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重复的历史发展

名词重复的历史发展

一、名词重叠式的历史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清钰[1](2021)在《江西湖口方言重叠式词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艾德加[2](2021)在《针对厄瓜多尔学生的汉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重叠式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本文运用调查、访谈、对比等方法,分析重叠式在西班牙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并根据异同点找出适合教授厄瓜多尔学生汉语重叠式的教学方法。在西班牙语中,使用重叠式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并且要更加深入认真地研究西班牙语,才能很好地使用它们;此外,区分西班牙语重叠式与冗余并非易事,因为两者具有相似的特征。因此,对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厄瓜多尔学生来说,学习汉语重叠式这一常用的语法表达方式,在和中国人交流时准确地使用汉语重叠式,是很必要的。本文是针对厄瓜多尔学生的汉语重叠式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重叠式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对厄瓜多尔学生发放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对汉语和西班牙语两种语言重叠式的对比分析第四部分为教学建议。包括课堂讲解的建议、训练的建议和教材类型或方式的建议;教案设计。最后是本文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观点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杨丽婷[3](2021)在《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文中提出白语是白族的共同语,隶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传统上将白语分为碧江(北部)、大理(南部)、剑川(中部)三大方言,剑川白语是剑川(中部)方言的典型代表。重叠是一种在剑川白语中广泛使用的语法手段,这也是剑川白语的一大特色。剑川白语中重叠现象格外丰富,其中尤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拟声词的表现最为显着。本文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积极展开田野调查,对剑川白语各词类的重叠式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并且还从共时角度将剑川白语和其他汉藏语系方言点各词类的重叠式进行比较,归纳出剑川白语重叠式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剑川白语重叠式的自身特点,弥补剑川白语语法研究的不足,也有利于梳理白语重叠式的整体特征,还能为其它相关方言的类型学研究和重叠研究提供“点”的材料。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结语。其中,正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剑川白语重叠的界定、选题缘由、音系、重叠现象相关研究以及研究对象、意义、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一章至第五章考察了剑川白语各类词的重叠,分别从构成形式、句法功能、语法意义、语用功能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描写。名词重叠式讨论了“AA、AAB、ABB”等六种形式;动词重叠式讨论“AA、AABB、ABAB”等六种形式;形容词重叠式讨论了“ABB、BAA、ABA”等六种形式;副词重叠讨论了“ABB、AABB、ABAB”等四种形式;量词重叠式讨论了“a44AA、a44+量词重叠+??44/a44+量词+a44+量词”等四种形式;拟声词重叠式讨论了“AAA式、ABAB式、AABB式”等四种形式。结语部分将剑川白语重叠式和普通话、汉藏语系藏缅、壮侗、苗瑶语族语言的重叠式进行比较,总结出剑川白语重叠式的特点。同时,梳理了本文的不足之处。本文创新点之处在于研究思路创新和语料创新。研究思路创新,以往的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中,大多数只描写词类的构成形式,本文不仅以“三个平面语法观”为指导分析了剑川白语重叠式的句法、语用、语义方面的内容,还立足于语言类型学理论将剑川白语重叠式和其他汉藏语系语言的重叠式进行比较,分析了剑川白语的共性和特性。语料创新,论文中的语料多为笔者发挥母语人优势,并结合实际田野调查所得。

刘欣[4](2020)在《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叠式以其生动的描写性、鲜明的音乐性和强烈的节奏感而被当代诗歌语言广泛运用。当代诗歌语言中的重叠式数量丰富、灵活多样且极具个性。本文以当代诗歌语言中的重叠式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描写,旨在客观、全面地反映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的总体面貌及其特征。全文共分六章,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重叠式进行了界定,对本文的语料来源与使用符号也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为正文(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是对当代诗歌语言中形容词、动词、名词、副词、数词和量词的重叠式进行穷尽式的定量定性分析。通过对各个词类重叠式结构形式、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三个方面的详尽描写,展现当代诗歌语言中各词类重叠式的面貌和特点。第三部分为总结(第六章),主要是对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整体面貌的描述和整体特点的梳理。当代诗歌语言中的重叠式数量庞大,使用频率高,形容词占主导。它们形式多样,共有11种之多,但也排斥一些重叠形式的出现;句法位置灵活,多有易位;功能丰富,常可独立成行,作独立成分句;可以突破一般的语法限制,由此得到更为自由而灵活的运用。这些都是其相较于非韵文语体重叠式的独特之处。第四部分为结语,主要是对全文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何瑛[5](2020)在《盘州方言词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盘州方言属于北方官话中的西南次方言,位于云南和贵州的交界处,辖区内少数民族众多,在千百年的生活中受少数民族文化和云南方言的影响,形成了盘州特别的方言词汇和文化。论文主要由五章构成。绪论部分主要简介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盘州市人文地理概况,研究现状,语料来源及发音人简介和盘州方言的语音系统。第一章主要对盘州方言词汇的构词方式进行分析,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从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合成词从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二章主要从盘州方言词汇的构词理据进行分析,分为直接命名和曲折命名两类,直接命名可以分为:以事物的外在特征进行命名、以事物产生的原因或结果命名、以事物的用途命名以及以事物的位置命名。曲折命名可以分为:比喻式命名、借代式命名、拟人式命名、委婉式命名、揣测式命名。第三章分析了盘州方言词汇特点,分为词形特点和词义特点两部分。词形特点分为音节数量和构词语素两个部分;词义特点分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个部分。第四章分析了盘州方言词汇中的特色词:四音格词和古语词。四音格词主要从语音结构、构词方式、语义色彩进行分析。古语词主要是运用“觅字法”,借助古籍文献从历时的角度,对盘州方言中的部分本字进行了考证。第五章从反映盘州生活文化、生产文化和节日文化的词汇入手,从多方面的角度探究了盘州方言词汇。结语对全文做出总结,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将来的研究展望。

孟璐[6](2020)在《大同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研究》文中认为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2012),大同方言属于晋语大包片。本文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部分参考语法为框架,对大同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进行系统探究。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共分三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大同市的地理概况,包括人文地理、历史变革以及方言系属;其次概述了晋语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的研究成果,从宏观上把握晋语语法研究的趋势,发现晋语在语法领域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可探索的方向;最后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对谓词及谓词性短语作出界定,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理论依据、研究意义和语料来源进行说明。第一部分首先对大同方言中动词和形容词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第一节研究动词,首先是动词内部特殊小类的研究,我们将研究动词内部三个特殊的小类:趋向动词、心理动词和虚义动词。接着从构词形态和构形形态两个角度对动词进行词法分析。第二节研究形容词,这里采用传统划分形容词的方法,将大同方言的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关于性质形容词主要从同实异形和同名异实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而状态形容词由于具有描写性,能够表示生动义,因此本文从生动形式角度分析大同方言状态形容词,生动形式主要包括重叠、附加以及其他一些固定形式。第二部分对大同方言中的动补短语进行描写与分析。主要研究大同方言里的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和程度补语。趋向补语包括“起去”“来”“去”“转”;程度补语主要分析“见”“转”和“住”;而结果补语则根据其内部形式特征划分为粘合式与组合式两种类型。第三部分对大同方言中的状中短语进行描写与解释。第一节为介宾短语做状语,主要根据介词的语法意义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将其分为主事介词、客事介词、与事介词、境事介词、凭事介词、关事和比事介词。第二节为副词作状语,这里首先对大同方言里存在的副词进行分类并指出它们各自的功能,包括程度副词及其限定功能、时间副词及其限定功能、范围副词及其限定功能、否定副词及其限定功能、描摹副词及其描状功能和语气副词及其评注功能。接着分析副词做状语的构形形态,其主要有重叠和儿化两种形式。结语部分对大同方言的谓词和谓词性短语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陈敏[7](2019)在《17-19世纪西方汉学中的汉语重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叠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广泛存在于世界语言之中,在汉语更是屡见不鲜,在汉语词汇的构词,特定句式的生成上都有着重要作用。作为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点,对汉语重叠的研究主要在西方语法结构之下进行,目前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西方语言框架之下,对于汉语重叠的认识也带有西式眼光。本文以17-19世纪西方汉学中的语法着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十部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汉学着作为主要文献资料来源,总结归纳西方汉学家们对汉语重叠的认识。文章对十部汉学语法着作进行整理,运用对比研究方法梳理17-19世纪西方汉学对汉语重叠研究的历时变化,结合现代汉语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发现:1)17-19世纪汉学家们普遍认识到了重叠在汉语构词中的重要地位,他们对汉语重叠词的形式、词性分类和语法功能做了详细介绍。2)17-19世纪的汉学家们在母语语法体系影响下,对重叠手段在汉语的数量范畴、度量范畴和动量范畴做了诸多描写,虽然汉学家没有将重叠这一语法手段的特征做系统陈述,但他们在不同词类框架下的语法认识使我们能够窥探一二。本文也将结合跨语言的重叠对比,在类型学的背景之下总结汉语重叠在词法层面的独特表现。3)17-19世纪时的汉学作品中对重叠在句法层面特征的直接认识不多,但结合现代语言学的相关结论,我们能够从汉学作品的角度看到短语结构、话题结构、疑问结构和动词拷贝结构这几种重要的蕴含重叠现象的句法形式在汉语中的特点,继而看出重叠在汉语句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重叠作为汉语中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语法手段,它在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类形态”变化值得我们注意,本文西方汉学视角下探索汉语重叠特征,在类型学背景下归纳汉语同其他语言的不同之处,结合两者得出了汉语重叠的特点,希望在对汉语重叠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够提供一些启示。

王焱[8](2019)在《禄劝方言词汇研究》文中认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县之一,禄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滇中方言片。禄劝方言词汇具有云南方言的共性特征,又有其独特的地域色彩。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禄劝方言词汇的构词、造词、语义特点、熟语等方面展开系统的研究,尽可能全面地描写禄劝方言词汇,重点突出其特殊形态。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一共五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绪论分四个要点,一是说明禄劝县的地理人文概况,二是云南方言及禄劝方言词汇研究的概况,三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研究方法,四是语料来源及调查点概况。第一章主要描写禄劝方言的河外语音系统。第二章系统地分析禄劝方言词汇的构词。第三章将禄劝方言词汇的突出形态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第四章从禄劝方言词汇的理性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等方面研究禄劝方言词汇的语义特点。第五章对禄劝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熟语进行描写和分析。结语部分表明禄劝方言词汇与云南方言词汇就有一定的共性,但其个性特征从本文可见一斑,同时,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基于对禄劝方言河外话片选点的田野调查,注重获取鲜活的第一手语料,进行穷尽式的词汇语料收集,共整理出3300多个条目,在充分尊重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描写并总结其特点和规律;强调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的联系性,重点探讨禄劝方言词汇形、音、义的特点;强调语言研究普遍性和特殊性、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统一,进行深入细致、系统化地描写。

宋李佳[9](2019)在《海盐方言的重叠式》文中指出重叠是汉语中使用较为频繁的语法手段。海盐方言中的重叠形式很丰富,本文以不同的词类为纲,分别对海盐方言中的动词、形容词、名词、量词和副词的重叠式,从构成形式、表义特点、语法功能和语音形式四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全面地描写海盐方言的重叠形式。文章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吴语重叠式的研究现状、海盐方言的研究概况、地理人文概况和其声韵调系统。第二章是动词的重叠式,主要讨论了“AA、AA看、A记A记、A毛A毛、A法A法、AABB、ABAB、AXAY”八种重叠形式,其中“AA看、A记A记、A毛A毛、A法A法”是典型的吴语重叠,“AA、AABB、ABAB、AXAY”在普通话中也存在。第三章形容词重叠主要介绍了“AXX、AA叫、AABB、ABAB、A完A完、AXAY、A里AB、ABXX”八种形式,和动词重叠形式种类相当,其中“AA叫、A完A完、ABXX”不见于普通话。第四章是名词重叠式,主要有“AA、AAB、ABB、AABB”四种形式。第五章包括了量词和副词重叠式,量词重叠式与普通话一致,主要有“AA、一AA、一A一A”三种形式,副词重叠式仅有“AA”式一种。最后一章结语部分总结了海盐方言与普通话和周边吴语的异同点,分析了海盐方言重叠式的特点。

毛志萍[10](2019)在《汉语方言名量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语方言的名量词纷繁复杂,历史层次交叠不一,量词对名词的语义分类范畴极具特色,通用量词地域性特点突出,量词重叠语义多样,量词表量形式类型繁芜,量名结构中多种解读,可见汉语方言的量词“功能显赫”,因此为了更系统地观察汉语方言中名量词的异同,本文从跨方言的视角,以量词的显赫功能为经、各方言区为纬对汉语名量词的整体面貌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调查、描写、分析、比较和解释,以期呈现出汉语方言中名量词的共性及个性特征。鉴于汉语方言的名量词如此庞杂,我们选取了汉语方言名量词最为显赫的五个功能进行专题研究。第一是名量词的语义分类:量词是给名词语义分类的一种形式,可见汉语量词的类别和数目的设立并非是随意的,而是深刻的反映了汉语认知上的范畴化。范畴化又叫类别化,认识事物就是划分范畴,量词属于语义分类范畴。在方言中不同的分类范畴选取的量词有所不同。具有普遍意义的量词对名词的语义分类层级是,第一层级按生命度分为有生物和无生物,第二层级有生物分为人类、动物和植物,无生物按形状属性分为条状细长物、块状扁平物和圆状颗粒物,以此分类范畴为基础,从跨方言的角度来考察方言中的量词语义分类表现,从而了解量词语义分类参项在各方言中是否区分,如何区分,揭示不同方言量词的语义分类范畴差异和共性,最终明确汉语方言量词普遍意义的语义层级分类并不明确,并非按照“范畴化导向”形成量词,而是以象似性思维方式按照形状对事物进行分类,这是是汉语方言量词的一大特点。第二是汉语方言的通用量词:通用量词是指可以称量不同语义范畴的事物,没有语义分类功能,使用频率极高使用范围极广的量词。首先对通用量词的定义、特征和分类进行了界定和介绍,然后梳理出汉语方言中“个、只、块、条”等通用量词的方言分布特征,并论证了通行于晋语和四川灌赤片的“块”类读音的通用量词,可能是量词“个”的上古音存留。此外对通用量词“个”的在方言中的语法语义功能进行了考察,提出南方方言“只”的兴起与“个”的语法化有关,随着南方方言中“个”不断语法化不断虚化,最终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只”取代了“个”成为了新的通用量词。第三汉语方言量词重叠:考察了量词重叠的历史、形式、性质、语义四个方面。量词重叠经历了 AA式到一 AA(AXA)再到—A—A历时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层次。然后我们考察了量词构词重叠的方言分布、语音变化及其词汇意义的特点。量词的构形重叠从广义上说包括量词重叠和数量词重叠,其量词重叠的形式有“AA”式、AAA(AAAA)式、AXA式、数AA;其数量词重叠有:一 AA式和一 A—A式,我们也梳理了不同形式的方言分布,并归纳量词重叠的六种语义类型,即表周遍、次序、大量、小量、计量单位、离散状态。同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了量词重叠语义的动因,既有语言的“象似性”动因,也有模仿儿语的动因。第四对量词表量功能进行了全面的考察,量词作为量范畴,表量是它非常重要的功能。我们把量词表量首先分为表小量和表大量,既包括数量多少,也包括维度的大小,还包括语气量的大小。汉语方言中量词表小量(即数量小称)的语法形式主要有:音变型、加缀型、重叠型和混合型这四种形式,不同类型其方言点分布各不相同,附加型是方言中最为普遍的量词表小量的方式,附加的后缀主要有“儿”“子”“仔”“囝”“叽”缀等,其本义都和“人子”有关,蕴含着[+小]这一语义特征,最终虚化表示量小的后缀。汉语方言中量词表大量的情况比其表小量的情况要少得多,可见量词表量的不对称性。量词通过加缀、重叠、加缀重叠、重叠后加缀等的形式上的增长和叠加,表现了量上的加大或叠加,正是语言的“象似性”的表现。最后对量名结构的数量解读和指称解读进行了梳理,归纳出量名结构句位和指称关系之间的7种的不同类型,并对定指“量名”结构的方言分布、类型、音变进行全面的描写和梳理,并对“量名”结构的定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同类型的量名结构定指义来源不一,指示词型量名结构定指义来源于指示词的省略,这种结构往往带有指示词省略的痕迹即量名结构发生语音的变化;可独用的准冠词型量名结构来源于指示词省略后的准指示词量名结构的进一步需要而来;不可独用的准冠词型量名结构定指义来源量词的个体化功能和量词前限定性修饰语。

二、名词重叠式的历史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名词重叠式的历史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针对厄瓜多尔学生的汉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重叠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范围
    (四)研究方法
一、厄瓜多尔学生习得汉语重叠式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设计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二、关于汉语重叠式习得的访谈与分析
    (一)访谈内容
    (二)访谈结果分析
三、汉语与西班牙语的重叠式比较
    (一)汉语与西班牙语动词重叠的对比
    (二)汉语与西班牙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对比分析
    (三)汉语和西班牙语名词重叠的对比分析
四、教学建议
    (一)针对汉语动词重叠式的教学建议
    (二)针对汉语形容词重叠的教学建议
    (三)针对汉语名词重叠的教学建议
    (四)教案设计
参考文献
致谢

(3)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剑川白语重叠的界定和选题缘由
        一、剑川白语重叠的界定
        二、选题缘由
    第二节 剑川县地理及方言情况
        一、剑川县人文地理情况
        二、剑川县方言概况
    第三节 剑川白语音系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第四节 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动态
        一、现代汉语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二、汉语方言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三、藏缅语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四、白语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本文相关说明
        一、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语料来源
        五、特殊符号使用说明
第一章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两字式
        二、三字式
        三、四字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充当主语
        二、充当宾语
        三、充当定语
        四、充当状语、独立语
    第三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小称
        二、表量多
        三、表程度深
    第四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一、凸显主观情态
        二、增强形象色彩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完全重叠式
        二、不完全重叠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充当主语
        二、充当谓语
        三、充当宾语
        四、充当定语
        五、充当状语
    第三节 剑川白语词动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时量和动量
        二、表动作强度轻
        三、表随意轻松
    第四节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一、缓和功能
        二、充当话题的功能
        三、描摹功能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AA式
        二、ABB式
        三、BAA式
        四、ABAC式
        五、AABB式
        六、ABAB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充当谓语
        二、充当定语
        三、充当状语
        四、充当补语
    第三节 剑川白语词形容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程度义的“量”
        二、表状态义
    第四节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一、充当焦点
        二、表达主观评价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AA式
        二、ABB式
        三、AABB式
        四、ABAB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在句子中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在句类中的具体分布
    第三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增强“量”的语法意义
        二、强调性语法意义
    第四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剑川白语其他词类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
        一、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二、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四、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第二节 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
        一、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二、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四、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语
    一、剑川白语重叠式的比较
    二、剑川白语重叠式的特征
    三、本文存在的不足
    四、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剑川白语重叠式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重叠式的界定
    五、语料来源与符号说明
第一章 形容词重叠式
    第一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句法限制
        三、超常搭配
        四、分行与停顿
        小结
    第三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章 动词重叠式
    第一节 动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单音节动词重叠式
        二、双音节动词重叠式
        小结
    第二节 动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句法限制
        三、超常搭配
        小结
    第三节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示“量”
        二、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
        三、表示轻松、随意的意味
        四、表示尝试
        小结
第三章 名词重叠式
    第一节 名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节 名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句法限制
        三、分行与停顿
        小结
    第三节 名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四章 副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副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节 副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分行与停顿
        小结
    第三节 副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五章 数词、量词重叠式
    第一节 数词重叠式
        一、数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二、数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数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第二节 量词重叠式
        一、量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二、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量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第六章 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的总体面貌及特点
    第一节 总体面貌
    第二节 总体特点
        一、结构形式特点
        二、句法功能特点
        三、语法意义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盘州方言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凡例与说明
绪论
    第一节 盘州市人文地理概况
        一、地理概况
        二、人文风情
        三、历史沿革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贵州省汉语方言研究现状
        二、盘州方言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语料来源及发音人简介
    第五节 盘州方言语音系统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第一章 盘州方言词汇的构词方式
    第一节 单纯词
        一、单音节词
        二、多音节词
    第二节 合成词
        一、复合式
        二、附加式
        三、重叠式
第二章 盘州方言词汇的构词理据
    第一节 直接命名
        一、以事物的外在特征命名
        二、以事物产生的原因或结果命名
        三、以事物的用途命名
        四、以事物的位置命名
    第二节 曲折命名
        一、修辞方式命名
        二、揣测式命名
第三章 盘州方言词汇特点
    第一节 词形特点
        一、音节数量
        二、构词语素
    第二节 词义特点
        一、词汇意义
        二、语法意义
        三、色彩意义
第四章 盘州方言词汇中的特色词
    第一节 四音格词
        一、音节形式
        二、语音特征
    第二节 古语词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第五章 盘州方言词汇与文化
    第一节 盘州方言词汇与生活文化
        一、饮食文化
        二、詈词詈语文化
    第二节 盘州方言词汇与生产文化
        一、农耕文化
        二、手工业文化
    第三节 盘州方言词汇与节日习俗文化
        一、节日文化
        二、日常习俗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大同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大同概况
        (一)地理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方言系属
    二、研究现状
        (一)晋语语法研究现状
        (二)晋语大包片语法研究现状
        (三)晋语大同方言语法研究现状
        (四)研究成果的不足与展望
    三、研究目的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四、理论方法
        (一)参考语法
        (二)语法化理论
    五、调查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语料来源
        (二)体例说明
第一章 动词和形容词
    第一节 动词
        一、动词的分类
        二、动词的特殊小类
        三、动词的词法分析
    第二节 形容词
        一、性质形容词
        二、状态形容词
第二章 动补短语
    第一节 结果补语
        一、结果补语“见”
        二、结果补语“转”
        三、结果补语“住”
    第二节 程度补语
        一、粘合式程度补语
        二、组合式程度补语
    第三节 趋向补语
        一、趋向补语“起去”
        二、趋向补语“来”“去”
        三、趋向补语“转”
第三章 状中短语
    第一节 介宾短语作状语
        一、介词的分类
        二、介词的个例分析
    第二节 副词作状语
        一、副词的分类及功能
        二、副词的构形形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7)17-19世纪西方汉学中的汉语重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词法层面的重叠研究
        二、句法层面的重叠研究
    第三节 研究语料来源、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语料来源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价值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17-19世纪西方汉学对汉语重叠的认识及历时演进
    第一节 拉丁语族学者对汉语重叠认识的研究
        一、对汉语重叠的认识
        二、演进及特点
    第二节 日耳曼语族学者对汉语重叠认识的研究
        一、对汉语重叠的认识
        二、演进及特点
    第三节 斯拉夫语族学者对汉语重叠认识的研究
        一、对汉语重叠的认识
        二、对重叠认识的特点
第三章 语言类型学视野下17-19世纪西方汉学的词法重叠研究
    第一节 语音形式
        一、基式为单音节的重叠式词语
        二、基式为双音节的重叠式词语
    第二节 形态形式
        一、重叠形式
        二、重叠手段
    第三节 语法意义
        一、数量范畴
        二、度量范畴
        三、动量范畴
第四章 现代语言学视域下17-19世纪西方汉学的句法重叠研究
    第一节 短语结构
        一、形成过程
        二、语用功能
    第二节 疑问结构
        一、VP-not-VP
        二、VP-not-V
        三、V-not-VP
    第三节 话题结构
    第四节 动词拷贝结构
        一、发展过程
        二、使用限制
        三、句法推导解析
第五章 结语及启示
    第一节 汉语重叠的特点
        一、词法层面
        二、句法层面
    第二节 启示
        一、词汇教学方面
        二、句法教学方面
        三、语别化教学方面
参考文献
致谢

(8)禄劝方言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术语及符号说明
绪论
    第一节 禄劝县地理人文概况
        一、地理与行政区位
        二、人口和民族
        三、历史沿革
        四、语言概况
    第二节 云南方言及禄劝方言研究概况
        一、云南方言研究概况
        二、禄劝方言的研究概况及选题依据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语料来源及调查点概况
        一、语料来源
        二、调查点及调查对象
第一章 禄劝方言音系
    第一节 声母及辅音系统
        一、声母系统
        二、辅音系统
    第二节 韵母及元音系统
        一、韵母系统
        二、元音系统
    第三节 声调系统
    第四节 声韵配合规律及音节结构
        一、声韵配合规律
        二、音节结构类型
第二章 禄劝方言词汇的构词
    第一节 语音手段构词
        一、取声命名构词
        二、拟声手段构词
        三、变读手段构词
    第二节 形态手段构词
        一、附加式
        二、复合式
        三、重叠式
    第三节 修辞手段构词
        一、比喻构词
        二、借代构词
        三、婉曲构词
        四、夸张构词
第三章 禄劝方言词汇的特殊形态
    第一节 重叠式
        一、名词重叠式
        二、动词重叠式
        三、形容词重叠式
    第二节 四音格词
        一、四音格词的结构
        二、四音格词的语音特征
        三、四音格词的修辞特色
第四章 禄劝方言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一节 词汇意义
        一、词形相同意义不同
        二、词形不同意义相同
    第二节 语法意义
        一、词的兼类
        二、词的组合
    第三节 色彩意义
        一、感情色彩
        二、风格色彩
        三、形象色彩
        四、地域色彩
        五、民族色彩
    第四节 描写义和状态义
        一、生动的描写义
        二、丰富的状态义
第五章 禄劝方言熟语
    第一节 谚语
        一、谚语的结构
        二、谚语的语义类型
        三、谚语的修辞
    第二节 歇后语
        一、歇后语的结构
        二、歇后语的语义特征
    第三节 惯用语
        一、惯用语的结构
        二、惯用语的语义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
    三、硕士学位论文
    四、工具书
附录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海盐方言的重叠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重叠式研究状况及本文写作研究情况
    1.2 海盐县概况及其方言音系
2 海盐方言的动词重叠式
    2.1 AA
    2.2 AA看
    2.3 A记 A记和A毛 A毛
    2.4 A法 A法
    2.5 AABB、ABAB和 AXAY
    2.6 小结
3 海盐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式
    3.1 AXX
    3.2 AA叫
    3.3 ABAB
    3.4 AABB
    3.5 A完 A完
    3.6 AXAY
    3.7 A里 AB
    3.8 ABXX
    3.9 小结
4 海盐方言的名词重叠式
    4.1 AA
    4.2 AAB
    4.3 ABB
    4.4 AABB
    4.5 小结
5 海盐方言的量词和副词重叠式
    5.1 量词的重叠式
    5.2 副词的重叠式
    5.3 小结
6 结语
    6.1 海盐方言与普通话及周边吴语比较
    6.2 海盐方言重叠式的特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动词重叠式
附录B 形容词重叠式
附录C 名词重叠式
附录D 量词重叠式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汉语方言名量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现状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对象和目的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目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结构安排和语料来源
        1.4.1 结构安排
        1.4.2 语料来源
    1.5 关于量词的几个问题
        1.5.1 量词是否表量
        ].5.2 量词和分类词
        1.5.3 量词与方言分区
第二章 量词的语义分类
    2.1 语义分类范畴
    2.2 称量有生物量词
        2.2.1 称人量词
        2.2.2 动物量词
        2.2.3 植物量词
    2.3 称量无生物量词
        2.3.1 条形细长状量词
        2.3.2 块形团扁状量词
        2.3.3 圆形颗粒状量词
    2.4 小结
        2.4.1 量词语义分类的南北差异
        2.4.2 量词语义分类的主要标准
第三章 通用量词
    3.1 通用量词的界定
        3.1.1 通用量词的定义
        3.1.2 通用量词的特征
        3.1.3 通用量词的分类
    3.2 通用量词“个
        3.2.1 方言分布
        3.2.2 历史考察
        3.2.3 语法功能
        3.2.4 小结
    3.3 通用量词“只
        3.3.1 方言分布
        3.3.2 历史考察
        3.3.3 “只”的兴起
        3.3.4 小结
    3.4 通用量词“块”
        3.4.1 方言分布
        3.4.2 历史考察
        3.4.3 语源探索
    3.5 通用量词“条
        3.5.1 方言分布
        3.5.2 历史考察
        3.5.3 读音问题
        3.5.4 小结
    3.6 其他通用量词
        3.6.1 通用量词“枚”
        3.6.2 通用量词口[naη]
    3.7 小结
        3.7.1 北“个”南“只
        3.7.2 通用量词的地域分布特征
        3.7.3 “个”的语法化损耗是“只”成为通用量词的动因
        3.7.4 通用量词“个”的分布不断扩大
第四章 量词重叠
    4.1 量词重叠的历史
        4.1.1 量词重叠的起始时间
        4.1.2 量词重叠的历史层次
        4.1.3 量词重叠形式的来源
    4.2 量词重叠的性质
        4.2.1 量词的构词重叠
        4.2.2 量词的构形重叠
    4.3 量词重叠的形式
        4.3.1 量词单纯重叠AA和AAA (AAAA)
        4.3.2 数词加量词重叠“数AA”
        4.3.3 量词加缀重叠“AXA”
        4.3.4 数量词重叠—AA(—A—A)
    4.4 量词重叠的语义
        4.4.1 语义类型
        4.4.2 量词重叠的语义
        4.4.3 数量词重叠的语义
        4.4.4 量词重叠的语义动因
        4.4.5 小结
    4.5 小结
第五章 量词表量功能
    5.1 量范畴和量的分类
        5.1.1 “量”和相关概念
        5.1.2 量的分类
        5.1.3 量值系统
        5.1.4 小结
    5.2 量词表小量
        5.2.1 小量与小称
        5.2.2 音变型数量小称
        5.2.3 加缀型数量小称
        5.2.4 重叠型数量小称
        5.2.5 混合型数量小称
    5.3 量词表大量
        5.3.1 大量与大称
        5.3.2 量词基式表大量
        5.3.3 量词加后缀表大量
        5.3.4 量词变声重叠表大量
        5.3.5 量词重叠加后缀表大量
        5.3.6 量词加缀重叠表大量
        5.3.7 数量词重叠表大量
    5.4 小结
        5.4.1 数量小称语法形式
        5.4.2 数量小称的共性
        5.4.3 量词表大量的方言特色
        5.4.4 量词表量的南北差异
第六章 量名结构
    6.1 量名结构的两种解读
        6.1.1 量名结构的数量解读
        6.1.2 量名结构的指称解读
    6.2 量名结构的句位和指称
        6.2.1 全面型
        6.2.2 无谓后定指型
        6.2.3 无谓前不定指型
        6.2.4 互补型
        6.2.5 无谓前型
        6.2.6 全无型
        6.2.7 谓后不定指型
        6.2.8 小结
    6.3 定指量名结构
        6.3.1 定指量名结构的分布
        6.3.2 定指量名结构的类型
        6.3.3 定指量名结构的音变
        6.3.4 定指量名结构的来源
    6.4 定指名量结构
        6.4.1 定指名量结构的类型
        6.4.2 定指名量结构的性质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本文的主要观点
    7.2 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名词重叠式的历史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湖口方言重叠式词语研究[D]. 刘清钰. 渤海大学, 2021
  • [2]针对厄瓜多尔学生的汉语动词、形容词和名词重叠式教学研究[D]. 艾德加.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D]. 杨丽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4]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研究[D]. 刘欣. 青岛大学, 2020(02)
  • [5]盘州方言词汇研究[D]. 何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大同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研究[D]. 孟璐.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7]17-19世纪西方汉学中的汉语重叠研究[D]. 陈敏. 厦门大学, 2019(09)
  • [8]禄劝方言词汇研究[D]. 王焱.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9]海盐方言的重叠式[D]. 宋李佳. 宁波大学, 2019(06)
  • [10]汉语方言名量词研究[D]. 毛志萍.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名词重复的历史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