与服饰风格 |
第四节 服饰与人物形象设计其他要素的关系 |
一、服装造型与体型 |
二、服饰与年龄 |
三、服饰与性格 |
四、服饰与气质 |
第三章 服饰与人物形象设计的实例分析 |
第一节 几种常见服饰用途场合与形象设计类型分析 |
一、宴会服饰与整体形象设计 |
二、休闲服饰与整体形象设计 |
三、约会服饰与整体形象设计 |
四、上班族服饰与整体形象设计 |
第二节 以明星个体形象案例分析 |
第四章 本人毕业创作案例分析 |
第一节 灵感来源 |
第二节 设计理念 |
第三节 系列名称及服装效果图展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录 |
致谢 |
(8)原真性视角下的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外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的研究现状 |
2. 国内外原真性的研究现状 |
(四) 论文的主要理论基础 |
1. 品牌学 |
2. 原真性理论 |
3. 设计符号学理论 |
(五)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1. 主要内容 |
2. 创新点 |
(六) 研究方法 |
(七) 论文框架 |
二、广西生态博物馆的相关概述 |
(一) 生态博物馆的概念界定 |
(二) “1+10”模式下的广西生态博物馆 |
(三) 广西生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 |
三、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视觉形象诠释 |
(一) 品牌视觉形象 |
1. 品牌 |
2. 品牌形象 |
3. 品牌形象的构成内容 |
4. 品牌视觉形象 |
(二) 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视觉形象 |
1. 广西生态博物馆形象 |
2. 广西生态博物馆形象的主体客体以及本体认知 |
3. 广西生态博物馆形象系统构成 |
(三) 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品牌视觉形象现状及问题分析 |
1. 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品牌形象现状分析 |
2. 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品牌形象现状问题总结 |
四、原真性的研究与分析 |
(一) 原真性的概念界定 |
1. 遗产原真性 |
2. 旅游原真性 |
(二) 原真性与品牌形象设计中的关联性 |
(三) 原真性对于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塑造的意义 |
1. 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完善其品牌形象的塑造 |
2. 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文化吸引力 |
3. 实现游客文化体验和社区居民文化认同的双重价值 |
(四) 从原真性视角界定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的研究范畴 |
1. 以客观主义原真性界定本文的文化资源研究范围 |
2. 以存在主义原真性界定本文的调查对象研究范围 |
3. 以建构主义原真性界定本文的视觉设计研究范围 |
五、原真性视角下的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品牌形象的构建 |
(一) 广西各生态博物馆的原真文化遗产资源分析 |
1. 原真文化遗产的资源分类 |
2. 广西态博物馆的原真文化特色分析 |
3. 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原真文化特色总结 |
(二) 调查不同主体对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形象感知 |
1. 对于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的受众定位 |
2. 旅游者对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形象感知 |
3. 专家学者对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形象感知 |
4. 当地居民对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形象感知 |
(三) 原真性视角下的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定位 |
1. 以具有原真性的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 |
2. 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心理需求为导向 |
(四) 原真性视角下的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视觉设计原则 |
1. 凸显原真文化的独特性 |
2. 增强原真文化的体验性 |
3. 注重与人文地理环境的融合性 |
(五) 广西生态博物馆的原真文化资源的符号提取与转换 |
1. 原真文化资源的视觉符号化 |
2. 符号的提取与转换 |
(六) 基于原真文化符号的视觉设计系统的主要内容 |
1. 与传统文化机构的品牌形象构建内容的区别 |
2. 品牌视觉形象基础系统 |
3. 品牌视觉形象应用系统 |
4. 品牌视觉形象导视系统 |
5. 其他感觉形象设计 |
六、实践研究——原真性视角下的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开发 |
(一)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基本概况 |
(二)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原真文化资源分析 |
1. 建筑文化 |
2. 服饰文化 |
3. 纹样装饰文化 |
4. 民俗信仰文化 |
5. 饮食文化 |
(三)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品牌视觉形象现状分析 |
(四)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品牌视觉形象受众调查分析 |
1. 调查方案设计 |
2. 调查结果分析 |
(五)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品牌视觉形象定位 |
(六) 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构思 |
1. 设计方案 |
2. 设计应用及效果展示 |
3. 环境导视系统设计 |
4. 设计小结 |
七、结语 |
(一) 研究成果和见解 |
(二) 后续研究思考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论服饰对人物形象设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人物形象设计的简要概述 |
2 服饰对人物形象设计方面的影响 |
2.1 服饰可较好地塑造人物的外形特征 |
2.2 服饰设计人物形象对人物心理特征的影响 |
2.3 服饰对设计人物公共形象的影响 |
3 结语 |
(10)服饰与形象设计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步骤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步骤 |
2 形象设计概述 |
2.1 形象 |
2.2 形象设计概述 |
2.2.1 形象设计的概念 |
2.2.2 形象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
2.2.3 形象设计的意义 |
2.2.4 分析形象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2.2.5 我国形象设计行业发展的未来展望 |
3 形象设计中服饰要素的概述 |
3.1 服饰的概念 |
3.1.1 服饰在第一印象中的作用 |
3.1.2 服饰所表现的个性化 |
3.1.3 服饰搭配的原则 |
3.2 服饰风格分类、服饰风格与当下服饰文化的关联 |
3.2.1 服饰风格分类 |
3.2.2 服饰风格与当下服饰文化的关联 |
3.3 服饰色彩 |
4 服饰与形象设计的密切关系 |
4.1 形象设计中的形态要素的运用 |
4.1.1 点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 |
4.1.2 线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 |
4.1.3 面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 |
4.1.4 体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 |
4.2 服饰对形象的重要性 |
4.2.1 服饰有助于建立威信 |
4.2.2 合理搭配服饰,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味,彰显魅力,增强内在美 |
4.3 服饰设计是形象设计的重点 |
4.4 服饰对形象设计的影响 |
4.4.1 在形式上的影响 |
4.4.2 在思维方面的影响 |
4.5 服饰在个人形象设计中的设计方法 |
4.5.1 通过服饰加大形象设计的表现力 |
4.5.2 服饰在提高视觉比例上的运用 |
4.5.3 善用多种不同色彩的搭配 |
5 实例设计说明服饰在形象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
5.1 设计灵感来源与素材 |
5.2 设计作品效果图分析 |
5.3 材料的选择及其二次设计 |
5.4 整体形象中妆面的设计 |
5.5 整体形象设计作品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浅析形象设计中的个性服饰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 [1]满族服饰的装饰语言和传承创新设计研究[D]. 赵德馨. 江南大学, 2021
- [2]人物服饰形象设计的思维与视觉传达[J]. 梅丽. 艺术品鉴, 2021(02)
- [3]大众文化视域下电影文本中的青蛇形象嬗变研究[D]. 李晓旭.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7)
- [4]藏族装饰图案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易柳. 西安工程大学, 2018(02)
- [5]电视节目主持人副语言传播效果研究[D]. 杨多. 湖南大学, 2018(02)
- [6]服饰与形象设计关系的研究[J]. 刘影. 智库时代, 2017(11)
- [7]论服饰与人物形象设计的关系[D]. 王效芳. 苏州大学, 2017(04)
- [8]原真性视角下的广西生态博物馆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研究[D]. 郎婷.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1)
- [9]论服饰对人物形象设计的影响[J]. 易慎. 艺术科技, 2017(03)
- [10]服饰与形象设计关系的研究[D]. 刘丽. 大连大学,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