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oston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论文文献综述)
刘凯旋[1](2021)在《唾液胃蛋白酶在评价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 EM)的临床疗效以及唾液胃蛋白酶在评价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51例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患者,术前均通过实验室检查、胃镜、心电图、高分辨食管测压、及胸部CT检查确诊,并且排除合并食管、胃肿瘤患者及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等,对患者进行:1)评估手术疗效:术前,术后三个月随访时均进行Eckardt评分,了解术前术后临床症状改变情况,评价术后疗效。2)术后并发症分析: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Gerd Q量表及唾液胃蛋白酶分析明确有无并发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比较反流组与非反流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高分辨食管测压分型、吸烟史、饮酒史、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相关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术后并发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资料:总人数51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0±11)岁,体重指数BMI提示:体重过低5例,正常体重30例,超重5例,肥胖0例;患者病程为2-48个月,中位数2年。食管测压分型:I型20例,II型24例,III型7例。其中2名型患者在行POEM治疗前接受过球囊扩张术治疗,51位患者均没有贲门失弛缓症家族史。吸烟史20例;饮酒史22例。2.疗效分析:随访时间为3月。症状有效49例,治疗失败2例,有效率96%。患者术前Eckardt评分平均为(5.3±1.3)分,术后评分平均为(0.9±1.0)分,通过配对T检验,对比术前与术后Eckardt评分,术后较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随访:经Gerd Q量表评分诊断胃食管反流6例(11.8%),唾液胃蛋白酶阳性10例(19.6%)。唾液胃蛋白酶检出率与Gerd Q检出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唾液蛋白酶可以更加敏感的发现食管内酸反流。对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病程、BMI、高分辨食管测压分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示上述因素均不是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的危险因素(P>0.05)。对于出现反流现象的患者予以标准剂量PPI口服治疗,症状明显好转。结论:1.POEM术后3个月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复发率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可以作为AC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2.POEM术后3个月可并发胃食管反流病的情况。无反流症状的患者也可能会发生病理性反流。年龄、性别、病程、BMI、吸烟史、饮酒史、高分辨食管测压分型不是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谢洪兰[2](2020)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老年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老年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患者共77例,将年龄≥60岁的25例患者分为A组(平均年龄64.92±5.54)岁,<60岁的52例患者分为B组(平均年龄39.47±11.99岁)。其中两组患者男女比例、BMI、病程、既往治疗情况、术前Eckardt评分、术前食管测压的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A组患者伴发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慢性肺病均高于B组(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肌切开长度、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并对两组患者POEM术后Eckardt评分、食管测压、远期并发症(主要为胃食管反流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分析POEM术治疗老年A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7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OEM手术。⑴术后1月复查食管测压,两组术后食管测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术后平均LES压(17.63±8.57)mmHg,B组(18.37±9.81)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术后1、6、12、24个月随访Eckardt评分,其中A组术后1个月Eckardt评分为0.91±1.05分,6个月为0.97±1.24分,12个月为1.15±1.21分,24个月为1.12±1.31分,B组1个月为1.02±1.22分,6个月为1.12±1.37分,12个月为1.09±1.26分,24个月为1.12±1.29分。两组术后任意观察时点Eckardt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同一观察时点Eckard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将手术失败及复发视为治疗无效,并以此统计各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6、12、24个月手术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相似,其中A组6例(24.00%),包括皮下气肿3例、纵隔气肿1例、胸腔积液1例、粘膜穿孔1例,B组14例(26.92%),其中皮下气肿6例、纵隔气肿4例、胸腔积液2例、粘膜穿孔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⑸关于胃食管反流相关并发症,9例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其中A组2例(8.00%),B组7例(1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被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A组1例(4.00%),B组2例(3.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⑹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7.40±15.01)min,B组(64.74±10.37)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肌切开长度(9.20±1.83)cm,B组(9.07±2.02)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7.72±2.46)天,B组(7.02±2.01)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⑴老年AC患者与非老年AC患者行POEM治疗均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⑵POEM治疗老年AC患者安全有效,有希望成为老年A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
陈杨[3](2020)在《不同POEM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价值比较》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又称贲门痉挛或巨食管,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由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张力增高和松弛异常所引起,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反流、胸痛和体重下降。传统治疗存在疗效较差、复发率较高、创伤较大等不足,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治疗技术,通过黏膜下隧道切开肌层,从而降低LES的压力,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因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POEM自问世以来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现已成为治疗AC的一线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创新,许多学者对POEM的术式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改进。POEM手术的关键步骤是在食管的黏膜层和肌层之间建立隧道,在隧道内切开食管肌层。由此根据隧道分型,POEM可分为传统POEM(全隧道)、Liu-POEM和简化POEM(短隧道)及O-POEM(无隧道)四种术式。目前关于传统POEM、Liu-POEM、简化POEM和O-POEM进行比较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分析对比这四种POEM术式治疗AC的价值,促进POEM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良,为AC的治疗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目的比较传统POEM、Liu-POEM、简化POEM及O-POEM四种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手术时间、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POEM治疗并定期随访的22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资料,其中传统POEM 100例,Liu-POEM60例,简化POEM60例,O-POEM3例,对比四种POEM的手术前后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传统POEM、Liu-POEM、简化POEM及O-POEM手术有效率均为100%。四种POEM平均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Eckardt评分均≤3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POEM、Liu-POEM和简化POEM平均手术前后Eckard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u-POEM和简化POEM平均手术时间和皮下气肿的发生率低于传统POE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OEM的平均手术时间最短,无皮下气肿。所有患者术后无复发。结论传统POEM、Liu-POEM、简化POEM及O-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均具有良好的疗效。Liu-POEM和简化POEM相比传统POEM具有操作较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对于既往各种治疗导致黏膜下粘连而无法建立黏膜下隧道的患者,可考虑O-POEM作为一种补救治疗。
王彬[4](2020)在《嗜酸性粒细胞诱导食管平滑肌重塑影响贲门失弛缓症发病及预后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食管壁可观察到肌层增厚及胶原蛋白沉积等重塑现象,但其在A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未知。本研究首先在AC患者及模型动物食管肌层评估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浸润程度和重塑因子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相关关系,然后通过体外实验研究EOS对食管平滑肌细胞重塑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最后探讨抗EOS药物在食管组织重塑及AC治疗方面的作用,以期从平滑肌重塑角度深入认识本病发病机制并找到新的治疗靶点。方法(1)组织病理学研究:连续纳入就诊于我院,经食管测压、食管排空及胃镜等检查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40例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行外科食管切除术的10例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术中获取LES固有肌层标本(对照组选择病变边缘>5cm的正常组织)。所有标本均行HE染色,评估食管肌层EOS浸润情况;行Masson染色,评估食管肌层纤维化程度;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食管平滑肌细胞束的骨架形态;利用透射电镜初步观察食管平滑肌细胞的微观结构;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实验,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重塑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Ⅰ和胶原蛋白Ⅲ的表达水平;在POEM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分别利用Eckardt评分及多项临床检查,评估患者症状和食管动力,并分析AC患者食管肌层EOS计数和重塑因子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参数的相关关系。食管平滑肌厚度研究:纳入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10例患者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因胃窦隆起行超声内镜检查的1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食管排空和超声内镜检查,分别测量实验组术前、术后2年及对照组患者检查过程中食管最大宽度、检查1,3,5分钟钡剂高度以及食管LES、LES以上5cm、10cm和15cm处固有肌层厚度,分别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2)取8周龄Balb/c小鼠80只,分为模型组(机械梗阻组、单纯EOS浸润组、机械梗阻联合EOS浸润组)和对照组。造模成功后,通过动力学检查(食管测压和食管排空)和病理学检测(HE染色观察小鼠食管肌层EOS浸润情况;Masson染色评估小鼠食管肌层纤维化程度),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评估各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食管平滑肌组织中TGF-β1、α-SMA、胶原蛋白Ⅰ和胶原蛋白Ⅲ的表达水平;以最符合EOS浸润AC患者临床及病理改变的机械梗阻联合EOS浸润的模型组进行进一步研究,分离机械梗阻联合EOS浸润组和对照组小鼠离体食管肌条,置入装有Kreb’s液的恒温肌槽中,利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电刺激下离体肌条的收缩幅度及变化情况,并进行两组间比较。(3)取2月龄SD大鼠5只,分离食管平滑肌细胞及EOS进行体外培养,设置以下分组:细胞对照组(平滑肌专用培养基+食管平滑肌细胞);EOS联合处理组A:平滑肌专用培养基+食管平滑肌细胞+非活化的EOS共培养;EOS联合处理组B:平滑肌专用培养基+食管平滑肌细胞+活化的EOS共培养;EOS联合处理组C:平滑肌专用培养基+食管平滑肌细胞+TGF-β1抑制剂+活化的EOS共培养。MTT法观察共培养不同时间节点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共培养48h后各组TGF-β1、α-SMA,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以及TGF-β/Smad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的信号分子Smad2/3蛋白和磷酸化Smad2/3蛋白的含量。(4)取Bla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AC模型组,抗Siglec-F抗体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通过食管测压和食管排空检查比较各组小鼠食管运动功能差异;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学染色比较各组小鼠食管EOS浸润程度、食管肌层纤维化程度以及食管组织中TGF-β1、α-SMA、胶原蛋白Ⅰ和胶原蛋白Ⅲ的表达情况。结果(1)组织病理学研究:实验组中,17/40(42.5%)例患者LES肌层EOS计数及分布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32/40(80%)例患者LES肌层可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条索穿插于肌细胞间,较对照组严重(P<0.05);实验组患者的组织标本可见平滑肌细胞束形态较对照组明显增厚且排列紊乱;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实验组患者组织标本中胶原纤维细胞成束状分布且明显增多,胞质中观察到肌成纤维细胞;实验组患者LES肌层重塑因子(TGF-β1、α-SMA、胶原蛋白Ⅰ和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值均<0.05),且浸润的活性EOS与TGF-β1存在共表达;随访POEM治疗2年后,发现所有入组的AC患者食管蠕动功能均未恢复;并且,EOS浸润程度和重塑因子的表达水平与术后Eckard评分呈正相关关系。食管平滑肌厚度研究:实验组患者术前食管最大宽度和1,3,5分钟钡剂高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术后食管最大宽度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3,5分钟钡剂高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值均>0.05);POEM术前LES、LES以上5cm,LES以上10cm和LES以上15cm的环形肌层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厚(P值均<0.05),且以LES处增厚程度最大,而各部位纵形肌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OEM治疗后2年复查,可见实验组患者环形肌层仍呈增厚状态,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值均>0.05)。(2)造模后,各模型组小鼠体重增长均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LES压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食管体部和贲门部排空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P值均<0.05)。组间比较发现:单纯EOS浸润组和机械梗阻联合EOS浸润组LES肌层均有EOS浸润,明显多于对照组及机械梗阻模型组(P值均<0.05),且机械梗阻联合EOS浸润组能观察到更明显且较粗的纤维化条索穿插于肌细胞之间并伴有平滑肌细胞萎缩,此外,机械梗阻联合EOS浸润组中重塑因子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各模型组(P值均<0.05),以上均提示机械梗阻联合EOS浸润组动物更为符合EOS浸润的AC患者临床及组织特征,EOS浸润AC动物模型建立成功。进一步发现,EOS浸润AC小鼠模型食管平滑肌组织中TGF-β1、α-SMA、胶原蛋白Ⅰ和胶原蛋白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在一定参数的电刺激下,模型组小鼠食管离体肌条收缩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P<0.05)。(3)联合处理组B(有活性EOS且无TGF-β1抑制剂)的食管平滑肌细胞存活率在不同时间节点均较其他组更高(P值均<0.05);共培养48h后检测发现EOS联合处理组B的各项重塑因子蛋白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值均<0.05);同时共培养48h后,EOS联合处理组B中TGF-β/Smad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的信号分子磷酸化Smad2/3蛋白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值均<0.05)。(4)抗Sigec-F抗体组小鼠食管动力学检测结果较模型组小鼠好转,病理学指标虽尚未完全改善,但是EOS浸润情况和部分重塑因子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且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AC患者存在EOS浸润食管肌层和食管平滑肌重塑现象,并与预后相关;通过机械梗阻联合EOS浸润动物模型可以模拟EOS浸润的AC患者临床和病理学特征;EOS可能通过TGF-β/Smad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引起食管组织重塑,并进一步导致食管运动障碍,促进AC发生;抗EOS药物可能有助于治疗伴随EOS浸润和组织重塑的AC。
徐佳昕,李全林,周平红[5](2019)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中山规范"》文中提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是一种通过食管黏膜下隧道进行肌切开的内镜微创技术。自2010年问世以来,因其微创和良好的疗效,已广泛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和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针对POEM手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合自身经验参考国内外文献,提出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诊疗的"中山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谨与同道分享。(1)术前评估:根据临床症状评估、胃镜检查、高分辨率测压和上消化道造影进行诊断。(2)适应证选择:特发型贲门失弛缓症是绝对适应证,强调年龄不再是禁忌证。(3)手术开展要求:除限于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中心开展外,术者应是接受过规范化专业技术培训、有5年以上胃肠专科临床经验、超过30例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经验者。(4)手术操作:肌切开长度为8~10 cm,肌切开推荐位置是食管前壁或后壁,至于是全层肌切开还是环形肌切开,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5)围手术期:如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及气胸情况,应行CT检查诊断;如出现呕血、高热等症状,及时复查胃镜和上消化道碘水造影,对症处理。(6)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为黏膜损伤、穿孔、出血、气胸和胸腔积液。(7)疗效评估与随访:采用Eckardt评分系统进行症状评分,行胃镜检查进行客观评估。
晋弘[6](2018)在《嗜酸性粒细胞诱导食管壁内神经元损伤在贲门失弛缓症发病机制中的探讨》文中指出目的食管壁内神经元减少是导致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动力障碍的主要机制,但其原因不明。我们通过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肌层的分布以及与食管壁内神经元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嗜酸性粒细胞在动物实验及体外实验中对食管壁内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探讨抗嗜酸性粒细胞药物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作用。方法(1)纳入于我院就诊并经胃镜、钡餐及食管测压等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接受POEM治疗的28名患者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组,同时选取行外科食管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9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标本取自POEM术中粘膜下隧道建立后,分别活检食管LES部位、LES上方5cm及LES上方10cm部位(远段、中段及近段食管)的环形肌组织。对照组标本取自正常食管组织肌条,同样于术中选取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取材部位相对应的食管体部近段、中段及远段的肌层组织。所有标本均行HE染色观察食管肌层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分布,并比较不同部位之间计数及分布的差异。行免疫组化观察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神经毒素(EDN)、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及食管壁内神经元的分布。分析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肌层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临床数据的关系。(2)取Balb/c小鼠20只,分为模型制作组及正常对照组。通过OVA致敏的方式制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食管肌层的动物模型,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食管排空检查观察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食管运动功能的差异,行HE观察两组小鼠食管肌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行免疫组化观察两组小鼠食管ECP、EDN、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及食管壁内神经元的表达。另取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OVA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实验前、实验第20天、28天、35天、50天及75天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食管排空检查检测食管运动功能的变化,通过HE染色观察食管不同部位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的情况,通过免疫组化观察食管ECP、EDN、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以及食管壁内神经元的表达。(3)取健康小鼠5只,分离嗜酸性粒细胞及食管肠神经元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嗜酸性粒细胞与肠神经元共培养组为实验组,在肠神经元细胞中加入提纯的ECP为干预组,单纯培养的肠神经元细胞作为对照组,通过MTT法观察共培养不同时间嗜酸性粒细胞及ECP对肠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及ECP处理的肠神经元细胞死亡的百分比。进一步分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食管肌层的动物离体食管平滑肌条,取健康小鼠离体食管平滑肌条作为对照组,置入装有Krebs液的恒温平滑肌槽中,部分对照组Krebs液中加入嗜酸性粒细胞培养上清液,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电刺激下肌条收缩的幅度及变化。(4)取Bla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OVA模型组,Siglect抗体药物干预组,CCR3单抗药物干预组以及健康对照组。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食管排空检查观察不同组小鼠实验前后食管运动功能的改变及差异,通过HE染色观察实验前后不同组小鼠食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实验前后不同组小鼠食管ECP、EDN以及食管壁内神经元的分布及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肌层不同部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分布均明显增多(P<0.05),不同部位食管肌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无明显差异(P>0.05)。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肌层ECP、EDN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可见不同程度的分布,食管壁内神经明显减少或消失,对照组食管组织中未见明显ECP、EDN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食管壁内神经元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肌层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与POEM术后1年的Eckardt评分有相关性。(2)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食管LES部位压力明显增高(P<0.05)。通过食管排空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食管体部排空时间及食管排空通过贲门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HE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食管肌层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ECP、EDN呈阳性表达,食管壁内神经元明显减少或消失。且不同时段的食管测压及食管排空检查显示,食管LES部位压力及食管排空时间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均逐步增加。HE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随着食管肌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的增加,食管壁内神经元的表达逐渐减少或消失。(3)正常培养的肠神经元细胞3天后的死亡率为8.41%,与嗜酸性粒细胞共培养的肠神经元细胞死亡率为51.2%,在正常培养的肠神经元细胞中添加ECP蛋白后,神经元的死亡率增加至62.2%,三组数据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培养的肠神经元相比,与嗜酸性粒细胞共培养以及加入重组ECP蛋白组的肠神经元活性在24h及48h均有明显下降(P<0.05)。在一定参数电刺激下,模型组小鼠食管平滑肌条收缩幅度与健康对照小鼠对比,幅度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与健康对照组未见显着差异(P>0.05)。(4)通过抗嗜酸性粒细胞药物干预后,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以及食管排空检查观察模型组小鼠LES部位压力及食管排空时间与Siglect抗体药物干预组、CCR3单抗药物干预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小鼠相比,均明显增加。HE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食管肌层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ECP、EDN呈阳性表达,食管壁内神经元明显减少或消失。而其他三组小鼠食管肌层未见明显炎性物质的表达,食管壁内神经元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肌层有不同程度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且与POEM术后疗效相关;通过OVA可以制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食管肌层的动物模型,且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与食管壁内神经元的减少有关并影响食管运动功能;体外培养的嗜酸性粒细胞可以损伤肠神经元细胞,且改变离体食管平滑肌的收缩功能;抗嗜酸性粒细胞药物可以改善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的食管运动功能,减少食管壁内神经元的损伤。
胡芳齐[7](2017)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分析了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明确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POEM术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予POEM联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显效率,两组患者治疗第1个月后通过电子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了解治疗后食管直径、隧道切口、贲门口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食管直径的变化和治疗后1、6个月的临床症状评分(即Eckardt评分)进行比较,并了解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合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临床疗效:(1)治疗组POEM术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治疗后显效率为93.33%,对照组POEM术联合药物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治疗后显效率73.33%。(2)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案治疗1个月后差别不大。(3)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改善Eckardt评分:(1)两组治疗1个月后Eckardt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案治疗1个月后差别不大。(2)两组治疗6个月后Eckardt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缩小食管直径:(1)两组治疗后食管直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1个月后食管直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4)并发症情况:治疗组中1例出现皮下气肿,1例术中出血250ml,对照组中1例术中出现气腹,3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结论:POEM联合中医针灸能提高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Eckardt评分水平,缩小食管直径,且术后中期疗效稳定,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POEM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虽有一定并发症存在,但是较其他传统疗法并发症少,疗效高,而且通过保守疗法可解决并发症,使患者恢复良好。
汤小伟[8](2016)在《粘膜下隧道内镜技术用于治疗贲门失迟缓症与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系列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及目的: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各种新奇构想的出现,粘膜下隧道内镜技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technique, ESTT)已成为一种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新型微创方法。尤其在近几年,ESTT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已在临床上有较多的开展。ESTT的关键操作步骤是在内镜下建立消化道粘膜下隧道,从而治疗累及粘膜层、粘膜下层或固有肌层,甚至腔外脏器(如纵膈、胸腔或腹腔等)的一些列疾病。目前ESTT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症与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前种治疗技术又称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后者称为粘膜下隧道内镜剥离术(Submucosal 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 STER)。对于POEM与STER,已有相关的文献报道了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且与腹腔镜或外科手术相比,这两种技术通过口腔进镜操作,避免在体表留下创面,是更为微创的“微创治疗方法”。但由于其要求较高的操作技术与高并发症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只有少数的大型消化内镜中心能开展这两种操作。基于此,本研究从POEM的长期随访研究、POEM应用于小儿等特殊人群、能缩短手术时间的改进POEM术、操作困难的POEM病例的危险因素分析POEM的训练模型、STER用于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STER中不同器械的对比研究与STER与胸腔镜挖出术治疗食管粘膜下肿瘤的病例对照研究等方面,分析总结POEM与STER的总体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POEM与STER术中使用不同器械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探讨能缩短POEM操作时间与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探索一种合适的POEM训练方法,对比STER与胸腔镜治疗食管粘膜下肿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方法:1.第一部分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用于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长期随访研究:4年的经验前瞻性收集从2011年6月至2015年11月在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POEM治疗的15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POEM的操作方法为:食管粘膜切开,建立从食管到胃近端的粘膜下隧道,内镜下肌切开术,最后使用钛夹关闭粘膜缺口。使用Eckardt评分与食管测压数据评价治疗效果。2.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用于以前内镜治疗失败的贲门松弛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前瞻性地收集所有患者接受口服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资料。前瞻性地收集从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间接受POEM术治疗的责门失迟缓症的61患者的资料,根据POEM术前是否接受过内镜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或球囊扩张治疗分为术前干预组与术前未干预组。二组间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短期随访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3.海博刀与三角刀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中的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从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在我科接受POEM治疗,术中使用海博刀(HK组)的31例贲门松驰症的患者,与术中使用常规方法(注射针和三角刀,TT组)的36例患者。两组间的手术相关参数,术后症状的缓解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4.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中食管肌长切开与短切开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病例对照研究2011年7月至2014年9月,20例患者在我科接受经口内镜下食管肌短切开术(切开长度≤7 cm)。将这些病人按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Eckardt评分和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等与48例食管肌长切开组(切开长度>7 cm)进行配对。两组间的手术相关的参数、食管测压结果和并发症率进行比较。5.改进的经口内镜下食管肌短切开术治疗乙状结肠型贲门失弛缓症的初步研究从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在我科接受经口内镜下食管肌短切开术(切开长度<7 cm)治疗的4例乙状结肠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资料被回顾性收集。其诊断依据包括症状、测压、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的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症状评分、食管测压结果、生存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被记录和分析。6.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小儿贲门失迟缓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评价对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我科接受POEM治疗的5名青少年贲门松驰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其贲门松驰症的诊断依据包括症状、测压、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的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症状评分和测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7.困难性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预测因素研究回顾性收集从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接受POEM治疗的10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资料。困难性POEM术定义为手术时间≥90分钟,或发生不良反应,包括黏膜穿孔、气胸和大出血。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困难性POEM的预测因素。8.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分步训练法:从模型猪到病人制作5个离体猪食管-胃训练模型,并进行POEM操作训练。然后,对36例贲门松驰症患者进行POEM术,使用Eckardt评分、钡食管照影与高分辨率测压等评价治疗的有效性。9.粘膜下隧道内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单中心研究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月在我科因粘膜下肿瘤接受STER治疗的所有患者,其相关的人口统计数据、临床资料、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10.粘膜下隧道内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中钩刀与海博刀的对比研究回顾性收集与分析从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我科使用STER治疗的61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患者资料,其中,对24例患者在术中使用了钩刀(HO组),而37例患者在术中使用了海博刀。分析比较二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与临床数据。11.粘膜下隧道内镜剥离术与胸腔镜挖出术治疗食管粘膜下肿瘤的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因食管粘膜下肿瘤接受粘膜下隧道内镜剥离术(STER组)或胸腔镜挖出术(TE组)治疗的106患者资料。分析并比较两组间关于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并发症等数据。结果:1.所有患者都成功接受POEM治疗,没有患者因操作失败转为腹腔镜或外科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1.3±16.6 min。平均的粘膜下隧道的长度为12.6±4.1 cm。平均肌切开长度为8.4±3.3 cm。在建立粘膜下隧道中有6(3.9%)例病人发生了贲门粘膜穿孔,都成功使用钛夹关闭;9(5.9%)例患者在术中发生了大出血,7(4.6%)名患者术后诊断为气胸,所有都使用保守的方法有效控制。在平均25个月(范围6-59.4)的随访期间中,POEM的治疗成功率为93.2%(124/133),POEM术前患者的平均Eckardt评分从8.3下降了术后的1.4(P=0.000),POEM治疗后LES压力从45.1降低到15.3 mmHg(P=0.000)。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率为17.3%(23/133),患者在口服常规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后,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2.在术前干预组中,22例患者在POEM术前接受了内镜下治疗(18名接受球囊扩张、2名接受肉毒杆菌毒素注射,2名患者都接受了两种治疗)。术前干预组与非术前干预组的手术时间为类似(60.8±30.9 vs.62.0±21.0 min,P=0.863)。在1年的随访中,两组患者的Eckardt评分与测压结果都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差值(D.values)无显着差异(6.2±2.2vs.6.1±1.8,P=0.840;27.9±17.6 vs.24.9±15.2;P=0.569)。两组间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P=0.958)和术后胃食管返流发生率(23.5% vs.20.0%,P=0.771)也无无显着性差异。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其他基线特征上无显着差异。HK的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比TT组短(53.0±17.2 vs.67.6±28.4 min,P=0.015)。术中器械交换的平均次数在HK组中是4.7±1.7次,而TT组中是10.9±1.8次(P=0.000)。两组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在1年的随访中,所有病人的治疗成功率为94.0%(HK组93.5%和TT组94.4%,P=0.877)。4.两组间的基线特征无显着差异。短切开组的平均切开长度是6.0±0.6cm,长切开组的平均切开长度是11.3±2.7 cm(P=0.000)。短切开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语长切开组(49.7±19.6 vs.66.3±25.6 min,P=0.011)。在1年的随访中,短切开术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0.0%(18/20),长切开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1.7%(44/48),(P=0.827)。两组间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9.5%vs.10.7%,P=0.211)与术后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15.0% vs.12.5%,P=0.728)无统计学差异。5.对所有患者都成功进行POEM术,平均时间为53 min(45-70 min)。患者无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食管肌切开的中位长度是为5 cm(5-6 cm)。经过1年的随访,所有患者都取得了治疗成功(Eckardt评分≤ 3),并且症状明显缓解,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明显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胃食管反流病,服用常规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后得到较好的控制。6.对所有患者都成功进行了POEM术,平均的手术时间是56分钟(40-90分钟)。未发生严重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食管肌切开的平均长度是8.4 cm(6-11 cm).在平均随访期间的18.6个月中,所有患者都取得了治疗成功(Eckardt分数≤3),并且症状明显改善,吞咽困难评分和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明显下降(所有:P<0.01)。没有病人发生胃食管反流病。7.POEM在所有的病人中都成功地完成,没有病人被转换了成腹腔镜手术。1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大于等于90 min。在黏膜下隧道建立过程中,6例(5.7%)患发生了黏膜穿孔,7(6.7%)例患者出现了大出血,6(5.7%)例患者在术后立即发生了气胸。所有的并发症都保守治疗成功。其他术中与术后立即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气腹等都未发生。多变量分析表明早期(比值比[OR]4.173,95%可信区间1.36-6.829,P=0.023),和三角刀(比值比[OR]6.712,95%可信区间1.479-30.460,P=0.014)是手术时间≥90分钟的困难性POEM的独立预测因子。8.在5个胃-食管训练模型上都完成了POEM术,在开始的3个模型上发生了粘膜穿孔,而后面2个未发生。共对3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22男性,女14例)成功地进行了POEM术。平均的手术时间为72.8分钟(45-180min)。3例患者发生了较大的并发症:1例严重出血和2例气胸,但都成功处理。在随访期间中,中位Eckardt评分从8到1大幅下降(P=0.000)。随访期间的中位数的时候得分大幅下降从8到1(P=0.000)。食管下括约肌基础压力明显下降(36.1±14.3 vs.11.9±4.6 mmHg,P=0.000),以及4-秒整合松弛压(12.9± 13.0 vs.6.6±2.9 mmHg,P=0.000)。9.在70例患者中检出了71枚来源于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瘤。STER在所有患者成功开展。平均的手术时间为49.1±29.3 min,切除的肿瘤平均大小是为18.8±7.2 mm。在所有的病变中,大部分(69.0%)位于食管,12.7%位于贲门,18.3%位于胃。有68(95.8%)例病变被在内镜下完整切除。3(4.3%)例患者发生了穿孔,采用钛夹成功封闭;2(2.9%)例患者出现气胸,通过胸腔引流成功处理。在17.2个月的随访间期中,无患者出现肿瘤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0.HK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比HO组明显缩短(42.7±22.5 vs.57.5±25.7 min,P=0.026)。术中器械交换的平均频率在HO组是3.3±0.6次,而在HK组是1.4±0.6次(P<0.001)。两组的并发症率相似(P=0.151)。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未出现肿瘤的复发。11.在STER组与TD间没有性别比例、年龄和其他基线特征的差异。在两组中所有的肿瘤都成功地切除。STER组中肿瘤的平均大小为17.7±6.6 mm,小于TE组(26.1±18.5 mm,P=0.004),并且大于20mm的肿瘤的数量STER也比TE组少(n=7 vs.25,P=0.008)。然而,STER组的手术时间显着短于TD组(47.5±28.5 vs.128±53 min, P<0.000)。与STER组相比,TE组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32.2% vs.4.2%,P=0.003),和更长的住院时间(13.9±4.5 vs.5.5±1.5天,P<0.000)。结论:1. POEM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与安全微创方法,其具有显着的长期临床结果。未来还需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比POEM与其他治疗方式的优劣。2. POEM术对以前内镜处理失败的贲门失弛缓症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3.海博刀能显着缩短POEM手术时间,并且其治疗的成功率与三角刀相似。4. POEM术中食管肌短切开跟长切开相比,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一致,但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5.对于乙状结肠型贲门失弛症的治疗,POEM食管肌短切开术是安全与有效的,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其长期疗效。6. POEM能有效与安全地治疗小儿贲门失弛缓症,但还需要在大规模的小儿患者中证明其长期的有效性。7.早期开展的POEM术与三角刀是长手术时间的困难性POEM的独立危险因素。8.离体猪食管胃可以作为一种简单和廉价的POEM训练模型,POEM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贲门失弛缓症。9. STER对治疗上消化道来源于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瘤是可行与安全的,但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还需进一步开展。10. STER术中使用海博刀或钩刀对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无影响,但海博刀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11. STER与腹腔镜挖出术都能安全与有效地治疗食管的粘膜下肿瘤,对于较大的肿瘤,腹腔镜挖出术比STER更有效,但同时伴随较长手术时间、较高的并发症率与较长的住院时间。未来还需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比较两组治疗方法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
宋锦文,印建国,杨艳,刘晓红,王志宏[9](2011)在《大直径球囊扩张治疗80例贲门失弛缓症的中远期疗效评价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并总结大直径(40 mm)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及中远期疗效。方法 80例患者病程3~23年。Mellow-Pinkas吞咽困难分级(0~4级)为:Ⅰ级6例,Ⅱ级60例,Ⅲ级14例;均经钡餐透视(12例行胃镜检查)证实。在2%利多卡因咽部喷雾麻醉下,以球囊间歇(间隔3~5 min)、逐渐扩张贲门狭窄部至球囊最大径40 mm,重复2~3次。术后常规预防出血和感染,2~3 h即可进食较凉流质饮食、3 d内进半流质饮食并逐渐过度为正常进食。术后随访问2~10年。结果操作成功率100%,其中1次操作治疗成功96.3%(77/80),2次扩张(3例先经小球囊预扩)成功3.7%(3/80)。术后破裂行手术修补1例(1.2%)。术后随访平均6.27年,其中大于10年4例,6~10年44例,3~5年21例,2年11例,吞咽困难缓解率100%,其中能正常进食90%(72/80),正常进食时偶有轻度梗噎感10.0%(8/80)。轻度食管反流占15.0%(12/80)。结论从患者接受程度、疗效及并发症等综合评价,大直径球囊扩张术是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且中远期疗效较好的优点,可作为成年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印建国,宋锦文,刘晓红,杨艳[10](2010)在《Boston专用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07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Boston专用扩张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05例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在电视监视下经口腔置入加强导丝,并经导丝引入球囊于贲门狭窄部,狭窄严重者需用20~25 mm球囊预扩张。手推法球囊内注入15%造影剂,将球囊循序渐进与间断性扩张至球囊存在小切迹为止。持续5 m in后松解,3~5 m in后再扩张,连续23次。结果 105例球囊扩张成功率100%,13例2次扩张,1例无效和1例破裂手术,术后随访2周6年,总有效率98%。结论采用直径40 mm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可以取代外科手术。
二、Boston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oston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论文提纲范文)
(1)唾液胃蛋白酶在评价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贲门失弛缓症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老年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手术过程(图1) |
3 观察指标 |
4 疗效判断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治疗效果 |
2.1 LES压力 |
2.2 两组患者术后Eckardt评分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1、6、12、24个月手术有效率的比较 |
3 手术时间、肌切开长度、住院时间 |
4 并发症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3)不同POEM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价值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图表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4)嗜酸性粒细胞诱导食管平滑肌重塑影响贲门失弛缓症发病及预后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EOS和重塑因子在AC患者LES组织标本中的表达 |
1.1 对象和方法(组织病理学研究)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组织标本取材 |
1.1.3 主要设备及试剂 |
1.1.4 实验步骤 |
1.1.5 镜下阅片 |
1.1.6 POEM手术预后随访 |
1.1.7 统计学分析 |
1.2 对象和方法(食管平滑肌厚度研究) |
1.2.1 研究对象 |
1.2.2 主要设备 |
1.2.3 实验步骤 |
1.2.4 统计学分析 |
1.3 结果(组织病理学研究) |
1.3.1 临床病例数据分析 |
1.3.2 EOS在LES组织标本中的分布 |
1.3.3 LES组织标本纤维化程度 |
1.3.4 LES组织平滑肌细胞的细胞骨架形态及超微结构 |
1.3.5 LES组织神经元的分布 |
1.3.6 重塑因子在LES组织标本中的表达 |
1.3.7 EOS与TGF-β1表达部位比较 |
1.3.8 AC患者EOS计数与临床数据的关系 |
1.3.9 AC患者重塑因子与临床数据的关系 |
1.3.10 AC患者EOS浸润程度与重塑因子表达水平的关系 |
1.4 结果(食管平滑肌厚度研究) |
1.4.1 临床病例数据分析 |
1.4.2 接受POEM治疗的AC患者术后长期随访食管最大宽度及钡剂排空速度变化 |
1.4.3 接受POEM治疗的AC患者术后长期随访食管下段多部位固有肌层厚度变化 |
1.5 讨论 |
1.6 小结 |
二、AC动物模型的食管重塑相关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设备和试剂 |
2.1.3 实验步骤 |
2.1.4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多种方法小鼠AC模型的建立 |
2.2.2 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实验及Masson纤维化染色结果 |
2.2.3 EOS和组织重塑对食管平滑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EOS诱导食管平滑肌组织重塑的机制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实验动物 |
3.1.2 主要设备和试剂 |
3.1.3 实验步骤 |
3.1.4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 |
3.2.1 EOS和TGF-β1对食管平滑肌细胞活性的影响 |
3.2.2 EOS促食管平滑肌细胞重塑的机制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四、抗EOS药物对AC模型动物食管重塑的治疗作用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实验动物 |
4.1.2 主要设备和试剂 |
4.1.3 实验步骤 |
4.1.4 统计学分析 |
4.2 结果 |
4.2.1 动物进食、体重的变化 |
4.2.2 抗EOS药物对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 |
4.2.3 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组织重塑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嗜酸性粒细胞诱导食管壁内神经元损伤在贲门失弛缓症发病机制中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肌层活化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布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实验标本取材 |
1.1.3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1.4 实验步骤 |
1.1.5 镜下阅片 |
1.1.6 POEM手术结果判定 |
1.1.7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病例特点 |
1.2.2 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在食管不同部位的分布 |
1.2.3 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与食管壁内神经在食管肌层不同部位的分布 |
1.2.4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肌层的表达 |
1.2.5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嗜酸性粒细胞与临床数据的关系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2.1.3 实验步骤 |
2.1.4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小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贲门失弛缓症模型的建立 |
2.2.2 小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贲门失弛缓症模型验证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嗜酸性粒细胞对肠神经元及食管运动功能的影响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实验动物 |
3.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3.1.3 实验步骤 |
3.1.4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 |
3.2.1 嗜酸性粒细胞培养液中ECP的浓度 |
3.2.2 流式细胞结果 |
3.2.3 嗜酸性粒细胞对肠神经元细胞活性的影响 |
3.2.4 嗜酸性粒细胞对食管平滑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四、抗嗜酸性粒细胞药物对贲门失弛缓症的作用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实验动物 |
4.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4.1.3 实验步骤 |
4.1.4 统计学分析 |
4.2 结果 |
4.2.1 动物进食、体重的变化 |
4.2.2 抗嗜酸性粒细胞药物对食管运动的作用 |
4.3 讨论 |
4.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嗜酸性粒细胞与功能性胃肠病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一般资料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病例剔除标准或脱落或退出 |
1.5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对照组治疗方案 |
2.1.1 POME术的治疗 |
2.1.2 药物治疗 |
2.2 治疗组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及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后Eckardt评分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6 个月后有效情况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食管直径变化情况 |
3.5 手术并发症情况 |
3.6 治疗后复查情况 |
3.7 安全性分析 |
4 讨论 |
4.1 背景介绍 |
4.2 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病机 |
4.2.1 西医病因病机 |
4.2.2 中医病因病机 |
4.3 中医辨证论治 |
4.4 中医针灸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
4.5 POEM术 |
4.6 各种治疗方法有效率的比较 |
4.7 小结 |
4.8 POEM术的相关体会 |
4.9 并发症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
5 疗效评价分析 |
6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8)粘膜下隧道内镜技术用于治疗贲门失迟缓症与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系列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用于治疗责门失迟缓症的长期随访研究:4年的经验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用于以前内镜治疗失败的贲门松弛症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海博刀与三角刀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中食管肌长切开与短切开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改进的经口内镜下食管肌短切开术治疗乙状结肠型责门失弛缓症的初步研究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部分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小儿贲门失迟缓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评价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部分 困难性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预测因素研究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八部分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分步训练法:从离体模型猪到病人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九部分 粘膜下隧道内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单中心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十部分 粘膜下隧道内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中钩刀与海博刀的对比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部分 粘膜下隧道内镜剥离术与胸腔镜挖出术治疗食管粘膜下肿瘤的病例对照研究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大直径球囊扩张治疗80例贲门失弛缓症的中远期疗效评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四、Boston专用球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论文参考文献)
- [1]唾液胃蛋白酶在评价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应用价值[D]. 刘凯旋.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老年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分析[D]. 谢洪兰. 青岛大学, 2020(01)
- [3]不同POEM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价值比较[D]. 陈杨. 郑州大学, 2020(02)
- [4]嗜酸性粒细胞诱导食管平滑肌重塑影响贲门失弛缓症发病及预后的机制研究[D]. 王彬.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中山规范"[J]. 徐佳昕,李全林,周平红.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9(07)
- [6]嗜酸性粒细胞诱导食管壁内神经元损伤在贲门失弛缓症发病机制中的探讨[D]. 晋弘.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 [7]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联合中医针灸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研究[D]. 胡芳齐.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4)
- [8]粘膜下隧道内镜技术用于治疗贲门失迟缓症与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系列临床研究[D]. 汤小伟.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9]大直径球囊扩张治疗80例贲门失弛缓症的中远期疗效评价分析[J]. 宋锦文,印建国,杨艳,刘晓红,王志宏.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12)
- [10]Boston专用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07例报告[J]. 印建国,宋锦文,刘晓红,杨艳. 临床军医杂志,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