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栽培与生态环境保护

柴胡栽培与生态环境保护

一、柴胡的种植与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路领科[1](2021)在《不同种源柴胡生长特性及品质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柴胡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加,全国柴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市场上北柴胡来自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等产区,由于柴胡属种类较多,加之各产地种质和种植技术的推广交流,导致各产区种质混杂,对不同种质柴胡的生态适应性也缺乏系统了解。目前,与传统农作物相比,柴胡种植管理技术相对粗放,种植户缺乏对柴胡植株不同生育期特性了解和关键技术的应用,致使柴胡产量和质量难以提升。本文以河北涉县为基地,对5个不同种源的北柴胡进行引种试验,探究各种质柴胡在涉县环境下生长的适应程度,以及不同的管理措施对柴胡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各种源柴胡的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种型指数、出苗率、根长、根粗、根重等指标进行测定,对柴胡种子性状进行多重比较和回归分析,y=13.937+46.607x1-118.613x2-5.012x3(F=5.433,R2=0.942 y表示千粒重,x1表示种子长度,x2表示种子宽度,x3表示种型指数)。并对根长、根粗、根重等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对不同种质柴胡越冬性生理指标研究表明,涉县柴胡、山西柴胡和甘肃柴胡对涉县的生态适应性较强,且山西柴胡种子饱满,发芽率高越冬死苗率低,但返青时间和速度低于涉县柴胡。通过综合分析表明,5个柴胡种源在涉县山区环境条件下,各柴胡表现由优到差的顺序依次为P3>P2>P1>P5>P4。2.对各种源柴胡(播种后第二年)进行打顶处理,通过对株高、有效叶片数、有效叶片最大叶面积、根系活力四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对于非留种田而言,适时打顶处理,有效控制柴胡地上部对营养物质的消耗(开花消耗),促进叶面积扩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3.通过对不同施肥方式对柴胡生长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对柴胡叶绿素含量、光化学效率、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单株产量5项指标具有一定影响,综合分析可知,追施复合肥和喷施叶面肥的效果差异性不显着,但喷施叶面肥效果略优于追施复合肥,施用有机肥对柴胡生长的影响效果缓慢。4.通过对不同追肥方式和不同采收时间的根部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皂苷含量和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适时追肥增加柴胡主要活性物质含量,追施有机肥效果最佳,追施复合肥和喷施叶面肥的效果相近。通过对柴胡不同采收期研究结果表明,柴胡采收在时间8月至10月间,各指标含量整体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大锋值一般出现在9月中旬,因此,从柴胡活性物质变化规律而言,柴胡采收时间为播种后第二年9月中旬。本文通过对柴胡整个生育期各项指标的分析,筛选出了适合在涉县范围内种植种源以山西种源为首选,于第二年5月份进行打顶处理,喷施叶面肥为最佳施肥方式,于9月中旬采挖的柴胡在质量和含量方面达到最佳水准,为涉县柴胡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王怡然[2](2021)在《黑龙江省安达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安达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草原面积广阔,是中国的羊草之乡。本研究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市场走访调查、内业整理的方法获得当地药用植物资源基本状况。最终根据调查数据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特性,并对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安达市共有野生药用植物237种,分属于52科,148属,蕨类植物种类最少,为单科、单属、单种;而种子植物种类最多,其中单子叶植物共31种(隶属于9科、18属);双子叶植物共205种(隶属于42科、129属)。优势科为豆科和菊科,无明显优势属;单种属与寡种属占总种数的90%以上,因此属的组成较为分散,具有较高的多样性。(2)安达市药用植物区系组成科水平上可划分为3个分布区类型及3个变型,世界分布占总科数比超过80%,其次为泛热带分布,与当地草原盐碱化密切相关。属水平上的区系组成有15个分布区类型及9个变型,并以北温带成分占有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41.07%。说明安达市种子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分布与当地北温带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相对应。(3)安达市药用植物共有6种生活型,其中多年生草本科、属、种均占比最大,占总种数的67.93%;一或二年生草本次之,占总种数的28.27%。草本植物占总种数的90%以上,入药部位以全草类和根及根茎类占比最大,共占总种数的83.54%,说明安达市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十分适宜草本植物生长。(4)安达市药用植物的功效可划分为清热药、解表药、活血药等16种。占比最大的清热药,占总种数的35.44%,其次为利水渗湿药,占总种数的15.61%,安达市可加大清热药与利水渗湿药类植物的开发利用。(5)安达市样地内分布的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共29种,总蕴藏量为536.44 t,蕴藏量与年允收量分布不均,重点调查品种中近一半的药用植物出现频率都较低。因此,安达市重点调查药用植物蕴藏量低,近一半药用植物属于较稀缺的状态,需要重点保护。且一些道地药材蕴藏量较低,应加强野生道地药材的保护力度并适当发展其栽培生产。(6)安达市中药材种植没有成型的规模,多数为当地各农户分散栽培,且栽培品种少。传统医药知识调查中当地民间中医因知识产权顾虑而不愿透露验方,因此收集民间验方仅2个。建议尽快完善传统医药知识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7)根据重点保护品种、当地资源破坏程度及蕴藏量分析,建议将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等17种植物列入当地保护植物名录。安达市中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加大对退化草地的投入,恢复草地植被;严格监管草原放牧、刈割,增加药用植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加强对当地药农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扩大道地药材的栽培,提高药农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野生道地药材资源。

刘萌芝[3](2021)在《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在传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陕北黄土丘陵区两个代表区县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当地药用植物区系特征、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和药用植物药用特征,并结合Arc GIS分析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为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研究区内共有野生药用植物82科242属351种,其中被子植物78科236属345种,单子叶植物12科37属50种,双子叶植物66科199属295种;裸子植物2科4属4种;蕨类植物1科1属1种;真菌1科1属1种。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资源丰富。其中含1属的科、含2~9属的科和含1种的属的野生药用植物数量多,所占比例大,尤其是寡种属和单种属比例高、数量多,体现了该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研究区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都表现为草本层最大。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规律不一致,且各植被类型在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无明显规律。说明各个植被层,四种植被类型异质性较高。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以全草和根及根状茎入药的最多。该区丰富的草本类野生药用植物决定了其入药部位更多以全草为主,以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地柏枝(Selaginella sinensis)、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为代表。部分以根和根茎类入药,以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野棉花(Anemone vitifolia)为代表。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的药味以味甘和味苦类最多,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为代表。药性以寒性和温性居多,以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艾草(Artemisia argyi)为代表。药效清热类的最多,以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紫穗槐(Amorpha ornicula)为代表。该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之间呈现明显的抛物线模型关系。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科、属、种的物种丰富度在海拔900-1200m之间达到最大值。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都出现在西南方向。影响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9月最高温度(Tmax9)、9月最低温度(Tmin9)、年平均温度(Bio1)、季节性温度(Bio4)和9月平均温度(Tavg9)等。可以进一步预测百里香在当前时期和未来的适生分布区,建立百里香仿野生栽培区,有助于提高百里香的产量和品质,缓解野生资源不足与市场需求量大的矛盾,助推黄土高原地区药用植物产业发展。综上,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研究区内共有野生药用植物82科242属351种,其中含1属的科、含2~9属的科和含1种的属的野生药用植物数量多。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都表现为草本层最大。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规律不一致,且各植被类型在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无明显规律。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以全草、根及根状茎入药的最多,药味以味甘和味苦类最多,药性以寒性和温性居多,药效清热类的最多。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之间呈现明显的抛物线模型关系,科、属、种的丰富度指数在海拔900-1200m之间达到最大值,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都出现在西南方向。影响百里香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9月最高温度(Tmax9)、9月最低温度(Tmin9)、年平均温度(Bio1)、季节性温度(Bio4)和9月平均温度(Tavg9)等。

王倩[4](2021)在《基于农户视角的甘肃庆阳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甘肃庆阳是黄土高原典型的旱作农区,中部和南部旱塬区以小麦、玉米、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北部丘陵沟壑区以小麦等粮食作物和小杂粮作物种植为主。现有的种植业结构已逐渐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对食物结构的多元化需求,也难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因此,优化农牧业结构,协同发展粮、草、畜产业,是提高农业系统经济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庆阳市原有草畜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稳定高效的发展模式。通过对现有草畜产业结构及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当地发展的草畜产业结构优化途径和发展对策,对于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和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首先通过走访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分析了庆阳市草畜产业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在旱塬区的西峰区和丘陵沟壑区的环县调研198个农户的粮、草、畜生产状况对比分析了两个研究区域草畜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农户收入结构差异,最后针对两个区域农业资源特征提出了粮草畜协同发展的优化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庆阳市草畜资源较为丰富,但天然和栽培草地优化利用模式还不成熟。庆阳市天然草地面1920.0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6.9%;可利用草地面积1035.4万亩,占总草地面积的54.2%。野生牧草分属98科、384属、749种,2019年约产鲜草28.58亿公斤,载畜量为198.88万羊单位。全市紫花苜蓿留存面积已达到352万亩,全市集中连片种植紫花苜蓿带240个,500亩以上的54个,千亩以上的18个。目前天然草地开发利用程度不够,放牧和舍饲结合的家畜健康养殖模式规范化程度低、推广面积小。(2)环县和西峰区农户粮食和饲草种植结构及家畜养殖偏好差异较大。环县农户在种植小麦、玉米、胡麻等粮食作物的同时还更偏向于种植苜蓿、燕麦等饲草,而西峰区以小麦和苹果种植为主,近年推广了一定面积的饲用玉米。环县农民牲畜养殖率较高,尤其是羊养殖,西峰地区以牛养殖为主。西峰区平均每户种植粮食4.3亩,环县平均每户16.7亩;西峰区平均每户种植饲草0.27亩,环县平均每户7.11亩。西峰区城镇化较高,非农收入是于农户收入主要来源,而环县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西峰区,农牧业收入在农户收入中占据主导位置。因此,西峰农户年平均总收入比环县农户高,但环县农户的农业收入比西峰农户更高,无论是粮食种植收入、饲草种植收入、家畜养殖收入均高于西峰,而西峰农户的非农收入较高。(3)建议在西峰等黄土旱塬区利用有利地形和资源条件,扩大栽培草地种植面积、推广果园林下种草,发展粮-草-果-家畜耦合的农牧业生产模式,在环县等丘陵沟壑区域种植燕麦和苜蓿等优质牧草,并结合天然草地优势,发展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农牧业生产模式,实现农牧产品的多元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特色品牌化、营销市场化的新型草牧草业生产模式。

陶明爽[5](2021)在《河北省曲阳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曲阳县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煤炭业和石雕业比较发达,山体石矿开采严重,导致县域内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药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适时开展曲阳县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工作愈加重要,本研究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植物的鉴定,标本的制作,文献资料的查阅,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河北省曲阳县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评价,掌握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的种类、药用部位、功效、蕴藏量及保护急缓程度;栽培药用植物的种类、种植面积及产量,针对曲阳县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数据参考,为曲阳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保护、种植及中药材产业扶贫提供数据支撑。本论文研究结果如下:1曲阳县共调查植物332种,其中野生药用植物281种,隶属于69科189属。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45种,其次是豆科,有24种,景天科、蒺藜科、鸢尾科等24个科只调查到1种药用植物;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按植物生活型可分为草本植物、灌木植物、乔木植物和藤本植物四种,其中草本植物最多占野生药用植物总数的79.00%,其他依次为11.74%、6.41%和2.85%。由此可见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草本植物所占比例最大,优势科为菊科和豆科,可优先考虑进行药用植物资源开发。2曲阳县281种野生药用植物共有393种药材,包括全草类、根及根茎类、果实和种子类、花类、叶类、茎木类、皮类和其他类8类,其中全草类的药材最多,有163种,占总数的41.48%。有100种药材被2020版《中国药典》收录。为了能较准确计算药材的蕴藏量,本论文结合文献探讨了蕴藏量的计算公式,明确了蕴藏量计算公式中的f值。根据公式得出《中国药典》收录100种药材中蕴藏量在千吨以上的药材有5种,其中酸枣仁的蕴藏量最多,达到了 5387.39t,其次是益母草、茵陈、蒺藜和芦根;蕴藏量最小的是北刘寄奴,仅有0.03t。根据名录现状系数、蕴藏系数、濒危系数、遗传系数、利用系数、保护系数和繁殖系数7项指标对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进行保护急缓程度分析,得到曲阳县急需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有15种,包括阴行草、石胡荽、冀韭等;需要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有41种,包括火绒草、旋蒴苣苔、野亚麻、蓝刺头等;一般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有225种,包括白茅、芦苇、岩败酱、知母等。3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按功效分类法可分为清热类、利水渗湿类、活血化瘀类、止血类、化痰止咳平喘类等18类,其中清热类和利水渗湿类的种数最多分别有126种和121种,共占总数的49.20%;温里类的种数最少,占总数的0.20%。按中药药性分类法将曲阳县调查的药材分为寒性药、平性药和热性药,分别占总数的48.60%、31.55%和19.85%。按植物的光生态类型将曲阳县调查的野生药用植物分为喜阳植物、喜阴植物和中性植物,分别占总数的76.51%、13.52%和9.97%。按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将曲阳县调查的野生药用植物分为旱生植物203种,水生、湿生生植物共40种,中生植物38种。中药药性和功效是气候、土壤、生物、地形等各环境生态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探索中药药性和功效与其基原植物的生态类型是否具有相关性,对来源于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中药的药性和功效与其基原植物的生态类型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中药寒热药性与基原植物光生态类型呈极显着相关,清热功效与基原植物的光生态类型呈极显着相关,利水功效与基原植物的水生态类型呈显着相关。4曲阳县栽培药用植物有苦参、半夏、桔梗、连翘、知母、川芎等23种,隶属于16科21属,共有药材29种。栽培总面积达1311亩,其中丹参的栽培面积最大,有192亩,其次是枸杞和栝楼,面积均为110亩。调查发现药农在栽培过程中存在种质不佳问题、盲目引种问题、连作障碍以及病虫害问题等。分析药用植物栽培中出现的问题,为培育高品质药材、实现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提供基础。5通过查阅《中国资源植物》等相关文献,对曲阳县调查得到的332种植物,进行植物功能分类,分为药用植物、农药植物、饲料植物、油脂植物、观赏植物、色素植物、蜜源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香料植物、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鞣质植物。其中具有五种功能以上的植物有合欢、构树、酸枣、桑、白茅等29种。由此可见,利用植物的多功能性可以为曲阳县中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杨利民[6](2020)在《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与技术前沿》文中认为从生态位角度在狭义、广义、泛义3个层面讨论了中药材生态种植的概念、内涵与实质;从生态结构、生态关系和生态功能等视角对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及其类型进行了划分;以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调查为基础,对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典型案例及其生态特征和经济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野山参"和"林下参"的定义;提出"基原决定药性,生态彰显药性"的观点,分析了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科学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将中药材种植业指导思想和技术目标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无公害、规范化、标准化和生态化4个发展阶段。

杨栋宏[7](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本地发展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陕西鹦鸽镇3村为例》文中指出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是乡村振兴战略高效实施的重要保证。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乡村振兴面临主体性缺位的困境。因此,探究农民本地发展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农民立足乡土发展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实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及已有研究成果,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重要方面对农民本地发展意愿进行理论分析,构建理论模型。对陕西省鹦鸽镇3个村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卡方检验、SEM模型,探究影响农民意愿的重要因素。基于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宜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经济环境态度、自身能力认知对于农民本地发展意愿的影响最为显着及强烈;农民对本地的政策环境认知、生活环境态度以及重要他人的行为态度对其本地发展意愿的影响较为显着;个体及家庭特征方面,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其家庭本地收入比对其本地发展意愿具有显着影响。基于研究结论,论文提出几点建议对策:(1)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高农民本地发展信心;(2)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农民本地发展活力;(3)合理发挥主观规范作用,增进农民本地发展感情;(4)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本地发展幸福感。

郑丽美[8](2020)在《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连翘作为中药材应用十分广泛,以其抗逆性强、疗效显着、副作用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连翘作为武安市重要的道地药材之一,其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在武安市连翘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在经营管理、采收加工、市场流通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归纳与总结相结合等方法,对武安市连翘种植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和生产经营模式等环节进行调研,了解连翘产业现状,分析了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有关连翘产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具体内容如下:通过对武安市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和初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表明,连翘生产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为野生连翘林和人工栽植林。同时,对生产经营主体(药材基地、农户)的基本情况、经营模式、栽培管理、连翘初加工、专业技术培训、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统计归纳,深入剖析制约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连翘生产环节主要影响因素是栽植连翘种质基源不清,野生连翘有待提纯复壮,生产管理技术更新缓慢,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二、连翘加工和市场营销环节的主要因素是加工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经营理念传统、销售渠道单一,信息流通不畅;三、生产经营模式传统,产业层次有待提升。结合武安区位优势和生产实际,从连翘的生产经营、栽培管理、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即在生产环节主要是培育连翘优质丰产品种、建立种子种苗繁育体系,推行规范化种植,实施品牌培育战略;在加工和流通环节重点是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加强中药材的深加工与综合开发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县级平台,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监督管理,创新“基地共建共享”生产经营模式,从而推动武安市连翘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邱涛[9](2020)在《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区系特征,结合壤塘县、丹巴县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结果,阐明四川藏区藏族药用民族植物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四川藏区特色资源物种的使用价值及应用前景,为四川藏区藏族医药及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1)采用民族植物学文献研究法,收集藏医药专着中植物药信息,核对修订后,梳理在四川藏区有分布的藏药材,结合植物区系分析方法,总结归纳其基本特征。(2)采用民族植物学中的沉浸式调查结合人物访谈、问卷调查、野外考察等方法,以阿坝州壤塘县(牧区、草原藏族、安多文化、觉囊派)和甘孜州丹巴县(农区、高山峡谷藏族、嘉绒文化、多宗教融合)为研究区域,以药用植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实地调研民间对当地野生植物的采集、加工方法、使用方式、主要功效、习俗禁忌等,对比分析四川藏区不同区域民族植物的传统使用知识及民族药发展的异同。结果:(1)分布于四川藏区的常用藏药材有140科440属1448种。单科含属量中菊科(40属)最多,单属含种量中紫堇属(35种)最多,入药部位以地上部分或全草类药最多(725种)。(2)四川藏区分布藏药中种子植物共393属1340种,可划分到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以北温带广布型最多,有120属653种;中亚分布型最少,仅6属16种。(3)四川藏区藏药材集中分布于海拔2000-4500m的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地等植被类型中,为四川藏区藏药的主产生境,药材形态与环境高度适应,呈现植株矮小、根系发达等特点。(4)壤塘县觉囊文化区常用乡土植物有27科38种(含菌类6科6种):食用乡土植物12科13种,食用部位为嫩枝叶,兼食花、果实、根、茎乃至全株;药用或药食两用乡土植物13科16种,泡酒、泡水居多,兼有熬汤食疗,保健预防为主;装饰用乡土植物4科4种;建筑用材或薪柴乡土植物4科4种;宗教民俗1科1种。(5)丹巴县常用民族植物共计51科90种:其中药用植物26科39种,以菊科为主;食用植物17科24种,多为蔷薇科;药食两用植物17科22种,以伞形科居多。常用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3000 m左右的草地、灌丛及林缘、高山流石滩、杂木林地及河岸沟边等;常用食用植物主要分布于海拔1700-3500 m左右的路旁田间、林地;药食两用植物多分布于海拔2000-4000 m的林缘、路旁及灌丛中。结论:(1)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品种丰富,以菊科、伞形科等科类为主,植物区系成分带有明显的温带性质,集中分布于海拔2000-3500m左右的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灌丛或高寒草甸草原。(2)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具有适用面广、功能多样和极具民族特色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价值,但目前也出现受外来文化冲击,使得民族医药知识出现趋同,需引起重视。(3)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在不同区域及不同生境中丰富度不一致,且各地药用民族植物的使用品种、使用量和使用方式等因地形地貌及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影响存在差异,开发利用时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4)四川藏区已出现药用民族植物传统使用知识丢失、资源短缺等现象,加快开展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传统使用知识的收集整理、民族植物学研究和以丹巴等为代表的生境多样、农业基础良好的区域进行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和生态种植等这类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模式的种植工作等,以保护四川藏区文化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

李芸[10](2020)在《针对亚健康人群的森林康养林规划设计研究 ——以山西沁源永和水库森林景观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如今森林康养产业在我国逐渐兴起,同时也成为当代人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新途径。作为森林康养空间体系中的主体部分,森林康养林的规划设计探究是亟待研究的首要任务。论文首先从森林康养、社会健康、社会经济三个背景层面论述面向亚健康人群的森林康养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定了森林康养林的研究意义、方法及内容。其次总结了亚健康的概念、成因及分类,归纳出森林干预亚健康的相关支撑理论,并研究分析实际案例。在明确森林康养林的概念、类型及康养因子的基础上,从生态维度、康体维度、五感维度、心理维度、社会活动维度、社会经济维度六个维度建构森林康养林的规划设计理论框架。在6个维度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森林康养林的规划设计方法:明确规划设计流程,基于亚健康成因和问卷调查总结亚健康人群的康养需求,通过建立空间设计的技术指标体系的空间要素关系分析,对生理健体型、心理调节型、社会交往型康养林的空间、种植和设施提出详细设计方法。最后,将森林康养林规划设计方法运用于沁源县永和水库的实证研究,为未来面向亚健康人群的森林康养林设计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柴胡的种植与生态环境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柴胡的种植与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种源柴胡生长特性及品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柴胡概述
        1.1.1 柴胡生物学特征
        1.1.2 柴胡的分布及生态习性
        1.1.3 柴胡药用价值及化学成分
        1.1.4 柴胡的栽培技术研究
        1.1.5 越冬前后不同种源柴胡幼苗根系的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1.2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3 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整体设计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2.1.1 试验地点
        2.1.2 供试材料
    2.2 试验种植设计
    2.3 指标测定阶段的规划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3章 不同柴胡种源间种子质量的差异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柴胡种子性状比较
        3.2.2 出苗率统计
        3.2.3 根长、根粗和根重的测定
        3.2.4 指标测定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种源种子性状的多重比较
        3.3.2 不同种源柴胡种子出苗率
        3.3.3 不同种源柴胡根长、根粗和根重的比较
        3.3.4 柴胡幼苗越冬性状分析
    3.4 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打顶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2 试验设计
        4.2.1 株高测定
        4.2.2 有效叶片数统计
        4.2.3 有效叶片最大叶面积
        4.2.4 根系活力的测定
    4.3 试验结果
        4.3.1 平均株高的周期变化
        4.3.2 平均有效叶片数变化
        4.3.3 有效叶片最大叶面积的变化
        4.3.4 根系活力的对比
    4.4 小结
第5章 不同追肥方式对柴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仪器
        5.1.1 试验材料与药品
        5.1.2 试验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5.2.2 荧光参数的测定
        5.2.3 光合速率的测定
        5.2.4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5.2.5 产量的测定
    5.3 试验结果
        5.3.1 不同追肥方式对柴胡叶绿素的影响
        5.3.2 不同追肥方式对柴胡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5.3.3 不同追肥方式对柴胡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5.3.4 不同追肥方式对柴胡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5.3.5 不同追肥方式对柴胡单株产量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采收时间和追肥方式对柴胡品质的影响
    6.1 试验材料与仪器
        6.1.1 试验材料与药品
        6.1.2 试验仪器
    6.2 试验方法
        6.2.1 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6.2.2 根系皂苷含量的测定
        6.2.3 根系黄酮含量的测定
    6.3 试验结果
        6.3.1 采收时间对醇溶性浸出物的影响
        6.3.2 采收时间对柴胡根皂苷含量的影响
        6.3.3 采收时间对柴胡根黄酮含量的影响
    6.4 小结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2)黑龙江省安达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1.1.1 国内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1.1.2 国外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1.2 黑龙江省及安达市药用植物资源概述
    1.3 安达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目的与意义
第2章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2.1.2 自然条件概况
        2.1.3 气候概况
        2.1.4 植被概况
        2.1.5 水文概况
        2.1.6 经济概况
    2.2 调查内容
    2.3 调查方法
        2.3.1 野外调查
        2.3.2 市场走访
        2.3.3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安达市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点分析
        3.1.1 野生药用植物科、属组成分析
        3.1.2 野生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3.1.3 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分析
        3.1.4 野生药用植物入药部位分析
        3.1.5 野生药用植物功效分析
        3.1.6 重点调查品种分析
    3.2 安达市栽培药用植物与传统医药知识调查
        3.2.1 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
        3.2.2 主要种植品种分述
        3.2.3 传统医药知识调查
    3.3 安达市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多样性分析
        3.3.1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组成
        3.3.2 建议列入药用植物保护名单的种类
    3.4 讨论
第4章 安达市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4.1 存在问题
    4.2 可持续发展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所获奖励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3)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区系研究
    1.2 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1.3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特征研究
    1.4 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研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3 研究内容
        2.3.1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
        2.3.2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2.3.3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特征研究
        2.3.4 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研究
    2.4 研究技术路线
    2.5 研究方法
        2.5.1 文献查阅
        2.5.2 样地设置及其调查
        2.5.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
    3.1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科的组成分析
    3.2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属的组成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4.1 结果分析
        4.1.1 米脂县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4.1.2 宝塔区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4.2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特征研究
    5.1 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分析
    5.2 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性味分析
    5.3 野生药用植物药用功效分析
    5.4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研究
    6.1 海拔、坡向对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6.2 气候因子对研究区百里香分布的影响
        6.2.1 研究区百里香分布情况及特征
        6.2.2 主导环境因子分析
    6.3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物种组成特征
    7.2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7.3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特征
    7.4 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
    7.5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名录
附录 B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入药部位及性味、功效
附录 C 陕北黄土丘陵区民间中医药传统知识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农户视角的甘肃庆阳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1.3.1 国外草畜业发展现状
        1.3.2 我国草畜业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庆阳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社会经济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来源
        2.3.1 问卷调查
        2.3.2 查阅资料
        2.3.3 走访调查
    2.4 数据整理
    2.5 草产业发展现状
        2.5.1 草地类型和面积
        2.5.2 天然草场饲草料生产现状
        2.5.3 人工草地的发展现状
        2.5.4 农作物秸杆资源利用现状
        2.5.5 资金扶持及设备情况
    2.6 畜牧业发展现状
        2.6.1 产业分布
        2.6.2 产业发展及规模
    2.7 小结
第三章 农户尺度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应
    3.1 样本区基本情况
    3.2 调研农户家庭及农牧业结构
        3.2.1 农户家庭结构
        3.2.2 农户农牧业结构
    3.3 调查农户经济效益分析
        3.3.1 农户收入结构
        3.3.2 调查农户效益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农户草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模式优化
    4.1 农户草畜产业存在的问题
    4.2 草畜产业发展模式优化对策
第五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河北省曲阳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药资源
        1.1.2 国外背景
        1.1.3 国内背景
    1.2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研究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路线
    1.3 研究区概况
        1.3.1 地理位置
        1.3.2 地形地貌
        1.3.3 土壤及水文
        1.3.4 社会经济
2 调查与分析方法
    2.1 调查方法
        2.1.1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2.1.2 栽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2.2 室内整理
        2.2.1 植物标本的鉴定
        2.2.2 文献整理
        2.2.3 蕴藏量计算
        2.2.4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急缓程度计算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3.1.1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现状
        3.1.2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生活型统计分析
        3.1.3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统计分析
        3.1.4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寒热药性与光生态类型统计分析
        3.1.5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功效与生态类型统计分析
        3.1.6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及蕴藏量统计分析
        3.1.7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保护急缓程度分析
    3.2 曲阳县栽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3.2.1 曲阳县栽培药用植物种类分析
        3.2.2 曲阳县栽培药用植物科属及生活型分析
        3.2.3 曲阳县药用植物栽培现状
    3.3 曲阳县植物资源的功能性分析
        3.3.1 曲阳县药用植物功效分析
        3.3.2 曲阳县农药植物种类分析
        3.3.3 曲阳县饲料植物种类分析
        3.3.4 曲阳县其他功能植物种类分析
        3.3.5 曲阳县多功能植物种类分析
4 曲阳县药用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曲阳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2 曲阳县药用植物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曲阳县被《中国药典》收录的100种药材蕴藏量统计
附表2 曲阳县农药植物种类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

(6)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与技术前沿(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的提出和发展
2 中药材生态种植的概念解析
3 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层次与内涵
4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与类型划分
    4.1 原生态模式
    4.2 拟生态模式
    4.3 改良生态模式
    4.4 设施生态模式
    4.5 系统生态模式
    4.6 调控生态模式
5 中药材生态种植典型案例分析
6 展 望
    6.1 中药材生产中肥药双减的生态规律研究
    6.2 中药材生产中杂草防控的生态学研究
    6.3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形成的生态机制研究
    6.4 药材道地性及其质量形成的生态机制研究
    6.5 药用植物合理种植密度的生态学研究
    6.6 药用植物与农林植物的生态关系研究
    6.7 原生态种植模式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7)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本地发展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陕西鹦鸽镇3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进展
        2.1.1 国外学者的研究
        2.1.2 国内学者的研究
    2.2 关于乡村振兴参与主体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学者的研究
        2.2.2 国内学者的研究
    2.3 研究述评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1.1 农民
        3.1.2 本地发展意愿
    3.2 理论基础
        3.2.1 计划行为理论
        3.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4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4.1 调研地概况
    4.2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4.2.1 理论模型推演与建立
        4.2.2 研究假设的提出
    4.3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3.1 问卷设计
        4.3.2 数据收集
    4.4 问卷信度与效度
        4.4.1 信度分析
        4.4.2 效度分析
5 农民本地发展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选择与变量赋值
    5.2 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5.2.1 受访农民个体与家庭特征
        5.2.2 受访农民本地发展意愿
        5.2.3 经济环境态度
        5.2.4 生活环境态度
        5.2.5 文化环境认知
        5.2.6 重要他人
        5.2.7 政策环境认知
        5.2.8 能力认知
    5.3 交叉表卡方检验
    5.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5 实证分析的结果讨论
        5.5.1 总体结果讨论
        5.5.2 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讨论
        5.5.3 研究假设总结
6 建议对策
    6.1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高农民本地发展信心
    6.2 加强教育培训,激发农民本地发展活力
    6.3 合理发挥主观规范作用,增进农民本地发展感情
    6.4 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本地发展幸福感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中药材
        2.1.2 中药材产业
    2.2 理论依据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产业组织理论
        2.2.4 农业现代化理论
第3章 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
    3.1 武安市中药材产业概况
        3.1.1 武安市中药材生产条件
        3.1.2 中药材主要区域分布
        3.1.3 生产规模状况
        3.1.4 合作经营组织状况
        3.1.5 技术培训和科学研究情况
        3.1.6 政策扶持
    3.2 武安市连翘生产情况调查
        3.2.1 武安市连翘资源概况
        3.2.2 连翘生产情况调查
    3.3 武安市连翘加工情况调查
    3.4 武安市连翘营销情况调查
    3.5 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调查
第4章 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4.1 武安市连翘生产环节的制约因素
        4.1.1 栽植连翘种质基源不清,野生连翘有待提纯复壮
        4.1.2 连翘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
        4.1.3 生产管理技术传统,知识更新缓慢
        4.1.4 生产经营模式传统,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4.2 武安市连翘加工环节的制约因素
        4.2.1 加工企业规模小,深加工程度不够
        4.2.2 缺乏地标性品牌
    4.3 武安市连翘营销环节的制约因素
        4.3.1 经营观念传统,销售渠道单一
        4.3.2 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
        4.3.3 信息流通不畅
第5章 促进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5.1 创新连翘生产经营模式
    5.2 培育连翘优质丰产品种,建立种子种苗繁育体系
        5.2.1 加强连翘种质资源保护
        5.2.2 重视种质提纯复壮
        5.2.3 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
        5.2.4 建立种子种苗繁育体系
    5.3 推行生态化种植,实施品牌培育战略
    5.4 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加工技术水平
        5.4.1 培育龙头企业
        5.4.2 提高加工技术水平
    5.5 加强中药材的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增加市场竞争力
    5.6 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
    5.7 完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县级平台
    5.8 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监督管理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9)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四川藏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壤塘县(安多文化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丹巴县(嘉绒文化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讨论与结论
    讨论
    主要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四川藏区藏药植物名录
    附录2 民族植物学调查工作记录
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综述
    民族植物学
        民族植物学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
        民族植物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藏区及藏族民族植物学研究
        藏区概况
        藏族医药与藏族民族植物学研究现状
    民族植物学与藏族医药
        藏族医药的巨大潜力与药用植物的资源现状
        藏药的发展现状
        民族植物学与藏药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针对亚健康人群的森林康养林规划设计研究 ——以山西沁源永和水库森林景观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学术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亚健康及森林干预相关理论研究
    2.1 亚健康研究
        2.1.1 亚健康的概念
        2.1.2 亚健康的成因
        2.1.3 亚健康状态的分类及表征
    2.2 森林干预亚健康的理论基础
        2.2.1 森林医学
        2.2.2 作业疗法
        2.2.3 环境心理学
        2.2.4 森林美学
    2.3 森林干预亚健康的实际案例
        2.3.1 针对生理健康恢复的案例研究
        2.3.2 针对心理健康恢复的案例研究
        2.3.3 针对社会交往恢复的案例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森林康养林本体研究
    3.1 森林康养林概念
    3.2 森林康养林分类
        3.2.1 生理健体型康养林
        3.2.2 心理调节型康养林
        3.2.3 社会交往型康养林
    3.3 森林康养林的康养因子
        3.3.1 康养林气候因子
        3.3.2 康养林空气因子
        3.3.3 康养林生态环境因子
        3.3.4 康养林结构因子
        3.3.5 康养林生物因子
        3 .3.6康养林设施因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森林康养林规划设计理论框架
    4.1 物态层面
        4.1.1 生态环境维度
        4.1.2 康体环境维度
    4.2 情境层面
        4.2.1 五感感知维度
        4.2.2 心理感知维度
    4.3 社会层面
        4.3.1 社会交往维度
        4.3.2 社会经济维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森林康养林规划设计方法探究
    5.1 森林康养林规划设计程序
        5.1.1 森林康养林规划设计定义
        5.1.2 森林康养林规划设计程序
    5.2 亚健康人群的康养需求调查
        5.2.1 亚健康人群的森林康养需求分析
        5.2.2 亚健康人群对森林康养环境需求的量化分析
    5.3 森林康养林的空间设计
        5.3.1 技术指标
        5.3.2 景观空间设计
        5.3.3 康养林空间详细设计
    5.4 森林康养林种植设计
        5.4.1 群落设计
        5.4.2 树种选择
    5.5 森林康养林设施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针对亚健康人群的森林康养林规划设计实证研究
    6.1 永和水库资源概况
        6.1.1 区位概况
        6.1.2 基于森林环境的资源现状
        6.1.3 基于康养需求的资源现状
    6.2 森林康养林资源评价
    6.3 设计目标与原则
        6.3.1 设计目标
        6.3.2 设计原则
    6.4 分区布局规划设计
        6.4.1 设计理念
        6.4.2 功能分区
    6.5 森林康养林空间设计
        6.5.1 生理健体区康养林设计
        6.5.2 心理调节区康养林设计
        6.5.3 社会交往区康养林设计
    6.6 植物种植设计
        6.6.1 原生林优化改造
        6.6.2 人工林景观营造
        6.6.3 植物选择
    6.7 康养设施设计
        6.7.1 休憩设施
        6.7.2 观景设施
    6.8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6.8.1 标志系统
        6.8.2 停车场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1.1 结论一、森林环境对于亚健康状态的恢复具有疗愈效果
        7.1.2 结论二、亚健康人群对森林康养林的环境偏好
        7.1.3 结论三、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三类森林康养林设计方法
    7.2 研究展望
附录一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柴胡的种植与生态环境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种源柴胡生长特性及品质的比较研究[D]. 路领科.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2]黑龙江省安达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D]. 王怡然. 黑龙江大学, 2021
  • [3]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D]. 刘萌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农户视角的甘肃庆阳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分析[D]. 王倩. 兰州大学, 2021(09)
  • [5]河北省曲阳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D]. 陶明爽.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6]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与技术前沿[J]. 杨利民.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4)
  • [7]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本地发展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陕西鹦鸽镇3村为例[D]. 杨栋宏.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8]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郑丽美.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9]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D]. 邱涛. 西南医科大学, 2020
  • [10]针对亚健康人群的森林康养林规划设计研究 ——以山西沁源永和水库森林景观设计为例[D]. 李芸.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柴胡栽培与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