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寐丹治疗失眠35例(论文文献综述)
谢光璟,徐波,夏婧,王平[1](2022)在《安寐丹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CA1区细胞结构及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安寐丹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寐丹组和褪黑素组。空白与模型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安寐丹组给药9.09 g·kg-1·d-1。褪黑素组给药0.27 g·kg-1·d-1。自制睡眠剥夺箱造模4周。Ethovision XT视频分析系统监测大鼠自发活动状态,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及尼氏体变化,超微电镜观察海马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微管相关蛋白2(MAP2)、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心点移动距离延长,平均活动速度增加,中心点累计持续时间增加,身体填充平均值增加,活动频率更高(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减少,排列紊乱,核皱缩,细胞质深染,尼氏体数量减少,出现明显丢失,线粒体出现肿胀变形,嵴缩短,高尔基体囊泡肿胀,GFAP蛋白积分吸光度(IA)增加,MAP2、Nestin、NeuN蛋白IA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寐丹组中心点移动距离缩短,平均活动速度降低,中心点累计持续时间缩短,身体填充平均值降低,活动频率降低(P<0.05,P<0.01),海马CA1神经元损伤减轻,细胞数量增加,核仁清晰,胞浆明显,尼氏体数量增加,线粒体等细胞器损伤减轻,GFAP蛋白IA降低,MAP2、Nestin、NeuN蛋白IA升高(P<0.05,P<0.01)。结论:安寐丹改善睡眠剥夺大鼠海马CA1神经元结构损伤,并可能通过降低GFAP蛋白表达,增加MAP2、Nestin、NeuN蛋白表达而实现。
夏婧,徐波,谢光璟,黄攀攀,王平[2](2022)在《安神类中药调控能量代谢治疗睡眠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睡眠在能量平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睡眠障碍是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能量代谢和睡眠之间的关系可以影响睡眠稳态及机体代谢率。中药在失眠防治中疗效显着,具有绿色、安全、副作用小的特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对于中药如何干预睡眠的机制研究取得了显着进展,该文综述了安神类中药化合物紫檀芪,单味中药酸枣仁,以及中药复方交泰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安寐丹、半夏厚朴汤、杞藿饮、松郁安神方、疏泄一号方等,调控能量代谢治疗睡眠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中药可以通过影响物质代谢、线粒体功能、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食欲系统和生物钟系统等代谢相关途径干预睡眠剥夺模型,其中使用排名靠前的药物依次为酸枣仁、茯苓、五味子、丹参等,归心、肝经以调节血液运行,保障能量供应,发挥养心安神作用。笔者通过从能量代谢角度归纳中药治疗失眠等睡眠障碍性疾病的作用效果和机制,以期为今后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供参考。
谢光璟,徐波,黄攀攀,王平[3](2021)在《安寐丹调控AMPK信号通路线粒体生物合成对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紊乱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安寐丹(AMD)对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寐丹组和褪黑素组。通过自制睡眠剥夺箱进行持续性睡眠剥夺4周。力竭性游泳评价活动能力,血生化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ATP及ATP酶的含量。HE染色观察下丘脑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下丘脑神经元线粒体结构,Western blotting检测下丘脑CaMKKβ、AMPK、PGC-1α蛋白表达,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Nrf-1、TFAM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力竭性游泳时间显着降低,FBS、TG、TC、LDL-C水平显着升高,HDL-C水平显着下降,ATP含量、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显着降低(P<0.01);下丘脑细胞数量减少,胞浆浓缩,核固缩;线粒体结构损坏,嵴断裂,伴有肿胀空泡化;p-CaMKKβ、p-AMPKα、PGC-1α蛋白相对表达显着降低,Nrf-1、TFAM蛋白阳性率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寐丹组可显着增强大鼠活动耐力,延长游泳时间(P<0.01),降低FBS、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及ATP、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P<0.01),下丘脑细胞数量增加;线粒体水肿减轻,p-CaMKKβ、p-AMPKα、PGC-1α蛋白相对表达升高,Nrf-1、TFAM阳性率增加(P<0.01)。结论:安寐丹改善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紊乱,其作用可能与促进AMPK通路线粒体生物合成,增加Nrf-1、TFAM蛋白表达有关。
宋子瑜[4](2021)在《清痰宁神法治疗失眠症(痰热扰神型)的知识图谱及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查阅和整理与失眠中医药治疗相关的文献,挖掘出失眠中医药研究的研究主体、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等。2.通过观察失眠症(痰热扰神型)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对依据清痰宁神法总结出的经验方治疗失眠症(痰热扰神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有关临床评价,为缓解患者症状、推广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基于Gephi和Cite Space软件对近10年失眠的中医药文献进行挖掘,提取文献数据进行知识图谱构建及分析。2.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观察2019年5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专家门诊的18-65岁患者,试验入组为符合失眠症(痰热扰神型)诊断标准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1的比例将受试者随机分入对照组(黄连温胆汤组)、治疗组1(清痰宁神方组)、治疗组2(香附温胆汤组),三组各12例,共36例。三组患者均连续服药4周,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各复诊随访一次。观察三组组患者治疗前后辩证论治信息观察表、Spiegel睡眠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指数(IS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的变化,评价清痰宁神法治疗失眠(痰热扰神型)的临床疗效,并通过观察受试对象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询问具体用药感受,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近十年失眠的中医药研究领域文献数量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黄俊山、汪卫东、王平等人为高产研究者,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合作网络较为密集,关键词“痰热内扰”从2015年开始突现,焦虑性失眠、归脾汤等聚类关键词研究频次较高。2.研究实际纳入病例36例,脱落1例,实际完成35例,其中对照组12例,治疗组24例。主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指标对照组临床痊愈率0%,显效率8.3%,有效率75%,无效率16.7%,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痊愈率4.2%,显效率41.7%,有效率45.8%,无效率8.3%,总有效率为91.6%,两者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略有差异,两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睡眠情况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痊愈率16.7%,显效率16.7%,有效率58.3%,无效率8.3%;治疗组痊愈率16.7%,显效率4.2%,有效率70.8%,无效率8.3%;两组间总有效率稍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疗效指标:PSQI评分、ISI评分均显示治疗后各组PSQI评分、ISI评分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SAS、BDI两组间在基线及末次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指标:本研究不良反应共发生4例,其中对照组1例,治疗组3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十二导联心电图等均未发现异常。结论:1.失眠的中医药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在不同区域间的合作交流可进一步加强,对区域资源的整合需进一步提高,以共同促进学科发展进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2.本研究初步验证了清痰宁神法治疗失眠症(痰热扰神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课题组依据清痰宁神法总结出的经验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大样本临床试验提供前期证据,对中医经典方剂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谢光璟[5](2021)在《从“脑为元神之府”探讨安寐丹对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围绕安寐丹对睡眠剥夺(SD)大鼠的作用机理,从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理论部分将基于中医学“脑为元神之府”观点,从中医学对脑的认识,元神的认识,以及脑、元神、睡眠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挖掘,进而提出“元气-阴阳-五藏神”的失眠防治理论体系并阐述其中医内涵。实验部分通过建立SD大鼠模型,确立培元安神方安寐丹为实验用药,主要围绕安寐丹对SD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包括代谢水平、活动强度、线粒体生物学功能、能量代谢通路蛋白表达特征以及睡眠与能量的关系等开展相关研究,以期阐释SD发生后能量代谢的变化情况以及安寐丹调控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防治睡眠障碍性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理论探讨:通过文献检索、古籍整理、系统总结等多种方法,从“脑为元神之府”观点出发,挖掘其理论内涵,分析中医学对“脑”“元神”的理解,从其概念、发展演变、生理功能,引申内涵等进行深入阐析,探讨关于脑、元神和睡眠关系的中西医认识,并进一步提出“元气-阴阳-五藏神”的失眠防治体系,分析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为我们确立培元安神治法及方药奠定基础,也为丰富中医药失眠防治理论提供支撑。实验研究:健康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体质量220±10g,实验过程中控制温度、湿度及光照在正常范围,食物、垫料等灭菌处理,先进行1周环境适应后随机分为空白组(Ctrl)、模型组(SD)、安寐丹组(AMD)及褪黑素组(MT)。每日灌胃一次,连续给药4周。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睡眠剥夺模型。实验一检测各组体质量、摄食量及运动耐力,血糖及血脂水平,糖脂代谢相关基因,ATP、Na+-K+-ATP酶、Ca2+-Mg2+-ATP水平。实验二用HE染色及超微电镜观察大鼠下丘脑形态及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关键蛋白TFAM、Nrf1、Drp1和Mfn2表达以及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四种蛋白在线粒体的靶向定位;ROS染色以及ELISA检测SOD、MDA、GSH-Px水平共同评价线粒体氧化应激程度。实验四运用免疫荧光检测腺苷受体A1R、A2AR以及神经递质受体mGluR5、PTGDR、GABAA1α的表达及共表达。实验三分组同实验一,每组再分4个亚组(n=5):ZT0组、ZT6组、ZT12组、ZT18组。SD模型建立及给药方式同实验一。运用自主活动视频分析系统监测各组自发活动,Real Time-q PCR检测AMPK/PGC-1α/Nrf-1通路及生物钟基因Per1、Cry1、Bmal1、Clock转录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AMPK、PGC-1α、Nrf-1蛋白翻译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节律基因的表达。结果:理论探讨:关于“脑为元神之府”,中医学有非常丰富的理论渊源,中医学对脑和元神从功能的角度认识地较为全面,且二者联系体现在精神情志思维活动上,睡眠调节属于其中范畴。元神是化生五脏神的基础,五脏神的功能通过脑整合,脑的功能集中通过五脏神体现,表现在精神、情志、思维等多个维度,睡眠与脑的联系通过协调五脏阴阳发生联系。故“元气-阴阳-五脏神”的失眠防治体系符合中医学对睡眠与脑、神关系的定位,元气是根柢,阴阳是纲领,五脏神是核心。培元安神治法是我们防治失眠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基于该种治法本课题组确立了古方安寐丹并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阐明安寐丹对SD大鼠的作用机制,为指导临床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实验研究:实验一,(1)各组大鼠体质量随时间增加,Ctrl组增长明显,SD增长率缓慢。与Ctrl组比较,SD组体质量从第7天降低,并在其后较Ctrl组显着下降;与SD组比较,AMD组从第14天体重增加,并在随后增长。摄食情况显示SD组在4小时内总的摄食量增加,同时前2小时与后2小时SD大鼠进食量均较Ctrl组显着性增加;安寐丹干预后0-2h及2-4h的摄食量较SD组并未见统计学差异。(2)糖脂代谢结果显示,与Ctrl组比较,SD组FBS、TG、TC、LDL-C水平显着升高,HDL-C含量则显着下降;与SD组对比,AMD显着降低了FBS、TG、TC、LDL-C水平,同时增加了HDL-C。肝脏中糖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结果显示,与Ctrl组比较,SD大鼠FAS、ACC1基因表达上调,PPARγ、GLUT4表达下调;AMD能够不同程度下调FAS、ACC1基因而上调PPARγ、GLUT4,说明安寐丹改善糖脂代谢与调节FAS、ACC1、PPARγ、GLUT4基因表达相关。(3)力竭性游泳显示SD大鼠游泳时间、游泳速度及游泳总路程均显着下降,经安寐丹干预后以上三项指标均有明显提升,提示安寐丹能够改善SD导致的活动下降,提高大鼠的运动量。(4)ATP水平及ATP酶结果显示SD组ATP水平、Na+-K+-ATP酶、Ca2+-Mg2+-ATP酶均显着下降,AMD组ATP、Na+-K+-ATP酶、Ca2+-Mg2+-ATP酶均增加,说明安寐丹可以改善SD导致的高代谢状态,纠正代谢紊乱。实验二:(1)HE染色结果显示,Ctrl组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胞浆丰富,胞核清晰,核浆比大;SD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不规则,胞浆浓缩,核固缩。AMD干预后细胞形态结构改善,少量核固缩和细胞坏死。超微电镜结果显示,Ctrl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线粒体形态规则;SD组细胞核不规则,线粒体肿胀变形,嵴断裂或消失。AMD干预后细胞形态改善,部分线粒体肿胀及空泡现象。(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Ctrl组相比,SD大鼠下丘脑TFAM、Nrf1、Drp1、Mfn2蛋白相对表达均显着减少;与SD组比较,AMD升高了TFAM、Nrf1、Drp1、Mfn2表达,说明安寐丹可以改善SD大鼠下丘脑线粒体生物合成、融合及分裂功能,维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稳定。(3)免疫荧光显示,TFAM、Nrf1、Drp1及Mfn2与VDAC1之间均存在共表达,Ctrl组有大量的阳性细胞共存;SD组共表达减少。经过AMD干预TFAM、Nrf1、Drp1、Mfn2与VDAC1共表达增多,结果与前面WB一致。(4)ROS染色显示Ctrl组IOD较低,SD大鼠IOD升高;与SD组比较,AMD显着降低IOD,但AMD与MT组比较无差异。SD组SOD及GSH-Px水平下降,MDA增加;AMD升高SOD及GSH-Px水平并降低MDA表达。说明安寐丹缓解了氧化应激失衡,并可能通过改善活性氧代谢影响线粒体功能。实验三:(1)Ctrl组的CAMKKβ、AMPK、PGC-1α、Nrf-1的mRNA呈现一定节律特征,四种基因有光期下降,暗期上升的趋势。与Ctrl组比较,SD组节律出现紊乱,CAMKKβ在ZT18,PGC-1α在ZT0与Ctr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AMKKβmRNA在ZT0表达下调,在ZT6、ZT12表达上调;AMPKmRNA在ZT0、ZT6、ZT12表达上调,在ZT18表达下调;PGC-1αmRNA在ZT6、ZT12表达上调,在ZT18表达下调;Nrf-1mRNA在ZT6表达上调,在ZT0、ZT12、ZT18表达下调。与SD组比较,AMD干预后大鼠节律改善,有光期表达减少暗期增加的趋势,CAMKKβmRNA在ZT0、ZT18及PGC-1αmRNA在ZT0与SD组无统计学意义,AMPKmRNA、Nrf-1mRNA在四个时间节点均较SD组有显着改善。(2)进一步使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了AMPK的磷酸化水平及PGC-1α、Nrf-1在不同节点的翻译水平。结果显示,与Ctrl组比较,SD组p-AMPK、PGC-1α及Nrf-1蛋白相对表达量不规律,总体表达量下降,p-AMPK在ZT12表达上升,PGC-1α、Nrf-1在4个节点表达均下降;与SD组比较,AMD干预p-AMPK、PGC-1α、Nrf-1总体表达上调,其中p-AMPK在ZT12节点无统计学差异,PGC-1α在ZT12表达降低,Nrf-1在ZT18表达降低,其余节点蛋白表达增加。(3)Ctrl大鼠Bmal1、Cry1及Per1基因表现一定节律特征,Bmal1在光期降低并逐渐到暗期增加,Cry1、Per1在光期增加暗期降低。Clock尚未有显着节律特征。与Ctrl组比较,SD组未出现节律特征,Bmal1mRNA在ZT0、ZT12、ZT18下调、ClockmRNA在ZT6、ZT12下调,Cry1mRNA在ZT0上调而在ZT6、ZT12、ZT18下调;Per1mRNA在4各节点表达均下调。与SD对比,AMD干预后Bmal1、Cry1及Per1基因在不同节点改善,其中Bmal1、Cry1在4个时间节点上与SD组均有统计学意义,Bmal1mRNA除在ZT6表达下调,其余较SD组表达上调;同时,Clock、Per1仅在ZT6、ZT12上调了Clock、Per1。(4)选择差异最显着ZT6、ZT12检测四种基因蛋白表达。与Ctrl组比较,SD组Bmal1、Clock、Cry1、Per1蛋白表达在ZT6、ZT12均显着降低;与SD组比较,AMD干预后Bmal1、Clock、Cry1、Per1蛋白表达在ZT6、ZT12增加,IOD显着升高。(5)Ctrl组呈现较好昼夜节律特征,而SD组昼夜节律相对紊乱,TT、LT、DT均明显延长。SD除20:00及8:00外,其余6个节点时间较Ctrl组增加;安寐丹显着缩短了TT、LT及DT;在11:00至20:00的4个节点与S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光暗条件下各组大鼠白天活动速度、活动次数较夜间均显着减少;与Ctrl组比较,SD组在白天夜间活动速度、活动次数均增加;与SD组比较,AMD降低了SD大鼠夜间活动的平均速度,以及降低日间及夜间活动次数。实验四:(1)与Ctrl组比较,SD组中A1R、mGluR5荧光强度升高,A2AR、PTGDR、GABA1α荧光强度显着下降;与SD组比较,AMD干预后A1R、mGluR5荧光强度均降低,A2AR、PTGDR、GABA1α荧光强度显着增强,蛋白表达量升高。(2)免疫荧光观察蛋白共表达。A1R与mGluR5可见明显共表达,SD组较Ctrl组明显,共表达为黄色或橙色。但SD组及AMD组中A2AR与mGluR5的共表达很低甚至无共表达,提示A1R可能更密切与mGluR5结合发挥睡眠调节作用,而A2AR与mGluR5的作用并不显着。A1R与PTGDR之间未见有共表达,A2AR与PTGDR可见显着共表达,SD组共表达减少,AMD可见部分共表达。A1R、A2AR与GABAA1α均有明显共表达,Ctrl组明显,SD组较低,AMD干预后共表达增加。结论:(1)失眠中医称“不寐”,总由心神不安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中西医都认为脑都是十分重要的脏腑,在精神情志等高级生命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中医学“脑为元神之府”理论,吸收《内经》睡眠“三大学说”——阴阳理论、营卫理论、脏腑理论的思想,我们进一步总结归纳出以“元气-阴阳-五脏神”为核心的失眠防治体系,认为元气是睡眠的根柢,阴阳是睡眠的纲领,五脏神是睡眠的核心,从整体的、功能的、系统的层面认识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基于该理论体系我们确立培元安神治法为失眠治疗的重要方法,培元安神代表方安寐丹为其代表方。(2)SD与能量代谢紊乱相关,常相互作用,互为因果。SD发生后能量代谢出现明显异常,故能量代谢紊乱参与了SD发生发展过程,从能量代谢角度着手防治睡眠障碍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思路。(3)安寐丹能够改善SD大鼠能量代谢紊乱,纠正糖脂代谢异常,提高活动度及ATP水平。(4)安寐丹可以通过改善线粒体结构损伤,改善线粒体生物合成、分裂及融合等功能,缓解SD导致的能量代谢紊乱。(5)安寐丹改善AMPK/PGC-1α/Nrf-1通路蛋白节律性表达进而调节线粒体生物学功能,安寐丹同时影响生物钟基因的节律特征,使得AMPK作为细胞能量状态传感器可能从能量和节律两个层面参与SD大鼠的代谢过程。(6)安寐丹可以改善A1R及A2AR表达,并调节其与mGluR5、PTGDR、GABAA1α共表达水平,并可能从该途径发挥改善SD大鼠睡眠的作用。
徐波,夏婧,蔡铭,龙清华,谢光璟,谭爱华,段超俊,王平[6](2021)在《安寐丹对不同周期睡眠剥夺模型大鼠昼夜节律、学习记忆及食欲素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安寐丹对3、6、9月龄睡眠剥夺(SD)模型大鼠昼夜节律、学习记忆及食欲素(OX)的影响并探讨其最佳显效周期及可能机制。方法:根据大鼠生长周期,分别选取3、6、9月龄SD大鼠,运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司唑仑组(0.09mg·kg-1·d-1)、安寐丹组(9.09g·kg-1·d-1),除空白组外均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叠加多平台水环境剥夺法建立SD模型,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容0.9%氯化钠溶液灌胃,灌胃1周。运用自主活动仪监测大鼠昼夜节律,Morris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ELISA检测大鼠血清食欲素A(OXA)、食欲素B(OXB)含量,免疫荧光检测下丘脑区OX含量表达。结果:各月龄大鼠造模后昼夜节律紊乱,其活动时间和活动距离均高于空白组(P<0.05,P<0.01);大鼠造模后下丘脑区OX含量较空白组增多,尤以9月龄大鼠OX含量增多较为明显;安寐丹能一定程度改善SD大鼠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穿越站台次数和象限活动时间(P<0.05,P<0.01),且各月龄改善效果有别,但9月龄大鼠安寐丹灌胃后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最短(P<0.01);安寐丹能一定程度降低各月龄SD大鼠OXA、OXB含量(P<0.05,P<0.01),但各月龄降低程度有别,且安寐丹组降低9月龄大鼠OX含量较艾司唑仑组明显。结论:安寐丹能改善不同周期SD模型大鼠的昼夜节律紊乱、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OXA、OXB有关,且初步认为安寐丹对9月龄SD模型大鼠作用效果最佳。
谢光璟,徐波,黄攀攀,王平[7](2020)在《安寐丹通过线粒体介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安寐丹通过线粒体介导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安寐丹低、中、高剂量(4.86,9.72,19.44 g·kg-1·d-1)组和艾司唑仑组(0.1 mg·kg-1·d-1),每组8只。通过自制睡眠剥夺箱进行持续性睡眠剥夺14 d。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海马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形态结构,免疫荧光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海马区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及Bcl-2,Bax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延长,初次到达平台时间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时间显着降低(P<0.01),Bcl-2蛋白及mRNA水平下降,Bax蛋白及mRNA水平显着升高(P<0.01),线粒体结构破坏,嵴断裂,肿胀变形;Cyt-C,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寐丹低、中、高剂量组明显改善SD大鼠空间探索和定位航行水平(P<0.05,P<0.01),Bcl-2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Bax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线粒体损伤改善,水肿减轻;Cyt-C,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下降(P<0.01)。结论:安寐丹能够改善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水平,其作用与线粒体介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降低Cyt-C,Caspase-3等蛋白表达相关。
赵秋耘[8](2020)在《原发性头痛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及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不同证型的原发性头痛与类型之间的相关性。(2)探讨不同证型的原发性头痛与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之间的相关性。(3)探讨不同类型的原发性头痛与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与对象:对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门诊等符合原发性头痛诊断及排除标准的病例采用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William W.K.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68份。所有数据输入Excel中,采用SPSS25.0来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R×C,采用基本卡方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统计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168例原发性头痛患者中,男性为53例,女性为115例;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49.9±16.4岁。头痛类型中人数排序为紧张型头痛>偏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中有家族史>无家族史。SAS总分从大到小为: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SDS总分从大到小为紧张型头痛>偏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AIS总分排序为:偏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紧张型头痛>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2.中医证型人数排序为:痰浊上扰证>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瘀阻脑络证>肝肾阴虚证。SAS总分按照在各个证型中大小的排序为: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瘀阻脑络证>痰浊上扰证;SDS总分按照在各个证型中大小的排序为: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瘀阻脑络证>痰浊上扰证>肝阳上亢证。AIS总分在中医证型中的排序为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瘀阻脑络证>痰浊上扰证>肝阳上亢证。3.情绪障碍人数排序为:焦虑抑郁共病>无焦虑抑郁>单纯抑郁>单纯焦虑。AIS总分排序为:焦虑抑郁共病>单纯抑郁>无焦虑抑郁>单纯焦虑。HIT总分排序:焦虑抑郁共病>单纯抑郁>无焦虑抑郁>单纯焦虑。HIT总分排序为:失眠>正常>可疑失眠。4.偏头痛与肝阳上亢证显着正相关,与痰浊上扰证显着负相关;紧张型头痛与痰浊上扰证显着正相关,与肝阳上亢证显着负相关;其他原发性头痛与瘀阻脑络证显着正相关。肝阳上亢证与单纯焦虑显着正相关,与单纯抑郁显着负相关;肝肾阴虚证与焦虑抑郁共病显着正相关。紧张型头痛与睡眠正常显着负相关。气血亏虚证与AIS总分显着正相关。无焦虑抑郁与AIS总分显着负相关,焦虑抑郁共病与AIS总分显着正相关。结论:1.原发性头痛中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最常见,偏头痛有家族遗传倾向;原发性头痛中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且女性平均年龄大于男性。2.偏头痛多为肝阳上亢证,紧张型头痛多为痰浊上扰证,其他原发性头痛多为瘀阻脑络证;偏头痛与焦虑关系密切,紧张型头痛与抑郁关系密切;紧张型头痛更容易发生失眠。3.肝阳上亢证头痛更容易合病焦虑,肝肾阴虚证与焦虑抑郁共病更常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瘀阻脑络证更容易出现失眠的情况。4.焦虑抑郁共病可能会加重头痛的影响程度;焦虑抑郁会加重失眠。
夏婧[9](2020)在《光介导的昼夜节律理论探讨及安寐丹对斑马鱼MAPK/MNK/eIF4E通路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论文立足于前期研究基础,拟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展开。理论部分将梳理中西医学对光影响昼夜节律的认识,生理基础和调节机制,以及眼睛在昼夜节律产生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为后面实验研究提供铺垫。实验部分以光介导的昼夜节律研究为切入点,观察光与斑马鱼生长的相关性,确立斑马鱼的光照睡眠剥夺模型,选取恢复昼夜节律经典代表方安寐丹(Anmeidan,AMD),分析其对斑马鱼不同时间点MAPK/MNK/eIF4E通路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从而探讨该方干预治疗失眠,恢复昼夜节律紊乱的作用机理,以期为中医睡眠和昼夜节律研究的发展,临床失眠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理论探讨:采用经典梳理、文献检索、理论研究的方法,系统搜集整理有关昼夜节律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凝练其理论内涵、生理基础、表现形式和临床运用,并以光为切入点,从眼睛的角度分析外环境中光对昼夜节律形成的影响,挖掘这一理论的思考及其现代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选择清代名方安寐丹,检索分析其适用证候、组方配伍、临床运用,为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实验研究:选用1-9dpf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实验一为光对斑马鱼昼夜节律的影响及睡眠剥夺模型的确立:观察1-5dpf不同光暗环境下的形态学差异及MAPK/MNK/eIF4E通路mRNA水平,行为学分析持续光刺激下3-9dpf斑马鱼的昼夜节律,确立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实验二为AMD对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行为学的影响:行为学分析光介导的5dpf斑马鱼SD模型行为学的影响,以及安寐丹及其拆方和组成单药对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的行为学干预作用。实验三为AMD对斑马鱼SD模型MAPK/MNK/eIF4E通路的影响:利用PT-PCR、ISH、IF方法研究AMD对斑马鱼SD模型MAPK/MNK/eIF4E通路mRNA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脑内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理论探讨:昼夜节律是受位于下丘脑前区视交叉上核调节的生物、生理和行为的周期,是有机体适应自然的一种表现。光作为重要的授时因子,可以激发节律振荡器,调节全身系统节律变化。这种作用的机制,西方医学从微观角度的生物钟接收、输入通路研究,中医学则从天人相应的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中西医学虽然理解的出发点不同,但都离不开眼睛这个接收光信号的重要器官,中医学目睛命门别白黑,传脑心,再由以足太阳为首的诸经、诸脉行于全身,与现代医学视网膜接收外界信号输入至视交叉上核,通过输出通路输出节律信号产生近日节律的理论,二者不谋而合。这一观点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光与节律相关性研究,指导临床昼夜节律紊乱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启发和思路。实验研究:实验一:(1)正常14:10h LD光暗循环斑马鱼的发育明显快于24h全黑暗环境的DD组,而DD组斑马鱼从细胞周期发生开始就明显晚于LD,随后原始器官发生、体轴伸直状态、色素沉着、胚胎孵化、运动行为、卵黄消耗与觅食等情况也是明显缓慢。说明光照对斑马鱼的生长发育有影响。(2)随时间增长MAPK3、MKNK1、MKNK2a、PER1a、PER2都逐渐升高,MAPK1、eIF4Ea、eIF4E1b则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与DD组相比而言,LD组MAPK/MNK/eIF4E通路各基因mRNA水平普遍升高,而DD多从第三天开始mRNA水平逐渐增长。证明了光环境的促发育作用,并说明光照对斑马鱼MAPK/MNK/eIF4E通路的相关基因产生影响。(3)3-9dpf斑马鱼200lux持续完整光照刺激下,定时器时间(zeitgeber time,ZT)约30h开始出现昼夜节律紊乱,静止状态减少,节律周期尚可,表现为小运动距离增加、时长减少的片段化运动,这种情况持续约20h,然后静止状态增加,小运动减少,大运动增加,逐渐适应环境,到ZT100左右节律恢复,但时间相位后移,至下一个静止状态出现(ZT150),节律周期时间明显延长。实验二:(1)根据斑马鱼追踪轨迹图,斑马鱼幼鱼活动轨迹以中运动为主。较空白组而言,其他各组运动路程增加,覆盖范围扩大。药物处理后,与模型组比较,活性增强,大运动增加明显。量化结果统计发现,与空白组相较,模型组ZT12-24时间段的休息总时间、连续的长时间休息、休息回合次数减少;ZT6-18时间段总的活动量以及觉醒时的活动量都有所增加。给药后,中药组可减少觉醒时的活动量,ADMm和ADMh主要增加ZT12-24时间段的休眠,ADMl却表现为逐渐减少的特点。(2)AMD拆方低剂量组中,生酸枣仁有兴奋作用,麦冬有白天兴奋夜间镇静的特征,其余各组为镇静作用。中剂量组中,各组ZT0-12期间静止状态增加,小运动和大运动状态减少,而ZT12-24期间则相反,静止减少,运动增加,以去茯神组最明显。高剂量组中,各组表现为静止减少、运动增强为主现象,并且以小运动增加为主,在ZT12-24区间更为明显。(3)单药实验中,人参组中、高剂量,当归组高剂量,丹参组高剂量,石菖蒲组高剂量,五味子组中、高剂量,以及甘草组高剂量组出现不耐受现象。较SD模型而言,茯神、人参中剂量、麦冬高剂量、当归高剂量ZT0-18静止状态总距离和时长增加,运动距离和时长降低;甘草低剂量组也有上述现象,但出现在ZT12-24时间段;其他组多静止状态距离与时长降低,运动状态距离与时长增加为主。实验三:(1)正常斑马鱼MAPK/MNK/eIF4E通路的相关基因呈节律性改变,SD模型的MAPK基因、PER基因和eIF4E1b总体表达下调,但未见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组能上调MAPK/MNK/eIF4E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以10点和16点较为显着,尤其是MAPK3、MAPK1、MKNK2a、eIF4E1b、PER2这几个基因水平上升更为明显,与对照组上调的基因和时段相当。(2)ISH实验显示通路相关基因在脑中的表达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特点,主要覆盖眼部、端脑、间脑和中脑。各基因表达多于上午升高,然后逐渐减少,光照后表达略有上调,各时间段差异缩小。药物干预后能降低上调水平,恢复紊乱表达现象。(3)IF提示MAPK3、eIF4E、PER2的表达主要包含眼部、端脑、间脑等部位。较对照组而言,模型组MAPK3、p-ERK1以及eIF4E的表达降低,PER2的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MT对MAPK3和eIF4E有下调效果,同时增加PER2的表达含量。AMD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可以上调四个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但统计荧光强度未见显着差异。结论:1.光照是昼夜节律最主要的授时因子,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中记载着大量昼夜节律与生命健康相关的内容,以天人相应前提,以元气-阴阳-五脏神为物质基础,以目睛命门为开阖枢纽,观自然界日月更替、昼夜变换,感天地之召应,依靠元气-阴阳-五脏神的协调互用,保障人体节律正常运转,以适应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变化。然而随着现代光照条件的改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环境中的光照时间不再只依赖于太阳升落,夜间人造光源的普遍存在所造成的光污染,引发昼夜节律紊乱、睡眠障碍等一系列疾病。因此,深入认识昼夜节律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意义,探讨光照等外源因素对机体各方面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机制仍然是未来时间医学以及时间生物学的重要课题。2.光作为重要的授时因子是昼夜节律的产生基础之一,光照也是失眠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实验一所示,正常14:10h LD光暗循环斑马鱼的发育明显快于24h全黑暗环境的DD组(图1),光介导的MAPK/MNK/eIF4E通路mRNA水平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图2),在持续性的光照干扰下昼夜节律由紊乱到恢复适应,但时间相位后移,节律周期延长现象。实验二、实验三发现,模型组在白天段休息增加,夜间段休息减少,其活动节律较正常斑马鱼波动幅度降低,AMD能恢复昼夜节律变化趋近于空白组,其中低剂量组兴奋作用相对明显,高剂量组镇静作用较为明显,中剂量组介于二者之间,使白天活动性增加,夜间休息时间延长,重在恢复节律(图6-8)。MAPK/MNK/eIF4E通路相关基因在头部的表达主要覆盖眼部、端脑、间脑和中脑,荧光素酶在视网膜、松果体、丘脑、视前区、视后区等以及中脑大部分区域高表达,持续光照刺激对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给予药物干预后可以上调该通路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其结果与行为学较一致(图9-11)。提示光照对斑马鱼昼夜节律产生影响,并与光照强度、时长、周期相关,中药AMD可恢复光介导的斑马鱼SD模型昼夜节律,改善睡眠效果与剂量呈正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APK/MNK/eIF4E通路相关。3.实验选取模式生物斑马鱼9dpf内的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浸泡给药的方式观察药物对其影响。幼鱼于第3天开始脏腑逐渐发育成熟,5dpf开始觅食,至9dpf内都可以从自身的卵黄囊中获取营养物质,因此可以推断药物在幼鱼中的渗透途径应为皮肤、粘膜、腮及以口、食道、胃肠为主的消化系统,符合中药的给药方法及通过脏腑为中心的作用理论。以光照刺激作为疾病模型也较为符合临床失眠症的发病因素。由此提出假说,中药的作用是否通过改变人体的体内外环境、调整机体内环境稳态来发挥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验中药物MTC的初筛方法,即是取药物占人体体重与体液比例区间,体液约占人体体重的1/10,可以看作体重比例是机体浸泡于药液中,类似中药浸泡外用给药法;体液比例是脏腑浸泡于药液中,类似中药口服内用给药法。实验发现组方的MTC并不适用于方中所有单味药物,人参、当归、丹参、石菖蒲、五味子、甘草等药物浓度达到AMD MTC(4.00mg·mL-1)时斑马鱼出现死亡,甚至有些药物1/3 MTC也有部分鱼死亡现象(表2),而前期实验中发现炒酸枣仁MTC达到35 mg·mL-1。对AMD逐一拆方,发现去除生酸枣仁后,低剂量组镇静效果增加,提高剂量镇静效果反而减少,恢复昼夜节律作用明显。以上结果提示了药物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也给我们启示,药物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否可能通过调节PH值等改变斑马鱼的体外环境和体液环境,达到纠正紊乱,恢复阴阳平衡的效果。同时当药量不适或配伍不当,也会对体内产生影响,甚至出现药物的毒性反应。如果说光照是通过改变外环境对机体产生影响,那么中药是否就是通过改变内环境对机体产生效应。这一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徐波[10](2019)在《《内经》生命周期理论探讨及安寐丹对睡眠剥夺模型Orexin信号通路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论文立足于前期研究基础,拟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研究生命周期的理论内涵及安寐丹对3/6/9月龄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理论部分主要探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关于生命周期形成源流、表现形式、形成机理的论述,及其对于后世的临床指导意义;实验部分在前期基础上建立不同周期睡眠剥夺模型大鼠,予以经典名方安寐丹干预,通过观测其一般情况、学习记忆、Orexin及介导的睡眠节律基因OXA/CREB/PER1信号通路,从而研究该方对睡眠剥夺大鼠睡眠和学习记忆的作用及机制,以期初步阐明其治疗失眠的机制,为该方临床防治失眠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理论探讨:采用原着学习、文献检索、理论研究的方法,系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内经》有关生命周期方面文献,凝练其形成源流、理论内涵、外在表现、形成机理及其现代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后世医家对于该理论的阐述;同时检索古文关于安寐丹的记载,深入探究其适用证候、组方配伍及其现代临床运用价值。实验研究:选用3/6/9月龄雄性SD大鼠各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司唑仑组、安寐丹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均运用PCPA腹腔注射叠加多平台水环境剥夺构建睡眠剥夺模型,各组分别给药一周,通过对比不同月龄、不同组别睡眠剥夺大鼠一般情况、学习记忆、Orexin系统表达及其介导的睡眠节律基因OXA/CREB/PER1信号通路的影响,从而研究安寐丹对睡眠剥夺模型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1.腹腔注射PCPA前各组大鼠毛发光泽,皮肤干净,口唇爪甲淡粉色,白天精神弱于夜间,白天喜卧,夜间好动,进食可。腹腔注射PCPA后,大鼠出现兴奋好动现象,部分大鼠毛发枯糙、皮肤暗淡、爪甲呈白色或淡黄色;腹腔注射第3天,昼夜节律明显被破坏,白天夜晚均出现焦虑躁动、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多数大鼠双目无神、精神萎靡,口唇、爪甲颜色发白,毛发蓬松杂乱,反应迟钝,少数大鼠易激惹,尾巴口唇见血迹抓痕。空白组状况良好,活动自如,睡眠、饮食正常。造模前后组间大鼠体重比较无明显悬殊(P>0.05),但造模后各组大鼠体重均有所减少,造模组与空白组比较亦无差异(P>0.05)。3/6/9月龄大鼠模型组24小时自主活动时间和活动距离均高于空白组;其中3月龄大鼠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均具有差异(P<0.05);6月龄大鼠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二者活动距离有显着性差异(p<0.01);9月龄大鼠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活动距离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活动时间具有差异(P<0.05)。2.3/6/9月龄大鼠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表明:空白组3月龄大鼠上平台潜伏期<6月龄大鼠上平台潜伏期>9月龄大鼠上平台潜伏期,3月龄大鼠游泳总路程>6月龄大鼠游泳总路程>9月龄大鼠游泳总路程。3月龄大鼠与空白组而言,各组上平台潜伏期以及游泳总路程显着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上平台潜伏期差异明显(P<0.01),艾司唑仑组、安寐丹组上平台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但游泳总路程显着性缩短(P<0.01),但较空白组仍延长。6月龄大鼠较空白组比较,各组上平台潜伏期与游泳总路程显着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上平台潜伏期显着缩短(P<0.01),艾司唑仑组无明显差异(P>0.05),安寐丹组上平台潜伏期缩短(P<0.05);各组游泳总路程均显着性缩短(P<0.01),但仍较空白组延长。9月大鼠与空白组而言,模型组与艾司唑仑组上平台潜伏期显着性减少(P<0.01),模型组、艾司唑仑组、安寐丹组游泳总路程均显着性缩短(P<0.01),但仍较空白组延长。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上平台潜伏期显着减少(P<0.01),安寐丹组减少(P<0.05),空白组、艾司唑仑组、安寐丹组游泳总路程显着性减少(P<0.01)。此外,就上平台潜伏期而言,3/6/9月龄大鼠艾司唑仑组与安寐丹组比较虽均无明显差异(P>0.05);就游泳总路程而言,6月龄大鼠安寐丹组和艾司唑仑组有显着差异(P<0.01);但9月龄大鼠安寐丹灌胃后上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最短。3/6/9月龄大鼠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表明:空白组3月龄大鼠穿越站台次数>6月龄大鼠穿越站台次数>9月龄大鼠穿越站台次数,3月龄大鼠象限活动时间>6月龄大鼠象限活动时间>9月龄大鼠象限活动时间。3月龄大鼠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跨越站台次数和站台象限时间下降且有显着性意义(P<0.01),艾司唑仑组有意义(P<0.05),安寐丹组穿越站台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象限活动时间有显着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艾司唑仑组跨越站台次数和站台象限时间上升且有显着性意义(P<0.01),安寐丹组穿越站台次数有显着性意义(P<0.01),象限活动时间有差异(P<0.05)。6月大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穿越站台次数和站台活动时间均减少且具有显着性减少(P<0.01),西药组和中药组穿越站台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象限活动时间均降低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穿越站台次数和站台活动时间均明显增高(P<0.01),西药组穿越站台次数减少(P<0.05),中药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9月大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穿越站台次数和站台活动时间均减少且具有显着性减少(P<0.01),西药组和中药组穿越站台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象限活动时间均降低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穿越站台次数和站台活动时间均明显增高(P<0.01),西药组穿越站台次数、象限活动时间均减少(P<0.05),中药组穿越平台数量显着降低(P<0.01),象限活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整个过程中,模型组极少能够穿越平台,中药组和安寐丹组大鼠少数能穿过平台,各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就穿越站台次数而言,3/6/9月龄大鼠艾司唑仑组与安寐丹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就象限活动时间而言,3/6月龄大鼠艾司唑仑组与安寐丹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9月龄大鼠艾司唑仑组与安寐丹组比较有差异(P<0.05),3月龄大鼠安寐丹组穿越站台次数及象限活动时间均高于6、9月龄。3.3/6/9月龄大鼠下丘脑区OX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空白组OX含量均较低,模型组OX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增多,尤以9月龄大鼠OX含量增多最为明显,给药后各组OX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肉眼观察3月龄艾司唑仑组和安寐丹组无明显差异,6月龄大鼠艾司唑仑组改善较安寐丹组明显,9月龄大鼠安寐丹组改善较艾司唑仑组明显。4.3/6/9月龄大鼠下丘脑区OXA、OXB ELISA结果显示:3/6/9月龄SD大鼠模型组OXA、OXB均高于空白组(P<0.01),与前文描述其昼夜节律、免疫荧光结果一致,表明PCPA腹腔注射叠加多平台水环境剥夺可造成大鼠睡眠节律紊乱并出现失眠。与模型组比较,安寐丹组和艾司唑仑组均可以不同程度降低二者含量(P<0.05),3/9月龄大鼠安寐丹组、艾司唑仑组改善作用差异显着(P<0.01),且安寐丹组降低OXA、OXB含量较艾司唑仑组明显。但与空白组比较,安寐丹组和艾司唑仑组二者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按月龄比较,3月龄大鼠给药后其OXA、OXB含量降低最明显,但只有6月龄SD大鼠给药后安寐丹组和艾司唑仑组OXA含量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给药组之间OXA、OXB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5.3/6/9月龄大鼠下丘脑区OXA/CREB/PER1信号通路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OXA mRNA表达上调,其中3月龄SD大鼠OXA mRNA显着升高(P<0.01),6月龄SD大鼠OXA mRNA升高(P>0.05),9月龄SD大鼠OXA mRNA升高(P<0.05);艾司唑仑组3/6月龄SD大鼠OXA mRNA升高(P<0.05),9月龄SD大鼠OXA mRNA显着升高(P<0.01);安寐丹组3月龄SD大鼠OXA mRNA升高(P<0.05),6/9月龄SD大鼠OXA mRNA显着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REB mRNA表达上调,其中3月龄SD大鼠CREB mRNA升高(P<0.05),6/9月龄SD大鼠CREB mRNA显着升高(P<0.01);艾司唑仑组可显着降低3/6/9月龄SD大鼠CREB mRNA含量(P<0.01);安寐丹组可降低3/6/9月龄SD大鼠CREB mRNA含量(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ER1 mRNA表达下调,其中3/6月龄SD大鼠PER1mRNA显着下调(P<0.01),9月龄SD大鼠PER1 mRNA下调(P<0.05);艾司唑仑组3月龄SD大鼠PER1 mRNA显着下调(P<0.01),6/9月龄SD大鼠PER1 mRNA下调(P<0.05);安寐丹组3/6/9月龄SD大鼠PER1 mRNA显着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3/6/9月龄空白组大鼠OXA mRNA、CREB mRNA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PER1 mRNA表达均显着增高(P<0.01)。艾司唑仑组、安寐丹组均可降低3月龄SD大鼠OXA mRNA含量(P<0.05),可显着降低6/9月龄SD大鼠OXA mRNA含量(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司唑仑组可降低3月龄SD大鼠CREB mRNA表达(P<0.05),可显着降低6月龄SD大鼠CREB mRNA表达(P<0.01),可降低9月龄SD大鼠CREB mRNA表达(P>0.05)。安寐丹组可降低3/6月龄SD大鼠CREB mRNA表达(P<0.05),可降低9月龄SD大鼠CREB mRNA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PER1mRNA表达均上调(P<0.01),艾司唑仑组、安寐丹组均可显着升高3月龄SD大鼠PER1mRNA表达(P<0.01),可升高6/9月龄SD大鼠PER1mRNA表达(P<0.05)。6.3/6/9月龄大鼠下丘脑区OXA/CREB/PER1信号通路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OXA、CREB蛋白相对表达均上调,PER1蛋白表达下调(P<0.01)。艾司唑仑、安寐丹可降低3月龄SD大鼠OXA、CREB含量(P>0.05),可提高其PER1含量(P<0.05)。艾司唑仑可降低6月龄SD大鼠OXA含量(P<0.05);亦可降低9月龄SD大鼠OXA含量(P<0.01);但对6/9月龄SD大鼠CREB、PER1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寐丹组可降低6/9月龄SD大鼠OXA含量(P<0.01),亦可升高其PER1含量(P<0.01),并可降低其CREB含量(P>0.05)。与模型组比较,3月龄空白组SD大鼠艾司唑仑组、安寐丹组OXA、CREB蛋白表达均下调(P<0.01),PER1蛋白表达上调(P<0.01)。艾司唑仑可降低6月龄SD大鼠OXA、CREB含量(P>0.05,P<0.01),升高其PER1含量(P<0.01);降低9月龄SD大鼠OXA、CREB含量(P<0.01,P>0.05),升高其PER1含量(P<0.01)。安寐丹可降低6月龄SD大鼠OXA、CREB含量(P>0.05,P<0.01),升高其PER1含量(P<0.01);可降低9月龄SD大鼠OXA、CREB含量(P<0.01,P>0.05),升高其PER1含量(P<0.01)。结论:1.《内经》从形成源流、表现形式、形成机理、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生命周期有着丰富和系统的认识。其将生命周期称之为“生、长、壮、老、已”,且其规律分为“小少壮老”的总体规律、“十年阶段”的一般规律和“女七男八”的特殊规律,且“女七男八”的特殊周期服从“小少壮老”的总体与“十年阶段”的一般周期。该理论尤其在失眠、健忘、体质等方面有着深入的阐述,其形成与四时、阴阳、神明、营卫、气血、脏腑、情志、性别等息息相关,且对于临床知常达变以辨证、司外揣内以治疗、因势利导以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后世医家在《内经》丰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创新生命周期理论,及至当今形成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现代传承的高度结合。2.生命周期是失眠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生命周期的失眠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PCPA腹腔注射叠加多平台水环境剥夺是一种较成熟的SD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失眠相关基础研究。Orexin和失眠密切相关,睡眠剥夺可导致昼夜节律紊乱、Orexin含量增多、体重减轻,改善Orexin含量异常可能成为防治失眠的新靶点。3.安寐丹能够改善3/6/9月龄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3/6/9月龄SD模型大鼠的Orexin含量,其改善3/6/9月龄睡眠剥夺模型大鼠昼夜节律紊乱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可能与调节Orexin及其介导的OXA/CREB/PER1信号通路有关,且初步认为安寐丹对9月龄睡眠剥夺模型大鼠作用效果最佳。
二、安寐丹治疗失眠3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寐丹治疗失眠35例(论文提纲范文)
(1)安寐丹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CA1区细胞结构及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物及试剂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模型制备 |
2.2 分组及给药 |
2.3 指标检测 |
2.3.1 行为学检测 |
2.3.2 海马细胞结构观察 |
2.3.3 海马区尼氏体观察 |
2.3.4 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 |
2.3.5 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神经元相关蛋白表达 |
2.3.6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对睡眠剥夺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3.2 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结构的影响 |
3.3 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尼氏体的影响 |
3.4 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
3.5 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CA1神经元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2)安神类中药调控能量代谢治疗睡眠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睡眠与能量代谢 |
1.1 睡眠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
1.2 中医对睡眠理论与能量代谢的认识 |
1.2.1“元气-线粒体”说 |
1.2.2“脏腑五行-能量代谢”说 |
1.2.3“元神之府-能量中心”说 |
2 安神类中药干预能量代谢的机理研究 |
2.1 对糖、脂、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2.2 调控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
2.3 参与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 |
2.4 通过食欲系统干预能量代谢 |
2.5 整合生物钟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
3 小结与展望 |
(3)安寐丹调控AMPK信号通路线粒体生物合成对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紊乱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 |
1.动物 |
2.药物 |
3.试剂 |
4.仪器 |
方法 |
1.模型制备 |
2.分组与给药 |
3.力竭性游泳测试 |
4.样本采集 |
5.血糖、血脂水平检测 |
6.ATP含量及相关酶含量检测 |
7.下丘脑形态学检测 |
8.下丘脑线粒体超微结构检测 |
9.Western blotting检测AMPK通路蛋白 |
10.免疫组化检测Nrf-1、TFAM蛋白 |
11.免疫荧光检测Nrf-1、TFAM共表达 |
12.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各组力竭性游泳比较 |
2.各组血糖、血脂水平比较 |
3.各组ATP及ATP酶含量比较 |
4.各组大鼠下丘脑HE染色结果 |
5.各组大鼠下丘脑线粒体超微电镜结果 |
6.Western blotting结果 |
7.免疫组化结果 |
8.免疫荧光结果 |
讨论 |
(4)清痰宁神法治疗失眠症(痰热扰神型)的知识图谱及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近10年失眠症中医药文献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收集 |
1.2 数据整理与筛选 |
1.3 分析工具 |
2 结果 |
2.1 文献发布年度统计 |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
2.3 机构合作分析 |
2.4 文献来源情况统计 |
2.5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试验设计 |
2.2 试验分组 |
2.3 治疗药物与服法 |
2.4 观察方法 |
2.5 数据处理 |
2.6 统计学分析 |
2.7 技术路线图 |
2.8 随访流程图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基线资料比较 |
3.3 中医证候情况比较 |
3.4 睡眠情况疗效评价比较 |
3.5 量表积分比较 |
3.6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失眠痰热扰神证的理论探讨 |
4.2 清痰宁神法应用浅析 |
4.3 清痰宁神法治疗痰热扰神型失眠的疗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综述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5)从“脑为元神之府”探讨安寐丹对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脑为元神之府”的中医理论解构 |
1 脑的中医学内涵梳理 |
1.1 脑,头髓也 |
1.2 脑内涵演变 |
1.2.1 脑理论之初步形成 |
1.2.2 理论体系整合与完善 |
1.2.3 脑与泥丸宫之辨 |
1.2.4 脑髓疾病病因学认识 |
1.2.5 脑功能之中西医汇通 |
1.3 诸髓者,皆属于脑 |
1.3.1 脑与髓是功能的有机体 |
1.3.2 精气充盛决定脑髓盈满 |
1.3.3 髓减脑消导致脑部异常 |
1.4 脑的生理属性 |
1.4.1 脑为奇恒之府 |
1.4.2 脑为“诸阳之会” |
1.4.3 脑为“清灵之窍” |
1.4.4 脑为“精明之府” |
1.5 脑的生理功能 |
1.5.1 生命活动之宗主 |
1.5.2 感觉运动之主司 |
1.5.3 精神思维之主导 |
1.6 脑与经络 |
2 元神的中医学内涵阐释 |
2.1 神的演变过程 |
2.2 元神,生命本原 |
2.3 元神,先天之性 |
2.4 元神,自然虚灵 |
2.5 元神,统御周身 |
3 脑为元神之府及其含义 |
3.1 元神与识神辨析 |
3.1.1 “识神在心”重视心君之主宰 |
3.1.2 “元神在脑”强调神先天属性 |
3.1.3 “心脑主神”整合三者间关系 |
3.1.4 脑仅为五脏神汇聚之居处 |
3.2 形与神关联性分析 |
3.2.1 形与神俱是健康状态 |
3.2.2 调形养神顾护脑健康 |
3.3 五脏藏神和脑的关系 |
3.3.1 五脏神系统的形成 |
3.3.2 五神化七情,生五志 |
3.3.3 五脏神反映脑功能 |
4 脑、神、睡眠相关性分析 |
4.1 协调五神阴阳调睡眠 |
4.1.1 阴平阳秘是睡眠的关键 |
4.1.2 五脏调和是睡眠的保障 |
4.2 脑与睡眠的现代认识 |
4.3 五神、脑健康与睡眠 |
5 培元安神治法及其应用 |
5.1 “元气-阴阳-五脏神”的失眠防治体系 |
5.1.1 元气是根柢 |
5.1.2 阴阳是纲领 |
5.1.3 五脏神是核心 |
5.2 培元安神代表方——安寐丹 |
第二部分 安寐丹对SD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实验一 安寐丹对SD大鼠代谢水平、活动能力的影响 |
1 引言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二 安寐丹对SD大鼠线粒体生物合成功能的影响 |
1 引言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三 AMPK/PGC-1α/Nrf-1通路蛋白表达特征及安寐丹的干预作用 |
1 引言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实验四 睡眠与能量的关联机制及安寐丹对SD大鼠的影响 |
1 引言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AMPK——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潜在靶点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安寐丹对不同周期睡眠剥夺模型大鼠昼夜节律、学习记忆及食欲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7)安寐丹通过线粒体介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物及试剂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SD模型制备 |
2.2 分组及给药 |
2.3 Morris水迷宫检测 |
2.4 样本采集 |
2.5 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Bcl-2,Bax含量 |
2.6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结构 |
2.7 免疫荧光检测Cyt-C,Caspase-3的蛋白表达 |
2.8 Real-time |
2.9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对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3.2 对SD大鼠海马Bcl-2,Bax水平的影响 |
3.3 对SD大鼠海马线粒体形态的影响 |
3.4 对SD大鼠海马组织Cyt-C,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
3.5 对SD大鼠海马Bcl-2,Bax,Cyt-C,Caspase-3m RNA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8)原发性头痛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及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原发性头痛中医证型与情绪、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原发性头痛类型的分布情况 |
3 原发性头痛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4 焦虑抑郁情况分布 |
5 睡眠障碍的分布 |
6 相关性研究 |
讨论 |
1 资料结果分析 |
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西医对于原发性头痛与情绪及睡眠障碍的认识 |
1 对于原发性头痛的认识 |
2 中西医对头痛与情绪及睡眠障碍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光介导的昼夜节律理论探讨及安寐丹对斑马鱼MAPK/MNK/eIF4E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 光对昼夜节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1.1 昼夜节律的概述 |
1.2 光在昼夜节律的调节机制 |
1.2.1 光感受器 |
1.2.2 昼夜节律输入系统 |
1.2.3 生物钟节律的重新设置 |
1.3 光与昼夜节律紊乱性疾病 |
1.3.1 光与睡眠障碍 |
1.3.2 光与阿尔兹海默病 |
1.3.3 光与近视 |
1.3.4 光与癌症 |
1.3.5 光与其他疾病 |
1.4 小结 |
2 中医学对光介导昼夜节律的认识 |
2.1 光对昼夜节律的影响 |
2.2 光介导昼夜节律产生的生理基础——元气-阴阳-五脏神 |
2.2.1 气通于天产生昼夜晨昏 |
2.2.2 阴阳生会保障寤寐流转 |
2.2.3 五脏藏神协调动静安宁 |
2.2.4 协调元气-阴阳-五脏神治疗昼夜节律紊乱 |
2.3 基于《内经》“命门者,目也”理论探讨眼睛在光介导昼夜节律中的作用 |
2.3.1 “命门者,目也”内涵辨析 |
2.3.2 目睛命门的生理功能 |
2.3.3 目与昼夜节律的关系 |
2.3.4 从目治疗光介导的失眠症 |
2.4 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光对斑马鱼昼夜节律的影响及睡眠剥夺模型的确立 |
1 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方法 |
5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实验二 AMD对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行为学的影响 |
1 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方法 |
5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实验三 AMD对斑马鱼SD模型MAPK/MNK/eIF4E通路的影响 |
1 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方法 |
5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中医学昼夜节律理论的运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内经》生命周期理论探讨及安寐丹对睡眠剥夺模型Orexin信号通路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内经》生命周期理论探究 |
1 《内经》生长壮老已与生命周期 |
2 《内经》对生命周期时间跨度的认识 |
2.1 小少壮老的总体生命周期 |
2.2 十年阶段的一般生命周期 |
2.3 女七男八的特殊生命周期 |
2.4 特殊周期服从总体与一般周期 |
3 《内经》对生命周期变化过程的认识 |
3.1 《内经》对不同生命周期失眠的认识 |
3.2 《内经》对不同生命周期健忘的认识 |
3.3 《内经》对不同生命周期体质的认识 |
4 《内经》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机理 |
4.1 生长收藏终而复始,人亦应之 |
4.2 生长壮老根于神机,神去机息 |
4.3 春夏秋冬四时各异,天人相应 |
4.4 阴阳乃万物之纲纪,形气相守 |
4.5 男女阴阳动静异位,左右不同 |
4.6 形气相召损益不同,气血不等 |
4.7 自幼至老升降出入,以气为主 |
4.8 五脏六腑藏精化气,肾为其本 |
4.9 营卫之行不失其常,百岁乃终 |
4.10 喜怒忧思不节伤脏,百病之始 |
5 《内经》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
5.1 指导辨证—知常达变,区分常态和病态 |
5.2 指导治疗—司外揣内,注重辨周期论治 |
5.3 指导养生—因势利导,谨遵因人制宜 |
第二章 后世医家对《内经》生命周期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
1 南北朝时期对《内经》生命周期的应用与发挥 |
2 汉唐时期对《内经》生命周期的继承与阐发 |
2.1 张仲景论述辨时间节律以论治 |
2.2 孙思邈论述四十以上常须固精养气 |
3 宋金元时期对《内经》生命周期的充实与完善 |
3.1 刘完素强调少年宜养、壮年宜治、老年宜保延 |
3.2 朱丹溪强调少时护阴、青壮保阴、老年滋阴 |
4 明清时期对《内经》生命周期的丰富与发展 |
4.1 李时珍论述五十气消和饮茶宜忌 |
4.2 武之望论述女七男八的婚育周期 |
4.3 罗国纲论述老少睡眠异同与治法 |
4.4 薛生白论述以十年为周期之原因 |
4.5 俞震之论述肾气乃生命周期根本 |
4.6 徐灵胎论述四十而衰源于元气衰 |
4.7 冯楚瞻论述自幼至老补阴不可缺 |
4.8 吴金寿论述女子―七七‖乃向老 |
4.9 傅青主论述老妇行经为血崩之症 |
4.10 林之翰论述七七八八长寿脉象 |
5 现代对《内经》生命周期的传承与创新 |
5.1 生命周期的不同称谓 |
5.2 生命周期之不同表象 |
5.3 生命周期之不同机制 |
第三章 生命周期、失眠与Orexin相关性探讨 |
1 增龄、老化、衰老与生命周期 |
2 不同生命周期失眠的发病研究 |
2.1 不同生命周期失眠的流行病学 |
2.2 不同生命周期失眠的临床表现 |
3 不同生命周期失眠的发病机制 |
4 不同生命周期失眠的治疗现状 |
4.1 西药疗法 |
4.2 非药物疗法 |
4.3 中医药治疗 |
5 Orexin与不同生命周期失眠的关系探讨 |
5.1 Orexin及其受体调节睡眠—觉醒节律 |
5.2 Orexin介导OXA/CREB/PER1信号通路 |
5.3 Orexin与生命周期、失眠相关性研究 |
第四章 安寐丹对3/6/9月龄SD模型Orexin信号通路作用研究 |
1 3/6/9月龄SD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1.1 实验材料 |
1.2 评价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1.4 实验结果 |
1.5 讨论 |
2 安寐丹对3/6/9 月龄S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方法 |
2.4 实验结果 |
2.5 讨论 |
3 安寐丹对3/6/9月龄SD大鼠模型下丘脑Orexin的调节作用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4 安寐丹对3/6/9月龄SD大鼠模型下丘脑OXA、OXB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统计方法 |
4.4 实验结果 |
4.5 讨论 |
5 安寐丹对3/6/9月龄SD大鼠模型下丘脑OXA/CREB/PER1信号通路的影响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3 统计方法 |
5.4 实验结果 |
5.5 讨论 |
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Orexin与睡眠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安寐丹治疗失眠3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寐丹对睡眠剥夺大鼠海马CA1区细胞结构及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J]. 谢光璟,徐波,夏婧,王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
- [2]安神类中药调控能量代谢治疗睡眠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 夏婧,徐波,谢光璟,黄攀攀,王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07)
- [3]安寐丹调控AMPK信号通路线粒体生物合成对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紊乱的作用[J]. 谢光璟,徐波,黄攀攀,王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09)
- [4]清痰宁神法治疗失眠症(痰热扰神型)的知识图谱及临床观察[D]. 宋子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从“脑为元神之府”探讨安寐丹对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机制[D]. 谢光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安寐丹对不同周期睡眠剥夺模型大鼠昼夜节律、学习记忆及食欲素的影响[J]. 徐波,夏婧,蔡铭,龙清华,谢光璟,谭爱华,段超俊,王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03)
- [7]安寐丹通过线粒体介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J]. 谢光璟,徐波,黄攀攀,王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24)
- [8]原发性头痛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及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分析[D]. 赵秋耘.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光介导的昼夜节律理论探讨及安寐丹对斑马鱼MAPK/MNK/eIF4E通路的影响[D]. 夏婧.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内经》生命周期理论探讨及安寐丹对睡眠剥夺模型Orexin信号通路作用研究[D]. 徐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