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立人14岁就成熟(论文文献综述)
李彤[1](2020)在《儿童舞蹈教育中基本能力训练现状研究 ——基于舞蹈科学训练的视角》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基本能力训练,几乎是儿童舞蹈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的训练,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拓展其向舞蹈专业发展的可能;不科学的训练,不仅起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还有可能造成损伤,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本文旨在探究社会上儿童舞蹈教育中基本能力的训练现状,排查出有损儿童身体健康的训练环节,改善现状中的不足,为儿童舞蹈基本能力科学训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在北京市选取三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儿童舞蹈教育机构,将其中17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用文献资料法和资料分析法,整理、分析该领域当前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对象使用的教学大纲、教材等;用观察法记录课堂训练情况;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参与者的教育理念;用数据统计法整理、分析上述数据和信息。研究结论:1、儿童舞蹈教育中部分教师和家长对舞蹈美育与基本能力训练存有误解;2、儿童舞蹈基本能力训练需要加强美育和科学的指导;3、儿童舞蹈教师对人体科学和训练学理论认识不足,教学训练多凭经验;4、越来越多的儿童舞蹈教师开始学习科学并将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逐渐引用到课堂训练之中。建议:1、儿童舞蹈教育的部分参与者正确看待舞蹈美育与基本能力科学训练的关系,适时适当开发儿童身体基本能力;2、儿童舞蹈教师不断提升人体科学和训练科学的理论与应用水平;3、由权威部门制定政策,统一监管社会儿童舞蹈教育工作。
郭瑞芃[2](2020)在《基于部分城市三年级小学生的脊柱健康跟踪研究及运动干预效果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论文分为跟踪研究和干预研究两部分。跟踪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皖、湘、苏3校三年级小学生在三、四、五年级时的脊柱姿态不良情况、脊柱胸段和腰段形态及其活动度的变化,以探讨脊柱侧弯高发年龄段之前的脊柱健康状况及其生长发育特点;干预研究是基于跟踪研究前2年测试数据发现研究对象的脊柱健康变差的基础,另选北京1所学校四年级小学生作为干预对象,对脊柱异常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运动干预,以探索脊柱健康促进的有效运动干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一以安徽、湖南、江苏3所学校的三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筛选出符合年龄范围且3年连续参与测试者共计448人(男-233人,女-215人),采用直立位检查、FBT(forward bending test,站位+坐位Adams前屈试验)+ATR(angle of trunk rotation,躯干旋转角)、Spinal Mouse三种方法,对其进行脊柱健康跟踪筛查;研究二以北京1所学校四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筛选出脊柱形态异常的30人(男-15人,女-15人)进行12周的针对性脊柱健康运动干预(3次/周,60分钟/次),采用上述筛查方法在干预前后对其进行脊柱健康筛查。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描述性统计数据;重复测量方差比较三年之间以及干预前后的差异;单样本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各种百分率的显着性差异;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其相关性,当p<0.05时具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1.脊柱姿态不良率在所跟踪的3次测试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跟踪第1年时的姿态不良率最高;其中高低肩率从基线到跟踪第2年分别由42.2%上升到66.5%再下降到32.1%,双肩胛下角不齐率则由48.7%上升到78.8%再下降到39.5%(p<0.05);前2年女生姿态不良率显着低于男生,但跟踪第2年时显着高于男生(p<0.05)。2.疑似脊柱侧弯风险Ⅰ、Ⅱ级的发生率逐年降低,分别由34.8%下降到17.9%再降到5.1%和5.6%下降到2.2%再降到1.6%(p<0.05);跟踪第2年时女生脊柱侧弯风险发生率显着高于男生(p<0.05);脊柱腰段ATR整体上高于胸段,且腰段左高居多,而胸段右高居多。3.3年间脊柱曲度整体上降低,其中胸椎后凸角(TKA)逐年下降(p<0.05);脊柱矢状面部分节段的椎间角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显着小于女生(p<0.05)。4.3年间脊柱最大屈曲至最大伸展位的胸、腰椎及总活动度整体上呈升高趋势(p<0.05),腰椎活动度大于胸椎;但男生脊柱活动度呈降低趋势,而女生脊柱活动度升高(p<0.05);男生胸椎活动度大于女生,女生腰椎和总活动度在跟踪第1年后超过男生;3年间脊柱活动度异常率整体上逐年下降,分别为8.6%、5.7%、5.0%(p<0.05),男生虽呈下降趋势但异常率仍高于女生(p<0.05)。5.整体上ATR与身高、体重、BMI、肌肉重量呈弱负相关,高体重与正常体重组ATR与体脂率呈弱正相关,高体重组的双侧腰凹不对称率与身高、体重、BMI、体脂率、肌肉重量呈弱正相关(p<0.05);高低肩、双肩胛下角不齐、双侧腰凹不对称相互间呈中等正相关(p<0.05)。6.运动干预三个月后,高低肩率、双肩胛下角不齐率、疑似脊柱侧弯风险发生率、TKA显着降低(p<0.05);LLA、胸椎以及脊柱总活动度显着增加(p<0.05),且男生LLA和脊柱胸椎活动度增加(p<0.05)。研究结论1.约40%的三到五年级小学生存在脊柱姿态不良问题,且四年级脊柱姿态不良率最高,女生脊柱姿态不良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超过男生。2.三到五年级小学生脊柱侧弯风险发生率逐年降低,但腰段侧弯风险高于胸段,且胸段偏右弯、腰段偏左弯可能性大,女生脊柱侧弯风险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超过男生。3.三到五年级小学生因胸椎曲度减少引起脊柱矢状面曲度降低,女生脊柱矢状面曲度异常率随着年龄增长超过男生;女生腰椎和脊柱总活动度超过男生,但男生胸椎活动度及腰椎活动度异常率高于女生。4.肌肉重量小以及超重/肥胖学生的脊柱侧弯风险可能性更高,不同部位的姿态不良存在相互代偿关系。5.三个月针对四年级小学生脊柱健康的一般运动干预产生了较好的改善效果,表明早期脊柱健康干预具有必要性。
熊浚[3](2020)在《社:一个古老节俗的当代形态 ——恩施土家族春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节日文化。在中国的典籍,如《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等,都有许多有关社日的记载。“社祭”作为一种官方和民间共同的礼俗,在中国延续了至少两千多年之久。“社”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与节日礼俗,在中国影响如此之大,以致人们至今仍然沿用“社”的名称,命名“社会”“社团”“社区”等当代社会组织,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今日之中国,传统的社节早已随着现代化进程而全面萎缩,只有极少数地区保存着这种古老文化的遗留。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的春社,就是社节以活态形式在民间生活中存续的一个节日。传统社节是一种怎样的节日文化?其运作方式和文化表征是怎样的?她要实现什么样的社会功能?为什么恩施土家族人在现代生活中仍能保存甚至激活这种古老的节俗?他们的春社习俗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今天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社节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民众广泛参与的传统节俗呢?这些问题,就是笔者作为一个从小在“春社”节俗中长大的土家族人,同时又是正在学习民俗学的博士生,以局内和局外两种眼光、感性和理性两种情感,通过亲身参与和田野调研后,所要作出的答卷。本论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论文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重难点、创新点。论文对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从社神社主、社祭形式、社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了学术史的追溯和研判,决定将研究重点放在厘清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习俗的主要形态,并以此为基础发掘春社习俗中的民族文化内涵之上。提示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是通过对三个村落中春社节俗的调查,重构“社祭”节俗的演变形态,再现古老社节的当代形态,对社节的仪式过程、象征符号、社会功能、核心价值和女性文化等作出深描与阐释。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包括第一、二、三、四、五章。第一、二章从地理环境、民族历史、民俗传统三个方面阐述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文化源流。首先对武陵山区的地理环境和土家族传统文化作了简要分析。其次对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来源展开辨析。从“社”的中原汉民族文化的来源,考察移民迁徙过程的影响,理解春社习俗是以简化的汉族社祭为外在表现形式,以汉文化与土家文化相交融产生的独特习俗为内容,由此可以确认汉文化的“社祭”是春社的源头,土家族的春社习俗是支流。第三章在源流研究基础上,运用田野民俗志的方式,分别以恩施地区的金龙坝、楸木园、双堰塘这三个古村落作为研究个案,通过村落传说对春社习俗的差异性展开具体的描述与分析。金龙坝保留了较原始的以山神、土地龙神为中心的春社习俗传统;楸木园有保存完好的社神象征,形成了以社主为中心的春社习俗传统;双堰塘村地处城乡结合处,形成了以娱人为中心的春社习俗传统。春社习俗的防疫与巫术心理揭示出土家族生态健康智慧与亲情伦理智慧。第四章主要从春社习俗的具体形态来讨论恩施地区土家族的文化内涵问题。主要体现在承载原始生命观、包含多神信仰、崇尚女性价值等三方面。拦社习俗体现出恩施地区土家族丧葬礼俗的豁达乐观、圆融新生的原始生命观。多神信仰是土家族群原有信仰在儒、道、释三种宗教影响下而产生的独特民族信仰。社饭习俗是一场充分体现恩施地区土家族女性价值与地位的展演,拦社习俗也展现出女性在土家族群中所拥有的崇高地位,是女性氏族社会的历史遗风。第五章讨论土家族春社的文化功能。春社习俗作为体现土家族人独特文化内涵的一项民俗事项,具有补偿与治癒功能、认同与整合功能,以及传承与教化功能。这些文化功能在现代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对此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辨析。第三部分是第六章及结语,总结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源流、习俗、个案、特征和功能问题,延伸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来思考春社习俗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春社习俗不仅是一项单纯的民俗事项,它更是土家族丧葬文化、性别文化的实际载体,它在具体施行过程中成功演绎了亡者由人变神的具体过程,同时揭示了土家女性主体在性别文化和婚姻关系之间所处的地位与意义。本文通过全面解读当代恩施土家族春社习俗的文化特质,认识到当代春社习俗所蕴含的土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真与自我的日渐沦丧。思考如何在政府主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制度,把握春社习俗的现代传承规律,使春社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更好地传承,为新时代的民族文化建设提供富有现实价值的生活智慧。
曾岚[4](2020)在《长沙市3~6岁学龄前儿童足姿指数的横断面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长沙市3~6岁学龄前儿童足部姿势随生长发育的变化。方法2019年04月01日至2019年06月01日从湖南省长沙市城区(五个区)内随机挑选的10所幼儿园,符合纳入标准的453名3~6岁学龄前儿童(260名男性和193名女性),年龄的中位值为4.7(4.04,5.4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的中位值为15.1(14.3,16.1)Kg/m2。本研究采用Redmond等人提出的足姿指数操作者使用手册(FPI-6)对受试儿童足部进行足姿指数(FPI)测量。受试儿童均穿单薄衣服,赤脚、放松静止地站在离地面60cm高的桌子上,由经验丰富、熟练的同一位医生对受试者双足分别进行两次评分(包括触诊距骨头位置、外踝上下的曲率、跟骨内/外翻、距舟关节表面皮肤隆起程度、内侧纵弓高度/曲率、前足外展/内收),足姿指数(FPI)的计算是由6项观察项目单项评分值代数相加所得,单侧足FPI值为两次测量平均值,记左足FPI的平均值为“LFPI”,右足FPI的平均值为“RFPI”,双侧足FPI平均值为“TFPI”。LFPI、RFPI、TFPI的取值的范围均在(-12,+12)之间。“-”代表旋后,“+”代表旋前。性别与年龄分组、BMI分级、LFPI、RFPI分型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不同年龄与LFPI、RFPI分型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列联表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不同BMI分级与LFPI、RFPI分型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及多重比较进行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身高、体重、BMI与LFPI、RFPI的相关性,所有检测结果以双侧显着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TFPI中位值为3(2,5),LFPI中位值为3(2,4.5),RFPI中位值为4(2,5),TFPI得分范围为(-5,+10)。出现左侧扁平或表现出有旋前倾向的儿童有71名(15.7%),右侧有86名(19.0%)。LFPI和RFPI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21,相关性较强,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样本中最多见的足姿类型是正常足和扁平或有旋前倾向的足。2、LFPI分型与性别之间的χ2值为5.802,P=0.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PI分型与性别的χ2值为6.116,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右侧扁平或旋前倾向的足型发生率(21.5%)比女性(15.5%)高,。3、在3~6岁儿童中,不同年龄与LFPI、RFPI分型的H值分别为4.787、3.988,P值均大于0.05,年龄和LFPI、RFPI分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体重、身高与LFPI、RFPI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BMI与RFPI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5、BMI分级与LFPI分型之间的H值为9.8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分级与RFPI分型之间的H值为7.33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左足而言,对BMI进行多重比较发现,消瘦组LFPI分型的总体分布与正常组、超重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6岁学龄前儿童TFPI的中位值3(2,5)。RFPI分型受性别影响,男性右侧扁平或旋前倾向足型的发生率(21.5%)比女性(15.5%)高。LFPI分型受BMI分级的影响,消瘦儿童左侧扁平或旋前倾向足型的发生率(50.0%)较正常(14.8%)、超重体型(11.1%)儿童高。
徐梦莹[5](2020)在《儿童绘画与原始绘画视觉语言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儿童美术活动始于个体生命的初级阶段,绘画是建立儿童与客观世界最直接最密切联系的纽带,也是儿童观察与认识世界、使用视觉语言表达自我认知与交流的有效手段。儿童绘画线条简单纯朴、形象表达夸张、空间与图形平面化,这些视觉表现与人类文明初期绘刻在岩壁上、陶器表面的原始绘画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除了两者在绘画语言上存在的相似性现象,也有学者提出儿童与原始人类可能在心理或是基因起源上存在某种关联,沿着这一脉络,笔者对儿童和原始绘画视觉语言语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进而发现:数万年前,我们的原始先民创造出的艺术,岩洞里的壁画、陶器上的图纹等绘画和世界各地早期的儿童绘画在视觉语言上存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体现出相同的语法规则。针对这一发现,笔者对儿童绘画视觉语言的发展做了进一步分析,并与原始绘画视觉语言进行相关性研究,从视觉语言出发深入探寻两者内在的语法结构。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儿童绘画视觉语言发展的阶段性规则,并从中找寻对儿童绘画发展及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些启示,补充儿童美术教育在实践与理论方面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对儿童绘画与原始绘画在创作主体心理、艺术现象、图像特征上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笔者研究的依据与可行性。论述了儿童美术与原始绘画的发生与关联,从艺术活动发生的角度阐述了原始人类与儿童的视觉思维特征,通过探寻其视觉思维发展的规律,推测出两者存在相同的视觉心理机制,以此为基础探讨儿童绘画与原始绘画的相关性。第二部分为本研究的重点部分,分为三个章节,分别从儿童绘画中的形象、空间、视觉叙事三方面进行论述,讨论了儿童绘画视觉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原始绘画中相关视觉语言的比较中,运用大量图例分析作为两者间相关性的引证,总结得出儿童绘画早期和原始绘画共同遵循平面化视觉语法规则,并通过分析得出儿童绘画视觉语言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儿童绘画是在其视觉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内进行的具有一定语法结构的视觉表达。第三部分从儿童绘画与原始绘画视觉语言的相关性中得出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即儿童美术教育应遵循儿童绘画视觉语言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以此为基础指导儿童的表达学习。通过分析总结得出儿童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对儿童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非对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提出对顺应儿童绘画视觉语言发展阶段的教学更为具体有效的参考性意见,作为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的相关理论依据。
魏红芳[6](2020)在《血清维生素B12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儿童直立不耐受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及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与儿童直立不耐受(O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并确诊为OI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儿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根据直立试验/直立倾斜试验(HUT/HUTT)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组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组,其中VVS组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分为VVS-血管抑制型(VVS-VI)、VVS-心脏抑制型(VVS-CI)及VVS-混合型(VVS-MI);根据临床症状,将研究对象分为晕厥先兆组和晕厥组,再根据晕厥频次进一步将晕厥组分为偶发晕厥组和频发晕厥组。所有儿童均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VitB12、NA及VitB12生物标志物甲基丙二酸(MM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OI组血清VitB12、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M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OI各亚型间三者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晕厥组血清VitB12、NA水平显着降低(P<0.05),MMA水平升高(P<0.05),但不同晕厥频次间三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I儿童血清VitB12与NA水平呈正相关,而与MMA水平呈显着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itB12、NA水平降低及MMA水平升高均是OI的相关危险因素;(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VitB12为378.5 pg/mL、血清NA为144.35 ng/L、血清MMA为390.65 pg/mL时预测OI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8.1%和87.7%、33.6%和96.5%、85.3%和91.2%。三者联合预测OI的敏感度89.7%,特异性93%。结论:(1)血清VitB12及NA水平降低是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及病理生理过程;(2)血清VitB12联合NA、MMA预测OI价值大,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程芸芸[7](2020)在《蝶枕软骨与下颌第三磨牙在实足年龄判定中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蝶枕软骨(SOS)骨化融合程度和下颌第三磨牙钙化分级与实足年龄的相关性,得出不同性别下实足年龄判定方程,为牙科法医学实足年龄推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2019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的汉族患者369例(男142例,女227例)的锥形束CT(CBCT),年龄725岁,判定每个样本的分级阶段参考蝶枕软骨骨化分级和第三磨牙钙化分级,采用多项统计分析方法,评估蝶枕软骨骨化融合分期与实足年龄的相关性,下颌第三磨牙与实足年龄的相关性,不同性别之间的实足年龄变化关系。结果:随着实足年龄的增加,SOS骨化融合程度和下颌第三磨牙钙化分级逐渐增加,实足年龄与下颌第三磨牙钙化和有密切关系(男性r=0.861,女性r=0.873,P<0.001),实足年龄与SOS骨化融合有密切关系(男性r=0.862,女性r=0.867,P<0.001)。结论:SOS骨化融合程度与下颌第三磨牙钙化分级可以作为新疆汉族人群在牙科法医学领域实足年龄判定的参考指标。
包玉琪[8](2019)在《翻译补偿理论视角下Evolutionary Linguistics汉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选取April McMahon与Robert McMahon两位着名的英国语言学家撰写的Evolutionary Linguistics第七章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文本,此文本属于学术文本。Evolutionary Linguistics于2013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是一本介绍人类语言种系发生诸多假设和研究范式的教材。由于该文本内容涉及语言学、生物学、神经学、基因科学等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和内容,具有典型的学科交叉性;同时,该文本作为专业教材,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公正性和严谨性。在翻译过程中主要面临的困难是处理大量术语、长难句以及不明晰的语篇逻辑关系。为了保障知识的有效传递,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翻译补偿方法减少翻译损失、降低不可译性,尽可能完整地再现源语语言特点及信息。笔者在夏廷德的翻译补偿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具体的补偿策略来处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对于专业术语的翻译,在参考平行文本确定词义的同时,可通过添加文本内注释和脚注来弥补词义方面的损失。对于语法结构复杂的长难句,可采用增益和概略化手段使译文意义更加明晰。对于在句法和表达习惯上与汉语有很大不同的英语长句,可通过调整语序重组逻辑关系,或通过补充指称信息在语篇层面进行翻译补偿,使译文做到最大程度上的通顺。虽然译文还存在不足之处,但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首次尝试使用翻译补偿作为理论指导处理学科交叉性很强的学术文本,探讨了有关术语、语义与语篇层面的补偿,希望能为此领域的今后译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罗程鹏[9](2019)在《MSV对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性功能及精液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显微镜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MSV)对于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性功能及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HRV组和MSV组,HRV组的手术方法是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MSV组的手术方法是显微镜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精液质量、性功能、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功能和精液质量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V组与HRV组相比,术后切口疼痛评分较低,手术时间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均较术前有所提高,精子畸形率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SV组各精液指标改善程度和精子质量改善率显着优于HRV组(P<0.05);手术后两组性功能均有所改善且MSV组性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HRV组(P<0.05);MSV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HR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V治疗可有效改善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子质量和性功能,能取得满意疗效,同时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探讨。
高鲜花[10](2019)在《田纳西·威廉斯戏剧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1963-2018)》文中研究指明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美国继尤金·奥尼尔之后与阿瑟·米勒、爱德华·阿尔比齐名的三大戏剧家之一,在世界戏剧文学和戏剧舞台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等剧更是世界舞台长演不衰的经典剧目。1963年英若诚翻译的威廉斯独幕剧《没有讲出来的话》拉开了中国接受、演出、改编威廉斯戏剧的大幕。威廉斯剧作数量庞大,本论文主要以他几部长剧——《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等为基础研究文本,对威廉斯戏剧在中国的译介、舞台搬演/改编、影响等接受和影响状况进行系统考察。威廉斯戏剧创作极具自传性。在剧作中,他为自己同性恋身份而焦虑、为不断患病而厌烦、为创作力下滑而担忧。当他对青春易逝感到恐慌、对死亡倍加恐惧时,他选择了逃离和漂泊,并且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美好的停留地——中国,希冀能够缓解他的各种焦虑,而此种种都成为他“本色”创作的基本内容。为了完整地体现他的本色,他在创作过程中设置了潜台人物、借鉴了古希腊戏剧结构、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并辅之以中国戏曲的写意性元素,营造出一个个颇具象征性的艺术世界。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界集中译介了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玻璃动物园》《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三部作品。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翻译界对威廉斯剧作的译介离不开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等的合力“监管”。从文本内部来看,由于戏剧具有二重性——文学性和表演性,所以中国译家们在译介这三大代表作时主要采用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偏重文学性,为中国读者呈现出全新的“中国化”译本。在中国戏剧舞台上,威廉斯剧作的搬演与改编演出异彩纷呈,尤其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版的《玻璃动物园》和《欲望号街车》成为近几年来经典的翻译剧演出。而由《欲望号街车》改编的形体剧《纸牌夜布鲁斯》可以说是集合中西戏剧表演特性的一次有益尝试,该剧已经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观众的赞誉。如果说在中国的译介和演出是对威廉斯剧作接受的话,那么,在接受之后威廉斯剧作对中国戏剧与小说创作也产生了有力的影响。中国剧作家秉承他的新现实主义精神和悲剧精神,协同调动灯光、舞美、音乐/音响等多种手段、设置叙述人、运用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心理回忆剧,出现了像赵耀民《良辰美景》这样颇具《玻璃动物园》风骨的佳作。而在海峡对岸,将门之子白先勇不仅在人生历程方面与威廉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他的小说创作也深得威廉斯“真传”:运用象征和心理回忆等手法关注同性恋者的喜怒哀乐、对人性暴力进行赤裸裸地揭露和严厉批判、感慨青春易逝、凭吊美人迟暮,这些共同点显示出白先勇是国内受威廉斯影响最深的文学家。
二、直立人14岁就成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立人14岁就成熟(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舞蹈教育中基本能力训练现状研究 ——基于舞蹈科学训练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内容与意义 |
(二)研究对象与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路径 |
一.理论依据 |
(一)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
(二)基本能力发展的敏感期 |
(三)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的制定 |
(四)舞蹈训练学原则 |
二.研究现状与分析 |
(一)对儿童舞蹈基本能力训练的研究与分析 |
(二)对儿童生长发育与能力发展的研究与分析 |
(三)对其他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分析 |
三.对基本能力教学大纲的科学分析 |
(一)KJY的教学大纲 |
(二)JJ的教学大纲 |
(三)AFY的教学大纲 |
(四)小结 |
四.对基本能力课堂训练的科学分析 |
(一)KJY的课堂训练 |
(二)JJ的课堂训练 |
(三)AFY的课堂训练 |
(四)小结 |
五.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客观分析 |
(一)家长对舞蹈训练的认识 |
(二)教师与机构的“难言之隐” |
(三)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部分城市三年级小学生的脊柱健康跟踪研究及运动干预效果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我国儿童青少年脊柱普查面临的问题 |
2.2 儿童青少年脊柱形态异常分类 |
2.2.1 矢状面曲度异常 |
2.2.1.1 颈椎曲度异常 |
2.2.1.2 胸椎曲度异常 |
2.2.1.3 腰椎曲度异常 |
2.2.2 冠状面曲度异常 |
2.3 儿童青少年脊柱异常的危害 |
2.3.1 颈肩痛 |
2.3.2 腰背痛 |
2.3.3 多种并发疾病 |
2.3.4 心理问题 |
2.4 儿童青少年脊柱异常的病因理论 |
2.4.1 青少年脊柱异常风险因素 |
2.4.2 脊柱异常经典病因学理论 |
2.4.2.1 生物力学理论 |
2.4.2.2 神经肌肉学理论 |
2.4.2.3 遗传学理论 |
2.4.2.4 环境诱发因素 |
2.4.2.5 激素因素 |
2.5 儿童青少年脊柱筛查方法体系研究现状 |
2.5.1 一般检查/直立位检查的方式方法 |
2.5.1.1 直立位检查 |
2.5.1.2 FBT+ATR |
2.5.2 专业设备检查的方式方法 |
2.5.2.1 X射线 |
2.5.2.2 CT检查 |
2.5.2.3 MRI检测 |
2.5.2.4 超声成像法 |
2.5.2.5 红外热成像法 |
2.5.2.6 表面形貌法 |
2.5.2.7 传感器测量法 |
2.5.2.8 人工智能 |
2.5.3 脊柱异常普查的国内外研究 |
2.6 儿童青少年脊柱形态干预/治疗研究进展 |
2.6.1 手术治疗 |
2.6.2 支具治疗 |
2.6.3 物理治疗 |
2.6.4 运动疗法 |
2.6.4.1 体育运动对儿童青少年脊柱形态的影响 |
2.6.4.2 一般运动疗法 |
2.6.4.3 特定性运动疗法(PSE) |
2.7 小结与展望 |
第3章 研究一·跟踪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2 主要测量器材 |
3.3 研究方法 |
3.4 数据处理 |
3.5 统计学分析 |
3.6 研究结果 |
3.6.1 身体形态变化情况 |
3.6.2 姿态不良筛查结果 |
3.6.3 FBT+ATR筛查结果 |
3.6.4 Spinal Mouse筛查结果 |
3.6.4.1 脊柱矢状面曲度筛查结果 |
3.6.4.2 脊柱矢状面曲度异常率筛查结果 |
3.6.4.3 脊柱矢状面ROM筛查结果 |
3.6.4.4 腰椎矢状面ROM异常率筛查结果 |
3.6.5 脊柱指标与身体形态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
3.7 分析讨论 |
3.7.1 脊柱健康状况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
3.7.1.1 脊柱姿态不良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
3.7.1.2 脊柱侧弯风险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
3.7.1.3 脊柱矢状面形态及功能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
3.7.1.3.1 曲度变化情况 |
3.7.1.3.2 ROM变化情况 |
3.7.2 脊柱健康的形态学特征 |
3.8 小结 |
第4章 研究二·干预研究 |
4.1 研究对象 |
4.2 主要测量器材 |
4.3 研究方法 |
4.4 数据处理 |
4.5 统计学分析 |
4.6 研究结果 |
4.6.1 身体形态变化情况 |
4.6.2 姿态不良干预前后结果 |
4.6.3 FBT+ATR指标干预前后结果 |
4.6.4 Spinal Mouse指标干预前后结果 |
4.6.4.1 脊柱矢状面曲度干预前后变化情况 |
4.6.4.2 矢状面曲度异常率干预前后变化情况 |
4.6.4.3 脊柱矢状面ROM干预前后变化情况 |
4.6.4.4 腰椎矢状面ROM异常率干预前后变化情况 |
4.7 分析讨论 |
4.8 小结 |
第5章 全文结论 |
本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材料 |
(3)社:一个古老节俗的当代形态 ——恩施土家族春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学方法 |
(二) 人类学方法 |
(三) 性别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恩施土家族春社的文化语境 |
第一节 地理环境 |
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 |
二、多样化的自然资源 |
三、文化影响 |
第二节 历史源流 |
一、史前时代 |
二、商周至两汉时期 |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三、唐宋时期 |
四、元明清时期 |
第三节 民俗传统 |
一、物质民俗 |
二、社会民俗 |
三、精神民俗 |
第二章 恩施地区社文化的源流 |
第一节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来源辨析 |
一、社的来源及演变 |
二、社神与神主 |
第二节 汉文化影响以前的土地信仰 |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社”信仰 |
一、过渡——唐代的官社与私社 |
二、承继——汉文化对社祭的影响 |
第三章 土家族春社习俗的文化机制 |
第一节 土家族春社习俗 |
一、春社起源传说 |
二、“社饭”:春社的饮食习俗 |
三、“拦社”:春社的祭祀习俗 |
第二节 三个村落的春社民俗志 |
一、金龙坝春社:以土地龙神为中心 |
二、南河春社:以社主为中心 |
三、双堰塘春社:以娱人为中心 |
第三节 土家族春社的形成机制 |
一、防疫机制:社饭隐喻的土家族生态健康智慧 |
二、巫术心理机制:拦社隐喻的亲情伦理智慧 |
第四章 土家族春社的文化内涵 |
第一节 融入丧葬礼俗的生命观 |
一、豁达的生命观 |
二、圆融的生命观 |
三、新生的生命观 |
小结 |
第二节 佛道并重的多神信仰 |
一、道(巫)教信仰 |
二、儒家信仰 |
三、佛教信仰 |
小结 |
第三节 崇尚女性价值 |
一、血亲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
二、姻亲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
三、妯娌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
小结 |
第五章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文化功能 |
第一节 补偿与治疗功能 |
一、拦社——心理治疗 |
二、社饭—生理治疗 |
第二节 认同与整合功能 |
一、家族的凝聚力 |
二、姻族的互助关系 |
第三节 传承与教化功能 |
一、礼俗制度的传承功能 |
二、民族价值观的教化功能 |
第六章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保护与传承 |
第一节 传承现状 |
一、传承内容 |
二、传承方式 |
第二节 保护策略 |
一、生活型保护 |
二、制度型保护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楸木园陈家院子布局图 |
附录二 访谈对象名单及亲属关系个案 |
一、村落代表性访谈人员名单 |
二、亲属关系图 |
附录三 村落采访记录节选 |
一、白果坝乡金龙坝采访记录选编 |
二、芭蕉乡楸木园采访记录选编 |
三、龙凤坝镇双堰塘采访记录选编 |
四、其他乡镇采访记录选编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4)长沙市3~6岁学龄前儿童足姿指数的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及内容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实验方法 |
2.2.2 实验准备 |
2.2.3 测量指标 |
2.2.3.1 人体测量学参数 |
2.2.3.2 足姿指数参数 |
2.2.4 诊断标准 |
2.3 数据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足姿指数测量结果 |
3.3 足姿指数与性别的差异分析 |
3.4 足姿指数与年龄的差异分析 |
3.5 足姿指数与体重、身高、BM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3.6 足姿指数与BMI的差异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性别对足姿指数的影响 |
4.2 年龄对足姿指数的影响 |
4.3 体重、身高、BMI对足姿指数的影响 |
4.4 本研究的特色 |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儿童绘画与原始绘画视觉语言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引言 |
二、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儿童绘画与儿童美术教育的相关研究 |
二、原始绘画视觉语言的相关研究 |
三、关于儿童绘画与原始绘画相关性的研究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儿童绘画 |
二、原始绘画 |
三、视觉语言 |
四、相关性 |
五、儿童美术教育 |
第一章 儿童绘画与原始绘画的发生与关联 |
第一节 儿童美术活动的发生 |
一、儿童视觉思维早期特征 |
二、儿童绘画早期图式的产生 |
第二节 原始绘画的产生 |
一、原始艺术起源概况 |
二、原始思维——原始文化的心理透视 |
第三节 儿童绘画与原始绘画视觉语言相关性溯源 |
一、儿童与原始先民在心理机制上的同构现象 |
二、集体无意识与绘画符号的原型 |
第二章 形象的表征 |
第一节 儿童早期绘画中的形象 |
一、图形的分化 |
二、人物形象与其他形象 |
第二节 儿童早期绘画与原始绘画形象视觉语言的相关性 |
一、图画形象的视觉语法规则:平视剪影式 |
二、形象的夸张与变形 |
第三章 绘画空间的探索 |
第一节 儿童早期绘画与原始绘画视觉语法规则:“平面律” |
一、物体内部空间的平面化 |
二、构图空间的平面化 |
第二节 基底线的出现 |
一、空间关系的进一步察觉 |
二、基底线的使用 |
三、多条基底线的出现 |
第三节 分化的空间系统 |
一、儿童绘画与原始绘画深度关系表征 |
二、儿童绘画中形象内部空间的分化 |
第四章 儿童绘画与原始绘画中的视觉叙事 |
第一节 儿童绘画写实概念的萌发 |
第二节 儿童绘画中视觉语言的复杂结构 |
一、形象位置安排与细节 |
二、视觉空间的秩序 |
第三节 儿童绘画与原始绘画视觉语义的表达 |
一、儿童绘画视觉语义表达 |
二、原始岩画叙事中视觉语义的表达 |
三、儿童绘画叙事能力发展 |
第五章 两者相关性研究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及发展建议 |
第一节 需求与反思 |
一、儿童美术教育现状与矛盾 |
二、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反思 |
第二节 两者视觉语言的相关性研究带来的教育启示 |
一、从儿童绘画和原始绘画视觉语言相关性中得到的启示 |
二、儿童美术教育应遵循儿童绘画视觉语言发展的规律 |
第三节 对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的建议 |
一、对儿童绘画过程的引导 |
二、对儿童绘画的指导策略 |
三、对儿童绘画活动的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血清维生素B12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儿童直立不耐受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交感神经调节OI的机制 |
1.2 VitB_(12)生物学特征 |
1.3 VitB_(12)与NA关系 |
1.4 交感神经活动与NA关系 |
1.5 VitB_(12) 与儿童OI相关性研究进展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诊断标准 |
2.1.5 研究分组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
2.2.2 HUT/HUTT |
2.2.3 标本采集及测定 |
2.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1.1 OI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 |
3.1.2 OI组血流动力学反应模式分布情况 |
3.2 血清VitB_(12)、NA、MMA水平比较 |
3.2.1 OI组与对照组血清Vit B_(12)、NA、MMA水平比较 |
3.2.2 不同OI亚型及对照组血清Vit B_(12)、NA、MMA水平比较 |
3.2.3 晕厥先兆组、晕厥组及对照组血清VitB_(12)、NA、MMA水平比较 |
3.2.4 偶发晕厥和频发晕厥血清VitB_(12)、NA、MMA水平比较 |
3.3 OI儿童血清VitB_(12)与NA、MM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3.4 OI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3.5 血清VitB_(12)、NA、MMA联合诊断OI预测价值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血清VitB_(12) 水平与OI的相关性 |
4.2 血清VitB_(12) 水平与MMA的相关性 |
4.3 血清NA水平与OI的相关性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一) |
附录 (二)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蝶枕软骨与下颌第三磨牙在实足年龄判定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纳入、排除标准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翻译补偿理论视角下Evolutionary Linguistics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Task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ask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
1.3 Introduction of the Source Text |
1.4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Chapter 2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2.1.1 Translation Schedule |
2.1.2 Referring to the Parallel Text |
2.1.3 Choice of Translation Tools |
2.2 During-Translation Process |
2.2.1 Drafting Translation |
2.2.2 Modification |
2.3 Post-Translation Process |
2.3.1 Rechecking to the Source Text |
2.3.2 Proofreading |
Chapter 3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Translation Task |
3.1 Studies of Western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
3.2 Xia Tingde's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Study |
3.3 Feasibility in Translation of Academic Text |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
4.1 Compensation at Term Level |
4.1.1 Compensation with Intratextual Annotation |
4.1.2 Compensation with Footnotes |
4.2 Compensation at Semantic Level |
4.2.1 Compensation with Amplification |
4.2.2 Compensation with Generalization |
4.3 Compensation at Discourse Level |
4.3.1 Compensation by Reorganizing Logic |
4.3.2 Compensation by Adding Denotational Information |
Chapter 5 Difficulties and Enlightenments |
5.1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Task |
5.2 Enlightenments in the Translation Task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Appendix B(翻译材料原文及译文) |
Appendix C(术语表) |
Appendix D(中英文长摘要) |
(9)MSV对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性功能及精液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2 诊断标准 |
3.3 纳入和排除标准 |
3.4 标本收集、检测评价方法及仪器 |
3.5 手术过程及方法 |
3.6 评价指标 |
3.7 统计学方法 |
3.8 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精索静脉曲张的形成发展因素及对生育的影响和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10)田纳西·威廉斯戏剧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1963-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一) 国外研究动态 |
(二) 国内研究动态 |
三、研究目的 |
四、选题意义 |
五、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涉及的主要理论 |
第一章 励志与颓废的传奇—田纳西·威廉斯及其戏剧创作 |
第一节 田纳西·威廉斯的生平与创作历程 |
一、田纳西·威廉斯的家世渊源 |
二、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创作与生活轨迹 |
(一) 蹒跚登台(1930—1944) |
(二) 炫目表演(1944—1962) |
(三) 暗淡落幕(1963—1969) |
(四) 孤寂谢幕(1970—1983) |
第二节 田纳西·威廉斯的本色书写 |
一、威廉斯剧作之逐性 |
(一) 同性恋与文学 |
(二) 威廉斯剧作之同性恋书写 |
(三) 威廉斯同性恋书写之渊源 |
二、威廉斯剧作之疾病 |
(一) 疾病与文学 |
(二) 威廉斯剧作之疾病书写 |
(三) 威廉斯疾病书写之渊源 |
三、威廉斯剧作之孤独 |
(一) 孤独与文学 |
(二) 威廉斯剧作之孤独书写 |
(三) 威廉斯孤独书写之渊源 |
四、威廉斯剧作之漂泊 |
(一) 漂泊与文学 |
(二) 威廉斯剧作之漂泊书写 |
(三) 威廉斯漂泊书写之渊源 |
第三节 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中国形象 |
一、欧、美文学及泛文学文本中的中国形象 |
(一) 欧洲的中国形象 |
(二) 美国的中国形象 |
二、威廉斯剧作之中国形象 |
(一) 中国形象的书写 |
(二) 中国形象书写之溯源 |
(三) 中国形象书写之目的 |
第四节 田纳西·威廉斯戏剧的艺术贡献 |
一、借鉴古希腊戏剧的经典结构 |
(一) 高度集中的封闭式结构 |
(二) 跌宕有致的开放式结构 |
二、借鉴中国戏曲的写意性表现手法 |
(一) 高度神似的虚拟动作设定 |
(二) 虚拟时空的设置 |
三、化用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故事/历史典故 |
(一) 神话故事的有机嵌入 |
(二) 历史典故的生动融入 |
四、设置“隐而不露”的潜台人物 |
(一) 潜台人物掌控出场人物的“现时”命运 |
(二) 潜台人物暗示出场人物的将来命运 |
五、运用物象丰富的象征手法 |
(一) 一花一世界 |
(二) 一林一社会 |
(三) 一虫一人生 |
(四) 一物一世间 |
(五) 一色一身份 |
(六) 一音一情绪 |
第二章 田纳西·威廉斯戏剧在中国的译介 |
第一节 田纳西·威廉斯戏剧在中国的译介语境 |
一、美国文学的译介之旅 |
(一) 美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
(二) 美国戏剧在中国的译介 |
二、丰富多元的翻译与译介理论语境 |
(一) 中国本土翻译与译介理论 |
(二) 西方翻译与译介理论 |
三、归化、异化翻译策略 |
第二节 田纳西·威廉斯戏剧在中国的翻译与出版 |
一、大陆译介:“一枝独秀”到“百家争鸣” |
(一) 第一阶段(“十七年”时期) :政治挂帅、一枝独秀 |
(二) 第二阶段(1978— ) :聚焦三剧、各抒译见 |
二、港、台译介:共谋中抵抗 |
(一) 译介背景:不同政治力量在文学中的角逐竞技 |
(二) 港、台地区译介概况 |
(三) 译介特点:数量少,重视艺术性 |
第三节 各具特色的中文译本—威廉斯剧作中译版本比较 |
一、“译彩纷呈”的《欲望号街车》四大译本 |
(一) 四大译本各自基本特点 |
(二) 四大译本呈现的情感倾向性 |
(三) 四大译本中各具特色的创造性叛逆翻译 |
(四) 四大译本对文化缺省的处理方法 |
二、译味悠长的《玻璃动物园》四大译本 |
(一) 四大译本各自基本特点 |
(二) 四大译本呈现的雅俗之别与情感倾向 |
(三) 四大译本各具特色的创造性叛逆翻译 |
(四) 四大译本对文化缺省的处理方法 |
三、译见不一的《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两大译本 |
(一) 两大译本各自基本特点 |
(二) 两大译本呈现的情感倾向性 |
(三) 两大译本各具特色的创造性叛逆翻译 |
(四) 两大译本对文化缺省的处理方法 |
第三章 田纳西·威廉斯戏剧在中国的演出 |
第一节 永不停歇的“欲望号街车”—《欲望号街车》在中国的搬演与改编演出 |
一、《欲望号街车》在中国的演出历程 |
(一) 多姿多彩的大陆演出 |
(二) 异彩纷呈的港台演出 |
二、“野蛮战胜优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版《欲望号街车》 |
(一) 演出概况 |
(二) 导演构思 |
(三) 生动唯美的舞台呈现 |
三、中西合璧的剧坛明珠—北京铁皮屋版《纸牌夜布鲁斯》 |
(一) 演出概况 |
(二) 导演构思 |
(三) 中西合璧的舞台呈现 |
第二节 脆弱的玻璃动物之旅—《玻璃动物园》在中国的演出 |
一、《玻璃动物园》在中国的演出历程 |
(一) 沉寂—爆发的大陆演出 |
(二) 持续—稳步的港、澳、台的演出 |
二、“生活总是要继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版《玻璃动物园》 |
(一) 演出概况 |
(二) 导演构思 |
(三) 忠实原剧的舞台呈现 |
第三节 田纳西·威廉斯其他剧作在中国的搬演 |
一、《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演出概况 |
二、《夏与烟》《请爱我一小时》的演出 |
第四章 田纳西·威廉斯及其戏剧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
第一节 同宗异支—田纳西·威廉斯及其他剧作家对中国新时期戏剧的整体影响 |
一、新现实主义与精神悲剧的内在影响 |
(一) 聚焦社会底层生活 |
(二) 高扬人道主义大旗 |
(三) 挖掘复杂的人性 |
(四) 再现残酷、惨烈的现实 |
(五) 凸显小人物的精神悲剧 |
二、多姿多彩的戏剧表现手法的影响 |
(一) 以外化的方式展现内心 |
(二) 借鉴象征手法 |
(三) 哀婉浓郁的诗意营造 |
(四) “造型戏剧”的中国化实践 |
第二节 独怆然而涕下—田纳西·威廉斯对白先勇创作的影响 |
一、跨越时空的“相遇” |
(一) 身世境遇的暗合 |
(二) 姐弟情深的追思 |
(三) 爱荷华大学的杰出校友 |
(四) 同性恋的性态取向 |
(五) 浓厚的明星崇拜情结 |
二、追怀幽思—威廉斯及其剧作对白先勇创作的影响 |
(一) 西比尔之哀—对美人迟暮的哀悼 |
(二) 阿都尼斯之魅—对同性之爱的赞赏 |
(三) 阿瑞斯之怒—对残酷暴力的展示 |
(四) 美杜莎之惑—对恶与美的女性的书写 |
三、多元归一—威廉斯剧作表现手法对白先勇的影响 |
(一) 以心理回忆手法展现百态人生 |
(二) 以象征手法展现世态万象 |
第三节 哀婉、感伤的记忆—《玻璃动物园》对赵耀民《良辰美景》的影响. |
一、一江春水向东流—时代变迁对美好事物的碾压 |
(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美好事物渐趋消逝 |
(二) 东风无力百花残—奋力挽留美好事物 |
(三) 此情可待成追忆—对美的怀念与希冀 |
(四) 四顾茫茫已惘然—两剧弥漫的悲剧性 |
二、乱花渐入迷人眼—《玻璃动物园》表现形式和技巧、手法对《良辰美景》的影响 |
(一) 两剧“演出说明”之间存在明显的影响—借鉴关系 |
(二) 两剧均设置叙述者 |
(三) 心理外化手法的借鉴 |
(四) 人物设置方面的影响 |
(五) 象征运用的类同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直立人14岁就成熟(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舞蹈教育中基本能力训练现状研究 ——基于舞蹈科学训练的视角[D]. 李彤. 北京舞蹈学院, 2020(12)
- [2]基于部分城市三年级小学生的脊柱健康跟踪研究及运动干预效果初探[D]. 郭瑞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2020(08)
- [3]社:一个古老节俗的当代形态 ——恩施土家族春社研究[D]. 熊浚.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4]长沙市3~6岁学龄前儿童足姿指数的横断面研究[D]. 曾岚. 南华大学, 2020(01)
- [5]儿童绘画与原始绘画视觉语言的相关性研究[D]. 徐梦莹.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6]血清维生素B12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儿童直立不耐受相关性研究[D]. 魏红芳. 兰州大学, 2020(01)
- [7]蝶枕软骨与下颌第三磨牙在实足年龄判定中的研究[D]. 程芸芸.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翻译补偿理论视角下Evolutionary Linguistics汉译实践报告[D]. 包玉琪.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9]MSV对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性功能及精液质量的影响研究[D]. 罗程鹏. 苏州大学, 2019(02)
- [10]田纳西·威廉斯戏剧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1963-2018)[D]. 高鲜花.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