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CE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彭志强[1](2021)在《ACE、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力量训练诱导的动脉弹性变化的关联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ACE基因与CYP11B2基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ACE基因rs1799752位点和CYP11B2基因rs1799998位点与中高强度力量训练前后对受试者动脉弹性变化关系的分析,探讨力量训练后人体动脉弹性变化及变化个体差异性的分子机制,为提高运动健身的有效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招募首都体育学院普通大学生120名,其中力量训练组57名,对照组59名。所有受试者都是自愿参加并且没有训练经历。实验组进行为期十二周的力量训练,对照组则不参加力量训练。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受试者进行静脉血采集,利用PCR-RFLP和飞行质谱的方法,检测ACE、CYP11B2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进行动脉弹性的测试。动脉弹性的指标是左侧心-踝血管指数(L-CAVI)和右侧心-踝血管指数(R-CAVI)进行反映的。搜集力量训练前后动脉弹性的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对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中高强度力量训练,未观察到受试者血压的明显变化。2.训练前,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ACE基因rs1799752位点II、ID、DD三种基因型之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L-CAVI和R-CAVI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YP11B2基因rs1799998位点各基因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L-CAVI和R-CAVI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12周力量训练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无显着性变化,但L-CAVI和R-CAVI出现非常显着性变化(P<0.01)。而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L-CAVI和R-CAVI均无显着性差异变化。4.12周训练后实验组血压和L-CAVI、R-CAVI指数变化在ACE基因rs1799752位点各基因型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训练后实验组血压和L-CAVI、R-CAVI指数变化在CYP11B2基因rs1799998位点各基因型之间也无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12周中高强度力量训练对降低健康成年人动脉弹性指数是有益的,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动脉弹性,改善动脉顺应性。2.12周中高强度力量训练不会导致健康成年人血压的明显变化。3.ACE基因rs179999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12周中高强度力量训练造成的血压和动脉弹性变化无关联性。4.CYP11B2基因rs179999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12周中高强度力量训练造成的血压和动脉弹性变化无关联性。建议:1.12周中高强度力量训练可以作为有效提高肌肉力量,改善动脉弹性的训练方案,且不会引起血压的变化,可以作为健康成年人的有效锻炼方法。2.对于ACE基因rs1799752位点和CYP11B2基因rs1799998位点高血压易感基因型人群,在健康成年阶段,12周中高强度力量训练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还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进行验证。3.力量训练导致的血压波动与动脉弹性和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皇甫卫忠[2](2020)在《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对蒙、汉族人群高血压易感性以及厄贝沙坦和贝那普利降压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探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2、探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易感性的关系:3、探讨上述基因联合多态性在内蒙古地区蒙、汉族人群中高血压易感性的交互作用;4、探讨 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 基因多态性对厄贝沙坦、贝那普利在蒙、汉族人群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体检人群中筛选纳入700例蒙、汉族健康人群(蒙古族350例,汉族350例)和700例蒙、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蒙古族350例,汉族350例),3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蒙古族175例,汉族175例)每日服用厄贝沙坦150mg,3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蒙古族175例,汉族175例)每日服用贝那普利10mg,连续8周。采用PCR-RFLP技术对蒙、汉族人群AT1R基因A1166C位点、ACE基因I/D位点、CYP11B2基因T-344C位点、ECE-1 基因 C-338A 位点、CYP2C9 基因 C1601T 位点和 MDR1 基因 C3435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探讨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汉族高血压易感性的关系。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人群未服药与服药8周后的血压值,结合基因多态性检测,从而判断对厄贝沙坦、贝那普利降压效果的影响。结果:1、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在蒙、汉族健康人群中AT1R基因A1166C位点A/A、A/C和C/C基因型、ACE基因I/D位点1/1、I/D和D/D基因型、CYP11B2基因T-344C位点T/T、T/C和C/C基因型、ECE-1基因、C-338A位点C/C、C/A和A/A基因、CYP2C9基因C1601T位点CC、CT和TT基因型、MDR1基因C3435T位点CC、CT和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1R:)χ2=0.247,P>0.05;ACE:χ2=0.248,P>0.05;CYP11B2:χ2=1.344,P>0.05;ECE-1:χ2=0.773,P>0.05,CYP2C9:χ2=1.207,P>0.05;MDR1:χ2=1.183,P>0.05)。2、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易感性的关系:(1)蒙、汉族人群中,AT1R基因A/C基因型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显着增加(蒙族:OR=1.456,95%CI=1.011-2.095,P<0.05;汉族:OR=1.582,95%CI=1.091-2.294,P<0.05)。(2)汉族人群 ACE 基因I/D基因型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显着增加(OR=1.434,95%CI=1.043-1.971,P<0.05),蒙古族人群ACE基因I/D、D/D基因型均有明显增加罹患高血压风险的作用(I/D OR=1.447,95%CI=1.048-1.997,P<0.05;D/D OR=1.807,95%CI=1.115-2.298,P<0.05);(3)蒙古族人群CYP11B2基因T/C、C/C基因型有明显增加罹患高血压风险的作用(T/C OR=1.424,95%CI=1.031-1.968,P<0.05;C/C OR=1.644,95%CI=1.037-2.608,P<0.05),而汉族人群 CYP11B2 基因 T/C 和 C/C基因型对罹患高血压风险性无显着影响(P>0.05)。(4)蒙、汉族人群中,ECE-1基因C/A、A/A基因型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显着增加(蒙族:C/A OR=1.545,95%CI=1.116-2.140,P<0.05;A/A OR=1.765,95%CI=1.112-2.802,P<0.05;汉族:C/AOR=1.583,95%CI=1.138-2.201,P<0.05;A/A OR=1.664,95%CI=1.069-2.590,P<0.05)。(5)蒙、汉族人群中,CYP2C9基因C/T基因型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显着增加(蒙族:OR=1.676,95%CI=1.054-2.666,P<0.05;汉族:OR=1.725,95%CI=1.024-2.906,P<0.05)。(6)蒙、汉族人群中,MDR1 基因 C3435T位点C/T和T/T基因型对罹患高血压风险无显着影响(P>0.05)3、基因联合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汉族人群中高血压易感性的交互作用:在蒙、汉族人群中,以下任何基因的组合均增加罹患高血压的风险:AT1R突变型与其他五个基因突变型,AT1R野生型与ECE-1突变型;ACE突变型与其他五个基因突变型,ACE野生型型与ECE-1突变型;CYP11B2突变型与ECE-1突变型;ECE-1突变型与CYP2C9或MDR1突变型;但上述任何基因的组合在蒙汉族之间的种族无差异。4、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 基因多态性对厄贝沙坦、贝那普利在蒙、汉族人群降压效果的影响:(1)蒙、汉族高血压患者,AT1R基因A1166C位点突变会导致贝那普利药效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位点的突变对厄贝沙坦降压疗效无明显影响(P>0.05)。(2)蒙、汉族高血压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贝那普利的降压疗效,ACE基因I/D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民族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均为DD组>ⅠD组>Ⅱ组。(3)CYP11B2基因T-344C位点突变显着增加厄贝沙坦对蒙、汉族高血压的降压幅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贝那普利降压效果无明显影响(P>0.05)。(4)蒙、汉族高血压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贝那普利后,ECE-1基因C-338A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的降压效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5)蒙、汉族高血压患者CYP2C9基因C1601T位点突变削弱了厄贝沙坦对蒙、汉族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P<0.05);但对贝那普利的降压疗效无明显影响(P>0.05)。(6)MDR1基因C3435T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厄贝沙坦和贝那普利在蒙、汉族高血压患者中的降压疗效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1、内蒙古地区蒙、汉族人群中AT1R基因A1166C位点、ACE基因I/D位点、CYP11B2 基因 T-344C 位点、ECE-1 基因 C-338A 位点、CYP2C9 基因 C1601T位点和MDR1基因C3435T位点分布频率不存在种族差异。2、上述六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会影响高血压易感性,且不同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对高血压易感性的影响存在种族差异。3、上述六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的不同组合对蒙、汉族人群高血压易感性存在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存在蒙、汉族之间的种族差异。4、部分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降压疗效,但这种影响不存在种族之间的差异。
班努·库肯[3](2020)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心房颤动患者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国内外研究发现遗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房颤发生相关。本文拟探讨分析SCN5A、CETP、Cx40、AGT、eNOS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非瓣膜型心房颤动的相关性,为明确房颤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内科收治的新疆维吾尔族非瓣膜型心房颤动患者(实验组)及非房颤患者(对照组)各100例,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SCN5A基因多态性位点H558R、CETP基因多态性位点TaqIB、Cx40基因多态性位点(-44G/A及+71A/G)、AGT基因多态性位点M235-T、G-6A、T174M、eNOS基因多态性位点T-786C、G-894T进行多态性检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进行比较,对突变位点定位,明确房颤易感基因多态位点与维吾尔族非瓣膜型房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新疆维吾尔族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年龄高于对照组(56.22±7.81(岁)vs52.98±9.03(岁),P=0.007);维吾尔族非瓣膜型房颤患者中总胆固醇(4.14±1.02(mmol/L)vs3.69±1.16(mmol/L),P=0.004)及LDL-C(2.878±0.516(mmol/L)vs2.472±0.793(mmol/L),P=0.009)、尿酸(347.68±130.51(umol/L)vs 292.62±102.63(umol/L),P=0.0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非瓣膜型房颤组患者和对照组比较,左心房内径(38.96±8.07(mm)vs34.12±4.66(mm),P<0.001)、右心房内径(35.6±6.07(mm)vs33.14±3.15(mm),P<0.001)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N5A基因:基因测序SCN5A基因H558R位点以AA基因型为主,维吾尔族非瓣膜型房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与非房颤组之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等位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非瓣膜型房颤的一个易感基因(OR=2.189,95%CI:1.360-3.523,P=0.001)。CETP基因:CETPTaqIB基因位点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74,P=0.0374;x2=6.91,P=0.0085)。Cx40基因:Cx40基因--44G/A及+71A/G多态性与维吾尔族非瓣膜型房颤发生相关联。连锁不平衡分析提示两个多态位点处于完全连锁不平衡(D,=1,r,=1)。房颤组-44A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基因模型基因型分析,Cx-44G/A显性模型(GGvs GA+AA)中A基因携带者可能增加房颤的患病风险(OR=2.357,95%CI:1.293-4.298,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高血压、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Cx40基因多态性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T基因:AGTM235T基因位点在维吾尔族非瓣膜型房颤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非瓣膜型房颤的发生与AGTG-6A、AGTM235T、AGTT174M位点均有关联性。eNOS基因:eNOSG-894T基因型分布在维吾尔族非瓣膜型房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等位基因频率在房颤组(0.150)与对照组(0.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可能增加维吾尔族非瓣膜型房颤的遗传易感性。房颤组T-786C基因TT、TC、CC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6)。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非瓣膜型心房颤动的发生与SCN5A基因H558R、CETPTaq IB、Cx40基因--44G/A及+71A/G、AGTG-6A、AGTM235T、AGTT174M及eNOSG-894T位点基因多态性有相关性。SCN5A基因G等位基因是维吾尔族患者发生非瓣膜型房颤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eNOST-786C基因多态性和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非瓣膜型心房颤动的发生不具有相关性。
丁磊[4](2019)在《耳穴贴压对原发性高血压阴虚体质调体降压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RAS双轴关键基因与阴虚体质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2.明确耳穴贴压对原发性高血压阴虚体质调体降压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病例来源于2018年9月-2019年6月嘉兴市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符合标准的76例阴虚体质及30例平和体质EH患者,采集静脉血。阶段一,对拟研究的 ACE(rs 12709426、rs4291、rs4309、rs4331、rs4343、rs4459609、rs4461142),AT1R(rs5186、rs5182)、AT2R(rs5194、rs1403543)、MasR(rs220729、rs926657)4个基因共13个SNP位点进行测序分型。同时,对拟研究的ACE、ACE2、AngⅡ、Ang(1-7)4个生化指标的含量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阴虚体质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阶段二,选取第一阶段的EH阴虚体质患者70例,对照组(n=34):常规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干预组(n=3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耳穴贴压治疗。均4周为1疗程,共干预8周。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8周时的血压,阴虚体质评分,ACE、ACE2、AngⅡ、Ang(1-7)的含量;干预4周时记录血压,阴虚体质评分。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耳穴贴压对原发性高血压阴虚体质患者的影响。结果第一阶段:(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程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13个SNP位点均符合HWE平衡定律(P>0.05),样本代表性良好。(3)AT1R基因rs5182基因型CC、CT和TT在EH患者平和体质中的频率分布分别为16.7%、36.7%和46.7%,阴虚体质中的频率分布为2.9%、58.6%和38.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C与CT+TT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和体质中的频率分布为16.7%和83.3%,阴虚体质中的频率分布为2.9%、97.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程、血压情况、阴虚体质评分基线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耳穴贴压干预前、干预4周和干预8周后相比,收缩压、舒张压、阴虚体质评分均呈现出显着性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耳穴贴压干预8周后ACE的含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的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耳穴贴压干预8周后Ang-(1-7)的含量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T1R基因rs5182位点的等位基因T可能是阴虚质EH患者的易感基因。(2)耳穴贴压能降低EH阴虚体质患者的血压和能改善阴虚体质状况。(3)在耳穴贴压干预8周后ACE的蛋白表达含量下调;而Ang-(]-7)蛋白含量上调。耳穴贴压降压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ACE、Ang-(1-7)的含量而发挥作用。
罗小蓉,倪伟,王浩宇,刘涛[5](2019)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心血管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维持和改变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新近发现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同源的重要一员,众多研究显示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存在相关性。
岳薇薇[6](2019)在《NPR-C基因A-55C位点多态性在高血压病理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是在遗传易感的基础上,多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血压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复杂,其中钠肽家族及其受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人及我们前期的研究均发现高血压患者存在NPR-C基因A-55C位点多态性,并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生,但其在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并不清楚。NPR-C基因A-55C位点处于基因表达调控区,推测该位点多态性有可能影响NPR-C表达,进而影响其对配体ANP的清除,或影响NPR-C及其配体结合后的信号通路。为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NPR-C基因A-55C位点多态性与外周血调节血压相关因素的分析,对上述假设给予求证。[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及样本采集根据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剔除研究对象的民族界定不清或基本特征指标信息不清者。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筛选出100例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父系、母系三代均为汉族,均居住云南境内),年龄在40-80之间,其中男48例,女52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进行患者NPR-C基因A-55C位点多态性、血脂血糖等基本指标和NPR-C相关观察指标的检测,并问卷调查采集患者的血压、体重、升高等其他基本特征指标。2.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生化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检测系统对TC、TG、LDL、HD、LFPG、HCY等研究对象的基本指标进行检测。3.PCR-RFLP法检测研究对象NPR-C基因A-55C位点多态性(1)PCR扩增NPR-C基因A-55C位点所在区域目的DAN片段通过煮沸裂解法对研究对象外周血DNA进行提取;引用文献报道的引物序列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条件和扩增体系的优化;用优化所得的最佳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后,对100例研究对象样本进行NPR-C基因A-55C位点所在区域目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抽样通过扩增产物测序验证PCR扩增产物的特异性。(2)PCR扩增产物RFLP多态性检测引用文献提供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Hgal,对PCR扩增到的目的DNA片段进行酶切体系优化;用优化得到的最佳酶切体系对100例研究对象样本PCR扩增产物进行Hgal酶切;电泳分析酶切片段的数量与大小,并判读患者NPR-C基因A-55C位点多态性。4.采用针对人血清中ANP、NO、VEGF、ET-1和cAMP检测的进口商品试剂,对87例研究对象观察指标:血清中ANP、NO、VEGF、ET-1、cAMP水平进行检测。5.采用SPSS Statistics 16.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呈偏态分布的,用四分位间距表示。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用计数统计;研究对象不同基因型之间临床基本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计量资料呈偏态分布的用秩和检验;血压与患者外周血观察指标水平的关系分析、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血压与外周血观察指标水平的关系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合并糖尿病者分别与基因型和观察指标的关系均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判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00例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100例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平均水平如下:年龄:62.64±9.01岁、BMI:25.41±3.49 kg/m2、SBP:175.62±22.44 mmHg、DBP:103.18±19.03 mmHg、FPG:5.50±1.70mmol/L、TC:4.50±1.08 mmol/L、TG:1.32(0.91,1.70)mmol/L、LDL:2.64±0.85 mmol/L、HDL:1.21±0.26 mmol/L、HCY:11.05(9.55,14.76)mmol/L。TC、LDL、HDL水平女性高于男性(P<0.05);HCY水平男性高于女性(P<0.05)2.100例研究对象NPR-C基因A-55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用PCR-RFLP方法对100例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NPR-C基因A-55C位点多态性检测,未发现AA基因型;AC基因型25例,频率为0.25;CC基因型75例,频率为0.75。A等位基因频率为0.125;C等位基因频率为0.875。3.研究对象外周血ANP、NO、ET-1、VEGF、cAMP水平检测结果外周血ANP、NO、ET-1、cAMP、VEGF水平检测结果显示,87例研究对象5项观察指标的四分位间距分布分别是:ANP浓度水平为1.60(0.66,2.30)ng/mL、NO 浓度水平为 9.95(4.54,21.41)umol/L、ET-1 浓度水平为 7.33(1.77,8.78)pg/mL、VEGF 浓度水平为 239.45(164.59,324.61)pg/mL、cAMP 浓度水平为 32.66(18.52,68.94)pmol/mL。4.不同基因型患者基本特征指标的比较AC基因型25例患者与CC基因型75例患者BMI、FPG、TC、LDL、HDL、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项基本特征指标水平在两者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对象中不同基因型携带者ANP、NO、ET-1、cAMP、VEGF水平的比较AC基因型22例患者与CC基因型65例患者外周血ANP、NO、ET-1、cAMP、VE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C基因型携带者NO中位数水平高于AC基因型携带者;VEGF中位数水平低于AC基因型携带者,但经秩和检验处理,两组间差别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6.87例研究对象血压与外周血ANP、NO、ET-1、cAMP、VEGF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分别以收缩压和舒张压为应变量,以外周血中ANP、NO、ET-1、cAMP、VEGF浓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ANP、NO、ET-1与收缩压未见相关性(P>0.05);cAMP水平与收缩压呈负相关性(P<0.05),VEGF 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性(P<0.05)。ANP、NO、ET-1、cAMP、VEGF水平与舒张压未见相关性(P>0.05)。7.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血压与外周血ANP、NO、ET-1、cAMP、VEGF水平的相关性分析(1)收缩压与外周血ANP、NO、ET-1、cAMP、VEGF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分别以AC基因型和CC基因型患者的收缩压为应变量,以外周血中ANP、NO、ET-1、cAMP、VEGF浓度为自变量,对22例AC基因型和65例CC基因型患者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基因型患者外周血ANP、VEGF与AC基因型携带者的收缩压未见相关性(P>0.05);cAMP、ET-1水平与收缩压呈负相关性(P<0.05),NO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性(P<0.05)。CC基因型患者外周血ANP、NO、ET-1水平与收缩压未见相关性(P>0.05);cAMP水平与收缩压呈负相关性(P<0.05),VEGF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性(P<0.05)。(2)舒张压与外周血ANP、NO、ET-1、cAMP、VEGF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分别以AC基因型和CC基因型患者的舒张压为应变量,以外周血中ANP、NO、ET-1、cAMP、VEGF浓度为自变量,对22例AC基因型和65例CC基因型患者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基因型患者外周血ANP、ET-1、cAMP、VEGF与AC基因型携带者的舒张压未见相关性(P>0.05);NO水平与舒张压呈正相关性(P<0.05)。CC基因型患者外周血5个观察指标与CC基因型携带者的舒张压未见相关性(P>0.05)。8.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症影响因素的分析(1)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症冠心病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为应变量取值1,未合并冠心病取值0,以NPR-C基因 A-55C 位点基因型和外周血 ANP、NO、ET-1、cAMP、VEGF、SBP、TG、LDL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LDL、ANP、NO、CC基因型与合并症冠心病相关(P<0.05)。(2)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症糖尿病影响因素分析以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为应变量取值1,未合并糖尿病取值0,以NPR-C基因A-55C位点基因型和外周血ANP、NO、ET-1、cAMP、VEGF水平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中未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NPR-C基因A-55C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以CC基因型为主,未见AA基因型。CC基因型与高血压病易感相关。2.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NPR-C基因A-55C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外周血NO和VEGF水平。3.云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NPR-C基因A-55C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了 ANP或CNP/NPR-C信号通路中cAMP水平及效应分子NO、ET-1、VEGF 水平,进而影响ANP或CNP/NPR-C信号通路的血压调节作用,但可能并不影响NPR-C 清除 ANP。4.云南汉族原发性患者中,NPR-C基因A-55C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症冠心病,同时,ANP、NO可能增加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性。
李潭[7](2019)在《TLR4和MMP9基因多态性及其差异表达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主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的异常扩张,根据解剖部位分为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及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其产生是多基因、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最新的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指出,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的病理学改变包括免疫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等。TLR4是天然免疫系统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已有研究表明TLR4介导的免疫炎症通路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此外,TLR4在维持生理性主动脉内稳态和诱导病理性主动脉表型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MMP9是MMP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具有降解血管壁基质中IV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的作用,在主动脉壁重构和主动脉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MMP9可在血清和动脉壁中高表达,导致主动脉细胞外基质降解、动脉中层退行性变,进而形成主动脉瘤。Li等报道了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诱导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泌MMP9。Qin等研究证明TLR4拮抗剂或TLR4基因敲除均能减少AAA大鼠模型的主动脉瘤组织MMP2、MMP9激活和前炎症因子释放,并在人体组织中验证TLR4在主动脉瘤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由此可见,TLR4在主动脉瘤病理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发挥着与其他主动脉瘤相关信号通路连接的关键桥梁作用。然而,以上证据普遍基于动物研究,基因关联分析罕见报道。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最常见的遗传变异形式,这种变异会导致相同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不同、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疾病转归及预后的不同。MMP9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主动脉瘤的关系虽然得到一定关注,但研究结果并不统一。然而,关于TLR4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罕见报道,有待进一步明确。综上所述,本课题旨在探索TLR4和MMP9基因多态性及其差异表达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为主动脉瘤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利用KASP基因型检测技术进行基因多态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多态与疾病发病风险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的全因子模型和似然比法分析TLR4、MMP9 tagSNP间交互作用以及tagSNP与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间交互作用。2.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LR4、MMP9蛋白表达。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TLR4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之间以及其与主动脉瘤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和主动脉瘤最大直径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TLR4和MMP9表达对主动脉瘤及其亚型的诊断效能。3.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瘤和正常主动脉组织TLR4、MMP9蛋白含量,比较TLR4、MMP9组织蛋白表达水平差异。4.比较TLR4、MMP9 tagSNP不同基因型间血清及组织蛋白表达水平差异。5.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TLR4rs1927914多态不同等位基因报告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比较不同等位基因启动子活性差异。结果:1.TLR4、MMP9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关联分析MMP9rs17576 AA基因型携带者发生主动脉瘤和AAA的风险增加(OR=1.897,95%CI=1.132-3.177;OR=2.291,95%CI=1.253-4.190)。在隐性模型中,rs17576的AA基因型携带者显着增加主动脉瘤和AAA的发病风险。TLR4rs1927914 TC基因型能够增加男性人群主动脉瘤的发病风险(OR=1.435,95%CI=1.029-2.002,P=0.033)。MMP9rs17576 AA基因型和隐性模型(AA vs.GA+GG)与增加男性主动脉瘤及其亚型的发病风险相关,此外,也可显着增加≤60岁人群患主动脉瘤和AAA的风险。2.TLR4、MMP9基因多态交互作用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TLR4rs1927914显性模型与MMP9rs17576隐性模型存在交互作用,能够显着增加TAA的发病风险(Pinteraction=0.038,OR=6.186)。携带rs17576 AA基因型的rs1927914显性模型和携带rs1927914 TC+CC基因型的rs17576隐形模型能够显着增加TAA的发病风险。在携带rs1927914 TC+CC基因型情况下,rs17576隐形模型能够显着增加主动脉瘤和AAA的发病风险(OR分别为2.333和2.519)。此外,随着风险基因型数量的增加能够显着增加主动脉瘤和AAA的发病风险(Ptrend分别为0.032和0.031)。3.TLR4、MMP9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交互作用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TLR4rs11536889 CC基因型与血脂异常存在交互作用并显着增加TAA的发病风险(Pinteraction=0.001)。TLR4rs1927914 CC基因型与高血压存在交互作用,能够显着增加总体主动脉瘤和AAA的发病风险(Pinteraction分别为0.018和0.039),糖尿病与TLR4rs1927914 CC基因型在增加主动脉瘤和TAA发病风险上存在交互作用(Pinteraction分别为0.032和0.018),与TC+CC基因型在增加AAA发病风险上存在交互作用(Pinteraction=0.040)。4.TLR4、MMP9血清及组织蛋白表达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在总体比较中,AAA和TAA血清TLR4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层结果显示,除了对照组与TAA组在糖尿病分层中TLR4血清表达无显着差异外,在每个分层分析中AAA和TAA的TLR4血清表达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年龄<65岁、正常血糖和正常血脂亚组中,MMP9血清表达水平从对照组到AAA组到TAA组逐渐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AAA和TAA患者血清MMP9水平显着增高,而高血压患者MMP9水平也存在此差异(P<0.05)。此外,TLR4和MMP9在主动脉瘤组织中存在不同水平表达,而在正常主动脉组织中呈阴性表达,两组间TLR4和MMP9组织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比例存在显着差异(P<0.001)。血清TLR4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着正相关(r=0.412,P<0.001),TLR4和MMP9组织表达水平亦显着正相关(r=0.718,P<0.001)。5.血清TLR4、MMP9蛋白表达与主动脉瘤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和主动脉瘤最大直径的相关性血清TLR4与循环中CRP、D-二聚体、Fg、Hcy和Cys-c等生物标志物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5)。血清MMP9与CRP、D-二聚体和Hcy呈显着正相关(P<0.05)。但是,血清TLR4、MMP9表达水平与主动脉瘤最大直径无明显相关性(P>0.05)。6.血清TLR4和MMP9对主动脉瘤疾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TLR4诊断AAA和TAA的最佳截点值分别为13.86 ng/ml和11.31 ng/m,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和0.689,灵敏度分别为45.9%和57.7%,特异度为84.7%和72.1%。血清MMP9预测AAA和TAA的最佳截点值分别为385.32ng/ml和393.00 ng/m,对应的AUC分别为0.686和0.834,灵敏度分别为49.5%和69.6%,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1.1%。7.TLR4、MMP9基因多态性对TLR4、MMP9血清及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TLR4rs1927914多态与血清TLR4表达存在相关性,在总体人群和主动脉瘤患者中,杂合型(TC vs.TT)和显性模型(TC+CC vs.TT)携带者血清TLR4蛋白表达显着增高(P<0.05),而TLR4rs11536889和MMP9rs17576多态不影响TLR4和MMP9血清表达(P>0.05)。主动脉瘤组中TLR4、MMP9基因多态性与TLR4、MMP9组织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8.体外功能实验验证TLR4rs1927914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携带TLR4rs1927914 C等位基因的启动子活性显着高于携带T等位基因的启动子活性(0.589±0.004 vs.0.340±0.014,P<0.001)。结论:1.单一多态研究结果提示,MMP9rs17576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瘤和AAA的风险增加相关;TLR4rs1927914与增加男性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相关;MMP9rs17576与男性主动脉瘤及其亚型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也与增加≤60岁人群患主动脉瘤和AAA的风险相关。2.SNP-SNP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提示,TLR4rs1927914-MMP9rs17576在TAA发病中存在交互作用。TLR4rs1927914和MMP9rs17576在增加主动脉瘤和AAA发病风险中存在上位效应和累积效应。3.SNP-心血管危险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提示,TLR4rs11536889与血脂异常在TAA发病中存在交互作用,TLR4rs1927914与高血压在主动脉瘤和AAA发病中存在交互作用,TLR4rs1927914与糖尿病在主动脉瘤及其亚型发病中存在交互作用。4.血清和组织蛋白TLR4和MMP9高表达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相关,且血清TLR4和MMP9对主动脉瘤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预测价值。5.TLR4rs1927914基因多态与血清TLR4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TLR4rs1927914杂合型和显性模型携带者血清TLR4表达高于野生纯合型携带者。6.TLR4基因5’-UTR区的rs1927914多态可以改变启动子活性,进一步明晰了rs1927914增加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可能机制。
皮阳,钱成,魏宝柱,曹建雷,冯鸿,王扬淦[8](2017)在《ACE基因I/D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ACE I/D基因多态性对心房颤动(房颤)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谷歌学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从建库到2016年3月发表的关于ACE I/D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对纳入的相关文献使用STATA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的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来评价ACE I/D基因多态性和房颤发病风险,同时检测发表偏倚。对各纳入研究按种族,房颤类型,年龄进行亚组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寻找可能的异质性来源。结果本文纳入了20篇有关ACE I/D基因多态性与房颤发病风险的研究,其中病例组3006例,对照组48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显性基因模型合并后的OR值为1.22(95%CI:0.971.52),等位基因模型合并后的OR值为1.22(95%CI:1.041.43),隐性基因模型合并后的OR值为1.41(95%CI:1.131.76),加性模型合并后的OR值为1.48(95%CI:1.111.98),共显性基因模型(DD vs.DI:OR=1.36,95%CI:1.091.70;DI vs.II:OR=1.12(95%CI:0.891.39)。在以民族为亚组的亚组分析中,高加索人可以在隐性基因模型中发现ACE I/D基因多态性与房颤有很强的联系(OR=1.53,95%CI:1.092.95);在以患者疾病背景为亚组的亚组分析中,高血压患者可在所有五个模型中发现较强的联系;在以年龄为亚组的亚组分析中,年龄≥65岁的患者可以在隐性基因模型和共显性基因模型中发现较强联系。研究中未发现有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ACE I/D基因多态性是房颤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DD基因型总体上可增加患者房颤发病风险,特别是在高加索人和高血压患者中,同时DD基因型可明显增加65岁以上病例房颤的发病风险,但在65岁以下病例中并未增加其房颤发病风险。
麦丽开·库尔班[9](2016)在《ACE-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长寿人群中的关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ACE-1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长寿老人以及血压的关系。方法:从和田地区选择321名长寿及百岁老人,长寿组又分为(长寿高血压组与长寿对照组),以及此期间同一地区与长寿组无任何血缘关系的92名在61-73岁之间自然死亡的维吾尔族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Sequenom Mass Arry IPLE技术平台(spectrochip 11-G384芯片)完成rs4267385等6个位点的基因分型。再用logistic回归法评估病例一对照研究分析得出的各SNP与维吾尔族人群自然长寿人群高血压之间的关联。结果:在rs4316818等位基因在C/T,CT,TT基因均与高血压易感正相关长寿组的频率高于对照组,两者间有差异(P=0.041<0.05),OR=1.752(1.021-3.006);此位rs4305点等位基因G等位基因在长寿高血压人群频率(75%)高于正常对照组频率(63.75%),两者之间有显着性(P=0.035<0.05),OR=1.706(1.036-2.810)说明上述两个位点是长寿老人的高血压有正相关性。结论:rs4316818,rs4305位点与新疆维吾尔族长寿老人血压有关系,与长寿无相关性。
于彦彦,董天葳,隋小芳,彭鹏,杨军[10](2015)在《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人体内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RAAS存在于血管壁、心脏、肾脏和肾上腺等组织中,作用于循环系统,参与对靶器官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它具有调节水、盐平衡,血管张力和交感神经活性,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血压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功能稳态等作用而被认为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联系;因此编码该系统的各个基因就成为许多课题研究的很有吸引力且极具价值的候选基因。RAAS在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中心作用,但该系统活性的决定因素尚未完全阐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RAAS中的一种关键酶,它主要将血管紧张素Ⅰ(AngⅠ)水解转化成具有强大生物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同时降解缓激肽使之失活。目前,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研究报道很多,但结果不一。因此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RAAS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关系的重要性,无论是在阐明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还是指导临床药物的应用,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启发。
二、ACE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CE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ACE、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力量训练诱导的动脉弹性变化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动脉弹性的生理学基础 |
1.2.2 动脉弹性的影响因素 |
1.2.3 动脉弹性与高血压的关系 |
1.2.4 运动对动脉弹性的影响研究 |
1.2.5 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 |
1.2.6 与高血压有关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
1.2.6.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 |
1.2.6.2 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任务 |
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框架 |
3.3 研究方法与手段 |
3.3.1 实验法 |
3.3.1.1 力量及身体成分测定 |
3.3.1.2 动脉弹性测试 |
3.3.1.3 基因多态性分析 |
3.3.1.3.1 取血 |
3.3.1.3.2 提取DNA |
3.3.1.3.3 ACE基因rs1799752 位点多态性的测定 |
3.3.1.3.4 CYP11B2基因的rs1799998位点多态性检测 |
3.3.2 数据统计分析法 |
3.4 实验仪器 |
3.4.1 抗阻训练实验器材 |
3.4.2 动脉硬度测试仪器 |
3.4.3 基因分型器材和试剂 |
3.4.3.1 基因分型器材 |
3.4.3.2 基因分型试剂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力量训练前后实验组力量及身体成分各指标变化情况 |
4.2 基因多态性分析 |
4.2.1 ACE基因rs1799752位点的多态性 |
4.2.2 CYP11B2基因rs1799998位点的多态性 |
4.3 力量训练对动脉弹性的影响 |
4.4 基因多态性与动脉弹性的关联性研究 |
4.4.1 ACE基因rs1799752位点多态性与动脉弹性的关联性研究 |
4.4.2 CYP11B2基因rs1799998位点多态性与动脉弹性的关联性研究 |
5 讨论与分析 |
5.1 力量训练对血压和动脉弹性的影响 |
5.1.1 力量训练对血压的影响 |
5.1.2 力量训练对动脉弹性的影响 |
5.2 基因多态性于力量训练后血压和动脉弹性变化的关联性 |
5.2.1 基因多态性与训练后血压变化的关联性 |
5.2.2 基因多态性与训练后动脉弹性变化的关联性 |
6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对蒙、汉族人群高血压易感性以及厄贝沙坦和贝那普利降压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 |
3.2 基因组DNA电泳检测 |
3.3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结果 |
3.4 基因联合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汉族人群中高血压易感性的交互作用关系 |
3.5 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对厄贝沙坦、贝那普利在蒙、汉族人群降压效果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 |
4.2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和汉族人群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易感性的关系 |
4.3 基因联合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汉族人群中高血压易感性的交互作用 |
4.4 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对厄贝沙坦、贝那普利在蒙古、汉族人群降压疗效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语表 |
致谢 |
(3)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心房颤动患者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维吾尔族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新疆维吾尔族心房颤动患者SCN5A基因、CETP基因多态性关联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新疆维吾尔族心房颤动患者Cx40 基因、AGT基因及eNOS基因多态性关联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房颤动患者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4)耳穴贴压对原发性高血压阴虚体质调体降压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1. 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现状 |
2. RAS系统双轴概述 |
3. 耳穴贴压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 研究问题与假设 |
1. 研究问题 |
2. 研究假设 |
二、高血压体质的基因研究 |
(一) 临床资料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对象 |
3. 样本量计算 |
4. 科研伦理 |
(二) 仪器与试剂 |
(三) 实验方法 |
1. 样本制备 |
2. SNP位点基因型检测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分析 |
5. 技术路线图 |
(四) 结果 |
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
2. 基因检测结果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 |
3. 原发性高血压阴虚体质与平和体质的基因差异分析 |
(五) 讨论 |
三、耳穴贴压干预作用的研究 |
(一) 临床资料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对象 |
3. 样本计算量 |
4. 科研伦理 |
5. 干预方法 |
6. 评价指标 |
(二) 仪器与试剂 |
(三) 实验方法 |
1. 样本制备 |
2. 血清ACE、ACE2、Ang-Ⅱ、Ang- (1-7)含量检测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分析 |
5. 技术路线图 |
(四) 结果 |
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
2. 耳穴贴压的干预效果 |
(五) 讨论 |
1. 耳穴贴压治疗对EH阴虚体质患者血压的影响 |
2. 耳穴贴压治疗对EH阴虚体质患者阴虚体质的影响 |
3. 耳穴贴压对ACE、ACE2、Ang (1-7)、Ang-Ⅱ的影响 |
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5.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 |
6. 对今后护理研究的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CE2基因结构、功能与分布 |
2 ACE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
2.1 ACE2 G8790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
2.2 ACE2基因多位点与原发性高血压 |
2.3 ACE2的交互作用与原发性高血压 |
3 ACE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 |
4 ACE2基因多态性与心肌病 |
5 ACE2基因多态性与心律失常 |
6 ACE2基因多态性与心力衰竭 |
7 总结与展望 |
(6)NPR-C基因A-55C位点多态性在高血压病理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TLR4和MMP9基因多态性及其差异表达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TLR4和MMP9 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TLR4、MMP9 基因功能性TagSNP位点的筛选 |
2.3.2 基因组DNA提取 |
2.3.3 SNP基因型检测 |
2.3.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人群基本特点 |
3.2 TLR4、MMP9 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关联分析 |
3.3 TLR4 基因SNP单体型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关联分析 |
3.4 TLR4、MMP9 基因多态交互作用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 |
3.5 TLR4、MMP9 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交互作用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TLR4、MMP9 蛋白表达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
6 前言 |
7 材料与方法 |
7.1 研究对象 |
7.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7.2.1 主要试剂 |
7.2.2 仪器设备 |
7.3 实验方法 |
7.3.1 ELISA方法检测血清TLR4、MMP9 蛋白表达 |
7.3.2 组织标本切片 |
7.3.3 免疫组化染色 |
7.3.4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标准 |
7.3.5 统计学分析 |
8 结果 |
8.1 血清TLR4、MMP9 表达研究人群基本特征 |
8.2 TLR4、MMP9 血清及组织蛋白表达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 |
8.3 血清TLR4、MMP9 蛋白表达与主动脉瘤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和主动脉瘤最大直径的相关性 |
8.4 血清TLR4和MMP9 对主动脉瘤疾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
9 讨论 |
10 结论 |
第三部分:TLR4、MMP9 基因多态性对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
11 前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主要材料和仪器 |
12.2.1 主要试剂 |
12.2.2 仪器设备 |
12.3 实验方法 |
12.3.1 基因组DNA提取及SNP分型 |
12.3.2 TLR4、MMP9 蛋白表达测定 |
12.3.3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用于启动子活性研究 |
12.3.4 统计学分析 |
13 结果 |
13.1 TLR4、MMP9 基因多态性对血清TLR4、MMP9 蛋白表达的影响 |
13.2 TLR4、MMP9 基因多态性对组织TLR4、MMP9 蛋白表达的影响 |
13.3 体外功能实验验证TLR4 rs1927914 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14 讨论 |
1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主动脉瘤相关通路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ACE基因I/D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文献纳入标准 |
1.2 文献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方法 |
1.4 资料提取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特征 |
2.2 各基因模型汇总分析结果 |
2.4 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 |
3 讨论 |
(9)ACE-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长寿人群中的关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入选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技术路线图 |
2. 调查内容及方法 |
2.1 体格检查 |
3. 实验仪器与试剂 |
3.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试剂 |
3.3 基因检测与分析 |
4. 质量质控 |
5. 数据录入与分析 |
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ACE基因插入/缺失(I/D)概述 |
二、ACE基因I/D与RAAS的关系目前研究现状 |
三、ACE基因I/D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
四、ACE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ACE、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力量训练诱导的动脉弹性变化的关联性研究[D]. 彭志强.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2]AT1R、ACE、CYP11B2、ECE-1、CYP2C9、MDR1基因多态性对蒙、汉族人群高血压易感性以及厄贝沙坦和贝那普利降压效果的影响[D]. 皇甫卫忠.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3]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心房颤动患者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研究[D]. 班努·库肯.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8)
- [4]耳穴贴压对原发性高血压阴虚体质调体降压作用的机制研究[D]. 丁磊.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 罗小蓉,倪伟,王浩宇,刘涛.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3)
- [6]NPR-C基因A-55C位点多态性在高血压病理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 岳薇薇.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7]TLR4和MMP9基因多态性及其差异表达与主动脉瘤发病风险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李潭.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1)
- [8]ACE基因I/D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Meta分析[J]. 皮阳,钱成,魏宝柱,曹建雷,冯鸿,王扬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08)
- [9]ACE-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长寿人群中的关联[D]. 麦丽开·库尔班.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10]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 于彦彦,董天葳,隋小芳,彭鹏,杨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